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落大道》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日落大道》经典影评10篇

2017-10-10 21: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落大道》经典影评10篇

  《日落大道》是一部由比利·怀尔德执导,威廉·霍尔登 / 葛洛丽亚·斯旺森 / 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主演的一部剧情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落大道》影评(一):愿你永远过着与外面世界有碰撞的生活

因为《看不见的客人》而顺藤摸挂,先看了比利怀德的《控方证人》,然后再看了这部《日落大道》。

虽然两部电影都是围绕着一个杀人案开始,它们展现的东西却很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两部电影里都有让人觉得无比美好的角色存在,控方证人里的傲娇嘴贱又无比聪明可爱的老律师,以及日落大道里充满活力的女编剧。

电影里,男猪脚美好生活的样子,不是在女明星的豪华大别墅里修改剧本,而是在与女编剧一起创作新剧本的时候。与女明星修改剧本,不美好,封闭,被动,无所碰撞和激情;跟女编剧创作剧本,美好,那里的空气根外面的世界有流通,两个人可以碰撞和交流,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愿你永远过着与外面世界有碰撞的生活

  《日落大道》影评(二):双生花之一

这个片子在我心里和《彗星美人》是双生花,其实《彗星美人》我是分了三四次才看完,但是这部片子一次就看完了,当然有客观原因啦,看《彗星美人》的时候都是晚上看,看半个来小时就睡觉。其实《彗星美人》跟有一种戏剧感(也许因为讲的就是戏剧圈),而《日落大道》更有一种带着神经质的默片奇异感(也许因为讲的就是默片演员的事)。

我个人是非常爱这样带着“戏中戏”味道的电影(其实我也很爱这样的歌曲,比如许茹芸的《独角戏》和陈洁仪的《入戏太深》),尤其两个片子的女演员都太给力了,当然论角色我更爱《彗星美人》里的两个女主角,一个霸气一个宫心计,我太爱贝蒂抽烟时看人的姿态了。

  《日落大道》影评(三):写实意义上的原景再现

1950年的《日落大道》为年华逝去的葛罗莉亚·斯旺森赢得了当年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在此之前,斯旺森是好莱坞默片时期的著名演员,几乎和影片里的诺玛·戴斯蒙德如出一辙,但是随着有声片的到来,她们的光环逐渐褪去,也慢慢被影迷们遗忘,只有困在好莱坞的豪华老宅里一遍遍播放自己过去参演的电影。于是,电影每秒24次的谎言(当时应该是16格)不再针对于观众,对于那些已经脱离片场,失去票房号召力(也意味着观众缘)的昔日电影明星们也同样适用,她们固执地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不肯醒来,残酷之处就是,别人都是清醒的。 在《日落大道》里,诺玛·戴斯蒙德虽然不能重返片场,但该片却为葛罗莉亚·斯旺森带来了她演艺生涯的最高荣誉,尽管和奥斯卡失之交臂,但在此之前已经被大众遗忘了的她,不能不说是《日落大道》给了她事业重唤光彩的机会。饰演一个50岁的过气女明星,葛罗莉亚·斯旺森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默片时代演员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念着带有口音的台词,不知道是多年的演艺生涯在她表演方式上印下烙迹还是她为本片故意为之,尽管带着些夸张和滑稽,但却和本片中那所哥特式风格的老宅相得益彰,她受困于老宅中,害怕外面的世界,但又对其充满憧憬。 除开葛罗莉亚·斯旺森,在影片中饰演诺玛·戴斯蒙德管家的麦克斯,则是由二十年代大名鼎鼎的导演埃里克·冯·施特劳亨饰演,他在本片中饰演的也是一位默片时期的导演,不得不说,麦克斯这个角色和埃里克本人有着比诺玛·戴斯蒙德和葛罗莉亚·斯旺森更高的契合度和写实意味。不仅如此,本片也是用写实的手法去讲述这个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威廉·霍尔登饰演的年轻作家乔的尸体就漂浮在游泳池上,周围是不停拍照纪录的警察和新闻记者,接下来则由霍尔登本人的画外音讲述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时间回到6个月前。比利·怀尔德的影片大部分都爱采取倒叙的讲述方式,这甚至成了他影片的标致之一,以至于我观看他后期的一些没有采用倒叙开场的作品时,忍不住怀疑好几遍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片。倒叙的开场方式往往意味着,结果被直直地摆在观众眼前,显然,比利·怀尔德对于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在他的影片中经常一上来就由主人公告诉你影片的结果,例如《双重赔偿》,而真正令比利·怀尔德感兴趣的则是事实的过程与真相,他更乐于在自己的影片中去进行这样的探索,至于结果,他毫不掩饰地就告诉你了。所以《日落大道》里,年轻作家乔是自愿困在诺玛的老宅里,诺玛需要年轻男子对自己的痴迷证明自己不老的魅力,乔需要一个愚蠢、慷慨的老富婆为自己抵挡窘迫的生活,这就是真相,生活没有逼迫你,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新年派对的那场戏中,被诺玛缠着跳了好几个小时探戈的乔终于厌烦了,夺门而出去寻找自己的同龄人,他是这样说的,“我想跟我的同龄人在一起,我想再次听到人们的笑声.......他们还年轻,还有乐事去分享”,这里说明让乔心生厌倦的是诺玛的桎梏与占有,而他想要的则是自由,呼吸年轻的空气,诺玛家派对的形单影只和阿迪家派对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乔和贝蒂散步在街上的一场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乔:“你多大?” 贝蒂:“二十二。” 乔:“聪明的姑娘,没有什么能像你这个年龄一样令人神往。” 而这段对话产生之前,是乔闻到了贝蒂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两个人在谈论这个味道的由来,接着有了这段对话,所以,贝蒂身上令乔着迷的味道根本不是什么洗发香波的气味,而是年轻的气息。 真相就是乔不是为了高尚的爱情而决定离开,而是对年轻气息的渴望。 至于爱情,我倒宁愿相信,他对诺玛是存在爱意的。既然麦克斯心甘情愿地留在诺玛身边,就意味着昔日的电影明星,身上也一定还残留着能吸引男人的魅力。有一场戏是诺玛为了哄乔开心,滑稽地扮演着查尔斯·卓别林,那一刻,你仿佛能看见麦克斯口中所说的,16岁时诺玛的魅力。一个放下明星架子,为了取悦心爱男人的无知少女。 但大部分时间里,诺玛身上都裹着黑色的衣服,在一座老宅里独行,真让人觉得她是一只——蜘蛛,编织着网,想要黏住乔这个美味的猎物,伺机下肚。最后一场的枪击戏,乔倒下的一刻,我仿佛看见一只黑色蜘蛛终于得逞。

  《日落大道》影评(四):得而复失的煎熬

影片最后,过气女明星一脸诡异与满足地从楼梯走下,在环绕着的摄影机前重复着早已练就多年的技艺时,油然而生的是对她深刻的同情而不是仇恨,尽管她并没有死去。她的生命力灵魂早已滞留在多年前那众星捧月时光中无法前行,只一心躲在自己营造的世外桃源,精心地维系着辉煌的假象。假作真时真亦假,时间是残忍的杀手,很多时候,唯有自我催眠才能从虚幻中汲取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哪怕这是建立在海市蜃楼上,可是又有几人能拥有超级强悍的内心去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去承担应该付出的代价。非常棒的片子,那份对人性深刻的剖析重重地撞击着观众的内心,人生的残酷与悲剧就像是璀璨的樱花,往往最绚烂的那一刻便是开启流星般陨落的起点,所谓得与失的辩证不正是如此吗?!(伤感爱情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日落大道》影评(五):很经典的电影,墙裂推荐!!

这片起码得9.0分吧…看完之后很是震惊。女主演技超棒,很多时候都感觉她要冲出荧幕来索我的魂了…Max对她的爱无疑也是病态的…让她沉溺在虚假的自我满足中…还以为自己依旧当红。最后,Max重新导演,她也重新表演。多么可悲啊…贪恋众人的注目,贪恋聚光灯。其实我是希望男主可以逃掉的,毕竟他最后也算是觉醒了,没有祸害别人,选择去过新的生活。而且女主也不是真正爱他,只是想要个证明自己魅力的宠物。对于女主来说,她无法放弃过去的光辉日子,沉溺其中,也提醒了我认清现实,即使未来有得意的时候,也别把它看得太重。转念一想,如果我也是个演员,我老了…没有导演愿意找我拍电影,我没有机会去表演,去展示自己,到那时我该怎么办?会不会开始演自己的生活?今天是她…明天又是另一个人…生活实在是有太多无奈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喜欢的事都做不了,该是多么得难受!star…star…真的就像泡沫一样的。那么美丽又闪耀,却又转瞬即逝

  《日落大道》影评(六):从《穆赫兰道》到《日落大道》

(作者/窦婉茹)

大卫-林奇的黑色电影《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近日接连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影片”和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两个大奖,这让我由衷地高兴。这样“偏门”的影片大获成功,多少证明了“都市报文体部的眼光永远是正确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当然是讲笑,但是本报的确早在12月1日的“声色周刊”《奥斯卡猜想》专题里,以及以后的娱乐评介版中,大力介绍并推荐过该片,且本报特约撰稿周黎明对该片的评论极其精到,堪称经典,没看过的人倒可惜了。

《穆赫兰道》讲的是一个弗洛伊德式多层梦境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秘密和好莱坞之梦的故事,一个有关现代人焦虑郁闷的精神症侯的故事。影片叙事手法新颖(也不算太新),用了时下颇受精英影迷们青睐的平行叙事手法,情节乍一看颠三倒四,但最终折射出“万花筒”般的迷离而深邃的光彩。《穆赫兰道》让人想起很多东西,比如《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比如《记忆迷局》(Memento)……,但是,它最先让我想起的,是《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以及《日落大道》的编导比利-怀特(Billy Wilder)。

和“日落大道”一样,“穆赫兰道”也是一条位于好莱坞的历史悠久的大道,不同的是,“日落大道”以富庶闻名,是好莱坞明星及富豪的高级住宅区,高级到拥有独立警力的地步;而“穆赫兰道”则源自荒地,穿越豪华的富人区,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边、加州最著名的马里布海滩。这样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氛围使这些街道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难怪导演大卫-林奇早在拍ABC剧集《双峰镇》时就惊呼:“‘穆赫兰道’!这好像是个不错的电影名!”

和《日落大道》一样,《穆赫兰道》讲的也是一个女演员的好莱坞之梦的故事,只不过《日落大道》里讲的是一个过气巨星,《穆赫兰道》里讲的是梦想成为巨星的小白丁。结局倒是一样——迷惘

和《日落大道》的编导比利-怀特相同的是,大卫-林奇不仅是《穆赫兰道》的导演,还是该片的编剧。这更加加深了我对Screenwriter—director(编剧导演)的类型崇拜,比如王家卫。我有一个偏见,认为亲手写剧本的人,才更能传达出影片的个人理念,才更能贯彻“剧本是一剧之本”的宗旨。

比如比利-怀特,写了60年的剧本,从轻喜剧《大调和小调》(The Major and the Minor)到《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到《龙凤配》(Sabrina)到《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注:不以时间为序),以多种类型的统一风格造就了“the sophistication of Wilder's films(比利-怀特之独有复杂风格)”的神话,将愤世嫉俗、将宽厚温情贯彻了始终。比利-怀特有句名言,“I don't make cinema,I make movies.”这句话含义微妙,意思是说我始终以剧本为本,坚持自我,并不是技术、艺术和观众的奴隶。

这句话如今没几个人敢说了。比利-怀特在1995年的一次访谈中曾感叹:“They write difˉferent pictures.The studio are now just copying their more successful picture.If you bring them a story that is totally original,they say,‘That is very interesting,but I've never seen it before.’(But)that's exactly why I would want to make it.”比利-怀特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制片厂出于赚快钱、收回巨额投资的考虑,只想制作出老少皆宜的所谓“大片”,只会抄袭以前的成功桥段,对剧本的创新不仅不支持,反而充满畏惧。这话说得有道理,因为只要回头看看今夏的《珍珠港》就知道这里面的倾向了。但现如今我又看到《穆赫兰道》这样低成本、高创意影片大获成功,于是又对好莱坞又有了更多信心和希望,庆幸95岁的比利-怀总算还后继有人。

  《日落大道》影评(七):2017年7月28日

人设和故事偏单薄,这个主题完全可以挖得再深一点——关于人的“虚荣”和“欲望”。我发觉很少电影正面描述这个元素,印象中只有《天才瑞普利》《鸟人》《魔鬼代言人》,而且都是偏负面的展现。但其实这是每个人都要承受的事情。类似妒忌心,人人都有,但人人都在掩饰。这种人类的共性负面情绪,如果用温柔的方式,光明正大地拿出来晒,不是很刺激吗。

关系张力:女主和她第一任丈夫的关系,还让人蛮有想象力的。女主其实是个一直没有长大的小女孩,丈夫看着像是在保护,其实更像一种禁锢。男主则意外地有魅力,可能就是要这样的小白脸才可以吸引人,太爱钱的话,有钱人反而不想给你钱,因为太俗气了。

最后: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意淫别的故事和别的关系组合……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