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7 04:0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是一本由[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5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一):永恒的达芬奇

  相信很多人都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知道达芬奇,也在美术课本里欣赏这副画。大学时候风靡一时的《达芬奇密码》也让我好奇痴迷。 达芬奇的魅力全方位的。他为众人称赞绘画技术,在军事机械水利工程,解剖生理方面贡献更是不可估量。他长相俊美,私生子,同性恋等隐私也让人对他的生平故事相当好奇。 本书作者艾萨克森出色描写了达芬奇的生平。书从达芬奇的童年讲起,充满感情色彩介绍了达芬奇的一生。艾萨克森不愧是写传记好手,他写达芬奇的生平,分析他的手稿,用一条主线串起关于达芬奇的一切,那就是:达芬奇的天才创造力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来自芬奇小镇的列奥纳多是私生子。但这在文艺复兴时代并不可耻,如果说私生子的弱点在于身份模糊,没有归属,那么优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不用子承父业,也不用接受死板正规教育,却能尽情发挥创造力,文艺复兴时代很多名人都是私生子。 他好像对一切都感兴趣,罗列很多实践方式询问笔记。列奥纳多喜欢实验,对一切东西都有好奇心,想学什么就去请教这一行专家。这么重的好奇心,需要很多时间去实践,所以他发明休息方法独一无二: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调节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1/4 = 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达尔文休息术保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这是我这样的睡神最佩服他的地方。不是有人说过嘛——一个人自制力决定了他的人生。 书中介绍的达芬奇十分孩子气。他的镜像书写方式,他对小恶魔萨莱的喜爱和纵容,他对事物满满的好奇心…… 本书的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也很独特。本书封面很特别,PVC材料制作,磨砂的感觉让达芬奇隐约朦胧起来,更能勾起读者对达芬奇的好奇。有些段落段前没有空格,让强迫症的我很奇怪,是有意为之吗?分隔上下内容吗? 书里展示了很多达·芬奇的名作、手稿、未完成作品,及他设计的军事机械、水利工程等手稿。我对绘画和机械知之甚少,却不影响对达芬奇天才的钦佩。 如果达芬奇活在现在,拥有鲜肉比不了的颜值身材,堪比科学家头脑惊人的自制力……绝对网红人物。这可能也就是人们对达芬奇念念不忘,好奇研究原因吧。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二):达芬奇——永恒追问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群星何止闪耀,一代新人胜旧人,往往更新迭代,被后人赶超,被时光蒙尘,但也有极少数的人,牛逼了一辈子,也光泽了万代,比如列奥纳多•达芬奇,让乔布斯,马斯克,比尔盖茨都推崇备至,同名纪录片邀得刚刚获得小金人的小李子莱昂纳多倾情加盟担任制片和主演,甚至连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惊叹连连,说:“达·芬奇的科学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科技可以提前发展30—50年。”

  不过余华的好朋友霍德华教授评论创造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作家福克纳时,曾说,“(公众)喜欢讨论他,并不喜欢他。”在我看来,现在的达芬奇就处于这样尴尬境地

  大家喜欢讨论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如何神秘如何被惊为天人,看过真画的少之又少,能夸夸其谈这幅惊天画作拍卖了几个亿,只是从见诸报端的一角了解金融力量,有人还能说出达芬奇的几段不着边的风流艳史,实是一些杜撰的野史当作一个谈资,甚至在知乎上有人评价达芬奇是个穿越者并林立众多证据,博取了众多关注,大家看完除了单击666外别无打算。其实要承认,绝大多数人对达芬奇知之甚少。他逐渐被商业神话,被不断炒作,换来的是其作品的拍出天价,但没几个人愿意真的去走近他了解他。

  直到有人遍历欧洲,翻阅7200页的达芬奇手稿整理撰写了这本《达芬奇传》,关于达芬奇的一切才可能真的可以盖棺事定了。在这之前,他被乔布斯钦点,写出了爆款《乔布斯传》,而且除了伟大人物,诸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一生》、《爱因斯坦:生命的全部》等之外,他鲜少的动笔,也可以说,那种平凡到一般的人物还引不起他的兴趣。

  他就是沃尔特·艾萨克森,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生于美国新奥尔良,曾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得过英国声誉最高的罗德奖学金毕业后,成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曾出任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编辑世界传媒巨头CNN公司总裁。这可以说是目前写达芬奇的传记作家中最靠谱的最耀眼的了。

  关于达芬奇,其实我们有许多奇妙误解,比如,达芬奇这个名字,大家一直误以为这是他的姓,但其实并不是,达芬奇全名叫列奥纳多达芬奇,之所以叫达芬奇,只是因为当时的意大利习惯性的将家乡的名字冠以姓氏,所以达芬奇的原意就是——来自芬奇小镇。后来他在米兰的时候,还有诗人朋友叫他“佛罗伦萨人”。

  达芬奇被历史熟记是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一起作为文艺复兴三杰登上声势浩大的历史舞台,大家熟悉的可能是那个画家达芬奇,但达芬奇并不太喜欢大家把他当成一个画家,在他毛遂自荐写给米兰公爵的一封信中,前十段都在极力推销他的专长,包括设计桥梁,水道,大炮,和城建等等,直到最末尾,才轻而易举的点到,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他轻描淡写:“在绘画领域,我也无所不能。”也确实如此,达芬奇在许多方面都有令人举世瞩目成就

仿佛开挂的创造包括但不限于:

  画出医学史上第一份《人体解剖图》,被认为是近代生理学解剖学始祖,《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动人神秘就是因为他在地下停尸房大量解剖人的面部神经,研究嘴部的微笑如何形成,还定下研究任务,分析脸部各处所有的运动的方式,以及确定控制每块肌肉的神经元如何运作,对于简单的微笑来说,弄懂这些当时医学生都搞不清楚问题实在小题大做。但这也成就了他的伟大

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画出了子宫中的胚胎儿形态

第一个画出腹腔中的阑尾,第一个发现血液循环功能

第一个发现心脏有四个腔的人。

  并因为从小痴迷飞行,通过观察造出来很多飞行机械,现存的手稿中有一幅类似直升机蓝图。还配套的设计出了降落伞,不仅仅如此,反对战争的达芬奇还给一个公爵展示了他的坦克,巨弩,潜水艇,杀伤力巨大。为了彰显生活品味,他设计了众多的实用物品,比如闹钟自行车温度计,救生圈,呼吸器,挖掘机,烤肉机~在智能时代的今天,各种AI机器人横行霸道,殊不知五百多年前,达芬奇就有所构思,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

  这些可以说逆天的超前的设计,很多人可能认为达芬奇是一个从小开挂的人物,但其实并不如此,和达芬奇同时代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就记述到少年时代的达芬奇资质平平,“懒散,不爱上学,没有长性”,而且数学奇差,拉丁文更是一塌糊涂,要知道当时的拉丁文可是上流社会的一项必备技能不仅如此,达芬奇可能还是有史以来最拖延的伟人了,资助他绘画的米兰公爵曾抱怨到,十六年前,他就在设计给他父亲的巨大骑马像到现在却只有一幅草图。乃至于他自己也在笔记中写:“改掉这懒散的毛病吧!躺在毯子下面,如何扬名天下;没有声名,人生就是虚度。”这位知名大画家代表作不超过20幅,《最后的晚餐》花了3年,甚至接受一位丝绸商人为他夫人画像的委托后还带着画跑了,这幅画就是《蒙娜丽莎》。

在附录后,作者详细总结了达芬奇的创造力密码:

保持好奇,不断好奇。

为求知而求知。

保持孩童般的惊奇

勤于观察。

始于细节见所未见

穷追到底。

兴趣广泛。

适度拖延。

完美成为美的敌人

视觉思考

突破局限。

挑战不可能。

放任幻想

为自己创造,而不仅仅是为了客户

团队协作。

列出任务清单。 在纸上做笔记。

  在最后,作者写道,创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好奇,只有保持一个好奇心,并匹配相应的行动,当你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时候,不要逃避,去找到事物之于日常的联系,不停摸索,总会到达真理殿堂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三):若他不是达·芬奇,还需对他好奇吗?

  学画者恐怕都听过这个故事:达·芬奇少年时拜师学画,老师要他先画鸡蛋,这对我们的天才来说太单调了。可他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潜心揣摩了几年鸡蛋画法,自此画技如神。这个故事有几分可信呢?至少从达·芬奇日后朝三暮四“烂尾王”的举动,很难想象曾经过此等枯燥训练。不过更耐人寻味的是,我们为何会对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如此津津乐道?倘若不是达·芬奇,而是隔壁学画的张三苦练了几年鸡蛋,我们会不会笑他迂?

  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笔下的列奥纳多·达·芬奇,跟我们在口口相传的段子里听到的不太一样书名虽为《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却并非一部搜罗艺术家生平轶事的作品。太多人强调列奥纳多是不世出的天才,除了画艺超群,种种脑洞大开的设计草图也远远走在了时代前面。至于他不按时交稿、任性妄为、不切实际等等,倒像是天才异于常人个性而非缺点。艾萨克森却认为,给列奥纳多贴上“天才”的标签鲁莽的,这会削弱他的后天努力所起的作用,仿佛一切都是天分运气。当我们以一个正常人类的标准去评价达·芬奇的行为,才有可能得出客观的评价。因此,书中多由列奥纳多的作品、工作过程做事出发点来侧写他的个性,展现个体在历史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探索,而不是去过多置喙得失。倘若没有天才的光环,列奥纳多的故事还教人好奇吗?列奥纳多似乎一直在现身说法

  他的“笔记更像是一本沉迷录,记录了一位极富好奇心的探险者醉心于不断向外探索的旅程”。列奥纳多从未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画家,他感兴趣的东西庞杂细致,既没那么关注“有用”与否,也不在乎他人的意见,沉浸于永无止境的探索中。人的肌肉分别是怎么长的?脸上的表情如何随情绪变化鸟儿为什么会飞?物体如何运动?在那个没有搜索引擎年代,跨学科疑问求解总是事必躬亲,列奥纳多也摸索出适宜的方法:观察和类比。

  像米开朗琪罗一样,列奥纳多热衷于解剖,了解人体的奥秘,在作画时自骨骼填上血肉。但是他对人体的理解分明与米氏不同,从他精益求精测量各个细节和尺寸可见一斑。许多人画过维特鲁威人,却没有人像列奥纳多把握得那么精准——在他眼里,“人体比例与设计精良庙宇,甚至与宏观世界之间具有可比性”,探索世界就是在探索自我,反过来,探索人体也是在探索世界。每一次的起承转合都是造化之妙,难怪他会嘲笑米开朗琪罗作品中的肌肉用力过猛,像“一袋核桃”。饶是筋肉毕现,列奥纳多下笔也要蕴藉得多。他笔下的人物是真正会说话的,是一瞬难以捕捉却乍泄的心思,如《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他笔下的场景是真正有剧情正在上演的,而不是摆拍的,如《最后的晚餐》中处处是线索肢体语言;人物之间是有互动、有反馈的,不是一群孤立个体的排列组合。虽以绘画表现,上演的却是列奥纳多脑海流转的剧情。

  更甚者,列奥纳多也会在画中加上他的解剖学新发现,时隔20年,列奥纳多还会把旧作带在身上修修补补。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列奥纳多经常拖稿、烂尾了。在他心中,世界仍有亟待探索之处,画作永远未完成,这是他个性中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常常点到即止,厘清了概念便作罢,不愿意反复打磨,去真正建立理论;另一方面,他却有耐心反复修改旧作,这又是为何?恐怕对列奥纳多而言,绘画只是他实践发现的载体创作的过程同样是种探索、是种游戏。尽管他也有世俗一面,希望接近权贵,希望自己设计的战争机器经世济用,但他并未像拉斐尔那样为了前程八面玲珑全力以赴,他心心念念的那些探索,无论是从艺术家的角度,还是从他想出人头地抱负的角度看,皆属“玩物丧志”。即便是那些在他身后付诸实践的设计,也没能让人释怀。我们分明痛失了那很可能在当时就得到回报成功,更失去了本可更耀眼的瑰宝

  然而,若他不是列奥纳多,若我们不以“天才”的期许来看待他,不觉得这样的人生很幸福吗?就像一个面对崭新世界的婴儿,一个人能始终保持对世界的热忱,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索的动力,且从来不用去负载来自父母厚望,率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豁然开朗惊喜,这在今天都是一种奢侈!是不是列奥纳多又如何?他是达·芬奇——来自芬奇的小子——望子成“达·芬奇”的父母曾知否?

  ——戊戌年读沃尔特·艾萨克森《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四):天才与勤奋造就了达·芬奇

  其实人们对达芬奇最感兴趣的地方是迷一样的画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对于达芬奇遗留下来的那些科学方面的笔记却知之甚少。那么在这本《达·芬奇传》一书中,将会详细地讲述。达·芬奇的笔记内容无所不包,而且插图精美说明详细,我们看后都会有一种敬佩之心和赞叹的吧,

  达·芬奇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蒙娜丽莎》,绘画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达芬奇的成就,那么他在其它领域的神奇之处都有什么?子宫内的胎儿图,达芬奇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并认为了血液是不断循环的。达芬奇关于人体比例的作品──《维特鲁威人》。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达·芬奇的《胚胎研究》,达芬奇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达芬奇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

  后来,英国科学家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这些生理解剖学的成果。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风速计和陀螺仪,达芬奇将他无数的奇思妙想呈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着迷飞行现象,达芬奇作了鸟类飞行的详细研究,同时策划了数部飞行机器,包括了以4个人力运作的直升机以及轻型滑翔翼。他曾测试了一部自制飞行机器但失败。由于达芬奇曾任军事工程师,笔记中也包含了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以猪皮制成的潜水装等等。达芬奇睡眠法,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一个多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读过这本书了解到达芬奇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想所有人都会有兴趣的吧,有人说他就不属于那个时代,说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在我们读了这本书后就很可以理解这种感觉了。 他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旷世奇才,在他创作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背后隐藏着达芬奇对世界的探求和个人的心境,他在科学与美学中穿梭无碍,他的科学领域没有禁忌和偏见,他所涉足的领域之广、程度之深都令人惊叹。虽然达芬奇留下的作品还有很多都是难以定论的迷。

  除了我们知道的那幅《蒙娜丽莎》,书中《岩窟圣母》的背景中的渲染似曾相识,带入一种幽远的空旷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是他一生中成就无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下,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下面是否真的藏着他的自画像?他的同性恋情结是真的吗?他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安宁与焦虑的挣扎究竟反映出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达芬奇留下的东西如此之多,却也如此之少。

  他的天才的发明创造和著名的画作,在于他的才华和成就破空而来,他无限的丰富博大,你若了解达·芬奇之后,却穷尽一生都无法走出他的荣光。达芬奇确实是人类史上最卓越的天才之一。大多数读者对他的印象或许停留在“文艺复兴四杰”这个标签上,以为他就是个伟大的画家——那幅《蒙娜丽莎》伟大的画作,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画作上那看不太清那抹著名的似有似无的微笑,而我们恐怕也不太懂得它到底美在何处,伟大在何处。只有了解了他的艺术成就和科学成就,就会知道不一样的达芬奇。

  而达·芬奇的成就又何止是这一点?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对他的介绍:“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很多年。

  有达·芬奇这样的天才。而想要真正了解他,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一个人欣赏艺术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修养。在自身积累不足的时候,只能仰仗具备该素养的人或书,来帮我们做解读和欣赏。

  这本书装帧精美,为精装本,全彩印刷,纸质精良,而最为抢眼的是封面用PVC材料制作,精美豪华到爆。在书里全面展示了达·芬奇的名作、手稿、未完成作品,及他设计的军事机械、水利工程等手稿。书中的文字则从达芬奇的童年讲起,充满感情色彩介绍了达芬奇的一生。读完这本厚重的艺术深刻的书让是我们了解了达芬奇的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达·芬奇不愧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与科学家。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五):达芬奇是接地气的天才,而我们可以从中受益

  小时候读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有一篇特别喜欢的童话,名叫《智齿》(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讲的是智齿其实是智慧的象征,历史上每个天才都有一颗能够连接大脑的智齿。智齿有不同的种类,比如数学智齿、文学智齿、哲学智齿、物理智齿。而其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很少出现全能智齿,据我所知,人类成员中只有一个人有幸长了全能智齿,他就是达芬奇。

找不到《童话大王》那期的封面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知道达芬奇这个人,知道了他是一个少有的全才。我从此对他如此着迷,以至于给儿子起英文名字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LEO(列奥纳多的简称),其中真是包含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殷切希望。(当然,风头正劲的好莱坞明星小李子也是这个名字)。

  所以,当著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翻译引进的时候,第一时间买一本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封面设计精致有品,而且价格也会让你珍惜每一个字

  艾萨克森是写人物传记的大师,他先后给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乔布斯都写过传记,他说自己选人的标准是关于在艺术与科学、人文与技术这些不同领域建立联系的名人,富兰克林是这样,乔布斯是这样,而达芬奇,更是这样的鼻祖。

  读此书之前,我心存顾虑,因为自己对艺术、绘画知之甚少,怕影响了读书的效果,甚至读不进去。而事实是,拿起来就再也没能放下,550页的书,6个小时一气读完。(其实中间还是吃了一顿饭的)

  “他(达芬奇)不像牛顿或者爱因斯坦那样如同得承天启——他们两位的超级大脑远非我们能够理解。”艾萨克森写到:“列奥纳多没上过什么学,几乎不认识拉丁文,也不会算长除法。他的才能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能够理解,甚至可以学习。”达芬奇之所以拥有一颗“全能智齿”,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用极其啰嗦、冗余的语言总结了20条(其实很多都可以合并)。于我而言,合上书后,脑海中能够浮现的,就是这么几点。

  一、永远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

  “描述啄木鸟的舌头”“给猪肺充气,观察它到底是长和宽都增大,还是只有宽度增加”。这都是达芬奇五花八门的代办清单上的事项。类似这样的话在他的笔记里简直无处不在。达芬奇就像个孩子一般,对世界充满了惊人的好奇之心,对我们早已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思考。“天为什么是蓝色的?“云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视线为什么是直的?”“打哈欠是怎么回事?”甚至还有“两只眼会同步运动,这究竟是哪条神经支配的”“描述人在子宫中是如何发育的”等等等等。列奥纳多很多笔记内容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好奇最终发展为深入的科学探索。

  达芬奇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孜孜不倦的对众多领域展开了探索,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心脏、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武器。书中关于他什么研究领先世界多少年的介绍,简直俯拾皆是。在给米兰统治者的一封自荐信中,他罗列了自己在工程学方面的十类特长,直到结尾处,他才写道:“在绘画领域,我也无所不能。”

  达芬奇用无尽的好奇迎向每一天,于是每一天对他而言都新鲜如初。“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因为长大抛弃了我们的纯真初心,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如此”。这是作者给父母最好的忠告。

  二、敏锐的相机般的观察力

  跟随达芬奇无穷无尽好奇心的,是他惊人的观察力。鳄鱼的颌骨、牛犊的胎盘,事实上,只要能用眼睛看见的,无不在他观察的范围内。他居然还能从一面墙的裂缝中,看出山川和河流。“蜻蜓用两对翅膀飞行,前一对抬起的时候,后一对落下。”这是他观察后的发现。想象一下,这得是多么努力和细致的去观察一只蜻蜓,才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还有,通过观察鸟类扇动翅膀,他发现,不同的鸟翅膀上下挥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些鸟翅膀落下的速度要快于抬起的速度,有的反之。”

  通过观察,达芬奇得出了大量的并被后来实验验证正确的结论。作者认为,达芬奇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在笔记中,达芬奇描述了自己仔细观察场景或者物体的窍门:“认真地逐个关注每一个细节。深度观察必须分步进行。如果你想熟谙物体的形态,先从它们的细节开始,等一个细节完全印在你的脑海中,再转向下一个细节”。

  三、可视化的思考

  绘画对达芬奇来说是一种思维工具。他不仅通过绘画的方式在纸上做实验,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思考抽象概念。达芬奇的笔记里画满了自己的想象,因为用语言去描述一种人世间不曾存在的事物是苍白的,而画出来却一目了然。看到这里,我平生第一次对会画画的人产生了嫉妒(现在学还晚吗?)

画图的确是思考的利器

  据说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天才,他的兴趣爱好之一就是思想实验,具有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可视化思维、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而达芬奇不仅能“想得美”,而且能“画得美”。他在研究各种比例、透视法则、凹面镜反光的计算方法及等级变换时,都将其视觉化。这本传记不同于其他人物传记的一个特色就是,其他传记配的插图都是照片,而本传记都是主人公的画作。别人的笔记都是字,而达芬奇的笔记却是真正的“图文并茂”且“惊为天人”的艺术品。

  四、实验的门徒

  “可饮泉水者,不饮瓮中水”。达芬奇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因此他喜欢夸耀自己从亲身经验中学习的本事。如果不去刻意了解,你可能很难知道,达芬奇在解剖方面的知识领先世界几百年(这句话经常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见到)。他曾经解剖过各式各样的动物,还有人的尸体——从中得到了牙齿、肌肉、神经、心脏、眼球、大脑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当你被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所吸引时,你可能想不到,达芬奇在医院停尸房的无数个夜晚,剖开嘴部的皮肉,暴露下面的肌肉和神经,并开始研究微笑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凭借聪明才智,达芬奇设计出了各种新奇装置和巧妙方法来探索自然。有一次他研究人类心脏时,提出一个假说,当心脏把血泵入主动脉时,血流会形成漩涡,这种漩涡是正常闭合的原因,随后他设计了一个玻璃装置,以便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理论。当时并没有发展出科学的试验方法,而他已经规定如何重复实验和改变实验条件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在从个案得出一般规律之前,重复两三次实验,观察实验是否产生相同的结果。”

  五、记笔记、记笔记,还是记笔记

  你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吗,在米兰的街头,人们在交谈、争吵或大笑,甚至大打出手,而旁边一个人却在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将之记录在挂在腰间的一个小本子上。(腰间挂笔记本,而不是钥匙或者手机套。。。)

  这个笔记本就是整篇传记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事实上,这本书每隔几页就是一页笔记。在引言,作者谈到,“我决定把这些笔记作为写作本书的基础。”“在每一页上,跨学科的才华都跃然纸上,就像他的头脑在与自然造化翩翩起舞”。

艺术品般的笔记

  有人说,笔记就是人脑的延伸。对达芬奇来说的确如此。现存于世的超过七千二百页笔记可能只是他全部笔记的四分之一。这些笔记就像达芬奇的第二大脑,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所思、所想、所爱。甚至可以说,记笔记成就了达芬奇的天才。

  “五百年后,列奥纳多留存下来的那些笔记本让我们震惊不已又深受启发,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着手记录,五十年后,我们将会把笔记本留给我们的子孙,他们也会感到惊讶并得到启示。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发的那些帖子则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这就是达芬奇的创造力密码,如果你想得到更深的感悟,强烈建议你读此书,开启一段神奇之旅。

  合上书,短暂的回味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出自己之前的纸质笔记本,决定重新启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