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10篇

2018-08-25 04:3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10篇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是一本由朴善娥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一):让梦想童年的路上发芽

  读过不少旅游书,对旅游早已是心驰神往,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体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活这一辈子不容易,如果不多走走多看看实在浪费了这大好光阴,越来越多的人上路,但带着孩子上路的,实在是少数。

  韩国妈妈朴善娥独自带着六岁的女儿纯阳上路,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一路走来,既有甜蜜也有苦涩,既有快乐也有悲伤,这是一个智慧的妈妈也是一个勇敢的妈妈,假如说独自上路的女人需要勇气,带着孩子上路的妈妈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有苦必然有甜,有付出必然有收获,这一路上,是妈妈在陪着孩子长大,还是孩子用她的眼睛开启了妈妈的灵魂?《最好的教养在路上》常常让我的眼眶湿润感同身受着这位妈妈的疲惫与悲伤,也感受着妈妈内心无处不在温情,想像着如果是自己,能否有勇气带孩子走得这么久这么远,即使我们拥有梦想,是否真的敢去实现?对于这位妈妈的敬佩不能言表。

  但是光有勇气也是不够的,书中这位妈妈只是记录了和孩子一路上的时光,并没有过多介绍自己知识背景,但是从她的文字思考,上路与前行过程中可以得知,这位妈妈是有着一定的素养的,由此也更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储备对一个人人生有着多么重要作用。刚刚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懂得越多,你的兴趣才会越广泛,不识字,怎么会爱上阅读,不会游泳,怎么会爱上游泳?那么想行走在路上,你就要拥有足够能量热情。这位妈妈带着孩子去成就旅行的梦想,那么孩子呢,也一定会在这过程中,有了自己新的梦想,孩子在我们身边时,我们要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让他们知道,世界,人生原来可以有这么多面,可以有这么多的不同,看得越多,你的眼界便越开阔,这位妈妈没有偷懒自己去旅行,而是选择带着孩子上路,现在不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读过的那么多旅行书籍,大多是男人们对自己梦想实现的得意,那么我们是否想过,他们的快乐成功,其实都是建立放下家庭基础上呢?当妈妈的总是要为孩子想得多一些,而男人们却只顾着自己走。

  纯阳从一开始对旅行的不了解,到逐渐爱上,并享受这个过程,她的陪伴给妈妈带来了无数的幸福感,当然妈妈也在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异国他乡感受美好贫穷,感受善良欺骗,但是孩子始终有一双纯净的眼睛,始终用她特有的单纯安慰着疲惫的妈妈。这个孩子无时不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让妈妈觉得这一切都是这么值得。

  当她们遇到好心人时,我也跟着欣慰,当她们遇到不妙情况时,我也跟着担心,仿佛那就是自己带着孩子,无时不希望祝福着她们,当妈妈感到辛苦时,孩子去抚慰妈妈,我也被感动了,我那懂事儿子又何尝不是经常这样呢?当妈妈感到烦躁时,孩子只一句话就解开了妈妈的心结,孩子总是很简单。当妈妈生气时,孩子说,你不要再说一个人出来的话了,如果妈妈病了,谁给你倒水,如果妈妈累了,谁帮你拿行李?孩子哪里是妈妈的累赘,她是妈妈的贴心棉袄。读到这些地方时,内心全是小小的感动。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

  无论如何,都是一天,无论如何都是成长,但是什么样的日子,什么样的成长更精彩?我想,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二):在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据说和恋人旅行是对感情的一次考验,既能把两个人变成一对,也能把一对变成两个人。在路上,当然有难忘美景经历,会变成忘不掉的回忆。但陌生环境里,总有各种不顺意,加上起居饮食的不习惯,就特别容易暴躁。如果面对挫折出现意见分歧时候,一不小心反应过激,就很容易让对方以为以前的好脾气都是伪装,留下一些无法原谅的伤。

  那和孩子一起旅行怎么样呢?我想答案不仅不会很轻松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顾虑。孩子任性贪玩,还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说得不好听简直是个小累赘,就算只是去附近的公园玩半天也得高度注意,时时照顾,更别说外出旅行了,没心思游玩不说,只怕还会让人更加烦躁。

  所以当韩国妈妈朴善娥打算要带7岁的女儿纯阳一起去国外旅行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反对的。但母女俩还是终于踏上行程,她们用80天走过了5个国家30个城市,留下很多照片记忆。这本《最好的教养在路上》就是母女俩行程的一个记录。

  严谨冷静的英国,友好热情的土耳其,美丽梦幻的希腊,贫穷混乱的埃及,博学完美的德国……各国的风土人文给母女俩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纯阳,没有大人多余的戒备和担忧,能纯粹喜欢一路上遇到的美景和新朋友。她的改变也是明显的,从开始的依赖妈妈,以为凡事理所应当,害怕陌生人打交道到后来变得懂得分享、承担,乐于接受富有挑战的第一次,让妈妈欣慰。这个喜欢图画书、喜欢问问交朋友的韩国小女孩儿也真是给了读者很多欢笑惊喜

  但除了顺利,总还要有一些不尽人意。尽管出发前做好了心里准备,但真遇到那些让人愤懑无奈的事情发现事情和预期差距太大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要发火,要生气。倒是纯阳,却能无忧无虑,好像深悟随遇而安的道理。

  “妈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现在不是已经很好了吗?”当女儿这样说的时候,妈妈忽然觉得自己也是在学习。不按计划的游玩不是更能体会旅行的乐趣吗,何不像个小孩子一样时间花在喜欢的事情上。

  一路上,看人看景,相互了解,相互激励。收获的不仅是很多好看的照片和具体经过记录,还有很多难以诉说的感受和转变

  就像是一句说教育的话,当你把课本上的东西都忘了,那些留下来的才算是教育的成果。或许等你把旅途风景都忘了,还留下来的感受、记忆和启发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带孩子去旅行吧,在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

  .S 整本书照片比较多,可以很直观的领略异国风情,文字上对于风景的描述倒不多,也没有花笔墨历史文化上,着重记录经过,多数是和女儿一起经历的事情,对话感想,比较简单。容易读,好理解,算是比较轻松读物。但并不能代替亲自旅行的作用。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三):孩子的成长,需要怎样的教养?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佩服作者的勇气。同时,在现实中,的确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如此漫长深度游。作者辞掉了从事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这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物质精力等各方面支持

  但是,我觉得不一定要像作者那样深度游,可以从身边开始,从孩子小开始,不需要花太多钱的,可以看的可以旅游的地方也很多。等孩子再大一点,等有些时间有些物质有些精力的时候,再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也可以。最重要的就是旅行的目的是为什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养?

  就像书中举的例子,有人会这么说:“带着那么小的孩子到处跑根本没什么用,他长大了还会记得吗?”“花钱带他出去干吗?我儿子现在都不记得自己7岁的时候看过埃菲尔铁搭了。”

  的确,别说这么小的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几年前的旅行中见到的事物也未必能够记得。其实,在我们走过的旅行中,看过哪样事物,记得什么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在心里沉淀下来的东西。比起“看到了什么”来说,“感受到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只是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来扩展孩子的视野见证美好与不美好,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感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带着孩子去旅行和亲子阅读,看电影等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快乐的,悲伤的,幸福的,痛苦的,让孩子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视野,感受不同的情绪,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这些远比更多的玩具更多的漂亮衣服重要。

  这就是最好的教养:给他陪伴,爱以及让他去体验和感受。

  另外我想谈谈像本书作者一样,带孩子出去旅行父母还是需要做足的准备。

  第一,最重要的是饮食。很奇怪,本书作者基本没怎么提及80天旅行中的饮食。只是在埃及开罗的那章中提到了因为水质问题而生病。

  在埃及,矿泉水价格足以相差10倍左右。一开始,作者以为是商贩胡乱定价造成的价格混乱。而事实上,埃及的矿泉水瓶上都标有TDS数值,它代表水中石灰质的含量,少的有120,多的高达400.显然,数值越小表示水质越好。而埃及当地居民喝TDS为400的矿泉水也不会出问题,因为他们身体内已经形成免疫体制,可是对于作者和女儿来说,喝了石灰质含量高的矿泉水就是拉肚子

  饮食是旅行中最重要的项目。这是能够浪漫前提。如果没有可以适应的水质和食物,一切都是空谈。我记得有一年我在墨西哥出差的时候,当地的水质极差。水龙头里出来的水异常滑,别说喝了,连洗脸洗头都很难受,脸和头发洗过之后都是涩涩的。第二天我们都是买了当地的大瓶矿泉水来洗脸刷牙的。

  第二是时差。或许作者的旅行时间比较长,可以忽略这个问题。而对于大多数一次10几天的异国旅行,时差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必须给自己留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时差。我记得我在美国的时候,一个星期下来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差,白天特别是下午(国内正好后半夜)头晕得厉害,而晚上都是熬到凌晨1点以后才能睡着。我想,如果是小孩子,这样的状态如何保证休息好?

  第三是安全问题。去一些治安好的国家问题不会很大。但是若是一些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我觉得是需要足够的勇气,而且也要做好足够的准备的。

  作者提到了在土耳其时,搭车前往帕慕克卡莱(棉花堡)时,车上的售票员在一个不是帕慕克卡莱的地方将她们下车。那里既没有房子也没有人,路上尘土飞扬,只有作者和女儿两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显然作者是被人骗了。说实话,在这样的状况下,我真担心作者和女儿的安全。

  所以在一些安全系数不高的国家,出行,住宿,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方式比较好。

  在墨西哥的时候,我们要打的出行的时候,都是叫酒店前台帮我们叫出租车,然后叫前台帮我们翻译司机约好,几点钟在下车的地方等,再将我们载回酒店。因为一般在这些国家,很多人都不会说英语,所以交流都是问题。必须要安排好行程。

  其它还要注意的地方还好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也就是说,在一场浪漫的旅行的背后,必须做足功课,才能让你的浪漫旅行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在你做足功课之后,那么就尽情享受旅行的快乐吧。只有走出去,才能明白,才会明白。明白这个世界不只是存在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明白人活着不能只看前面,还要看后面,旁边,看要看看我旁边的人的旁边;明白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懂得,当看到跟自己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时,应该敞开胸怀

  那个时候,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大,有些事有些人就会越来越大,有些事有些人就会越来越小……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四):在路上,学什么?

  看完了全书,书写得并不美,还有些像流水账,可是还是吸引我看完了,为一个母亲的勇气。

  对我来说,做出这样的行为实在太需要勇气了,无谓的勇气,如果是我一个人的旅行,OK,没有问题,我只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够了,纵然我还是一个妻子、女儿和母亲,但是我还是只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了。

  如果要带上女儿,那是她的人生,我骤然觉得压力倍增,如果在路上有任何闪失,我的就算了,可是女儿的人生绝对不行,至少在她18岁之前我要保证她好好的,所以我佩服着这位母亲的勇气。

  她们是穷游,连买旅游地的纪念品都是不可以的;她们是自助游,一切的交通工具和住宿都是自己安排;她们在路上还有面对许多未知的情况措手不及或者孤独无助;那么是什么,让这位母亲义无反顾的带上自己年仅6岁的女儿呢?

  我想是分享,面对美好事物的分享;面对未知困难的分享;感谢一路上有着女儿的陪伴,让作者有着时常从女儿角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受,女儿也开始体会分享,遇到美好的事物也会想念着要是爸爸在一起就更好了。

  其实在书中,我从开始关注她们到哪里去旅游,逐渐的到了更关注她们在旅游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这不跟《爸爸去哪儿》是一样的吗?吸引你的不是她们去哪里,而是她们在去哪里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人,怎样的去处理和面对,她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才是多变的旅游带来的魅力,需要适应和面对无穷的新情况。

  大人和孩子都会在路上学习很多,我也不清楚具体会学到什么,但是你带她出去,无论远近,她和你都会有收获的,这点毋庸置疑,特别是像作者这样带着女儿自助式的穷游,会让女儿用孩童的眼看到更真实的世界,世界如此广阔,趁孩子还没有能力独自出去旅游的时候,多和孩子分享旅游的快乐吧!我收回只能对我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话,危险无处不在,它不能阻挡我和孩子远行。

  这本书末尾纯阳的总结,太像大人的话了吧,我想这是她妈妈的心声假借纯阳之口讲了出来,孩子总是被大人强力的朔造着,什么时候能够仅仅是为了旅游,单纯的只有旅游本身呢?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五):最好的教养在途中,最美的风景在经历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真正来说确实是我在对着书单找书籍 的时候不经意之间觅到的一本书,可能是我始终想要读读游记,想从别人的旅行中了解哪些未知的美丽风景和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恰巧这本书因为缘分来到了我的面前,而吸引我的不过是书名中的“教养”二字。

  “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说‘我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引起生活根本变化的不是坚定地意志,而是积极的思想准备”,“听说,幸运只会降临到那些全身心欣然并接受它的人身上”……我不能说这些话读者们都能够感同身受的去理会,也不能说这些话一定都是真理般的存在。对,我们生活中更多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因为拥有感性的情感,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姿。

  作者朴善娥一个人带着7岁的女儿开始了80天5个国家的旅行,这份勇敢和坚持,可能真的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吧,她也怀疑过迷茫过,要不要去做这份冒险的决定,但是她有一个梦想,她说那是一个“很小却很真诚的梦想”——来一场与7岁的纯阳80天的旅行。她说多少母亲都积攒着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的钱,而令人费解的是朴善娥却天天想着积攒与纯阳旅行的经费。而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只有读完这本书的人才会明白——最好的教养不是在于上多少补习班,不是给多少的言传身教,而是,在于孩子在丰富的经历中慢慢感悟与思考,在她自己的实践中明白那些道理存在的价值性。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没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目的,甚至只是当成小说一样去经历了一场旅行和属于他们的人生,读完之后才能明白这场旅行的精髓——最好的教养真的就在路上。

  朴善娥带上纯阳去往了5个国家,分别是英国、土耳其、埃及、希腊和德国。一个母亲带着两个箱子加上一个小女孩儿,在无数个宾馆之间来回跑动,这中间的路途多辛苦,天真无邪的纯阳大概没能完全体会,而朴善娥的感受显得更加的深切。而旅行的意义,真的不在于看多少风景,而是在于遇见了多少人。

  英国作为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并不是让纯真的纯阳最好的遇见。英国人的冷漠高贵,和他们的贵族文化有关,书中也谈到,英国人的贵族文化就是他们看起来冷若冰霜,其实他们特别幽默外冷内热,他们可以在亲熟的人面前亲切健谈。而不同的是,旅行中,朴善娥选择了在土耳其呆了25天24夜,这是旅途中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普遍善良而友好,用纯阳的话来说,怎么英国人那么冷酷、土耳其的人却都爱笑。在这个拥有“比葡萄籽更深邃的人情味”的国家土耳其,朴善娥真的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热情和善意。还记得其中一个情节是,朴善娥在韩国的时候就已经预定好了一家宾馆,当时在一个“巴尔干叔叔”家的那个宾馆呆了很久,朴善娥和纯阳都不愿意离开,却又心疼旅行中的每一笔经费不得不前往下一家宾馆居住,巴尔干多不愿意让朴善娥带着纯阳离开,却依旧在第二天开上自己的私家车送纯阳和作者到了下一家距离很远的住宿,这样的人情味确实比葡萄籽还要深邃。毕竟在这个物欲社会,多少人能够在几天之内培养出如此仗义豪情的情谊呢?土耳其人的纯真善良确实因为对比产生更浓烈的美。在《我天生就只是个土气的游客》中说道“在格莱梅,我还在寻找那些看上去朴素但却让人觉得自然而又温暖的东西”,我不得不说作者和我很像,天生只交土气的朋友,天生只在寻找土气的故事。因为我们相对于高贵与虚荣,更倾慕的是土气而且踏实的存在。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朴善娥会在土耳其这个简单而又善意肆意 的国家呆这么久的原因吧。

  埃及的特点,不得不说显得更为沉重而又受伤。“如果说土耳其有一千张面孔,那么埃及就有一万张面孔”因为这个混沌的国家,这场旅行岁月显得如此漫长。他们邪恶、他们善良,可能是因为经过了人情味浓厚的土耳其,所以埃及才会显得更加的邪恶和悲伤吧。“每次想起埃及,总会忍不住流眼泪。为那段日子每天都充斥着的悲伤、为能活着回来的感激、为完全把埃及放在心里忍着心痛的我们感到自豪,为比我交了更多朋友的纯阳感到骄傲……”埃及因为物质的落后而让国民显得更加的贫困,知识道德匮乏,所以这里有太多的骗子,纯阳和朴善娥有太多的悲伤而又沉重的回忆。《国家贫困的话,国民也会变得贫困吗》这一小节中写到在开罗朴善娥教导纯阳,告诉她这个国家因为贫困所以人民都会变得无知和思想狭隘,朴善娥当着纯阳的面多给了汽车司机索要的“小费”,这次朴善娥是心甘情愿的给出去的,即使司机不索要,朴善娥也会给。这样的行为让纯阳开始轰炸她,不理解她。朴善娥却告诉她说,我们经费是很紧张,但是相比于这些穷困的人来说,我们很富有,而且应该知足并且学会去给予。一个国家贫困,国民不只是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匮乏,我们本就应该好好感谢我们富有的国家。朴善娥在这本书中曾说,因为你不了解埃及,所以才会不喜欢埃及。就像我曾说的一句话“因为你不了解,所以没有资格评价”。最后的纯阳也爱上了这个善良又邪恶的地方,一个能看见沙漠狐的地方,一个在最后他们看到了希望的地方。

  让纯阳最喜欢的国家也是朴善娥最喜欢的旅行地的就是德国了。“纯阳!这次旅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呢?”“德国!”“为什么?”“那里的人们不会欺骗我们!而且很亲切,很有学问”大概真的如纯阳所说,德国是一个很有学识的地方,那里的人,很亲切,很有学问,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与这类的地方的层次相一致,所以我们会觉得我们更能融入和享受这样一个素养极高的地方,遇见这么一群学识出众的人。“德国人的谦逊和宽容是那么的醇正。那不只是日耳曼民族外在的精神,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强和美”这个国家整天都很勤劳却很会享受生活,会在晚上五点开始就关上店铺的门,店主会在这个时候回家跟等待自己归来的家人团聚……

  我不得不说在旅行经过的这些国家这些城市,不管好与坏,或者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遇见了更多的人和故事,只有这个路途中丰富的经历才会让纯阳真正成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的多样化、思考的深入性都会让纯阳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宽阔眼界更加的宽广,而不是一味地自私无趣。我们的成长都是在一个个的困难和经历实践中所收获的,而不是老师和家长枯燥的说教中实现。所以说我们最好的教养确实在路上,在我们人生的路上。阅历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我,我们,当然也包括纯阳,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觉得自己享有幸福的特权,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抢了别人的东西。就算是家人,也不该这样。”

  “可是,我想告诉纯阳,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玫瑰花一样心地善良。在这个世界各地都有两个极端,一端住着生活富裕的人,他们拥有很多财富;另一端住的则是一些被世界忽视的人,他们过着贫苦的苦日子”

  “人离开世界的时候能带走的不是钱或者其他任何东西,而是感动的回忆。”

  这个旅途,太多波折,也因为波折而让母女在这趟旅行中更加珍惜彼此,朴善娥确实是一个很会教育的母亲,她不会在和纯阳发生嘴角的时候去打骂这个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这个小女孩,告诉她没有所谓的理所应当,没有所谓的幸福特权,没有所谓的高贵低俗,没有所谓的贫穷富裕,有的只是我们一颗理解和宽恕别人的心。不管是家里的亲人,还是余生也可能不会再见的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去感受他们的存在价值。

  朴善娥还有一点真的让我印象很深刻,无时无地,读书总是能成为她教导女儿的最佳答案。

  “你觉得,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说谎骗人呢?”

  “因为坏,因为心肠坏呗。”

  “心肠坏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思想狭隘呗。”

  “对,因为思想狭隘。妈妈经常跟你说过我们应该怎样扩展思想呢?”

  “要多读书。”

  ……

  “妈妈!德国的姐姐们不跟英国的姐姐似的,她们不化浓妆却还是那么美。个子也高。那是为什么呢?”

  “谁知道呢,理由是什么呢?那些姐姐在地铁里不是一直在看书嘛,也许看书看多了就变得那么漂亮了吧。”

  “奇怪啊?妈妈也看过很多书,可是怎么长成那样呢?”看到这里我不禁会心一笑……

  真正的旅行,不是单纯地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聆听和感受。不只是在乎走过了多少地方,更在乎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人,留下了什么念想和体悟。旅行,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清澈、深邃而又宽容。

  最好的教养在途中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六):带孩子去旅行《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带孩子去旅行《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说起这个话题感觉挺复杂的,以前就看过一本类似的书,作者也是韩国人,也是一个妈妈,好像在韩国妈妈带着快要上学这么大的孩子去旅行,现在挺流行的。那个旅行是去美国,一家人在美国租车自驾游,这本书的妈妈是带着孩子背包亲子深度游。

  我也带着我的孩子去过不少地方,不过我以前一直觉得孩子太小的时候去旅行价值不大,上学以前去哪里都记不住,也不明白,大人还跟着遭罪,那时候最好是在城市附近走走,去农村去乡间住上一天。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出远门,看看大自然,去看大草原大沙漠,等到小学高年级再去看那些人文景观。

  不过这本书让我感觉挺意外的,女儿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妈妈就带着出去旅行,可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作者和孩子的收获真的不小,而且能够看出来通过旅行小姑娘纯阳一直在成长。不过必须承认这样的旅行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这不是跟团的欧洲十日游,而是长达八十天只去了五个国家的深度游。我最渴望最羡慕的就是这种深度游,只要孩子超过了四五岁,明白事情了以后,什么时候深度游都可以。只是深度游需要的时间和财力的保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作者也位次辞了职,不过我想多数人都没有这个勇气,尤其是妈妈,不过这也看得出作者的家庭肯定能够支付起这种旅行的成本,最少作者的老公工作和收入肯定相当不错。虽然作者在书里总是说自己是背包客,自己和穷,不过能够穷到带着孩子进行一次八十天的出国深度游,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还是很少有人能够穷到这个程度。

  深度游,真好啊!在土耳其待了二十五天,在埃及待了二十一天,其实作者还真没去什么特别的名胜,什么阿斯,国王谷都没写,估计也没去,其实带着这么大的孩子,去了也未必能够看出什么来,而且门票的价格,在名胜区消费的价格会让旅行费用成倍增加。作者更喜欢的是随便找个地方就住上好几天,在一路上小纯阳交下了好多小伙伴,还有大朋友,和当地人来往,是深度游最大的魅力。看景点其实是最低级的旅行,看人才是旅行真正的目的。

  不过我总是想,这样的一次旅行对于纯阳和母亲来说应该无法成为常态,钱的问题到不是太大,其实旅行的费用只占一个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只要你愿意,很多人是可以出得起这笔钱的。只是马上纯阳就要上学了,母亲也要工作了,很难找出这样的时间来了。不过我到觉得如果家庭不是很宽裕,不能够做到每年都带着孩子去国外深度游的话,其实可以等纯阳再大一些,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分开两三次去旅行,那样的收获肯定会更大一些。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七):带着宝贝去旅行

  一个韩国妈妈带着孩子旅游的游记。妈妈辞职了,没有马上找新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5个国家,30个城市,80天在路上。这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图片,不是旅游攻略,不是作者略显拖沓的文笔,而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态度,牵着孩子的小手去旅行,和她一起感受这个世界,这种理念,这种情感,是很多妈妈都缺少的,有时候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带出去没有用,很麻烦,他又什么也记不住。其实,我觉得3岁以后,宝贝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了,旅行的确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能了解到家乡外的世界,增长很多的知识,就算将来童年的记忆已是依稀,当他成年后,再有机会去到当初我们带他去过的地方,回忆起当年爸爸妈妈也曾经带我到过这里,那时他们牵着我的小手,仰望过这里的天空,看过这里的大海,爬过这一座高山,参观过这里的宫殿……他的心里,会有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

  80天的旅行是很奢侈了,不太容易实现。更多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旅游的银子努力的工作着,孩子也是那么的忙,又是学校的课又是课外班的,不过,得有理想啊!得有梦想啊!那怕一年只有十天的旅行,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财富!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八):将梦想和希望装进背包

  将梦想和希望装进背包

  ——读朴善娥《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有感(1359字)

  作者:苇眉儿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旅行,我们一路奔向共同的目的地而去。所不同的,是每个人在奔赴旅途的路上,或微笑,或落泪,或莞尔,或忧伤,沿途的四时风景也在春杏秋菊、夏荷冬梅中变换和交替。有位妈妈却让自己7岁的女儿,将梦想和希望装进背包,边行走,边长大,收获了行走中与众不同的美丽和芬芳。

  朴善娥《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一书,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心灵震撼。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朴善娥辞掉从事了20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纯阳,一起感受旅行的快乐和伟大。她找到了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把背包装满梦想和希望,带着孩子走遍全世界。当汗水承载梦想时,孩子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与感动、温暖与曼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一书,图文并茂似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语句优美流畅似山谷中潺潺的小溪,一路叮咚孩子在旅行中的成长与改变,使得父母有机会重新认识和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收到一石好几鸟的显著效果。虽然说,这只是一位普通妈妈的旅行亲子教育日记,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足以值得我们好好用心读一读,真正尝试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游遍世界的角角落落,逛遍天涯的旮旮旯旯,寻觅心灵真正的栖息地和能量库,活出更美丽、更精彩的自己。

  书中一个个精致诗意的题目,吸引了我的心一起伴随和行走。《科茨沃尔德,时间静静流淌》一章,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恍若仙境的最具英国风格的田园村庄,“鸟儿在林中啼啭,掩映着一幢幢百年石屋,一片祥和。墙壁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粉红色的玫瑰藤犹如少女的脸颊一般,沿着阁楼伸向窗边”,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梦幻的风格,让作者和7岁女儿化身森林中最快乐的精灵和仙子,时间永驻这一刻吧;《思念,用鼻尖的香气铭记》一章中,纯阳说了这样的话,“妈妈,我现在就已经开始想彼得潘阿姨了。我想阿姨的时候就想抱抱阿姨给我洗的衣服,衣服上有阿姨的味道”,我们从中读出了这个小小人儿心中深情的思念和别离的忧伤;《星星落下的沙漠》一章里说,“我们在白沙漠的小沙纹儿上准备吃早餐,一块清淡的面包和一杯茶。它们跟沙漠清晨的风景融为一体,就像是一幅完美的名画一般美”,我想,这样的早餐,这样的美丽,无论纯阳长到多大,活到多老,记忆中都会有关于这个星星都可以落下的沙漠的最美丽的记忆和念想。

  一个人旅行,有一个人旅行的好处,两个人如是,多个人更如是。跟孩子一起旅行,正因为是跟孩子一起的旅行,所以才是最棒的旅行。来吧,试着牵起孩子的手,到世界的各地去走走,去看看,你会发现一个从未了解的、从未见过的世界等待着你和孩子。

  在作者朴善娥牵起7岁纯阳的手旅行的那一刻,芬芳就溢满了她们的心田,幸福如鲜花般绽放,草地般葱茏。做妈妈的朴善娥的感受是最深的,她引用了玛洛•摩根在《旷野的声音》中的一句话袒露心声:“她是传递幸福的人,她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读这本《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的读者都懂的,这个“她”,就是7岁的纯阳,迈着悠闲细密的步子,穿梭于田间和小溪和幽静的胡同,在经历了旅途中的风霜雨雪之后,告诉我们,真正的旅行,不是单纯地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聆听和感受,不只在乎走过了多少地方,更在乎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人。

  合上《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一书,我想起了梭罗《瓦尔登湖》的开篇语: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九):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是一本游记,写了一个韩国妈妈,带着女儿进行了为期80天,行走5个国家,30个城市的故事。

  这个妈妈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医学院,从小就梦想这有一天能走遍世界。在生活中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她都用旅行的方式激励自己,让自己坚持下来,不被打倒。让人敬佩的是,她在女儿7岁的时候,毅然辞掉了从事二十多年的工作,带着女儿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他再次感受到了旅行的伟大。的确,带着孩子行走世界,在行走的过程中,孩子在成长,妈妈也完善了教育女儿的责任,真乃一举两得。其实,旅行,何止是孩子在成长,妈妈是不是也在成长,因为成长不分年龄。

  任何一件事,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是短暂的,不过下定决心的过程却是漫长的。比如作者放弃工作的过程,绝对不是一刹那就决定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行为。出去旅行,费用的问题,不能不考虑。如何在旅行过程中既能愉快,又能节省金钱。一个人带女儿出去,安全问题不能不在考虑之列……诸多问题,还有更主要的一个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那时候如何应对。书中就写了女儿丢了,妈妈焦急万分,女儿泪流满面,好在——找到了。看到这一幕,就会想起儿子小时候丢了,我疯了一样乱跑,看到儿子那一刻,抱住儿子再也不愿意撒手……

  这一路,妈妈所有心思都在女儿纯阳身上,女儿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用文字记录下来,真是有心的妈妈,一座城市,一处停留的地方,总会有一个故事发生,打开视野的女儿,就这样跟着妈妈一路走去,她结交到了无数的朋友,看到了无数不一样的民众。纯阳很可爱,那是孩子的天真,不过书中很多照片都是纯阳的背影,她喜欢戴帽子,就像封面,带着一个粉色的帽子,穿着白色衣服,粉色的裤子,背着一个蓝色小包的女娃娃。在跟妈妈旅行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类人,知道人是不一样的,她知道要给妈妈省钱,懂得照顾妈妈了……

  这是一个懂得教育真谛的妈妈,行走的路线绝对不单纯地玩,图书馆,博物馆,每一个长知识的地方,文化线路极强。女儿的这一趟旅程,如何能不成长?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十):《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旅行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是我父母三年前旅游回家在广东买的,我相信他们并不知道书的内容,只看了书的题目,因为他们当时还买了读心术、研究心理这种有教育意义的书,无疑,他们是把这本书当成了教育孩子的理论书,可是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是一本旅行日志,并没有在任何时候都提到教育这个字眼。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在同学录兴趣爱好那一栏里写上旅游,我很不解,当时我还没有旅游过,对旅游也没什么兴趣。虽说也看过一些旅游节目、美食节目,可是终究很另类的没有爱上旅游。也许是因为作者以孩子妈妈的视角来叙述旅行中的各种趣事和难事,我竟然想身临其境,享受旅行。

  一个中年妇女为了完成小时候的梦想带着七岁的小女儿纯阳去欧洲旅行了80天,走过了5个国家,30个城市。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想让你看的,旅行的关键是人。书最后也有一句旅行家的赠言:不只在乎走过了多少地方更在乎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人。看书一两年后,电视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旅游的综艺节目,爹去哪和花少,起初觉得新鲜会看几期,后来觉得它的目的性太强,亲眼看着那些孩子和过气明星掀起一片天,身价飞涨,他们成为很多人茶余饭饱之后的谈资,若真如各家粉丝之言,他们个个善良正直,那么娱乐圈岂不是成了好人堆砌的世界了,反正我不信他们那一套。

  借这本书批判那些综艺节目的确是我的计谋,不过关于此书的思考没有停止。

  当中国人在外国闯红灯、破坏环境又闹出笑话时,我看到一些身边的同学说外国人素质很高,中国人素质很差诸如此类的话语,可是这本书中纯阳和妈妈刚到英国,就看到很多英国人结伴闯红灯,纯阳还诧异地问妈妈为什么他们这样呢。初到英国,她们感受到最多的是英国人的冷漠,而纯阳妈妈在英国的一份报纸上还看到了对英国人性格的描述,一旦接触多了,彼此熟识,也会体验到温情。我倒觉得这种性格在中国现代化都市是很常见的,我的想法也得到了验证,我高中在河北师大附中普通班,这几乎是学校放弃的班级,待得越久越发现师大附中的名声也只不过是在重点班甚至是实验班直升班。我是个“迂腐”的人,不能适应普通班的环境,在这里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世界,同学个个光鲜亮丽,也许他们都到了不用炫富的地步了,处处弥漫着懒散奢靡的气息,越是痛苦就越是后悔,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都是我熟悉的陌生人,对待我是如此尴尬冷漠,可是他们彼此又嘻嘻哈哈无所不谈,三年了我都没有融入他们,自己也不想融入他们。话说不认识时冷漠,接触久了无所不谈,而我,一直处在认识与不认识的一线之隔处。

  她们是在零几年时旅行的,那时候埃及还没有现在这样混乱,埃及大概是他们去过最穷最没有素质的国家了,她们在这里被骗钱,甚至连住院费都被凭空加了好多,没有健康的饮水,城市治安也很混乱。纯阳问妈妈国家贫穷的话,国民也会变得贫穷吗,她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应该多读些书,拓展自己的思想。后来她们来到亚历山德里亚图书馆,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书香弥漫,埃及青年行走其间,她说,在这里看到了埃及的希望。

  最后一站是德国,这是她们游览过的最好的国家了,比起喜欢在地铁里化浓妆的英国女孩,这里二十几岁的女孩们都在看书,纯阳说觉得她们漂亮。在德国遇到的人也比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和蔼可亲,和埃及严厉呵斥不许拍照的警察相比,德国管理人员只会轻轻说一声这里禁止拍照,他们也不会强行把照片删除。我早就听闻德国人爱读书,也更注重教育,但没有想到内在修养早已浸入内心,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美。

  看过这书,我开始憧憬旅游,而知道汉服后,我喜欢上了江南,本来打算毕业后去江南一趟,可是正赶上台风暴雨,我娘绝不允许我去,就和一姐姐去了北京。这是我的第一次旅游,是我所喜欢的自由行,办了一张一卡通,随想随走。初次来京,主要是游览了名胜古迹,后悔第一天爬的长城,此后再没兴致和体力去游览了,之后去了故宫、雍和宫、雍王府、颐和园、孔庙和国子监,两所名校正好没在开放期间,我这个层次游览名校未免像局外人了,本就没有想去的意思,也无妨。还想去书店转转,但寄人篱下,也要顾及那个姐姐。这次旅游是临时的决定,时间紧迫,本来没有什么计划,和她前往也不能尽兴,来来回回费了不少地铁费。下一次一定要自己做主,最好是自己一个人的旅行,做好计划,真正的旅行,不是说走就走,而是酝酿了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熟悉那里的街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