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进化论》读后感10篇
《O2O进化论》是一本由板砖大余 / 姜亚东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O2O进化论》读后感(一):网络革命ing
网络革命ing
偷爱警/文
网络消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越发蓬勃,成为实体商业的挑战者,年轻气盛的网络挑战者,用海量资料,高效便捷的线上产业,迅速成为数据时代的宠儿,但我们应该看到O2O的繁荣,是否是真实的,是否真的可以颠覆传统实体经济的发展。
依据作者所言,O2O是数据革命的“蒸汽机”,也就是数据革命推动器。这么说来,O2O带来的是全新的数据革命,是更高层面的数据聚合,不可否认,免费体验、信用积分、云数据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程度,增加了消费者惰性的依赖,懒人制造是产业创新的原动力。O2O正是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逐渐显现出强有力的效用。
说sina、sohu门户类网站是数据外表,缺少内核,这里所说的内核,就是线下资本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参与网络营销和网络商务的运作当中,构成云数据集合的一部分,但似乎作者忽略一个前提,网络平台的私密性、安全性,这两点必须是重中之重,如果无法保障,会直接导致网络参与者的信心不足,成为网络流沙,进而失去网络绿洲,失去云数据。建立国家信息安全势在必行,而且是推广和延伸网络商务的一个条件,云数据能够发挥作用,肯定要依赖于线下参与者的贡献和推波助澜,但这段路,走起来还需要很多附加条件。
数据时代价值为王。价格导向,已不是现在购买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品牌效应,无法满足现在的基本需求,价值导向会成为新的购买要件,其中包含价格问题。但作为一般消费者,价格还是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和实效性质,从中国出口贸易额就能看到,外销产品,多数是低端货品,中国企业虽然总是在谈品牌价值,核心价值。其价值体现,局限于产品自有空间之内,可塑性和延展性并不强,而且一旦有外部价值产品介入其中,势必给自有产业价值带来严重威胁。一直以来,中国是廉价、低端代名词,是占领外部市场的一个诱人品牌,但这个品牌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中国带来可观效益和品牌提升,当然海尔、格力等大国企,还是给中国市场品牌,带了一个好头,中国产业用这些排头兵,作为自信力的提升和自我勉励。虽然这些成绩带给我们很多愉悦的元素,但高端产业市场,核心价值,我们始终没抓到,其中典型与稀缺,是高端产业价值的要件,也是大数据时代所要提炼出来的要素。
我们提到微信、陌陌、小米是大数据时代O2O的产物,这些网络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高效的实时效益,如果觉得这就是“革命”的话,未免太小看“革命”威力。即使3D打印、Facebook也不敢称之为革命,只能说是数据时代2.0版本,不过是网络革命的延伸而已,他并没实质性的创新革命,MS-DOS到windows才是网络革命,跨越式创新,才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看了三分之二,有几个问题:
1、文中比较了几次“价格市场”与“价值市场”,本人确实没懂起作者所谓的“价值“与”价值市场”究竟是什么一个状态,也就是说,作者是咋定义的。
2、作者从4P/4C,到了4U,但是仔细地看,怎么越来越觉得所谓的4U不过是4P中的Promotion和4C中的Communication? 挑战经典框架需要硬货,但这个4U恐怕还真难实现。作者讲了移动终端作为接口,这莫不是4P中的Place和4C中的Convenience?
3、文中讲积分作为信用货币的那一节,作者越摆越高兴,感觉积分可以流通顺势要替代真实货币,甚至“政府被高度信任的自组织替代”,读起来越来越感觉有点忘乎所以。
总体感觉作者是不是写的太随意了,比如一些论述:“价值市场时一个以免费为主的市场,而奢侈品的市场将以人才为主”,这“免费”与“人才”,一个形容词一个名词,本身风马牛不相及,而作者在这里把他们进行同类对比,搞不懂究竟啥意思啊。
看这本书之前,本人刚刚读完《竞争优势》第三遍,想写点书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感动之情无法言表。在网站看到这本书,拿来读,差距之明显。
但本书还是有一些地方有独到的见解,比如:1…… ;2……:……
《O2O进化论》读后感(三):O2O进化论,良心之作
本人是从事水果生鲜连锁行业的,深知转型O2O的重要型和紧迫性。所以对于类似本书的学习内容,都找了很多,但是由于是新产业,1、大多数关于O2O的培训犹如隔靴搔痒;2、大多数关于O2O的书籍,基本上是作者和出版社联合骗钱,狗屁不同。
而这本,我认为是良心之作! 很多观点,犀利,见解独到。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本人不敢苟同。
内容上,作者是花了心思进去的。但是,老实说,没有足够的耐心,看这本书你会看不下去的。本书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作者不是专业出书人,文字组织,以及整书的结构排版,看的很类。语言表达不是很好,于是,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过于啰嗦,有些地方太在乎证书的整齐型,过度排比。
但是,对于一本良心之作而言,这又何妨?
可以说这本书是目前市面较少的几本好的O2O书籍之一,适合O2O初学者快速入门。我个人基本只会读作者原创的著作,所以对于目前火爆但缺乏印证的O2O领域,作者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出来,我还是表示敬意。
但对于本书内容本身,有过多是作者的设想,全篇最常见的语句便是“某某将如何”、“未来将怎样”。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营销、CRM、互联网、电商的理解比较有限,但足以对初入O2O的人来讲,可以起到入门的作用。尤其是书中大量篇幅是基于最新理论最新技术对未来商业和生活的设想,对于新入门者或者渴望转型的传统企业经营者来讲,还是很有吸引力和鼓舞作用的。对于新领域的探讨,我想作者如此落笔是可以理解的。
《O2O进化论》读后感(五):作者对于未来的YY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O2O,不如说是作者对于未来世界的一些YY。
——————————————————————————————
作者想象未来以积分这个新的货币衡量一个人的信用,社会认可度等,以作者的话说就是量化信誉。买100块的东西,买家有100积分,你给多少积分卖家就随意。这个模式在我看来,跟现在的某宝的评分模式一样存在漏洞,积分这个漏洞更大。现在去某宝开店,正常人都知道开始要刷销量、刷砖,不然没人知道也没人来买。积分也一样同样可以刷。按作者的说法,他的O2Oppt在群里,估值600,这本书是49。一件东西的价格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我卖我的一幅画,价值100w,找个人刷着买,获得100w积分,送给我,我就有了100w积分,这能证明我的画好看吗?
————————————————————————————————
对于京东,阿里,腾讯等公司,作者认为京东的自建物流简直无敌,而阿里如果菜鸟物流成了就能轻松打败腾讯。完全想象不到这种情况。我个人如果急需的东西是绝对不会网购的,网购书,从来不是急着明天就要看;女生买衣服、买包包,也不会急着马上就要,只要物流速度在几天内都可以让人接受的,物流的速度在我看来不是我购买的主要原因。
————————————————————————————————
作者对于雷军小米的吹嘘就不多说了,雷军是最有互联网思维什么的,什么用户体验这种东西都虚得不行。在我看用小米归根还是穷,我有钱会用国产手机吗,早就买苹果了。看个一个段子“一个人的刚买的手机坏了,拿去修,店员说不能修之类的。那个人瞬间就哭了。店员就吓cry了,说你一个30几岁的大男人不能帮你修手机要哭吗,那个男人说,我哭的是我30几岁了还在用着小米手机。”穷屌丝逆袭后,还有多少人会继续用小米不投奔其他的,这值得怀疑。很多国产品牌手机的短缺都是饥饿营销的结果,真正的需求谁知道。
插句话,我觉得现在的手机就像90年代的电视,是个厂都在做。个个都搞得自己很高大上的感觉。结果还不是没几间能活下来。
——————————————————————————————
这本书图表挺多,模型不少,但读起来还是不爽,里面的植入广告多得不行,鲜果网什么的出现了几万次了!!!
《O2O进化论》读后感(六):知易行难O2O
这本书是近期看到的为数不多质量较高的关于互联网商业培训书籍。
O2O的推广宣传如今已经铺天盖地,变成了一股潮流,也是过去几年电商疯狂高速发展之后的痛定思痛的出路。所以很多的营销和商业模式也开始慢慢转向并推崇O2O的模式。
这样的模式让互联网成为线下商务的交易平台。
我想豆瓣越来越多的淘宝卖家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思路,将原先天猫或者淘宝的店铺(入口)直接转移到了微波,微信,豆瓣,甚至知乎这样的人群聚集的地方。
这些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却有敏锐的商业嗅觉,那里人(流)多,去哪里推销。
在友邻里面@奶茶,@费宝娣,都是这样的身体力行者。在此书中就被称之为“微电商”
o2o包含的三个主要部分:1)线上店铺(完成交易):这是只是一个订单入口,具有获取交易信息,辅助产品营销等功能。2)线下店铺(完成生产,物流):包括了供应商的配合等等。3)最重要的就是销售端口。更加的贴近用户,收集客户的反馈,改变产品的设计和上线。
除了介绍o2o的商业概念,模式和特点,围绕o2o同时也比较系统的讲述了营销体系。互联网营销实际上也是传统营销理念的延伸和继续。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O2O则将营销的思路更加向前推进了一步:口碑即品牌,分享即营销,服务即销售,风险即战略,文化即管理。
《O2O进化论》读后感(七):书摘
1. 消费者更加注重高质中价
3. 体验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6. 要做出美的产品,首先是时尚的产品
8. 正是时尚审美、属实的生活方式、创意体验为产品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消费者需要的
9. 社交人的利他性动机,将产生分享行为,通过分享让人受益,这是价值分享的根本
10. 用户体验有两个层面:审美体验和舒适体验
11. 定制将在服务业遍地开花,定制就是服务
12. 新的市场运营理论模型:4U----价值、信任、顾客、口碑
13. 创新是价值市场的基础、体验是价值的外化表达,分享 传递价值
15. 价值市场的根本是创新、体验、信任和分享,体验+信任带来口碑,信任+分享带来圈子
16. 圈子销售的本质是价值分享,这种价值分享的前提是创业团队的核心优势
17. 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分成四个部分: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
18. 现在的组织经营,更多的风险来自管理思维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20. 风险战略的背后核心逻辑是 创新
21. 商业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基于产品的盈利模式、基于组织的价值系统、基于资源的资源系统
22. 新商业模式的5P战略评估:计划、计策、模式、定位、观念
23. 通过财务规划确立合理的经营目标,将经营目标通过预算来进行管理,并调配相应的资源来形成支持
27. 在水平分工、联合创始人、他组织公转与自组织自转、文化万有引力下,组织运营的主导者—人才将出现典型的边际效用-------高端人才成为联合创始人、其他人成为执行者。前者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人,后者具备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体验驱动特征,是体验人
28. 联合创始人值得必备四个模块:人才与文化、产品创新与生产、销售与营销(O2O架构)、资本与服务
29. 联合创始人制度的关键是文化和价值观,最直接的优势是人才的引进,也是可以有效抵抗风险的管理制度
30. 联合创始人制度的运行原则是:分权、分形、分享
31. 分形就是形成自组织,利用联合创始人的技能和人脉资源快速打开局面。
32. 经过观察:员工一旦进入大型组织,就明显会放松,反之则会更加紧张高效
33. 重新定义产品功能和场景就是创新的价值行为
34. 痛点和痒点将改变人们思考品牌的方式。不用去琢磨消费者的needs 和 wants,考虑自己的痛点和痒点就可以了
35. 基于生活方式进行痒点体验的改造,痛点产品的创新
36. 快速迭代的做法就是单品时代必须的做法,这将形成和消费者共建的过程
37. 单品策略是一个服务策略,用服务贯穿开发、生产、营销和销售
38. 当前的营销已经不需要调研、定位、渠道、促销这些老思维,而是一个行为就够了---分享
39. 分享中,语言是苍白的,参与者的神态、氛围、形式感体验比语言更为重要
《O2O进化论》读后感(八):读了三分之二,简单评价一下
看了三分之二,有几个问题:
1、文中比较了几次“价格市场”与“价值市场”,本人确实没懂起作者所谓的“价值“与”价值市场”究竟是什么一个状态,也就是说,作者是咋定义的。
2、作者从4P/4C,到了4U,但是仔细地看,怎么越来越觉得所谓的4U不过是4P中的Promotion和4C中的Communication? 挑战经典框架需要硬货,但这个4U恐怕还真难实现。作者讲了移动终端作为接口,这莫不是4P中的Place和4C中的Convenience?
3、文中讲积分作为信用货币的那一节,作者越摆越高兴,感觉积分可以流通顺势要替代真实货币,甚至“政府被高度信任的自组织替代”,读起来越来越感觉有点忘乎所以。
总体感觉作者是不是写的太随意了,比如一些论述:“价值市场是一个以免费为主的市场,而奢侈品的市场将以人才为主”,这“免费”与“人才”,一个形容词一个名词,本身风马牛不相及,而作者在这里把他们进行同类对比,搞不懂究竟啥意思啊。
看这本书之前,本人刚刚读完《竞争优势》第三遍,想写点书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感动之情无法言表。在网站看到这本书,拿来读,差距之明显。
但本书还是有一些地方有独到的见解,比如: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