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经典读后感10篇
《公正》是一本由[美]迈克尔•桑德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某猫的书,我借来读,一下午读完,因为之前看过桑德尔的公开课。所以不是很费劲呢。说实话,翻译的很晦涩,还是看公开课的视频吧。不过确实引入深思~~但是很多东西移植到国内都不可能实现了,你懂的,有个东西叫国情
喜欢这个充满学者气质的老师有条不紊的讲解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才发现这一切都蕴藏着哲学和政治。
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有自己的解读,感谢Michael Sandel,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公正》读后感(三):一点想法
公正只是一本现象总结的书,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解决措施。作者提出的从小牺牲精神和中国儒家思想基本相同。所以还是导师所说,不过是殊途同归。也就是说为什么评论还要字数限制啊啊啊啊啊。。。。。。还不够嘛不够嘛不够嘛不够嘛不够嘛嘛嘛。。
《公正》读后感(四):GOOD!!
一边读,一边在和作者还有那些**家“吵架”,很不错的一本书!网上有很多视频,本来这本书就是根据课堂的教案编写的。但我觉得比起看视频,读他的著作还是多些收获的,毕竟视频是一闪而过的东西,而且还不能往上写。他提出了公正的三条路,会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争论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分别从这三种角度
《公正》读后感(五):正义:该如何做是好?
善优先于权利,还是权利优先于善?个体先于社群而存在,还是社群先于个体而存在? 正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个人眼中有不同的定义,自由如是,政治如是。 理论的逻辑自洽固然重要,从实然性看各种学说之所以存在也因为其从各种不同视角反映了人性的某个侧面。善或权利,社群或个体,一条道路走向黑都将失之偏颇,不如看似和稀泥地道中庸。 知行合一。
从他的开放课堂的讲授风格与这本书来比较,与其说哈佛大学的桑德尔(Sandel)教授是个哲学家,不如说他更是一个好的演说家,抑或两者都是,但是我更愿意说他是一个好演员,课堂气氛把握的非常好,值得大学老师们学习借鉴。
至于这本书,就是一个伦理学的入门书,不能算是一本学术著作,但是很值得推荐阅读。本书是他课堂的纪录,推荐和开放课堂的视频一起对照观看。
《公正》读后感(七):good book
“我们用过正当的行为而成为正当之人,通过有戒指的行为而成为有节制之人,用过做勇敢的行为而成为勇敢之人。”
更高级的快乐并不是因为我们更喜欢它们而更加高级,我们之所以更喜欢它们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它们更高级。我们之所以将《哈姆雷特》看做伟大的艺术,并不是因为较之于低级的娱乐,我们更喜欢它,而是因为它运用了我们的更高级的能力,并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备的人。
《公正》读后感(八):公正,这两个字真沉重
困惑和迟疑并非是坏事儿。因为它们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思考,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自认为知道的很多,可事实会告诉你,恰恰相反,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其实是越来越多。
这是一本能唤醒你大脑沉睡思想的书,一旦唤醒,机会引发“无尽的失眠”。
通过阅读这本书进行一次哲学训练。这是哈佛大学迄今最受欢迎的一门公开课。如何去理解我们所面临的这个世界?什么是真正的公正?共同善,这才是衡量所有事件是否公正的唯一标准。禁止同性恋结婚是公正的吗?为什么没有道德的政治会是贫瘠的?迈克尔•桑德尔的睿智思想和尽量通俗的话语让我们领略政治哲学的惊人魅力。真正的智者从来不说教,而是陪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帮我们梳理,让我们得出自己的答案。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对公共事务不再那么困惑并见识什么是科学的认知思维,同时因为阅读时有着自我的参与,使得学习成为一种再创造。这种快乐,无以伦比。
《公正》读后感(十):桑德尔的“不公正”
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罢。
桑德尔温文儒雅,这点从其公开课视频可知。
桑德尔文笔逻辑性强,通过大量或假设或事实的例子,帮助读者能对更多是理论性的公正哲学进行美妙的思辨之旅,从这一点来说,他获得了成功。
桑德尔的理论也是清晰的——德性>自由至上>功利主义。桑氏怀仁厚之性,发德行之言,令人钦敬。
但是——窃以为桑氏在对德性政治未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架构之前,仓促对自由主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未免过急。
归根结底,正如刘瑜所言,自由主义是底线问题。而桑氏在有意或无意间淡化了自由主义的基础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桑氏通过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德性政治的基石,而使其无法企稳。
在对于自由主义这个问题上,桑氏是有欠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