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宁愿和社会格格不入,也不愿汇入那个洪流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他会在微博上与人对骂,甚至连飙糙话;他自费百万四赴日本、美国调查转基因,拍摄纪录片,被贴上反转基因“斗士”的标签;他的公益基金遭人举报,被列出六大“罪状”;他签下2亿天价代言,表态要全部捐出,仍饱受争议。
无一例外,这都发生在离开央视之后。对于这位新浪微博上拥有570万粉丝的大V来说,他在微博上“过激”的语言,总会引来网友的惊愕、质疑甚至是揶揄,“小崔,今天又忘吃药了吧”。
“就是得尽快转行”
在一楼的口述历史博物馆里,摆放着几张长桌、两架钢琴、数个书柜,还有老式台钟,展柜里放着八百壮士捐的手雷、闻一多旧居的门栓,墙上挂着淞沪会战的画史,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当然,对有些文物级的物件,小崔也心里有数。
“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实际上,他早在三年前就交了辞职申请,一直未能遂愿。他选择离开的原因简单,“精神压力大,不太适合做节目。”
12月18日,他在微博上承认已正式离职,赴中国传媒大学任教。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此之前的十余天时间中,他正实施着一场即将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和争论的行动——赴美拍摄转基因调查纪录片。
这一切源于2013年9月8日的一条微博。
当时,他看到一则新闻,有人称“要创造条件让国人天天都吃转基因”。他对这样的语言模式很反感。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转基因是什么,但他在微博中写道: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
他未料到,这将是一场口水“战争”的序幕。难听的话很快布满了评论,这让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大事,否则对方怎么这么快就亮剑呢?”
这几乎成了他每天微博上必谈的话题,最终,他决定赴美拍摄纪录片。当他把自费100万人民币拍摄的40小时的素材剪辑为69分钟的纪录片在网上放出后,褒贬声接踵而至,支持者认为客观中立理性,反对方称为调查不科学,预设立场。
他并不在乎外界的评价。早在他因为主持《实话实说》走红后的第三天,父母就警告他,爬得越高,摔得越狠。但在他执拗的性格基因中,声誉似乎可以忽略。“之前你们说我是中国最好主持人,什么媒体良心,现在又说是小丑、公知,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会因为你们改变自己吗?”他这样说。
把错误观念扭转过来
他对这座标新立异的大楼也颇有微词,“一个电视台的建筑和它的精神状态、品质是没有关系的。你用世界上最好的设备,但不一定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新闻。”
这反而勾起他对那个黄金年代的怀念,“想想当年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那多有力度。不论话题深浅,至少在引领社会的一个思考方向。现在的追求就是完成任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追求不断下降。”他说。
我不愿汇入这个洪流
在他看来,一些圈内人士一辈子只做两件事,出名和维护名声。但他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名声抹掉。与学生们一起坐在博物馆里看书,没人过来索要签名,走在校园里,人们最多指指说,那就个是过气的主持人。
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本文首发于总第664期《中国新闻周刊》,文/刘子倩,版权归其所有。
喜欢的亲们,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编辑:漫漫,材料学博士,现居新西兰,
喜欢猫,喜欢简单随意的生活,喜欢纯净甜美的韵味
我的微信公众号漫漫说:enjoy-talking
欢迎长按下面我的头像识别加关注漫漫说,谢谢
推荐我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号,里面都是我的原创文章,记录了在新西兰的点点滴滴,用慢悠悠的笔触渲染一个简单安稳的女人的故事,欢迎你关注,你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也可以搜索lixiaotuo01的微信公众号关注
请长按下面我的头像的二维码加关注我原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