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10篇

2018-06-25 20: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10篇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大象》是一本由[法]马迪亚斯·埃纳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一):《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艺术家欲望命运复杂玩笑

  这本名字有点长的作品故事却很简单。它写的是米开朗基罗被土耳其苏丹邀请来修建金角湾上的跨海大桥的事。

  历史小说似乎是一种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的题材。它首先具有选材的便捷性——写作者可以直接从真实的历史事件取材。但这在另一方面也对作者的创造性造成了局限。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像是一幅地图标记开始节点与终章,至于写作者的工作,则是对着地图,讲述他们的想象

  所以这个关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首先可以展开想象的,是苏丹为何邀请米开朗基罗——一位艺术家,来修建一座大桥。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土耳其人,已经有了许多让自己骄傲,令旁人艳羡的建筑杰作。尤其是桥梁——此时的国王巴耶塞特苏丹二世无比热爱修建桥梁,于是土耳其人也拥有不少杰出工程师。可是修建一座桥,意义却不至于一项“工程”。它也可以代表荣耀,比如让来自艺术中心的、最好的艺术家来让一座桥的美学意义得到升华。更重要的,这是一次邀请,也是一次“示威”——异教徒同样也可以拥有举世无双艺术品,那桥倘若建成,势必华丽且非凡。

  这些,是苏丹的欲望。至于米开朗基罗,他的欲望看似来自于对名望的渴求,以及对金钱追逐,但实际诱惑他的,只不过是对异邦的好奇。的确,这座大桥是达•芬奇尝试设计而未能成行的,倘若成功便意味着胜过了这个“怪诞的天才”;同时,苏丹开出的不菲佣金,也确实是米开朗基罗无法想象,且无比需要的。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让一个艺术家被打动的直接因素。他们因美而降临人间,便势必要创造美,并被美所吸引。可是降临人间,便意味着已然为人。人要信神敬神,异邦异教的魅力,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诱惑。

  这样细密心思,被作者马迪亚斯•埃纳尔编织进了短短几万字的篇幅。整部作品读干净利落,却也引人深思。艺术的至高至纯之境究竟是什么,如果说艺术使人可以避开凡俗,那么创造这庇佑之地的艺术家们,又该怎样安放自己的欲望与懦弱?人为此苦恼着,旁观者为此而困惑,可是用不了太久的光阴,一切就会烟消云散——毕竟纠葛只是一时,而所谓一世,也不过白驹过隙。

  对于这样一个片段性的事件,埃纳尔写起来却毫不吝惜笔墨与技法。借由他多样的、富于情感表达,一个好奇大胆,却又容易自责羞愧的“大艺术家”,在他笔下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呈现。由于是经由学生投票选择产生大奖,“龚古尔特别奖”的荣膺,既是对这部《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可读性的肯定,还在于它还原了一个“意料之中”,又在“想象之外”的历史事件。学生往往是最真诚,又最容易从文本受用的读者,他们期盼的,是“真实故事”的“浪漫模样”。

  好在命运总爱开玩笑,就算是真实,也同样不乏浪漫、曲折唏嘘不已。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二):戏说米开朗琪罗

  国人擅长戏说,从戏说康熙、戏说乾隆一直到抗战雷剧,诸如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将浸透了中华民族苦难血泪抗争的抗日战争如此地糊弄,除了阿Q似地满足精神上的自娱自乐,别无他益,只能称之为节操碎了一地。

  自然,戏说并非中国人的专利,戏说也不一定与恶俗划上等号外国人也会戏说。法国作家马迪亚斯•埃纳尔的小说《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就称得上是一部戏说意大利著名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与奥斯曼帝国不解之缘的作品。然而,尽管这部小说属于戏说,但却有较高的文艺品位。它通过虚构米开朗琪罗神秘的伊斯坦布尔之旅,展现了包含其中的友谊情欲忠诚背叛、金钱与尊严等复杂的人性元素,以及东西文化的冲撞与交融,对于我们了解米开朗琪罗这位文艺复兴巨人,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506年4月的一天,由于迟迟收不到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设计的陵寝的工钱,米开朗琪罗一怒之下,只身前往伊斯坦布尔。他已揽下达•芬奇没有完成任务,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赛特二世建造一座跨海大桥,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才华远在劲敌达•芬奇之上,同时希望收获巨额的财富接待和陪同他的是首相阿里帕夏的秘书梅西希,一位艺术家和诗人忧郁俊美。梅西希形影不离米开朗琪罗左右,无微不至照顾他。大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威胁要向教皇告发他为土耳其君主效劳,勒令他立刻返乡,否则就要将他逐出教门,让他身败名裂,甚至丧命。米开朗琪罗怒火中烧,幸亏梅西希温言劝慰,才让他平静下来。米开朗琪罗终于拿出了令人赞叹的跨海大桥设计方案,苏丹奖赏了他一小块波斯尼亚的土地,他又大发牢骚,觉得让他做一个“犄角旮旯的主人”,是权贵对他的侮辱。梅西希为了安慰他,再次把他带到小酒馆,米开朗琪罗又看到了他迷恋的舞女那曼妙舞姿,并与她共度良宵,却不知黑夜中,一把锋利匕首刺了过来……

  小说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顺叙,展现米开朗琪罗在伊斯坦布尔的传奇经历明朗直率;另一条是梅西希的内心独白,以一种阴柔深情口吻喃喃自语,诉说他自己的不幸身世,倾述他对米开朗琪罗的倾慕乃至爱恋,以及陷入这种同性之爱中难以自拔的痛苦。两条线索互相交织缠绕,又互为补充,甚至互相矛盾。小说最后部分米开朗琪罗遇刺,梅西希的诉说中,是米开朗琪罗无意中陷入了宫廷内斗,有人要借舞女陷害他,最终嫁祸于苏丹,因此,梅西希决心为他的心上人挺身而出,去除掉那个舞女;然而,在顺叙的线索中,梅西希杀死舞女,是因为他妒忌大师移情别恋,他无法忍受米开朗琪罗与女性欢爱……这两种叙述究竟哪一种揭示了真相?我们似乎没有必要求证。也许,这是作家有意为之,为米开朗琪罗的遇刺裹上一层朦胧迷离的纱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多元、幽暗与复杂。

  小说中的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敏感率性。他会毫不犹豫地把达•芬奇设计的跨海大桥模型摔得四分五裂,又狠狠地踩上一只脚,以此宣泄对这位名气成就不亚于自己的同行的妒忌和不屑。他为教皇设计陵墓,却得罪了教皇而不得不亡命他乡;他为教皇的死敌巴耶赛特二世设计跨海大桥,却又面临生命危险,马上离开不仅会大丢面子,他可不愿让他的对手达•芬奇看笑话,而且苏丹答应他的财富就打水漂了。米开朗琪罗为此而纠结烦恼。是梅西希的一番话——“等将来人们说起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都会提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耶赛特清真寺和您的大作,大师,别无其他”,让他转忧为喜,豁然开朗

  米开朗琪罗逃过生死之劫后,身无分文地离开了伊斯坦布尔。然而,他又是带着收获离开这座散发着异域风情的东方名城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被她辉煌简约完美平衡感动热泪盈眶;在巴耶塞特图书馆,他为奥斯曼人对光线精妙运用而由衷地赞叹。米开朗琪罗从伊斯坦布尔艺术中的良多收益,在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穹顶,在他主持建造的美第奇图书馆,甚至在他制作举世闻名犹太人先知摩西雕像中,都留下了印记

  金角湾跨海大桥未见踪影,然而,文化的交融就是一座连接人心的大桥。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三):关于艺术、爱与孤独

  “我就是我,是颜色一样烟火。”——《我》

  纵使已过去了五个多世纪,米开朗琪罗的名号世人眼中仍是响当当的,但是他却因自己的样貌自惭形秽地度过一生。透过马迪亚斯•埃纳尔诗样的脑洞世界,很想把哥哥的这首歌送给这位文艺鼻祖,既然可以靠才华吃饭,又何必非要追求颜值

  与达•芬奇崇尚科学理性主义不同,米开朗琪罗更擅于抓住直觉灵感。那么,真的是因为同行相轻,米开朗琪罗才选择接下达•芬奇无法完成的任务——为苏丹建造一座跨海大桥吗?从两者存世的作品来看,建桥这种工程,应是身为建筑师的达•芬奇更胜一筹才对。其实,米开朗琪罗离开罗马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教皇因听信谗言,中断了皇陵项目,从财力上切断了对米开朗琪罗创作支持,而教皇对他艺术才能的轻视,让他愤走他乡。可是到了奥斯曼帝国后,米开郎琪罗的境遇并没有好多少,虽然他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这座跨海大桥的手稿,但大桥最终还是未能现世,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的。

  这座大桥的建造被一场深含爱意的谋杀打断了。米开郎琪罗来到伊斯坦布尔后,结交了一位诗人友人梅西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梅西希为了保护米开郎琪罗,让其顺利重返罗马,先下手为强,杀害了与米开郎琪罗有肌肤之亲的貌美舞女。但却因此,让米开郎琪罗对其产生了很深的误解,以为其是因为妒忌,见不得他幸福才如此而为之。米开郎琪罗逃离了伊斯坦布尔,就像他当初逃离罗马一样,一无所有,孤独而不被理解

  或许成为艺术家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高处不胜寒,艺术造诣一旦超过阈值,都只能是孤独的行走者。没人理解,少人欣赏。米开郎琪罗在马迪亚斯笔下也是孤伶伶的,执着追求完美,不断地心碎

  这本书是马迪亚斯在天顶壁画《创世纪》和教皇陵墓项目启动期间,构建出的一段米开朗琪罗在伊斯坦布尔的际遇。比起故事的跌宕起伏,更吸引人的作者的笔力,让人忍不住读着读着就会读出声来:

  “我知道男人都是些孩子,他们用愤怒来驱赶绝望、把恐惧埋藏在爱中;他们回应空无的方式是建造城堡庙宇。他们牢牢地抓住故事,好融入分享这一故事的群体。和他们谈论战争、国王、大象和神奇的造物,以此来征服他们;向他们描述超越死亡的幸福、他们诞生时迸射的强光、围绕他们飞翔天使、威胁他们的魔鬼,还有爱,爱,这是对遗忘和别无所求的允诺。”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四):《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一个“戏说”的故事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新就新在,它很有点早几年开始在中国流行的“戏说”的意思。米开朗琪罗来到奥斯曼帝国,要为苏丹造一座桥。有故事可讲,是因为他来奥斯曼帝国造桥不是为了不朽,而是为了挣钱,为了超越达·芬奇,为了报复教皇,总之,为了人心底里都有的那点上不了台面的欲望;有故事可讲,还因为在他与苏丹之间,还隔着诗人梅西赫、权臣阿里帕夏;有故事可讲,因为他和桥之间隔着平庸的欲望:米开朗琪罗或许会对一个男人产生欲望(但是美妙就美妙在,其实米开朗琪罗并不能确定让他产生欲望的舞女的性别),他对血腥与折磨也颇有兴味,甚至他对于没的不懈追求也源自他自身的不美。

  ——袁筱一评论,摘自《外国文艺》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五):让我们来看看诗人、画家和情人

  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蓝色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如今提起伊斯坦布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然而,在法国作家马迪亚斯•埃纳尔的笔下,在这座梦幻般的城市之中,还潜藏着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迷人故事。

  横跨拜占庭帝国的金角湾上,原本会架起一座连接君士坦丁堡和北部郊区佩拉的大桥。它将成为支撑两座城市的骨架,彰显众皇帝和众苏丹的王家风范,也将是一座军事之桥,一座商业之桥,一座宗教之桥。如此要塞,唯有一位伟大设计师能担其重任,命运之神抛弃达•芬奇,选中米开朗琪罗,把他从罗马带到了土耳其,开启了他短暂而意义非凡的君士坦丁堡之旅。

  小说以基于史实的素材碎片和富于想象的故事情节还原出米开朗琪罗在君士坦丁堡四十多天时间里的经历,尝试用梦幻如诗的语言,去重构一场虚无缥缈邂逅。忧郁的诗人遇到了天才雕塑家,美的代言人却只被安达卢西亚美人曼妙的躯体所吸引,美人肩负着不可告人使命,用生命和爱换来的却是死亡和逃避个人的生存困境、连年征战带给世人的苦难、缪斯之神在杰出艺术家身上的灵感舞蹈与诗人对艺术家的爱,都在这短暂而匆忙异乡之旅中交汇融合

  在叙述方式上,小说以时间为主线,采用全知视角。不时穿插进米开朗琪罗的日记书信,还有一位神秘的不知名者的内心独白。最初,读者会以为这是诗人梅西希的告白,但随着情节发展,故事被推向高潮,安达卢西亚美人甘愿献身米开朗琪罗,独白者的身份也随之揭晓。米开朗琪罗书信中答应为皮耶罗•阿尔多布兰迪设计打造的完美匕首,犹如一个隐喻,暗示着他一步步走进危险的漩涡

  美的诞生总是伴随着痛苦。对于米开朗琪罗这样的艺术家来说,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将美撒播向整个世界才是他最终的追求。但他对金钱的计较,对达芬奇、拉斐尔的嫉妒与不屑,都如无法挥散的阴霾,阻碍着他前进的步伐。米开朗琪罗在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和土耳其苏丹之间摇摆,虽然他并不关心国王、战争和世俗生活,但却已然置身阴谋诡计之中。

  安达卢西亚美人的出现犹如心灵的甘露,为米开朗琪罗带来了桥梁设计的灵感与激情。正如她深谙的真理“男人都是些孩子,他们用愤怒来驱赶绝望、把恐惧埋藏在爱中;他们回应空无的方式是建造城市和庙宇。……和他们谈论战国大象和神奇的造物,以此来征服他们;向他们描述超越死亡的幸福、他们诞生时迸射的强光、围绕他们飞翔的天使、威胁他们的魔鬼,还有爱,爱,这是对遗忘和别无所求的允诺。……”她的出现是偶然,逝去也是必然。米开朗琪罗在寻找的是爱,而他真正内心所爱的,既不是能给他肉体安慰的女人,也不是处处帮助支持他的男人。他爱的只有美,艺术之美,永恒之美。

  “缠绕在纤细脚踝上的五根银脚链、泛着金属光泽的橘色袍子、涂上金粉的肩膀和脖子下方的美人痣。” 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内的天顶画中或许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角落中的这位女子,但他们一定会把目光锁定在《创世纪》中“创造亚当”中那个伸出手指想要触碰的男子身上,据说那便是诗人梅西希的真容。

  《创世纪》,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西斯廷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奠定了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历史地位。由于长达数年每天在脚手架 上仰头工作,当三十七岁的米开朗琪罗完成所有绘画后,已经成为了身如弯弓的花甲老人。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印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后半生的创作。他的艺术留给世人无限的解说空间,是美、是爱、是庄严、是理智、是悲愤、是追忆……全都留予后人去想象,去琢磨。

  “只要你在伊斯坦布尔住上一个月,你可能就会变成诗人,画家,情人,更重要的是你就会变成一个伊斯坦布尔人。”据说在伊斯坦布尔经营着一个有300年历史浴室的老板这样说过。那么,假如他原本就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画家呢?或许他会成为又一个米开朗琪罗也说不定吧……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六):你唤不醒我,却能在我耳边低声沉吟

  “幸好我已入睡,更加万幸,

  我是睡在石头之中,心中充满羞愧和悲痛。

  无法看见,无法感觉,对我而言却是收获:

  你唤不醒我,却能在我耳边低声沉吟。”

  米开朗琪罗写过不少诗歌,这一首选自《米开朗琪罗诗信艺术集》,不妨用来作为《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的注解。有一种小说,像诗歌,致广大而尽精微,文字本身就给你读诗般的愉悦。法国作家马迪亚斯•埃纳尔的这部作品,主体采用了古典的小说叙事结构,同时又加入了大量心情随笔,夹杂着米开朗琪罗和佛罗伦萨亲友的来往信件,虚实相间、跳跃灵动,以诗性的文笔贴近大师的灵魂,听见其中的颤栗、哀号和长久的低吟。

  1506年,米开朗琪罗只身前往伊斯坦布尔。他要接下达•芬奇无法完成的任务,为苏丹建造一座跨海大桥,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超过劲敌达•芬奇。

  谁来赋予荣耀?谁能做荣耀的担保人?当时的佛罗伦萨,拉斐尔的圣母端庄秀丽,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春意盎然,还有达•芬奇,那个“讨厌”的达•芬奇,他的狂想恣意挥洒,米开朗琪罗也是其中一员,属于这个充满妄念、狂热和激情的城市和时代。这位地道的佛罗伦萨人,他对自己身体流淌的血液和出身的家族非常自豪,他对自己的才华尤其骄傲,然而达•芬奇总是压着他一头,那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双星碰撞。米开朗琪罗必然是个偏执狂,超越的冲动驱使他不停歇地、一分一秒地工作,驱使他前往伊斯坦布尔。这一趟旅程,是追寻,何尝不是逃离,或者是一场自我拯救?在一个远远的、远远的离开佛罗伦萨的地方,找寻那颗热爱艺术的初心。

  这是小说,是虚构的作品,然而它又显得那么真实。达•芬奇的确为金角湾设计过大桥,画稿保存于米兰科技博物馆,米开朗琪罗的传记作者们曾经多次提及苏丹的邀请,书中引用的米开朗琪罗写给哥哥博纳罗托和桑迦洛的信也是真实的。据说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的另一幅《金角湾大桥设计图》草稿尚无法判断真伪,而这一切已经足够让埃纳尔的想象挥斥方遒,他借用了吉卜林童话的意象,那只充满了好奇心的、离开故地远游的小象,在陌生的领域里探头探脑,不顾危险四伏,渴望简单的快乐。这部小说寥寥几万字,接纳了无数体裁:史诗性叙述、旅游行记、人物传记、艺术分析、政治评论、名人手札、宗教或心理思考……它显得恢弘而又不失细腻,获得“龚古尔特别奖”并无虚夸,那是由法国学生读者票选的奖项,喜爱它的人发自真心,单纯的欢喜,爱它便是爱它。

  米开朗琪罗像一只傻头傻脑的小象孤身在伊斯坦布尔游荡。他并不清楚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他陷入一种病态的,对工作的极端追求。大桥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米开朗琪罗不是工程师,他是个艺术家。他总是企求那些难以实现的任务。西斯廷天顶画的创作已经带给他肉体难以挽回的疾痛,如今金角湾大桥则让他内心处于地狱般火焰的煎熬。他耽留在伊斯坦布尔,迟迟无法完成大桥的设计,他一心想要求得突破,罗马教廷却已下达通牒,令其即刻返回。对于教皇和苏丹的矛盾,对于宗教和艺术的隔阂,天真的艺术家置若罔闻。阴谋和背叛四处蛰伏,鲜血的气息环绕身周。青年诗人梅西希的陪伴和友情慰藉了米开朗琪罗的孤单,那是黑暗中的一缕光,还是即将亮出的刀锋?真正的刺客是谁呢?

  米开朗琪罗终身未婚。传记作家阿斯卡尼欧•康狄维说,“他那超强的活力使他与整个人类社会完全脱离”。他无休止地忙碌,几乎没有过平常人拥有的甜蜜,他生命中没有空暇承装别人的关爱。终于开工的大桥不幸崩塌于地震海啸,一如那些难以明言的真相,以及无从诉说的心事,埋藏在大海的深处和灵魂的深处。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本人,谢谢。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科普、教育类书籍。喜爱具有知识深度、逻辑严谨、思维周密的书籍。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七):细数《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中的文化艺术品

  『1』意大利贝尔加莫绸缎

  『2』意大利马约里卡陶瓷(马约里卡,意大利景德镇)

  马约里卡陶器(majolica)是对意大利锡釉陶的泛称。

  锡釉陶的生产技术,是由中东经西班牙南部马略卡岛传至意大利的。自15世纪开始,意大利开始生产锡釉陶器。锡釉陶器由钙质粘土做成,涂以白色锡釉,再用五彩缤纷的色彩描绘。花纹包括故事性组画、植物或动物、风格奇异的作品、阿拉伯式图案以及纹章图案。主要制陶中心有法恩扎、古比奥、代鲁塔、佛罗伦萨和乌尔比诺等地。特别是法恩扎,作为意大利的陶都,其地位等同于中国的景德镇。

  https://m.baidu.com/mip/c/www.360doc.cn/mip/630675788.html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八):不是所有你付出的真心,都能换回爱情

  诗人梅西希的爱情出现在米开朗琪罗出现以后。他的才气、炽热、阳光,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梅西希认为自己与米开朗琪罗之间是应该有一些什么的。他为他付出的真心,最后换来的只是一场逃离。

  这是《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的故事。年轻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为了艺术与报酬来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在那里他遇见了诗人梅西希。年轻的诗人与他的真心一同相伴于艺术家左右。年轻的心在阳光下漫步,总是那么美好、那么诗情画意。

  梅西希默念着诗歌:我不停祈求希望,直到希望成真,我的嘴贴上爱人的红唇,我的灵魂在她轻柔的呼吸中升天。他以为他们之间是存在着真情的,就在米开朗琪罗让他叫自己名字的时候;他以为艺术家的心与他是一样的,就在米开朗琪罗送他大象的时候;他以为他们之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直到他为他的艺术家拔出了匕首。那段所谓的真情,脆弱得如同国王与首相的爱情。梅西希的国王爱上了另一个美丽的歌女,他的国王眼里没有了他的首相。

  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个人,你和他形影不离,你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当你们老的时候,他还坐在你身边的躺椅里,欢笑不停。但当一些事发生,他已不在,你才明白,你和他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

  书中一直都有三场爱情,梅西希的爱情,米开朗琪罗的爱情和艺术。但是作者巧妙地隐藏了米开朗琪罗的爱情,只留下了主线。梅西希遇上了米开朗琪罗,年轻的诗人与艺术家并肩同游,朝夕相伴,经历友谊、爱情、阴谋、鲜血后,他们之间再也没有了联系。

  梅西希为了自己的爱情,救了米开朗琪罗,却也毁掉了米开朗琪罗对歌女的爱情。艺术家在盛怒惊恐之下,将一切过错都责怪于诗人身上。为了他的艺术家,梅西希穷尽自身,将艺术家送走。一场本就脆弱的感情,因为一场谋杀,终止了。

  米开朗琪罗继续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对艺术的爱,抛下了梅西希,独留他一人相守本不应存在的爱情。最终,三段爱情,只有艺术与米开朗琪罗相依了下来,留存于世间,成为永恒。

  梅西希的爱情,本就不存在于世间。若非米开朗琪罗为了艺术的狂热,他不会来到伊斯坦布尔,也不会接受苏丹要他建造桥梁的盛情。梅西希的爱本不存在,当艺术家决定选择,他注定只会选择自己从一而终的爱情——他的艺术。

  最后,历经心碎与痛苦的梅西希,在病困交加中写下了自己的绝笔:

  神啊,请不要将我送进坟墓,

  我还未曾依偎于我朋友的胸膛。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九):历史上的这座桥

  加拉塔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旧称)沦陷时期,土耳其人在这里组装移动桥梁,把他们的船靠近对方,并用它来运送部队到另一边。

  在1502-1503年,苏丹叶兹德二世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永久的桥梁并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在征集到的方案中就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天才人物达芬奇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设计方案中,达芬奇利用了几何原理、抛物曲线和梯形拱,设计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单跨长240米和24米宽的桥梁,如果建成,这座桥这将成为那个时期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然而,这个雄心勃勃的设计并没有得到苏丹的同意。与此同时,苏丹还邀请另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参与设计,不过,米开朗基罗没有接受这一邀请,最终,苏丹建桥的想法被搁置了。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读后感(十):米开朗琪罗的战争、国王和大象

  文/***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因法国作家马迪亚斯•埃纳尔荣获2015年的龚古尔奖而再次引起关注。这本书是埃纳尔的所有作品中,在中国大陆唯一的中译本,也曾摘取2010年龚古尔特别奖。该奖项专供学生投票。那一年,它是法国学生最喜欢的小说!

  毫无疑问,埃纳尔借“近期在奥斯曼档案中发现的《金角湾大桥设计图》草稿被认定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同时被发现的还有记载雕刻家遗留在房中的物品清单。”为线索,动笔编织了一个历史、宗教、艺术、风物、人性和阴谋兼而有之的故事。想象力是小说家最精湛的俘虏读者的技艺。捡拾埃纳尔散落在小说里的历史碎片,即是阅读乐趣。我相信,有能力的读者一定会利用这些碎片,拼接出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13岁跟随画家吉兰达奥学习绘画和雕塑。进入美第奇家族学院进修后,他接触了大量的人文思想和宗教改革学说,基本具备了成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条件。他赴罗马寻找发展,创作了代表作《洒神》。然而,为圣彼德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奠定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地位。重返故乡后,代表民主守护神的《大卫》问世。1905年,他受尤利乌斯二世之邀赴罗马建造陵墓。由于近臣挑唆,开工一年之后,陵墓暂缓建设。气愤万分的米开朗琪罗回到佛罗伦萨。埃纳尔的小说,却在这个空档儿上演了。

  “1506年5月13日星期四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从君士坦丁堡港上岸了。”小说伊始,米开朗琪罗离开佛罗伦萨,踏上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土地。苏丹邀请他为伊斯坦布尔设计一座跨海大桥。这是达芬奇未完成的任务。战胜达芬奇的欲望,正是让米开朗琪罗最兴奋的地方。

  那么说说战争吧。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喻为文艺复兴的艺术三杰。达芬奇年长米开朗琪罗23岁,而拉斐尔小他8岁。可是,前两者在他们的一生里有太多的相同点:都生于佛罗伦萨,都深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甚至在“肉体解放”上,他们的观念都一致,认为爱是不分性别的。在书中,米开朗琪罗与诗人梅西希相爱,后又与歌女饮酒纵情,便是雕塑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米开朗琪罗从未试图模仿达芬奇,而是与其背道而驰建立自己的风格。两人的真正战争是在共同设计佛罗伦萨市政议事大厅的巨幅战役图上。尽管展示出来的是未完稿的草图,但是米开朗琪罗依然用兵士的裸体战胜了达芬奇的金戈铁马。他用人类激情战胜了战争高潮。

  可是,一方面达芬奇的优雅自知,令米开朗琪罗无法品尝胜利的滋味。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圣洁信仰与他追求的自由裸体,恰好是一对催生创作激情的矛盾体。他无时无刻不在与另一个自我战斗。他的一生始终被卷裹在与他人和自己的战争里!

  然后说说国王吧。

  米开朗琪罗负气出走,令教皇震怒。正如书中所写,“教皇派打手追踪他,下令把他带回罗马,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 初到伊斯坦布尔,面对陈列架上的模型,侍从法拉奇说对他说:“这就是您的王国和您的臣民”。

  在艺术领域,米开朗琪罗是不折不扣的王者。他在写给罗马教皇建筑师朱利亚诺的信里声称听到教皇说,他再也不愿在石头上多花一个子儿了。这竟是他离开罗马的原因!作为艺术家,他不愿向强权屈服,为了自由一切都值得。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最后说说大象吧。

  英国作家吉卜林在给女儿约瑟芬讲的睡前故事里,曾经提到过大象。开头是这样的:很早很早的时候,宝贝儿,大象还没有现在这样的长鼻子,只有黑不溜秋的榻鼻子。

  其实,米开朗琪罗才是个实实在在的榻鼻子。在学院学画时,由于嘲笑好友的作品,他被一拳打榻了鼻梁。他的雕塑作品中时常会有榻鼻子的男人一闪而过。那是一个他永远摆脱不掉的孤独而骄傲的自己,似只原始大象。

  埃纳尔用温柔的笔调,充满想象力的叙事,向我们展现了一段“不存在”的米开朗琪罗的伊斯坦布尔之旅。而整部小说所表达的正是扉页上的那句话:既然都是些孩子,不如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马匹,魔鬼、大象和天使,但也别忘了和他们说说爱和诸如此类。

  倘若我有一票,也会像法国高中生一样,投给一本有“爱和诸如此类“的小说。

  转载请豆邮联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