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私的德性》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私的德性》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3 05: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私的德性》经典读后感10篇

  《自私德性》是一本由(美)安·兰德 / 汪宇 编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 29.00,页数:1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一):论《自私的德性》在美国文化中的普遍

  安兰德似乎就是个人主义代名词。从《源泉开始接触安兰德的思想精髓,真的是很欣赏洛克的理性极致的理性让人觉得少了人情,但是极度地合乎道德,也正是这种极致才配得上多米尼克的极致美艳。提到洛克,又不得不想起毛姆小说中的一些个让人印象深刻角色。《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估计从人情事故上来讲,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极度不负责任,自私,无情,偏执疯子。但是如果从安兰德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角度理解解释这个角色,我们很可能总结出,斯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在为生活而活,后半生留给了欲望。这个角色当然不完全符合个人主义,因为斯特里克兰德似乎没有为了让生命延续而做出努力,也没有得到作为生命体可获得的利益,反倒是让生命体的思考能力-表达欲望妨碍了生命体获得基本需求的欲望。某种程度上来讲,毛姆似乎也是一个极度推崇或者欣赏个人主义的作家,没有安兰德那么纯粹。(与毛姆这段论述没有仔细论证,只是凭借读后感受而写,不作为该书评内容

  安兰德的纯粹,来自于对理性的充分理解和崇拜,来自于对人本身的热爱和崇拜。读完全书,留个我的感受就是,人是这个复杂的人造世界的源泉,也会是这个人造世界的末日。如果我被洗脑,我也希望我是个被理性洗脑的人。书中在开篇的《客观理学》里最后有陈述道 “ 是哲学人们设定目标,并决定发展道路;现在,也只有哲学才能拯救人类。今天,世界面临一个选择:如果要让文明幸免于难,那么人们就不得不拒绝利他主义道德。” 这一短话让我想起美国小说《斯通纳》里的斯隆教授,他坚信战争毁灭文明的罪魁祸首,对于他用生命捍卫的文明,当文明被摧毁的那一刻他也被摧毁了。他的精神生命哲学没有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他将自己的精神生命权利交给了社会或者国家,而社会或者国家正是发起战争和暴力的罪魁祸首。所以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来讲,斯隆教授没有把生命基于理性而是基于理想或者是文学。相比而言,斯通纳则是基于理性做出了所有选择,他生命活动都是基于个人主义的理性进行的,这就是斯通纳自己的人生哲学。戏言,文学活在哲学的肉体上。或许可以推导出生命体是哲学属性的。

  自私的定义在《客观主义伦理学》里哲学,心里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的角度给出了多角度的论证。而且在后面的几篇文章里也阐明了,对人存在目的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人类思考这个能力之上。人类思考是维持正常生命体征的前提。到这里前半部分的说理论证我不再多言,我更关注的是后半部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说明自私也就是个人主义,自由意志至高无上真理。恰恰是后半部分的论述体现了这本书的社会价值

  从《集体化伦理学》中,安兰德有提到一个最吸引人的词,自由社会。这是一个多性词,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经济的,可以是哲学的,可以是伦理的,当然也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但是对于人来讲,最最需要得到保障的是政治权利,所以基本上“自由社会”这个词在本书中始终是政治的,也是最正确的。以前,我认为这个道理是非常正确,而且从道德上来讲,是很崇高的:由于地理环境导致当地经济发展落后,而政府资源或者能力有限,所以要呼吁社会承担起扶住贫困地区发展起来。现在结合安兰德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足以让我对之前引以为傲的道德情操进行反思。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不是一个有思想的生物体,所以它不能也无权为个人做决定。如果是要做社会贡献,一定要是个人意愿。这一点,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以及民众自发的慈善活动就可以体现出这一论点。个人如果没有意思到社会的政治本质的话,我们会被社会道德绑架失去理智,甚至会帮着社会道德去绑架更多的人。

  关于社会道德是否是个大家公认的概念,也很难说。既然社会是由个人组成,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这种不同的道德集合到一起就可以构成社会道德?肯定不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中产生联系,如果没有一个既定或者公认的相处标准,关系会一直出于紧绷状态,社会也是出于混沌状态。于是大家就要找出一个道德的参照标准,根据前半部分的论证,道德是服务于人的。那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有区别么?如果一个人违反了道德,他会受到其他人甚至社会的批判,那试想社会是以什么角度来批判人的道德呢?如果社会道德跟人的道德不一致,或者不受同一的道德约束的话,社会就会在道德冲突中瓦解。

  社会是受到道德约束的,那人也是可以批判社会的。这就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言论权。说起言论权,大家或许都会不约而同的认为,西方世界给予民众的言论权是目前世界上最自由的。不敢说它是安兰德笔下的纯粹的极致的自由。

  讲到权利,肯定要涉及政治,政治很多时候在我们老百姓的口中就是政府的别称。上文有提到人与人相处要符合一个道德规范,社会运作也要符合道德规范,而这些道德规范最终服务的都是人。如果要维持人与人和平共处,社会安定,我们需要一个中立力量保护这种规范不受到破坏,于是乎政府的角色出现。政府的角色在个人利益基础之上出现,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不受侵害。政府作为为人的权利服务的第三方也需要遵循一个道德标准,那就是保护个人权利。而如果我们将这一结论对照现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我们不难得出,政府的角色不是中立的第三方了,而是成了侵犯人的权利的帮凶甚至是施害者。但是我们如果了解美国建国时期宪法,里面明确地规定了人的权利必须受到宪法的保护,禁止政府“合法地”成为罪犯而侵犯人的权利,这也很明确地指出,在美国建国初期,它的人权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这个也完全符合个人主义。可是当人的权利这个政治概念被模糊成经济概念之后,人的权利变得岌岌可危。因为人的权利产生了西方自由社会,可是当人的权利这个政治权利变成经济权利之后,人权毁灭之路就开始了。

  1960年,美国民主党明确地转换了权利的概念,原来的权利是赋予人追求符合道德的权利,现在变成直接获得的权利。从一个过程变成了一个既定的结果。好像是在说苹果手机很好,每个人都可以有权拥有,可是这个是商品是要符合商业规范的,是由经济交换的。对于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人,难道你要去破坏这个既定的交换规则应高给他配备一个苹果手机?苹果手机制造商有这个义务还是其他有钱人有这个义务?似乎这是要剥夺别人的财产。这就是政府把权利偷换概念造成的不道德现象,也是政府开始在保护人权的道路上走偏的开始。

  前面有讲到政府是为了维护人的权利不受侵害,社会稳定而存在的。当政府开始不思其职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社会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人权受到侵害了,社会不能有组织地反对武力,那么它将迫使每个公民携带武器到处活动,将自己的家变成堡垒,向任何靠近大门陌生人开枪,或者参加公民组织的保护性帮派,社会堕落到事前的部落战争中。现金美国社会是仅有的几个合法持枪的国家,似乎就在验证这一说法。而安兰德的初衷并不是要证明美国的政府失职,而是要证明美国政府是在履行职责

  书中《种族主义》这一篇里有一些观点,个人觉得值得思考。种族主义是集体主义最低劣,最野蛮原始形式。种族主义者把自己视为没有头脑化学成为集合体,对他们而言,暴力是唯一向他们敞开大门的行动道路。这里我想到的是ISIS组织,它不是以种族为基准,而是以宗教为准绳去划分自己的领地。但是这个形式几乎是一样的。美国是受到暴力袭击最多的国家,真是因为它目前还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行驶了自由意志的权利去打击暴力组织。种族主义只有一个心理根源:种族主义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人不以自己的创造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反而以血统家族来一分高下。美国是种族歧视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一直如此。从商业社会对女性职场数据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对于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歧视。为了避免这一歧视,美国社会呼吁企业或者组织帮助女性提升职场竞争力,提拔更多的女性领导,呼吁企业内部能够达到30%的女性领导者等等。人,不管男人女人,哪个肤色或人种,都是由他自身的创造力来体现其价值。也就是从人本身来看,人人都是平等的。一个自由的社会,应该是给予所有人自由发展自己的机会。美国既然是目前最自由的国家,应该更多地提倡自由竞争,而不是从政策上合法地配额。

  最后想推荐一部美国电影,《撞车》。这是一部以种族其实为主线剧情片,电影里整个洛杉矶城市被股剑拔弩张氛围笼罩着。在短短的36小时内有涉及黑人,移民人口家庭,性,暴力,社会舆论等等,人物事件交错复杂。不自觉地会想到人的权利,政府的职责。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二):个体的权利:自由的精髓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风景,变幻无常流云,随着潮汐涨落的浪花,这些意象无一不提醒人们,时间流逝……最近正在看Ayn Rand的《自私的德性》,读之受益匪浅随笔录之,立此存照。以写作方式獨立思索人生,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抚今追昔,虽略有遗憾,但心境还算保持着澹泊宁静,足慰平生

  Ayn Rand认为,“价值”是一个人行动所要保持的东西,“价值”这一概念预设了两个答案:对谁有价值和为何有价值。个体价值是个体私域追求的价值范畴,而所谓自我实现、个人成就、自我满足都是其表征,只有灵魂底色和个人志趣、个体行动的追寻历程方是真正的个体价值。“社会”(society)作为一个实体是不存在的,所谓社会只是人类为实现契约同意而建立的行会、契约组织、自组织、government等形式的人类行动协同体罢了。极权主义社会只会将个体原子化,便于奴役和胁迫,自封为社会代言人的那些人“在道德上有资格去追求他们的任何幻想(或者暴行)”(Ayn Rand《自私的德性》)。而个体价值并不体现在集体行为中,仅仅是个体创造力在倏忽而至的灵感中的闪现,是人由个体行动将其贯穿实现的过程。

  Ayn Rand对个体生命的幸福有这样的阐释:维持生命和追求幸福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把自己的生命作为终极价值,把自己的幸福作为最高目标,是同一成就的两个方面。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说,追求理性的目标就是维持生命的行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种行为的结果、酬劳和伴随物是幸福的情感状态。而一个人出生、生活直至死亡,归根结底,是孤独的。但这种“追求理性的目标”正是人类异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核心要素。个体的生存过程,从结果上看,就是不间断的理性抉择的过程。每念及此,都不禁感恩上帝赐予的正当理性与天赋才具。我想,这就是人区分动物的self-consciousness,也正基於此,人类才逐步建立起今日之文明。然而,文明避免崩溃的唯一径路是人们认同理性的自私,亦即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

  人生在世,沿途的风景有无数的断章,时而风景迤逦,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晦暗不明……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价值,定位并观照自身,是个体的抉择与独立思考的问题。观今日国中戾气深重,大抵还是很多人无法定位自身价值,或随波逐流,或陷于ethnic group、populism、身份认同的焦虑等迷思中不可自拔,甘受国家机器的奴役。事到临头,又缺乏正当理性的抑制,终至暴虐戕害他人,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不去西方正典中寻覓答案,却热衷、满足于在国粹故纸堆中寻章摘句去获得虚妄的“理解”,对实际人生则毫无用处。最近还有寄生虫滥用公权力殴伤律师的劣行照片,在网路上给人们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令人唏嘘

  Ayn Rand在《自私的德性》中写道:如果有人希望倡导自由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那就必须认识到,资本主义不可或缺基石是个人权利的原则。安·兰德把握了理性自私是通往自由之路的密钥,individualism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核心观念。她还说过,“人不能将追求幸福和献祭性动物道德地结合在一起。”理性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天然冲突,前者是合乎人性的,后者则是违逆人性的。

  Ayn Rand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体在所谓的集体主义中是无足轻重的:“集体主义再一次向人们灌输这样的观念:个人没有任何权利,集体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权威以及不受限制的权力,个人在自己的群体之外没有丝毫重要性。”她还认为并不存在真正的“集体”、ethnic group的概念,in fact,运用常识即可判断,所谓的集体、种族(或换种说辞,民族)都是由个体组成的。刻意用集体、ethnic group语境来代替individuals,不过是一种偷换概念的把戏罢了。个体不是也不应是“献祭”,这是最起码的通识,集体、ethnic group语境却常被利他主义-集体主义所利用,成为戕害、贬抑个体独立思考的工具,最终达到奴役个体的作用。

  Ayn Rand在阐述利他主义的欺骗性时说,“由于自然没有自动确保任何人的安全、成功和生存,因此只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规范那专制的僭越和吃人道德才允许人们认为(或者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他不管怎样都能够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从而确保某些人享有安全。”Ayn Rand认为,如果你考虑“Society”要为Poor man做点什么,那就是把自己设定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有权处置每一个人,有权分配个人的Property以及生命、幸福。so, 陷溺於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人不可能拥有happiness,只会陷入专制极权的无穷尽的奴役之中……崇仰、信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是一种自我设限,这种“信仰”要么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要么就是无可救药的stupid。

  言且至此,Ayn Rand的思想精辟而简明,而这种理性的自私正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愿有更多的人走进安·兰德的精神世界,认清自己及周遭的环境,更准确的定位自身,这也许就是深入Ayn Rand的世界所认识到的自我个性的价值。时光如水,夏日的余晖倒映在流淌的岁月不居中,沙鸥逡巡在江面,感受Amazing Grace的自然奇景,内心获得久违的平静……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三):《自私的德性》读书笔记

  兰德捍卫自由市场,认为以血缘和人身依附关系为主要社会存在基础的伦理道德已经不能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在商品经济社会,交换是人类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以交换为纽带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是兰德努力的方向。

  兰德反对通过“损人”来实现利己,兰德的伦理结构目的就是为了制止损人利己。在她看来,人的生命是价值的来源,也是价值的底线。如果说霍布斯开创了一种并非由共同信念支撑的人类共存哲学,那么兰德所建立的就是一种以有机体的生命来界分善恶的伦理学。

  1.道德就是一套指导人们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价值规范,伦理学就是发现和定义这种规范的科学。(P3)

  2.新神秘主义用“社会之善”取代了“上帝的旨意”。因而陷入了循环定义,如“善之标准就是对社会之善”。这意味着“社会”凌驾于任何伦理学原则之上,因为“社会”就是伦理学的来源、标准和依据。(P4)

  3.有机体的生命就是其价值的标准,延长生命即为善,威胁生命即为恶。(P6)

  4.指引植物功能的自动价值足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但却不能满足动物的生存需要。同样,动物意识的感知机制提供的自动价值足以引导它生存,但却不足以引导人类生存。人类需要来源于观念性知识的观念性价值观,来引导其活动和生存。然而,观念性知识是不能自动获得的。(P9)

  5.对人来说,基本的生存方式是“理智”。人不能像动物那样仅仅凭借知觉的引导而生存。(P10)

  6.客观主义伦理学的价值标准——人判断何为善恶的标准——是人的生命,或者说是人作为人而生存所必需之物。(P12)

  7.适合理性生命的生存方式就需要两个要素:思考和创造性工作。(P13)

  8.美德是人要获得或者保持价值时采取的行动。客观主义伦理学的三个重要价值是理性、目标和自尊。这三个价值相对应的美德是:合理性、创造性和自豪。(P15)

  9.客观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政治准则是:没有人会首先使用武力对付他人。任何人都不能通过武力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任何价值。(P22-P23)

  10.利他主义的伦理学理论把人视为献祭的动物,认为人没有权利为自己而存在,为他人服务是人存在的唯一理由,而自我牺牲是其最高的道德责任、美德和价值。(P24)

  11.人们生活的道德目标就是获得自己的幸福。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其他所有人漠不关心,人类的生命对他毫无价值,他没有理由在危急时刻帮助他人;但这的确意味着:他不用让自己的生活服务于他人的福利,他不用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减轻他人的痛苦不是他首要关心的对象,他给予的任何帮助都只是例外,不是常规;是慷慨的行为,不是出于道德责任。(P43)

  12.世界上也许有“灰色”的人,但却不能有“灰色” 的道德准则。道德是黑白分明的规范。(P81)

  13.群体本身是没有任何权利的。个人加入群体,并不能因此获得新权利,也不能因此失去他已经拥有的权利。个人权利的原则是所有群体或社团唯一的道德基础。(P101)

  14.利他主义道德建立在神秘主义之上:要么基于旧式神秘主义信仰超自然的法令,如“君权神授”;要么基于现代集体主义者的平均主义神秘,把社会视为超组织,就像某种超自然实体那样,远离并高于其个体成员。(P10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