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10篇

2018-08-13 05:0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10篇

  《木可的慢慢时光》是一本由吴丙年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57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一):生活原也丰富

  清明时节。雨纷纷。女儿清明假期的这几天,下着连绵不尽的雨,我看着这烟雨朦胧天空,想着阳台上那久挂不干就要发出霉味的衣服、还有毫不舒爽的地板,一想到这,心里就万分的不舒畅起来,心想这种天气什么时候能过去呢?而女儿,正对这下雨天有着切切的期盼呢!她盼望着,盼望着雨再下大一点,这样她就可以穿上小水鞋,像冰心《雨后》那小兄妹一样欢快地在洼地上玩水了。----女儿自从学过了冰心诗《雨后》之后,她就开始盼望雨,盼望自己穿上水鞋“使劲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的那份快乐

  是啊,一束花、一块落叶、一片云、一条小虫、一团红霞、一堆泥沙、一滩浅水……都能装点出孩子们缤纷丰富的生活,让他们如此快乐。曾几何时,业已长大成人的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丰富快乐?而这一份丰富快乐随着长大和世故已离我们很久很远了!如今成人世界所见,尽是步履急促,行色匆忙细腻感知心灵已被生活的风霜打磨愚钝,于是,我们渐渐很少“看见”一朵花、一片云、一阵雨、一只蚂蚁……这大自然一景一物所存在美丽了。

  《木可的慢慢时光》,开启你寻回一些失落已久的慢慢、柔柔、软软美好时光的一扇窗。让我们紧随木可沉稳悠然步子,放慢我们追逐生活的脚步,使心绪空灵纯净起来。也来闲听一首歌、静读一本书、悠品一盏新茗……将心交付与慢时光,这就会发现与那孩子般丰富快乐的生活其实一直就在那里,是我们匆匆的脚步和冷钝的心灵湮没了对丰富生活的发现。木可的文字,写的都是平凡人(如你如我)的平凡生活点点滴滴,里面有对:生活风景细微感知聆听;烟火厨间的亲情浓意;作为儿子爸爸对爱的解读;读书感悟……6辑慢时光生活。这些平淡文字里散发出那些生活的诗意,透过文字,我窥见了那个通明透亮,敏锐多情生命

  都是些平淡流年的物事,作者写得这样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真意。这是木可的一段时光,然而,又或是你或是我的一段时光,因为我们在阅读木可的这段时光里,看见了时光里的自己。

  生活原也丰富。生活原也充满了简单细微的快乐。只要我们放慢匆匆的脚步,过一种慢生活,更要我们如孩子般保留一些纯净和天真,那么,即使世界浮躁,心内亦还能感知到丰富的快乐。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二):有回味人生才是圆满

  吴丙年让我给他的新作《木可的慢慢时光》写一个书评,我迟迟未能写出。其实,收到书我就开始读了,而且只花了半个晚上的时间就看完了。也许,这个速度与书中所说的“慢”有点不符。不过,书是看完了,却迟迟不能动笔,我无法像写商业文稿那样写一篇投合读者的文章出来。写了删,删了写,总归是写的不尽人意,也罢。

  吴丙年的文字是真的用心写的文字,也是很小众的文字。其实,好的文字,大多是小众的。不论是书的装帧,以及用纸,都流露着一种小众。很多年前,我也曾是一个固执的追随文字的小众者。你的文字纯粹温婉,不疾不徐,假设我还是少年大概也会迷恋。然而,韶光流逝,慢慢行去,心路也许还是如一的,这般文字我却是再也不写了。

  这是一个怒潮般汹涌而来的时代人们都求快,求大,求满,独独少有人求慢,因为人们被欲望裹挟着。停下来欣赏一朵花的盛开,看一个人倩影都会被当做神经正常街角边有那么多自然盛开的花花草草,却没有几个人加意欣赏。当然,这会被那些去看花卉的人反驳,因为植物人工棚里有着一团一团花团锦簇的花,献媚似地盛开着。其实那种花儿又哪里存在自然的味道呢,不过是另一种欲望的凝聚罢了。

  人们再也不会慢下来了,所有的人都怕被时代所落下,都在急着往前赶,却不知道往前赶的不过是皮囊灵魂早被抛在了无人知的犄角旮旯。

  “慢”意味着对一件事的回味,有回味的人生才是圆满的。匆匆奔去,两手空空的人生不过是熊瞎子掰包谷,毫无回味可言。即便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乃至一只小虫的挣扎,也有可回味的地方。善于回味的人,大概是有几分哲思天分的。在关于《对一只小虫的描述》中,丙年说,眼前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可走,四面八方便都是路,每一条路不走到头,每一条路就不会是出路。其实,这话还可以再延伸。“路”某种意义上是对现实的一种“观照”,有的人欲望(野心)很大,企图在每条路上都有所斩获,然而却迷了路;有的人,目标很简单,却走得那么远……

  在《坐在时间的最深处》中丙年说,人终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有谁不同?能不同到时间之外?用金钱盛名成功概念来诠释生命,只能被时间调笑和看轻。这样的话,是在经历世事之后,回味出来的。所谓的鲜花掌声、镁光灯以及各种声誉财富我们的心灵究竟有多少关系呢?在华丽表面背后,有着怎样的寂寞哀愁?然而,还是很多人愿意在宝马车里哭的。只为了那表面的浮华

  在《微笑的词语》中则说,对于很一般的朋友,我们已经是相当的客气了。但相比之下,我们对于身边最亲密的人,有时候,我们的苛责要达到残忍地步……这种回味,有时候甚至透着一股残酷气息。多少人对外人客客气气,对自己的亲人冷言冷语,苛责的难以想象,人们以为这就是“爱”,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普通的朋友,大概是无法去那样干涉的。而自己的亲人,朋友,却可以借着关爱之名大行干涉,并觉得这是为对方好。就像一个嗜酒如命嗜辣如命的人总以为酒和辣是世间的极品味道,殊不知被他强迫的人苦不堪言,痛不堪言……

  《木可的慢慢时光》是一本真正的回味中写出的文字,是给愿意停下来的人看的。我知道,这会是很小一部分愿意做的事,然而有这样的人就好。有这样的人,便是不寂寞的吧。或许,这样的人其实从来就不寂寞,所以也就不需要。一个人总能回味,又岂会寂寞呢。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三):慢慢地,遇见自己

  和本书作者吴丙年的相识,是通过他“书评人”的身份。在我的印象里,他的书评,总是能够将书的内容与自己生活的感悟结合起来,散发着“自我”的独特气息。不过,当我得知他的文字集结即将出版,且还是本“散文集”的时候,还是有些小吃惊散文,对这个一切都行色匆匆的时代,似乎已是昨日的旧梦。写散文,读散文,也成了快节奏生活的奢侈品更何况,这书名字还叫“木可的慢慢时光”。这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对此,我又难免有些小好奇

  拿到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素淡的黄色背景,小楷书写的标题,做旧风格照片……没有张扬的色彩,没有夺人眼球设计,一切都很简单朴素的装帧。却又在平实之中透着雅致,和一份不以哗众取宠目的坚持,一如书中的文字。本书是作者十年文字的集结,在书中,他写读书、写教子、写经历,乃至写饭菜料理,说来也都是平常题材,无非生活而已。可同样是生活,有的人过得浑浑噩噩,十年对其也不过是日复一日循环,能加以衡量的,只是挣到的金钱,和老去的年龄而已。而作者,却在时光阑珊之中,将情思寄托于凝集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份不一样的生活。“木可”是作者大学时代创作小说主角的名字,想来也是他在文字世界中的化身。王小波曾说过:“一个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如此说来,写作者是幸福的,因为在文字之中,他们已然拥有另一个身份,另一个世界。同样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当你有了一份自我的审思,有了一个观察视角,而不是只为生活而生活时,就不会显得贫乏无聊

  正是这种思索态度,让木可的时光与众不同。在讲究“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时代,他却会花时间,观察爬行的蜗牛想念一只蝴蝶的飞过;在人们上足发条一般向前奔跑,无心路边风景,甚至连旅游都成了走马观花时,他却悠然穿行于山野乡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当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了知识的灌输和对庸俗成功的过早算计时,身为父亲教师的他,却在诚惶诚恐地引导孩子健全人格成长;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读书,或只是基于实用功利而读时,他却依旧似那“灯下少年”般,满心期盼着文字中灵魂的相遇和交汇;当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同一时,他却立意过一种慢慢的,独特的生活……

  对于这个充斥着浮躁和焦虑的时代,我与作者有着颇为相同感受。我也为寻求解答,读过许多人的书,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哲人先贤。相比之下,木可的文字没有那么犀利无匹,也并不显得高深莫测,或是“唯我独醒”的傲然抗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非要与世界对抗,我只是坚持着我小小的坚持。”可即使是这份平凡的小小坚持,也并非易事。因为在这个日益趋同的时代,要克服不被裹挟其中而带来的“被抛离”的恐惧感,已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事。即使明白“时光不曾将一只蜗牛抛弃”,可又有多少人愿意成为这只蜗牛?在木可看似简朴平实,并不张扬的文字中,实是藏着一份勇气的。这勇气,来自于对自我的坚持,对生活本质追求,对美好的不曾放弃。这文字,纵使并不犀利,并不高远,却有着一份贴心温度,一种不失生活气息的亲切

  这样的文字,也是该慢慢地看的。临睡之前,孤灯一盏,翻看数段,回味悠长。只是看得太慢,耽误了书评,却又对不住作者了~阅读之余,我也想到,这样一种对工业时代快节奏单一生方式的质疑,其实早已有之。近年来“慢活族”、“慢生活”等新名词流行,也颇能说明不少人已经开始意识问题所在并有所倡导。然而,通过本书,我也明白,如果没有建立在自我体验理解之上的认同,那么所谓“生活方式”的倡导,终究也只能是又一个商品时代的符号标签而已。“木可的慢慢时光”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可通过文字,却又唤醒了每个读者的内心,让我们想起了自己对生活,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也许,你并不必认同他的所有观点。但当你读这些文字时,也许你也会慢慢地,遇见真正的自己。而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作者那般有所坚持,有所思索时,也许这生活,乃至这时代,才会“悄悄地改变”。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四):现实的一种

  现实的一种

  文艺青年比较浪漫的一个群体,大多数的时候比较善良。但是有些时候会表现出对世界的恶意比如说在一起喝酒吃饭时。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不容易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在所难免的。

  现在这个社会太不浪漫了,路宽楼高车多灯火辉煌,不像是聊斋的那个时代,望过去是山,望过去是水,望过去是稀稀落落村庄,鸟木虫鱼都可以幻化成恋人。这是一种了不起想象力,是对空旷世界诗意的填充。我在恩施时,坐着火车从山里出来,看见山腰上一处房子山脚又是一户人家,房子的距离隔得三五百米,望过去是极其空旷的山野。但人的距离却是很近的,谁家里有事都会去帮助,做好事也会分享,杀个猪也会叫上左邻右里来吃上一顿。这种氛围是很热烈的,大家端着碗吃饭喝新鲜的肉汤,生活是冒着氤氲热气的。这样的地方容易生长出一些诡异而美的情调来。但在如今的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世界太过于丰满地铁、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挤得是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有一次我在徐家汇的办公室窗户里望出去,高楼像海一样,望不到边际,朝路面下看,看到的是汽车人像是蚂蚁一样在爬行。这种感觉很是悲凉,感觉人生都被夹裹着。所以,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中说得真是沉重伤感:“于是我们继续往前挣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头不断地往后推。”

  吴炳年老师文集《木可的慢慢时光》在四月底时寄给了我,当时我还在湖北,还未到上海面临惨淡人生。“这,离我立意开始编织文学梦想的那些年月,已是近二十年的时光。”在《后记•适可的生活》中我发现了这句令人伤感的话,所有的梦想都是残缺而美好的,因为生活或多或少会便宜梦想的所设定轨迹。我认识的那群热爱文字或者文学的少年中,有些写着写着,突然就看到了光亮。有些已经去做了其他的工作了,还有一些像我这样的,晃荡了一年,再回头看看自己所坚持的,开始感到迷茫,看不见前面的路。海明威在《饥饿是很好的锻炼》中写道:“在巴黎,你如果吃得不够饱,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因为所有的面包房在橱窗里都摆着那样好的东西,而且人们在外面人行道上的桌边,因此你既能看到又能闻到食物。”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面包房。

  在《木可的慢慢时光》中,我喜欢那些写乡村的文章不喜欢书评,对于写孩子的文章,应该是自己没有孩子,对于养孩子的喜悦和幸福大概是不能感同身受。像《散落大地的星辰》读着真是感伤:“乡村,我的家乡,越来越像一个逐渐奢华而又逐渐荒凉的后花园。”我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到乡村的情景,房子越来越漂亮了,但是常住在村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平时剩下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小孩。等小孩去上学了,村庄就更加空旷了。这种空旷是想象力所不能填充的。

  因为,这是现实的一种。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五):走进木可的慢时光

  为什么一本书的名字要叫《木可的慢慢时光》,书未读时,目录中一个个精致的标题倒先吸引了我,我知道,有些文字便是这样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息,吸引着你与它们的相遇。我想知道“木可”究竟意味着什么。

  清淡的鹅黄色封面,一条铁轨悠悠地通向时光深处,标准的小楷字体《木可的慢慢时光》不张扬地立在那里,打开扉页,竟有同样的字体却是精心的手书赠我,落款吴丙年及日期。丝丝的感动溢上心头,在文字的旅途上,相遇了太多有心人,每每看到别人亲手写下的“存念”,这世间便仿佛不再有丝毫距离,这书上一刻在他的手中,这文字此刻却闯进了我的心中。这世间的缘分,总是让我心生感激。

  木可,原来是吴丙年大学写小说时主人翁的名字,如今,他依然在木可的世界里慢慢前行,或者是为了纪念,或者,这根本就是他自己。读木可的第一篇文字,心便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对一只小虫的描述》让你看到在某个午后或者夜晚的自己,静静的屋子里,文字将出未出,一只小虫却拜访了你一个人的世界,它钻到玻璃板下,你在那一刻停止一切思想,只是想,这只小虫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爬不出困境的小虫告诉木可“眼前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可走,四面八方便都是路,每一条路不走到头,每一条路都不会是出路。”

  时光中总是随时随地就充满了含有哲思的瞬间,可是匆忙的脚步顾不上嗅一朵花香,摘一缕斜阳,也看不到一只小虫命运的结局。研究一只小虫的木可就这样让时间慢下来,仿佛一滴水坠落时被放慢的镜头,如此清晰又如此引人深思。这样的木可,也选择了陪儿子一起观察蜗牛,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小家伙就会像风一样长大,融入世界的洪流,他不知道孩子还会不会有时间来看蜗牛。

  这个慢慢陪孩子长大的木可,因为不能常常陪在儿子身边,以至听到儿子在电话里用不同音调唤他时会忍不住泪眼婆娑,回到家中,他的肚子却是儿子最好的玩具,当孩子在沙滩上修建的公路被旁人“摧毁”时,木可会心惊会心痛,儿子要用爸爸的皮带给玩具“施工”,木可“只好用一根布带子将就着出门了。”做父亲的木可,是要用多么缓慢的心来等待儿子那一路小跑啊,父子情深,让人笑中有泪。

  木可是老师,他的学生们围着他叫“爸爸爸爸”,但他“终是不忍心对孩子们说,我不是你爸爸。”这份缓慢的忧伤,也充斥了我的心田。

  木可最终还是吴丙年自己,他在《脆叶•绿鸣》里感知“在树下看城市,和在城市里看树,原来是如此的不一样”。他《走过一路灯火》《想念一只蝴蝶》,他在城市里穿行,心却不曾为浮躁染尘。更多的光阴里里,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他说“我的生活,要么就此老去,要么浴火重生”,在读书时放慢脚步,放慢心灵,因为“生活的细节,无处不在又无所谓存在,落在记忆河流中的尘埃是那样的微乎其微,无法排列成生活的模样”。读书,让我们沉醉,也让我们一次次审视自我。木可说:每日上班下班的我们,如果能偶尔“慢”下来,“心在现场”,生活中那令人悸动的美,便会如旅途的风景纷至沓来。

  我在《木可的慢慢时光里》慢慢地解读木可的精致慢时光,像是一场灵魂的散步。写作、爱人、孩子、教师,这样多重的身份里,木可从容的“慢慢”走向自我,走到一棵树下,走向他真实的模样。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六):坐在时间的最深处

  星期天女儿又拉我陪她去健身中心游泳,本来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读点书,可是看着平日住校,只有在周末才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女儿那热切的神情,心理纵使有万般不乐意也不忍心拂了她的美意,于是我拿上了这本书——《木可的慢慢时光》。

  《木可的慢慢时光》是日记体式的散文集,写得尽是对于生活历程、工作历程和对自然、对故乡、对人性、对市井情怀感悟的点滴而细腻的记录,饱含了一个人在一个时期内生活中的所有成长,虽然有些细碎,也缺乏了某些条理性,但是,还有什么能够比这从“风景变幻之间”和“人生起落之间”的生活现场直接撷取的“生活是如此真实,这般自然,点点滴滴都写满诗意”的生命智慧,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也更加能够唤醒我们普通阅读者的感同身受和给人以启发和警醒呢?答案当然是没有。

  看女儿鱼儿一样悠然自得地在水中穿行,听木可慢慢细数那些属于他的慢慢时光……如《木可的慢慢时光》中所呈现的那样,“坐在时间的最深处”,我享受着仅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阅读的过程中,我似乎就这样轻易命的各个阶段那些美好的时光,遇见初为人妻、初为人母的个中滋味,遇见了那些与亲人、爱人、友人相依相伴走过的岁月……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这样任由触须在恬淡与美好之中穿行,或进出于文字的美好以及生活的美好的完美结合之中,或得悟于作者对生命、生活之种种体味带给我的启发以及警醒,我洞见了那些藏在日子里的简单幸福的秘密,也卸去了所有焦躁与烦恼的负累。

  透过一个人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对自然、对乡土、对记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以及敬畏的美好表达,《木可的慢慢时光》引我们看到人类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诉求,也帮助我们发现了喧嚣的生活现场以及寻常百姓生活中,萦绕在自己周围那些实实在在的幸福。

  应该说“坐在时间的最深处”的木可是获得了某种生活智慧的人,因而对于“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和如何发现幸福、享有幸福这样的道理。本书中他并没有所谓的归集整理,也没有郑重其事地正告我们些许箴言或真谛,但是,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分明已然获得了这许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