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的读后感10篇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是一本由毕飞宇 / 张莉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4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读后感(一):被混淆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

  这本书精彩之处在于张莉不仅仅是在提问,张莉大部分时间参与了和毕的讨论和研究,甚至引申开来谈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反倒是毕飞宇放不太开,毕的天赋在小说,日常谈话以及评论分析的语言罗织显然不及张莉的科班出身功底深厚。

  所以很多时候毕看上去兴致寥寥,许多话题不愿深及一笔带过。不过作为一个小说家,这些一笔带过的寥寥数语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过瘾的,但对于一个想搞创作写小说的人来说却是很有用的,毕的寥寥数语一针见血个中况味恐怕只有尝试过写小说的人才能体会。

  毕谈及了自己写小说的痛苦,长篇换中篇,中篇换短篇总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又写到自己的最后一篇玩票之作《叙事》就是为了和当年已走到穷途末路的先锋文学做个告白。 在南京古城墙下看到残砖碎瓦联想到了历史的多余。 这些东西对在迷茫中摸索写小说的人还是很有启迪和帮助的。

  这部书好就好在张莉的引申,好多话题毕随便一句话就带过去了,很多时候不明就里,张的引申就像电影里的旁白,让人更明晰,豁然开朗。不过字里行间看得出来毕对于张的啰嗦也有点不耐烦,但是没办法,有些东西他自己或者不愿多讲或者讲出来词不达意不如张表达的清晰。

  简单讲就是毕很写意,张则是写实工笔,两人相辅相成。

  我虽然不怎么喜欢毕飞宇的小说,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对尝试写作的人,会有一些用处。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读后感(二):适当的距离

  关于小说家毕飞宇和批评家张莉的对话,我最早是在《天涯》杂志2015年第1期上看到的,后来发现那是他们对谈录的一章,名叫《写作是阅读的儿子》,在微信上流传很广。坦率说,阅读精彩的对话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作者现场合照。构图非常有趣,毕飞宇坐在桌前,张莉坐在桌后,他们之间保持着距离,但在视觉上感觉也并不远,很亲切,又很有对话的姿态。是看着近,其实又有距离的样子,摄影师将两位作者之间适度的距离感表现得相当精准,也让我难忘。第一时间买到新书《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认认真真读完后,我再次想到了那张照片。我感觉,他们在书中的对话也是以照片中那样适度的距离进行的,正是这种适度,激荡出了非常精彩的火花。

  读一本对话录,要求系统地学到某类知识是困难的,作出这种要求也不合理。但是,对谈中诸多具象感性的写作和人生经验,理论书中不可能有的鲜活的经验和轻松气氛,极为丰富的思维火花,已经足够让人着迷。也正是对谈的特质,让这本书没有局限在自说自话的文学范围内,“说人话”的浅显语言,深刻但不艰涩,凡是对生活和阅读有兴趣的人,读来都会觉得轻松有趣而又有所收获。

  对话录主要关注作家毕飞宇成长史,这当然是作为小说读者,除作品之外最先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对谈者,张莉引出话题的地方总是恰到好处。苏北少年,农村的少年经历,被下放的父亲,捣蛋的少年事迹,复读的痛苦,中文系的经历,和作家、编辑部的趣事……看作家这些生活经历,让我对他作品中的的很多描写有了更亲切的了解,有时简直要会心一笑了,这本对谈录,与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真是互相增进,互相丰富,相得益彰。

  但是,对谈并没有止于对作家生活的探究那么表面。从有关少年经历的“成长”这章,到作家成长史的“经历”和“质地”的章节,再到交流阅读经验的“阅读”章,对谈一步步深入,作家丰富深刻的见识、经验、犀利的思考,简直俯拾皆是。比如,在“成长”一章中,毕飞宇从少年作文被父亲批评“一件衣服也不穿的虚伪,谈到逻辑真实和现实真实的关系:就小说的虚构而言,逻辑的基本真实是可以突破现实真实的,但依然有它的边界,进而他谈到中西方对“真”的不同理解:西方人注重“客体”。也就是“真”本身,中国人强调的是主观感受,最终成了一个抒情性的东西。

  “经历”一章中,毕飞宇讲述了他写作中选择的犹疑、转型过程中的痛苦、不重复自己的艰难,由这些引申而来的写作需要老实,写作需要训练,写作需要体力……这些说法,有的为我们探索了新世界,有的则还原了朴实的书写本相,这是作家几十年创作中最真实的经验,《牙齿》让我们看到那漂亮丰茂树叶背后的筋络和纹理,使我们对写作本身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质地”和“阅读”一章,作家和批评家从他们各自的阅读体验,谈到了中西方因果律上的差别,以至思维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差别;从写作经历谈到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社会现状的及时思考甚至超前思考。而对作家写作脉络的整理,写作经历的回顾,让我们对近几十年来的文坛现状都有了一种管中窥豹的感觉。许多习以为常的阅读,在作家和批评家细致的体验和详尽的探讨中,又重新生动起来。关于契诃夫小说中,那个从小看过的万卡写信给乡下爷爷收的故事,甚至在对谈者的强调和感叹下,重新诱发了我的思考。

  当然,在作家精彩纷呈的谈话背后,也不难看出批评家的力量和观点。也正如书中所言,批评家和作家可以互相照亮对方。仔细注意可以发现,在每一章对谈的开始,都是由批评家引导话题,进行谈论。但她并非单方面接收信息。这不是访谈,讨论到具体的问题时,两人的看法总是互相补充,互相激发。这本对谈录最意思的是“相互”、是“对话”和“交流”。作为作家,毕飞宇总是用非常丰富生动的感性语言、形象的比喻,让人深刻意识到他作为小说家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思考能力。而作为批评家的张莉,则有更多的理论功底和批评经验,在作家难以表达某种感受时,她能够非常及时、准确地点出某些事情的本质。在阅读上,二人亦是相得益彰,在谈到阅读经历时,作家偶有感受但记不起来的书目,批评家迅速做出补充。

  不过,在互相补充之外,两人也并没有“标榜他人或标榜自己”的倾向,在观点不同处,你看不到谁在附和谁,书里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不吝于争论和观点相佐。在毕飞宇关于《水浒传》、《忏悔录》的讨论上,张莉表达了她的女性立场;而在张莉提出一些并不符合作家本人认知的事情时,毕飞宇也给与了及时的反驳。有意思的是,偶尔的交锋并没有激起争吵的气氛,它让人觉得两个人就是在就事论事,而不是为了证明谁比谁聪明。

  我想,对话的精髓也正在于此。就我自身来讲,和亲密的、水平相当的朋友进行对话是很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争执”,只有依附和顺从,那获得的经验会非常有限。只有在旗鼓相当而又彼此尊重的对话中,个人思维的盲区才可能被对方突然点亮;原本出于思维的惰性或者局限性,想过而没有成型的思维闪光点在争论过程中才突然可以出口成章。和水平相当的人对话应该是享受吧,发现和对方心有戚戚焉时,获得一种陪伴的快慰;在真挚的争执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获得生命经验的扩大。由于人生经验和学习经验的限制,我们和友人的谈论难免会有格局限制,现在,看毕飞宇和张莉两个水平相当的高手“过招”,虽不能参与其中,但那种旁观的精彩,也已经十分激动人心。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好看,在于两位作者的真诚和坦率,激发和碰撞。如果没有旗鼓相当的“真挚的争执”,如果没有对谈中“适当的距离”,也不会有这本对谈录的好看。读完这本对谈录我想到,亲切又彼此独立的距离,应该是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做好的距离,也应该是朋友之间应有的最好的距离,甚至,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读后感(三):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喜欢李荣浩,尤其喜欢他翻唱的《小芳》。

  这首歌,词和曲现在看来都特老土,但却是我年幼时最早会唱的情歌。没错,这是一首情歌,而且是1993年大陆最热的情歌。那时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根本不可能懂什么爱情,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随着小河淌”,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那时对什么时代创伤也完全没概念,但那摇滚感十足的副歌、不知所云的“伴我度过那个年代”,简直令我欲罢不能。而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有着一句几乎同样歌词的《谢谢你的爱》,似乎是过了好多年之后才穿耳而过。

  十多年之后,木子美老师把一段20多分钟的约炮性爱录音放到了网上,我当然也找来听,具体内容早已记不得,但忘不了的是,音频中间加了一段歌曲,正是《小芳》,而且是风格别样的版本。因为这首《小芳》的存在,我甚至觉得木子美老师搞的整个录音或者说搞木子美老师的整个录音,更像先锋艺术。

  又十多年过去了,我读毕飞宇和张莉的对话录《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再次遇到了这首歌。

  背景是两人谈到知青文学——我们对于知青的理解可能大部分来自知青文学,但所有的知青文学都是知青写的,毕飞宇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个立场的问题,还举了一个“树上还是树下”的例子:

  “发了疯的牛是极可怕的。万一管理不善,这些发了疯的牛就会跑出来。疯牛过来了,会爬树的人会爬到树上去,站在树上看,那些不会爬树的呢,只能在大地上跑。一旦你在树上,你也会害怕,但是,这害怕和没有上树的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在许多问题上,知青是树上的人,而真正的农民一直在树下。”

  同样的知青下乡历史,在农民出身、且当时也是农民子弟的阎连科记忆中,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知青“被村人恭敬地安顿在特意收拾干净的大队部里。村人们敬着他们,就像敬着自己的祖先……极度的革命与计划经济所导致的物质贫困,是连种地的农民上街买个烧饼也需要一两粮票。可是国家,却只给农民下发劳动的义务,并不下发多少粮票、煤票和足够的布票以及别的票证。这些东西,知青们虽然不多,但却多多少少,总是神奇的有着。”

  阎连科村里的一个农民,强奸女知青未遂,结果是游行加枪毙。而邻村的一个男知青,在强奸农民女孩、害其自杀后,逃回城市,结果不了了之。

  阎连科说:“知青文学”,把下乡视为下狱。把一切苦难,多都直接、简单地归为某块土地和那土地上的一些愚昧。这就让我常想,知青下乡,确实是一代人和一个民族的灾难。可在知青下乡之前,包括其间,那些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生存,他们数千年的命运,那又算不算是一种灾难?

  张莉提到了《小芳》:那首歌是知青回城后写的,现在看那里面的情感比较复杂,是不是骗了人家姑娘就回城了,然后一去不回杳无音信?没有人知道。一旦故事变成了歌曲,就浪漫化了,反而遮蔽了其中的残酷。”

  与之类似的,梁文道曾经这样谈胡兰成:

  他把他当年在汪伪政权服务的那段经历,写进他的回忆录里面的时候,他为它取了这个章节名字,居然是“渔樵闲话”。多么聪明危险的一个男人啊,把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说成是一个“渔樵闲话”。就像在养钓鱼跟樵夫那么样子过日子,那样的一个状态。把这样子的描写就显示出自己好像高人一等,对所有的事情都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用这样的一个态度来回应大家对他是汉奸的指责。又或者是他把自己跟张爱玲的关系,描写为一段神仙眷侣,大家是很充满灵气的关系,也都是这样的一种同样的心态。

  通过《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我看到的是一个真诚的毕飞宇,无论是作为一个作者还是读者,皆是如此。前面提到的对知青文学的看法,仅仅是很小的一个侧面而已。

  他对文学充满热爱,只要真正热爱,就不忍亵渎。就像他在书中提到令他动容的一句话,陀思妥耶夫斯基临死前,对他太太说:

  “我从来没有背叛过你,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产生过。”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读后感(四):一些想法

  看完这本书,还真像作者说的那样:读书给人的心理暗示是很奇怪的,如果我读了一本很冷僻很好看的书,走在大街上你会有一种没有来路的自信心,心里头像,他们没读过,我读过了,就会高兴起来,像真占了什么便宜似的。看完这本书我就是没来由的高兴,并且迫不及待的想去看《哺乳期的女人》、《平原》、《叙事》,想看看《包法利夫人》,想看张爱玲的《小团圆》。

  毕飞宇提到《红楼梦》,提到汪曾祺,提到张爱玲,提到鲁迅,对他们赞誉很高,碰巧我也都非常喜欢。

  好像说喜欢《红楼梦》显得很附庸风雅,一谈到什么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总有人会说《红楼梦》,不了解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我觉得不喜欢的它的人真是吃了大亏了。”《红楼梦》是这样的一本书,无论你有多大的智慧,这本书都罩得住你,反过来,无论你多么浅薄,哪怕只是识字,《红楼梦》你也能读,一样有滋有味,《红楼梦》是上天入地的,这是一部顶级的小说“。

  毕飞宇讲话很生动风趣,又很朴实,让你感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的话,有时又像个孩子一样。他说自己第一次读《乞力马扎罗山的雪》:“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像童年的耨一个春天,傍晚的时候,一切都好好,一夜暴雨,第二天,世界全变了,满地都是青芽,你目睹了打的最神奇的力量”。这真的是一种童话般的叙述,极为纯真的比喻。在遇见喜欢的书籍时,好像突然间心里的那根弦被拨动了,大地也跟着冰雪消融,迎来一个暖洋洋的春天。

  看完了《玉米》,大致了解了毕飞宇构建的的这么一个地球上的王家庄。那种朴实的农村文化,离不开土地、庄稼。传统的家庭模式,王连方家有八个丫头,最后老婆又给他生了个儿子小八子。大女儿玉米早熟完全当了最小的弟弟的母亲,长姐如母就是如此啊。我看的很惊奇,仿佛离我的生活太远了,又好像不那么远。

  这部对《牙齿》谈录里潜藏有乡下少年毕飞宇何以成为当代优秀小说家的诸多秘密,不可否认家庭的影响很重要,父母亲对孩子影响很大,父亲爱唐诗,孩子虽不懂字都不认识几个,但也记下不少,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跟学校里老师教的不一样的。毕飞宇说得真好,老师在教室里对孩子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们记住了,但是父亲就可以在春天柳枝抽芽的时候来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意象很普通也十分美,父亲不是在教孩子读诗,而是在培养他的美学趣味。有了自己的审美,才能更多的留意生活,然后训练写作,学会组织语言把自己表达出来。也想试着写一些东西,上学的时候心血来潮想要写小说,坐在桌边,摆好稿纸,拿起笔来,很慎重的觉得自己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其实最后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自己都不想读,好无聊的东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为“万”字是重点,可惜“万”也没达到,更何况“破”字才是字眼呢。

  喜欢这本书,喜欢毕飞宇,大学时因为《推拿》才知道他,看了小说和娄烨的同名电影,现在这本书可以让你更加了解了他,一个充满魅力的人。毕飞宇开诚布公的向众人袒露自己,这也是一种有勇气的表现,在这个娱乐时代,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更何况毕飞宇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