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逝者如渡渡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逝者如渡渡的读后感10篇

2018-07-01 04: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逝者如渡渡的读后感10篇

  《逝者如渡渡》是一本由申赋渔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一):孤独人类可耻

  自然界一种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能看到的鸟儿越来越少,就连最常见麻雀都成了稀罕物。记得小时候老家,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麻雀,还有斑鸠、啄木鸟、蝴蝶蜻蜓和各类水鸟。现在想看它们,除了动物园,也就只能在《动物世界》了吧。

  逝者如渡渡,不是一句简单情绪表达而已。它比喻失去了的一切,将不再回来。就像渡渡鸟一样永远大自然中消失了,连一片羽毛都不剩。

  书里提到的每一种动物和鸟类,都真实存在过这个世界,它们曾经和我们一样,是属于大自然中共同的一部分享受着它们自由天地。但是自私自利的人类,在利益私欲面前,把自己身份凌驾于它们之上。以为只有自己的生命宝贵,殊不知,它们的生命同样只有一次,消失了,再不能回来。

  如果说动物不会开口说话,那么土著人的呐喊声人类总能听得到吧。可是就从白人登上印第安人家园上那一刻起,他们就动起了杀机。把岛上的动物赶尽杀绝,把有着十几万人口的印第安人屠杀殆尽,这真是整个文明人类的悲哀。人类如何对待环境同类的生命,最终将变成人类自己的命运。这句话,越来越成为现实

  我想起来多年前去过的一个动物园,在那里看到的大熊猫狮子老虎大象。两只大熊猫脏兮兮的,黑白相间的颜色早已失去可爱模样,有一只大熊猫的屁股后面还烂掉了一块,很多人隔着玻璃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狮子和老虎各自被关在铁笼里,闭着眼睛懒洋洋的趴在地上,游人们把手里的零食扔过去砸到它们身上,它们偶尔抬起头睁开一下眼睛很快又闭上了,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大象是唯一自由一点的,同样被困在一个很大的围栏里,一大一小两只,大的那只听说被关起来十几年了,象牙还剩一颗,旁边的小象不知道是不是它的孩子

  除了它们之外,还有一些负责表演的动物。另外在北面有个很大的场地,四四方方由上而下,全部用网围了起来,里面有各种各类的鸟。那些鸟确实都很漂亮,它们也不怕人,争相从游客的手中抢食吃,还有许多孔雀依次开屏,看起来很美,可是它们却没有一点自由。

  从小到大,家长老师们都教育我们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朋友们却在笼子里,我们在笼子外,又为什么要拿我们的好朋友来观赏和取乐。早几年,还有人拿硫酸泼向我们的朋友,如今,还有人从我们朋友的身上取熊胆,这是朋友应该做的吗?

  自从工业文明开始以来,自然界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悲剧,因为人类的贪婪无知,这种悲剧依旧每天在上演。当有一天,地球上仅剩下我们人类时,不知道是幸抑或不幸

  我只知道,孤独的人类是可耻的。

  文/颜先生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二):关于生命

  随笔

  quot;逝者如渡渡"把口语as dead as a dodo译得辣么地清新,辣莫地文艺。从书名就能知道它必定会是本好书

  翻开来,是一幅幅手绘的,那些永远离开了我们的动物的肖像,和用文字给它们立起的墓志铭。上面写满了地球的悲怆和人类的愚蠢。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以一千倍于自然淘汰的速度进行着,全世界每天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与此同时,我们人类还在忙碌不休,乐此不疲地屠杀自己的同类。

  我们或许会认为,卢梭的自然论和黄金时代是人类与自然共处的最佳状态。其实,就凭我们祖先德行,黄金时代是根本可能存在的。人类本质自私从古至今发展出来的所有技术,从大木棒,到钢铁枪炮飞机,到最后,都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屠杀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自己在内。

  我不知道一本反思生命的书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人还是食肉动物,还是会到处猎杀动物,到处建动物园。但至少,我们开始怜悯,开始为自己的傲慢荒唐羞愧。如果一本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就已经是本好书了。

  本书的后半段,是作者写的关于一些动物的散文讲述了人和动物关系故事(有日期地点,像是真人真事)。其中写"马"的一篇文章非常让我感动,作者文笔很好,故事本身又优美凄绝,让心灵像爱疯手机一样震动。最后一篇散文也很有意思,讲述了作者通过女儿小鸟经历,起了写这本书的意愿。非常好看

  阿康康康于柏林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三):远去的声音   ——《逝者如渡渡》,且行且孤独

  远去的声音

  ——《逝者如渡渡》,且行且孤独

  上周去到远离都市的鄂西,坐车行走4个半小时,空气就与城市程度并没有那么高的宜昌好了千倍。神农架,曾经拥有中华起源的龙的山脉,板壳运动构建的峰与谷,层峦叠嶂,与之相为适应的历经千百年的植被与生物,多样化被保留下来的生命,是期盼贴近远山的呼唤现代人所心系已久的。

  曾经在山上,有成群结对金丝猴,有在山垭里如黑云般呼啸而出的雨燕,有野猪奔跑而过,有豹子和狼占山为王。但是随着山区开发,随着人来了又走,燕子垭中的燕子被驱逐,只有零星被强光闪得害怕,远去到更加深的山头去了,神农顶的猴子们不知为何弃了自己的山头,换了道场,林间不再有森林狼的出没,向导说,它们已经离乡,到安徽的尚未开发的深山里面去了。

  对于动物的逃亡,植物们是沉默的,但大片大片生长百年的冷杉没有因此而逃脱厄运。1960s的大生产需要,将这神山祭祀千年仍旧保有的植被砍伐殆尽。仅存的几棵老树似乎矗立着在纪念他们的朋友。

  这已然是中国仅存不多的林区之一,是联合国自然生态计划支持的一片可以称为净土地方

  人们对于自然,还有很多不能懂得就留下遗憾的地方。《逝者如渡渡》,以我们教科书上那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导入,告诉我们更多无力而悲伤的故事。是北冰洋上海牛的眼泪,“美人鱼”悲伤地消失了;是澳洲草原上奔腾的袋狼,屈辱的倒在动物园炽热土地上;是被迫藏身于山谷峭壁的美洲鹰,用满身的血痂,换来片刻栖息;是孤独离家百年千里才回到原有的栖息地的麋鹿,它们蹒跚学习,才终于融入自然的归属……这是一本告诉孩子们我们曾经多么残忍的书,是人类打破这个世界最后的平静的遗憾的注脚。

  在后记中,作者写了一个常见的故事:一个城市的小女孩,买来两只小鸟,将它囚禁到笼子当中,结果死亡终结了孩子的欲望。这个不寻常父亲,将他的故事和想要对孩子说的话,变成了一本书,给所有远离自然的城市里面的大孩子小孩子写下了这样一本基于真实却又易于阅读的好书。这本书会终结很多人杀戮不断的内心,将这个世界原本应该和谐相处和相互依赖的真实的自然面貌塑造到我们的面前。

  造化封神秀,阴阳割昏晓。天工开物,自然界不仅仅属于人类自身,更是所有生灵依赖的家园。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声音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么我们终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为孤独的唯一了。

  这些远去的名字,是悲伤而真切警示,是来自自然的呼唤和提醒

  y 林怿

  2014-07-05

  m.15:24

  写于建设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四):一个物种与一个时代的湮灭记忆

  冰心儿童奖和金陵文学奖获奖作品《逝者如渡渡》,记录了世界各地那些已然灭绝和濒临灭绝的30多种动物们行将灭绝前的生命轨迹,以及是什么让那些蓬勃的生命一点点湮灭在喧嚣之中,又是什么让人类越来越成为万物主宰,越来越孤立无援

  这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书,因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所有分布在一个又一个陌生城市的人们,也许正享受丰富物资文明所带给我们的舒适生活,也许正沉浸于都市繁华夜灯霓虹,也许刚刚还忙于吃饭、应酬、求学、逛街、电玩……但是捧起这本书,视线落到某一处,就出了神。纵使周围那些喧嚣声再大,也会不淹自没。

  这又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书,因为它不仅用文字和绘画方式葆有了在这个世界之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那些生命以及他们的生命故事,还让有幸阅读到此书的孩子都能透过阅读,获得关于他所生存的外部世界依稀不一样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感觉……帮助他们能在这个地球的本来存在与现实的存在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比照。

  申赋渔以自己的文字讲述了如渡渡鸟、中国犀牛、日本狼、美洲海豹等动物灭绝和濒临灭绝的过程,不过他的写作重点并不在于哪种动物于何时何地因为何种原因才绝迹于这地球之上,而在于帮助阅读者更多地了解自然以及生命,发现隐藏在这令人窒息的血淋淋的灭绝事实背后的残酷真相,和它所带给世人的震惊以及思考

  毫不夸张地说,读此书了解了这些动物这些物种曾经的生命状态,你会有一点点温暖,知悉了他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过程之后,又会有一点点震惊,一点点意料之外,一点点猝不及防疼痛,进而就是深深愧疚,自责和岌岌可危,直至获得很多从前都不曾有过“人生而为人不仅要创造世界改变世界,更有与这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意义的诘问和思考。

  《逝者如渡渡》告诫我们要记住那些生命曾经的蓬勃以及美好,也记住此刻作为人类孤独面对这不再清新如昨的世界和物种灭绝的血淋现实时,明明灭灭的警醒……

  这是一个物种与一个时代的湮灭记忆,这个物种,也包括人类。我们期待着一个奇迹,一个理所应当还给这个世界和这个自然的奇迹。

  而这个奇迹,只有人类自己能给。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五):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文/***

  泛黄的纸页,彩色铅笔的动物素描插图,以及那些遗失在我们所谓工业文明发展中的动物名字构成了《逝者如渡渡》的泪奔调性。“每一个物种的人为灭绝,都是一面镜子”,作者申赋渔在本书的开头如是说。渡渡是一种灭绝的鸟。作者用西方名谚作为书名,可见心里的哀思流淌了不止一遍。

  原来世界上曾经有过那么多美丽生灵,我们未曾谋面,它们便已消亡在人间。美洲成群的旅鸽; 毛里求斯海滩的渡渡鸟;墨西哥瓜达卢佩美洲鹰; 袋狼、亚洲猎豹和巴基斯坦猫……它们的消亡无不是人类的贪婪与欲望所致,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对于纯净的动物与自然界来说,仿佛是握在人类手中一把随意杀戮的利剑

  在我们浩瀚的天空上,曾经掠过新西兰的椋岛,它的羽毛是英国皇室最炫耀的帽子装饰。有人在最后一只椋鸟的尸骨旁立了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再见,新西兰”。其实,我仿佛已经看到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拥有一块这样的纸板,上面写着:再见,人类。一股悲凉穿透我的胸膛,我们何时会灭亡。

  书中念旧情却踢伤主人的枣红马,由于生产而不知所措杀害小象的母象和关在动物园铁笼里的虎,它们是在反抗吧?尽管有些无力,却始终保持这种意识。它们也会思量如何面对与人类之间的互相伤害

  恍惚间,我耳边想起了《私人定制》的主题歌《解放》:心中有片美丽的牧场蓝天白云干净土壤,而梦是一群吃草的牛羊”。如今我们亲手囚禁了牛羊,也囚禁了我们的梦想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文明是人类优秀卓越之意。如果这种优秀是以肆意践踏其它生命或者尊严作为代价的话,人类的无知显而易见

  这是我读过的一本最好的动物之书,让我体验了生灵的哀伤,人类的绝望诗人谷川俊太郎说,“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转载请告知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六):无

  每一篇都会刻意联系人类的可悲下场与动物的灭绝,略显生硬。第二部分的几篇也有凑篇幅字数嫌疑

  然而,整本书读下来,还是对动物保护有所思考。我开始拒绝动物园,当然有些保护措施对动物时有好处的,但是我不会再用一种观赏玩耍的心态去动物园——虽然我也没有去过几次。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联合国什么的要联名抵制《奇妙的朋友》,的确,从动物角度思考问题才真的是为动物好。(我也会把养白鲸作为宠物只是作为一个美好的梦想放在心中的)

  保护生物,尊重每一个生命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七):【随抄】逝者如渡渡

  甚至有人想出这样的方法——把一只旅鸽的眼睛缝上,绑在树枝上,张开罗网。它的同伴们闻讯赶来,于是一一落网。有时候,一次就能捉到上千只。这个方法一定传播得很广,因为他们甚至为那只不幸的旅鸽单独创造了一个名词——“媒鸽”(Stool Pigeon)。“媒鸽”,就是“告密者”最初的称呼。人们这么称呼这些可怜的鸟儿,因为其总能招徕更多的落网者——这种毫无心肝的称呼,竟来自于最富情感的人类。

  1878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可以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笼子里。

  1505年,葡萄牙一个名叫马卡云拿的航海家惊喜地踏上了毛里求斯海滩,成群的渡渡鸟迎上前来,过分热情地表达着它们对人类的亲昵。随后而来的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肥硕可爱、温顺笨拙的鸟儿居然美味可口,而且,只要用大棒就能轻易打中。因为这个安详平静的岛屿上,渡渡鸟几乎没有天敌,它的翅膀退化了,它不会飞,也跑不快。在葡萄牙人看来,这是很可笑的。于是给它取名“渡渡”,葡萄牙语的意思就是“笨笨”。

  卡尔瓦利亚树的种子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它无法自己冲破,必须被渡渡鸟吃下去,再排出体外,种子的外壳被磨薄了,才能发芽、生长。而且,只有渡渡鸟吃它。所以,渡渡鸟死了,它就不能新生。

  猎豹可以在2 秒钟内,从静止、起跑而达到70 千米的时速,继而在数百米之内达到110 千米。如果它不仅有速度,更有耐力,恐怕它的猎物很快就会灭种。幸而造化总是和谐而平衡。猎豹高速奔跑,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热量不能很快排出,时间一长,身体过分发热,它就会虚脱。所以,它在奔跑几百米之后,就不得不减速。于是,在它捉到猎物之后,常常会累得没有力气撕咬吞咽,它得休息片刻。这时候,就会有狮子、恶狼或者人来抢夺它的食物。非洲的马塞族人就是这么干的。他们用长矛抢下猎豹的猎物,拿去喂狗。可怜的猎豹只得重新捕猎,但是,如果它连续5 次捕猎不成功,或者猎物被抢走,它就会活活饿死。它没有力气

  我们常常能在电影里看到,埃及女王的寝宫或者欧洲君主的殿堂,常常会徜徉着一两只忧伤的猎豹。那是真的。5000年前,人们就开始把它们关起来,豢养成坐骑、猎犬或者宠物。印度莫卧尔王朝的阿卡巴大帝甚至一下子就圈养了数千头。凶猛的猎豹对人类却是温驯的,几乎没有袭击人的记录。

  替舜帝执掌刑法的皋陶,有一头独角兽,叫作獬豸。诉讼时,它会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抵死。对于奸邪的官员,它会用角将其撞倒,然后吃下肚去。所以,后来执法者的帽子上,总要画上它,表明自己的公正。

  事实上,日本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可是由于他们的一再宣称,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阿伊努人的存在,尽管他们比大和人更早地来到这片土地。

  千万年来,因为没有天敌,使象龟进化得如此庞大、笨拙而文质彬彬,它们甚至在争夺配偶时,也只是伸伸脖子,比比看谁更高大,矮小的,自动退却。面对人类的屠刀,它们毫无反抗,连逃跑也不会。

  继哥伦布之后,蜂拥而入的欧洲人,对海豹展开了疯狂猎杀。起先,他们感兴趣的是海豹的脂肪,后来,他们的目光,又紧紧盯上了刚刚出生的小海豹,它们有着雪白的毛皮。他们用猎枪射击,或者用一端带着巨大金属钉的专用棍棒击打,小海豹被击中后,回到水中,在痛苦中慢慢死去。而这些被打死的小海豹,还不到3 个月大,相当多的,是刚刚换毛、出生才14 天的海豹宝宝。人们猎杀它们,不是为了饥饿,而是为了用它们的毛皮做成奢华的皮衣。他们甚至在小海豹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就剥割它们的

  阿拉瓦克人是最早热情款待白人的美洲印第安人。仅仅在50 年之后,这个有着几十万人口的种族就被灭绝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及狗,粗暴地接管了安详宁静的美洲大小岛屿。历史学家们这样记载道:他们会砍断印第安人的手,留下一层皮让手悬荡着……为了测试剑是否锐利,就将印第安人抓来砍头或砍身体。他们将俘虏的首领处以火刑或绞刑。哥伦布本人最喜欢的刑罚则是:将人的双手剁掉,然后用绳子拴住脖子示众。在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之后的几十年里,有着将近2000 万的土著死于非命。欧洲人对新大陆的征服,造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

  1506年,一贫如洗的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巴利阿多里痛苦地死去。医学家们分析说他死于梅毒。哥伦布及后来者们把欧洲的麻疹、破伤风、白喉和天花等疾病带到美洲,同时又把美洲的大水痘、梅毒带回欧洲。仅仅是梅毒,就让至少一千万的欧洲人丧失了性命。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哥伦布,又成为第一个死于梅毒的欧洲名人。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八):逝者如渡渡,心有戚戚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但工业文明对自然界动物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与阵痛似乎已经凌驾于这个法则之上,由于人类的贪欲、自私,甚至只是因为猎杀行为激起了某些人残忍好杀的本能,大量的野生动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在前半部分里,作者介绍了十几种已灭绝和濒危动物的命运,每一章作者都在大声疾呼,他的问题振聋发聩,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多少连锁性灾难?因为发现渡渡鸟肉质鲜美而大肆谋害它们,因为不经证实地相信瓜达拉佩大鹰是羊群的死对头而进行屠杀,因为不加思考投入新物种而带来了奥勒什蒂鱼的天敌,导致了这个族群的灭亡。这种可怕的无知来自于自认是万物之灵的傲慢与狂妄。

  毫无必要地挤占其它动物的生存空间,拒绝和平共处的可能,这是蒙昧的人类想要炫耀其凌驾于自然界的力量。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者,以一个英雄、冒险家的身份被人们载入史册,但是因而被残害的大量生灵却已经湮没于历史浪潮中。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曾经的肆意妄为造成了多少生物种类的缺失后,试图亡羊补牢,但这方法多少还是透露着背后的居高临下,生物学家研究生物链的各个环节,但贸然引入新物种很可能得到得不偿失的结果。将濒危动物饲养起来,剥夺它们的自由,妄图以人性来理解甚至改造兽性,更是显得荒谬绝伦。

  如果说前半部分,作者还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些耻辱的历史大家挞伐,那么在后半部分,他的文字更为感性,他的语调更为悲切,他更多地是站在动物的立场上写它们的心情,字里行间都是对濒危动物现状的忧心痛陈。在2013年举行的CITES第十六届缔约国会议上,包括荒漠袋鼠、帝啄木鸟、棕狐蝠等十几种动物从需保护物种的名单中除名,这么做不是因为它们的处境得以改善,而是因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如今对濒危动物的保护远没有落到实质,中国政府销毁象牙意图明显,是为了达到打击象牙的目的,然而,这一举措反为盗猎者行了方便,象牙艺术品产量减少,价格增高,进一步促进了非法交易市场的繁荣。因为对象牙的需求并没有改变,有需求即有市场,真正从根本拯救野象应从改变消费者的态度着手。

  在古巴的中国留学生大多都会去购买玳瑁制品,这几乎成了口口相传的一样古巴特产,除了朗姆酒、雪茄外,玳瑁也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国外礼物。这条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各色产品应有尽有。对于玳瑁,人们也抱有错误的观念,认为玳瑁能够辟邪、保平安、延年益寿,这种想法就像穿山甲能治疗各种疾病一样的荒唐。这些数量可观的消费人群正是导致濒危动物进一步走向灭绝的深层原因。想要拯救它们,仅仅靠建立合法贸易制度或是捣毁成品难以为继。

  逝者如渡渡,失去的一切已不可能再回来,我们此刻更应该谨记于心的是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善待慷慨给予我们生存空间的大自然。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九):我们究竟要对少年儿童不负责任到多久呢?

  很明显,很多豆友都有着一颗敏感脆弱而情感丰沛的心,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爱猫爱狗达到了病态的社会氛围中,人们见到这么一本标榜着爱护自然爱护动物的书就一窝蜂扑了上来,那个深刻,那个感人,那个悲怆,那个无奈……对不起,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一垃圾。

  这本书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封面好看。

  下面来说几个令我非常不解的地方:

  第一: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

  这本书以奇葩的方式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勉勉强强凑了18种灭绝动物(其中仍然包括未灭绝动物);第二部分,写了蝶马象虎麋鹿和……小鸟,中华虎纹蝶和老虎还勉强能和灭绝沾上边,那马呢?那小鸟呢?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是咬文嚼字胸无点墨,这些文章并非要写灭绝动物,而是要让人与作者一起体会这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不起,考虑到作者二五眼儿的文学素养,我非常确定这整个第二部分都是用来凑数的。

  第二:为什么我看不到任何严谨的科学考据?

  虽然自己是个对理科一窍不通的文科生,可也算是个爱生活爱科学的人,国内或近或晚出版的科普读物也看过不少,中国的科普读物往往有以下特点:一酷爱介绍作家的牛逼头衔,极喜爱用这一手段对读者形成震慑作用,让作者感觉无论书有多难看都是因为读者自己水平太低;第二、语言生涩,或者完全套用论文格式,或者明明是个乏味的书呆子却硬是在书里挤出点“幽默”,平添一份扫兴;第三,最要命的,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学考据,通篇抄袭百度百科,然后自己加几点味同嚼蜡的所谓评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毫无科学考据,渡渡鸟、象鸟、旅鸽之类的故事人尽皆知,我在这本书里没看到任何新意之处,更让人费解的是关于中华虎纹蝶那篇文章,编了段恶俗的拟人小故事就不说了,仅凭一个科学家说“我很久没见过这种蝴蝶了”,就得出结论这种蝴蝶灭绝了?这是什么可笑逻辑?

  第三,我知道这本书不是让人用来学英语的,也没有人逼着你给每种动物列个英文名,可既然要列,咱稍微严谨可以吗?把“中国犀牛”写成了“Chinese Rhino"(rhino是rhinoceros的简称)就算了, “象龟”翻译成了“turtle"是不是太敷衍了呢?咱好歹也得写个 "elephant turtoise”吧?好歹turtle是海龟,象龟不是一种海龟吧?连一个简单的英文名称都这么敷衍,我真的非常怀疑这本书文章能有都严谨。

  第四,插图一定要这么惨绝人寰地丑吗?这么惊悚粗糙的画功,好几次我翻页的时候都被吓了一跳。拜托,不要和我说又是我下里巴人的俗眼欣赏不了这粗犷轻狂原生态的秀美插图,我还是懂点审美的。我真的很想看看这些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真容,可惜绝大多数时候我都看到的是用炭笔画成的一堆一堆的黑屎。而且,我真的很想说,巨幅的占尽了版面的插图也掩盖不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少的可怜的事实,哦对,这本书45块。呵呵。

  我真正想说的是,这本书被定为青少年读物,而且还是获奖作品。如果这样的垃圾作品都能得奖,那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图书市场究竟是有多么的不堪?青少年版的世界名著已经被改编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了(认为我胡说的朋友可以对照青少版的《天方夜谭》和企鹅经典的《一千零一夜》),青少年版的科普读物又是这样敷衍了事信口开河,孩子从小接触和掌握的就是缺斤短两人云亦云的不靠谱知识,对以后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亚知识”,我宁可不要。不要为了宣扬个人的动物保护思想就轻视真正的科学,这是不道德的。

  回到这本书的宗旨,该保护的动物我会尽我所能去保护,可是为“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有些动物还来不及被科学家记录就消失了”这样的事痛心疾首,我真的觉得是滥情。

  《逝者如渡渡》读后感(十):我们向孤独又迈进了一步

  我不太喜欢在家里养动物,阻拦过儿子很多次,理由有二 :

  一,家里面积太小,不适合养动物。

  二,儿子养的动物没有一只是活下来的。

  儿子觉得我是特别没有爱心的人。我解释道,我不讨厌动物,但是我讨厌在家里养我喜欢动物本身的样子,该在天上飞的在天上飞,在草原跑的,在草原跑,在树林里跳的,在树林里跳。在水里面游的,在水里面游。<<逝者如渡渡>>这本书,就是一本讲动物的书,书中讲了海、陆、空,三种类型的动物,可惜的是书里的这些动物,我们再也看不到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申赋渔,是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这本书在2010年的时候,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同时也是冰心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书的上架建议是生态文学或科普读物,但我觉得应该把它归类为生态文学更加合适。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已经灭绝的动物,书中文字描写不像是普通的那种科普读物,,是对一个动物有基本的介绍,比如他的身体构成,他的整个生态系统。还有经过研究而得出的各各数据,书里重点讲了六种陆地动物,三种水生动物,描述手法都类似于在这个动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者是跟他有关的故事。如很著名的渡渡鸟,他的描述是由1505年航海家,第一次登上毛里求斯岛。发现了这种,可爱而又显笨拙的渡渡鸟,然后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枪杀。

  龙鸟的开篇,是引用了庄子在<<逍遥游>>里的描写,"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通过中国人对这种大鸟的期待与神往再由马可波罗牵引到到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隆鸟。

  在这一个篇章里,隆鸟发现到灭绝只有两个自然段就完结了。然而龙鸟化石的脚骨上,带着青铜脚环,脚环上刻满了种种神秘的符号和图案。而这些符号嵌于马达加斯加文化毫无关系。这个篇章里。隆鸟本身这个动物占的篇幅不是很大,而关于它脚脚骨上的符号和图案各种疑惑性的推测,占了一大半。尽管尽管龙鸟化石的脚骨上的符号和图案依然是个谜,书中没有交代缘由。

  在美洲海豹这个篇章里。哥伦布带给美洲海豹的威害与哥伦布带给当地的印第安人的危害个占了一半的篇幅。

  书中按目录。一共有18种,灭绝的动物。但书中还有一笔带过的其他的动物,已经灭绝的动物。还穿插了各种故事,神话,讲了四个民族的残酷斗争,其中有三个民族是种族灭亡。

  而且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描写的已经离了家园的动物,有的甚至是在动物园的动物,他的表现手法,有点像叶圣陶写的那篇童话稻草人的手法,可以把它当成动物散文来看。

  这本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一个动物的科普读物。它是一本讲解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民族,关于和平关于人类自己的书,这些在地球上绚丽而热闹的一群物种,可如今,我们已无法目睹它们生命的欢畅了,正如书中所说,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没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能走多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