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10篇

2018-06-18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10篇

  《元认知改变大脑顽固思维》是一本由(美)大卫•迪绍夫(David DiSalvo)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一):“微小改变,开启幸福生活之门”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这本书,是我耐着性子读的第一本抽象书籍,前后大约花了2周时间。书中术语较多,平时接触的少,读起来些许费劲。《元认知》一书,没有按照大部分指导类书籍的套路(大篇幅案例+结论)展开,而是反复通过科学描述现象,从心理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角度出发,让读者了解大脑的思维产生过程,以及一系列反馈回路。

  在没有阅读本书之前,我有坚持日记习惯反思每天的生活情况,经常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告知自己,要达到“双赢”的局面。其实,这些都是“元认知”范畴

  阅读完本书之后,了解了一些日常行为的科学表述以及科学解释。在科学表述方面,如,“元认知”,第一眼看过去,非常陌生,有种高大上感觉,其实概念简单,对“思维的思考”就是元认知,这个是我们经常接触并普遍使用的。在科学解释方面,如,作者在“咖啡因对你的大脑做了什么”这个章节中谈到,咖啡因本身不能使大脑兴奋,也不能使我们变得高效、高产、思维敏捷。真正的事实是,在大脑中,咖啡因完美模拟了一种生物化学物质——腺苷酸。咖啡因通过阻碍“受体”,扰乱神经系统对腺苷酸量的监控,使得其他能够刺激大脑的物质为所欲为了。我们用喝咖啡来提神,实际上是扰乱我们的神经系统,所以当我们感到疲惫时,还是去休息吧。

  另外,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意识空间”与“无意识空间”的信息加工速度比较,无意识的信息加工速度11000000次/秒;有意识加工信息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40次/秒。这组数据让我很吃惊,如何在“冰山一角发挥最大效能,感觉很有压力

  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30种思维工具,工具包括:处理我们内部世界的、处理我们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冲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以及一些可以催化生物化学变化进而引起思维和行为改变的种种工具。面对这些,我们要做的就是践行,在实践调整自己,打造自己。

  最后,以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微小改变,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结束本篇,与大家互勉!

  写于2016年12月17日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二):方向错了

  一开始,我觉得这本书很牛。说实话,我被表象迷惑了。本书书名《元认知》,很明显全书应当围绕元认知来做文章

  此书对元认知的介绍,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思维的思考与监视。就像机械工程控制理论的的反馈作用,我们学习不同的思维,尝试不同的思维,然后对这些思维方式进行实践判断,删选哪些比较适合我们。

  我觉得用反省这个词比较好理解,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对自己进行客观评判。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区别还是思维,因为思维不变的话,会一定程度影响对自己的反省,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高考,很多高中生都拼命的学习,自认为自己都很努力,但是就是考不出好成绩,这个就是一个思维的误区,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考不了高分?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很轻松就考了高分?这牵扯到学习的方法,不与他人进行比较,还真发现不了自己的方法是那么笨。

  说到这,我觉得,这本应该是一本学习控制元认知的书,但是这本书没有在这方面下笔,想必作者也没这种能力。所以这本书看着比较光鲜,但华而不实。当然,这本书举得某些例子也有意思,但是没用,因为作者写作跑题了,方向错了!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三):开启聪明人的上帝视角,你需要秘密武器

  文/媛姐读书

  「上帝视角」,顾名思义,就是上帝看世界的角度。就像在新媒体界,咪蒙在刚开公众号的小白眼里就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整体眼光,就像曹雪芹写《红楼梦》,在构思小说时候,就从各个人物的角度出发,故事整体逻辑严谨、让读者觉得每一个人物就是他本身,很耐人寻味

  咪蒙和曹雪芹在我们看来都是聪明人,我们也想像他们那样成为开启上帝视角的人,还需要一些秘密武器。

  《元认知》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这些秘密武器。

  生活中,我们会感觉一些人特别聪明:同样是看一本书,他们能说出的东西比别人多;同样是解决一个问题,他们能想到的方案比别人好;同样是学一项新技能,他们掌握的速度会比别人快。这些差异可能并非是因为智力高低,而是归因于一种后天可以锻炼的能力——元认知。

  元认知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它是一种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李笑来觉得元认知就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如果“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开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你意识到的是:啊?这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啊!之前我怎么竟然完全没有想到?唉!知易行难!哼!我就不信我搞不定!……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阅读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当然最重要的是:升级。元认知能力也必然会在刻意锻炼的过程中不断被加强。

  元认知的作用不止发挥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当你接到一个困难任务,不要下意识地退缩,想一想,为什么这个任务会交给你?处理这个任务会遇到什么麻烦?你现在有多少可调动的资源?这一连串的思考就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能让你更加客观、理性地面对问题,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你的元认知能力开启之后,不光有助于理解自己和其他人行为层面的东西,它更会让你了解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没有元认知能力,其实就等同于:

  不注意大脑的健康饮食

  这样看来,天资并不聪明的我,还算挺注意大脑的健康饮食的,通过后天的锻炼,让自己拥有了一些元认知能力,感觉至少不会得老年痴呆。

  其实,秘密武器不外乎这几点:

  1.刻意训练

  如果爱好写作,就坚持天天写,好文章都是烂文章堆砌起来的;

  请相信我,这不需要天赋异禀,这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只要认真尝试,最终所有人都能做到。

  2.培养兴趣

  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

  比如打演讲时,打球时。全神贯注地磨练任何一项技能之时,元认知能力更容易获得。

  3.反思

  复盘才能更好地前行。每天反思一下那件工作没做好,哪句话没说对,哪件事如果换个办法会更好。

  反思做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但也是最有效的。

  其实,用不了多少次,元认知能力适时被激活就会成为习惯,而你也就掌握了这些秘密武器,也会开启聪明人的上帝视角,也就可以成为看起来很牛的人。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四):了解你的元认知

  作者简介

  大卫·迪绍夫是一个对认知科学有广泛研究的科普作家,他是《科学美国人》、《福布斯》、《今日心理学》、《华尔街日报》等关于认知科学的知名作者,他还出版过一本书,名为《疯狂行为学:来自猩猩的你,为什么会失去理智》。

推荐

  《财富自由之路》的读者对“元认知”肯定不会陌生,它被笑来老师称为最重要的能力。第一次听到时,当时我就蒙了!我一直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虽然读了专栏,但对“元认知”的认识还是有点模糊。读完这本书后,对笑来老师提出的很多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严格来讲,这本书不是一部提出新思想的著作,而是近几十年来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综述。但这本书非常注重实用,全书只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知”,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大脑是可以改变的;第二部分:“做”,告诉我们怎样通过30种工具改变我们的大脑;第三部分:“扩展”,告诉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扩展自己的元认知思维。

  第一部分:知

第1章 元认知:冷静观察

  “元认知”,即我们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是“对思维的思考”。它帮助人们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这时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五):感觉作者比较偷懒

  生命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觉醒和沉思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

  1、认知的过程

  什么是认知呢?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认知过程就是:事实—>联系—>结果—>行动

  比方说当我们翻微博,看到范冰冰和李晨谈恋爱的这个事实,我们又看到张馨予发微博祝福李晨的事实,我们又结合张馨予的一贯表现的事实联系到一起,得出一个自己的判断结果:张馨予想借机曝光自己(只是举个例子,不代表个人观点),继而产生了行动:发微博骂张馨予不要脸。这就完成了一个基本的认知过程。上文所说的最后一步的行动又产生了一些新的事实,又会让我们产生相关的联系,产生新的结果,继而发生行动,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强化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故我们将其称之为认知反馈回路。

  我在之前说到过的PDCA法则,其实就是一个正向的认知反馈回路。(可在微信公众号内输入:PDCA查看这篇文章)

  当然,反馈回路不一定都会是正确的认识结果,所以我们就需要靠元认知来纠正我们思维上的误区。

  2、元认知究竟是什么?

  简单的来说:元认知就是人们对思维进行思考的一种高阶思维。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

  这本书里面将人的思维分为如下两个层级:无意识和有意识

  我们肌肉的一些特定动作比如说搬砖:我们不会思考应该去启动哪些地方,让肌肉如何的进行收缩,才能启动搬砖。无意识的系统指的是这种人体系统自动产生的,不需要通过主动意识来支配的反应

  比如我们要计划辞职,继而为其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和思考,这便是有意识的动作。

  正如我们第一章所说的,认知的过程并不总是让人一直保持正向保持进步的,元认知便是对这个有意识的思维进行提高和控制的一个大脑功能

  3、元认知提高后的好处

  我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的的进入一些怪圈。

  学习的时候,效率越来越低,越用功反而越学不好,让自己成绩越来越差。工作的时候,越忙碌事情越多,越加班反而事情越多,让自己工作越来越忙。心情越不好的时候,郁闷的事情就会出现,让自己越来越烦。

  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作为一个系统,总是希望保持自己思维和行为的稳定,当你养成了一系列行为习惯以后,内部就会适应它,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而外部的环境却是不断进行变化,它要迫使人不断对自我状态进行调整。

  当你一旦无法对这个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你将不能对思维进行思考,仅仅是在不作为,事实上不作为,通常是一条更好走的路。停顿评估挑战规则是另外一条充满艰辛道路,但是,只有沿着艰辛的道路走下去,我们才能获得两极之间的平衡。元认知,就是这条艰辛的道路。

  当道路走到尽头,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以后,我们就能更多的避免出现这些情况,达到一种和自己以及外部环境稳定妥协的状态。

  4、如何提高元认知的水平

  说了这么多,如何去提高自己认知的水平呢?

  这本书给了一些方法帮助我们走出思维的误区,简要的摘取几个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点说一下:

  1、不要过于情绪化情绪会滋生情绪,有证据表明,人在情绪化的时候,会容易丧失进行判断和思考的能力。

  2、给自己打上意识楔当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就是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暂停自己的思维,逃出自己的肖申克,可能是更好的一个选择

  3、不要以偏概全人们往往会通过一些简单的,不全面的事实继而推理出一些自己觉得是真理的结论,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并不完全正确。

  4、相信多重可能

  有句话叫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说的就是,只要保持自己的念,事情一定就会成功

  而心理学又有理说明:如果我们接受绝望信念,大脑就会将能量改善当前境遇的行动上移走(因为认为这个行为是徒劳的),使得能量进入消极反刍的漩涡,助长了向下的螺旋。绝望会引发更大的绝望。而相反,如果我们完全接受了希望的信念,大脑就会调用大量的心理能量以确保能够得到希望的结果,最后可能就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评价:说完这本书的内容,不得不吐槽一下,作为一个科普图书,前半段写的心理学术语晦涩难懂也就罢了,中间也只是摘取了从其它认知心理学书目里面摘取过来的方法,凑齐了30个,最后用一些例子和参考数目凑齐了两章,使得这本书更像是阅读认知心理学一个目录……

  更多内容请微信搜索公众号:growup1984关注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六):傻逼营销书,完全没有看的价值

  随便翻了翻,前面都是些差不多二十年前还能算新知的脑科学常识

  紧接着就飞速拐进了概念营销(也就是说,编一堆乱七八糟的新奇概念,把一些诸如苹果其实不是纯圆形的道理讲得无比高大上,让大爷大妈们听得五体投地),还画了些意义不明的图表

  翻到后面甚至有一两章是列书单和电影名,“其中任意的作品都有可能引领你走上多样的大脑改造之路”

  还有什么“30种改善思维的工具”,这一章占了全书大概四分之一的页数,我随便抄几个小标题出来

  “4,嚼口香糖”

  “5,为你自己写讣告”

  “12,补充葡萄糖,增强自制力”

  “13,学会停止想法”

  “17,支持自我”

  “18,保持韧性”

  “21,研究热爱自己事业的人”

  “22,提高你的想象力”

  天哪。每列出一条原文我都觉得自己能进行的任何评论都是在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这要多么缺乏想象力和品位,才能厚颜无耻到列出这样一个充满拾人牙慧、大话空话和小学生可能都知道的常识的列表,然后给它堂而皇之地冠以“想法箱”这样好像里面东西都是出自自己原创的一样的标题?

  如果你是个充满自我厌恶、做事总是失败、被挫败感压到甚至不能出门的人,那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因为作者恐怕比你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至少在一个方面上比你更糟:厚颜无耻,毫无自知之明。而作者估计就是在靠向你这样的人生失败者灌输麻药来赚钱。

  即使豆瓣可能有关于攻击性评论的规定,我还是要说:作者傻逼。作者大傻逼。作者真TM大傻逼。

  以下重复三遍。

  啊对,亚马逊还有很多人喷翻译。

  我不太相信翻译能把一本本来很content的书翻译成纯傻逼书,不过还是提一句

  “斯多亚学派”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七):用好你的大脑管家

  用好你的大脑管家

  ——评《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曾经说过:智者就是时刻观察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智者,所以不需要时刻观察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却确实需要在某些时候观察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便于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正走在怎样的一条道路上。何为精神世界、如何观察自己的精神世界,您将在《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一书中找到答案。

  1.何为元认知?

  在本书第一章中,作者开篇就为“元认知”进行了定义:所谓元认知,即我们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紧接着又给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元认知是调整思维、改进思维结果的最有力的内部手段。或许您能够理解上述定义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汇,但还是不能就“元认知”有一个清晰形象的了解。

  简单来说,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作出各式各样的选择,大到上哪所大学、跟谁结婚、何时买房买车等重大人生决策,小到中午吃什么、今天穿什么衣服等日常鸡毛蒜皮琐事。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必然要进行事先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就会使我们作出不同的决定,大部分人只注意到结果不同,很少去细究是什么导致了不同,最终能够成为“智者”永远是少数人。因此,所谓“元认知”就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进行思考,通过改进我们的思考方式,使思考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我们追求幸福的人生目标,更加符合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环境。

  2.“元认知”究竟存不存在?

  虽然本书开篇就定义了“元认知”,但是,并不代表元认知就一定存在。在使用元认知技术之前,还需要就“元认知究竟存不存在”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提出质疑观点的人认为,因为利用元认知技术就是在依靠大脑改进大脑,所以,就像人不能自己把自己提起来一样,大脑是不能实现自我改良。

  这种观点乍一看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大脑能否改良自我,跟人能不能提起自己是不能作类比的,这完全是两码事。但可以这样类比,就像通过习字来提高书法水平一样,大脑完全可以通过集中练习来改进自我运作方式。举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后面拍了一下你的左肩膀,你会朝哪边回头?一般情况下,你会朝左边看,这是人的惯常反应,也是一种“惯性思维”“思维定势”(Thinking Set),其发生过程是无意识的。所谓“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这种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是这种定势不是不能改变的。当下次再有人从后面拍你左肩的时候,你先不要急着回头,而是先停顿一下,然后朝右边回头,久而久之,你就会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形成一种新的思维定势,习惯于朝相反的方向回头。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使用了“元认知技术”,让自己不再认为:左肩膀被拍,人就一定在左后方。

  因此,“元认知”确实存在,而且可以通过运用“元认知技术”来改进我们的思考方法或是模式。

  3.为什么要改进思维模式?

  人类的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已经被打上了生存和繁殖的明显烙印。但是,当你把原始的欲望带入当前复杂的社会文化当中去,是无法与当前社会文化进行融合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与人类创造的当前社会文化已经严重脱节了。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众多进化心理学家们的认同和生活实例的认证。

  原始的欲望之所以能够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是因为他们曾经帮助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并繁衍生息。但是,与生物进化相比,社会文化发展的速度相当之快。许多曾经帮助过我们祖先生存下来的思维模式,却与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格格不入。因此,我们必须修正自身的原始的想法和行为来适应当前这个由我们大脑所创造的新世界。

  但在错误思维造成破坏之前,我们很难对其进行识别和检测。因为他们的原始资源,即自动化思想来源于无意识领域。如果错误思维长期存在,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神经模式,即拥有了生物结构基础,这些神经通路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物理性的结构。我们会被浑然不觉地牵引着,顺着这些通路进行思考,哪怕同样的错误已经犯了第二次、第三次、四次。

  如果不运用元认知技术,那么即便是学习再多的思考技术都难以真正运用起来。因为思考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思考的通路是单行通道,在进行思考的同时,我们不能同时对思考的方法进行监控的。

  4.改进思考模式的理论过程

  本书作者大卫·迪绍夫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反馈回路”,形成了一台驱动思想和行为的引擎。反馈回路中有四个关键环节:获取信息阶段、自我加工阶段、作出判断阶段、采取行动阶段,我们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无论多么简单或是复杂,都是这样的一个个反馈回路。只是有些时候,一些决定简单得让我们感受不到这其中还有这么个过程。

  大多数情况下,反馈回路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运作的,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但思考结果的不同证明了反馈回路确实存在质量优劣的差别,因此,绝对有必要通过集中训练来改进我们的思考方法,通过方法的改进来获得优良的思考结果,进而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大脑的大部分加工工作发生在一个巨大的无意识空间之中。前文拍左肩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做有意识思考,我们的思考过程就会处在无意识空间里,反馈回路会自然进行下去。但如果我们对反馈回路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应该如何思考,就会改变反馈回路的走向,进而影响思考结果。因此,通过对反馈回路进行思考,我们就把反馈回路从无意识空间里提取到意识空间里,拥有了反馈回路的控制权,进而影响思考结果。以上就是改进思考模式的基本理论过程。

  5.如何运用元认知技术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三十种改进思维的工具,不过这其中有一些是雷同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层面进行阐述而已。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改善思维的具体方法。比如,重要的事情讲三遍、兴奋时不要轻易许诺他人等做法都是具体的元认知操作技术。

  因为思维发生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我们不能做到一边进行思维一边进行思维过程的监控,大脑只能进行单一通路活动。要改进思维方法,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对思维进行集中时间训练改善,形成新的优良的无意识思维习惯,来替代原有的过时的思维习惯,进而达到改进思维方式的目的。

  无论形成一个新习惯需要30天也好,100天也好,都说明了克服天性之难。伴随着元认知察觉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大脑反馈回路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到外部和内部体验是如何影响大脑工作的,并且我们发现通过改变影响力,还开启了改变大脑反应的方式之门。换句话说,我们越擅长对思维进行思考,我们越能顺应改变,越能找对朝向幸福生活的方向。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扩大和提高元认知察觉的能力,但是这样做确实很值得的。因为越是底层知识和技能的改变,就越能够更高效率地改变我们。

  作者将大脑的工作过程简单形象地描述为一系列的反馈回路,虽然有助于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但是,大脑的工作机制不是仅仅用一个系列简单的反馈回路就可以涵盖的。如同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良药一样,改进思维水平的理念和方法,也是随着我们对大脑的认识深化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八):审视思维、提高心智-推荐来读《元认知》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跟行为呢?

  为什么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状况下,对同样的事物,情绪跟行为也不尽相同呢?

  我们面对的事物就是一个输入。

  而我们的行为跟情绪就是对应这个输入的输出。这一进一出的两个变量是受制于我们系统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大脑思维的影响。

  我们在学控制理论的时候都知道有输入、系统、输出,以及反馈。是的,对待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反馈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回路。

  我们的人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形成了很多的回路。

  而《元认知》这本书是教我们怎么样改变我们的顽固思维,跳出我们原有的惯常回路,建立优秀的反馈,以便更好的思考我们的思维。

  既然我们知道一个回路的好坏,决定着我们思维,那这个回路是否可以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有着可以重塑一个适应性大脑的可能,可以让我们人格发生变化,而且更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学术化,通过翻看本书会发现最后的十几页都是参考文献,而这本书上架指导也被划为是心理学方面的图书。学术化带来了权威性,也带来了晦涩难懂的一些困难。

  第二点这本书有别于一般的学术型的图书他不仅教我们是什么?更教会我们怎么做,注重的是实用性。毕竟我们要进行实验,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只有应用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审视自己思想的能力。

  元认知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更是一个神经实体,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我意识能力,是因为我们可以仿佛灵魂出窍般,从当时的情境中心智分离,审视自己的思维,这就是心声,就跳出来的声音看自己。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大脑经常会陷入到一种消极思维的反馈回路中,我们需要的是从问题中抽身出来,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消极思维的反馈回路。只有以这样的立场,我们才有意识的去评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不停的去思考那些消极的想法。

  所谓反馈回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事实、联系、结果、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就是会说话的机器。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完善我们的元认知回路去改写我们心中正在自我怀疑的脚本。当我们沿着这条探索之路不断的走下去之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我们会更加自律,更加自我对称,更加有效的自我叙述。

  自律,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了,自律跟自我叙述这两个概念比较晦涩。

  所谓自我对称,是能构成阻碍他们目标的想法或感受中分离出来。

  所谓有意识的自我叙述,指的是人们将会变成脚本的评论者,编著者,在自身的叙述中施加更多的有意识的控制。

  第二部分 改变思维的方法

  本书的第二部分,给我们提供了30项,可以改变思维的工具。这看过了,就是30项,给我了一些启发,但具体怎么去做,却又没有摸不到头脑。为这30项,每一项就是那么一两页,只有少数的几个,也许会多一点。

  尽管他没有给我们,没有给出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南,但是还是让我收益比较多。

  谈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工具吧。

  1.策略性暂停。

  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策略性的进行一个小小的时间思考。这个暂停不意味着我们要停止思考,而是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情况,去如何思考,进而调整我们的心理能量。

  2.为自己写讣告

  给自己写讣告,听上去很难接受,但是这确实是一项难以置信,有助于明确自我的练习。

  写讣告让我们有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自身,力求真实无误,并表现出我们最大限度的城市。

  当我们给自己写讣告时,就像是我们回顾我们的一生,尽管描述死亡的感觉并不好受,但死亡其实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它,当我们回顾我们的一生时,我们那些曾经看起来不可承担的困难,都变的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具体的操作是,首先要想想我们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呢?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接着,如实的写下来,我们可以写很多版本的讣告,从中挑选一个最真实简练的,然后把它放在一边,每个月拿出来修改一下,增添一些新的内容,生活在继续,你也在变化,你会对记录下的变化感到吃惊。

  3.有目标不过度。

  我玩游戏就像贪吃蛇我们总想着加更多的分,其实最后总逃不过那一个死亡的结局。分数越高,对我们的吸引力越大,但是越想获得更多的金额,我们就越容易失败。

  有目标的人才能成功,但过度的狂热的人往往都会以失败收场。当我们过度狂热,就会违背了初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过又不急的感觉。

  4.加强周期性的静心活动。

  当前的社会纷纷扰扰,如何在这样一个焦虑的时代,保持自己内心的一个平静呢?我们都知道,相比于外界的噪音来说,我们内心的杂音更难控制。书中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冥想和在咖啡馆里听我们熟悉的音乐来进行调节。

  5.总在做事中。

  如果发生的事太多,或者很多的工作需要处理,大脑就会释放压力激素,提醒我们生活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了。

  关注当下,关注事件本书,保持做事,不要让力不从心的感觉,阻碍了我们进步的脚步。正所谓并不是因为困难,我们才不敢,而是因为不敢才困难,

  上午点就是我从书中找出比较适合我的一些工具。所谓实践出真知,如果不付诸实践愿望,永远只是愿望,我们必须去做。期待你也来读一读这本元认知,找到并且去实践那些适合你的,改变大脑思维的方法。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读后感(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提出几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觉得原著可能会更好一点,翻译的特别是第一部分,觉得有些晦涩,可能译者缺乏相关专业背景?

  元认知,思考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大脑具有认识自身缺陷的能力。全书向我们呈现的最主要观点就是改造大脑,也就是改变惯性,虽然难但是可行。可能作者比较乐观,看书的时有时候会有种唯心主义错觉,事实上作者的结论都还是有理有据的,有很多科学事实做支撑。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也推荐了很多其他心智类图书,如果没法接受这本书,也可以试着去阅读作者列出的其他书籍。

  Whatever,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开启了一扇门的一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