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10篇

2022-05-17 02:09: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10篇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是一本由这么远那么近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一):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最近越来越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好人得到好报,坏人得到惩罚,有情人天长地久,无情人孑然终生。明明结局皆可预测,却依然觉得暖心。不知道这样的我是世俗了还是世故了呢?

  想起三四年前,我有大概两三年左右的时间春节都呆在国外没有回家。平常倒还有好友几名可打趣为伴,苦中作乐,过年时却终还是只剩我一个人。

  12年那年春节,室友拖着行李回国,此去不再有归期。我没有去送,亲近的一个女孩子去了,我从来都不善于把心思放在外面,后知后觉的难受。

  从三点折腾到早上七点,打扫,收拾,怎么都睡不着,连续几天整日整夜的开着灯不敢关,就觉得心里不对劲,睡不着醒不了,浑然如梦。

  人胡思乱想的时候容易情绪失常。就常常在想,何以成了现在这样?跟自己说“求仁得仁是谓幸福”我该知足,可就是觉得心里仍有抱憾。

  有两个人,曾经到现在都是我的不能提,我心里存了很多很多东西,感激怨恨解脱什么都有。跟自己说过去就是过去了,但始终过不去坎儿。以前不懂事,日子过得混沌,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想不清事情的始末。在这之前三年左右的时间,怨恨过,难受过,自责过,什么都有。每提一次就会忍不住哭很久,时至今日,追究是谁的过错已经没有意义,只是觉得抱憾,我人生里缺失的一段。虽然生活过两年,那所城市那所学校于我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我用两年时间倾注的心思,感情不在,剩下的又有何意义,我不过过客。

  可笑我一直都是背水一战的状态,从来都是。我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情不敢,可是身临其境时,不是敢不敢,只剩做不做。心里满是盲目,我只剩往前走。

  我记得出国前半年,当时真的完全是一个人过来的吧,年少的时候感情分崩离析,觉得天塌地陷,偏偏还觉得若是悲伤会是很丢脸的一件事情吧。

  我记得那年一个人在卫生间还有走廊哭的昏天暗地的时候,别人走过路过也只是看一眼而已,情浅薄至此,是我做人的失败。还有决心出国的时候,一个人跟一群人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处打听询问办手续,总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有多复杂。我曾经在大马路上一个人走很久很久,碰到瓢泼大雨,拿背包顶在头上,继续走,想着再继续走,总能找到我要去的地方。当时心里那种自卑,第一想到的不是全身湿透的狼狈,而是别人看我一个女孩子淋着大雨这样走在马路上会不会觉得可怜或同情?我不要别人同情。现在想想当时的我是那么奇怪。

  我很多时候都在想幸好我的一时冲动,如果不是陷入那样的境地,我不会下定决心出国。她们都笑着说我变好了,那我当年是有多么不好呢?

  似乎每次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妹妹都会三催四请,我是有多不孝。每次没打电话之前我就能预见所有的聊天内容,我很好,我什么都很好。可是我真的不好,一点都不好。所有人都只看得到你在国外,光鲜徒有其表,谁知道这一点点是怎么走过来的呢?他们的年迈,他们的辛苦,我的感恩,我的辛苦,我们之间的不能沟通。这是我的第二个不能提。我每说一次我很好挂完电话之后都会哭很久。我有多难受,却谁也不能怨怪。时间走在这个年轮上,除了接受承受别无其他。

  11年夏天的时候回家过一趟。那个假期说不上多愉快。似乎总是这样,在的时候不开心多数,走的时候却又想念的多数,怪自己的不珍惜,却知道下一次给了选择的机会,却依旧会成那样。能猜到回去的所有,所以选择不回,所以一个人在异地难受。

  假期二十天不到,却吵了十回不止。总觉得有种心力尽竭的感觉,大家都是。

  最后三天去了长春,其中有整整两天呆在火车上度过的。我跟朋友说

  我一个人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呆在火车上沉默。然后背着行李,一个人去住旅馆,一个人在旅馆发烧,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家里从来都是只能抱喜不能报忧,也没喜可抱。然后一个人去吃饭逛街,一个人去火车站排几个小时的队,拿着那么沉的行李和一堆人挤火车,再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回来。

  几句话概括的过程,过得却是那么艰难。我拿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箱子,还有三个很大的包,当时偏偏长春站和沈阳站都在新建,我饿了一天左右,站了三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到沈阳。全身发软拖着行李下车找地方吃饭,整个饭馆就我一个年轻女孩子坐一桌,点两个菜旁边堆着一堆行李,人家侧目我也没感觉。只觉得饿,饿的手都在抖。

  在沈阳的时候,到达新建的那个候车点要经过三个上下楼梯。我每上一次楼梯得来来回回三遍,下一回楼梯也得来来回回三遍。当时心里多么希望能遇见一个活雷锋啊,可事实是我固执不开口,也同样没有谁会主动来帮一把。我在那里跟上百个人挤火车的时候,心里只剩下麻木,往前走就对了。

  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那时候不会害怕。当时不明白,现在才稍微理解了点。也许是因为心里有着滔天的孤独,早已漫过了恐惧。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你们要好好的,我也是。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二):《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预售地址

  经历一场离别,积淀一段成长。

  不再回忆过去,不再担心未来。

  用与世界和解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无论我们看起来多么的坚不可摧,总有一些人事在心底。无论这条路多么的熙熙攘攘,最终都是孤身一人。总有一条道路,只能一个人走,总有一些事情,需要一个人扛。或许只有经历一些背叛,还有一些心酸,才能将自我和他人看明白。

  不要畏惧孤独,它是前往美好的催化剂;不要害怕黑暗,它能告诉你什么是光明。生命会给予你最公平的答案,学会一个人的浮沉清欢,享受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分享生活已经是一种勇气,就不必再思量更多,与你的狭路相逢,相逢自会相逢。只有你走得越远,时光越老,人心越淡。

  仅写我心,亦能照他。先安己心,才能安人。

  这么远那么近2014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2014年4月 全国预售

  2014年5月 全国上市

  预售地址: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三):理由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比你优秀的人,依然还在努力,你为什么还要停下脚步。正如其他伙伴的书评中写的一样,远近真的是一个太坚持的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是天分、运气、努力,还要有坚持。

  对书中的很多语句都非常喜欢,尽管如他自己所说,有些情绪被放大,但依然感同身受,在现实中的妥协和反抗,在理想面前的平衡和选择,在家人反对时的固执和坚持,在病中的隐忍和痛哭,如果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或许无法真正理解当你也身处那种环境下的感受,真的就是那个样子。没办法写出来像其他书评那种文字。。。只能自己说点感受,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作为自己的榜样,那么这个人就是远近了。

  尽管他总说自己不够好,尽管他说不如我们所说的那么好,但那又怎样,我们都在更好的路上啊,被人喜欢和被人尊重,都是有理由的,这理由就是他做了我们想做但没能做到的事情。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四):一个人的路上坚持走到最后

  合上书,我忍不住的想写些什么....

  此刻、凌晨3点一刻,读完《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仿佛现在的自己如同年过七旬的老人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那遥远的回忆,苦涩中夹着的种种微甜的味道在心里肆无忌惮的搅腾。

  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在苹果Podcast无意间听到了远近的节目《远近都是爱》。后来就一直习惯听着他的声音上班、下班,然后就是喜欢上他的每档每期节目。总会在听到他那温暖的声音时自然而然的会让浮躁的心变沉静。直至我深信不疑的相信远近的声音可以抚慰人心到逐渐的依赖他的声音去过好每一天。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在一开始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把作者比喻为一个戏子,那么这场戏不是我的独角戏,任何一位读者都是其中的角色。”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时常觉得说的就是自己,也会觉得,原来也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也经历一样的选择,虽然不能说事情一样,但是那种感觉,那种情绪我能感同身受!每看完一章都能感受到远近不断的在选择中坚持在坚持中成长,很多时候看不下去,以至我想象不了,这是个内心强大到什么的人啊....相比于此,我那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断断续续的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它。在看到远近年少、成长、爱情和生活中的真实自我的同时也看到了真实的他一直的坚持!

  在“亲爱的孩子”这篇文章中,远近像是在在自言自语又貌拟旁观者一样的姿态,不停地讲,也不管有没有人听。让我们看到了他从小生活的家庭,看到了一个单纯的处于迷途中也能清楚自己的方向的小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幻想、执着、勇敢的远近。发生在他的身上的点点滴滴,集成了一大仓,如今、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予我们正能量!

  “我知道,我是你的过去,你是我的现在,我是你曾经无法丢弃一直坚持的自己,你是我从未想过不曾有过的自己。”

  很矛盾又很清晰!!!

  “两种生活,你选哪个”

  面对眼前的考验,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缩放弃,要么、前进坚持,读完这本书,我才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远近没有因为家里给予的安逸的生活与工作而放弃了写作、播音、广告…在对家人和梦想面前他坚忍不拔,没有自暴自弃怯懦地妥协,而是依然坚持初心选择了他的梦想去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最终也得对了家人的支持!

  不可否认的,只有愿意坚持,又有谁能拦阻你一路向标杆奔跑呢!

  即使如今我依然会因为生活表面上的不公平而黯然神伤,也依然会因为前进途中的挫折而长吁短叹,也依然因为流言蜚语而止步不前……但是因为有远近的声音有远近的文字,我并不是一个人立足与现实,我的梦想也一定能成为现实,你们用不着吃惊,都是在意料之中也。所以,也请珍视你们生活的点滴,善待生命的所有,为了理想而永不言弃,而坚持的努力奋斗。

  2014-06-22 05:17/06-23 22:25

  un/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五):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文/ 莫小沫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当这个书名映入眼帘的时候,我就被深深的打动了。是啊,有些路,确实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这本书里的文字,很多都是在作者生病时写下的,文字很真诚,看得出来是个经历过事的人写出来的感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也很贴近我们的心灵。这样的文字,打动的是人心,也很适合当下这样复杂状况下的我阅读。

  Exhausted,是最近浮现在我脑海晨最多的词,这一点通过翻看我工作地住所里桌子上的台历就知道了。

  我一直都有在台历上写记录,每做完一件事,就在台历上留下痕迹,可是现在差不多有三个星期上面都是空白的,由此可以说明这三个星期,我都在东奔西走,呆在工作地的时间比较少。(我工作的地方与我家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一般周末才回家,平时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基本上是每隔两天,就得请假出去奔波。周末是整天整天的练车,外加上办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办完事情回到单位之后,原先请假所耽误的工作堆积到一天半里必须完成,然后又到周末,然后又整天练车,然后又回到单位,然后又请假出去,然后回来又得面对一堆工作。噢,忘了说了,还有堆积如山的具有deadline的任务。

  那些任务都静静的等在那里,我不得不一一跟人道歉,因为自己做的事情都错过了deadline。

  然后,在这巨大的压力面前,我偶尔得以喘息的机会里,我在干什么呢。上网看电视剧,一部接着一部的看,陪朋友逛街,玩游戏,找人聊天……总之就是不干正事。我意识到自己的逃避心理,却还是没有争分夺秒的去把任务一项项的完成。

  情绪终于在昨天爆发了。来回折腾请的假,丢下很多等待我完成的任务,练了整整两天的车,结果科目二居然倒在了最容易的直角转弯。烈日炎炎之下,汗流浃背的我,被太阳晒得黑黑的我,考试还挂在了最容易的项目上。

  找M聊天,M轻飘飘的丢一句话过来,不就是八百块钱嘛,至于嘛。我瞬间没有说话的欲望了。

  我突然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再亲密的人,都别指望他明白你所有的感受,再爱你的人,都不可能帮你去考试,帮你去过你的人生。人生,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一个人去走完。

  不过,不用担心,难走的路通常都是上坡了。我正在坡上呢,加油。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六):也许一个人的时候,才更能清楚地认识自己

  这本书其实看了有一段时间了,记忆力不太好,能记得的只有零零碎碎的一些片段,但当初看这本书时的感觉是还清晰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容易的,只有经历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并且能够自己学着去克服它、战胜它,你才会有所进步和成长。

  说起看这本书的经历,其实挺有趣的,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当时并没有认真看此书的作者是谁,只是觉得书名有些意思,就拿了。后来回来一看,就感觉这个作者的名字好熟悉,好像在豆瓣上见过,果然在我关注的人里面发现了这个名字:那么远、这么近,也许是因为发现了自己与作者之间还有这么一丝关联,尽管只是一个关注,却让我更想透过此书去看看作者的经历,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本书没有太多大而空的道理,更多的是作者本人的成长经过,真实且励志。讲小时候的童年回忆、讲高中时期的友情和与学习奋斗、讲大学毕业后的工作抉择,还有听从父母规划和坚持理想之间的徘徊,最终,作者坚持倾听内心最本真的想法,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生活。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作者高三奋斗的日子吧,毕竟高三的时光也才离开我不久,我的高中不像作者,没有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那么苦,每天起早贪黑,白天在学校学习,夜里还要自己加班学习,我一直是个不太能逼自己的人,我的整个高三,从没有在晚上回寝室后再熬夜学习,我曾见过一个好友晚上熬夜学习有了更多进步,但我却吃不了这份苦,下不了这份决心,然而我却不后悔当初的那段时光,因为我虽没有晚上加班学,但在白天该学的时候,我也尽了力,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水平和该得到的成绩。高三时我的同桌是一个学习很努力的学霸,每天看着她那么沉静地做题,使得我偶尔烦躁的心得到了一丝鼓励,毕竟不止我一个人在拼搏。最欢乐的时光,是语文老师会每周给我们一节阅读课的时光,可以看看杂志、作文素材之类的书籍,以前高中时期最爱买的杂志就是青年文摘和意林了,同学之间总会相互交换着看。在学得很累、或情绪突然没缘由的感到失意和悲伤时,我总会把所有的书都放一边,然后埋头趴在桌子上,很神奇,每次这样之后,我总能把情绪调节得舒缓些,然后抬头接着看书做题。还记得那段时光里的闷热与汗水,还记得那段时光里的泪水与微笑,还记得那段时光里的鼓励与陪伴……

  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与朋友交流相处的时光,但也需要有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光,一个人的时候,你能更真切地发现自我,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许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孤单,但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愿你能够享受孤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狂欢方式。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七):迷茫,不知所错,但却一直向前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生活感觉只有自己,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没心没肺的走在大街上。

  生活就像电影,没看的时候总在想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是自己会怎样看待,会怎么做,但生活却不同于电影,它总是多变,让人捉摸不定。一个被上帝吻过的孩子,总渴望和i别人一样,总渴望一个完美真实的自己,命运就是这样,由不得你决定出生,或许一种缺陷,就是一种期盼,就是一种磨练,只是太过沉重。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走不下去,会觉得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公平,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不是只有自己才有痛苦,不是只有自己才被命运捉弄。很多时候。不管什么时候,都让自己静静的,安然的生活,以坚定的步伐朝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出发。

  也许一切并不晚,也许自己日思夜想的,就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出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八):谁不想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评《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留存成一本书籍,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将经历的事、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人生遭遇、境况和起起落落的心情,以文字为媒,经过巧妙、精心的编排,制成一本可以拿在手上圈点、捧在眼前翻阅的散发着墨香的书籍,那是一桩很具创造性、并带着些微崇高意义的事。

  远近所著《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应该算是这样的一本书。但准确的说,它并不是自传体书籍,也非典型的散文形式,虽然我们多少可以从书中看出作者的人生履历和成长经历,譬如说童年的远近、少年的远近和成年后不断追求自我、不断调整人生状态的远近。但诚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一种私人化的写作,作者努力把自己的某些境遇呈现给读者,把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遇到的烦恼、困惑写出来。

  书中的文字表述几乎全部是倾诉语气,文中有一个“我”——“我要写的这本书,它应该是最自我的,也是最包容的。我尝试做了一种清淡味道,在书中讨论的都是关于自己。”“我曾经以为自己的时间有很多很多,多到我可以继续掩耳盗铃地去挥霍感情,多到我可以任性、蛮横伤害自己和他人。多年过去之后,当身边的人事快速变换,旧人不见踪影,新人尚未到来,我才恍然大悟,生命中的种种不由你控制。”……文中还有一个“你”——“你的心有多大,其实就决定了你能够生存的空间有多大。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反而会变大。只有你看淡了很多,只有你看明白了自己的道路,只有你把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放下,只有你拿起了生命中值得拥有的人事,你才会明白,其实看淡了不等于放下,而是不再执念,不再对那些事情患得患失,你有的,一直都会有,你没有的,就算再去执着,最后都是一场空。”就是这样,在“我”和“你”的不断转换和对话中,作者完成了对自身的一次升华。

  “这本书的文字,就好似一个寻找的过程,它不存在任何的立场坚定或是冠冕堂皇,它只是代表了我在黑暗洞穴里的渐行渐远,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就好像是催眠,你最终在潜意识里发现的,并非自己的未来,而是内心最急迫的渴望。”

  和自传体类的真实事例和真实自我的直接描述不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依然对作者存在认识、了解上的模糊,因为它的讲述不是自我剖析、不是真情独白,不是深刻自省,而是作者带领我们走在一条薄雾迷蒙的小径上,尽管这条小径通向作者那美丽的心灵花园,可其实他不打算真的当个导游,带我们大家去观赏,他只是领着我们在那条小路上行走,在那种浅淡迷雾中前行,一路走一路低声絮语,话语中有一份叮咛,有一份寄托,有一份爱意,于是我们跟着走了一路,聊了一路,并在这一路同行中认识了许多事物,并有可能重新认识了自我,且与作者进行了一番沉默的交流。

  读完后为这本书写书评,封底的那段话映入眼底——“无论我们看起来多么的坚不可摧,总有一些人事在心底。无论这条路多么熙熙攘攘,最终都是孤身一人。”这让我想起QQ上面的一个同学的签名,她写的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都是一个人熬过来的。”人生的路上,陪伴我们的人熙来攘往,很多很多,但有些时候,有些境况,有些挫折,有些道路,只能一个人闯。这不是另一番“空虚寂寞冷”的表达和暧昧,而是真切地在经历人世艰难之后的豁然开悟。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不愿意沦落成孤苦无依的孤儿,我们期盼着被温柔对待、被倾心爱护、被理解包容,被这个世界始终青睐;即使不能如愿,我们也会咬咬牙,一个人走下去。

  字数:1400

  菠萝于2014年8月2日出评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九):从来都是如此 你付出你才能得到

  但愿来年光景,犹如一往情深的恋人,曾经放下未来付出,留住自己重回内心,时光荏苒中问询南来北往的客,宛如平常一段歌,恩怨忘却,再相伴在万家灯火。这是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最初我们在尘世间忙碌的生活,最后都会在夜色中回归最初的生活状态,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会经历欢笑泪水,过程中无论是怎样一种状态,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唯有如此,有些人和事才变得更加珍贵,我想,这是远近想要表达给大家的。

  如果按照女性平均年龄74岁来说,我已经走过了生命已的三分之一。这么些年认识一些人,和一些人失了联系。曾经不明白,为什么当初那般好,最后都渐行渐远了,现在才懂得,有的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教会我们一些道理就离开,而后我便这样安慰自己,你来过,我还记得你,你走了,我也模糊的记得你的样子。就像电影《Once》中说的:只是从你身边经过,度过最难的时光,就各自上路。

  这是一本剖析自己的书,书名,《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作者:这么远那么近。故乡山西太原,在北京生活,作家、书评人、电台主播、广告人、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学习中。研习佛陀和灵修多年,出版书籍《爱上一个人的花开》、《最后一个夏天》、《无尽意》、《自然而然》。

  作者用最直接的言语说了十年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写了他在学习遇到的人和事,一个人在外面打拼,遭遇身体不适回到了家乡,在家乡有父母有舒适而安逸的生活,在外面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得到,在几经考虑崩溃调整之后,他选择放弃一切安逸的生活回到北京,回到那个他喜欢的城市,纵然北京不是成长之地,但多半会成为他的归属之地。看完这里,想起了还是毕业那年,准备去深圳找工作,当时爸爸同意了让我去,带准备要去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给我在电视台联系了实习,当时对着我爸生了很久的闷气,可是,我能想象的出他花了好些精力打了好几个电话为我忙实习的事情,他在大雪打滑的天气开车送我去电视台,面对这般情况,我听从了爸爸的安排。

  一件事情的选择不同,最终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目前安逸的生活,远近几经打拼几经波折做到了现在的好成绩,不能说我现在的生活不好,只能说,某种程度上,远近做了我想做却又做不了的事情。书里说他自己,几次被父母诱惑留在家乡的时候,深有感触,我能体会到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安稳健康的心情,也能明白远近想要实现理想的心情。

  除了说这些,大部分的段落都是远近在直面自己的内心,文字真实而直接的描述了他内心的所想所思,要把内心最好的和最不好的一面摊开来说,是需要勇气的。在这过程中慢慢看清自己,寻找自己,了解内心的所需所求,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

  看书的过程,整个人觉得很平静又觉的惊喜,虽然是在说自己的事,我却在书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脑子里大段大段的回忆冒出来,关于年少的自己,关于很多很多的自己,那些片段在脑海里生根让我陷入回忆,回忆像是一件褪色的衣服,好的坏的参差不齐,却又独独属于自己,真实的自己。

  整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引发我的共鸣思考,引起我的回忆,那年早年的小事本以为已经忘记,却被书里的片段给揪了出来,P32页当中说到,他自己在整个高中过程中因为学习每天基本上只睡两个半小时。我想起当时的自己,晚睡早起,常常家人都睡了,我还打着台灯在看数学,天还没亮便早早起来看书梳洗,在急匆匆的赶往学校上早自习,那些久远的事,有些都快想不起了,看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了以前的自己,想到了付出过很多努力的自己,曾经妥协过,哭过,笑过的自己,可是,他也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不管何时,不忘初心,坚持想走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自己是哪一种人,都应该坚持自己想要的理想。

  这本书适合很多朋友看,学生,刚走上社会的成年人,以及中学生或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茫然感到无措的人,那么这本书会让你平静下来,因为你会看到一个经历过这些的又如何去对待这些。有几次半夜醒来刷朋友圈,看到远近发的心情,他说,“加完班出来等车,同事摸摸比个赞,问我累么,我说不啊。”我看了下时间,凌晨了,还有几次也是凌晨两三点看到说加班,我默默了想了一会继续睡觉,这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同,付出和得到从来都是成正比。

  有一次群里聊天说到远近,是这样说的:这世界最要命的,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他,便是这样的人。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后感(十):你的路,我们一路随行。

  你的路,我们一路随行。

  经历一场离别,积淀一段成长

  不再回忆过去,不再担心未来

  用于世界和解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而后顺应这个时代。

  《中国合伙人》里有一句这样的话,“小时候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长大之后才发现,其实,是世界改变了我们”。有一些悲凉,有一些无可奈何。

  有人说:“那些达到梦想彼岸的人,其实只是比常人多可以些自省的时间”那么,我可否说,这本书就是远近的自省历程呢?

  某时某刻,静心安守,抱着自己的那一份初心,带着几分回忆,直面自己的过去,不管他是好还是坏,全部摊开,与你与我分享,他的内心旅程。

  01

  2011我还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刚刚入手iPhone。有一天,podcast弹出一条提醒,我点了进去,第一张图片就是远近,一个男子手拿单反,带着黑色的镜框,穿着干练的衬衫,望向窗外,这样的一个形象,自此刻入心中。

  而后声音入耳,我还记得当时的开场,都市新频率,广播鲜体验,各位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FM:Our 都市新鲜广播,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这么远,那么近…

  温暖,富含磁性的男中音,轻轻柔柔而来,带着暖意。

  那时就觉得,这个电台真棒,很少能够在网上听到如此专业的电台,第一期听节目,是远近都是爱,还记得那期节目的第一首垫乐是河图的《回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三年过去了,远近声音依旧,温暖如初,但是,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昨天的事情一般,他仍然是那个初识的远近。温暖、上进、知性、有梦想、很感性,却又异常坚韧、处事认真、待人温和。

  现在,我想问一句,远近,你还好吗?

  老朋友,虽然我们从未谋面,甚至,言语上的交流也仅限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但是这三年有你的声音一直陪伴,每周听节目的习惯早已深入骨髓,我和你的距离,就像你的名字,这么远,又那么近。而你,一直温暖守候,不曾远离。

  我一直相信缘分,相信因果。我能与你通过声音相识,何其有幸。

  02

  你在文中说,你只是想承担起错误,哪怕不是你的责任,你也愿意相信,是你的问题。你说,这个毛病,延续至今。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善良温和,还有一丝倔强,惊人的相似。

  其实,这个毛病不只你有,我也有。而且病入膏肓。

  你说,或许只有经历一些背叛,还有一些心酸,才能将自我他人看明白。

  确实如此,如果不经历背叛,哪里知道人心的可怕,如果没有心酸,哪里知道真心的弥足珍贵。

  可是,生活就是和稀泥,很多事情,都是不能戳破的,委屈、难过,只能打碎了牙肚子里咽,表面风轻云淡,和所有人和和美美,只有自己知道,心里早已血肉模糊。

  前些天,一个朋友跟我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子。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世界上,有谁是不坚强的呢?这个世界哪里容许我们的不坚强。

  你是如此的坚强,让我一次次的折服、感动、落泪。

  有些路,只有自己知道,怎么走自己才最开心。别人给的路,都不一定是我们所需要的。哪怕,它看起来那么的舒适、安逸。

  我有一个朋友说,我喜欢传媒,但是,我必须学商科,因为,喜欢和专业是两码事。或许,将来我会用业余的时间来自学传媒。

  我祝福她,因为,我尊重她的选择。虽然,我觉得这种选择很棒,但是,却并不适合我。

  我曾经和做过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妈妈很开心,觉得我回归正道了,但是,只有我知道,更深人静时候的眼泪,那些沾湿的枕巾。

  你说,你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跑到无人地放声痛哭,砸方向盘,发泄自己那些不能不甘的情绪。

  鞋适不适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不管它样子多么的美丽,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也许有的人可以忍耐,但是我知道,你我都是那种不能忍耐的人。

  似乎,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成为了我的前进的一种力量。更准确一些的话,应该是偶像?!好像也不太对。不管是什么啦!我想说的只有一点,远近,你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我要说,你的路,有我们的耳朵,一路随行。

  最后,感恩恩德,感谢远近。

  爱你的,ink.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