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9 04: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可能发生往事》是一本由克利斯•波杰里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80元,页数:3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一):来看看自己适合做领导吗?!

  准确率99%的领导力测试, 来看看自己适合做领导吗?!

  今天,闲来无聊,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一个测试,测领导力的,大家都说挺准的!闲来无事,我也做了一下,挺有意思

  大家也来试试吧!看看有没有做领导的能力

  纯属娱乐,别太当真!

  地址我就不发了,免得被人当五毛党,有兴趣的就去问问度娘,百度一下“天际测评”,就能看到了。没兴趣的就闪吧。

  以下是我的测评结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做做,贴出来大家比一下呀!

  1、你的指导型领导风格得分:78分;

  2、你的支持型领导风格得分:65分;

  3、你的参与型领导风格得分:98分;

  4、你的成就取向型领导风格得分:76分;

  你的意志力得分:87分

  你的忍耐力得分:34分

  你的情绪控制力得分:35分

  你的应变力得分:65分

  你的组织能力得分:78分

  你的决策能力得分:66分

  你的创新能力得分:54分

  你的用人能力得分:72分

  以上是我的得分,谁能比我强?也贴出来让小弟瞻仰下。

  自我感觉自己挺适合做领导的,呵呵!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二):事实真的如此?

  看这本书用的时间很长,原因是这段时间实在抽不出时间来。母亲生病,工作中必须要完成任务,当很多事情集中一起压向你的时候,心就不静了。那么读书自然就难以入心,书自然读得就比较慢了。

  很喜欢外国文学,从文字中总能感受到与自己成长不同文化背景,但看这本书,我却找到很多熟悉人情冷暖

  一个家庭接生妇,带着自己的女儿接生过500个婴儿,却因为一次事故几乎就是身败名裂结局。这是什么原因?周遭人群评价,每个人对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都源于出发点的不同。作者以接生妇的女儿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继续得无比详尽,尤其是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心理活动当事人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展现出来。是啊,被告本人,该是多么煎熬;被告的女儿,该是多么难过;被告深爱着她的丈夫,内心又该是多么痛苦。每一个人他们都在这件事中痛苦地等待着结果。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名律师,他在为当事人辩护的过程中,爱上了女主人,但他们之间的爱是含蓄的。女儿呢?在母亲接生的过程中,她成长起来了,父母之间的一切她都以女孩敏感细腻去感受。不得不说,她因为母亲的缘故,她也爱上了接生这个工作,成为专业妇产科医生

  整本书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围绕着这个官司来讲述。同时讲了周围人对家庭接生的看法,对这事件的评价。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看待一件事情,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比如接生妇的家人,他们认为如果不实施剖宫产,那么婴儿和母亲都会失去生命,西比尔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全胎儿的生命。作为医生,作为一名接生妇,是本能让她这样做的。可另外一个家庭呢?女主人没有了,他们又该接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周围的人群呢?哪些支持家庭生产的人,不支持的人群,他们众说纷纭,到最后,结果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引发的思考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每一本书都有可取之处,让我们手捧着书本,静静地从文字中去思考生活吧。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三):文明传统的“擦枪走火”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原来是个男的!医学上的术语与细节都可以解释得过去,但是一个男人可以把孕妇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特别是胎动的感受)写得如此真切动人,真是让人张口结舌。为安抚我的惊诧,我开始联想:或许作者曾经是个妇产科医生吧,妇科医生来写接生婆就合情合理了嘛。但愿我的猜测是真的。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诸如神婆和接生婆之类的社会角色慢慢退出了人们生活。但在这之前,我们的父辈祖辈有什么关于头疼脑热、生养孕育之类的事情都是去找神婆和接生婆的(其实,神婆好像现在也很有市场)。关于接生婆,我是有印象的。因为我有一位姨姥姥就是接生婆。在我记事的时候,她已经年岁很大了,不再接生,但会帮孕妇看胎位和纠正胎位。就是看胎位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有求必应的,大都要托亲戚关系,所以作为其外甥女的我妈妈就成了经常被人托的亲戚。在我的印象里,姨姥姥白白胖胖的,保养的非常好,他们家的生活条件也非常好,过得像城里人。可见,那时的接生婆不仅很受人尊敬而且收入颇丰。我相信,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们的女主角接生婆西比尔也一定能够像我的姨姥姥一样带着荣耀骄傲安享晚年的。

  然而,无巧不成书,意外还是发生了……其实,这样的意外本是现代文明与社会传统碰撞下的“擦枪走火”。遗憾的是,这样的“擦枪走火”准确地击中了我们的女主角接生婆西比尔。没有什么可悲的,悲哀的是时代本身。这个时代常常给出不好,却从未给出总够的好。对于生命的诞衍热爱才是人类不应释怀也不能遗忘的。对于新生命的渴望欢喜,让西比尔放弃了嬉皮士的态度并远离了嗑药等不节制的生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这是生命最本源强大的力量,也是这种力量让西比尔走上了接生婆的道路。其实,拥有这种力量的西比尔可以坦然地面对任何的审判。然而,3月15日的日志却成了一个“心魔”……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月15日却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不仅让人好奇,作者笔下的这个3月15日日志,是巧合呢?还是只是个巧合?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四):现实总是血淋淋

  很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这是打开本书后的第一感觉。

  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分类是推理悬疑。作为一名推理爱好者,还是希望能够抓住每一个阅读推理小说机会的。欧美的推理小说我读过一些,虽然不多,但大多是经典之作,我也非常喜欢。比较来讲,我更喜欢硬汉派推理。之所以喜欢硬汉,其实喜欢的是那一类书中描写的生活,而不一定是推理本身。若论推理本身,自然是本格派推理最是好看

  本书是推理,我读到最后都有些不太认同。读这本书,我没有读一般推理小说的快感,反而浑身都是压抑。的确很压抑。虽然本书的叙述很乱(似乎现在的欧美文学有好多都喜欢这样子的风格),不过我还是很快就弄清楚了大致情况。一个无行医执照的接生婆西比尔,因产妇死亡后用一把厨刀剖开产妇的肚子救出婴儿,而被指控有罪,并接受审判。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文中“我”的叙述以及“我”的母亲的日记从侧面告诉读者,真实是什么样子的。

  真实情况就是这样,从“我”的认知角度以及从“我”的母亲的亲身感受来看,“我”的母亲并没有错,因为她果断地认为如果不这么做,则孕妇与婴儿都有死亡的可能(实际情况是当时孕妇已经死亡)。但检查官认为,是她用刀划开孕妇的肚皮导致其死亡。于是乎就像细雨微澜所说,三人成虎,当你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时候,你不会想到他人的言语是多么犀利,他人的举动是多么的张狂,那时你还是强大的一方,但是当他们的言语慢慢的影响了你,当你认为并不存在的罪证在你的印象中成立的时候,那么,你便是有罪的。

  这样的事情让我感觉可怕,因为我总以为,在美国还是很有司法公正的,但是现在想想,自己的确是天真可笑。随着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电影和文学,自己对美国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刻。在那里,的确有黄金美女,但也有校园枪击等各种人间炼狱。当然,本书讲述的主要方面并不是对社会的控诉,而是对人性谴责。人性,到底如何。

  最后,还是想把封面上那句话拿来,“一千个人夸一个普通人天才,这个人终可通晓天文地理。一千个人义正词严地说你是个杀人犯,你做梦时,亦能梦到自己的双手鲜血淋漓。”

  这就是血淋淋地现实。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五):有一些职业注定与人的本初紧密结合,如接生妇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再一次发现自己才疏学浅;首先我不能将这本书定下类别,虽然上架建议是“悬疑小说”,但是它只涉及一件已确定往事的法庭定性,按照悬疑小说的最宽泛意义上的界定——“以一个悬念贯穿始终并且解开的小说”——倒也无可厚非,故事一开始就已设下对审判结果的悬念;而在最后,母亲3月15日的日记内容,也让整个故事泛起了耐人寻味的思考。但实质上,它并不具备悬疑小说的基本要素——首先它不属于一种推理文学;其次,悬念的产生和破除,是基于作者亦倒亦顺的叙述方式,而不是因为故事情节的推演。那么它到底属于哪种小说类型呢?第二个让我羞愧的是,我尚未读过这本书的同类书籍,例如很有名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这使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无从倚傍。

  不过这无碍于我将它归类为一本很有魅力的书。首先赞一下内容简介,以西比尔的口吻说出的饱含深情的话,温柔中却又透露着灵魂的颤栗。然后作者重现了整个法庭审讯的过程,从搜集证人安排证人出场的时机、设套询问等,都非常具有逼真感且扣人心弦。这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起码我现在明白了“无罪推定”的涵义(最初听到这个词还是在《何以笙萧默》里呢~),并且在律师大喊“反对”的时候,能明白人家在反对什么了,有时是在于他人言辞有一些主观色彩浓厚字眼,有时在于对于事实的无根据推测,有时是在于另一方律师在问讯时的误导,等等。

  最后一个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接生妇这个职业本身所包含的崇高感。有一些职业注定与人的本初、社会的根本或者自然的脉络紧密结合。原本医者(如华佗)、师者(如孔子)即是很好的天人合人的范例,但现代社会的异化,使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变形,医生困囿在资质证书职称评定中高高在上失去了病人人本关怀;而教师则将育人目标简化为“升学率”“家长满意度”等一些量化指标,失去了师者本身立足于社会传承的固有准绳。自己一直有一个想法,将所有美好的职业都搜集起来,用最美丽的三言两语去描绘它(例如“物理学家科学家中的小飞侠”),那么接生妇呢?让我再看一次这本书,我会给你一个很妙的答案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六):一切回不从前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是一个剧本,隐约记得名字叫《11人》。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男孩在一个雨夜杀掉了自己的父亲证据确凿,有证物有证人,但是他最后竟然被无罪释放了。《可能发生的往事》封面上赫然写着:一千个人义正词严的说你是杀人犯,你做梦时,亦能梦见自己的双手鲜血淋淋。人的精神力量的确是很强大的,当你接受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人格的力量就会增强,就如扉页所说,一千个人夸一个普通人是天才,他也能成为天才;反之,一个天才接受了负面的心理暗示,也可能变得泯然众人矣,甚至更糟糕。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我总会想到《11人》,是因为小说和这个剧本走向异曲同工的结局,他们的结局都很温暖,具有极大的美国特色,而这种特色往往是恰恰是情与法的中间地带

  在《11人》中,陪审团中的11人都认定男孩犯罪,但是只有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并且说服了其他的11人。几年后,我读了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本,知道了事情的历史背景,而这事件是的确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位牛拜的陪审团成员用每个人心底柔软同情心感同身受的个人经验来劝服了10个人,最终11人让这个杀了人的男孩无罪释放。也许今天来看,总觉得有些不公平的感觉,可是在《可能发生的往事》中恰巧出现了这样的悖论。你说西比尔杀了人吗?当我们用她的女儿的视角来看待一切的时候,很容易情感天平倾斜,可是,事实上,她的确间接的造成了夏洛特的死亡。当我们站在夏洛特的家人的立场上,一条鲜活的生命亦弥补不了另一条生命的离去。小说给了一个温暖的结局,但是我却并不认为这温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理解,是基于个人感受之上的。《11人》中的那个陪审员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他可以争取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看到这一部人成长过程中的残缺,但是却不能做到让人人如此,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一旦和一桩命案扯上关系,无辜与否,真的生活再回不到从前了。

  我同情西比尔,是因为那一刻几乎无从选择。所以说,医生也是一个高危职业,特别是她这种没牌照的“赤脚医生”。做的好也没啥,做的不好就人命关天。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很多时候,大家不会去考虑医生的尴尬风险,因为,绝大多数人还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西比尔最终也因为此事终结了自己的事业,这是一定的,虽然这个女人内心足够强大,但是我还是认为一切再回不到从前。人们最终都选择了理解,但是当事人,怕是一生都有阴影吧。往事是真的假的发没发生过,一切也在救人和杀人的那一刻更改了。这真是人生的悖论。那鲜血淋淋的感觉怕不是外人给的,是这场经历必然会留下的。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七):情与法的较量

  《可能发生的往事》是对受人信赖与尊敬的乡村接生妇的母亲在一次接生过程中出现命案继而接受审判的回忆,深刻探讨了乡村接生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实背后也是一场情与法的较量。

  小说入戏稍慢,后来渐入佳境,母亲的日记以及几场审判对白写得都极为精彩。全文以“我”这个十三四岁少女为第一人称,叙述对象是帮人接生的母亲。少女眼里的母亲,叛逆,热情,专业,接生无数婴孩,对孕妇和婴孩充满爱。小说一开篇有一些略显可怕的“专业”妇产课术语,还有一些血腥味的接生过程,看得人悚然。因为母亲所经受的这次接生命案审判,母亲从此告别了半路出家乡村家庭助产士生涯,而作者在母亲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妇产生医生,有着正规医学院的执业证书。

  以助产士为主题的故事,以前曾看过美国知名小说家戴安娜•夏伯兰《助产士的告白》告白一书,告白中牵涉一起无人知晓的换婴事件,负责接生的助产士为这个过错一生忏悔,一生赎罪。诺艾尔与两位闺蜜的感情是这次故意犯罪恶的起因,书中恋情亲情母女情都特别感人。然而在《可能发生的故事》里,事故起因却是无心之错。孕妇对接生助产妇隐瞒了高血压病史,胎位不正的难产,再加产妇本身瘦弱,体力不支进入了迷神状态,让助产妇误以为孕妇已死亡,为抢救婴儿而实行了剖宫产,最终导致孕妇大出血死亡。这一致人死亡事件的审判里,母亲认为自己无罪,她的自信来源于孕婴家庭的信任的期待,夏洛蒂是一起意外,在那种情况下,只能先保孩子。而她也获得了许多同是乡村助产士们的支持。

  在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医疗条件不成熟的偏远地区,不是每一个孕妇都有条件去医院生孩子,而依赖当地一些生育经验丰富可靠的助产妇们。但问题是他们虽然有不逊于专业医师的接生经验和技能,但还是无证无照,接生时机的紧迫,也容不得和这些家庭成员签下生死负责书,一旦出事,必然走上被告席。

  接生妇的笔记内容与审判交替进行,“我”偷看了母亲的日记,于是渐渐知晓一切真相,陪审团对家庭分娩的抵触,对助产士同情家庭的屏弃,让“我”很担心而偷藏了母亲的日记里最重要的两页,这两页也挽救了母亲。法律像钟摆,在情义之间摇摆,在对母亲的支持与反对,推一步是深渊,拉一把是天堂。死亡事件上,人与人关系浮于水面,亲情,友情,支持、同情和反对情绪收敛又从容。作者通过孩童的视角还原一段历史,也深深挖掘出情与法的法砝。母亲的对错过失其实已不必过多探讨,母亲日后虽然告别接生生涯,但她所受的尊敬爱戴和生者亦欢的事实依然告诉我们这场较量里生命本身就是最幸运的存在。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八):往事真的发生过吗

  到最后,连她自己都不确定了。当下的决定是如此斩钉截铁,可是事后的回忆却是如此摇摇晃晃,接生妇西比尔一直坚持认为女性应该自然分娩,只要情况安全完全可以在家中生产,但是现代医学认为这样的风险过大,认为女人只有去医院生孩子才是最安全的,毕竟医院的各种医疗器械更有保障一些。

  她的职业处在社会更替时期,仍然有相当多的女性愿意相信她坚持在家中分娩。改变她命运的是为牧师妻子的那次分娩,牧师妻子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没有成功,西比尔决定送她上医院,可是电话断了,外面冰天雪地,没有办法,她只好做最后一博,可当她回到屋中时,牧师妻子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也就在这样紧急的时刻,她做出了一个急促的决定。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夸一个普通人是天才,这个人终可通晓天文地理;一千个人义正辞严地说你是个杀人犯,你做梦时,亦能梦到自己的双手鲜血淋漓。

  人是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控制行为的人,假如所有的人都对你进行欺骗,到最后你就会对自己的坚持产生怀疑,假如所有人都说你的错的,那么你最后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立场。真的,人就是这样容易被环境所改变,人没有那么坚强。

  西比尔当下的决定是用厨房的刀切开了产妇的肚子,为了救活另一条生命,就是在那一瞬间,鲜血流出,她觉得自己是确定产妇已死的了,但是旁边的助产士可不这么认为,大概是为了撇清,安妮向别人透露了自己的怀疑与恐慌,并且在法庭上凭证。西比尔被起诉。同时许多曾被接生过的家庭来作证,认为她是不合格的,也没有将风险全部告知。

  在这本书中,故事以西比尔的日记为引子,那是她眼中的事实。接着以女儿眼中的事件发生过程为主线,将整块诉讼过程细致而详尽地记述下来。

  当一个人认为她不对时,她能够坚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与她对立的地方,她也终于发现自己不能确定的一面。

  在书中最后的一篇日记中,西比尔这样写道:我认为她已经死了,但当我一觉醒来,每当我想起那微微一缩,我就不再确认。

  由此可以看出,不论事实真相如何,西比尔都已被别人的意见动摇了自己的看法,她是对的吗?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了。

  故事的关键是那次意外,作者没有直接去描述,而是通过事后的回忆与女儿眼中的事后诉讼过程来写起,于是那次事件就是一场越走越远的回忆,而回忆,往往会让人觉得如此难以确定。那么西比尔真的是在活人的肚子上开刀吗?最后连她自己都无法确定。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许多平日不常触到的知识,接生妇,律师,都描写得很细致,在读到律师辩护的片段时,仿佛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镜头,非常精彩。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九):谁相助谁

  《可能发生的往事》讲述因为一次接生意外而引发的审判。这个故事让我想起《the help》那些黑人女佣的难言的悲伤。那个年代的接生妇她们,其实和黑人女佣一样不被社会认可,起码的尊严都没有。女佣们陪着一代人来,又送一代人走,接生妇们迎接一个人的新生,同时她们用力地维持一点尊严,哪怕这一点点终究还是会被它踩碎在脚底下。

  语言很多时候都很苍白,一起经历的事情才最真实,通过接生妇西比尔女儿康妮的视角,回忆当年那次事件的全过程。资深接生妇西比尔,职业生涯并未出任何差错,而精湛的技术与踏实的态度,为人民服务“非法”接生。而故事的开始是以产妇夏洛特•贝德福德的意外死亡。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西比尔的作法并没有什么失误,可是还是被医生们告上法庭,因为她被怀疑谋杀,也许夏洛特在剖宫产的时候并未死亡,即使西比尔以此成功保下胎儿。接生妇与医生的交恶,是那个年代的医学发展的产物。然而这次案子的可恶之处在于医生常常像群惹祸不敢当的孩子,他们把错都归给某个人,甚至是某个女人。因为不合潮流的你,如果做对了,那么相安无事,但是有一点错误,他们会借此机会踩上一只脚,把你压得翻不了身。

  这件案子也充分暴露了接生妇的不讨好地位,可是支持西比尔的人依然很多,有许多的接生妇,还有以前的客户,和一些同情接生妇的人。可是在这个案子里,西比尔并没有占到多少的有利形势,相反处处险象,也许医生们会把她往死里整,争取打击接生妇。但是自问无错的西比尔,勇敢的迎接这莫须有的审批。在律师史蒂芬的苦心斡旋,以及西比尔家人,周围人的冷眼和热心上演,你也会被深深的牵扯进去。当医生叫嚣二级谋杀罪,又降为过失杀人罪,那个无辜的西比尔依旧还在为自己努力辩护,为她争取到额外的支持而感动,比如法官。

  西比尔的接生笔记,文字所记不多却流动灵动的气息。比如说把宫缩换成气息涌动,那是胎儿的呼吸,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叫法,不是冷冰冰的学术词,而是更具美感与情感的表述。我们一篇篇的翻着这笔记,也更好地了解西比尔与她的接生。作为成功接生500个婴儿的她,对接生事业的那份热爱却被那站在道德高地的医生们打压,究竟这场审判是为了意外要个说法,还是为了医生的地位呢?这只是在合法的迫害。

  当西比尔成功无罪开释,是故事的高潮,但并不是结束,因为她在在赢得别人的过程中一步步失去了自己,次年就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许在千夫所指的面对,她那些一直坚信的信念也开始动摇,她开始动摇曾经所坚持的事实,也许夏洛特当时真的没有死。这才是故事深层的结尾,因为发现其实西比尔,并没有赢。而这场相助,依旧在继续,只不过不知道是谁相助谁。你知道吗?

  《可能发生的往事》读后感(十):去弄张资格证书吧

  这是一部令人感觉沉重的小说。一个无行医执照的接生婆西比尔,因产妇死亡后用一把厨刀剖开产妇的肚子救出婴儿,而被指控有罪,并接受审判。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这一漫长的过程,小说中的“我”是接生婆的女儿,因此“我”在整个案件中便有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首先,叙述人与案子的当事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叙述便带有一种真实感,理论上说,没有人比“我”了解这件案子,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件案子的当事人,小说的行文方式是回忆与顺叙交替进行,基本是以“我”的亲身经历以及亲眼所见为叙述蓝本,其间还穿插着“我”母亲西比尔(也就是此案的当事人)的日记,这样的写法也许不算是多新鲜,但是我认为是非常恰当一种方法,这让读者在对案子有了深入了解的同时,可以深入“我”以及当事人的内心。我不知道其他的读者读后会有怎样的感觉,我是不知不觉地对此案的当事人接生婆西比尔有了莫大的同情,在现实中,我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有一位民工兄弟,因公骨折,拿着老板赔的几万元钱,去看医生,到了医院一打听,说是需要开刀打钢板,人受罪不说,价格也很高,他退缩了。后来,他打听到当地有一名很有名气的民间接骨中医,据说是祖传的技术,于是,转而去了那里接受治疗,听说两三个月便恢复了,具体怎么医治的,我不知道,反正是没有开刀,也没花多少银子。有很多产妇选择不去医院生产,这其中是有很多种原因的,或许是对民间医生的信任,或许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小说中这个案子的当事人西比尔是一个无比热爱接生这份职业的人,只要有人相求,总一呼即往,有时候一天能接生好几个,对她来说,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真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她有伍佰多次临床经验,只有几次遇到麻烦而建议产妇进医院。在民间,她的技术应当是被信任并获得相应的好评的。但是,这一次,因为产妇的死亡,因为她的行为与举措,她遭受强烈的谴责与无情的审判,也许,在医院中,产妇会是相同的命运(在医院里,剖腹取婴会有一系列的官方手续,比如验明产妇的死亡,实行剖腹需要家属的签字,至于是不是会耽误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分清责任),但因为她不是官方医院的挂牌医生,因为她曾经是个问题少女,所以,她的决定便没有了名正言顺。三人成虎、众口烁金,漫长的审判让西比尔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当时真的确定产妇已经死亡?为什么她总记得产妇颤抖的身躯?西比尔日记中的内心独白,折射了审判的残酷性,可以说间接地反问了社会一个问题:官方的证明是否比实际的能力更重要?当然,书中的接生婆西比尔与我举的例子一样,属于比较特殊的个例,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江湖郎中在坑蒙拐骗,西比尔的遭遇应当是公众的正常反应,陪审团员的质疑也是职责所在,如果换了我,应该也会是更相信官方的检测报告,怀疑西比尔。所以说,这部小说给人的启示是:不管你有什么能耐,还是去弄一纸文凭或是其他的什么资格认证吧,因为,你不是小说中的主角,不会有峰回路转的运气。这部小说总的来说,是有看头的,只是对于我来说,开头有点闷,几十页都是“我”的叙述,像是呓语,但如果稍稍有点耐心,看下去,就会渐入佳境,顺便说一下,小说的结局倒是比我预想的要温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