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世纪简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20世纪简史读后感10篇

2018-09-05 03:0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0世纪简史读后感10篇

  《20世纪简史》是一本由[澳]杰弗里·布莱内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5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0世纪简史》读后感(一):历史标记

  这些年间文学创作了好多本简史,《人类简史》、《时间简史》、《未来简史》等等,都广受好评,这些简史启发我们去思考未来,思考人类,思考自我价值。 杰弗里·布莱内(Geoffrey Blainey),1930年生,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国宝级历史学家。被誉为“勇敢的公共知识人,不可多得优雅作家和讲故事大师”。他的作品清晰富有想象力,已出版多部著作,至今笔耕不辍,广受欢迎的作品有《战争起因》《世界简史》《20世纪简史》《澳洲简史》《澳洲足球起源》《游牧部落胜利》等。这是他被贴上的标记,也确实伟大不凡,让我们在书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本书分为27章,从灿如旭日人们踌躇满志要干一番事业,到暴风骤雨黑暗一片,人民苦不堪言,再到乌托邦的破灭,经济萧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绝望痛苦,希特勒的兴起与失败,再到柏林墙的倒塌,最后到新月的升起。涤荡起伏, 20世纪是什么样子呢?处于21世纪的我们无法亲身经历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想所有读者都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上个世纪的不同,让我们深深思考如今的一切多么不易。贯穿本书的一大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在20世纪初发生了一场世界大战,这让踌躇满志的人们手足无措悲观至极。两次大规模战争和不堪一击的和平,让人们对这世界充满了失望,但也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和平而不懈奋斗,最终换来了和平。20世纪下半叶的和平时期里,包括铁幕落下、太空竞赛计算机的兴起在内的很多事件,都受到之前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但战争之外,本书更追溯医学方面的非凡发现汽车飞机和无线电的影响、女性地位提升绿色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解放、对体育狂热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前途变化,还有鲜有人注意的小片段,日常生活的诸多鲜活场面。20世纪的世界视野越来越小,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对抗之外,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图景。 这本书让我们对20世纪有了一个整体认知,由大及小,从世界大战到白领工匠,从黑暗到光明色彩鲜明对比,使我们在回顾过去历史的同时,也在深深思考当今社会现状,忆古思今,得以启发,让自我更好发展

  《20世纪简史》读后感(二):《二十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那么“近”,又那么“真切”的时代

  艾宾浩斯的研究证明,两个同样大小的圆A和B,如果A周围都是比它大的圆,B周围都是比它小的圆,那么,A看起来就显得更小,B看起来则显得更大。二十世纪对于诸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较为年轻的人来讲也是这样--至少比起其他世代,二十世纪奠定的科学文化政治实力版图等诸多方面基础,尤其是那些有幸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能够保留至今、或是在战争中出于种种目的创造出来的造物,当下仍然能够对现代人造成深刻的影响。所以,二十世纪在他们中间,很容易引起亲切感,但是,又常常会因为近些年飞速发展的科技而难以感受到那些渐渐遥远的“真实”。

  也许是因为二十世纪的脚步一直很忙吧。除了智能手机和高配置笔记本电脑,似乎现在能够“纵容”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种种发明,都是在二十世纪集大成而最终成型的。城市文明开始成形,无线电等技术实际应用,更是将快步走在发展道路上的欧美等国联系得更加紧密。而科学的飞速发展,真正打开了人们思维禁锢,于是,在相对落后、甚至一度沦为殖民地的地区,通过宗教凝聚人们形成集体、由神职人员辅助政府官员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渐渐消失,甚至在这类运动与政权交替此消彼长的争夺过程中,政治上的斗争开始日渐成为国家政治形式的基本状态,一度能够开始反过来对宗教教义下“约定俗成”的行为进行矫正性的实验。各个国家的伟人政要纷纷从二十世纪初“那个几乎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渐渐成长为在各类社会事务崭露头角、对国家的发展和运转有了一套自己理论的人。而他们最残酷老师,往往是战争,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也促使人们加大了对医学的关注,青霉素等药物被发现,让无数人得救,而基因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开始能期待更多的疾病被治愈。“导弹”这个词,至今会在许多条新闻出现,更是要拜这两场战争所赐,随之衍生的核试验等技术,更是在二战结束、世界迫切需要和平之际,成为美苏两国大秀肌肉、拉人站队的标志。苏联则在外忧内患之下,渐渐丧失了与美国抗衡的资本,随后,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被政治人为地建立起的柏林墙也终于倒塌······

  本书语言简明晓畅,从多个角度,以看似平淡无奇笔触,选取了二十世纪诸多最具代表性层面,全景式地勾勒了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这种冷静自持的态度,才使得前后穿插勾连进人物或事件,全然不同于那些具有倾向性地拔高的记述,所以并不脸谱化,而是让人读来,更有时代催促着“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些人只是恰逢其会的英雄”的感觉。而从无线电把全世界无形中联系在一起,到因为政治目的人为地建立起柏林墙将人们从意识形态到实际上分隔开来,二十世纪给人们留下的,就是这种“近而有距离”、“真切又陌生”的“精神遗产”。希望未来,人们能在看待二十世纪历史时,能够尽量看淡自己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放下陌生感和自认为的骄傲深入地探究、反思,以最大限度超越我们现有不满不足之处吧。

  《20世纪简史》读后感(三):世纪回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01年12月12日,随着“嘀、嘀、嘀”的信号跨过大西洋彼岸,宣告了无线电的诞生;德国分裂的象征物——柏林墙,在1990年得以拆除。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贯穿的20世纪是不平凡而又日新月异的。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而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站在世界史的角度来审视20世纪的发展历史,历来的研究并不多,同类的《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20世纪思想史》、《思虑20世纪》......不同的作者审视历史角度也不同,而这本《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则站在宏观的大历史背景下,为我们娓娓道来那鲜活的历史细节画面

冷战时期的柏林墙

  本书的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国宝级历史学家杰弗里·布莱内。他被誉为“勇敢的公共知识人,不可多得的优雅作家和讲故事的大师。”他的作品风格非常的清晰而又想象力。“历史是任人打扮小姑娘。”在作者笔下,历史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鲜活力的,没有让你感受到大而空的历史,而是选取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素材,用生动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20世纪历史的画面,在这本《20世纪简史》中感受颇深,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战争的起因》、《澳洲简史》、《游牧部落的胜利》也广受好评。

  这本书是以作者1966年的中国之旅作为开篇,在20世纪的历史浪潮中,中国的“文革”是比较代表意义的政治事件之一。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历史发展,正是20世纪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虽然经历了战争,磨难,经济的低迷困顿,但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作者通过回顾20世纪发展的历史,也是要从历史中来汲取经验展望21世纪。

  在这本书中,不管是大的宏观历史事件,还是微观的历史细节,作者都有涉及。前半部分多讲的是战争事件,后文多涉及和平年代的经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20世纪的每个年代也都有自己发展的特点。虽是简史,在标志性事件的叙述上,却将前因后果交代的非常清楚,从彼得格勒闹起义、巴黎谈和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摇摇欲坠的柏林墙。在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细腻流畅的语言所吸引,而又不失严谨,可见,作者是一非常会讲故事的历史学家,这也是一个高水平历史学家所具备的写作技巧

  20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百年,是人类发展变化最大、最快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交战,让和平与正义成为追求。回首20世纪的风云变幻,让人应接不暇,作者站在全球史观的世界,纵横中国的角落和世界各地,让读者领略到那20世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20世纪简史》读后感(四):20世纪从来没有真正结束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杰弗里·布莱内的这部《20世纪简史》,摆脱了通常20世纪史学显露的普遍的那种焦虑感,以从容克制风貌展现这个世纪独特的斑斓景象

  文 | 林颐

  本文首发于《法治周末》

  任何人欲写20世纪历史,都非易事。且不说别的,单单就由于书写者身处其中,难免因为对自己的时代格外关切忧心忡忡笔端不自禁流露现实是很坏的”乃至“这是最坏的时代”的感慨,这并不尽然是对的,至少对于20世纪来说,同时称之为“最好的时代”并不夸张。

解不开的谜题

  何时谓“20世纪”?习惯上,从190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但这种机械的时间划分很可能割裂历史的内在联系。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前,欧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新的世纪仿佛将继续笼罩在和平幸福的圣光里。谁也不曾预料20世纪会是一个如此残酷的世纪。

  后来,许多历史学家在做研究之时,倾向于把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全部纳入19世纪的范畴。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之三《帝国的年代》,就是采用这种“漫长的世纪”,霍氏认为如此可以较完整地呈现“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特有的资本主义的胜利和转型”。20世纪的历史,就从1914年开端,至1999年束尾,称之为“短促的世纪”。

  杰弗里·布莱内并没有像霍布斯鲍姆那样明确地从1914年起笔写20世纪,他在寻找20世纪初期与19世纪之间的联系,毕竟新事物往往诞生在旧事物的内部,谁能想到,日正中天的欧洲悄然孕育一场浩劫。

  20世纪的最初十余年仿佛一个楔子,它深深地切入了世界的核心危机逐渐积累到达临界点,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世界瞬间四分五裂,历史的车轮轰隆向前,无情地碾压、破碎,之后忙于修复,经历几番博弈,一轮轮更新重生,以让人讶异的速度飞跃发展。这是20世纪的总体概要,那么,具体地,这个世纪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书写20世纪史的另一个障碍在于这个世纪太近了,因而有许多不能公布、遮遮掩掩,另有许多则芜杂不堪,档案文件材料之翔实让人眼花缭乱。作为一部“大家小书”式的普及读物,《20世纪简史》不可能致力于辨析,作者的重心必然放在对已知史料的梳理上。

  以赛亚·伯林曾引用希腊诗人阿尔喀洛科斯的名言讨论两种历史观:“狐狸知道许多事情,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情。”以此衡量,《20世纪简史》绝非“刺猬”。这本书里没有大理论,不做深度阐释,也不讲述以一概全的事件,作者所要完成使命,就是要让我们意识到,20世纪没有别的,只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重新了解它。

  从1914年起,到“二战”结束,是分崩离析的大灾难时期。穿插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法西斯的崛起、凯末尔和青年土耳其党、美国经济的起飞、全球经济大萧条……这些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主要图像。紧接着,战后经济繁荣,社会秩序重建,这是一段相对稳定时期,表现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当冷战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终结之后,20世纪的最后阶段,世界走向全球化,同时呈现彷徨不定、雾霾不清的格局

  动荡不定的政治形势,让人们自然而然明白了帝国、政权以及各种体制无常不堪。疆域广阔、威势盛隆的大不列颠黯然退出了舞台中心。解不开的谜题:德意志为何服从一个刽子手的号令?从统一到分裂到重新统一,德国还有能力成为欧洲的“棋眼”吗?犹太民族经受了惨烈的大清洗,“以色列”会是他们的应许之地吗?那么,阿拉伯人的命运又该往何处?“老大哥”领导的阵营后来为什么众叛亲离?美国成为这个世纪的领导者,可是,“9·11”发出了什么样的警示

  这些事件必然是历史学家的视线聚焦之处。杰弗里·布莱内的特别,在于他达成了清晰的历史叙事和优雅文笔结合,在于他那仿佛艺术家出色的写作技艺,能让他在大写意手法上加以皴笔描摹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俄国的流亡音乐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每次谱曲时标注的日期都是旧俄日历,而非西方历法;“一幅也不能搬走”,丘吉尔拒绝了国家博物馆迁移艺术品的要求,他一意孤行,誓与伦敦共存亡;果达·梅厄(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带着儿女迁往巴勒斯坦,她站在特拉维夫的火车站,面对空旷无人的街道,心情失落。

  这些俯拾皆是的微小场景具有巨大的修正作用。叙述借此脱离了干巴巴的资料堆叠,赋予读者以近距离认识历史的视角,进入那些处在历史之中的人们的内心。

哪一面是真正的20世纪

  《20世纪简史》不只是政治史,它虽然是一部简史,覆盖面却很广。正如该书副标题所言,“从无线电到柏林墙”。布莱内描述了无线电的发明、交通的大变样,爱因斯坦和原子弹,以及诸如坦克、潜艇、生化毒气和各类新式武器的应用。两次大战之所以造成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与科技发明在战争中的应用息息相关,而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也必然会在后来的岁月里一步步凸现。

  尽管如此,科技的高速发展仍然是振奋人心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苏联宇航员完成了太空旅行,美国宇航员则登上了月球,生物基因工程突飞猛进,医疗健康水准大幅提高,世界大多数人口的饥饿问题逐步解决,计算机的出现……

  20世纪相对于之前数千年最可夸耀的贡献,建立在以科技为基础的重大物质成就进步之上。除此之外,布莱内也谈及了20世纪艺术的发展、大城市的兴起、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女性地位的提高、绿色运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解放、社会运动的浪潮、对体育的狂热等各种情形。20世纪的历史丰富复杂,假如用“好”和“坏”去简单评价,这种做法肯定有所缺失。

  杰弗里·布莱内之前写过一部《世界简史》。《20世纪简史》的写作初衷,正是因为他在完成《世界简史》之后,意识到20世纪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里的特殊性,以及这个世纪所发生的那些事件对于今日的重大影响。

  把两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可能有种感觉,无须对20世纪特别地求全责备,毕竟人类做过的坏事,那些黑暗、恐怖、灭顶的时刻,向来就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或者容忍曾经犯下的错误,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地淡去”,现在这个21世纪,就是在上个千年的胎动里成形,今天所有的希望与绝望都在它的里面生根、发芽。对于我们置身其中的当下来说,20世纪从来没有真正结束……

  理想国 | 想象另一种可能

  微博:@理想国imaginist

  微信:lixiangguo2013

  《20世纪简史》读后感(五):从历史长河中的细节看二十世纪

  看到《二十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这本书的名字就感觉十分的有意思。开始还以为莫非是讲特工的故事?结果发现是一部关于二十世纪的世界史。作者杰弗里.布莱内用一种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二十世纪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还有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和平时期里,包括铁幕落下、太空竞赛和计算机的盛行在内的很多事情。贯穿这本书的一大主题就是战争与和平,倾向于用更简洁更有趣味的语言来描述二十世纪的历史,给读者以启示。

  在上个世纪,对中国人民来说,最痛彻心扉的莫过于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1894年与清朝爆发甲午战争,夺取中国台湾;1905年,击败沙俄,夺取库页岛南部和重镇旅顺;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在一战期间,日本夺去了德国控制下的众多太平洋群岛;1931年,日本军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夺取了中国东北;1933年,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通过1935年的《何梅协定》,华北地区也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37年,日本军人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初期可以说毫无悬念,日军高歌猛进、连战连胜。战争初期的几场大会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均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战争开始没多久蒋介石的精锐嫡系部队便损失惨重。日军在1937年的7月7日挑起战火,这年的12月便占领了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难进大屠杀。后来,随着盟友德国和意大利战败投降,日本独木难支。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造成约20万人的重大伤亡。日本人的意志彻底被动摇,1945年8月15日中午11时,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后的美苏冷战

  1946年3月5日,已经卸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应邀到美国接受一所大学的荣誉学位,他在这个仪式上发表了一场演讲。

  丘吉尔说:“从波罗的海边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下,在这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城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部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者那种的方式被苏联控制”。

  这段话让会场里的每一个人震撼,“铁幕”这个词从此深深印入了人们的脑海。

  当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盛,而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全部退居二线,唯一能与世界霸主美国抗衡的只有苏联。就因为如此,美国人利用丘吉尔的演讲大做文章,美苏之间的“冷战”也由此开始。

  新中国的成立

  在1949年,这是世界的东方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世界上人口第一多的国家——中国,从二十世纪初便开始承受革命浪潮的冲击。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的洗礼和军阀混战的荼毒,中国历史终于开始了一段新篇章。1949年10月1日下午二时,中央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下午三时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柏林墙的倒塌

  1989年11月9日,东德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东德边境。30年来,柏林墙两边的人终于可以汇聚在一起了,象征着“分裂”的柏林墙被一股洪流推倒,两德统一的问题成为德国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柏林墙建成那天开始,西方世界便不停地指责和反对。多年以来,柏林墙都被视为分割欧洲最强有力的象征。1990年6月13日,柏林墙被全部拆毁。同年10月3日,两德实现了统一,这标志着二战以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美苏分治为特点的“雅尔塔格局”被彻底地终结。

  新月再次闪耀

  在二十世纪后期,穆斯林国家再度崛起,越来越多的心伊斯兰教国家独立。但是穆斯林国家的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极端民族分子。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911事件了。当时上大学,早晨还正在睡觉,突然有人喊,美国世贸大厦被飞机撞击了。还以为是恶搞,也没在意,翻身继续睡觉。结果在开始上课后,课堂上流传的各种报纸和老师嘴里面证实的新闻,让我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

  后来在原址重新修建了911纪念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整体来说国际形势比较平和,中国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整个社会充满机遇,蓬勃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及整个欧洲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给中国发展前景又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时代。通过学习反思二十世纪的历史,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发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