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力》的读后感10篇
《复原力》是一本由[日] 久世浩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实话,农耕生活是最辛苦的也是最闲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农耕社会人们没有别的奢望,因为大众只有这种生存方式。在农忙之余,就聚个会串个门。到农闲时,就组织活动,热闹庆贺一番,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可当人们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之后,麻烦来了。玩个通宵不是很平常的事吗?应运而生的是各行各业的职业,各种各样细分的工种。群体生活开始变质,再也不是熟悉的人在一起共事,朝夕面对的是越来越陌生的面孔,生活与工作完全割裂开来,叫人怎能不心焦?怎能不不安? 发展的是越来越快的社会,出现的是越来越焦虑的人们。人们启动了社会这骂飞速旋转的马车,自己却跟不上它的步伐,不是在成功中跌落,就是在掌声中抑郁。那我们是不是没救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只是需要偶尔的停下来,休息休息,整顿整顿,再重新出发,就可以把这些焦虑和不安,再次转化为动能,推动马车前行。 日本心理学学校校长久世浩司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阐述了不安在现代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他从自我救赎的过程中,悟到了不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害处,还有好处。所以,久世浩司写下了这本《复原力》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成功经验。 在这本书里,他通过三场职场进化课,引导我们走出不安、活用不安、积极成长。他以序章、基础篇、应用篇、发展篇四个章节为我们讲述不安的产生、危害,告诉我们如何驯服不安,如何化不安为动力,成就我们的人生。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不安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严格来说,不安往往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的过度忧虑,或对当下处境的不适应产生的一种不自在的感觉。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状况呢? 作者在这个时候就提出了复原力这个概念。他提出可以利用复原力来驯服不安,然后以婴儿学步的方式改变自身。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复原力?作者在书中解释道:复原力是面对困境、困难和沉重压力时,自我适应的精神力和心理过程。 那么是不是我们掌握了复原力,不安就会消失了呢?当然不。我们从复原力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复原是一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学习、克服。在这本书里,作者并不是为了与我们讨论复原力的意义,而是为了教我们如何利用复原力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活力,为我们的人生寻找转机。 前面说了,不安使我们陷入到负面情绪的支配当中,但它还是有优点的。它的优点便是: 1、养成事先彻底准备的习惯。 2、能从积极的角度把担心理解为关心。 3、担心和不安能成为突进到下一个舞台的原动力。 当我们担心某件事不能顺利完成时,我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此事,也就是进入作者所说的“干劲模式”、“埋头模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对某事感到不安时,会重新思考一下它的可行性,这样会使我们重新调整自己的办事方案,或重新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自己最乐意干的事。 很多杰出人士在自己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会偶尔停下手里的一切走出去,走到一个陌生人的人群或地方,去刺激自己已经麻木的神经,再次让它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都找到了人生新的出路,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方向。 不安人人都会遇到,关键是如何找到复原力,让自己的人生突破困境和重重压力的限制,最终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欢天喜地的向前迈进。
《复原力》读后感(二):复原力:情绪与人生的转机
我是一个很容易感到不安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时常会担心无法应付将要来临的挑战,无法表现得完美,或者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那件事……这种不安的情绪时常出现,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前怕狼后怕虎,导致自己时常临阵脱逃,选择放弃,错失了很多机会。 举个例子来说。我一直对现在的工作很不满意,一方面由于不喜欢,城市、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等等,在工作中时常感到绑手绑脚,没有发挥的余地。后来一段时间,我曾迎来一个转机。偶然间我通过了一个考试,这次考试可以说是一个能够让我直接改变现状的机会。但在考试通过以后,当面临去与不去的选择时,我却犹豫了,我列举出了种种选择“去”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这些障碍吓到了我,并最终导致我放弃了这次机会。 在错失这次机遇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非常懊恼,认为自己放弃了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而使我放弃的元凶,正是“不安”。 不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扮演这样的角色,它像是一个讨厌的小鬼,在我们试图做某些重要的决定时,突然出现,提示自己这样做可能会面临风险,比如可能会失败、未来可能更艰难、以及可能失去现有的一切。在这种惧怕失败和惧怕未知的阴影里,我们往往会放弃转机,安于现状,同时也放弃了成长和改变的可能性。 现如今我们面临着复杂的职业选择,多样的人生规划,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这个概念从本能的驱使变得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的驱使,如何选择未来的一步,往往直接决定着我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因此往往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这样一种不安,担心或者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正确与否,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复原力》一书的作者久世浩司就曾经是这样的人。 久世浩司是著名的SK-Ⅱ品牌的广告开发管理人员,在SK-Ⅱ品牌推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可以说SK-Ⅱ有今天的知名度,能够成为全球认可的高端化妆品品牌,久世浩司功不可没。在常人看来,他取得这样的成就,已经算是成功人士了,所以他所走的每一步应该都是明确、自信而坚定的,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却时常受着不安情绪的困扰。比如他时常出现“会失败”吧之类的臆断,并在每个月末上交未达成目标的报告时,感到极度的抑郁和消沉,甚至想逃避上班。 久世浩司的转机出现在他遇到“复原力”的那一刻,所谓复原力,用书中的话来解释,就是面对逆境、困难或沉重压力时,自我适应的精神力和心理过程。这种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它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安的情绪中走出来,摆脱困扰,甚至为我们所用,使不安成为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也就是《复原力》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所在。 《复原力》一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帮助我们克服不安的消极影响: 其一,学会如何避免被不安支配。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三步法:首先通过正念呼吸法、身体扫描法以及情绪定义法,来进行情绪的察觉;然后搞清楚自己正在经历哪样一种臆断,是忧虑还是不相信,并根据三个问题的提问法,来明确自己的偏见;最后通过运动、音乐、呼吸、笔记四大方法,排解自己的情绪。 其二,学会如何将不安化为“干劲”。成功人士,并不是没有体验过不安情绪的人,相反,往往是能够将不安变为动力的人。因此在书的第二章节,作者重点提出了“防御性悲观主义”的概念,以及重要的“心流工作法”,帮助我们实现从不安到干劲的转化。 其三,学会如何将不安化为转机。不安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以及现有工作的局限,避免职业生涯的衰退期出现。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提出了S型成长曲线,将不安变为重要的推动力,推动我们在衰退期之前,进入下一个成长曲线,从而保证成长的持续性,避免事业的停滞。另外,作者还介绍了诸多寻找转机的方法,比如出国、传承、工作形塑等,帮助我们突破职业的瓶颈期。 《复原力》是一本非常实用且非常易懂的书,一方面它提出了极具可行性的操作步骤,帮助我们应对实际生活中困扰我们的难题;另一方面它也涵盖了很多事业方面成功的典范,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让我们能够认识到,不安是可以驯服的,可以为我所用的。 所以,如果你也在受着不安的困扰,不如试试看,也许这本书能够帮到你。
这段时间的蓝天特别蓝,有时候一抬头间有种仿佛回到童年时的恍惚中,这样的蓝天白云真的有好多年没有见了。在闲时谈到此事,大家都会追忆感慨一番,在感慨万千中,好姐妹芹自我调侃着说,就冲着这蓝天白云,对因为环保问题导致厂子停产的芥蒂也冲淡了许多。是的,这段时间厂子停产整顿,甚至面临着关闭的风险,芹虽然每天闲着,表面不说,心里却着急上火,焦躁不安着。
如今是年轻人的天下,加快的生活节奏,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已经无情地将我们抛在身后。论起职场竞争力,对于一没经验技术,二没社会资源,三没年龄美貌的70后的我们,真的是没有任何优势了。面对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叫人如何不心焦?又怎能不惴惴不安?
此时,如果任由自己敌视不安,破罐子破摔地让自己消沉下去,那还如何生活?更何谈人生?如果你看了久世浩司所著的《复原力》就会知道:不安并非只有负面效应,如能驯服不安,活用不安,不安可以化为职业生涯的“转机”,让我们通过工作获得长足的进步与成长。驯服与活用不安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复原力,即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久世浩司,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复原力咨询(Resilience Consulting)股份公司董事长,资深复原力教练。
1972年生于日本岐阜县大垣市。自庆应义塾大学毕业后,进入宝洁公司任高级化妆品营销主管,负责SK-2等品牌的管理、商品与广告开发相关工作。后专攻复原力研究,面向社会人士(尤其是讲师和教练)创办学校,让他们能用最新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培养人才。其复原力研修教学曾由日本NHK电视台的《现代大特写》节目进行专题报道。著有:《抗压力》《为何一流人才不会厌倦繁重的工作?》等。
复原力《复原力》一书中久世浩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他战胜不安的成功经验。本书从理解不安开始,对不安的驯服和运用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为我们解读了不安心态和“复原力”。
基础篇 避免被不安支配的自我管理术
1、应对棘手消极情绪时,应强化情绪察觉力并接纳情绪,驯服情绪背后的“臆断”, 并及时排遣情绪。
2、质问悲观的“担心犬”和柔弱的“死心犬”并“驯服”他们,不被他们带来的歪曲的解释和狭隘的想法影响。
3、不让压力隔夜,养成当天排遣消极情绪的习惯,维持心理健康。
应用篇 化不安为“干劲”的工作术
1、通过担心强化动力,通过不安激发行动热情。
2、防御性悲观主义者通过悲观思考而取得成功。
3、能埋头于眼前工作的人,容易实现自我进步。体验并积累高度投入的“心流”,挑战更高水准的工作。
发展篇 化不安为“转机”的职业规划
1、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转机,S曲线上的成熟期就是下一条成长曲线的“播种”期。
2、面临职业转机时,掌握控制不安的技巧,妥善处理不安情绪以实现自己的继续成长。
3、跨越转机,进入第二条成长曲线,拥有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的可能性。
你是否也活在各种必要和不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不安之中?那么,打开《复原力》3堂职场进化课,引导你以不安为原动力,活用不安,积极成长。
全神贯注地做好“当下”该做的事,纵然前路难测,也不妨以婴儿学步方式一直前进,以柔韧的适应力,直面下一个挑战!
《复原力》读后感(四):日本人非同寻常
前几天刚看过澳大利亚人托比亚斯·艾特金斯写的焦虑自愈历程书——《我并不孤独》,转眼又看到了日本人久世浩司写的应对“不安”的《复原力》。碰巧这两本书都由联合低音选题策划,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不能不说是个缘份。也不能不说,日本人真是不同寻常。
久世浩司所说的“不安”,实际上也是一种焦虑。与托比亚斯·艾特金斯的思维方式不同。后者主要是一种个人体验,重在排解焦虑,而前者更多的是直面焦虑,化焦虑不安为转机,夺取人生另一阶段的成功。 不得不说,日本人内心非常强韧,他们更擅长与焦虑死磕。
久世浩司本人曾任宝洁公司高管,在被派驻国外工作时,由于水土不服及工作中的新烦恼弄得苦不堪言,一直压抑在心,独自承受。直到妻儿忍受不了他的阴郁后,他才感到震惊,开始寻求帮助,最终找到了突破“不安”的复原力。并专攻复原力研究,创办了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成为资深复原力教练。
久世浩司是如何从“不安”中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呢?一切都在他的这本《复原力》中。
一、不要被“不安”困扰
一般来说,越是认真努力工作的人,越是容易产生不安。因为他们更习惯未雨惆缪,虽然适度不安会让人更为警醒,但过度聚集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会让人沮丧。 久世浩司建议人们不要逃避这种情绪,也不要任由这种情绪发散,要把精神放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上来,“心系当下”。
他建议使用“三分钟正念呼吸法。”缓缓将意识专注于呼吸气流,用腹式呼吸,摄取氧气,安抚神经。这种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另有一种“身体扫描”法可在平常进行。这种方法与我们的气功“大小周天”有点类似,约等于“内视法”。可以缓解体内累积的紧张。
缓解情绪后,久世浩司告诉人们质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并向相关方倾诉排遣。比方说,他自己写的书在亚马逊得到差评,他分析了自己担心前途的不安心理,并将其向妻子倾诉,得到她的另一种解读,大大减轻了他的担心。
二、化“不安”为动力
神户招牌商品“小山卷”很受欢迎,老板小山进总能利用“爱担心”让“小山卷”越走越远。久世浩司认为,正是“不安”让小山进进行“先手”准备,应对未来风险,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担心,把担心变成突进的原动力。 久世浩司不认为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适应社会,他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谈到了“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这一分类。他说,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言行却很悲观,总会担心自己下一次考砸(话说,这挺像我),深感不安,但正是这种“自我妨碍”的手法,这种不让自己过度期待的自我保护,他们为了不得到坏成绩而促使自己振作,最终却能取得好成绩。
作为带着强烈“不安”的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不安”是我们的优势,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它会使你集中精神于某一件事,埋首于眼前的事务,通过学习、工作实现进步。
三、化“不安”为转机
久世浩司说,我们在已经掌握工作的基本,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自身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得到很高的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开始寻找下一个工作目标。
但是,在转折时期,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区,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这时就是检验复原力的时候了。
他举了我们熟知的日本男演员高仓健的例子。高仓健在四十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机。此前,他演熟的黑帮角色让他产生了厌倦与改变的欲望。
四十出头的高仓健不满足于自己的舒适区,克服了观众的误解,承受了与公司毁约的压力,凭借出色的演技,终于脱离“黑帮”的固有形象,闯出了另一片天地。
我们要像高仓健们一样,在转机来临之前掌握复原力的技巧,控制自己的不安,通过积累小的成功体验来克服不安。
久世浩司提出,有一种方法,不用换公司就能把当前的工作变成能让自己进一步成长的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这种方法不是他的首创,但不难看出,久世浩司很赞同这种方法,他认为,即使工作内容不变,也可以通过调任异地、派驻国外等方式,改变与工作有关的人和环境。或是转变观念,将“被迫感”通过分解工作的相关要素,并加以重组,改变工作和职务的意义,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复原力。
纵观全书,能强烈感受到大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他们更擅长与焦虑不安作半争,化危为安,精益求精,循环往复。在一个领域内死磕。真不知道是该佩服呢还是该佩服呢。
不过,个人臆测,他们更喜欢这样在一样东西上精益求精,是否预示着他们能做更多改良,却无法做更多创新呢。
《复原力》读后感(五):这么火的“复原力”你确定不了解一下么
不安的时候更应该行动,不能停下脚步。
曾记得中兴程序员自杀,他选择用死亡来对抗公司的不公。还有WePhone的创始人苏享茂自杀,也是选择了用结束生命的方式对抗翟欣欣。
父辈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他们忘了告诉我们,要怎么从失败中站起来,怎么样在逆境中恢复如初。
事情从来不会变的容易,成长会教会我们怎样去处理。
这几年,受欧美心理学家思维概念的普及,复原力慢慢被传播开来,逆境复原力的培养渐渐地比培养情商、智商显得更为重要。
一、什么是复原力
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博尼维尔博士说,每个人都有复原力,复原力的技巧是可以提升的。
二、怎么提升复原力
《复原力》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提升复原力的方法。
1.压力来临时,正视问题。
2. 宣泄情绪,释放压力。不要让压力隔夜。排遣情绪的方法主要有四大体系,分别是锻炼身体的的运动系;听音乐的音乐系;瑜伽太极的呼吸系;还有文字书法的笔记系。
3. 培养成长型思维。书中用了“担心犬”和“死心犬”来比喻,对我来说这种日式的必须有些理解不了。其实这种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不要非黑即白,避免绝对化的思维,用成长型思维和发展心态来看待问题。 在遭遇失败时,封闭型思维的人把失败定义为自身能力不足,会把自己局限在过去的能力里。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把失败看成生存体系的反馈。
三、利用复原力,抓住人生转机
转机的到来早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进入了衰退期,却对此毫无察觉。
汉迪博士在1995年发现了“S曲线”,利用S曲线,可以预测自己目前处于什么位置,转机何时到来。
Facebook便是S曲线的受益者。2004年,扎克伯格面向学生,开始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用户量指数级增长,2008年以其为原型的《社交网络》全球公开上映,Facebook进入成长期,2012年完成了股票上市,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人,Facebook进入成熟期。就在这时。Facebook用10亿美元收购了图片共享软件INSTAGRAM,于2014年收获了3亿用户,作为Facebook的第二条S曲线,正在处于上升之中。
越是达到成熟期,职业生涯的转机离我们越近。越是势头绝佳的时期,越要开始准备第二个自己。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面对丈夫的意外离世,逐渐从阴霾中走出来,她在伯克利毕业典礼演讲时这样说道: “那些承载着苦难的时光,那些从根本上挑战你每一份坚持的日子,将最终决定你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复原力》读后感(六):历经30多年的科研成果——专治焦虑不安。
文/Carrie流浪世界
做一个小调查:你会不会时常不自觉地想起以下一系列问题。
业界变化剧烈,我能继续这样在公司生存下去吗?
物价上涨了,房贷、车贷还未还清,银行存款又余额不足,如果有一天家人生病了,我该怎么办?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经常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刚步入职场、学校的你,又会不会时常想着:“我能否与他人相处愉快?…”,诸如此类的问题。
如果你有以上的情况,那我会跟你说,先不要着急。
据统计表明,人们的压力来源分别是“收入与家计相关”,其次是“工作与学习”,“职场与学校的人际关系”等。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人都会因压力而时常感到不安,其中绝大部分不安是源于经济上的压力。
在心理学中,不安被解释为“因不可见的威胁,对未来的否定性预想,不明朗的前途等事由而产生的忧虑、担心的情绪。”也就是说,不安,是源于人们对未来产生消极预测。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不安情绪呢?
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久世浩司说:“驯服不安的基本技巧是“复原力”。
历经30多年的研究,专家把“复原力”定义为面对逆境、困难或者沉重压力时,是自我适应的精神力和心理过程。
久世浩司,前宝洁销售额主管、日本复原力资深教练,有着多年的复原力咨询工作经验,同时,也是《复原力》一书的作者。
《复原力》以三堂职场进化课的形式,循序渐进讲解如何利用复原力,驯服不安。
一:控制好不安情绪。
本书对控制不安情绪的三个步骤——“观察情绪”“驯服情绪背后的臆断”“排解情绪”做了说明。
我借用“感冒”这个场景来形象化这三步法。
“打喷嚏”:察觉自己要感冒。步骤一:当你开始感觉不安时,问问自己现在自己心里是有什么不安情绪。
“看医生”:诊断感冒的原因。步骤二:造成不安的两种“臆断犬”,分别是“担心犬”和“死心犬”。前者是过度担忧将来的事,后者是不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状况。
“治疗”:按照医生的指导多喝水、吃药或者打针等。步骤三也就是排遣不安情绪,如倾诉、散步等等。
举例来说,很多人会因科目二挂科率高而焦虑不安。这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不安的原因。然后判断自己的不安是“担心犬”还是“死心犬”?最后就开始“对症下药”,找到多练习、或者减压等解决办法。
二:化不安为干劲。
书中介绍了三种模式,分别是不安模式,干劲模式以及埋头模式。
我借用“打洞”这个场景来形象化这种模式。
具体流程是先做一切打洞前的准备工作,再按钻孔仪器开关按钮,后使劲钻孔。
也就是说,化不安为动力先要认识不安具有激励功能。不安能够给我们带来原动力。
其次就是开始引擎的运转,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然后是进入心流模式即是忘我工作状态。
回到刚才考科目二的例子。第一步是开启不安模式时,警告自己,不能掉以轻心,要完成五项考试的任务。下一步是在考试中,专注地考试,把不安带来的意识专注于当下。
然后,当你也许进入全力以赴的状态时,你是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是忘我地在进行考试。等待考试项目完成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已是进入“心流”考试模式。
三:化不安为专机
作者在书中还谈到,若因不安而生发干劲,就能集中与眼前该做的工作,只要满足条件,就能体验到高度投入的心流。一旦有了“心流”工作模式,就有可能创造更好的成绩。
不满足于此,我们还可以利用职场生涯S曲线,把“不安”化为职场中的“转机”。
一座山峰肯定有封顶的。职场也此,我们不可能一直的往上升,永无止境。也就是说我们会遇到瓶颈。咋办?
有些人因此会产生不安的情绪,解决办法就是另辟蹊径,或者开启学习模式。比如,普通员工可能通过书籍学习如何成为领导,而高层管理者可能通过国外留学开启进修之路等等。
总之,《复活力》一书围绕如何理不安情绪展开的,全书分为基础篇,运用篇和发展篇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既可独立运用,也当成一套完整应对不安情绪的系统。
日本实用类书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则是琐碎,但是《复原力》一书不同。这本书主线清晰,图文并茂,阅读难度几乎为零。
市面上情绪类的书籍,林林总总。很多作者的说法也是一些不言自明的道理,换句说说是一些正确的废话。而《复原力》针对“不安”这个问题,久世浩司从心理学、科学等角度分析,最后总结出一套超级实用的应对措施。
当你能正确理解清楚何为“复原力”以及如何利用“复原力”应对不安的情绪时,我们便可知,不安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而它好的一面却往往被人类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