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0篇

2018-08-29 04:2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0篇

  《我的精神家园》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一):不同阶段

  人是需要读一些文学作品的,特别像一些批判性的文学,会让你对人性有更宽广认知。当然,有人会说,读这类文学书很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愤青,对于此问题,我的答案只有一个:说明你读的不够多,理解的不够深。深层次的认知属于那些内心蕴含着巨大能量而能够淡然的静观细水长流的人。正如真正“孤独”的人(境界高深,非指孤僻)其实是不孤独的,因为他们早已融入芸芸。

  书中的一段话挺有趣——在欣赏一部作品时,你会遇到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听到的是音乐,看到的是舞蹈,一言简之,你是在欣赏艺术。在第二阶段,你听到一些声音,看到一些物体移动,觉察到了一个熟悉物理过程。在第三阶段,你已经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最终体会到芭蕾舞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不过是物质存在形式而已,从艺术到科学再到哲学,这是个返璞归真的过程。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二):并不是单说这一本的笔记

  小波的杂文是非常的多,整整集了三本书(我这套是三本),我对此有点看法。小波当时给许多杂志投稿写杂文,自然有一些内容重复的,有一些也可能为了赶快,写的有不尽如人意地方,把几乎所有的杂文集起来,弄了三本书,似乎有点不太妥当。我觉得应该把集中体现小波个人思想的杂文编起来才好。这样一个是为了照顾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另一个方面是小波提到的作家思想家人等有些多,可说这些人的思想也是小波思想的来源之一,节省出来的时间读者也可以选择了解小波的背后。但是全部集中起来也有点好处,内容的重复,会不断提醒读者,令读者再三感受小波对于理性智慧呼唤,小波认为人在世上应该追求一些理性追求一些智慧和美。 关于小波的讨论现在已经非常之多,几乎不论是什么身份、什么认知的人都有在讨论。我对这些没有全面观察,仅就说说接触到的讨论小波的状况吧。我接触到许多人,讨论小波几乎只讨论小波的小说,一旦讨论小波的小说,往往容易变成对于小波小说里出彩的句子大集锦,有些读者说那些句子就像诗一样美妙。还有一些公众号等能够码字的地方常常能见到一些看起来是要写小波的文章,往往也是对小波小说里的出彩句子二次打包。我对这种说法做法难以苟同。小波的小说的确是非常好的,文学价值高,语言驾驭能力了的,我觉得他简直像个建筑师一样。那些出彩的、非常有趣味的句子如果放在原文中会更出彩,如果把它们单独拿出来作为王小波有意思象征,那是舍本逐末,况且把句子单独来出来说诗,这样的做法无论怎么来看都有些荒唐。这还不算最严重,最严重的是对于这些句子的二次解释,让他迎合一部分阅读水平不佳者的口味,而让小波被严重低估,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才是非常严重的。这大概是小波在一种青年之中被过分讨论而被捧杀了把,现在我不敢告诉别人我读过王小波。 因为我自身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水平有限,我也不敢再妄言小波的小说,仅仅就来说一说小波的杂文吧,况且许多人是忽略了小波的杂文的。如果有人要我推荐书,我一定是要推荐小波的杂文去看的,他的小说诚然有趣,但不是谁都能看下去,但我觉得小波的杂文大部分人应该都可以看下去。他的杂文常常用非常朴实简单流畅的语言将事情剖析的头头是道,然后将道理讲得明明白白,然而同时又不失趣味,甚至可以说有些杂文比他的小说趣味性还高,就如同小波的意见:我不信有谁不喜欢有趣。我也不信有谁不喜欢有趣,我要劝慰一些人,就是那些收看收听低级趣味作品的人,你应该是时候提高你的趣味了,而王小波是可以提高你的趣味的,他的趣味浑然天成,没有多余的掺杂,这是现在许多媒体夸张恶搞所不能达到的水准,与其浪费一个小时看那些东西,不如看看小波的杂文提高水准。图了乐子之后大概是得不到什么的,但是读小波可以明白许多道理(说道理似乎不妥,应该说是高明见解),许多人到了二十岁甚至三十岁都是个混不吝,许多事情都搞不清楚,那就应该读读王小波…… 小波的思维非常清晰,而且非常高明,这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多学科学习和国外学习经历,二一个是来自于对过去的反思年龄逐渐增长对于生活把握。小波说他希望他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捶,我觉得他做到了,在四十不惑之后还能继续保持这种非常充盈的趣味非常难得,他是一个没有被生活所捶的人。现在许多人学这个学那个,要嬉皮要流浪结果年纪轻轻就弄得深沉不已,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些人往往都要回归到生活之中,如果想要一直保持,看看王小波是怎么样保持趣味的,大概可以参考点经验。 到这里我应该举点例子,否则光靠说不会有人去看,举点例子别人一看还真是,那么我也可能就推荐成功了。现在许多人都想谈论这个谈论那个,但自己说不清楚,还把自己弄得非常焦虑;还有些人谈论问题言语粗鄙,不讲理,用非常低层次的想法去揣测一切,应该让小波帮这些人看看病。 许多人都爱看电影,也爱谈论电影,小波也有许多文章谈论他对电影的一些看完,在《明星癫狂》一文中他对于香港电影做了预见: 香港的影业已经中弹了。你别看它现在红火群星灿烂,但早晚要被好莱坞吃掉。 在《为什么要老片新拍》中他说: (国外)一个导演对老故事有了崭新的体会,就可以重拍;保证观众有一个全新的《XXX》就是,而且这也是对过去导演的挑战。我看到的国内重拍,不仅忠实于小说原著,而且也忠实于老的黑白片;观后感就是让我把早已熟悉过的东西过上一遍。 又比如小波对于国人的承认勇气与反思自我的看法: 有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落到你的头上,你又拿它当了真,时过境迁之后,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就是个严肃的问题。这件事让中国人一说太过复杂。 国人总不肯承认自己傻过,仿佛这样就能使自己显得聪明;除此之外,还要以审美态度看待自己过去的丑态。像这种傻法,简直连傻x都不配做了。 除了这些之外小波对于人生、生活,也结合身体验做了非常多的建议大体看来小波是感受到幸福的,对于社会建设等方面他也有非常合理的看法,他总是关注现实,对现实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做出了一些预测,许多预测现在看来已成事实,这些建议与预测在他的小说中也有适当描写。 比起小说里出彩的句子,小波在杂文中有具体事例证据,又有一定的推理证明过程,他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来看待事情,让事情变得简单起来;光看结论是不容易明白他讲了什么的,没有一个过程直接看结论是不能领会其中的变化的,看东西还是要看一个全貌才好,能够把握住脉络,自己也能学习其中思考方法。许多时候我们会把一些事情变得繁难,应该学习小波的做法,尽量追求科学、理性思维,同时还有追求智慧和美,许多人都觉得这个社会、世界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却又不去对自己做一些改变,带着某些侵略目的,不问对错、喊打喊杀,这是非常不文明的做法,如果都能读读小波,多理解一点小波的看法,并且能够尽量去做一做,那不如人意的事情也会变少一些。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三):关于“媚雅”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有<关于“媚雅>一篇杂文,王小波对“媚俗”(指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放弃了艺术的格调)与“媚雅”(指大众受到某些人的盎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进行了比对,重点阐述了“媚雅”。

  他回想在美国时,一日去波士顿看朋友。趋车一整天方到朋友家,被朋友邀请教堂听免费的高雅音乐会。小波在婉拒不成的情况下,和朋友去了音乐会现场。由于坐在首排正中,他硬撑着听了两支曲子,结果是觉得曲子没咸没淡,没油没盐,演奏员在胡吹、胡拉,指挥先生在胡比划,整个感觉和晕船相仿。中间居然有一段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结论即是布鲁纳这两首鸟曲,真是没劲透了!

  欣赏小波的率真透彻,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知名作家而猪鼻子大葱——装象。没有怕别人讥笑他缺乏古典音乐方面的修养闭口不谈。现今社会中,不雅装雅的人比比皆是个别演艺明星(当然演艺明星也是人,也不乏具有高功力、高水平人士出现),连整句话都说不好,一手蛛蛛爬的“书法”,愣说自己的爱好是读书,读名著、读经典、读深奥的古籍……听音乐、听古典音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如此“媚雅”之举不提也罢,还不如真实地说说自己喜欢朋友围炉而坐,喝喝大酒、吹吹小牛来得真实!

  看了王小波的“媚雅”谈,也不由得想起另一作家说过,如果一本书,无论评价多么好的书,如果你看不下去,完全可以放下不看,不用强迫自己去迎合。

  支持小波的不要故作“媚雅”状,但辩证地分析,不怀“媚雅”之心,而抱“媚雅”之举,去尝试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学着去听不同风格的音乐、看各种风情的舞蹈、阅读兴趣之外的书籍,也可能在“媚雅”的驱动下,保不齐真地培养出来了某些文学、艺术修养,那岂不是一件快事!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四):《我的精神家园》摘记

  1. 俗话说的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真正的君子之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

  2. 这世界上简直找不到什么不言而喻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愚蠢。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傻有时能成为一种威慑。

  3. 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

  4. 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

  5. 总不能一入了高雅的门槛就是无条件的好——如此立论,就是媚雅了。

  6. 海明威在《钟为谁鸣》里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7. 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也许这纯属巧合。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聪明人的范围之内,道德上的敏感度是高点好,还是低点好。

  8. 太古板的人没法欣赏文艺作品,它能干的事只是扰乱别人……

  9. 中国传统的士人,除了有点文化之外,品行偏僻小山村里二十多岁守寡的尖刻老太婆差不多

  10. 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就在于不是俗套

  11. 好东西翻炒几道才成了俗套,文化垃圾恰恰是精品碎片

  12. 影视的编导就是墨索里尼,总是有理

  13. 说到国产片的现状,应该把编导对观众的培养考虑在内。

  14. 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读者才会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写出真正好的东西来。

  15. 缺少科学知识,没有想象力,这都是中国出不了科幻片的原因

  16. 假设我要搞的的《侏罗纪公园》那样的电影,我怎么跟上面说呢?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可答不上来又不行。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

  17. 朝鲜电影,又哭又笑;日本电影,内部卖票;罗马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18. 我们这代人,在猜疑年代长大,难免会落下毛病,想从鸡蛋里挑出骨头,这样才显出自己能来,这是很不好的。

  19. 从艺术到科学再到哲学,这是个返璞归真的过程。

  20. 假如你遇到一种可疑的说法,这种说法对自己又过于有利,这说说法准不对

  21. 我知道有些低等生物蒙你的恩宠,可疑无性繁殖。我就像细菌那样分裂就好了。这样晚上睡觉,早上一下变成了两个人,谈恋爱无非是找个伴儿嘛,自己裂成两半儿,不就有伴儿了吗……

  22. 我以为这是因为导演老想在电影里加入些理想和追求,把怎么谈恋爱都忘了。

  23. 主旋律是主旋律男女之情是男女之情,切不可这样胡串。

  24. 知青文学的作者们总是这样来解释当年的事:这是时代使然,历史使然;好像出了这样的洋相,自己就没有责任了。

  25. 国人总不肯承认自己傻过,仿佛这样就能使自己显得聪明;除此之外,还要以审美的态度看待自己过去的丑态。像这种傻法,简直连傻X都不配做了。

  26. 有点癫狂不算有病,这种癫狂没了控制才是病。

  27. 人既有这样一股疯劲,把它发泄掉总比郁积着好。

  28. 科学、艺术不属福利事业,不应以关怀弱势群体为主旨。

  29.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征途不仅不算去关怀弱势群体,而应当去冒犯弱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

  30. 相比之下,我发现大家对电视比电脑宽容得多。

  31. 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经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才会觉得历史至今还活着。要是可以随意翻盖,那就会把历史当做可以随意捏造的东西,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

  32. 中国人只重写成文字的历史,不重保护环境中的历史。

  33. 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34. 言必称天下,不以个人面目出现,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所在。

  35. 罗素说,中国文化里只重家族内的隐私,不重社会的公德公益,这一点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费孝通说,中国社会里有所谓“差序格局”,与己关系近的就关心,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结果有些事从来就没人关系。

  36. 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

  37. 中国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那就是人只在家里(现在还要加上在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了责任感。大家所到之处,既无权利,也无义务;所有的公利公德,全靠政府去管。

  38. 大多数人在受到重视之后,行为就会好。

  39. 穷人不单是缺钱。你给他钱他也富不起来,他的主要问题是陷到一种穷活法里去了。

  40. 罗素先生一眼就看出乌托邦是个母猪架子,乍看起来美轮美奂,使上一段,磨得光秃秃,你才会知道它有多糟糕。

  41. 至于小说越来越不好看,则有另外的原因。这是因为有人要求它带有正确性、合理性、激励人们向上对的,这样的小说肯定无趣。

  42. 因为现实世界的合理性里就包括有有趣的小说和电影,故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现实世界更加不合理了。我们的出镜正如老美所说的,在middle of nowhere(荒野之中)。这是小说发生的地方,却不是写小说的地方。

  43. 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

  44. 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45. 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

  46. 一味地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47. 真正的知识不仅能说明一件事应该怎么做,还能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而那些诀窍呢,从来就说不出为什么,所以是靠不住的。能使人变聪明的诀窍是没有的。倒是有种诀窍能使人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实际上却变得更笨。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过的那些傻事。

  48. 肉麻就是人们不得不接受降低人格行为时的感觉。有人喜爱肉麻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太爱卑贱,就把肉麻当成了美。

  49. 人们应当为自己的生育精力建设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是物质所替代不了的。

  50. 有无数为人师表的先生们在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塑造别人,真是可惜。

  51. 我以为凡是把文学当成沽名钓利手段的全是儿戏。

  52. 生活就是自己啊……有人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活本身了。

  53. 我可不能赞成爱里面一点责任没有。我当然反对它成为一种枷锁。

  54.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尽义务,我们自己的价值标准也是被规定了的。做人的乐趣不是太可怜了吗?难怪有人情愿做一只疯狗呢。

  55. 灵魂是活生生的,它的安慰才能使人满足。

  56. 凭着满心的热情,凭着活力。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五):摘抄

  1、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2、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

  3、海明威在《鈡为谁鸣》里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4、青年的动人之处,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5、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经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才会觉得历史至今还活着。要是可以随意翻盖,那就会把历史当做可以随意捏造的东西,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

  6、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它的建筑。能见古人所见,感古人所感,这种感觉就是历史感。

  7、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罗素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训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毕竟所有的人属同一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用于对爱人讲。假如不这么用,也很肉麻。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六):我的精神家园

  《红楼梦》说饮茶,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驴了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经沧桑直到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才会觉得历史至今还活着

  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活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这一部分是不会死的,它会保存在那里,让后世的人看到

  能见到古人所见,感到古人所感,这种感觉就是历史感

  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个庞然大物,仔细从眉眼上辨认,居然是自己当年的梦中情人,于是不免倒吸一口凉气

  假如事情没做成,那是做得不得法:假如做成了,却不美好,倒像是一场噩梦,那是因为从开始就想得不对头

  既然有趣的事不多,我们才要做有趣的事

  既然这世界上有趣的书是有限的,我何不去试着写几本

  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事情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

  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如果不是激进派,那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假如他到了三十岁时还是激进派,那他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

  既然你要做的一切都是别人做过一千万次的,那么这事还不令人作呕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