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5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精选10篇

  《所罗门的伪证》是一本由宫部美雪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16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一):一场审判 一场救赎

  这是第一次看宫部美雪的小说,看介绍时候以为这是一个由一个少年一样的死亡作为开端的连环杀人案件,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这是一部社会派的推理小说,比起东野圭吾,没有复杂诡计,没有那种“最后十页的精心动魄”,结尾也并不是让人吃惊,但是看完后依然对书中塑造的许多人物难以忘怀,每个人物都仿佛有血有肉,每个人物都仿佛有自己影子在里面,这也许就是她的小说的魅力所在

  开场就登场了大量的人物,人物介绍由中学生中心展开至家庭中的其他人,开头不断登场的新人物让人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作者正在搭建一个巨大舞台,建一,向坂,凉子,等三中二班的学生便是这个舞台的主角,而他们的家庭,警察媒体学校渐渐被推到了幕后,也可以说是作者刻意的虚化。

  所罗门是以色列巅峰时期国王象征集权者,“所罗门的伪证”可以理解为“最有权势智慧的人说了谎”,对于书中来说就是指学校和警察对伯木卓也的死以及之后发生连锁事件不作为的态度。大人们相比少年,在其生存的社会中有太多的顾忌和牵制,以及自己的私心,所以这时候少年们站了出来,他们更纯粹,正处在朝气蓬勃年龄,也更渴望真相

  小说中的几个悲剧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悲剧都有相似地方,森内的辞职和重伤只是因为隔壁邻居嫉妒,松子的死源于三宅的怨恨自卑,神原的痛苦源于柏木对其能够在悲惨身世坦然生活的嫉妒。这几个受害者都是无辜的,但却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甚至死亡。这都源于人类内心的嫉妒和自卑的情绪,在极端的,走投无路情况爆发,发泄给身边无辜的,甚至是最亲近的人。

  小说中的龙泽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种“必要的恶”。“必要的恶”指那些与美好事物相饽,却又合理存在的事物,多指“政府”,“军队”,“警察”等,这些机关有巨大的权利,而权利易被滥用,这是“恶”的部分;但同时这些机关又维系着社会的稳定运行,这又是“必要”的。在日本公立学校的体制下,一定会有一部分无辜的人牺牲,比如伯木这样的优等生,难以在学校针对大部分普通人教育下得到提高,比如三宅这样有身体缺陷的人,难以在有严重校园欺凌现象环境中生存下去,即使如凉子,也仅仅因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遭到老师的体罚。但没有学校的话,教育就没法普及问题则会更严重。

  最喜欢电影或小说中法庭中的审判环节,一直觉得辩护律师和检察官针锋相对辩论就像战场上角斗士的厮杀一样,最后一部的法庭审判也是高潮部分,一个一个证人的出场代表着最终的真相一步一步浮出水面,最让人震惊的是一群初中生可以办起这样井然有序的法庭模拟,每个人都没有私心,都为了追求真相,做好了自己的角色,使这场法庭审判不至于变成面红耳赤的争辩大会。尤其是凉子,在知道三宅明显说谎的情况下,以检察官的觉悟依然选择相信三宅说的是事实,“我不是揭穿谎言的人,这场法庭审判会揭露真相”。还有神原即使在已经证明了大出的不在场证明,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依然把大出的罪行毫不掩饰的揭发出来,既证明了大出的无罪,也保证了辩护的公正,使三宅最终获得救赎。

  十四五岁是自我意识过剩的年龄,在那个时候对他们所做的任何微小举动也有可能改变他们未来方向,如果楠山老师在发现三宅被欺凌的情况下行使老师的义务保护她,也许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又如围棋社的社长想的“如果我邀请柏木加入围棋社,他是不是就不会走入歧途”,如果龙泽老师在已经了解柏木的思想方式的时候去开导他,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悲剧看似偶然,却又是在那个书中的社会必然发生的。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二):活着这件事

  碍于语言限制没法领略原文里语言在人物心理刻画情节推动的力量。但翻译文字能让读者更多的关注在对整个故事节奏和其中对学校体制的针砭以及对青少年这个族群的心理复杂程度把握人人自青少年而来,度过那五味俱全时光,把我们真正消耗无几的自我裹挟着,带上社会人的角色面具,不顾真正的自我如何扑腾,都要施以无情的压制,唯有此,才能让自己对那时不时冒头的念头: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的念头嗤之以鼻。你看,没有意义,我也走到了今天。不无恶意地:我们都是幸存者,对吗?

  所以,我对柏木卓也的思考只能怀抱过来人唏嘘,如果那时挺住了。人生意义茶余饭后想想就好。人呐,都是走过泥泞满身伤痕的存活下来的不是吗?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课题不是吗?

  所以,神原的韧性矛盾懦弱跃然纸上亲切可爱勇敢历史告别,把快乐记忆裱装起来,在现下的生活形态中用着很美好的形式纪念。勇敢比美好更重要

  野田-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再承受着家庭巨大压力负担下差点也成为暴力实施者的孩子。通过自己的省视,家长善意宽容给予的空间下,从校内审判得到了巨大的蜕变。善意是最大的良善。语言太无力,对这个人人物的各种竟然无法书写。留待二回目吧!

  对于学校体制,也许在我们能看到的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不可改变的。让自己成为最能适应体制的人,也还是很长时间内,孩子们最大的课题吧。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三):是你的眼睛蒙蔽了伪证

  花了两个多礼拜才把所罗门的伪证三部曲看完了,第一部可能的确会无法下咽,但是到了第二部第三部绝对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无论是校内审判的准备还是审判的过程行云流水,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当我还在看这第一部的时候,还在想着作者扯淡功夫还真厉害,一个简单的自杀案件能够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的确是面面俱到,想的也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方。无论是时间的跨度还是空间的变换,从藤野两道到野田健一,到三宅树理、浅井松子,实在叹为观止,铺开了一个宏大的版面但是讲述的却是一个小小事件的涟漪

  到了第二部第三部我们能够从柏木卓也看到作者的思考,无论是关于死亡还是人生的意义。又从记者茂木悦男想深入挖掘到的不过是作者想到的关于学校,而其中的关联恰恰是这起案件的蜘蛛马迹,我们也正能一窥到玄机。神原和彦带着神秘的登场注定会告诉我们不一样的故事,到了校内审判更是带着高潮而站上证人席位。尽管一开始检察官就清晰的揭示了他们的败诉,但是却给我们引来了真相。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构思的精巧之处。辩护人到证人,仅仅是身份变化却给我们带来了这本书的最大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之处。解开了所有谜底,一切就此浮起。

  其实还能想到的更多,但是伪证,还是有你揭开吧!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四):一个滥用智慧之人

  所谓真相,便是被“所罗门”隐匿的那些信息。所罗门是以色列的贤明国主,从耶路撒冷开枝散叶的三大宗教都推崇他是富有智慧和财富之人,却往往忽略不提其君王大权。所不同者,伊斯兰教的所罗门(音如苏莱曼)完美无暇,只有被寄予最大希望之人才资格使用他的名讳;基督教的所罗门(汉译撒罗满)则仿佛我国中古时期的唐明皇,前贤后愚,晚年背弃神旨,供奉异教偶像。从所罗门形象完整性上来讲,基督教无疑更接近最古老的犹太教。按说犹太教的说法,所罗门不断纳妾,强烈欲望最终使他失去智慧,倘若他没有兴建圣殿,死后怕是难得好评。要言之,历史上的所罗门虽然聪明实际却是一个滥用智慧之人。他的智慧完全是用来引导事情向他想要的方向发展,而不关乎公理、正义。据说所罗门曾向到访耶路撒冷的示巴女王立誓绝不碰触她的身体,换得对方住进其宫殿之中,却又订下规矩禁止对方触摸宫殿里的任何东西。女王离去的前一晚,所罗门举办宴會,桌上摆满辛辣菜肴结果弄得女王口渴无比,当晚不得不溜进所罗门的房间喝水。所罗门以对方背约,自不肯再遵守诺言,女王无话可说只好留宿一夜。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五):随便说说

  抽空在春节期间,把这三本书一口气看掉了

  有意思,非常有意思,有种自己在玩逆转的错感

  整本书如同逆转一样大致可分成事件篇,侦察篇和法庭篇(虽然我觉得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封面是不是放反了)

  整套书的一开始看可能会比较难入戏,不过到了召开家长会那会儿,你就会被本书勾住了

  家长的责问,学校的回复

  明明只是纸上的文字,却让人有种身临其众的错感

  你可以清楚感觉到形势的变化

  虽然谋杀案件的诡计基本可以弱得忽略不计,

  但是作者却擅长从不同人的视野发展出新的剧情

  另你重新观察整个事件

  不过整本书的基调还是热血系吧

  一群初中生,却能力排众议,在大部分大人反对的情况下,举办场审批

  并追寻出事件的真相

  以弱胜强的主题,算是大家都喜欢的王道调调

  如果要我吐槽的话,那就是这是哪来的外星初中生

  不管是行动力,判断力还是承受能力都要远远吊打正常大人吧

  (嘛,虽然日本的高中生各种拯救世界。。)

  当然案件本身,我自己觉得还是有一点疑点的

  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是状况证据,实际上最后的定性证书也是像小说样的遗书,现场的证言之类

  而且证人也没明确的目击到真正坠楼那瞬间,

  我本身还期望是不是有着意想不到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实际证据

  这有点遗憾

  火灾的案件也稍微有点疑问

  明明是专业烟火师,为什么最后大出的祖母会烧死?

  我一开始还猜是不是那祖母自己误触了点火机关啥的

  不过,这些疑点也只是些小瑕疵,并不影响我的读感

  强烈推荐这部书

  (另外明明就死了么几个人,却能写出三大本一点都不觉得拖沓的书,我觉得这个意面上宫部阿姨也超强。。)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六):别把小孩子想法不当一回事儿

  三本厚重的书,讲的其实是一桩非常简单的自杀案带来的风暴

  为了保护学校声誉和他们认为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选择隐瞒;为了自己的事业追求,记者捉住留言不放;为了不节外生枝避免麻烦警方快速结案不多解释

  其实说实话,这些大人的选择都是没有错误的,但他们全部都把置于风暴中学蒙在鼓里,不让他们了解真相,反而让他们收到最伤害。所以,以藤野凉子为首的一群中二学生,开始了一场寻求真相的校内审判。

  故事很简单,但宫部美雪写得太棒,三本书几乎是一口气看完。因为故事很简单,所以看到第三本出现意料之中却超乎想象的反转,反而相当惊喜

  :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外校生神原,一个有着苦难过去,却依旧乐观积极面对一切的聪明男孩。 另外一个是大出的跟班桥田,从校内审判他的证词就知道,他其实在三人里面是最清醒的一个,也是最早醒悟的一个,可也复出了很重的代价

  :看完这本书,彻底理解中二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一种浅薄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状态,认为全世界都有病,自己是正常的清醒的,大人死蠢,完全不理解,但自己也没几分真才实学。其实大人完全理解,只是不在乎小孩子的想法,或者觉得幼稚,懒得真心沟通。就像柏木卓已一样。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七):唯有让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即使世界早已满目苍痍

  130万的文字,一个字都不浪费,毫不拖沓,场景、人物跃然纸上。

  合上书的第一感受是-没有读够。在最后,很期待法庭审议这一部分,但是比我预料的更加苍白了些。第一,谈到神原和三宅的互相救赎,神原质问被告席上的大出俊次那一幕,精彩至极,很想再通过细致的内心描述体会这样一种救赎,虽然这样一种关系只要仔细推理不难理解,还是让人倍感遗憾。第二,至于神原的证言,小林修子再次出场就真相大白了,比起神原的坦白,作为一个读者也许更希望看到的是藤野检察官去解开这个谜团。

  作者说“所罗门”是智慧的象征,权威的象征。学校,老师,警察,社会都承载“必要之恶”。柏木之死,“必要之恶”展现淋漓尽致,各方做出伪证企图来掩饰真相,从三宅树理伪造举报信内容开始,说谎的人开始讲一个又一个谎言。大人们已经不可相信了。这时藤野凉子为代表的一系列形象树立起来,他们热血而又理性有勇气、有责任心执行力,他们决意去解开谜团,一步步逼近真相。神原和彦与其他人不同,从一开始加入校内审判,他的设定就是去救赎。不能再让更多人为柏木卓也的悲剧买单,大出俊次、桥田、井口充,包括活在谎言之中的三宅树理,葬送了性命的浅井松子……都是这场悲剧的牺牲品。唯有让真相暴露的阳光之下,即使世界早已满目苍痍。

  宫部美雪的小说“啰嗦”,在这部小说是有很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很深刻的时代背景,泡沫经济引发的悲剧投射在大出家和野田家。大出胜的商业阴谋引出了烟火师的登场,阴谋破灭,烟火师的律师却给了大出俊次决定性的不在场证明。这原本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有些思路不清晰的是,为什么藤野刚要去帮助神原,只觉得神原奇怪,但是要说帮他我找不到直接的理由。因为检方三宅梳理的出庭作证?野田家何尝尝没有尝到泡沫经济的恶果,也正是这样的契机才凑成了神原野田这对神来组合,两者如初一辙。野田绝望到想杀死自己的双亲,神原双亲也以悲剧的形式离去,但相同的,他们两都在探索也必须探索,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活着,这是卓木的离去给他们留下的课题,作者给了他们法庭辩护这样一个平台。

  再次是很深刻的人设。柏木卓也自我意识过剩,他排挤自己的哥哥,看不起那群恶迹斑斑“三人帮”,龙泽老师的妥协让他愤怒,我想他是没有朋友的,神原也从未成为他的朋友,这样一个少年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神原有悲惨的家庭经历,他就应该沉浸在悲伤的阴云之下,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一个人活着,这也是柏木与美术老师尾绮静子透露的过的。所以柏木给神原定了罪,他应该去死,一厢情愿的想法破灭,他对神原的审判失败了,柏木的世界崩塌了。

  最后想把这句话“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有棱角。爸爸宁可他成为一个孤傲的人,也不愿让他变成一个世故的凡人。希望他能成为不怕孤单、坚定走自己路的年轻人。”连同“自我意识过剩”这个词一起送给也曾经迷茫过的我们。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八):弟弟都是那个胜利者

  父亲柏木则之说“卓也无法与那些没有心事,只顾快乐生活的同学们好好相处是十分自然的事。我认为,如果勉强自己去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会损伤他的鲜明个性。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有棱角,爸爸宁愿他成为一个孤傲的人,也不希望他变成一个事故的发生凡人。希望他能成为不怕孤单,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年轻人”。他从不认为卓也的不合群有什么不好,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优于同龄人,对卓也的前途业抱有很高的期望。

  哥哥宏之则说“那家伙是个恶魔,我早就知道了。世上确实有这种人,无法与他人平等相处,一定要显出自己的特别,不然绝不罢休。然而,人在十四岁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自我意识过剩,与身边的一切格格不入,不安分的新中充满优越与自卑恶混合物,时而伤害别人,时而被别人伤害,度过几年这样的日子后才满身疮痍地走出低谷。”宏之在家里一直被父母忽略,虽然他也极力想爱护这个体弱多病的弟弟,但他发现他们兄弟之间无论他怎样挣扎,弟弟都是那个胜利者。弟弟利用他的病体霸占了父母所有注意力和爱,并打心眼里嘲笑努力想要博取父母一点点关注的哥哥。哥哥的每一份争取都会被他处心积虑地粉碎,他残忍地以这种方式来获取心理平衡—他没有宏之的健康,他恨。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九):唯有残酷的真相才能治愈心灵

  用了两个星期时间,终于读完了三册,一共厚厚1700页的《所罗门的伪证》。当看到最后那句“我们现在仍旧是朋友”的时候,一切皆如释重负。神作,果然是神作。此书一推出,就被誉为日本推理最高杰作。而也的确承担的了如此美誉。

  以前很喜欢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等诡计,认为推理小说正应该如此,这才是推理小说本来的面貌。但是自从接触了东野圭吾的小说之后,却让自己的视野更为开阔,原来推理小说还能这么写。不,或许已经不是纯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但是仍然这么好看。而此书的作者宫部美雪,正如同东野圭吾一般,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东野。东野很多时候,在题材上更胜一筹,会发掘出以前无人关注或者注意的题材,在他的老辣的笔下,栩栩如生,引出我们的深思。而宫部美雪,却用一个很常见的题材,却写出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更让人脱帽致敬。

  校园欺凌,谣言生起,学生自杀,这本是日本小说电影中常见的题材。但是作者用极其细腻的文笔和感同身受,仿佛置入现场的文字,娓娓道来。更加上了“校园审判”,这一从古自今都无人想到的情节,奠基了整部小说绝对的高度和阅读性。

  关于小说本身,不管从事件,情节,人物心理,描写,结局的颠覆性,意外性,过程的曲折都达到巅峰写作的状态,无可挑剔。而正如同作者所言,谎言终究是谎言,只有残酷的真相才能治愈心灵一样。也正如书中最后,当二十年过去了,“校园审判”的当事人之一的野田再次回到当年他的学校时候,后来的校长和他说的那句“你们当年的校园审判,已经成为了传说”!

  《所罗门的伪证》读后感(十):看一位少年成长

  (《所》讲述了一桩少年自杀后引发的中学法庭辩论,具体情节和剧透可以在百度上找到,不在此赘述,这里我来聊聊整本书看下来对少年健一的想法。记忆有些不清,语句混乱请见谅。)

  宫部美雪的“啰嗦”似乎已经被众人给定了性,砍掉很多情节故事中心立意也依旧突出。但我十分庆幸这次的《所罗门》有野田健一这样一个少年,让我丝毫不觉冗长。

  说实话,最开始我对健一没什么印象,有的也不是什么好印象。作为一个一开始就知晓树里写举报信等等一大堆情节的读者,健一混迹图书室找毒药书目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社会效果的渲染。再者之后,因为转校、微妙复杂的家庭关系让他想下手杀死自己的母亲的举动,让我一个局外人不能理解。更别说法警小哥审判长等更具个性的少年抢去了不少风头。

  什么时候才开始重视这个角色呢?有点晚。具体早已记不清了,大概是神原拒绝去电器店,健一感到奇怪的时候,不过那是最多的想法就是:你也不傻嘛。神原这个人物插入太具有“悬疑小说特色”,也太容易让人生疑——这是读者的想法——所以我们能在其说出“本人”时一瞬间反应过来,然而作为剧中一员的学生们,着眼点就在当下,能识破实在不易。

  弑亲先不提,中途健一提出加入法庭的时候,我真的是吓了一跳。虽然他对凉子抱有好感,但我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待这场法庭的,特别是作为一个看过“那边风景”的人?你是别有居心吗?你是单纯为了讨好自己喜欢的女孩吗?你在大出眼里看到了那边的风景吗?事实上,我觉得健一最开始参与这个活动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许只是和大多数人所希望的一样“没有人告诉我真相那我自己找出来”。然后我在全书中看到了一位少年的“寻找”。

  健一和柏木不同,尽管两人都在某种意义上犯了大错。宫部美雪将我们所有人的缺点,比如嫉妒、执怨等等极限化后有了柏木。换句话说柏木是“因为我想所以你去死”,健一是“你打扰到我了我不能忍受”。健一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寻找真相,却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即日常。

  有过这种特殊经历的健一,不管在生活中做什么多少都会有点不自在。家庭关系变得客气,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疏远,担心母亲会不会觉得“自己生了一个怪物”?调查时跟着神原走,几乎没有主见;第二本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我甚至担心,你会不会就此停留?

  随着调查的深入,健一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至少让我觉得阴影在其身上淡化了。为神原当辩护人紧张到不行,似乎回到了最开始那个瘦弱略带胆怯的野田健一。忘记反驳检察官的话,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出头。但是当神原说“我有了杀人意图”的时候,我不知道健一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开始提问,但全书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健一分析道柏木可能想拉神原陪葬后,说“你的行为并非出于未必故意的杀人意图,而是正当防卫”,因为“我非常明白’杀人意图’是如何要求我给他一张脸的,那不是恐惧,那只是一种饥渴”。因为健一懂得,所以他才不会让神原将过错揽于自身,也不会允许自己再度经历。看到这里,他之前弑亲时的那股恐怖的力量,似乎具现化在我眼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压抑,就和《自杀空间》一样,不想做,却被逼的没法的无助。同时也有欣慰,你熬过来了,不但自己回到了日常,而且站起来为神原发声。

  另外一点,有人称这本书是正常人对心理异常者的道德批判。毫无疑问,这是。柏木的心理异常早就到了可以批判的地步,因为——我之前也说了——是人恶意的极限化。但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恶意,似乎是天生认为自己天赋禀然、加上父母教育社会环境而产生的,那么有这种恶意的他又在经历着什么呢?虽然可能不恰当,但我认为野田健一当时的心理状态对这个是个很好的补充。经历着这一切的人自身能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野田健一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所》的主题在我看来和东野圭吾的《恶意》想表达的没有本质区别,但在冗长的剧情之后,我真切感受到野田健一这个角色的存在。他是我心中全书唯一的灵魂角色。

  二十年后的健一当了老师,还说服自己的孩子干了当年一切的导火线——搬家。看到这里,和凉子在法庭一起吸进的空气,才在这时缓缓舒出来:你真的长大了。

  “我回来了”——欢迎回来,不管是城东三中,还是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