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10篇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是一本由乔靖夫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一):需要怎样的武侠?
武侠其实是分了门派的,金庸古龙已经自立门户,自己的名字便已是一个门派。这两派容易入门,但难有大发挥。其他的门派就有“玄幻派”、“言情派”、“技击派”、“写实派”、“斗智派”等等。
说起乔靖夫,很容易就可将他归入“技击派”,因为他的描写很真实,是一招一式,很明确地写出,并不会含糊带过。这样描写具有很大的真实性,但又是否会令读者感到有拖沓之感呢?见仁见智。
现在写武侠的人很小,写得出名的人也是仗着前辈铺好的路去走,这些作家通常会被冠以“另一个金庸”、“另一个古龙”,他们总是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水平真的很高,但其实这样只会过于早地把自己定型,而且很难再自成一家。
说你是另一个谁谁谁这并非不好,但在一段日子以后就应该要把这些名头抛去,这才有望可在武侠小说史上留名。
因此,乔靖夫不走前辈铺出来的路,这勇气是可嘉的,虽然“技击派”已有郑证因、朱贞木等高手大师,但只要乔靖夫多在剧情上注意他所说的“写实”与“创新”,那么要在中国大陆站稳阵脚也不太难。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二):渐入佳境
乔靖夫的《武道狂之诗》进入到第二部,燕横和荆裂的复仇之旅也正式展开,他们跟随着武当派的路线,来到峨眉山脚下,因为武当派挑战的下一个武林门派便是——峨眉。与青城派不同的是,峨眉派并没有以死相搏,而是选择了妥协。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就像第一部中青城派的侯英志,在师门被灭后,并没有走上和燕横一样的复仇之路,而是选择跟随武当派,虽然被排挤被打压,但依然坚忍,直到达到目的,因为在他的处世哲学中,做一个强者才是武林生存的王道,所以当他听到叶辰渊说将来的武当遍地都是仇敌的时候,没有害怕,没有沮丧,反而充满兴奋。这其实和荆裂的行为方式一样,荆裂坚定不移的相信:“不停的去战斗,是令自己变强的最快方法,每天不管吃饭、扁你、睡觉做梦时,都在想着怎样战胜,不断去找武当的人,逐个把他们打倒,假如这样也死不了,就会成为高手。”他对这条路,坚定不移。侯英志和荆裂的目的都是将自己变为强者,只不过方式和手段不同,侯英志采取了跟随强者、学习强者之路,而荆裂则采取了挑战强者,塑造自我之路。至于谁最终能取得成功,登上武林巅峰,那只有留待时间的考验了。
峨眉派不战而败,主动投靠到武当门下,也是吸取了青城派的教训,避免了灭门的损失,保存了实力。他们的选择虽然和我们平时看的武侠小说中舍生取义的武林人士不同,但在我看来却更真实,尊严和生命,有的时候确实是很难抉择,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我是峨眉派的掌门人,面对门派众多徒弟,众多生龙活虎的弟兄,如果都像青城派一样惨死在屠刀之下,是多么大的压力。也许会有人不理解,像孙无月他们一样,奋起反抗,但作为掌门人,作为掌握门派命运的领军人物,意气用事并不是最佳的抉择。我相信,在以后的章节中,峨眉一定会迸发出夺目的光芒,待到时机成熟时。
不知道《武道狂之诗》还有几部,从第二部来看,故事已经铺陈开来,英雄人物也已悉数登场,包括荆裂那热情似火的异域女友,相信今后的章节会更精彩。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三):复仇的第一站——读《武道狂之诗二》
从来不认为武侠小说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侠骨柔情,肝肠寸断,英姿飒爽,女性在武侠小说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所谓多情剑客,正因为有了女性的存在,剑客才可多情。读过《武道狂之诗》第一部,不是特别喜欢那样的风格,一部完全的硬汉派小说,女子在其中不过是一种适当的点缀,偶尔出现一下,如昙花一现,与武道相比,女子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没有犹豫,没有挣扎,书中的人物沉沦在武道精神之中。
看第二部时其实有些犹豫,一来并不喜欢这样的风格,二来在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大师作品的影响下,有些排斥这样的硬汉风格武侠小说,即使所谓的“回归原始”那可能只是因为这部小说写的是纯武道吧。
第二部的故事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展开,主人公燕横在经历了灭门之灾后仿佛一夜间长大,接受了掌门人临终时的嘱托,背负起整个门派的复仇之路和光复之路。可是,以他目前的力量还是无法成功的,并且在武当派的追杀之下能否保命还是个问题。就在这时,他遇上了一个人,算是同伴,算是同命相连,只因这个人的门派也因为武当派的勃勃野心而惨遭灭门之灾。而此人由于在海外游历,才得以幸免于难,可回归之后,等待他的却是满门惨象,复仇,这是必须的,同时也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踏上武道之巅。两人结伴而行,跟随着武当的足迹,一同来到峨眉派的所在地,那里是武当派的下一个目标。
第二部的故事中增加了许多新的人物,其中包括一名扶桑女子,她是尾随另一男子而来,这算是作者开始描述的情感经历了,只不过少了些柔情,多了些硬汉的铁血。这女子也不像普通女子一般的思维,找到荆裂只为与他决斗,却在过程中无意间为武当派当了向导,从而卷入纷争。
这第二部的重点描述的是两个主人公与武当派的斗争,在这里重点是燕横的成长和武当派的埋伏以及他们在此所认识的峨嵋派的同盟。当他们经过惨重的代价而脱围时,身边的同伴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他们都踏上了武道成长之路。
虽说小说的第二部开始渐渐出现女子的形象,不过整体的硬汉风格是既定的,这些女子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衬托主人公在武道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点缀。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四):武道精神
《武道狂之诗》的第二卷《蜀都战歌》的封面设计相对于第一卷《风从虎·云从龙》来讲更具有香港本土特色。一个酷似李小龙的壮男剪影屹立在狂风骤雨之中,尽管在他身前身后都是无尽的黑暗肃杀,但他是依旧无所畏惧,依旧傲然挺立。
翻开小说,感觉不像在看一本书,仿佛是在看一部香港的武侠片老电影。竖版的目录设计,斑斑点点的岁月痕迹,给人一种很有份量的怀旧感觉。
卷二《蜀都战歌》依旧沿袭了第一卷的行文风格,文字简短有力,武人过招细节描述得栩栩如生,有一种强烈的漫画感。由于第二卷的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以及新的故事人物的加入,使其内容更加精彩好看。卷二的故事大概是讲武当派为了天下无敌,称霸武林,先灭青城,继而又把目光投向了峨嵋。青城派弟子燕横与武艺高强的流浪武者荆裂组团去讨伐武当,而日本萨摩国的美女剑士岛津虎玲兰也来到了中国,她的目的是寻找荆裂……
在卷二中,随着出场人物的增加,更多的武功兵器也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青城派的雌雄龙虎剑,比如虎玲兰的野太刀……
本书作者在每章的结束处还特别辟出一个《大道阵剑堂讲义》,把书中提到的或没有提到的武学常识做一次详尽的归纳和总结。武功招式,多变有多变的好处,以不变应万变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处;刀剑短兵,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我是经常看武侠小说的人,所以对于书中的武功兵器有一些认识,读书的时候经常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两强相斗的画面。如果是一个不经常看武侠小说的人,可能对于书中的一些术语都不太明白,看了《大道阵剑堂讲义》,我想就算你是一个初入武林的小菜鸟也能对武功兵器了解一二了。
本书作者在写武侠故事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对武道精神的描写与传播,抛开了各种炫目的特技,回归到人类最原始的血肉相搏,强者为王的形态,读起来真有一种格外新鲜的快感与刺激。
在本书的末尾,作者看似总结,其实也在为第三卷巧妙的写了序幕。武当越来越强大,燕横的复仇之路也会越走越艰辛。燕横会在一场场生死搏斗中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智慧,褪掉了青涩的外衣,燕横必将成长为一代顶天立地的大侠。红梅只有经历了苦寒才能傲雪开放,燕横也会在未来的战场上一展英姿。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五):武道狂人
前面说了,武道狂之诗是一种硬汉武侠,是热血武侠,武之本能、武之目的都与传统武侠小说作品不同。这里将继续简要说说武道狂里的武之道具之不同,以及那些个性鲜明的武道狂人。
脱胎于日本漫画的武道狂之诗,在道具的使用上,依然有一些日本漫画式的表现方式,比如,青城派最高武功秘技:雌雄龙虎剑。青城派掌门何自圣武技高超,在使出这独门绝技时,身后出现了“借相”----迅疾之招后,身后出现某种凶猛的生物。这种“借相”在日本的动漫画打斗场景里经常出现。意寓也在于表现出招时的气,给人的压力感觉。在传统武侠小说里,不曾见过这种借相,而这部小说里,这种大胆借相不能不说也是一个拿来主义的创新。
要说武道狂里的道具,那些兵器也颇有让人耳目一新之处。传统武侠里,因武道追求的不同,或剑或刀,或枪等讲究正统的十八般武艺。因武道哲学的不同,传统武侠也有从有兵器到无兵器的无形上发展。比如高高手是扫地僧,高高手取树枝即可为剑,讲究一个意御无形。而那些歪门邪道通常也都拿着奇奇怪怪怪形怪相的兵器,使出诸如吸星大法,采阳补气之类的邪门武功。在武道狂里,则打破了兵刃上的门派之见。曾经所谓的正门大派也有一些怪兵器,比如青城派的雌雄龙虎剑。说起剑之雌雄,通常是一男一女两人持之,而这里却是长短不同的两剑。龙棘,全长四尺,护手呈莲花状,并铸中蹯龙纹。虎辟,全长二尺,刃宽厚如刀,中央沿剑脊开有血槽。比如武当配剑,静物剑,剑身哑黑色,重剑。武当副掌门叶辰渊的坎离水火剑、江云澜的古长剑等。荆裂的乌首短刀、雁翅刀以及倭刀,虎玲兰的野太刀,以及练飞虹的钱扇、铁爪飞挝、飞刀,江云澜的铁甲手套,圆性的奔眉棍等等。剑,兵器中的君子,优雅从容。刀,兵器中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然而在武道狂一书,剑和刀都多了一份杀气和凌烈,刀剑之下,俱是鲜血和残尸。
与日本动漫画里的打斗主人公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相比,在武道狂里的武人要干脆利落许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无论是荆裂还是燕横,都是此念。在这部小说里,中华传统武道精神那些“以武止伐,平息干戈”,那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道民族大义在这里并没有过多提及,这里武回归到武人本身,为强,为更强,为更更强。这种感觉,就像精神回到了生命的底点,而放弃了那些升华与粉饰。这一部里,武当派挑战娥眉派,而娥眉掌门决定屈服接受武当派统领。荆裂和燕横继续逃杀与反逃杀之中血炼。这精彩故事下一步又会如何?期待第三部。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六):复仇之旅,勇往直前
《武道狂之诗》的第一卷《风从虎.云从龙》拉开了燕横和荆裂讨伐武当派的序幕,那么在第二卷《蜀都战歌》中,他们两人则追随武当派的征途踏上了漫长的复仇之路。
燕横师从的青城派在一夕之间惨遭灭绝,只留下掌门——何至圣临终前托付给自己的雌雄龙虎剑。他毅然放弃眼前的安逸生活,选择刀头舐血的报仇生涯。从荆裂的口中可知,武当派也征伐了他曾经拜师的“南海虎尊派”,恰逢其出海历练才躲过一劫。相对于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的青城派,南海虎尊派鲜少有人知道,武当派征伐时似乎也不费吹灰之力,却能有荆裂如此的武林英杰横空出世,让人不由觉得 “神秘”的南海虎尊派会不会是小说的一处伏笔,目前不得而知。
在第二卷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一个是岷江帮的“大小姐”童静,在涉世未深而识人不清的燕横命悬一线时,不顾自己安危,也要挡在他面前,在看到危在旦夕的燕横急中生智,扭转了两人的困境,不由开始对他产生了敬意。另一个是在第一卷里昙花一现的虎玲兰,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寻夫”,在两人再次邂逅时却遇到了武当派的围剿,两人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危险。童静和虎玲兰都是重情重义之人,前者为武艺的精益求精,后者只为追随荆裂,明知前方危机四伏,会有很多未知的刀光剑影迎接她们,还是无怨无悔地成为荆裂的新伙伴,相信他们以后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武道狂之诗》的亮点之一在于对打斗场面的细致描写,用干净利落的文字展现了武者之间近身肉搏、短兵相接的战斗场景,非常具有画面感,在阅读时不时会在脑海里浮现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因此在读时仿佛身临其境,不由为他们打斗中出其不意的一招一式而惊叹,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时刻担心主角们的命运。在第二卷中最精彩莫过于武当派围剿荆裂的一战,从一开始的荆裂和虎玲兰以二敌四,到后来峨眉派的孙无月等人加入这场混战,顿时步步维艰的防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决斗,每一个动作都会决定他们的生死,在读到这场殊死搏斗时心里像是绷着一根弦,十分紧张,最终荆裂算是有惊无险,可是也付出惨烈的代价。
作者的这部小说糅合了现代运动科学与传统武侠的文字创作,目前看到的两本小说不时会在某一章后面附上“大道阵剑堂讲义”,介绍一些现代运动科学理论或者武学考究,可见为了小说中的武道更贴近现实,作者在创作时下了很多功夫。小说不仅为我们呈上了文字的视觉盛宴,而且宣扬武者那种不屈不挠的励志精神。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每本书的内容篇幅有点短,读起来不过瘾。目前香港的繁体版已经出版到了第九卷,期待后续的简体版能早日与读者见面。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七):未完成的生死搏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频频的听到这么一句话:“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很江湖、很血性、很洒脱,也包含着因果循环,风水轮流转说不清道不白的道理。前一部的伏笔,第二部的继续挥洒。
应该是早就知道了乔靖夫的这本《武道狂之诗》尚在进行中,所以我有点刻意的放慢了脚步,似乎是想第二部完了,直接就能看到第三部。但是仔细一想,你看到了第三部又如何呢?后面还有呢,难道也是这么看法?既然选择被吸引,那也只好继续下去。所有都是未完成形式,就像是从小就喜欢看的《名侦探柯南》那样,看了十几年了,柯南还是国小二年级,天天死人,也没看到人死光了。
人生世事难料,就像是第一部中,燕横正沉浸在成为青城山的入道弟子还没有几天的时间,自己的师门就惨遭灭亡;而荆裂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日本的历练之路,也会为自己惹出一段情缘——当然,到目前为止,尚且不知道是否可以修成正果。因为争夺这个天下第一,燕横从入武道需要入世道,而荆裂也因为历练,开始了自己的猎人计划。
修练武功容易,入世道难。最毒不过人心,最杂不过世俗。荆裂是从生死之搏中,主动的获得生活的经验,这是求生求强的本能;燕横从小虽然生活苦,但是被选为练武之后,也只是在武功世界里,除了师傅师兄以外,杂事接触也少。所以在判别是非之中会因表象迷茫,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像我们不能光读书学知识,不接触社会一样,否则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或许等到小说的未来,燕横成为一个“高手”或者“大侠”的时候,他会感谢武当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被迫”的走出去,去认识是非。
燕横与荆裂二人是引导故事继续的两条线,因为经历成长不同,所以即使在短暂的相聚之后,也会按照各自的道路走下去,与此同时,因为二人的目标相近,又彼此纠缠在一起。书中的故事亦是如此,虽然在交错中写着二人的故事,但是两人却在发展中互相交融——燕横会因为在实战中体会荆裂的说教,而荆裂也会在相聚中为燕横点播与为读者抓住“道相通”的人们以及更多精彩的打斗。
上一卷对于荆裂的介绍或许有些浅显,而这一部与武当派几个高手的打斗或许能够为上一部的概括来一个详细的解说。从中对于峨眉派的孙无月的敬重亦可加深我们对荆裂的了解,他并不是一个为了武道更高一层的发展,忽略、放弃一切的人。
故事仍然在继续发展着,燕横与荆裂于武当的血海深仇当然不可能草草了事,我想这本武侠小说也正是让我们在故事的发展当中,逐渐的去了解书中的主角,以及他们成长的性格。既然修炼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生死相搏的历练,那么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期待二人的成长过程了。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八):诗路剑雨 天下无敌
仍然是乔靖夫之清峻秀拔的文字,雨谷画作也仍然有井上雄彦的《浪客行》漫画风格,封面人物却比较像原哲夫的《北斗神拳》之健次郎。第二部,英雄在成长,武道亦张狂
开场出现的,是正史野史中均不务正业的正德皇帝。不过名满天下的御驾,也只配接见“武当”派的副掌门,更显得只曾在上一部末亮相的姚掌门神秘莫测,很明显是要将其留待最后,由侠客们围攻阶段性终极BOSS(据说已经出到第九卷了,姚掌门应该只是BOSS的其中一个。。。)
作为英雄成长的代价,这里也出现了恶霸桥段。燕横处理得较为幼稚,不过这也很可以理解,他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想那胡斐也是受挫于凤天南,识破骗局之后,一路尚且追杀艰难,燕横的遭遇,自然也在意料之中。然而同样作为有意无意设置障碍的女主,童静则比袁紫衣可爱得多(尽管袁有诸多苦衷),但比灵素却还不如(又有几人比得程家小妹);不过她肯定比宋梨更适合燕横。英雄也逃不过儿女情长,总有知音赏
峨嵋派的孙无月几人虽非主角,但面对“武当”的高手,死亦不惧不悔,因此尽管是出场不多的人物,也为武道的浓墨重彩添加了关键的一笔颜色。但这样有骨气的一群人,却只是峨嵋的弃徒,峨嵋掌门余青麟(这名字是否影射狄青麟?)马上附庸于“武当”的行为,若为保存实力之小忍大谋,则一时屈居人下并非劣策,但余掌门明显是苟且偷生之辈,缺乏深谋远虑之心,好大喜功而胆小如鼠,简直丢尽了传说中的小东邪郭襄女侠的脸,不知日后有何面目见宗师于黄泉
虎玲兰在本部大放异彩,不但不再是荆裂的强敌,而且境界有所提升,从单纯的寻夫杀夫变成有力臂助,一波三折,回肠荡气(莎尔娜是不是也曾这样对星矢。。。)
燕横对抗恶霸、荆裂对敌首蛇,齐头并进,各有所险,场面描绘颇见功力。兔起鹘落之间,高下立判,生死立见。燕横已经将“侠”冠于“武”之前,荆裂也已经跻身一流高手,两人作为绝对主角,形象越发立体鲜明
也许最终就是燕童、荆虎四人联合讨伐姚掌门的场景,那般画面,想一想也已热血沸腾
武道讲义仍然每章都有,非常尽职;至于能从中汲取多少,则要看个人造化了。个人感觉受益良多
在网上看到了一二三卷的漫画版,梦马工作室出品,颇有金庸作品经典插图之风,制作甚是考究。只是将本作定性为“狼派武侠”,却似与书中描绘略有出入,故事娓娓道来,英雄并不寂寞,狼行并不孤单,武之战,侠必胜,可尊可信,其善有征
武道,并不等于武侠,但武者之道与侠者之道,最终均是百川入东海,殊途同归。武为侠之首,但侠为武之道,仅有武而没有侠,只能是一介武夫;仅有侠而没有武,也只能是一纸空谈。武可以外露,侠可以内蕴,但武、侠之道如星汉灿烂,承载了漫长的上下五千年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九):漫漫“升级”长路之起点
如果说第一卷《风从虎·云从龙》还只是交代了整个故事的开端,侧重于对两位初登场主角的身世的简单铺陈,那么《武道狂之诗》的第二卷《蜀都战歌》相对来讲要比第一卷精彩了许多,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有了更大的展开,两位主角的人物形象也愈加丰满了。 故事承接上卷。在消灭了青城派之后,武当派得陇望蜀,意图扫平四川的另一大门派峨嵋派。荆裂与燕横二人追踪武当远征军,来到了四川省府成都。殊不知,对荆裂恨之入骨的武当派早就布下埋伏,欲除之而后快;初涉江湖的少年剑客燕横,也经历了他人生中又一次重大的磨炼…… 熟读金庸先生武侠作品的读者们大概都知道,金大侠笔下的那几部重要武侠作品差不多都有一种基本的模式,即主角从一个武功低微、默默无闻的江湖小人物,或经各路高人指点,或偶得武功秘籍,总之在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之后,不仅功成名就,且抱得美人归,终成一代大侠。其实说白了,大部分的武侠小说也无外乎是这样的基本套路。究其原因,一方面,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通俗小说类型,武侠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典章回小说写法的影响,往往带有一股个人传奇的色彩,不过这也正好符合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感和一贯的阅读取向;另一方面,只有描写主角从菜鸟到大侠转变的过程,方能使得作品更加精彩耐看,试想如果主角一上来就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侠,那后面的故事发展也就自然不那么吸引人了。 这部《武道狂之诗》显然也采用了这种传统的套路。在故事开端的第一卷《风从虎·云从龙》中,主角甫一登场就惨遭灭门,肩负的血汗深仇也随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之路。不过与《笑傲江湖》中有着相似经历的林平之所不同的是,本书两位主角的人物形象看上去要单纯的多。在他们眼中,复仇虽然是维系着他们不断战斗的一大动力,但却并非他们生命中的全部,“武道”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要想成为武道的狂人,一次次的磨砺和洗礼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如果把书中的主角比作RPG游戏中的人物,那么直到第二卷《蜀都战歌》,才是他们严格意义上第一次的“升级”过程。 在本书里,作者巧妙地采取了双线的叙述手法,一条线写初涉江湖的愣头青燕横,由于江湖经验不足,遭遇了自师门被灭以来第一次重大的生死考验;而另外一条线,作者则花不少笔墨,着重描写了在阅历和经验上都更加丰富的荆裂,同武当派四大高手间展开的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在武打场面的描写上,本作无疑比第一部更加精彩好看,一招一式,张力十足,让人读起来血脉喷张,煞是过瘾。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经历了第一次真正的锤炼之后,燕横与荆裂不仅在武道上得到了“升级”,在心智上也比之前愈加成熟起来。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条很长远的“升级”道路要走。 在这本《蜀都战歌》里,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新增添了两位女性的角色,也使得本作在人物上更加丰富、饱满了。而作为燕横昔日同门兄弟的侯英志,他与燕横的矛盾冲突也势必会在后面的故事发展中逐渐变得尖锐起来。 好戏才刚刚开始!
《武道狂之诗(卷二 之 蜀都战歌)》读后感(十):破荆斩棘,留得青山
初读了《武道狂之诗》之《风从虎-云从龙》一书之后,便深深地纠结于那一片豪气冲天的武侠天地之中。惊心于书中人物血与钢铁的征途的后续,牵挂于那两名背负血仇的结成盟友的铁血男儿,联想于腥风血雨般的江湖道路,我行进在了自己设定的新阅读任务《武道狂之诗》之《卷二 蜀都战歌》
本书同样保留了前一册的风味。同样遒劲有力的武道狂之诗四个字尽显张扬地出现在卷二的封面之上。风起云涌的背景画面上有着翱翔着的猎鹰和比猎鹰还要坚韧手绘的战士影像。揭示着书中的人物的特征也渲染着书中的飒飒英姿。风在动,云在涌,在这样天人合一的境地之下,有着那屹立豪情男子。在武中结英雄,在武中受磨砺,在武中狂呐喊,在武中显豪情。不愧称之为武战系刚性热血,战鼓雷鸣,武斗升级。
说来难为情,刚开始读卷一的时候,我自己也还并没有特别了解其中的作者文章布局安排。在卷二中,我在阅读边过程中,更加深入领会着作者的精心设计。这是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为了让每个读者都能有一个身临其境般的感悟,作者图文并茂相互结合。为了维护书本身的古典气息,书的目录在安排上完全按照了古代的竖提排版。而及至书的正文内容,作者为了让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人们读到了习惯的横体排版内容。绘声绘色的文字描述同时,我们同样也能欣赏到类似漫画版的黑白图案,展开联想和回味。在书的正文里面,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发现。那就是专门针对武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武功特点,阵型布局,兵器特色等建立了专门的章节。名为大道阵剑堂讲义。通过这些讲义的阅读,哪怕是武学外行人的我们可以对某些书中人物使用的兵器,过招之中的招数等等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体会其中人物战斗的难易度,凶险度和变幻莫测度----武术的气粹由此得以详尽地展现。
在卷二中,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依然承接着卷一而展开。很映衬书中最后的那个感叹:“人生几多个关,独闯高峰远滩”。尽管青山派被灭,但是少年剑士燕横依存。怀抱着一颗火热的复仇之心,他与救他的流浪武者荆裂踏上了艰辛的成长道路。正可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尽管道路险峻,尽管敌人众多,尽管武当势力推崇的“天下无敌”来势凶猛,尽管前途难测,尽管身受重伤,英雄般的好男人怀着永不屈服的信息,奋发图强在艰难的险境。感慨于他们二人的豪气冲天,感慨于他们二人的惺惺相惜,感概于他们的正义之气。这就是卷二给我们营造的不灭氛围。而穿插其中的还有一些新的人物角色,例如童大小姐,岛津虎玲兰等等。崭新人物的加入让原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个性更加鲜明和饱满。女性的假如让故事的剧情又有新的发展轨迹。尽管这是一部围绕武而展开的小说,但是我还是觉得故事中需要有不同性别的人物出现。这样强硬之下的好男儿才可以更真实唯美。这也是我觉得卷二比卷一更有人情味的一大亮点。
事实上,哪怕故事内容发展到了卷二,后面的内容还是无法让人揣摩。在卷二的结尾,作者耐人寻味般地留下了有关于卷三的伏笔,翘首等待《武道狂之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