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微物之神》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微物之神》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35: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微物之神》读后感10篇

  《微物之神》是一本由[印] 洛伊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物之神》读后感(一):如何看待爱与被爱的律法

  双胞胎的童年在苏菲和维鲁沙的死亡中宣告终结。这是死亡的力量,死去之人将带给活下来的人无限的痛苦和荒芜,这影响绵长悠远,或许就是一整个人生。

  一对被迫分开的双胞胎,一对有着相同灵魂的双胞胎兄妹,当他们长大到“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年纪时他们重逢了。兄妹之间有着独特的心灵感应,尽管他们是一对异卵双胞胎,尽管他们已经分开太多年,然而兄妹之间还是共同涌动着让人不安的气息,遗忘世界和被世界遗忘的寂静。双胞胎的重逢平凡而沉默,然而在对这件事描写的文字中却隐隐蕴涵着一些耐人寻味的暗涌,并且在双胞胎相遇后的情境中逐渐深化,暗流涌动成惊涛骇浪,在双胞胎合二为一时终于打破了最禁忌的律法,规定“谁应该被爱,如何被爱,以及得到多少爱”的律法。但这段不符合理法的乱伦之恋却丝毫不令人感到惊奇,似乎他们本就应该是一起的,是完整的。或许是作者文字的暗示,或许是这实在是一对太契合的灵魂。当他们合二为一时实在让人感受到了美,忧伤的爱,无法区分开的情感和需要。这里已经接近尾声,故事的高潮已经过去,而这段情感和禁忌关系的冲击仿佛高潮后的余韵,这不是不可思议的,反之正是所有的一切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两颗无法治愈的受伤的心,两具负载了太多沉重秘密的身体 ,没有人可以了解的那些有关种族宗教的失望,那些被边缘化的孤独感,日日夜夜在他们封闭的灵魂中疯狂生长,遮天蔽日。只有在生命的初始状态就已经相互熟识的灵魂才能成为彼此最大的慰籍,而他们只能借着这慰籍来逃避世间的指责惩戒和伤害。他们是小人物,是彼此卑微的神灵,他们是美丽的母亲阿慕身体和灵魂的延续,他们象阿慕一样打破了古老的律法。而他们的对律法的蔑视是更直接的对现世的挑战,是被边缘化的小人物对整个世界最沉默而又强有力的反抗。双胞胎延续自阿慕的反抗蕴涵着一种传递意义,他们是被大的文化背景所忽视的小人物,他们寂静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他们渴望的父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陌生人的爱,当他们从未得到过这些或者被世界所残酷的剥夺后,他们学会了以隐藏和寂静生活,并努力自给自足。他们在紧紧的拥抱中取得平静和温暖,在洛伊没有描写的沉默中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这部小说的内容无处不围绕着名字《微物之神》展开。阿慕与维鲁沙的爱情悲剧与双胞胎的爱的选择展现了被边缘化的小人物生活的无奈与被动。他们是美丽的,聪慧的,反抗的,独特的,他们身上有着神性的光芒,却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文章中多次提到“这是一个可以活下去,也可以死亡的年纪”并不是生命可以被轻易舍去,而是被迫在社会大浪潮下做出无奈选择的被边缘化的人群无奈的慨叹。尽管他们选择抗争,然而在历史大浪潮的的吞噬下,这抗争也只能成为一朵稍瞬即逝的浪花。双胞胎出人意外的对世界的疏离也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的方式。即淡出这个世界,类似一种归隐情怀。如果选择这个世界就要遵守它的规则,否则必然要付出惨痛代价。而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就尽可能的疏离这个世界,做真正的局外人。可是是否真的能彻彻底底地成为局外人,是否选择放弃与世界抗争世界就会宽恕你的格格不入。没有人知道。文中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他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吻她,他就不能和她说话;如果爱她,他就不能离开;如果说话,他就不能倾听;如果作战,他就不能赢。”柔软而真诚,钝钝的疼,他不能赢,但他却必须作战。这是小人物的爱与悲哀。他们是被社会轻视的人,他们有着世界不愿倾听的爱,但他们的爱也是纯洁的神性的,对于愿意俯下身聆听的人而言弥足珍贵的。那些爱是枯萎的草叶,是腌凤梨的甜香,是小鱼亲近的啃啄,是银色月光下一位帕拉凡对他珍爱的女神的索取。卑微与尊贵从来都是人类一厢情愿定下的法则。情感产生于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共鸣而不是等级尊卑的礼数与传统。

  小说最初的叙述就带给读者异常压抑的感觉,且文字中充满了宿命感,用平静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已发生也注定发生的事实。并且其间种种意向如潮湿的植物、象和蜥蜴的尸体、压烂的香蕉,都充满了热带地区让人头晕眼花的糜烂腐朽,仿若湿滑的触手般裹住心脏,充满了地域性色彩。这是一部令人痛心的小说。残酷而忧伤的揭露了印度的男权主义,父权主义,殖民主义,宗教弊端和强者对于被边缘化的弱者的剥削。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最古老的流传的法则。是否被所有人认为是正常的就并非异常,是否延续几千年的的规则就是最公正的规则,是否我们所做的价值判断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双胞胎的乱伦之恋更是将这个问题血淋淋的抛在了读者的面前,他们该受到唾弃吗,他们是病态的吗,那个文章中因自己的小男孩恋人被带走而开枪自杀的男人罪有应得吗。我们是否有资格去评价这一切,去指摘别人的世界。我对于道德界限的设定一向很困惑,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正义,我想我可能很难在我短暂的生命中寻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却是我最大的疑问也是最令我不想直接面对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无限延展终有一天这些会成为这个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而在这之前仍然会有许多无谓的牺牲,时间终会给出答案,代价却无比昂贵。

  《微物之神》读后感(二):《小事情的上帝》

  他们将带着所发生的一切长大并寻求与之共存的方式,他们会尝试告诉自己,以历史时间来计量,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是地球之母的一眨眼,比那更坏的事情发生过,更坏的事情一直不停地发生。但这些念头并不能给他们的心带来丝毫慰藉。

  - 阿阮妲缇·洛伊《小事情的上帝》 http://overseas.weico.cc/share/10707528.html?weibo_id=4178762465370167

  《微物之神》读后感(三):可能是全世界最会写比喻的人

  * 与其说那是一种控告性、抗议性的沉默,不如说那是一种夏眠、一种冬眠,那种心理等同于肺鱼藉以度过干季的方法;只是在艾斯沙的情况中,干季似乎将永远持续下去。

  * 他如同一个漂浮在噪音之海的安静泡沫。

  * 他不可能了解这对双胞胎中,一人的空虚只是另一人安静的翻版;他不了解这两件事情接合起来,像叠在一起的汤匙,像熟悉的爱人的身体。

  * 瑞海儿的新牙齿正在牙床内等待着,就像字在笔里等待着。

  * 当阿慕这样注视自己时,她柔软的嘴巴会对这个回忆扭成一个小小的、痛苦的微笑——并不是因为她想到了那场婚礼,而是因为她想到,她竟然容许自己在被带往绞架之前,还如此大费周章地装扮自己。这件事似乎是如此荒谬,如此徒然。就像将柴薪擦亮。

  * 这就是家人带来的苦恼,和惹人厌的医生一样,他们知道疼痛的位置。

  * 阿慕脸上的那种表情像拼图中无法拼上去的一块,像一个在书页之间漂浮,不曾在句子的结尾落定的句号。

  * 曾带领沐浴者进入水里、曾带领渔夫去捕鱼的石级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无法再带领任何人去到任何地方,就像一座没有纪念任何事物的纪念碑,一座用承材支撑的愚蠢的纪念碑。

  * 他和她都知道,有些事情可以被遗忘,有些事情不能被遗忘,后者坐在布满灰尘的架子上,像目光邪恶的斜视的鸟类标本。

  * 转动缓慢的天花板电风扇将浑浊、受到惊吓的空气切成一个无止境的涡状物,后者缓缓旋转到地板上,像一个无止境被削掉的马铃薯皮。

  * 瘦削的祭司睡在高起的石阳台的一张席子上,装硬币的黄铜浅盘摆在他的枕头旁边,就像他被画成连环漫画或图解的梦。

  * 玛格丽特克加玛发现自己被他吸引了,就像一间阴暗房间的植物被一道楔形的光吸引那样。

  * 而苏菲默儿之死却变成一件鲜明而活生生的事情,就像正值盛产季节的水果,像每一季都盛产的水果。

  * 她蹲下来,面对他,以她的手指轻轻触摸他,在他的皮肤上留下一行鸡皮疙瘩,像粉笔平放在黑板上所画出的痕迹,像稻田上的微风,像教堂的蓝色天空中喷射机的白烟尾巴。

  《微物之神》读后感(四):《微物之神》还是《小事情的上帝》?

  印度女作家阿阮妲缇·洛伊的《THE GOD OF SMALL THINGS》是一本堪称千古绝唱的现代小说,自一九九六年问世以来,即成为一部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著作。

  小说“描写了一对双胞胎兄妹的一段童年经历,以及他们的生活被规定了‘该爱谁,怎样爱和爱多少’的‘爱的法律‘所摧毁的故事。小说展示了小事情会怎样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命运。本书获得1997年布克文学奖”,这是维基百科对此书的简介。

  正如书名所示,小事情是它的主题,简单而明确。

  这是书中对“小事情”的一段描述:

  也许事情真的可以在一天之内改变,几十个小时也可能会影响整个一生的命运。当它们发生时,这几十个小时,就像是一座被火燃烧后的房子的残存物

  - 烧焦的时钟,带着焦痕的照片,烧黑了的家具 - 必须从灰烬中复原检验,加以保护,并作出解释。

  小事情,普通的事情,破碎了又复原了,并充满了新的含义。突然间它们成为一个故事中醒目的精髓。

  (阿阮妲缇·洛伊《小事情的上帝》)

  但洛伊并不是仅仅要讲一些小人物的小事情,她要讲的是她的这些小人物的人生是怎样因为这些小事情被历史、社会、宗教、阶层、文化等等一切所摧毁的故事,她要讲的是那个掌控这些小人物的命运的“上帝”。

  在本书的结尾洛伊这样写道:

  本能地他们只顾及一些小事情,大事情从来没在他们心中浮现过。他们知道他们哪也去不了,他们一无所有,没有未来,所以他们只注意那些小事情。

  每一次他们分别的时候,他们只互相获取一个小小的承诺:

  “明天?”

  “明天。”

  (阿阮妲缇·洛伊《小事情的上帝》)

  他们掌握不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控制不了他们的未来,他们以为他们能预见能决定的只有“明天”,他们甚至不知道连明天能否再见这样的小事情也是由“上帝”来决定的,这个上帝正是印度那个集历史、宗教、阶层为一体的社会体系。

  洛伊的文字既有儿童式的简单活泼又有天马行空般的五彩斑斓,她的感情倾向如儿童般鲜明,她的道德评判如哲人般沉重。她的两部著作《小事情的上帝》和《极乐司》讲的都不仅仅是小人物的小事情,而是探究谁掌控着小人物的幸福和命运,是对人生对社会更深层的思考和评判。所以说,《小事情的上帝》不管是语言风格还是文字寓意都和原书名更加相符。

  《微物之神》读后感(五):有时候想看一本书

  在放弃了同时看几本书的方式后,又开始了在图书馆里玩儿偶遇。

  这种偶遇似乎没有什么标准,但是又被什么所束缚,就是这种没有目的的目的是一种奇妙的享受,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书都不想看~~

  看前几页没看出是一位女作家,抵触在文字开始前看到作者长什么样子,眼睛喜欢的心不一定喜欢,心喜欢的眼睛可能看不上。

  有时候,外面的天阴了脸,积压的不高兴终于挂脸了,似乎有什么事很重要,需要马上去做,但是,我就想翻开一本书,看看这个世界里的别人的心情,别人是怎么活过的,好像自己的生命就没那么紧张了,放松了,放下了,放开了,原谅了。

  这本书多少受马尔克斯派的影响吧,时间时而快进又立即倒退,看的时候要特别专注,不然就跟不上了,就和主人公走丢了,还得从头找。所以,有时候,我想看这样一本书,不用想当下生活和自己的未来的书,用别人的生活生活不会太累,也不用负责任,也不用选择,甚至他选择了你不敢选择的生活。有一定时代背景,但是远远没有《百年孤独》恢宏,发展到中后段显得有些磨唧,因为缺乏,专注于个人在时代中的命运,而没有对时代本身有太多的描述。

  有时候,对着电脑,突然厌烦了前进,就想打开一本书,随便翻开一页,没头没尾地看会儿再合上。好像能有一个新的起点似的。呵呵。

  看书久了,可能和书里的人和写书的人很熟似的。今天凌晨杨绛先生去世了,火烧了一个世纪的故事。

  《微物之神》读后感(六):愿世人平等,爱无界限

  时空交错和交叉的叙述方式,还有过多的繁杂的事外描述,在书的前半部分让我差点没读下去~但幸好没放弃,后半部分每个章节都有吸引点,而且像一个同点而起慢慢画好的圆,很顺畅舒服…种族,界限,政治,不公,父权的阴暗因为一个故事一个大家庭揭露的淋漓尽致~所有让人“害怕”的越界都是一种对这些制度不公的反抗~读完后很揪心也很震撼…在快结尾很多事情都解释完全的时候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总之,这是一本需要你静下心和安静的环境慢慢而连贯读下去的书~不可一目十行~值得你花时间细细品读~愿世人平等,爱无界限~推

  “如果触摸她,他就不能和她说话;如果爱她,他就不能离开;如果说话,他就不能倾听;如果战斗,他就不能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