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明智行动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明智行动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30 04: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明智行动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明智行动艺术》是一本由【德】罗尔夫•多贝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一):打破思维误区

  基本原理

  1. 所谓的“打破思维误区”,是指拿数据说话、多角度问题清楚自己感受不一定是其他人的感受、不需要事物就抛弃它。

  2. 之所以拿数据说话,是因为很多人容易感性鲜活的事物影响,忽略冷冰冰的数据,最终做不到理性决策。(如果想套路别人,那就拿感性鲜活的“人物感动ta)

  3. 之所以多角度看问题,是因为人们掌握了什么思维,就永远拿这种思维看待问题,对其他角度的客观事实“睁眼瞎”。

  4. 之所以要清楚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其他人的感受,是因为绝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会拿自己的感受衡量全世界的感受。你觉得甜别人不一定觉得甜;你觉得好看别人不一定觉得好看;你觉得这么做很对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

  5. 之所以不需要的事物就抛弃它,是因为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你需不需要它,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如果不需要,付出再多也抛弃它。

  其他领域

  1. 拿数据说话可以用来判断结论是否为事实,还可以用在记录上(生活记录、成长记录)

  2. 多角度除了看问题,还可以看世间万物。做任何事情换种方式都会有截然不同信息输入,比如换种思维读书、换条路线回家。多角度提醒我们的是拥抱变化关注增量。

  3. 创业时候,自己认为有这个需求没被满足市场不一定真的有这个需求存在

  《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二):《明智行动的艺术》书评

  文/种花家兔子先生

  《明智行动的艺术》是《清醒思考的艺术》姊妹篇,两本书并没有实质性区别,都是在讲述我们常见的思维误区。而这些思维误区,往往都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帮助我们快速、便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常常依据自己的经历或是别人的经验做出判断,如果没有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我们一直不会觉得自己错了,或者发现更好的观察角度、行为方式。

  这本书便是在帮助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教会我们独立思考,不被所谓的成功权威迷惑。而我将书中所学,又运用到了书本里面。

  我开始思考书中想要表达意思,开始和相似书籍进行比较,其中就包括拿作者写的姊妹篇《明智行动的艺术》和《清醒思考的艺术》。我发现书中提及的一些思维陷阱,作者换了一种说法、换了一个故事,又打包放进了书里。然后用大量的故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撑作者的结论。作者用高超写作能力,讲述思维陷阱的同时,又巧妙布置了一个“思维陷阱”。

  比如:《清醒思考的艺术》中第48个“自我选择偏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中第25个“非我发明症候群”,其实都是在阐述人经常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误区。

  再比如:《清醒思考的艺术》中第21个“选择的悖论”和《明智行动的艺术》中第18个“缺乏关门的能力”、《明智行动的艺术》中第52个“新闻错觉”,其实都是在阐释人们因为太多选择而产生疲劳的思维误区。

  如果只是快速的读一遍,或许我们觉得自己掌握了52个思维错误,但事实上,我们只不过读了52个故事而已。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如书中所说,学会了明智的行动。

  当然,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很多,比如提醒我使用“负面认识”,即反向思维。告诉我学会放弃,“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智慧、新的想法或更多的行动,我们只要更少的愚蠢。”

  我们或许应该如书中所说的一样,要懂得放弃。不要执着于读太多的书、听太多的故事、走太远的路。我们不需要像所谓成功人士一样,也开启自己的斜杠人生,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连主业都没精力、没能力应付。我们不需要像畅销书作家一样,能写出形形色色的故事,静下心来写好自己的故事就够了。我们不需要像冒险家一样,走过世界的每一寸山河,因为我们眼前的美景可能就是他们期待的下一站。

  在什么都有的年代,我们有着一颗什么都想要的心,而最明智的行动,莫过于学会放弃。

  《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三):“智者目标不是获得幸福,而是避开不幸

  “智者的目标不是获得幸福,而是避开不幸”

  20170326《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

  这本《明智行动的艺术》其实和上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差不多,两本书实际加一块也就300页(每本书实际浪费了50多页的插图),完全可以放到一本书来讲。这一点差评。

  第二,每一小节内容都是故事开头,是不是作者【罗尔夫•多贝里】瞎编的就不知道了。后面的展开略显浅显【三分钟足够读一节,三个小时足够读完这本书了】,以至于只需要自己百度一下名词即可知道作者要讲什么了,论述过于浅显,有的地方还无法说服我。

  总结:这本书适合小白,适合科普。

  《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四):笔记

  1、随便找个理由也比没有理由好,人们喜欢听到‘因为’。

  2、不要试图走过平均水深1米的河,绝大部分深3厘米,一处深10米也会淹死。

  3、滔滔不绝可以掩饰无知。马克吐温的话:“如果你没什么可说的,就什么也别说。”

  4、大量信息会导致难以决策、浪费时间

  5、“劳力辩证现象”的缓和形式是所谓的“宜家效应”。我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动手组装的家具设计师设计昂贵作品有价值

  6、福勒效应/巴纳姆效应,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7、相信自己能够完全了解自己对事物的根本动机,偏好和渴望,被称为人的内省错觉。内省错觉是指人们的一种强烈感觉,认为自己能够了解决定心理状态的心理过程。然而,大多数心理过程是无法用理性解释的,潜在的不利因素是大家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因此,虽然内省过后我们似乎觉得审视了内心动机,但这通常只是关于内心动机的推断,并非真实写照

  在一次一次的实验研究中,实验者们发现,内省并非是直接洞察自己内心的方式,而是一定程度上给自己制造幻觉。你回想你的所作所为,然后找出一个你的理性可以接受的理由,告诉自己:我就是这么想的。当你需要和别人解释的时候,你还会不自觉地添加上可以让别人信服的理由。当需要解释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的时候,人往往不那么“聪明”,而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的压力,还会改变你对这件事物的态度,甚至改变你最终的选择。

  8、为什么你会认为其他人和你想的一样,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

  9、模糊不容性:指依照经验做出判断时,我们更喜欢已知的可能性,对于风险是可以计算的,但对于模糊是无法计算的。

  10、喜欢最后的机会,因为害怕后悔

  11、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现状最好,默认效应指的是当存在默认选项时,人们决策时倾向保留默认选项而不做出改变的一种现象。

  12、赌场盈利效应(House money effect)指人们对待赌博带来的钱和工作赚来的钱在消费倾向、风险偏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人们拿着易来之财或意外之财时更愿意采取一些冒险的投资方式;对工作赚来的钱往往患得患失,不舍得花。

  13、危机很少会是机会,从整体上来看,危机就是危机,不是什么强化过程。人们只是很容易忘记在危机中还会走向失败(或者说可能走向失败)。如果一位总裁宣布,其公司从危机中变得更强大,那这意味着要更谨慎地看待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情况可能和他说的正相反。

  14、为什么煽动宣传会有效果--睡眠者效应,即一个广告,你即使知道他是为了宣传而虚假的,会比一个正确的信息,记住的时间长。

  15、为什么你要和你的团体保持一致--群体内外偏见,对一个群体的认同感会扭曲你对事实的看法

  16、为什么拿锤子的人会把一切看成钉子专业偏见,人们大多会按自己最擅长领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依赖域现象,即如果人们很擅长某个领域,其能力是很难延伸到另外一个领域的。就像文学评论家只能写出内容贫乏小说婚姻治疗自己的婚姻比他的客户脆弱

  17、为什么计划使人感到安心,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又称蔡加尼克效应) 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8、为什么你对于哪一个是最好的选择很盲目-----选择盲目症,当你面对A(考研,读MBA,出国)和现状(不考研,不读MBA,不出国)时,你习惯于将选择A与现状进行对比,这是错误的。你要将A和其他选项进行对比(工作,学英语)等。

  19、你坐哪条船比你划桨的艺术更重要,能力错觉,这些人以他们的能力、关系网和声望,有着继续创建新公司的最好武器,但为什么他们只创业一次呢?只有一个答案运气实力更有决定性。每个创业者都不想听到这话。“总裁的工作成果更取决于你坐在哪条船里,而不是你划桨的艺术。”

  20、为什么检验清单使人盲目——正面效应,我们很少去考虑没有发生的事情,对于不存在的事物我们是盲目的。为什么是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

  21、为什么开快车的人会开得更安全——意向性治疗谬误,效益不好的公司不会得到贷款,所以会自动被归入没有负债的一类,换句话说,负债的公司会比未负债的公司更快破产,而只要一家公司无力支付贷款利息,就会被银行接管并被低价抛售—结果就是这家公司不会再出现在该研究中。你要立即检查研究对象—比如发生事故司机、破产的公司、重病患者—是否以某些原因为由悄悄地避开了作为样品数据,如果真是这种情况,你可以把那项研究结果直接扔进垃圾筒。

  《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五):继续思维错误的讨论

  作者自己也说和《清醒思考的艺术》 没什么区别,只是给后续起一个名字。两本书大约有100个最严重的思维错误的解析。

  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智慧、新的想法或更多的行动,我们只要更少的愚蠢。

  亚里士多德 智者的目标是获得幸福,而是避开不幸。

  必须要有“因为”,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滑剂。你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它。

  激励排挤效应 当人们不是为了挣钱去做一件事时,付钱给他们会破坏做事意愿,换句话说就是金钱上的激励会排挤掉非金钱意义上的动力。(想起来丹艾瑞里也讲过)

  语言表达是思想镜子清晰的思想会带来清楚的表达,糊涂的思想结果只会是废话连篇。很遗憾的是,我们只在很少情况下才有真正清晰的思路。世界是很复杂的,我们的大脑要思考很多内容才能理解世界的某一个方面。在你对整个世界顿悟之前,记住马克吐温的话:“如果你没有什么可说的,就什么都别说。”简单是生活这条艰难长路的终结点,而不是起始点。

  移民效应 威尔罗杰斯效应 病期移行

  请你试着用最少的信息来思考,这样你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更多的信息不仅是多余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劳力辩证现象 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便会对结果期望过高。 宜家效应

  强迫自己更加清醒,即使你在一件事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下了很多功夫,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去看待其结果,它仅仅是一个结果。你用5年时间完成的小说没有引起出版社的兴趣:也许它并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拿到你认为继续获得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你觉得值得去推荐给别人吗?还有你已经苦苦追求多年的女人,她真的比缠着你不放的女人更好吗?

  小数定律

  提高你对自己和对你所喜爱的人的期望,这样可以增强你的动力。同时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你要降低期望,比如对股票市场。使自己远离不好的意外的最佳方式就是去期待意外。

  福勒效应 巴纳姆效应

  志愿者的愚蠢

  越是你深信不疑的事情,你越是要多一些怀疑

  每一种选择可能都会消耗精力,浪费很多思考时间和生命可惜的是只有在金融领域选择证券的代价比较明显。我们必须学会关门。不愿结束任何事,一切都悬而未决,不会带来成功。

  睡眠者效应 人类对目的来源的认知要比对表达论据的认知减弱得更快。换一种说法就是,大脑忘掉信息从哪里来(从宣传部)要比忘掉信息本身(战争是必要的)相对快一些。因此,一个从不值得信任的出处而来的信息会渐渐赢得人们的信任,被视为不值得信任的出处会比信息内容本身被人们遗忘得更快。

  当你面对着选项A(读工商管理硕士、体育场、做手术)和现状(不读MBA、空草地、不做手术)时,你习惯于将选项A和现状进行对比,这是错误的。你要做些功课,将选项A和其他可能的选项进行对比(别的投资、债券、建学校、吃药)

  邓宁——克鲁格效应 请你雇佣比自己优秀的人,否则你很快就会拥有 一个公司的废物。

  放血效应 我们不是在一种理论被证明错误时放弃它,而是在有更好的理论出现时才放弃它。 体液学说

  如果你不想在精神上被放血的话,请你定期地检查你的投资策略、生活理念和你对他人的看法。如果事实和你的观点不符,那么请你立刻放弃你的观点。

  我们会陶醉在自己的想法中。为了能够再次清醒,请你适时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回过头去审视你那些想法:在过去10年里有哪些想法是真的很超群——你要这样问自己。

  请你尽量在具有积极意义的“黑天鹅”能吸引到你的领域活动——尽管这仍是不可预知的——成为艺术家、发明家或企业家。相反如果你从事的是时间需求量较大的工作(如雇员、牙医或者记者),你会徒劳地等着“黑天鹅”出现。但即使你觉得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也请你无论如何远离那些有消极影响的“黑天鹅”,具体来说就是:不要负债,尽可能保守谨慎地对待你的储蓄,即使在成功的时候也不要沉溺在奢华的生活中。

  埃尔斯伯格悖论 如果你不想仓促地做出错误的决定,你必须要忍受“模糊”。想要清醒思考的人必须理解风险和模糊之间的区别。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清楚地算出风险概率,大多时候我们只有这种令人厌恶的模糊,你要学着去忍受。

  文字会掩盖能力。重要的知识在实践中。请你把对文字的敬畏放到一边,从现在开始停止阅读,做些可能会失败的尝试。

  在所有的感情中,妒忌是最愚蠢的。查理芒格:“去关注是否有人挣钱比你快是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种非常傻的罪行,因为它是唯一一种无法给人带来半点乐趣的感情。它带来那么多痛苦而且毫无乐趣,为什么还有人要这么做呢?”

  马克吐温:“如果你唯一的工具就是把锤子,那么你会把所有问题都看成钉子。”

  挑葡萄干 cherry picking 把完成的目标夸大渲染,未完成的绝口不提。

  请你放弃对新闻的消费,而且是全部。你可以阅读长篇的背景文章和书籍,因为如果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话,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