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写作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关于写作的读后感10篇

2018-09-20 03:5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写作的读后感10篇

  《关于写作》是一本由[美] 安妮·拉莫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5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写作》读后感(一):关于写作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从心理学角度为切入点,对读者进行讲解。最实用部分对话。对话的要素是收集日常生活中作者所听到的趣闻和趣语,将之记录下来,如遇思绪堵塞时可翻翻。佩服作者的坦诚,她对自己在写作时产生心理上的担忧害怕;到后来她出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期盼兴奋平静、妒嫉等的心理状态描述的很清晰。作者实为想表达一种态度——鼓励,就是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慢慢的写下去。

  《关于写作》读后感(二):无缘非书过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不错,不是那么技术派的。作者自己靠写作和教授作为生。作为感性的单亲妈妈,她的书里充满了很多个人化的细节。如果自己也是要花很多时间投入写作的人,应该能够对她有共鸣

  但是我不是。总得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写的很少。现在我在慢慢改变,因为我发现我还是很喜欢把很多心情感觉写下来的。只是我比较散漫,没有出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

  更关键的是,我能够判断出这本书还不错,可是因为阅读的时间很不对,又迫于图书馆的还书压力。不是因为想读而读,而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我读得不舒服。没有被它特别打动。

  看来,是与这本书无缘啊。

  《关于写作》读后感(三):写啊 写

  作者用亲身经历结合自身的写作心得分享给想从事写作的人。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小例子来阐释写作的方法理念。让读者能深刻记忆写作的一些心法,以便于驾驭不那么轻松的写作过程。

  作者小的时候由于某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杂糅,蓄积了性格内向一面,是写作将她散落满地的尊严一次次的拾起来。这也是为作者大学中途缀学,毅然决然的走上文学创造之路有关系。还有一个影响作者成为作家的因素是他的家庭环境。记得很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每当周末,作者家中会出奇静谧父亲躺椅中看书、母亲摇椅上看书、作者和他的姐姐在各自的角落里看书,这将是一副多么安详画面啊。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他的作家父亲,一个具有创造力自由灵魂相信他父亲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作者未来选择

  《关于写作》读后感(四):生活般的书写

  写作,或称为记录牵涉到感知。当感知变得敏锐,并以单纯深入实事求是态度进行创作,将能让读者(用户)得到启发。他们会从文字影像认知自己的生活真相,进而减轻我们刚收到的可怕孤独

  写作的关键字:

  短文撰写

  持续散漫的文字

  戏剧性——设定发展高潮

  浓缩话语,保持原味

  索引卡——草稿

  仿效别人=借用的道具,是要还的

  要想成为优秀的作家,不只是多谢,还要相信一种信念。我们不一定具备复杂道德哲学,但是我们能成为解答的一部分,去了解一点点人生,并把心得传下去。

  全书还是以故事形式引入写作的话题,有点小狗钱钱的味道。由于是传授小说创作的技巧,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不过部分概念是想通。阅完,能了解一个道理,创作型工作都能换取存在感满足感

  《关于写作》读后感(五):写作很累

  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这本书里面提到过,自己并不是一个才思泉涌的人,很多时候自己也喜欢写小说时,那些句子会自动跳出来,灵感会一个个涌出来。 可是,他却没有碰到过这一的事情,每次都是努力的写出来的。

  这本书里面也提到同样的观点,写作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的“做在电脑前文字就会自动的跳出来”。

  书中的一些观点很不错,所以摘录下来作为书评笔记

  - 作家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可以有理由心安理得的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结为在体验生活;二是作家能够更贴近的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沉重低迷时刻

  - 照实描述是写出好作品的要素。

  - 写作对于个人是有帮助的,而出书并不会。

  -初稿通常都很烂,出版的书都是作者几稿的产物

  - 写作对话的技巧就是: 大声念出来写的对话;把别人说的话浓缩为一个句子;每天有意识的聆听别人的谈话。

  -使用索引卡来记录灵感。

  -写作时要直接了当的诉诸文字,不要用太过隐喻和间接的话;直接写出对人对事物最深层的感受

  以上是个人感觉对于写作有用的一些观念,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写的写作技巧大全,而是作者有关写作的随笔。 作者从自己小时候是如何接触写作说起,写了很多自己对于写作的看法

  《关于写作》读后感(六):一个字,就是“写”

  今天把这本书给读完了,可谓是受益匪浅。但让我总结些什么,便又有些哑口无言,仿佛没有读过一般。不过书中的主要思想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了,正如作者父亲所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不管怎么说,我个人认为里面的种种练习方法,写作思路也都是从这句话出发,都是来验证这个方法的。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还掺杂了不少个人经历,引用许多名人典故。也不过都是为了更好的阐述这个观点,博得大家的认同

  或许正因为作者讲的太多,外加上我自己脑子比较笨,记住的只有寥寥数几。因此看完之后有些眼过云烟,可书中的某些观点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劣质的初稿,完美主义,拍立得等。这些东西就已值得让我消化一段时间了。可真正对我实际写作最有帮助的,还是作者父亲的那句话“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写”,对,只要继续写下去,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地写,灵感,剧情,写作水平等等,也都会随之而来,写的也会越来越好。

  所以我决定,要坚持这样写下去。直到我生命林子里,再也飞不出鸟儿来为止。现在我也是才刚开始写东西,基础方面都相对较差,不过这不是急得来的事情,还是得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但,切记不可一曝十寒,加油吧。

  书中还有一句话也特别喜欢“我起床。我行走。我跌倒。同时,我也在跳舞。”

  待以后自己码字水平有所提高了,再读一遍,到时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O(∩_∩)o

  《关于写作》读后感(七):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看到封面“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时脑海中不自觉地响起熟悉旋律: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读完书本,方明白封面这句话所包含的写作深意。无论是《一只会写作的铅笔》、抑或是娜妲莉《心灵写作——创造你的异想世界》,还是这一本《关于写作》,作者想传达给渴望知道写作秘籍的读者不外乎一句:Just Write It Down.

  还在小学的时候,我在作文里写道:以后想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笔写所见到的世界。然而,十几年之后的我,竟成了一个面对稿纸头皮发怵的写作恐惧患者。成为作家早已成为脑海里一个不切实际幻想。“写作是需要天赋的”成为我躲避写作的借口

  这种“天赋论”导致我对作家职业莫名崇高感,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每每有作家来学校讲座,我都会以近乎仰望的姿态看作家的一举一动,在我心底里,大概所有的作家都是天生会让文字发光的人。

  然而,近些年开始看作家所写的关于写作的个人历程时才发现,天赋论彻底否认了作家在个人写作中所不为人知的历程。

  拉莫特在《关于写作》中真实地记录了作家的写作状态:一位作家每天早上坐下来,便会好声好气地告诉自己:“并不是你没有选择,你有的——你可以开始打字,或自杀。”也会有很多作家写作时像死尸般坐在椅子呆呆盯着白纸,感到脑袋打结,文思顺着双腿流下,从脚底漏光。这种近乎狼狈的写作状态是大部分作家每天所经历的,只是读者最终读到的是历尽沧桑修改稿,作品的最终成功哪里能够仅仅用天赋一词涵盖呢?

  我们读小说的时候往往看不见作家的身影,他们习惯了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距离拒绝读者从文字中直接看透作者的意图。而《关于写作》却会告诉你写作者的真实情感,即便狼狈,但坦诚地令人敬佩。

  读过一系列关于写作的书之后,便会发现,所有的建议,都比不上你开始打开稿纸,拿起笔,写下你脑海中的一只鸟,一只接着一只。

  最后,谢谢苹果老师寄来的这本书吖!

  《关于写作》读后感(八):只要你开始动笔,一切皆有可能

  ”写作可以带给你快乐,这种快乐类似啄木鸟在树上啄出作为鸟巢的洞后表明:‘这就是我的安身之处,我生活的地方,我的归属’。”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我渴望达到的。她来自于美国作家阿拉莫特的《关于写作》。在此之前,我一直对写作这件事心怀敬畏,迟迟不敢动笔,就是拿起笔来也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写不出来,直到看到安.拉莫特说,“只要动笔,照实描述就好。每个伟大的作家都是从烂到极点的初稿开始的。”我如释重负。 安.拉莫特的《关于写作》,通过如何写作、写作的心境、可以给你帮助的途径、刊登和出版、以及为何写作的其他理由、最后一堂课这五个部分,循序渐进得为我们描述了如何写作,以及如何处理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状况,让我们可以轻松的写下自己内心拥有的一切。 安.拉莫特,1954年生于旧金山,马里兰州古策学院肄业,曾获古根汉学术奖。1980年推出第一本小说《大笑》,1993年推出根据个人经历写成的《幽默勇气——一个单亲妈妈的育儿日记》。也曾是《小姐杂志的书评专栏作家,也为《加州》杂志撰写过美食餐厅评论,并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全美各地多个写作研讨会教授写作,他的其他著作包括《罗西》、《乔琼斯》、《所有新人等等。 “嘿!放轻松点,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慢慢来,终究会完成一篇短文。”作者告诉我们,只要动笔,照实描述,撰写一个一英寸见方的短文,完成一篇拙劣的初稿,克服你的完美主义倾向,想象一下关于学校午餐的描述,然后类似拍立得照片显像。创造你的角色,设定你的情节,一段精彩的对话,想象一下场设计,一个完整的情节论述,然后,这便代表你的作品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写作流程,就这样形成了。作者通过详细简单的论述,使我们明白,写作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情。你可以从你的童年往事开始,写你一生之中观察力最敏锐,感受最深,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的阶段,不防尝试直截了当地将情绪诉诸文字,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这时候你会觉得无比快乐,你会觉得写作真是一个无比美妙的事情。 当然成为一个写作者,也能彻底改变你的阅读方式,让你在更深入品味并全神贯注于阅读的同时,明了写作,有多艰辛,尤其是要让它看似轻而易举,有多么困难!作者从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她自己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但她依然无比热爱,她说:“这就是我的安身之处,我生活的地方,我的归属。”

  《关于写作》读后感(九):一场旷日持久的单恋

  我热爱写作,所以断断续续地写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就像未经雕琢的玉,质朴而不圆润。从没有想以写作为职业,就是执着地爱着,更像一场旷日持久的单恋,我爱他,不是他是否爱我。后来我才知这单纯的爱里缺了些技巧、少了些心思,我只是一味地爱着。这爱是可以有技巧的,是要花些心思,是要经过打磨,是要经历痛苦焦急不知所措……经历了付出了,才有机会收获到爱的果实

  关于写作,我从没有真正付出过;因此,我从没有真正收获过。

  安.拉莫特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见到里写作世界里的真实。原来,每个作家都不是一步青云,每个作家都不是天赋使然,成名的背后都有显为人知的艰辛和痛苦。我有过长坐书桌而无字可出的情形,那种磨砺和痛苦至今想来都胆颤心惊,面对截稿日期的步步紧逼,仿佛就像一把装入子弹的枪就差扣动板机,逃离书桌的心如离弦之剑,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我还是留在了书桌前,虽然我不知如何下笔、如何写下去。我不敢和别人交流这个情形,我怕他们下笔如流水,更打击了我那颗千疮百孔的心。

  哈哈,原来安.拉莫特也有过这种经历

  我心释然。

  她写美食专栏,先写了初稿,想到哪写到哪,她不敢给别人看,怕损害了她的名誉;她又从初稿里找到了第二稿,第二稿脱胎于初稿,却是面目全非,那分明是个美丽的新嫁娘,丝毫看不出前一夜她还灰头土脸不敢见人。她写残奥会,快到比赛结束都未找到合用的题材,一位观众不经意的搭讪让她一下子找到写作的方向

  写作的最大的魅力在于,开始和结束有时会大相径停。写非专业类的文字,我曾尝试写一个框架,然后按照框架去写,但结果定下的框架仿佛框住了我的灵感,写出来的文字干涩生硬,就像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长出的幼苗,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后来,我干脆不写框架了,直接就写,在写的过程冒出来的那些小灵感曾出不穷,出来的文字流畅自然。

  就如安所说,一个写作者要保持一颗纯真无私的心,带着纯静的心灵观察世界,这才是写作的最大意义所在。

  我也一直有疑惑,为什么热爱写作,不计得失、不计名利。我从未给过自己一个明确满意的答案,安回答了我:为了灵魂,为了心灵;阅读和写作可以减轻孤独感,可以增添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扩大视野、滋养心灵。

  原来如此。

  这是我一直找寻的答案,写作在路上,让灵魂和心灵有一个归宿。

  《关于写作》读后感(十):《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书笔记

  突发奇想,我要用“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方式来写这本书的书评。写作,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我女儿,要是让她写一篇日记或者作文,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其实我也能体会到她的“痛苦”,让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人去写一篇文章,真得是很困难和痛苦的事情。想起小学时写作文,几乎就是照着课本上的范文去“抄”,只不过把书上的张三换成第一人称的“我”(看来套模板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怪不得现在很多报纸电视的新闻稿也都是这样千篇一律彷佛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越抄就越心虚,越心虚越不知道该怎样写,就此陷入恶性循环的过程中,以至于对写作产生了厌恶和恐惧的心理。

  那么,写作真的很难么,如果真的要报着公开发表并印刷成书的目的,那的确是有些困难,甚至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是如果报着“自娱自乐”的目的那其实也并不难,因为写出来是为自己看而不是为别人看的,甚至是自己的日记,那就想到哪写到哪,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就可以了,即使是流水账又何妨?如同书中所言,作家也不是那种坐到桌子前就泉思如涌,很多人也是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才锻炼出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这个磨难就是从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又从那只鸟跳到另一只鸟,一波接着一波,不断推动想象力和思考力,一篇烂文章就这样产生了(比如本文),烂点又如何?大不了自己看两眼,扔进垃圾桶,或者存到一个连自己都找不到的地方,保证你几年都找不到,哪天自己格式化硬盘,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在云散之前保证你不会再想到它的存在

  以上只是写作的第一步,如果已经开始,那么恭喜你,能写已不是问题,写得怎么样就成为最关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去写烂文、不算烂的文到还可以的文,坚持去写是唯一能让写作变得越来越好的前提。如果你不能坚持,那只能说明你不够热爱写作这件事,还是去选择你热爱的,比如中国足球:)。写作的时间、环境都会对写作本身产生影响,比如在一个没有网络的环境中,会写得更完整,因为你不会被诸如QQ、微博等干扰,如果再加上一个宁静的早晨时光,那写作就会变得轻松容易很多。记得余华说过一句话“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而写”,那我想套用这句话,“真正的写者只为自己写烂文”,烂或不烂,永远都要经历那个临界点,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20131203

  (The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