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助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助推读后感10篇

2018-06-07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助推读后感10篇

  《助推》是一本由理查德•泰勒 / 卡斯·桑斯坦著作,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助推》读后感(一):为什么

  助推无处不在,尽管我们看不见。

  本书的作者查德泰勒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助推》 的理念已经成为欧美政坛最热门的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选择政府决策带来难以置信革命。也将对你彻底的改变世界和人的一切事物看法

  人类思考上帝就发笑。人来如何思考?这是一个不解之谜啊,人的思考分两种思维系统

  直觉思维系统靠的是直觉,来自于人们的情感反应,反应迅速理性思维系统具有计划性和自觉性,来自于人们的意识的思考。

  通过腰果的故事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了这种错觉,造成这种诱惑和无意识的引导少女们看到别的少女生孩子,就会增加她们的怀孕的概率

  体系的选择人性设计的选择,人们做出的选择的概率基本上取决于可选择项目的复杂性,只有从复杂性到简化的策略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投资理财,养老计划,社会保险或者进行多元化投资,当然鸡蛋不要只放在一个篮子里,设计更好的信贷方案,比如信用卡的还贷给予人们的方便

  老人小孩弱势群体保护网站的助推可帮助我们,助推的形式无处不在,只有进步,一步一步的前进,才是社会的的进步。才能解决问题突出以前的规律发生奇特效果

  在环保历史当中,发达国家走在了最前沿, 像有些国家就制定《环保法》,像前段时间柴静的录制的纪录片视频讲述的一些人汽车乱排放油质量不达标至国家的的环境于不顾违法乱纪

  在为自己的孩子的选择学校时候,都是求近舍远,孩子长大后都想着找一个好的学校,这样才显的有体面父母理解是给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高教育质量的学校。

  夫妻双方之间唯一的法律关系便是民事结合,一种界定任何人之间的协议。如何推动婚姻自由的选择,维护的婚姻及孩子的的利益

  透明的助推效果最好,尽管我们离不开助推,但我们认为自主选择有时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心理学与经济学搭在一起,抵制住诱惑,这是一门选择科学,加上自由的管理方式,做出更好的选择。

  人们心里上或者数字化助推计划,促使做出的最佳的选择。

  《助推》读后感(二):[读书]助推--自由主义温和专制主义

  这是一本旧书,几个月前作者之一的泰勒(Rachard H. Thaler)被授予了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又火了起来。文章题目很拗口,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切实感受,和最近几年大热的行为经济学通俗读物《怪诞行为学》,《思考,快与慢》比较,这一本书少了几分阅读酣畅淋漓,多了一些学究气。

  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做出关于健康财富幸福的最优决策", 一开始以为是讲述个人决策体系构建和改进的,读到第八章才恍然,这是一本讲述**公众选择设计者**如何通过合理设计选择从而**助推社会人**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或者说是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知识制定公共政策

  按照小学语文课的方式做以总结,从概述到第五章均是体系构建,因为人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自身认知体系的偏见和谬误,以及社会对个体必然存在的影响,提出了良好选择体系的六个原则。之后从第六章到第十五章通过各个案例来论证如何利用助推构建更好的社会公共决策。最后三章是总结和展望,强调助推的重要性

  泰勒的核心观点是在公共政策领域推行**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即一方面敦促人民自由的去选择,另一方面选择制定者通过设定选择而应影响人们的选择行为,使得其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此时,选择制定者可以采用**助推(NUDGE)**的方式,其含义指的是不通过强制手段,而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选择。社会人做决策往往依赖于直觉思维系统,而助推可以帮助人平衡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

  常见的几个偏见,

  锚定法则,人倾向根据已知/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基准去思考当前的问题,但是却无法做出足够的修正。

  易得性偏见,倾向于认为自己时常听到/看到的事情发生的概率也高

  代表性法则,当思考A属于B的概率有多大时,倾向于给予A和B的相似性给出答案。

  损失厌恶,对同一个物品失去痛苦要大于得到的喜悦

  现状偏见,倾向于保持现有状况

  基于此,作者给出了良好的选择体系应该具备的6个原则

  动机(iNcentives), 设计者应该牢记,产品使用者是每天都被大量选择和提示所淹没的社会人,你应该保证用户的选择系统不受迷惑

  理解平衡(Understand Mappings) 让复杂的选项变得容易

  默认选择(Default), 选择者不需要付出努力的选项,因此对选择者有巨大的影响。比如提供商业补充保险的公司默认每个新入职的员工都选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除非他声明放弃

  反馈(Give feedback),即使的有效反馈可以帮助用户自行调节选择。比如网路注册时候如果输入了一个12位的手机号码,系统提示输入错误

  预计错误(Expect Error),预计到用户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设计防止错误发生。

  结构复合选择(Structure complex choices),针对庞大的选择体系,提供智能辅助体系。比如,亚马逊的”你可能喜欢

  《助推》读后感(三):2017年经济学诺奖得主:肥胖会传染,和胖子做朋友会变胖,以及如何用经济学减肥?|《助推》

  没错,肥胖会传染,和胖子做朋友真的会变胖,这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在其代表作《助推》中的研究

  所以,珍爱身材,远离胖子!

  这下不是漂亮得没朋友,而是胖得没朋友了!

  胖子到底招谁惹谁了?

  至于原因泰勒根据行为经济学(今年他就是因为行为经济学获奖的)的研究:肥胖是能够传染的。如果你有很多超重的朋友,你的肥胖概率便会加大。

  如果要想使自己的体重增加,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与胖子一起吃饭。

  多人吃饭会抢食,吃得更多

  研究显示,与另外一个人一起吃饭会比独自吃饭的饭量大35%;4个人一起吃饭会使自己的饭量增加75%;而7个人以上一起吃饭会使自己的饭量增加96%,多人之间会形成一种军备竞赛恶性循环。一名养鸡的同事告诉泰勒,鸡也与人一样。如果一只鸡已经吃饱,而此时向鸡舍中放入另一只因饥饿而不停啄食的鸡,那么那只吃饱了的鸡会再次吃起来,这个原理农村被广泛应用的牲畜养殖中,这个现象叫“抢食”。

  从众效应:我们会受他人影

  行为经济学里面有从众效应,人会受社会上他人的影响,亲近的人更容易影响我们。一个饭量小的人与饭量大的人一起吃饭会吃得比平时更多;同理,饭量大的人与饭量小的人一起吃饭会适当节制一下。因此,群体行为会倾向于平均化。如果你发现自己饮食习惯越来越像你的朋友,那不会是因为朋友们有意在对你施加影响。

  约会时,女生吃得更少,男生吃得更多

  但在和人一起吃饭时,性别差异女性在约会时会倾向于吃得更少,而男性则往往会吃得更多,似乎男性认为女性会倾心于他们的狼吞虎咽。(注: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如何用行为经济学减肥?

  行为经济学不光研究了人们变胖的部分原因,还给出了减肥的一些方法。

  要减肥,请和瘦子做朋友

  如果你希望减肥,那么请拉上一个身材苗条的朋友出去吃饭(但请注意不要将她盘子里的剩菜吃到你的肚子里)。因为,你们的食量会倾向平均。(作为一个资深胖子,对这点表示怀疑我喜欢喝瘦子吃饭,因为这样我可以多吃点,吃不完都由我负责...然后..没有然后了)

  请用小碗吃饭,只买小包装食品

  在诱惑和无意识条件下,人们会出现自制力差和盲目选择,这是在自然进行中形成的刻在基因里的直觉反应,就是给什么就吃什么,给多少就吃多少,很少用理性去思考,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所以要减肥,最好屏蔽诱惑。

  泰勒建议不要时不时打开冰箱门看一眼自己喜欢的食品。或者家里不要囤积食品,如果有食品也要减少食品易得性,就是不要把食物放在随手可取地方,放食物的顺序也要把健康食物放在外面或容易拿到的地方,把垃圾食品放在里面,或难拿到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

  泰勒在书中讲述一个案例,美国某城市学校主管部门,把学校餐厅食品摆放变化看一下,把健康食品放在好拿的地方,结果健康食品销量大增,垃圾食品销量减少。

  如果必须进食时,比如吃饭,尽量选择用小碗,如果买包装食品,尽量选择小包装,大碗和大包装,会使人吃得更多。

  前景理论:交10000美元的减肥违约金

  泰勒在书中还举了一个交减肥违约金的例子,利用的就是行为经济学里面最著名的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收益时倾向于规避风险,面临损失时倾向于冒险,因为 失的痛苦是盈利喜悦的两倍半。比如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要捡到250元才能抵消。

  所以奖励自己减肥不如通过损失惩罚未不到减肥目标的自己,泰勒在书中举了两个经济学家减肥的例子,如果9个月内如果没有减掉30磅,就交10000美元违约金,结果坚持了4年。

  你想如果,让你减30斤,奖励你10000万,你未必做得到,因为反正一开始自己就没有那10000元。但是如果,没减肥成功,要把你交的10000元没收,失去10000元的痛苦带来更大的动力

  但是,作为一个资深胖子,负责任的告诉你:

  知道这么多经济学原理对于减肥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你臣妾做不到啊!啊!啊!

  《助推》读后感(四):3星|《助推》:懒惰和不理性是人之常情,精心设计的默认选项有助于全社会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对本书第一作者的学术水平给出了评价。不过做为经济学外行,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3星。想了解这位学者的学术思想,建议读作者最新的那本《错误的行为》,里面涵盖了这本书的主要思想。那本书我评4星。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我认为本书的缺点是对于专业知识和实验过程给予了太多的篇幅

  作者总体的思想是两点:

  1:懒惰和不理性是人之常情;

  2:精心设计默认选项可以极大改变人们的选择结果;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

  1:想出这个点子的埃达·凯布默介绍说:“这提高了男性行动精确度。男性一看到苍蝇,便会产生瞄准的冲动。”埃达·凯布默是一名经济学家,他主持了史基浦机场的扩建。结果发现小便池上的苍蝇使飞溅量降低了80%。#301

  2:有研究表明,无论默认设置什么样,许多人在实际使用中都情愿保持不变,甚至就连默认设置中噪声较大的来电铃声也懒得修改。#367

  3:按照我们的定义,任何能够显著改变社会人行为的因素都可以被称为“助推”,尽管经济人可能对这些因素视而不见,因为经济人只对动机刺激兴趣。#374

  4:可得性和突出性在人们做出判断时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你曾亲历过一次强烈地震,你会比仅仅在杂志上看到地震更倾向于认为地震随时都可能发生。#613

  5:实践证明,“手热效应”是不存在的。连续得分的运动员下一次投篮时的命中率并不会提高,的确是这样。#685

  6:在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局部地区人口在一年内出现较高的癌症发病率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所谓“癌症扎堆”的现象可能只是一种随机的波动而已。#704

  7:过分自信的人绝不仅限于工商管理硕士,这一“中等水平以上”的心态具有普遍性。90%的驾驶员都会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在一般人之上,大约94%的大学教授都认为自己的水平比普通教授高。#717

  8:不切实际乐观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人们的许多冒险行为,特别是在危及生命和健康的领域。当学生对将来进行展望时,他们通常都会认为自己较之其他学生更不容易在将来的工作中被炒鱿鱼,更不容易得心脏病或癌症,更不容易离婚,也更不容易出现酗酒问题;#726

  9:这便意味着,赢得200美元的幸福刚好能够抵消失去100美元的懊恼。#748

  10:网络公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考虑节目安排计划,因为它们知道,晚上打开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的观众会倾向于不换台而停在那里。#774

  11:对于“100人中10人死亡”和“100人中90人生存下来”这两种说法,人们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尽管这两种表述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专家,他们也会受到措辞的影响。如果医生们被告知“这一手术的成功率为90%”,会比他们听到“这一手术的失败率为10%”时更愿意推荐病人做手术。#792

  12:政府对人们自制力施加影响的一个有趣的例子便是夏令时的推行。有调查表明,多数人认为夏令时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主要是因为他们喜欢每天傍晚多享受一个小时“白天”的感觉。#976

  1.少女们看到别的少女生孩子,就会增加她们怀孕的概率。[1]2.肥胖能够传染。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发福,那么你也有可能变胖。#1103

  13:如果你在选举的前一天问人们是否会投你一票,那么人们在第二天果真这样做的可能性会提高25%!#1365

  14:一项在全美国范围内实施的涉及4万多人的调查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您是否计划在未来的6个月之内买一辆新车?结果,这一问题使得汽车销量上升了35%。#1366

  15:人们对陌生人的判断往往会依据他们喜欢喝冰咖啡还是热咖啡!如果喜欢冰咖啡,人们会认为这个人自私,不喜欢交往;而如果喜欢热咖啡,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热情大方。#1392

  16:实际上,我们做出许多选择时就如在高尔夫球场上只击球而不观察球的落点,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对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很好地做出反馈。#1449

  17:这里面有令人不安的两点:第一,大部分病人会在医生告诉他不良诊断结果时决定治疗方案;第二,他们所选的治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治医生的态度(有些医生擅长外科手术,有些医生擅长放射治疗,但没有人擅长观望)。#1756

  18:信用卡的计价方式纷繁复杂,对消费者来讲不但艰涩难懂,而且政策不透明。然而,不仅信用卡是这样,抵押贷款、移动电话资费以及保险都是如此。对于上述及其他领域,我们建议政府采取一定的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措施,即RECAP(记录、评价和可选价格比较)。#1775

  19:许多公司(比如Netflix,一家多媒体光盘租赁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部分原因是它们有着极为有效的选择体系。例如,顾客能够通过演员、导演、流派及其他关键词找到自己希望租赁的电影。#1833

  20:因此,对买车动机的行为分析认为,人们会低估买车的机会成本以及其他一些诸如贬值等隐含成本,而会高估诸如乘坐出租车等消费的显著成本。对于选择体系的分析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1880

  21: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自于英国,那里的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不需要员工缴纳一分钱,全部由雇主承担,员工所需要做的仅仅是行动起来,加入这项计划而已。结果,一份关于25项此类计划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1%的员工参加了养老保险计划!这与懒得拿支票去银行兑现的愚蠢行为有什么区别呢?#1994

  22:在实施自动登记方案之前的12个月内,仅有23%的员工加入了“明天储蓄更多”的计划;而在实施自动登记方案之后的12个月内,参加这一计划的员工竟上升到了78%。参与率的显著提高说明,人们的惰性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选择体系在缴纳养老保险金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120

  23:然而,经济学家阿巴蒂和盖伊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明确同意到推定同意的转变会使一个国家国民的器官捐献比例提高大约16%。#3200

  24:现有医疗保健体系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医疗责任事故引起的身体痛苦所给予的补偿也无法确定。仅从案件事实上很难判断出原告能得到多少偿付。在医疗纠纷案件中,人们会被冠以“惩罚性伤害”的名义,从而对过失者实行惩罚。然而,惩罚性伤害也存在很多变数。#3688

  25:当前最显而易见的困难是,宗教组织坚持认为它们有资格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定义婚姻,而同性恋婚姻双方则坚持认为他们不需要通过法律上承认的二等公民身份便能够做出厮守终身的承诺,而我们的建议则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3857

  26:实际上,自利偏见的意思是面对困难或者重要的谈判,我们会倾向于认为最为“客观”的结果和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都对自己不利(大家可以试着在芝加哥熊队和绿湾包装工队的比赛结束后问问双方的球迷认为裁判偏向哪一方)。#3893

  27:专栏作家约翰·蒂尔尼曾经建议实施一种类似助推的做法,政府既可以保障安全又不干涉人们的自由。这一做法的基本点是不想戴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必须获得专门的驾照。为了得到这一驾照,摩托车驾驶员必须另外参加驾驶课程,并提供身体健康保险证明。#3975

  28:有几个城市(包括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市)已经开始试行了“每天1美元”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已经生过一次孩子的少女在未怀孕的每一天里都会获得1美元的奖励。到目前为止,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3998

  《助推》读后感(五):也许需要默认选项推一把

  本来觉得这本书会不会和《思考,快与慢》很像

  后来发现,根本不是

  虽然里面有一些内容引用了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成果

  但是这本书强调的是如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理性决策

  很好读,不过要做的笔记也很多

  每一章的每一节内容都有小标题,还有用助推的方法来看待或者回应的副标题

  案例也很丰富

  有时候作者还会自我调侃直觉反应下的自己也会犯错等等

  两人一起吃饭容易增加食量

  问一问人家明天会不会投你的票就会增加你的投票率

  多画一张地图就会引导更多的学生去接种疫苗

  很推崇保险计划和长期股票投资养老

  可是这也仅限于发达国家至少是美国吧

  要是在天朝,A股可不能用价值评估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算是助推吧

  奥巴马竞选 “行为经济学梦之队” 丹·艾瑞里 泰勒 桑斯坦 丹尼尔·卡尼曼

  我们应该看到,表面上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则便是“做大事也要拘小节”。细节问题之所以能够影响大局,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细节往往能够使用户的注意力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转移。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我们应当激励人们去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弃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既不会妨碍人们自由地做出选择,又不会增加选择者的负担。

  计划谬误

  现状偏见

  即使人们经过再三思考,也不一定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对于那些人们缺乏经验和相关知识的领域,他们便很难做出理想的选择,因为他们不能很快获得反馈。

  丹尼尔·卡尼曼

  锚定法则 可得性法则 代表性法则

  54

  “思维会计”

  赌场中,刚刚赢得的钱叫“玩钱”,而用刚刚赢的钱继续赌便是“用玩钱赌”。

  64

  “集体保守主义”

  “多数漠视”

  假如你的衬衣上有个污点,不必担心,别人很可能不会注意到。但是,由于人们总以为别人在盯着自己,所以他们便会倾向于做一些别人愿意看到自己做的事情。

  75

  “单纯衡量效应”

  三种社会影响——信息、同侪压力和措辞

  83

  不幸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很多机会事先去演练如何决策。

  总体来讲,一件事情的风险越大,我们尝试的概率就越低。

  实际上,我们做出许多选择时就如在高尔夫球场上只击球而不观察球的落点,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对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能很好地作出反馈。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得到我们选中的选项的反馈,却不能得到我们拒绝的选项的反馈。

  人们在遇到事关未来的选择时,往往是最困难的。

  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我们)都很难理解“资本增值”基金和“动态分红”基金之间的区别,即便通过专业人员的解释,人们能够懂得两者的意思,但同样很难做出选择。投资者需要弄明白的是,在这些基金之间做出不同选择如何影响到他们退休后的支付能力。

  87

  请勿购买延长保修期服务

  如果社会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在花20美元购买原价两美元的服务,那么他们便不会做这种蠢事了。但是,如果他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市场不能也不会点明这一点。竞争不会使价格下降,原因之一是销售人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说服人们花20美元购买两美元的保险,还有一个原因是第三方将很难有效地进入这一市场。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点:只要客户有些微的非理性的盲目,那么企业便会想办法利用这一点。现在,许多人仍害怕乘坐飞机,因此,当我们看到保险公司在机场高价出售航空保险时,便不足为奇了。这些位于机场的保险销售点从来不会劝人们别买这样的保险。

  93

  唐·诺曼 《设计心理学》

  设计者应当牢记,产品的使用者是每天被大量选择和提示所淹没的社会人。

  “后完成错误”

  107

  如果你喜欢作家罗伯特·帕克的作品(我们认为他的确是个伟大的作家),那么“合作性筛选”很可能会使你接触到其他推理作家的作品(我们推荐看一下李·蔡尔德的作品),但为什么不试着看一下乔伊斯·卡罗尔·奥茨或者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呢?

  116

  浪费所付出的代价一定比过分节省所付出的代价更高。

  125

  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年满62岁时便有资格提取养老金。

  131

  用经济术语来讲,股票实际上代表一种权益,而短期国库券收益与权益收益之间的差距便是“股权溢价”,这种股权溢价可以被认为是对投资股票的较高风险的一种补偿。

  在赌桌上就数钱的人都是笨蛋!

  以安然公司为例,少买自己工作公司的股票。

  204

  当人们被告知“只要你为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伤害负责,你便可以继续你的行为”时,其体现出来的自由的力量要比“你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大得多。

  222

  剑桥市(哈佛大学所在地)以外的美国家长最好将第一志愿定位于那些相对不太热门的学校,比如达特茅斯大学或者康奈尔大学(申请这些大学享受当地优惠条件的学生相对要少一些),而不应当为了一个极小的可能性去下大赌注。

  228

  有些病人愿意选择较低的服务价格而自担风险,还有一些病人情愿放弃医疗事故责任险而购买个人残疾或者伤害险。但对于后者,病人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因为法律一直认为放弃医疗事故责任险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它“违背了公共政策”。实际上,这样子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它剥夺了人们按照自愿原则签署合约的自由。

  (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

  贪婪和腐败助长了这次危机,但人性的固有弱点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地谴责人性的贪婪和腐败,而不去自我反思并理解有限的理性、缺乏自我控制和社会影响力所带来的潜在危害,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避免未来再次出现的危机。

  《助推》读后感(六):“第三条道路”是否可行?

  卡斯•桑斯坦目前担任白宫信息与监察事务办公室主任,曾就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多年来,在确保公民自由选择权和政府有效监管两者之间,桑斯坦一直试图寻找最佳策略,这就是:助推。

  2008年,卡斯•桑斯坦与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H•泰勒合著了《助推》一书。该书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学界、政界和读者的热烈反响,被《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同时跻身亚马逊网站“年度最佳10部商业图书”之列。该书写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其出发点正是为了探讨: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噩梦再次发生?两位作者从“次贷危机”中挖掘根源,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出社会人的三个特性:有限的理性、缺乏自我控制以及从众效应。这正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关注人的行为以及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行为经济学通常借助于可控实验、调查等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数据得出结论或检验并修正先验理论。这在《助推》里得到了体现。作者在大量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大脑思维方式存在“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两套系统,两个系统时而共同协作,时而互相冲突,时而合二为一。事实上,关于大脑思维两个系统的问题,近年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受到广泛重视。比如,“国际思维研究室”的创始人戴维•刘易斯就曾做过专门研究。刘易斯在《非理性冲动》中对“僵尸大脑”有着出色的分析。刘易斯说,直觉思维系统让我们习惯成自然,帮助我们迅捷地处理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怎样让自己的大脑活起来,避免让非理性冲动操控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行为举止。如果我们总是被“僵尸大脑”所控制,那绝非好事。刘易斯的分析可以说为《助推》一书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助推正是力求发挥两个系统的各自效用,扬长避短,帮助人们克服非理性冲动,以期在自由选择中获得最大利益。

  “助推”理念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争议在于:它是否会损害人们的自由?作者将“助推”定义为“自由主义的温和的专制主义”,从医疗、教育、金融、社会保障等领域,一一提出可行的措施,说明助推会引导你做出更好的选择。这一点,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有所体会。完全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反而等于不自由。试问: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能看懂说明书上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技术名词和令人费解的流程示意图呢?来自金融领域、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的各种规则里更是藏着这样那样的陷阱,就等着你“自由”地跳坑呢。当人们需要阅读冗长的信息,或者在庞杂的选择项里做出决定时,我们的自主选择常常捉襟见肘,思维僵滞茫然失措,结果就随便做个选择吧。因此,“选择架构”的建立,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助推,需要良好的建议把我们从疲惫不堪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作为白宫政府官员,桑斯坦注重运用助推促进政府政策的优化设计。这在《简化:政府的未来》一书中尤其突出。就像《简化》所举的许多例子,“营养餐盘,不是食物金字塔”,汽车里程数的错觉,“看不见的大猩猩”和人类大脑,等等,不同的选择架构会吸引不同的注意力,从而让大脑做出不同的判断。助推就是对各项选择的合理简化。政府要让民众对选择一目了然,而不是用繁文缛节混淆他们的大脑。《简化》里有很多桑斯坦用书籍形式呈现的工作成果。书中特别强调了默认处理机制的重要性。比如,奥巴马政府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就是确保消费者不会忽略“看不见的猩猩”的现象。《平价医疗法案》、《信用卡问责、责任和披露法案》等,都是在成本效益分析原则指导下通过的,效果显示也很良好。这些实例证明了助推应用到政府工作领域后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尤其在指导公民行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08年“助推”概念正式提出以来,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同时对它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桑斯坦再接再厉,继续探讨《为什么助推》。这本书是对《助推》和《简化》的补充和进一步诠释,重点在于破解人们对“助推”的种种迷思。桑斯坦说:“写作此书的目的旨在阐述行为经济学和家长式管理的关系,并提出对穆勒的‘伤害原则’的质疑。”穆勒在《论自由》里说:“不能因为一件事情有利于一个人、会让一个人更幸福或者其意图在别人看来是聪明的甚至是正当的而强迫他去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这是不对的。”可以看出穆勒对于“自由”的重视。桑斯坦出身于美国经济学摇篮芝加哥大学,这是自由市场理论大本营,而“助推”理念其实偏移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观点。但这种偏移不是否定,而是理论经过实践后的不断修正。任何一种思想,一旦停滞不前,就会滋生出无穷危害。2008年金融危机证明了新自由市场经济在全球扩张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正如《助推》系列书一再指出的,人性固有的弱点以及智识的程度等,都会影响我们的理性选择,所以我们需要合理适度的助推。这种助推并不是“家长式管理”,更不是“大政府主义”,桑斯坦在《为什么助推》中结合众多实例,全方位剖析了助推和家长式管理的区别。

  卡斯•桑斯坦和理查德•H•泰勒等学人的“助推”理念,是当代行为经济学在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基础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它在理论上仍不够完善,在实践中还需探索,但它通过桑斯坦《助推》系列著作已经显示出了相当程度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当然,助推存在很多风险,助推架构的选择体系是否合理,助推是否侵犯了公民自由,助推还会遇到利己主义、损人不利己、负选择营销、既得利益集团等问题,这些情况都需要警惕。因此,桑斯坦在《简化》文末强调,“我要提出最后一项助推建议,那些有幸为美国民众服务的人一定要仔细聆听民众的意见。”这是避免“助推”成为“强推”的最重要的原则,也是保证“第三条道路”是否可行的关键。

  转载联系本人,联系方式见豆瓣主页。

  《助推》读后感(七):干货笔记

  1.在你做不出很好选择的情况下,比如选项太多或者天性趋向比较不好的选项,这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突出某些选项引导你选择。 2.这股引导你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通过各种方法暗示你引导你选择更好的选项。一切是为了减少用户的选择困难。 3.菜单上推荐本店最受欢迎的几道菜。 4.小便池里雕刻一只黑色的苍蝇,引导小便,使尿液不飞溅周边。 5.设计公路路面上的白线逐步缩短间隔,使司机以为超速,从而自动减速。 6.ATM取款机设计为“先取卡再取钱”,避免忘记取卡。 7.电熨斗自动断电,避免意外。 8.改变食品摆放位置,让学生多拿健康食品。 9.告诉人们“你的邻居使用的能源更少”,引发攀比,自动减少能源消耗。 10.空调实时显示消耗的电费,使人们改变使用习惯。 11.国家默认公民加入养老保险体系。 12.餐厅提供默认饭菜,省去点餐的麻烦。

  《助推》读后感(八):无意识的影响力

  本周在私塾里学习的书,名叫《助推》。我觉得这个词十分精巧。有自律意识的人肯定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自己事后不认同的选择,但在当时就是想不了太多,这颇有点诡异,仿佛自己的脑子已经断线了,身体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控制。

  “推”这个字就有一种外力凌驾于意识之上的感觉。比如是在走路吧,脑子里正在运转走路的程序,然后忽然被推了一下,也许踉跄或摔倒,但反正这个动作是计划外的,大脑想继续正常的走路,然而身体现在却是另一种姿态,不得不地。

  “助推”则有一种帮助的意思。知道自己会被推动,便刻意地利用起来。那么该怎么“助推”呢?

  一、自主选择权

  作者理查德·泰勒提出“温和的专制主义”是“助推”的一个特点。“温和的”代表人们能够不抵触这些刻意设计的结果。

  所以如何能不抵触呢?保留人们的自主选择权。

  先稍稍跳题,说个哈佛大学做过的心理研究。他们去了一个养老院,将老人分成两组。一组的所有需要都可以被满足,什么事都有人帮忙做,基本不需要自己动手。而另一组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他们要自己安排日程活动,吃的喝的也都要自己动手。一年半后,研究人员回来,发现比起受人照顾的一组,照顾自己的一组更加有活力,更快乐也更健康。区别只是在于,第二组的老人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让我觉得,也许自由之于人类,与其说是美好憧憬,不如说是某种需求。

  拥有自主选择权,便是拥有掌控周围环境的能力,这种掌控感是人格独立的证明,也是自尊和安全感的来源。就像狗狗会撒尿标记领地一样,人类也需要划分我你他。所以,当有人擅自为我们做决定时,我们会暴跳如雷;当有人暗示我们服从命令时,我们会故意对着干。事实上,只有我们自主作出的决定,才会得到自己的认同。

  因此,如果不能满足人们自主选择的需要,人们就会有意识地抵抗外力,也就谈不上“助推”。

  二、无意识的影响

  尽管我们极力赞颂自由,也不得不承认,人类并没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因为,当我们说“自由选择”时,我们是有意识的,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无意识里运转的,行为也常常受到无意识的影响。

  (1)锚定效应

  先给个专业定义:一般而言,“锚”只要受到人们的注意,那么无论其数据是否夸张、前例是否有实际参考效用、或对决策者是否有提醒或奖励,该锚定效应都会起作用。当然,参照物与估测答案的相关性、相似性越大,锚定效应越显著。(来自MBA智库百科)

  简单来说,就是:做判断选择之前接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接下来的所谓“自由意志”的结果。举个例子,以前电视里的广告词不都这么说的:“原价299,如今只要199!!赶快拿起手机订购吧!”。这个原价299就是锚,即使明知道东西不值299,也会忍不住思量:“哇…降价100耶!要不要买要不要买好像很划算…”(插播一个锚失效。有些淘宝商家搞折扣,往往是弄个假原价。有条裤子我看中很久,价格是219,前段时间开团购打折,团购价219。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本来价格就是219,我才丝毫不为所动。但假如是在没有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即使知道有“先抬价再降价”这样的套路,我们也往往不会确定差价完全是虚的,这便是锚定效应。)

  (2)环境

  加入私塾已近半载,若要问我对什么评价最高,我会说班群。我们二班里头,有些人每周都写作文,就冲这坚持劲都十分鼓舞我。这些活人,可以说是行走的鸡汤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再怎么也无法安心懒惰。

  暑假那时减肥,找了个教练监督。经常是我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甩来别人的成绩让本少女冷静一下。我以前是没有运动习惯的,周围人也都没有。800米体测,我可以忧愁到好像真的生病了。所以一开始,能跑3圈操场就不错了,5圈更了不得了。这是周围环境给我的锚,跟以前的自己比,跟其他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比,就觉得自己态度积极向上,其实挺尴尬的。但是,即使知道天外之天,也会因为遥远而不为所动。好比是在宿舍学习,知道有人此时在图书馆奋战,但学习状态与确确实实呆在图书馆里的时候总是不一样的。

  (3)认知框架

  认知框架就是我们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范式。

  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电视剧《重案六组》中有个故事,是说一个老板每天晚上都会遇“鬼”,一开始他还会拿起武器攻击“鬼”,但都没有用,不管他怎么攻击,“鬼”都不会变化和消失。终于老板放弃了抵抗,面对“鬼”只会害怕地发抖,最后就被杀死了。真相呢?真相是调查人员发现案发现场有些特殊的投影设备,“鬼”就是这些设备投放出来的立体影像,所以老板的攻击从没有用。杀死老板的,是活生生的人,那天晚上,她穿上和“鬼”一样的衣服找到老板,轻松地就把他杀了。

  这个犯人,就是给老板搭建了一个“对鬼我无可奈何”的认知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下,老板认为去攻击“鬼”是徒劳的,他的心里除了恐惧别无其他,于是在最后那次人换“鬼”的时候,老板也没有反抗,就这样丢了性命。

  当然,认知框架在日常生活中有更为巧妙的应用,很多事情换个角度看就会不一样。海蒂·霍尔沃森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中讨论的思维模式(某种程度上等同认知框架)都对达成目标有助推力。

  比如,“是什么”与“为什么”两种思维模式间的巧妙差异。“是什么”着重于“做什么、如何做”,而“为什么”着重于赋予目的和意义。对未来的计划事项,我们倾向思考“为什么”,给自己打满鸡血,然而实际的执行过程是磕磕碰碰的,我们却没有使用“是什么”去思考细节,用前几周的主题说,就是会被灰犀牛撞到重伤。

  (4)生理状态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生理和心理是互相作用的。在减肥话题下,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内容。比如,论食物GI值的助推。

  GI,即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一个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指标。GI低的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些,食用后饱腹感强不易饿,减肥人士就不用挤出意志力来对抗肚饿。越温和,就越能坚持;越是坚持,才越可能成功。

  三、如何“助推”?

  如何“助推”?我觉得这是个“答案已知”的问题。

  因为我们是能察觉到自己哪儿应该改进,哪儿可以改进的,也知道很多方法,像是去图书馆学习,立写作文的flag之类的,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此处似乎是适合熬鸡汤的:助推并不那么重要——捷径是有,但也艰难。

  总之,但你得先开火。

  ----------------------------------------------

  写完撇眼时间,居然已经10月30日。好紧张,离2017仅剩两个月了。

  《助推》读后感(九):我们都是社会人

  先必须承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头衔吸引我来看这本书。助推建立在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这个结论下,由于社会人的非理性特性(现状偏见,可得性偏见,损失厌恶,从众心理)或者说直觉思维系统(系统1),采取一些措施或设计,推动人们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便是好的助推。我觉得书中的另一个说法: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更有利于理解这个概念。必须要给你选择的自由,但有一种助推力让你作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我理解的一个好的助推要满足几个条件:必须让人选择而不是帮人决策(助推而不是强推);选项透明化;影响人们的选择是使选择者受益。 举几个好助推的例子吧。比如运用人的现状偏见,设计更有利于选择人的默认选项;比如政府利用从众效应强调周围人都在锻炼身体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显示能源消耗量的产品设计帮助人们节能;把健康食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给肥胖者设计的小包装食品。 助推无疑大范围出现在商业领域和公共政策上。说到商业领域,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如何设计一个双赢的助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让选择简单化是好的助推,让人上瘾是不好助推,但两者的界限能否容易区分?比如书中说到亚马逊的“合作性筛选”,让艰难的选择简单化,但会不会引起购书者的过度购买。而一些商业化的设计则明显并不是好的助推,比如利用人的损失厌恶心理设计的凑单是否会造成个人和社会浪费?利用现状偏见设计的先赠送后收费的营销模式? 对于助推在公共政策方面的运用,最危险的一点无疑是政府的助推设计是否基于整个国民的幸福而不是为了私利。

  《助推》读后感(十):为什么助推

  助推无处不在,尽管我们看不见。

  本书的作者查德泰勒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助推》 的理念已经成为欧美政坛最热门的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选择和政府的决策带来难以置信的革命。也将对你彻底的改变世界和人的一切事物的看法!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来如何思考?这是一个不解之谜啊,人的思考分两种思维系统。

  直觉思维系统靠的是直觉,来自于人们的情感反应,反应迅速;理性思维系统具有计划性和自觉性,来自于人们的意识的思考。通过腰果的故事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了这种错觉,造成这种诱惑和无意识的引导、少女们看到别的少女生孩子,就会增加她们的怀孕的概率。体系的选择人性化设计的选择,人们做出的选择的概率基本上取决于可选择项目的复杂性,只有从复杂性到简化的策略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投资理财,养老计划,社会保险或者进行多元化投资,当然鸡蛋不要只放在一个篮子里,设计更好的信贷方案,比如信用卡的还贷给予人们的方便。

  老人,小孩,弱势群体的保护,网站的助推可帮助我们,助推的形式无处不在,只有进步,一步一步的前进,才是社会的的进步。才能解决问题,突出以前的规律,发生了奇特的效果。在环保的历史当中,发达国家走在了最前沿, 像有些国家就制定《环保法》,像前段时间柴静的录制的纪录片,视频中讲述的一些人汽车乱排放油质量不达标至国家的的环境于不顾违法乱纪。在为自己的孩子的选择学校的时候,都是求近舍远,孩子长大后都想着找一个好的学校,这样才显的有体面,父母的理解是给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高教育质量的学校。

  夫妻双方之间唯一的法律关系便是民事结合,一种界定任何人之间的协议。如何推动婚姻的自由的选择,维护的婚姻及孩子的的利益。透明的助推效果最好,尽管我们离不开助推,但我们认为自主选择有时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心理学与经济学搭在一起,抵制住诱惑,这是一门选择科学,加上自由的管理方式,做出更好的选择。人们心里上或者数字化助推计划,促使做出的最佳的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助推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