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开北京去大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离开北京去大理的读后感10篇

2018-07-04 04: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开北京去大理的读后感10篇

  《离开北京去大理》是一本由IKO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一):生活里的幸福感

  亚马逊发货速度挺快,不到一天时间就从满怀期待到捧在手里阅读

  几天前就看完了,然后知道了很多有意思东西(当然大部分都是吃的和喝的)。有我还没有尝过的山竹,桃花酿,还有舌尖里面的炒见手青,酸木瓜鱼。我是湖北武汉人。从小家里就有鱼塘,饭桌上的鱼肉没怎么间断过。鲫鱼确实是我家养的里面最好吃的一种。武汉的常见做法是红烧和炖汤,没有见过和木瓜的搭配纪录片老奶奶熟练手法着实让人胃口大开。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已经工作,大部分现代人都在每日的重复生活中寻找着能让人兴奋的东西。那些整日感慨都市喧嚣浮华的人并不是讨厌城市的拥堵和嘈杂,而是抒发各种各样兴奋后的空虚压抑。当那些刺激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从平常生活中找到幸福感了。

  幸福是什么,它不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的吃么?书中给我呈现的就是幸福生活的一种样子虫子和IKO在大理没有工作,我买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支持他们的生活,也是为我的梦想买单。

  否定现在绝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成功学是徒劳而且没有意义的,同时生活也不是你想要就能成为你所期望的那个样子,那是小学生想法。生活是充满矛盾挫折的,游戏告诉我们,如果你遇到了敌人,那么说明你走对了方向。我不希望这本书只让大家看到了平凡生活的安逸享受,我更希望大家能有事情做,能期待亲人好友礼物,能盼望着一日三餐有什么合口味饭菜

  好了,楼下超市的山竹快要下架了,桃花酿的快递短信也发过来了,要想办法让那个女孩接受我的道歉,周末回家让爸爸做鲫鱼我吃,材料力学还没开始复习....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啊。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二):大理不适文艺青年

  深夜离开大理坐过夜火车到昆明,凌晨4点被列车员敲着车门吵醒,和一群面带迷惘旅客一起鱼贯走下列车,找到灯火通明的机场快线售票厅,虚弱无力睡眼惺忪地买票、等候、上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抵达昆明机场,准备回到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上海,这一切与我们在大理的几日闲散舒适简直反差太大,大到让人无法接受。在机场书店看到这本书的,直直地勾起了对大理的不舍。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从未在上海以外的城市生活超过20天的姑娘,大理是第一个让我想要住下来定居一阵子的城市,而这个移居的念头本身,也是让我极其兴奋的,一路上都和苏先生念叨着要赶紧过上SOHO的生活,搬来大理常住。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移居大理就已经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了。认识我先生的时候,就知道先生的表哥表嫂几年前放弃自己在广州的工作,卖掉了房子,移居大理,在洱海边租了栋小楼开了间客栈。去年,客栈的运营步入正轨了,表哥表嫂也就不再住在客栈里了,从洱海边搬到了苍山下去住,把客栈交给靠谱管家打理,自己偶尔才带着一条名为老七的金毛回去看看,过起了更加闲云野鹤的生活。

  这次旅行,抵达大理之前,我们先去了丽江和香格里拉,丽江的热闹喧嚣和香格里拉的舟车劳顿,让我们多少有些倦了,最后抵达大理,跟随接车的司机师傅在黑暗中打着手电慢慢走到表哥的客栈,突然听到小波浪拍击岸堤的声音,那一瞬间,我们好像都被拯救了。

  随后的几日,我们在大理看到了阳光明艳的洱海,看到了雾气青翠的苍山,看到了雨过天晴后青黛色的云,看到了从云层缝隙中直射到田野上的阳光,看到了穿着长裙忙碌碌做烤布蕾的老板娘,看到了背着竹篓走街串巷的小妹子,看到了打开店门先坐在门口抽支事前烟的酷酷女店员,看到了穿着校服围住小吃摊的小学生……看到了这里的市井风情,也看到了这里的仙境美景

  没去过大理时,我只是羡慕表哥表嫂那样可以self-employed的生活,去过大理后,我开始羡慕他们拥有大理的生活了。

  然而,我们俩在上海并没有高薪的生活,也没有可以卖掉的房子,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也可以走这样的道路,每日继续过着自己眼前的苟且,只是不忘记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而《离开北京去大理》这本书,隐约又让我看到了即使没有什么钱也可以移居的可能性

  但其实,写这本书的姑娘,在移居之前就和出版社签下了书稿,丈夫本身也是自由职业者,换个地方居住,基本也是衣食无忧的。而且作者姑娘有个朋友留下的靠谱房子就在大理等她去住,并不需要旅馆住着再急急忙忙地找房子,这也省去了许多烦恼。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看到一大半才发现,原来作者姑娘只是去大理住一年而已,之后还是要搬回北京的,所以,几乎可以说是一场比较长时间的旅行,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移居”。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仅仅是这么一年的时间,也是很美好的,在大理租屋开店开客栈却开不下去倒闭的大有人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幸运能“可持续地”在大理生活的。

  作者夫妇移居大理,靠自己时不时的写写稿做做自由职业维生,每天的事情不外乎买菜做饭吃饭喝咖啡看书遛狗养花,表哥表嫂的生活几乎也是这样,带老七去洱海游泳,带老七去苍山hiking,在客栈和客人们聊天喝咖啡喝茶,随便摘下后院疯长的薄荷叶泡泡水,闲闲地坐在客栈门口望望碧蓝的天。

  其实对于不工作的生活,我也是有经验的,从现代传播带着焦虑歇斯底里地离职,曾在家赋闲三个月。前两个月还在帮原来的版面写稿子,但只需要采访和写稿,不需要找图片、跟排版、审校样和签字画押表示对版面的所有错误负责,赚的钱跟全职的时候还差不多。最后一个月原来的版面迎来了新编辑,不需要我继续写稿了,我也就愉快休息了一阵子,时值严冬,懒出门,每天也就是早起给自己做早饭,晒着太阳读读书,再给自己做午饭,晒着太阳读读书,再淘米等妈妈回家做晚饭。偶尔洗洗衣服晒晒被子看看综艺节目,看似很无聊,其实时间咻的一下就过去了。

  相信他们在大理的日子也是如此,做着重复而琐碎的事情,但时间总是咻的一下就过去。

  所以,这本《离开北京去大理》,几乎从第二章就开始repeat了,因为每天发生的事情真的无外乎那几样,只是随着季节变化会有些新的事件发生、有些新的状况需要处理天气景色也会有些许不同,偶尔有些有趣民族节日,在平静如水的大理绝对算是兴奋点了。读起来偶尔会觉得作者在用不同的语言说同样的话,并不是我喜欢风格,但冲着我爱的大理风骨,还是愿意舒舒服服地读下去的,毕竟写出几万字的书来,并不容易

  想起我赋闲的第三个月,真是可惜天生劳碌命,才刚闲了半个月,我就开始焦虑这个社会是不是不需要我了,我的生存价值在何方等无谓的问题,又对媒体行业以外的企业生态产生浓厚兴趣,想看看不写稿的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又开始慢慢地面试和找工作了,终于也过上了不用采访不用写稿,每天在办公室一坐八小时的生活。

  于是又开始担心,真的移居了大理,是不是也会闲的蛋疼、淡出鸟来呢?

  我写文章特色在这里展现出来了,严重偏题。

  其实我最初想表达的是,大理是个美好的地方,也有许多文艺的咖啡馆、书店、酒吧餐厅,文艺女青年们穿着棉布长裙挂着单反,在大理的街头巷尾出没,来了又去,匆匆而过。但其实大理并不适合文艺女青年居住,住在这里的人,常常是粗衣布裤,满心都在侍花弄草和做一桌好菜上,或者像苏先生的表哥一样培养自己的新兴趣(比如木工、制皮等),应该是些沉得下心来用心生活,不怕麻烦不怕苦的人。

  所以,也许还没到我可以移居去大理的时候,我还是文艺女青年,还未到生活家。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三):作者毫无诚意,明明什么都没放下,偏要往洒脱里写自己,明明是游记,偏要写成定居

  我是今天看到舌尖上的中国3,看到了作者的节操,搜到了作者的书,看了几篇,感觉震撼文笔不错,作者节操让我感动,虽然中国古人就说要淡漠名利,但是说假话的人太多,大谈淡漠名利的人偏偏都是追求功名最甚的人。特搞笑,人生得意需尽欢,说这话的李白一辈子都不欢乐。不知道这些人是无耻还是娇情还是故做姿态,真如陶渊明者就太少了,我本来看到作者的书,和电视里的报道,就越读越觉得欣赏作者,以致于读了一半,后来找到了作者的微博,惊掉了下巴,发现作者早返回北京两年多了。说好的放弃了北京,找到了想要的生活,书里写的自己洒脱呢?这是移居吗?这就没住几天也叫移居?旅游叫移居?明明就是13年-14年在大理玩的一段时间,那我这平生生活了很多城市几个月一半年的,如果捏着鼻子写也可以写自己放弃了这个那个移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不是吗?这明明是游记嘛,但然你可以解释这就是移居,但是你不能把书里把自己打扮成了讨厌了北京的烦躁,找到了世外桃源,放弃了一切,过上了自己的生活。而这书还没如版,你就已经打包移居完毕了。。我觉得这缺乏诚意,象是捏着架子说梦话骗别人骗自己很洒脱一样。自己讨厌了北京的生活,去大理呆了一年,写着自己如何放弃了一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然后合上书本交给发行商,刚好一年过去了,书写好了,自己也打起行李回北京了。。你这是骗自己玩呢还是骗我们呢?这让我想起了古代那伙一国讲讲淡漠名利一边追求功名的虚伪文人了!作者和他有同样的作风!太没诚意!明明就是上班久了太累出去游玩了一年说的这么婊。你玩你就玩,或者你真的认为你玩了几天也可以说成是移居这是你的理解也行,但我认为你不能在书里有意无意的树立了自己一种大无畏形象,找到了生活的形象,放弃了一切的形象,你啥时候放弃北京了?大理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书里歌颂成那样你怎么又放弃了?假装出一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洒脱感是可耻的。生活游记,偏要说成是移居大理,你为什么找到了生活又放弃了呢?你书里写的那么朴实无畏洒脱,书写完合上就又回大北京了,你是想向别人表示什么?表示这一切都是骗人的?表示追求这样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为医保孩子教育生老病死的琐碎事,分分钟教会了你做人?所以回到了北京吗?看到作者的这些事,我再看不下去了,越看越觉得作者书里说的大无畏,看着越恶心完全成了娇揉捏造的假了。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四):喜欢自己正在过的日子

  每天在水泥森林中穿梭,做着不得不做的工作,这就是我的现状所在的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工作量加大福利却越来越差,于是我们都成了“不吐槽会死星人”,身边全是满满的负能量。总想逃离,曾一度盼着公司赶紧给我一笔补偿金算了。于是,也越发羡慕一个对璧人,那就是远在大理的IKO和虫子。

  IKO是朋友的朋友,所以在她因移居大理而成为网络红人之前便开始关注她的微博。因为朋友告诉我:美丽的IKO是个文艺女青年,爱好美食和阅读,是个懂生活的人。如今,我们在微博上偶有互动,并不算认识,但对于她的好感与日俱增。只因为她活得如此简单真实心态是如此平和。这些,正是我和身边的人所缺少的东西。

  在微博上得知IKO的书在各大电商开始销售,到京东上读了几段书摘便毫不犹豫地下了单。很惭愧地说:自己已经有日子没认真读书了。网上那几段的寥寥数语,能看出IKO文笔很是不错,清新的记述风格很适合内心浮躁的我。

  很喜欢IKO的真实,因为整部书下来没有一句矫情句子,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有的是行云流水般的记叙。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一个个短篇,让我们跟着文字体验大理的四季变换。这里没有对彩云之南大好河山描述,因为他们并没有马不停蹄地四处旅行;这里记录的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是生活中再细小不过的点点滴滴。能感恩平凡生活中的种种美好,这需要发现美的眼睛,需要懂得美的内心。

  很多人说,IKO是幸运的,因为她最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读完全书明白,所谓幸运的根源,是她淡然的生活态度。有取必有舍,懂得放弃对自己来说不重要的,才是收获自己喜欢的日子的根源。正如她在书中所写的:从前不能舍去的东西那么多,想做的东西那么多。正因为想得到的东西太多,才让我们在都市生活中一再迷失自己,也鲜有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思考下生活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什么样的。

  用包容的心去接纳生活中的一切不完美。大理不是乐土世界上也并无百分之百的乐土。书中除了让我羡慕的睡到自然醒和无压力田园生活,也记述了许许多多的不够完美。正如其中一篇小文的标题:“没有烦恼,怎叫生活”。完满的人生不是没有瑕疵,而是可以自己去寻找快乐。

  IKO真的很幸运,这种慢生活过滤掉她内心的焦躁,可以安静地去体验和感悟人生。同时,我相信不是所有人,身在这样的环境都会有如此感悟的。IKO有两个特别好的习惯,值得我去学习:阅读和记录。阅读,可以让人的内心充实和强大;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感动小美好吧,也许某天我们会再想不起当时的感觉,这些记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回顾和总结自己。IKO把这些点滴的记录汇集成册,也让我从她的字里行间看明白一点:她一再提到“过自己喜欢的日子”,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喜欢自己正在过的日子”。

  各种心灵鸡汤读了不少,大道理一讲一大车,但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似乎更多的就是吐槽。大理的IKO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透过她的生活点滴开始反思自己。依然生活在北京的我们,无法选择“慢”下去,依然要每天在水泥森林中穿梭,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真正活在这一秒,不去为下一秒的事情焦虑。不论身在哪里,只要善于发现美好,寻找快乐,在那里都可以做一个“生活家”。那么,依然在大都市中打拼的我们,就用包容和淡然的心,“大隐隐于市”吧!

  最后,也祝愿勇敢的幸运的IKO夫妇,能够一直这样快乐美满下去。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五):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初闻大理,还是在小学,那时候《还珠格格》热播,南城大理便成为了小时候心中没有恨,没有怨,遍地是花,满山是茶的圣地。那时对地理知识了解甚少,总觉得大理很遥远,长大后,发现大理其实并不远,真正遥远的,是那像梦一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iko和虫子,就偏偏羡煞旁人的做到了。

  封皮上面的姑娘,穿着随意,旁边有她爱的人虫子,还有喜欢的狗“曹操”,脸上更是一副标准的“大理专属慵懒”表情。iko说她很幸运,在提议离开北京去大理的时候,虫子没有数落她不切合实际,而是大力支持她,并和她一起,开车到大理生活了九个月。读到这里真是满心的艳羡,羡慕iko有一个爱她的老公,愿意为她暂时放弃现有的名和利,两个人一起去完成一个人的梦想

  读iko的故事,感觉就像下午茶--轻松愉快。翻看的时候仿佛能感到她在大理开心生活之余,以跳跃的笔触,伏案写下这一行行记录生活的文字,真切又热烈。她说离开北京去大理的目的是,找回自己。她有一个离开北京的倒计时,100天整。起初我读到这里,总觉得一百天太长,倘若是有了想法,并知道是可以实现,换做我,似乎一天都等不了,总觉得等待是一件煎熬的事。但是读过此书,突然发觉等待也是一件美好的事。iko的一百天里,每天都收拾些琐碎,随着日子一天天临近,他们的准备工作也越来越完善,并且在漫长等待过程中,也收拾心情,开始跟身边的人,事做告别。她说随着倒计时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紧张和难过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看到这突然就明白了倒计时的意义。iko说了,此行为了寻找自己。那么在寻找自己之前,当然是要先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终于在一切就绪之后上路了。看她执意自己开车到大理,到了大理兴奋激动的抱住曹操的“亲妈”,然后收拾细软,用在我看来很浪费时间的速度来收拾房间,整理接下来的生活。接下来就看到她和虫子两个人在大理的惬意生活。读书写字晒太阳,这是多少人的梦想。两个人同在一个空间,却彼此不打扰,各自做各自的,但是就是知道,任何时候,你扭头,他都在,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信任和依赖。iko在此过程中找到自己了吗?我觉得是找到了,至少是实现了自己曾经想要做的一切,似乎在大理的时光就是用来浪费的,而本质上,又没有浪费,她读书写字记录生活,买菜烧饭遛狗和当地居民聊天,参加火把节等等,她说没有好好逛过大理的景点,而日子一天天过下来,看似什么都没做,实则又什么都做了。

  书的最后介绍了为何有了这本书,iko的文风是我喜欢的,简单朴实,她毫不吝惜的向读者展示着她的大理之旅,甚至连同书,照片是如何开始做,都一点不剩的写给读者了。

  做个大理厨娘,过慢生活,遛狗洱海边,举头望苍山,日复一日,等雨来,等花开。她做到了。至于寻找自己,我想,她也做到了。

  看完书的第一反应是,突然有了一个冲动,这个冲动并不是说现在就要去实践,而是希望有生之年,也可以在无需供房,双方父母健康,而一切都又稳定,却可以抽出时间整理自己,寻找自己的时候,和爱的人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发现另一个自己,另一对我们。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六):离开,是一种“勇往直前”的修行

  当看到《离开北京去大理》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这是一本旅行攻略。不用打开书页,也能猜出这里面写的,大抵就是从北京去大理的一段小清新小文艺式旅游日记。

  可是当我打开第一页,看到那一句“我们在大理已过的9个月”时,才意识到我错了,可是又不是那种大错特错。

  它确实是一本旅行日记,不过IKO记录的不仅是某段旅程,而是记录了小夫妻在大理古城的整个生活。

  它也确实是一本旅游攻略,只不过它又不单单是那种说行程,讲装备,只谈美景美色的纯旅行攻略。像IKO自己在书中说的一样,她们是去生活的,甚至,云南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临走了,都没有去过一次。

  IKO在《离开北京去大理》这本书中,记录的更像是一个绝好的重塑心灵宝典。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一段话:

  离开北京,不是逃离,而是沉淀。

  来到大理,不是旅行,而是生活。

  生活原本就该脚踩大地头顶蓝天,听从内心的声音,这才是生活。

  这段看上去略显绕口的话,其实就是一种有点“冲”的生活态度吧,IKO在书里详细的列了出发去大理前100天的规划准备,这也更让我感受到,这绝不是一场小文艺的“说走就走”,而这个“冲”字,就不是随心所欲,更是一种深思熟虑,权衡左右后的舍与得。

  暂时舍弃了已经熟悉,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去用一种持续“旅行”的方式,得到另一种新的生活,而这种得到,心灵上远远高过物质。

  IKO在书中罗列的古城美食指南,对于我这样的吃货来说,一边吞着口水,一边看着图文兼备菜样的感觉,也绝对是一种“身心修行”。冲着吃,也好想分分钟撩了手里的摊子,直奔而去。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了,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既没有充足的经费,也没有像虫子那样,可以陪伴着一起出发的爱人。书中一句“天时地利人和”,再合适不过。

  除却美食,书中IKO离开快节奏的北京,完全遵从内心的生活节奏状态,也是非常令人向往的。每日烧饭做菜,写字上网,养花草喂狗狗。书中的配图更是有意思,给让最直观的“田园诗意”。一条洗后晾晒的毛巾,一块依墙而立的洗衣板,还有IKO背着一给竹筐,与虫子在胡同口并排站着,看曹操玩耍的样子,配着IKO自然而又深情的文字,让人只盯着看就能穿过去跟他们一同感受似的。

  像IKO说的,诗意生活不仅仅是“有花有雨,有茶有书”,更应该是一种心态。淡定,从容,知足,那无论在哪儿都可以诗意起来,都能过上诗一样的生活。她说她大理的时候,也会想北京,虽然在北京的时候是快节奏的,是有烦恼的,可是人活着,在哪里会没有烦恼呢,“正因有了这些那些的烦事,才能衬托出没有烦恼时生活的美好。

  离开,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一种“勇往直前”的修行。

  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暗暗下了个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要“冲”一次!奋斗吧!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七):小憩浮生看花落,阴晴悲喜皆生活

  因为在去年也曾去云南小住了一段时间,时常怀想那时的美好时光,所以对这本书就有了未看先喜的期待,再加上舌尖二第七集的播出,让我已经于书先看到了这对小夫妻的生活,所以对书就更加期待。可是好事多磨,这本书到手却是一波三则,快递失误造成第一次书的遗失,于是只好再入手一本,这一耽误就是一个多星期。在这也谢谢hero姐姐的理解支持。可喜的是,拿到书的时候没有让我失望,反而给了我很多惊喜与感悟。

  作为一本建议放到旅行随笔书架一栏的书,这本书做到了漂亮、简单、真诚、图文都美,做的很诚心,绝对不是市面上一般随意写写、各种拼凑的旅行指南或者旅游日记。书的纸张很舒服,里面有文字也有大理风景和他们的日常照片,没细看之前看看图片就觉得这书一定不会差,在美丽的地方一个院子、一对小夫妻、一条金毛、一日三餐、花草山河……很文艺很生活很美好。

  书从一月写到十月,最后加了一篇后记作为总结,用时间分隔出他们决定移居大理前的准备、初到大理的兴奋与定居琐事、生活稳定后的柴米油盐、彻底融入这里的闲适与烦恼等等,也能看到他们随着不同月份过着实实在在的日子,看到他们的心态和生活在这里慢慢发生变化。边读边跟着他们一起体验住在大理的这些点点滴滴,这样的生活状态真真让人羡慕。下面来具体说说这本书。

  【寻找生活本来的面目

  从iko与虫子夫妻俩做决定到真正履行,可以看到这绝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冲动,他们是来大理过日子的而不是做次匆匆旅行的过客。更让我欣赏的是他们明白到大理来的真正意义与目的,就像书里iko说的:“来到大理,是为了寻找生活本来的面目,享受免费却珍贵的空气与阳光,只消耗最基本的物质,选择接近大自然的衣服,吃天然的食物,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而最终,是为了找回自己。”夫妻俩这次从北京出走来大理定居,是勇敢的也是理智的。是呀,在北京或者在其他城市忙碌着的人们,与其叫生活不如叫生存,生活真正远离,自己也在迷失。我们总在繁忙的打拼中期望一次旅行来安慰浮躁劳累的身心,把一次旅行当成速效药来治疗城市病,然后再看到书里iko和虫子的生活,才知道那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最容易被遗忘被忽略的反而是踏踏实实过个好日子。他们明白这一点,明白心里的归属,明白对生活的热爱,明白自己不能被遗失,明白“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所以他们去了大理,去找自己,去过最朴实简单的生活。

  【一日三餐的乐趣】

  iko自称是大理厨娘,爱好美食爱好做饭。书里记录了大量她买菜、购物、做菜做饭的细节,我们也能从舌尖二里看到她这点。iko和虫子来大理就过大理的生活,入乡随俗是自然选择,吃当地的菜,买当地的肉,学做当地的鱼……看到她背个组篓去菜场买菜,看到她成功做成了黄焖鸡、鲫鱼炖土豆、酸木瓜鱼,看到她偶遇到那个小店吃到不错的西餐,看到他们种的黄瓜结了果实,看到她自酿的酒……我会沉迷在这样的细节中,原来生活就是一日三餐,就是和你的爱人和你的金毛一起吃顿家常的晚饭。想想就很美好。这样生活的小乐趣是大城市里忽略的,也是我们向往的。金玉穿身、广厦万千,终归要回到到一日三餐,我们总向往更好的生活,向往更大的幸福,也许真正的富足就在这样的平常与简单里,我们也许不能离群索居,但是也同样能做到的是有颗热爱生活的初心有颗感受生活美好的真心。大理是个让人更好感受生活的地方,风景优美,生活节奏慢,若是有机会我就不只待几天而是像他们一样住一段时间做做饭,逛逛街,真正过个小日子。

  【日子因烦恼更真实】

  让我觉得这是本很真诚的书很大部分是因为,iko不只记录了来大理的美好种种,也写下了他们来之前的担忧,他们过日子遇到的烦恼,对于这些矛盾和烦恼,他们不忽略隐秘,而是真实的写了出来,正是如此,让我觉得更真实也更诚心。大理的日子也有不如意之处,比如买菜欺生,高价也会买到坏的食物;比如古城里的自来水会发臭,完全不敢喝;比如邻居新客栈的水泵扰的两夫妻几天休息不好,最后无奈却也只能习惯;比如一波三折的异地验车,比如他们对北京对家人的思念……他们知道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净土”,他们知道来大理不等于十全十美的生活,这样有烦恼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可贵的不只是他们了解这样的真实,还有是他们心底的坦然和简单。读到后来会发觉感染我的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具象,更是从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宁静与满足,知道了正是心底的自在和那份对生活的诚心才让他们的一饭一茶、一动一静都那么可人、那么令人向往。

  这不是一本来动员你辞职,远离城市纷乱紧张去小地方过闲适安逸生活的书,也不是要来炫耀他们在有山有水地方过的快乐日子的书,而是一本让你会真心爱上他们生活、爱上他们文字的书。读完想到更多的不是我要去大理,而是我想回归生活,学会感受日常之乐,学会找到自己,找到那份初心的丰盈与本真的快乐。

  无论我是在北京,还是在大理,无论是在喧嚣城市还是天边的村落,重要的都是怎么好好生活,准备每一顿饭,计划好每一次出门,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接纳天气的好与坏,包容他人的喜与怒,享受自然之乐,享受人间烟火之乐,学习生活才是一辈子的事。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八):趁还来得及,想到了就去做吧

  离开北京的念头其实一直都有,但是跟作者不同的是,我想离开北京的原因其实是逃避。由于自身性格的局限性,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逃避自己的生活,工作不如意,感情不顺利,连朋友都有限的可怜,让我恨不得可以马上逃离北京,但也是因为性格的软弱让我下不了这个决心,只能告诉自己是因为有太多的放不下,自我暗示确实是我的强项。后来我爱上了独自去旅行,虽还不能完全告别无准备的行程,但还是很享受旅行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当然包括查找美食的过程,寻找各地特色的餐厅是我最大的爱好。

  游走在不同的城市,看着当地人每天的生活,其实我们每一天也是这样的在生活,可是每个城市的感觉就是不尽相同,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食物,让不同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时,也是不同的。很感谢美食带给我的幸福感,感谢这一份馈赠,让我真的很幸福。

  也许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想的东西就是会不一样,那些曾经觉得很深刻的问题,开始会去想了,也开始学着去面对,不是逃避。我确实成长的比较晚,也许是一直不愿长大,害怕面对各种迎面而来的阻碍,但是最终你会发现,这些永远是躲不掉的。

  回到书里,作者的生活真的很让人羡慕嫉妒恨,尤其是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各种声音,各种嘈杂,各种关系,各种复杂,对于简单的生活节奏尤为珍惜。我不轻视那些目标清晰,所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这是她们的选择,这是她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她们认可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能在她们的世界里生活就是应该充斥着这些复杂,简单就不对了,这个因人而异,真的不能勉强。但是我更喜欢作者这样的生活,跟随自己的心,自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每个人自己选择生活方式,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放弃,就要接受里面好的、不好的,哪怕会失去些东西,也要笑着去面对。什么是生活,这句话说的好:“生,乃是血脉相成,上帝之恩赐;活,乃是品尝人生酸甜苦辣,体会人间之冷暖。”

  读到最后的无憾,感觉自己眼眶湿了,真的深深被书里生活的点滴所感动。我一直是很注意细节的人,很在意生活上的小细节,也喜欢一切从细节入手。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是幸福的。既然暂时还不能离开北京,就让我的心先离开吧。继续品尝我的美食,继续和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九):那人,那山,那狗

  收到书的那天晚上,刚好CCTV-1放的舌尖里有他们的出境。见手青还有酸木瓜鱼馋得我大口咕噜噜的喝白水。看完电视,小心翼翼拆了书膜,躺穿上开始翻书。夏夜里像有白色热气挥腾,很是燥热,心里像是无数只小爪子挠痒,撩拨的我好一会儿才定下心看进去。

  IKO她的叙述并不无病呻吟也不刻意炫耀任何物事,只是平实的记录,好的坏的开心的未习惯的,得失心并不那么重,显得理性直接。相比眼下劈天盖地对大理如乌托邦一般的追逐和赞美,IKO更显得理性。不管如何,大理也只是一个很久之前被人们遗落的地方,而今突然风靡起来。纷纷说爱上了大理,问原因,更多人可能是说某某杂志某某名人也在这里。浮世之间的尘土扬起,大理也就落下了帷幕,生活着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如同人们常说,当一样事情充满期待和变数,往往看上去太美。大城市中按部就班的生活肯定让人疲乏,小城里的炊烟未必不让人迷蒙双眼。生活在别处,首先我们都得学着适应生活。IKO的大理生活也是适应和被适应——大都市华服闪烁锦衣夜行换了小城里的粗棉衣裳深居简出,粗糙的盒饭快餐便当变了小城里的应季蔬菜水果,大肆采购的物欲变得极其精简。这些都是她在大理的转变,保留的唯一爱好就是奢侈的“进城”——逛沃尔玛。生活有灶台弥漫的烟火气,狗狗身上的暑气,大理的花草气,苍山的云气,洱海的雾气。这一切构成整个生活的全部,大理的生活。这一切的美丽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与魄力。想走就走更多的是一种物资资本的支撑,心中信念的支持,灵魂伴侣的陪伴。像IKO所说,如果错过这一次,估计这辈子都很难再有。只是刚好的时间节点、人、事,凑成了这一出走旅居的落地。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更加觉得有时候一个正确的伴侣更是给自己最大限度的依靠。那只叫“曹操”的狗狗给他们的两人世界更是带来了更多温情和维系。

  闲时侍弄花草,一月有半厨房围绕,有株鸡蛋花树,棉麻床铺白色裙子或者宽松裤子,陶制碗碟散落蔬果,烦乱时看书蘸墨写字,周末窝沙发看电影刚好有雨滴敲窗,有挚友两三聚会常常看报喝茶吹水臭美瞎逛。

  这是一条发于2012年的微博,那时我正经历一场风雨,涤荡之后,剩下的梦想也只不过这么简单。却很难。

  我想只要坚持一下,我可以从一点点一些些开始改变呈现出的形态。山水之间,所流浪的有时候不仅仅是人吧。更像是一颗颗心在赤足而走,见到陌生的人,陌生的风景,做陌生的自己,或者是想要的自己。

  以此共勉。

  《离开北京去大理》读后感(十):我们必须心甘情愿放弃我们所计划的生活,才能迎来正在等待我们的生活。

  我们必须心甘情愿放弃我们所计划的生活,才能迎来正在等待我们的生活。——约瑟夫·坎贝尔

  这句话在《犯罪心理》第九季的最后结尾处出现。因为FBI BAU团队里的ALEX Bleke 要离开了。好伤感。

  约瑟夫·坎贝尔我稍有印象,因为2011年读的一本美国作者赖恩的书《你可以不怕改变》中引用过他的另一句话:

  当世界看似分崩离析时……紧紧跟随你心中的理想典范,寻找类似的心灵。这便是生命的法则。

  约瑟夫·坎贝尔是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上学的时候对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神话学都曾经有兴趣,只可惜读书不多,没有接触到他。

  但是美国受教育的人应该还是很喜欢他,包括编剧们。

  这句话让我有种想哭的感觉。

  一如当初看iko写离开的感觉。

  没有经历一定不会懂。

  婶 ALEX 母亲不在了,哥哥也是警察,也死去了,自己的孩子九岁的时候得了不知名的病死掉了。老公是无国界医生常年不在家。ALEX是团队里沉默,温柔,不苟言笑的人。原来是有那么多悲伤。

  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离开总让人悲伤,如同一个人坐火车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

  如同搬着小纸箱一个人从公司离职。

  然而,正在等待的新生活让人破涕为笑。恰好,身边还有一个长久陪伴的人。那便如一个暑假让人有归属感。

  计划和循规蹈矩并不算真正的生活。如同上学不是生活,放假才是。

  为iko祝福,她是我们不能达到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