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绝对价值》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绝对价值》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30 05: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绝对价值》经典读后感10篇

  《绝对价值》是一本由[美] 伊塔马尔·西蒙森 艾曼纽·罗森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绝对价值》读后感(一):影响力组合OPM破拆了信息时代消费者决策模型

  Mobile+SNS颠覆了信息传播模式

  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可以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物看法,对某件产品服务评价

  哪家餐馆好吃,随手一拍有图有真相

  哪地方好玩图文并茂

  这个东西不好用,随时随地随心吐槽;

  这个东西好用,及时向朋友直播分享

  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事件”的形成只需两个步骤。首先:SNS上“直播”(图、文、视频),其次:意见领袖转发。大量事件迅速传播,然后再被新事件取代。

  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及时、不加工真实、量大、多观点,越来越接近真实信息,也就是本书所表达的绝对价值无限接近。

  无限接近绝对价值就是发展趋势,故marketers更要关注信息营销方式,王婆自卖自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consumer打开手机就能看到others真实的评论

  消费者决策模式进一步改变,书中进一步阐述了新的影响决策模式的影响力组合。P(个人主观意识)、O(他人意见)、M(营销者信息)三种组合。

  由于信息时代的影响:O他人意见,特别是真实体验的意见,专家、朋友、意见领袖的意见获取很及时,在消费者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大。

  M营销者所要主动传达给消费者的意见主导消费者决策的作用呈现下降趋势,品牌忠诚度下降。

  影响力组合三要素构成了一个做营销策划时候评估的一个挺实用的模型,一个策划案要对消费者传递什么,消费者从中获取到什么,消费者从其他人那里又会获取到什么信息……

  信息时代下,一个新品牌的建立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一个老品牌的衰落也是自由落体运动。consumer对新产品的绝对价值能快速的获得。小米能迅速崛起,诺基亚黑莓也快速OVER!

  以上只是理论部分

  也不是所有行业需要去改变去迎合

  1、非标准品、非复杂体验、非大件消费品。依然是P因素占据主要。

  例如:买个衣架还需看一下O端点评

  2、电商一定要注重用户评论的运营。(当然不是刷好评

  3、M端依然是一个重中之重一端。对于产品的基础参数、权威参数等,消费者还是更愿意相信官方。比如:一个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参数,小米手机的尺寸等等

  4、定位理论依然是品牌定位的核心。只不过定位方式转变了,不要想用概念QJ消费者了,接近绝对价值的定位绝对是营销成功关键

  O P M影响力组合的比重,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重点,本书也只是讲述一种趋势和一种模型罢了。照搬是万万不可的……

  《绝对价值》读后感(二):还可以,但有些概念模糊

  作者主要是在描述一种趋势和现象全书就讲一件事: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体验后的评价是营销的未来!这就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对于市场营销越来越重要。以往的产品定位、自吹自擂广告等影响力越来越降低。

  书中设定了一个自圆其说的概念——影响力组合,即POM,

  :个人原先的偏好、信念经验

  O:其他人的评价和信息服务;

  M:营销者自己发布的信息,如广告等。

  作者在书中阐述,顾客依赖O做决策的比重并非“是”或“否”的问题,而只能是在一个“连续统”上取值,你所处的位置越靠近O相关一端,他人的评价就越重要,如高价值、高风险的汽车、电脑相机、手机等产品;如果所卖的产品属于与O不相关的品类,顾客就不会考虑O因素,比如:曲别针或一对一保险服务等。但“连续统”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不可控假设,特别是幼稚客户别有用心的评论,不但不能帮助其他人分辨对错,还会造成混淆视听的障碍

  即使你根据好评购买了该产品,也只能获得心理层面安慰。因为大部分的评价都不是产品本身的“绝对价值”,而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但作者把根据他人评价做出的购买行为称为“理性”,O的因素越多,个人情感因素越少。

  就评价本身可以造假的问题,作者没有给出特别有效解决方案,只是期待未来的技术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整本书在理论上也许是成立的,但实际过程存在歧义。比如牛奶问题,巴氏鲜牛奶跟常温纯牛奶战斗了10几年,常温奶也屡次发生负面事件,但市场占有率仍然在70%以上!除了三氯氰胺,大部分人不知道常温奶经过高温灭菌后会产生更多的“糠氨酸”,是巴氏鲜奶的130倍,摄入过量的“糠氨酸”对人体有害国际上把“糠氨酸”作为判断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有些奶企为了掩盖常温奶中“糠氨酸”的特殊味道,在牛奶中还加入香精、黄油或其他粘稠剂等物质,让牛奶喝起来口感更好。如果有所谓专家、意见领袖对常温奶进行正面评价,那就不能排除营销者和他们存在利益捆绑。在这种情况下的O其实是隐藏的M。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少能接触到产品的"绝对"真相信息。

  按照作者最后的观点:”如果市场营销是现在才发明出来的,那么它一定不同于现有商学院培训课程课本内容,而是另一番模样。它会更少聚焦于说服技术或试着去塑造消费者偏好;它也会更少涉及企业说什么和怎么说,而是更多关注企业应该怎么做“。

  没错,”质量第一“自古有之,说来也算是老生常谈,不是互联网才催生了这一命题,也不会因为评价就能让产品质量一蹴而就,更主要的因素在于企业本身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因为真正需要评价的不是产品的”症状“,而是造成这一”症状“的运转系统

  《绝对价值》读后感(三):《绝对价值》读后感

  其实我会选到这本书也基本符合作者的分享的理念

  这本书名出版社作家简介都并非吸引我的,但是因为是我认同的专家推介,且之看了网上点评,所以最终买下来了。

  在打开之前,都其实还会担心沉闷教科书,幸而,并不是,而是很有趣的一本,幸而没有错过的一本。

  如果要用一句话归纳,那会是互联网评论这一工具如何改变市场的。

  点评给了消费者先验体验的机会,也就是在购买之前就能有合理预期

  以前连锁品牌比如麦当劳这类拥有这个优势,品牌让消费者能够在购买前就能预期体验,而这也是市场营销从业者要打造的品牌形象目的之一,品牌有利于企业的产品延伸,比如麦当劳推出的新品因为是麦当劳的所以或许可尝试下,但往往尝新结果不一定好,而以前的消费者也只能吐槽两句然后认了。但作者想要说的是在拥有点评力量的今天,这种品牌效应只会往下走,因为消费者是针对产品评论的,或者某个品牌名不经传,但是推出的新产品极佳,在有评论工具的今天他们远比以前更有机会。

  也就是对于企业来说,从前的市场营销,如广告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产品和服务本身带来的市场效应。如书中所说的便是在以前的市场一家企业没有绝佳的产品但如果有个厉害的市场营销团队可能也能将产品包装推出后获得市场青睐,但在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难办到,消费者已经渐渐更难糊弄了,而一切更接近产品的绝对价值了。

  当然,这说的不过是一个大趋势。在信息发展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互联网信息发达程度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行业作用也不同,比如在一些行业产品的质量并非最重要的,市场营销还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奢侈品就是一类;还有即使在信息发达的城市,产品质量颇重要的行业也可能是在缓慢推进的过程,比如在一家企业的内部博弈上,业务为了业绩可能诱惑商家进行广告投入后操纵排名、点评排序,当然公关部门绝对是对外宣称这类事情不会发生,而服务部门也会用各种方式进行内部整顿,而这些博弈确实存在,而也确实会让消费者离真正的绝对价值远一些。就上一周,我所在在部门的业务才在反馈说合作商认为一则差评不实需要删除,而最终这个需求被拦了下来,因为其实是产品披露上存在歧义,虽然商家没有错,但消费者其实也没有,因此无法删除。这则评论会对商家造成影响吗,会的,但明明商家没有绝对错误,那可以删除吗,我认为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因为就看站在什么角度。所以我想说的是这类的情况应该在拥有评论工具的企业每天都在发生,或说水军职业也在相应发展但反水军的技术也在发展,所以总来的说市场的变化往往很难一蹴而就,但这个趋势正在发生。

  而作为一本市场营销书籍,也当然给了市场从业者一些建议

  作者认为应该放弃说服消费者,而转成跟踪以及制造消费者兴趣。跟踪质量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而评论工具的出现也利于企业收到消费者的声音,无须付费做问卷调查也能看到消费者为什么喜欢或者讨厌什么。而这种及时调整也让企业的机遇,消费者看到的是现在的表现,就如我在公司做酒店产品的时候,主要信息渠道其实也是此前入住人的评论,可能回看2015年的评论中很多提到酒店的自助餐较差,但如果酒店2016年后的评论都是对餐饮赞叹不已的,那么其实也是可以作推荐的,这个看起来很浅显的事情其实在以前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办到,一家酒店要发现自己的自助餐不如别家在没有点评之前,倘若内部相关一线人员不作为,那么酒店主发现这个问题花的时间可以是现在的无限倍,而发现整改后被消费者发现又重新青睐花的时间又是无限倍,因为现在如果近期有良性评论可能就可以挽回消费者信心作尝试,而从前口口相传的口碑可能让周边人不愿意再尝试,又或者要花费极高的成本进行广告投入或者渠道公关,现在市场会告诉你,能够花更多时间做好产品,不正是个winwin的环境么。

  这本书一开始就抛出了很多我曾同意的一些市场观点,然后一步步推倒让我改变想法,很好的传教闭环。在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这本貌似是看的第一本真正在说市场营销的书,又让我对市场更感兴趣了一些。

  《绝对价值》读后感(四):跟踪和监控外部的变化

  读完之后,还是没有明白所谓绝对价值如何衡量,大概是说消费者有了更多的信息管道,以往的营销的手段,有部分已经不适用。作者反复提到外部影响O的多样性和重要性,营销者不应该一味的去引导,而是监控舆情的变化。

  正好iPhone 7发布,杜蕾斯的一则广告是套套里面有很多苹果最新无线耳机的”精子“,看到一篇文章,杜蕾斯其实很早就准备去蹭这个热点,想了很多方案,但是最后在看网络评论的时候,意识到耳机是个热点,才最后有两个这个创意简单说就是要根据实际的变化,持续监控和改变。

  《绝对价值》读后感(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消费者们!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营销必然也是双向的互动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变形金刚3》和《小时代3》里铺天盖地到有宣兵夺主之势的广告,淘宝上那闪闪惹人爱的皇冠信誉度,或是纸醉金迷、集高大上一体奢侈品营销策略,各个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的品牌信息,在信息的狂轰乱炸下,消费者是否如同传播学中法兰克福学派所描述的那样消极被动?他们如何才能避免傻傻分不清楚处境反客为主? 基于笔者是个普通的消费者,所以此文大多数立场偏向消费者角度,在感叹于书中的对于大量真实案例统计分析和论述的同时,也觉得此书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和营销者都具有借鉴意义。以下也只是个人对书中提及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希望能对读这篇文章的人有帮助。

  “给他一张面具,他/她就愿意说真话?”

  在淘宝上创业不断的当下,很多年轻一代尝试下海从商,但是由于道德缺失或是迫于生计的需求,虚假评论还是存在的。《绝对价值》中也提及了国外的案例,如亚马逊和评论网站Yelp存在着虚假评论的现在。看样子奥斯卡王尔德的“给他一张面具,他/她就愿意说真话”的论断真是下得图样图森破了。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笔者还假扮了淘宝买家,去联系了所谓的“刷钻”和“删差评”业务。刷钻老板还向我展示了他们的业务。还规劝我不要用软件去刷,不然会被淘宝查,并且保证手下有一定数量的买家来给我评论,此公司已开了7年了。

  因此,评价可以是假的。在淘宝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只有五星,没有别的多余评论。根据笔者的一个朋友爆料自己的淘宝经历曾经发现购买来的产品跟淘宝照片不符合,于是和卖家协商,卖家给的回复是,要是想收到退款,就必须给卖家一个五星的评价并且不能给任何不好的评论抱怨产品的问题。为了能够快速拿到退款,她就只能够就范了。

  既然陌生人的评论如此层次不齐,那么相比之下,专家的意见就很重要了,这个相当于意见领袖。在此书中也提及了品牌资产的鼻祖大卫·艾克的例子。他在给自己妻子选购电脑的时候,根据当地电脑专家的意见,选购了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华硕。但是这个专家最好要靠谱,不然张悟本的绿豆闹剧就又要重演了。同时张悟本的事件也是绝对价值的演绎,在这个专家传播了绿豆的神奇功效之后,由市场和媒体去检验,然后大家再次给出自己的“绝对价值”。对于绿豆而言,它本身没有任何品牌,只是出于人们想要健康长久但又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心理,这个闹剧就上演了,还有抢盐风波也是如此。所以专家的意见,好像也是可以被别的一些未知因素扭曲的。综上所述,搜集信息,并且搜集“大量”信息去形成自己的判断很重要的。但是同时书中也提出了消费者喜爱走捷径,就是懒啊,谁不喜欢简单快捷呢!

  甩给法兰克福派一个大耳光!

  此书作者还说了,在传统的营销理念里,忽视了消费者搜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博客随你开,照片随你po,视频任你玩转的当下(当然并不是用来干些违法的事情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是“公民记者”。书中提及的一些关于虚假评论的黑幕,也是由网络公民利用博客这个平台爆出来的。“绝对价值”理论其实还是对媒介传播里的法兰克福派的一记耳光。在新闻传播里,法兰克福派深信,受众的大脑是被动消极地等待信息植入的,传播者占据主动地位。把这个理论放到市场营销里,消费者真的那么手无缚鸡之力吗?微博、人人、豆瓣、淘宝、微信的兴起,给了很多的人发言的机会,我们可以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消费的不快经历。所以,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手中的平台。在撒播人间欢乐和真善美的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在告诉别人“奶茶妹妹,你好漂亮”的同时,别忘记配张图告诉你的朋友,街边摊的小贩又在用地沟油,来好好跟营销者做一场博弈。但这个情况中,消费者其实是借助于自己朋友圈的力量,被动看到信息的。根据书中提及的“创新扩散理论”,“事情远不只陌生人写写评论这么简单。在扩散理论诞生的环境中,朋友、家人和邻居是促成模仿和采纳行为的关键人群。尽管这些亲密关系在扩散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的消费者却往往会更多地从‘弱关系’中获取信息。”比如,你现在正在读我的文字,正是基于网络这个平台。根据作者分析,网络帮助我们找寻和自己‘思维方式类似的陌生人’,即“最熟悉的陌生人”,获取他们的使用心得。这个也确实得利于网络帮人们突破现实人际圈的限制。在寻找新的评价的同时,我们对于产品的不确定性也慢慢消失。

  “审慎即大勇”,不该出手就别乱出手

  为什么要去收集那些陌生人的声音呢?买产品难道不是爽快大气地该出手时就出手么?中国的GDP彰显着国人的消费水平,看看欧美国家奢侈品店,以及伦敦Harrods(奢侈品购物中心)里一张张亲切的中国营业员的面孔,也让不少人沾沾自喜了一把。“品牌医生”李永铨将高端消费归纳为“三个阶段”:1.狂热阶段。中产阶级兴起,寻找身份认同;2. 认识阶段。消费群逐渐由不问缘由,演变成讲究对产品的认识。这阶段的消费层更了解每个品牌背后的独特文化背景和理念;3.成熟阶段。物有所值,每买高级品牌必经思量,更重要的是购买投资价值,消费者已达到专家水平,选择顶级品牌,顶尖需要。(此处引用了《森林x再生品牌》原文)而后,李医生认为中国消费者还是处于第一阶段。但他在自己书中并未提及如何帮助中国高端消费水平进行过度。而“绝对价值”中,对于理性消费的强调,是有助于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成熟。通过互联网去搜集信息,达到第二个阶段-“讲究对产品的认识”,但是并不是只是单向地被来自营销者的信息操控。在消费者爱上产品理念,爱上其辉煌历史的时候,理性地思量一下这个对自身的实际价值,根据网络评价中发现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的体验中再决定自己是否购买。最近在阅览一些杂文的时候,还看到了有人提及,在欧洲的某奢侈品店中,服务员允许中国顾客在商店里拍照,却不允许本国游客这么做。假设这个现象发生在国内,而笔者手头正好有闲钱想要追求一把高端消费,笔者是绝对不会去这样的不讲究服务的奢侈品店的,即便该品牌的历史和文化是多么好能多么巧妙地帮笔者伪装自身的社会地位,这样的钱是不值得花的。

  过于“审慎”不是变成处女座了么?

  在本书第九章,作者提到“消费者不太可能把时间花费在重要性不高的事情上。买电脑比买纸巾重要得多,因此我们前面所说的很多内容更加适用于笔记本电脑而不是纸巾。”所以如果什么都去弄个绝对价值是不是有点处女座龟毛的特质(我真的没有在黑处女座,真的。)?

  但笔者认为,其实一包纸巾还真的是有差异的,比如有印花的,有多层的,有一擦就粘你一手白屑子的,有广告里播放的即使弄湿了还可以弄干在重复使用的等等。无论是什么产品,只要质量不高或者不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必然会造成相应的麻烦。这个不是价格,而是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在意程度。如果不去搜索信息,那么吃亏了,就别抱怨。本章节中还提到了人们在高度时间压力下的盲目购买行为,人们会受到价格的蒙蔽而购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产品。因此,审慎是为了理智和物尽其用,花钱花在刀刃上。倘若消费者不揭竿而起,去自主搜集信息来自卫,那么营销者就真的可能为所欲为了。

  总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真诚而冷静的爱,而不是去靠发发“马克”和“+1”去加入集体主义的狂欢,五毛党的虚伪面具也会被撕破。作个真诚而有良心的消费者,揭竿而起,去告诉全世界你的“绝对价值”吧!

  《绝对价值》读后感(六):口碑、客户评论直接决定消费者的决策

  消费者购买决策越来越理性,不再容易被品牌、定位等理论所迷惑,更多地考察商品的实际价值,几点收获:

  1、商品有评论非常重要,哪怕有差评,也比没有评论的好一些。偶尔的差评反而对商品有好处,原因在于:1、有差评,反映评论更真实;2、有的差评都有些客户来说,反而是好评,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2、市场调查即使结果是真实的的,但是结论却可能是错的。因为市场调查只能反映客户以前的观念,是目光短浅的,对于新的事物,因为不了解,他们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其次,客户的决策会受周围人的影响,如果看到周围人都在用某个商品,他们也可能改变决策,也购买某件商品。

  3、影响力模型三因素:P(Prior)客户原先的偏好、观念、经验等、M(Marketer企业)、O(Others)其他(人和信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