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30: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10篇

  《毛泽东蒋介石》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一):平视成王败寇

  平视成王败寇

  文/泊南

  平心而论,没看过红色系列的前两步部,先看的就是这本《毛泽东与蒋介石》。作为传记性质的小说,书中披露了许多详实而真实的细节,比教科书生动,可圈可点。

  对于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出身,尤其是二人早期的经历,二人在各自的党内活动和起落沉浮,占了书中很大篇幅。细看才知道,实际二人都算是富家子弟。一个是商户出身,一个是世族出身,家庭环境都非常不错。但是二人看世界的观点眼光以及关注的焦点却大不相同。这一方面与自身的性格有关系,蒋介石性格严谨,毛泽东不拘一格,另一方面与家族的环境大有关系。毛泽东是商户出身,接触的是三教九流,社会阶层偏劳苦大众。蒋介石则是恰恰相反,因为出身原因,他更愿意接触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论力量,中国偏向于底层人民。这算是蒋介石内战失败的一个因素吧。

  因为处于对立关系,蒋介石在大陆的形象一直不怎么样,黑的够呛,正如毛泽东在台湾的形象差不多。小时候,迷信历史书,一直觉得蒋介石不抗战专打内战,非常缺德。但是随着历史透明化,接触的书籍以及其他资料,对蒋介石的看法开始有了很大的改观,没有他积极抗战的那些努力,哪有后面的故事。光靠共产党,艰难程度不知道还要增加多少倍。在这本书中,看到的还是相对公正一些,蒋介石的形象没有向着矮丑挫多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虽然偏向于毛泽东的多一些,就目前市面的多数的此类书籍而言,已经是很好的了。

  其实,逛天涯猫扑什么论坛的,有关那段时期的历史,818的,解密的不在少数。其中的秘辛偶尔其实也能略窥一二,但作者有些地方隐晦不说,亦或是因为出版的要求而没有写上去?总之,还是有一些遗憾。毕竟,网络上的818,解密的,有时候真真假假,如果有一本书放到台面上,那就真实的多了。

  看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消化的还是挺慢的。感谢信任我的编辑,给我这么宽容的时间。谢谢。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二):一个时代,两个巨人 ——读《毛泽东与蒋介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而在上个世纪我国就出现了“一国二主”的奇景,这固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两个阶级两个党派斗争的必然结果。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列强用鸦片和炮火打开了我们的国门,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陆续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原本困顿中的民众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1919年巴黎和会,由于袁世凯政府的不作为,日本继德国之后继续霸占青岛享有特权,进而引发了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从那时候起,反抗越来越烈,随后国共两党相继成立,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主流,而两党间分分合合,打打停停,边打边谈,给中国现代史写下了传奇的一篇。

  国共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两个主义的较量,更是两党视领袖之间的较量。两个人的合作与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而这一次长达半个世纪的较量,就有了许多不得不说的故事,也因此有了叶永烈先生这本《毛泽东与蒋介石》,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曾知晓的秘密。

  (全文稍后奉上)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三):两个人的时代

  从某意义上来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长到半个世纪的中国,是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个人的时代。这两个人物在中国这个独特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活剧。半个世纪,这个时间段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也许是沧海一粟,并对当代中国来说,这半个世纪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它塑造了当代中国的基本轮廓。故而,要想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无疑是必要的。而要比较快速地了解这段历史,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是从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入手,通过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们周围的人来透视这个时代。

  关于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单独的人物传记,已经出版了不少了,但把两个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论述,还是不多见的,甚至是开创性的。我辈受阅读面的限制,不好直接下结论,说这是第一本。这本书的作者叶永烈先生运用比较独特的“比较领袖学”的手法,不断将这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品格和策略、比较他们的思想和功过,给读者不少启示。叶先生的作品已经读过不少了,从小时候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到后来的《陈伯达传》、《胡乔木传》等,喜欢上叶先生的历史纪实手法后,特地按图索骥,从图书馆里借来他的其他一些作品,诸如《“四人帮”传》、《陈云全传》等作品,近期还阅读了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典藏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这次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再次联合推出的这个典藏版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可谓是三十年磨一剑。从作者最初准备,收集资料,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台湾出版,到后来修订后再版,到现在反复打磨后推出的最新典藏版,这本《毛泽东和蒋介石》可谓是作者的精心打造之作,书也是越来越厚,资料也是越来越丰富,用这样一本典藏版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作为他的“红色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在我看来,是完全合格的。凭借多年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熟稔和深厚研究,作者把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在这本书中,而且借助于作者的妙笔,这段历史叙述得详略得当,而且在书中作者常常插入一些自己亲手采访得来的珍贵的资料,这些历史细节往往给读者带来不少阅读中的意外之喜。

  毛泽东与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这样的对手历史上不多,这样的时代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不多,这样的时代值得阅读和重新审视,而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叙事文本。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四):我眼中的蒋介石和毛泽东

  记得早年的时候,村里的喇叭总是革命歌曲,说着毛主席像太阳,光芒照四方。每每广播响的时候,那就是小伙伴们玩耍结束回家吃饭的时候。夜色沉暮,炊烟袅袅,歌声阵阵,以至于多年之后,那时候的歌曲和那时的时光中依旧记得。

  在父辈和爷爷辈的眼中,毛泽东就是人们的救星,是如同神般的人物。所以人们敬他爱他歌颂他。关于他的歌曲,他的语录都是可以信手拈来。长辈们年事已高且识字并不多,可是关于毛主席的记忆却依旧如新,歌词语录更是一次不差。以至于我对毛主席的记忆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在我眼中的毛主席,长相一般,远不如周总理帅气。个子应该不高,身材略显魁梧。口才了得,智慧超群,且写的一手好诗。我猜想他应该是一个如同刘邦般的帝王,做出伟业流传千古,让人为之诚服。说他像刘邦,是因为不论文武还是背景资格,总有人强过他。可是笑到最后的,走到最高点的,唯有他一个而已。他像刘邦一样的手下有韩信、萧何般的人物,他虽一口乡音貌不惊人却依旧吸引着一众高人为他服务,比如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从小村庄里走出,最后成为了一代领袖。都说时势造英雄,他也是当之无愧。

  再说说蒋介石,其实我对蒋委员长的感情有点微妙。据说当年外公辈的老人,在家里几代人努力之下开垦荒地,勤劳耕耘,终于有了几块地,不再愁温饱了。可是转眼新中国成立,被打成了地主。多年努力白费,生活一朝回到了解放前。依稀记得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暗自叹息的说着如果还是蒋委员长掌权,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我想即便没有中共文革、大生产等运动对比,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在经济方面依旧抓的颇紧。据作者所说,蒋介石一生,虽始终反共,但也做过三件好事:一是领导北伐,而是领导抗战,三是退往台湾之后,坚持一个中国,并着力于发展台湾经济。对于这个观点我也相当赞成,甚至于觉得可能蒋介石的贡献不止如此。只是看过书后才发现,原来在2005年的时候,还有人把本书的作者评价为:除了和愚蠢、无知和可笑之外,恐怕还是别有用心的。我惊讶的发现新中国已经成立这么多年,言论自由也已普及多时,为何还有这般如文字狱般的批判文字出现,让人看了胆寒。

  作者在本书中比较他们的策略,比较他们的品格,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他有选择性的将笔触的重点放在了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对于西安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等影响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性历史讲解详尽。更是细心的贴出了蒋介石和毛泽东两人的生平时间表让读者可以方面对比研究。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斗争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故事,更是两种国家性质和内涵的斗争。他们都坚持一个中国但是内涵却截然相反。毛泽东心目中的中国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蒋介石心目中的中国是中华民国。两人斗智斗勇,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演绎出一场错综复杂的大搏斗。其中不乏刀光剑影,枪炮轰鸣,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同时他们又不时互派密使,幕后斗旋,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最终在中国的历史上刻画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传奇。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五):无限期的较量

  上海作家叶永烈素以政治人物类传记文学而闻名于世,手头新版《毛泽东与蒋介石》(新华文轩版,2014.8)算其代表作品之一。

  据作者在序言里所讲,此书完成于1993年,但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当时只能在港台地区出版,直到13年后的2005年才在大陆与广大读者见面。从被禁到允许销售,期间的波折正印证了中国大陆近几年中的某些思想政治领域的变迁。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对于抗战的诸多历史细节与真相也渐渐地浮出水面,得到应有的澄清,比如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重要作用的再认知,过去都是讳莫如深的禁区。而叶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此书的香港利文版中就已经特别提及: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期以国民党的军队为主体的几大会战的历史意义,甚至不乏对蒋中正先生“积极抗日”的正面描述。他写道:蒋介石“一生有三件事是受到人们赞赏的:一是领导北伐,二是领导抗战,三是振兴台湾经济”。蒋介石“毕竟是中国抗战的领袖,为抗日做出了贡献。”

  这类在目前看来仍有些不同于主流宣传口径(蒋向来被视为独夫民贼)的说法,却显出了作者的史识和实事求是的文风。叶先生此书也可归于主旋律的传记作品,但观察的视角较为客观,在同类书籍中几乎鲜见(基本是一边倒的讴歌毛的功绩,批判蒋的独裁),毕竟在出版审查的强大压力下,少有人敢跨域雷池,以身试险。听说不少作家在交稿之前先会自觉地以出版审查制度的标准自我检查一遍,也算中国文坛一大特色。

  幸运的是,对于历史事件客观公允的评价已经逐渐自上而下地开始转变。一是由于人类社会的民主和自由的进程浩浩汤汤,不可逆;一是归功于网络的海量信息和开放及由此产生的公民力量,一是仍具良知良能良心的知识分子如叶先生的坚持的成果。

  就如我前面所述,叶先生此书也是主旋律的传记作品,不可避免地会有政治立场强于历史立场的弱处,他一再强调“党史文学”是文学与史学的结合,讲究史实的准确性,同时又注重“立论正确”。可问题是如何判断“立论正确”?在某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历史述说就是正确的吗?当然,总体来说这部作品的大部分内容是真实可信的,只是最终仍被某种思想绑架了,让读者不免遗憾。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尤其在中国,此话几乎成了真理,因为“成王败寇”是我们唯一哲学。表面上看,毛泽东击败蒋介石,中共执掌大陆政权,而蒋与国民党灰溜溜地囿于一偏远岛屿;但从实质看,其后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那么,两位伟大的棋手,到底谁胜谁负呢?还是让时间和人民大众来评说吧。

  :Thanks.@都小班(http://www.douban.com/people/87546711/)

  2014/09/13、14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六):风云人物的成长史

  (817字)叶永烈先生的文章纪实性强,没有华丽辞藻的渲染,多的是平白流畅的真情实感,公正客观的观点使得叶永烈先生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部《毛泽东与蒋介石》以丰富的史料及翔实的照片,印证中国近代双峰高耸的二位时代风云人物的成长史。

  盖棺定论从不尽然,生命的意义后世评说对当时的人起了什么作用?一个很鲜明的观点:把握现在的时光不辜负过往用敏锐的头脑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为民造福才是真“仁”。政治历史很敏感,政治人物更是千人千智。叶永烈先生敢于提笔写出《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份直视曾经存在的历史勇气便值得让读者展卷阅览。

  沉转、深思子自知,惟宁静方能致远,这样一部著作的诞生对拨开云雾见真相的真实绝有启发作用。敢于正视自身的疏漏,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吾日三省吾身的端正态度才能避免如书中很多惨剧的发生,无论是奋进路上的屠杀,还是成功后的政治败笔,对人民造成的伤害,所有的过往只为了明天更美好,为了灿烂的未来。

  两个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人物,围绕着这两位活跃在中国近代近半个世纪权力尖端的争斗,在叶永烈的笔一如泼墨重彩般让人印象深刻。叶永烈通过十二章的内容,将二十世纪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角逐活色生香地呈现给读者。成王败寇,书中有许多颇为遗憾的未成功已成仁的先烈,比如廖仲恺等,又有许多奴颜卑膝成世人唾骂之人,如汪精卫等,但最引人关注的还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同与不同。

  作者叶永烈只是用翔实的资料珍贵的照片,以时间为轴便将二十世纪中国发展脉胳完整展现出来,在历史沧桑之余,不失文学的艺术,能达到这般高度的便是叶永烈先生的文学功底。读完本书,读者也会从历史沉浮中悟出许多人生道理。世间的路千万条,每条都不是平坦顺利的,无论是站在权力顶端的掌舵者,还是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普通劳苦大众,都有各自的烦恼要面对。周恩来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天下之事,在乎人为,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对政治历史人物以准确的评价。这勇气与情怀让这部著作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好书。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七):国共两党旗手蒋、毛的同与异

  本书583页、65.8万字的篇幅堪称鸿篇巨制了。然而,相对于其写作对象是国共两党的旗手蒋介石和毛泽东,并且写了他们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来说,又称得上是篇幅短小了。

  中国现代史的主线就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而挥动如椽巨笔书写这段历史的,就是两党的旗手蒋介石和毛泽东。

  本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作者运用了“比较领袖学”的独特手法,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筛选出这两个人诸多的比较点,时时、处处将两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我们更加生动和全面的了解两人的思想、做法及历史功过。

  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详略安排得当。因为可写的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资料太丰富了,所以,内容的筛选和详略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同时,作者用文学笔调写党史,这种“党史文学”使得本书可读性极强。虽然是党史,但读起来丝毫没有没有枯燥、乏味、晦涩等感觉。我是被书中历史事件的推进吸引着,一气呵成读完的。读本书,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一些历史事件发生后,因为当事者限于很小的范围,再加上传递信息途径的限制,使这些历史事件的真相湮没了。而在纵向的时间轴上,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些档案文件资料解密,一些相关的证据重见天日。随着史料的丰富,加上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就会逐渐得到还原。

  像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副军长、政委项英去向不明。直至4月国民党抓到凶手才有了消息,项英已于3月13日被刘厚总杀害。但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凶手逃脱。直到10月,刘厚总又被抓住,才进一步理清细节。中共获知项英被谋杀的详细情况已是1942年,并且知道了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也死于刘厚总之手。而最后查清项英之死,是在1980年——项英死后39年!当时项英四人一起住在一个小山洞,一人是凶手,两人被害,一人受伤昏迷。开口说出真相的正是当时的幸存者。这才使得一段历史谜案彻底真相大白。

  一个事件的前前后后牵涉到几十年,要把其来龙去脉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清楚,需要作者爬剔梳理多少文献资料啊。每读到这样的地方,皆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为了本书的写作,作者多次到美国、台湾,在查阅大量档案、史著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采访。注重的是立论正确、史实准确。所以,书中对两党旗手给出的正确的评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本书在1993年完成之后,即在香港和台湾发行,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但由于本书观点的前瞻性,直到2005年才获准在中国大陆出版。现在,英文版、法文版业已问世。

  作为研究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领袖学”,本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是一部系统性的集大成的著作。

  文字指瑕:

  1.卷首大事年表有“1938年3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当为“《论持久战》”。

  2.第255页,第五段“那是1938年6月12日下午3时……”,平江惨案的发生时间是1939年,此处“1938年”当为“1939年”。

  3.第315页,首行有“三十多年了,中共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此处“三十多年”当为“二十多年”。共产国际是列宁在1919年创立的,于1943年解散,其历史为二十四年。

  4.第355页,首行“商讨和平建国之大计”中,“之”衍文,因为上页所附电报手稿中没有此“之”字。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八):毛泽东PK蒋介石

  一个领导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性格,而一个政党的性格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性格,一个国家的性格决定了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虽然现代史发生的时候,我还没出生,但隐隐的感觉到,当时的社会对我的影响,而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了解到的那点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读完了叶永烈先生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这两位伟人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几乎是同生同死,而不同的政治立场,导致了双方在有生之年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虽说成王败寇,难免会有成见,但读完本书,总感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选择了毛泽东是正确的选择!

  从骨子里来看毛泽东更像个男子汉,遇事能扛事,这在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袖之前表现的漓淋尽致,可以说毛泽东是靠个人魅力走上了走高领导人的位置!而蒋介石个人感觉在暗权术上应用的得心应手,每次一遇到难题就称病回老家歇着去了,当然有的时候是吓唬吓唬国民党,有的时候就是为了暂避锋芒了!似乎老天也帮了他不少忙,比如竞争对手汪精卫被刺杀等!

  行为举止上,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各方面显得更随意一些,几乎一生都是朴素的打扮,书中提到了几个细节印象相当深刻,比如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见蒋介石的时候,那顶帽子还是周恩来送他的呢,还说道毛泽东根本睡不惯席梦思床,在长征途中,每次抄了地主的家,都不睡床上,而是把人家的门板卸下来当床用的,还有一个可能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几乎烟不离手;而在这些方面,曾经为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各方面要显得绅士多了,怎么看都想个正派人物,而且站姿坐姿也尽显其军人出身。

  还有就是蒋介石一生都写日记,应该每周还有一次沉思录,这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书中也有摘抄,各方面都能看出蒋介石是个严于律己的人;而毛泽东就显得随意多了,就这点来看,虽说毛泽东应该不写日记,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几乎一生手不释卷,而且可以说是个多产作家。从这点来看蒋介石一直在反思自己,而毛泽东一直先吸收别人的思想,时间长了就有了毛泽东思想!

  本书对两人做了大量比较,无所谓好坏,但令人反思!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九):我来写个短评

  我来写个短评

  文/泊南

  就像武则天立无字碑一样,功过自有人评说。毛泽东和蒋介石,放到哪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都是中流砥柱。个人的才华,个人的领导与军事能力,不相伯仲。

  如果你喜欢幽默风趣,不拘一格,性格洒脱的领导,那么毛泽东是一个最佳人选;假如你喜欢严于律己律下,为人端正严肃,做事一丝不苟的上级,蒋介石绝对不要错过。

  波云诡谲,时代风云,也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顺应时代形势,施以正确的方针政策,掀开历史新的一页就是英雄。不能不说,小米加步枪是当时绝佳的路线,但是,败亦英雄。

  这是一部大部头,接近600页的书籍,除了少量的插图,密密麻麻的字记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毛泽东的家世,蒋介石的出身,他们在历史蓝图所走过的足迹,都有所记载。大浪前的弄潮儿,时代的宠臣。

  不得不说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发展轨迹,相似与不同,在字里行间一一展现。无论是抱得美人归的蒋中正,还是隐姓埋名娶妻生子的李德胜,都在从基层慢慢演变为权利的集成者。

  成功与失败,是常有的事情。共产党与国民党在中原逐鹿的博弈中,有胜有负。国民党的优良装备,高素质的军官将领,都是战争中绝佳的制胜武器。共产党的艰苦卓绝,平民的游击战术,同样是不容小觑。谁更能符合当时国情,谁就能笑到最后。

  就当历史是一盘棋,还有两个旗手。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十):其身正,不令而行

  不得不说,历史不仅要读,而且学要好好读,红色三部曲,都应该值得我们时下年轻人去读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