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事中的故事》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故事中的故事》的观后感10篇

2022-05-24 02:0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事中的故事》的观后感10篇

  《故事中的故事》是一部由尤里·诺尔施泰因执导,Aleksandr Kalyagin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中的故事》观后感(一):动画诗人诺尔施坦

  首部由迪斯尼制作的童话题材电影《大师之书》(Книга Мастеров)于10月底登上全俄大银幕。这部高水准的玄幻大片邀众多当红明星加盟。首映前,投资方“俄罗斯迪斯尼公司”强调,“它是一部家庭剧,我们期待观众获得一连串的感官享受,一直笑着走出影院。”
  《大师之书》承袭好莱坞的既定模式,但故事情节不过是充满俗套的大杂烩:世界于危殆之中,锁闭古塔下的“石公主”挣脱束缚,逃出生天,依仗邪恶之杯夺取执掌世界的大权。古老的诅咒顷刻间成为现实,怎奈英雄伊万应运而生,受命拯救人类于水火,但他需历经劫难与考验,还要一并解救自己的心上人……。制片商当然没有忘记给英雄故事染上民族色彩。征途上,俄罗斯民间传说和普希金、巴若夫的童话人物走马灯般现形:叨嘴恶婆雅伽、美人鱼和魔法无边的长生巫师。制片人特别强调,这是第一部迪斯尼公司生产的俄罗斯动画长片,是“百分之百的俄罗斯电影。电影的成功将开启俄罗斯电影通往迪斯尼之路,‘大师之书2’也指日可待。”
  是迪斯尼的胜利,还是俄罗斯进军世界电影市场的壮举,回答见仁见智。应该承认,好莱坞视听审美已然征服全球,迪斯尼的金字招牌完全可以同票房和艺术成就划等号。对于很多人,尤其是俄罗斯观众来说,俄罗斯的本土“迪斯尼”——“联盟动画制片厂”(СОЮЗМУЛЬТФИЛЬМ)已如过眼云烟,而诺尔施坦等动画导演的作品早已失宠于大银幕,成了小众的收藏品。
  “联盟动画”曾为几代俄罗斯和世界观众制造了数以百计的动画片。在俄罗斯动画电影史上,诺尔施坦更可称为“活着的神话”。他的《故事中的故事》(Сказкас казок,1979)和《雾中的刺猬》(Ёжик в тумане)、《狐狸和兔子》(лиса и заяц)等影片脍炙人口,前者数次获得国际奖项,被观众和影评家评为“有史以来最佳动画片”;艺术家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动画片艺术家。不过,诺尔施坦的作品从不鸿篇巨制,其所有导演作品的总长度也不超过数小时,但他们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对动画电影的贡献绝不逊于迪斯尼,无论其表现形式和内在思想均出自截然不同的审美维度。
  尤里·诺尔施坦(Ю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Норштейн)1941年生于俄罗斯平扎州的一个小村,二战时期举家迁至莫斯科,在那里艺术家度过了童年时期。他一直希望成为一名画家,在一所艺术学校学习后,诺尔施坦的第一份工作落在了一个家具厂。后来,他参加了“苏联动画片制片厂”举办的为期两年的培训,并在20岁时进入片厂。在参与了50余部短片的制作实践后,诺尔施坦开始正式成为独立动画片导演。历经十几年的锤炼,手法和个性日趋成熟。他设计的画面和人物摆脱平面感,确立了一种稳定活动的图画成分和极为个人化的铅笔素描造型风格。他使用多层玻璃营造三维效果:摄影机放在几层相隔25-30厘米的玻璃绘画层的上方,这个深度为一米左右的景深中,每层玻璃可以水平移动,也可上下移动,趋近或远离摄影机。他在作品中从不使用计算机技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诺尔施坦的影片名满苏联内外,命运捉弄的是,1985年他因动画长片、由果戈里名作改编的《外套》(Шинель)而被动画厂解雇,理由是“工作太慢”——这部动画片自1981年开始动笔,他的三人小组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仅完成了十分钟的片长。1993年,诺尔施坦与另外三位著名的动画师(希特卢克、赫尔扎诺夫斯基和纳扎洛夫)成立了动画学校和创作室,俄罗斯电影协会是创作室的股东之一。但他在联盟动画还有一项收获,他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艺术家弗兰切斯卡·雅尔布索娃,不少作品是在二人的合作下完成的。
  《故事中的故事》影片长度仅为29分钟。就像语言无法描述音乐一样,用文字复述影像是无能的,描述这部影片就更显无力。不用担心“剧透”会毁掉欣赏者的胃口,因为这部短片实际上并不提供连贯的故事情节。它以苏联人民的战后生活、家庭幸福和爱为主题,没有对白,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以及一首30年代的苏联歌曲《烈日灼人》成为影片的重要元素。作为主角的小狼贯穿了整个片子,镜头开始时吸吮乳汁的孩子那迷梦般的眼神,以及片头和片尾重复哼唱着这首童谣“睡吧,孩子,别离床边太近,那样小灰狼会趁你睡熟偷走你,带你到黑暗的树林……”似乎都具有特殊的催眠力,人物(动物)场景的色调和配乐融合成的整体将观者带进一种或几种不相融合的情状之中:母爱,家庭,童真,还有城市、劳作、战争、死亡与和平。诺尔施坦挖掘出动画手段的最大可能性,让精心设计的活动画面同配乐有机联系,创造出诗歌一样的韵律和节奏。在电影中,艺术家的形象超越了真实,角色和场景简约而符号化,更利于进入每个观者的记忆深处。这种类似“意识流”动画片足以引起不同的现实联想,当年他在公映前经受的一番特殊审核也在所难免。
  诺尔施坦的角色选定也十分细致,即使它们多是动物而非人物,它们有自己的性格和喜怒哀乐。《故事中的故事》的小狼那愁苦的眼神就是从一幅猫的照片拷贝的,它刚刚从水中被人救起,满眼惊恐无助;片中婴儿吸吮的配音也非拟音,录自友人的一头幼仔。多年的创作中,诺尔施坦也从不使用电脑,不涉足现代技术应用。导演曾坦言:俄罗斯那句谚语:“做靴子的人没鞋穿”正适合我,我从不看《辛普森一家》、《恶搞之家》这类欧美动画片。
  “联盟动画”的命运与苏联无二,它同旧体制一同衰亡,经历了拆分、迁徙和洗劫、外资进入,本世纪初由政府接管,再次分解成几个制片工作室,但已元气大伤,虽仍坚持“不使用电脑特效”的原则,但每年只能生产不足十部短片。电脑技术和快餐文化决定了传统俄罗斯动画电影的命运。
  新世纪以来,艺术领域对诺尔施坦及其艺术的关注度大大增加,不少学者著书研究,安娜·玛尔帕斯的《说故事的人》和克莱尔·吉森的《尤里·诺尔施坦和他的故事中的故事:一位动画家的旅程》从不同方面总结了诺尔施坦的创作经验和成就。导演本人也笔耕不辍,去年8月,《草地上的雪——动画艺术教程》两卷本经多年编撰后出版。目前,诺尔施坦仍致力于《外套》。他的完美主义作风让他在同行间有了一个“金蜗牛”的绰号。为了不让观众失望,艺术家经常在自己的创作展中放映他这件《外套》“缝制”完成的部分,十分钟的,二十分钟的。这部65分钟的长片也许会成为艺术家的谢幕之作,可以预期,导演苦心营造的审美趣味一如既往,所强调的是视觉艺术的诗性内核。对这件《外套》,观众需要保持耐心,但期待中又难免诚惶诚恐:大师老矣,尚能画否?在高科技视听盛宴充斥的信息高速路上,金蜗牛到底能爬多远?与时尚的轮回周期和公众认知的觉醒速度相比,艺术家的生命实在短暂。
 

  《故事中的故事》观后感(二):时间是一列列车,世界是一个婴儿,而你载着我的心,一直向前。。。

   影片十分含蓄的讲述了埋藏在作者心中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时代带给人们的爱与痛。由小灰狼通过回忆以不同的故事加以表达,看似毫无联系的画面实际上却诉说着同一个主题——时代变迁了,昨日已成历史,一去不回。但过去留给人们的爱与伤痛却永远不会消失,它会深深埋藏在你心里,在岁月中沉淀,变成故事中的故事。。。
  片名原来是小灰狼要来了,后来改为故事中的故事,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后者,非常扣题。本片以不同的故事穿插并进,在现实梦幻与回忆中交替进行,故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遗落的叶子,苹果,为线索加以穿联。影片开始出现了一个苹果,而后苹果多次出现,如同落叶一样,象征遗落在在时光森林中的故事,而列车象征一去不回的时光。而诗人、婴儿、小狐狸、小男孩、旅人孩则都是作者自己的表现。
  影片的人物设计并不独特,与传统好莱坞动画片不同,前者更注重人物的个性,表情、动作和语言,用夸张的动作及语言吸引观众,而本片更注整体的气氛,更注重光影与音乐的运用 ,做到了光与音的极致。近似诗意的表现风格使本片得到了艺术的升华。成为经典。影片以多个小故事穿插并进,没有具体的剧情,试图通过表现主义手法营造出怀旧和隐晦的气氛唤醒观影者的想象力并引发共鸣。影片开头与20:59画面重叠。08:97时妇女在昏黄的路灯下凄婉的走过与11:50时在雪中的老妇人画面重叠类似的地方很多,多次重叠加强了不同故事的相互联系,深化影片主题。影片16:57的时候,小灰狼进入心中的神秘房间,画面被剪接到金色的夕阳下,画面先模糊了几秒,处理的让人拍案叫绝。可见作者内心的细腻 在电影里隐喻运用的也非常好,如09:33的时候一条鱼若隐若现,慢慢沉默,象征往事石沉大海。14:15的时候,被雨打湿的早餐搁在盘里,象征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离散。整个影片基调优美沉重,又略带悲伤。运用的多种绘画技法与画面中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
     影片的音乐与场景配合得完美无缺,运用了俄罗斯摇篮曲,探戈舞曲"The Wayworn Sun”,巴赫、莫扎特、威尔第的音乐。无论是金色夕阳下梦幻般细腻的钢琴曲,还是跳舞时的俄罗斯民族乐都使人沉浸其中。
    影片分为几个段落,开始森林里遗落了一个苹果,小灰狼低声吟唱着摇篮曲 看着吮吸母乳的婴儿,仿佛看到了自己。此镜头在影片20:59时再次出现,是引发作者对人生思考与回忆的开始。
突然一扇神奇的门敞开,小灰狼进入诗意心田的一块故土,以旁观者的角度,在内心里窥探回忆。绘画风格有毕加索手稿的感觉,用笔自由连贯。画面中人们在交谈,但作者并未表达内容,用优美细腻的钢琴曲加以填充,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
  隆隆,列车经过,起风了,载着岁月,一去不回,而曾经的曾经,早已不在。如一片落叶随风飘零。。。
   汽车走了,只留下呛人的浓烟,和一片被烧焦的土地,寓意人类对世界的破坏以及现代人对历史的遗忘,此时的汽车正是后来公路上忙碌的汽车,汽车燃烧的一段,可以明显看到小灰狼眶中的泪痕,小灰狼一个喷嚏,和平鸽飞走了,唯独一片落叶还在,落叶正是作者的记忆与伤痛,小狐狸看到倒映在车轮里的自己,看着燃烧的烈火,引起小灰狼的沉思,仿佛又回想起曾经的岁月,曾经战争动荡的年代。。。昏黄的路灯下,恋歌响起,管乐和手风琴诉说着哀伤,这个地方处理的很朦胧,有德加色粉笔的感觉。路灯下纷飞的小虫子的细节处理也很好。妇女们站着,看着情郎从身边离开,一去不回来,在镜头下方的小房子,体现了无数的普通民众的悲惨命运,无论是路灯下打在战士背影后的雨或雪,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凄凉,仿佛使人置身寒冷,一去不回 。曾经的爱人,早已不在。
    天空泛起雪花,又是一年春夏。而等到的只有恋人的噩耗,隆隆,列车经过,起风了,载着岁月,一去不回。而曾经的曾经,早已不在。叶子零落到湖面,往事只能沉入湖海。。。
   美丽的冬天像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幻想着把自己的苹果,自己的爱分享给鸟儿,而大人之间的恶言相待象征战争,瓶子破碎,孩子的心也碎了,他的梦被大人夺走不再幻想,变得和大人们一样,带上的疯狂的帽子,消失在一片皑皑。再大雪的场景上,作者在镜头前加了雪的处理,在画上覆盖了有白色条纹的透明镜头,做得比较虚,增加了空间感。在11:15的时候大人拽走小孩的画面停顿了一瞬,苹果落下,处理的十分生动。
    乐曲又响起,散落一地的不是瓶子是少年破碎的心,遗失的梦。于是一颗苹果被遗落在森林里,一个老人慢慢走过,和路灯下的妇女一样,和隆隆的火车一样,载着岁月,一去不回。。。
小灰狼坐在火炉旁捧着生了芽的土豆,捧着战后的贫瘠,哼起了小曲,虽然外边的世界已经改变,车水马龙,但心中的哀伤难以抚平。爆裂的炸弹如同绚烂的烟花,祭奠冥界的恋人,化作相思的眼泪。未动的早餐,吃的人已经不再了,与热情的探戈和炸弹对比的,是报上的文字,是冷冰冰的残酷现实,是微笑里隐藏着的绝望。。。
  小灰狼吹燃星星火点,继续思忆,16:44的小灰狼犹豫了一下,好像在现实与梦境中难以取舍,然后以归人的身份走进自己内心最隐秘的深处,这个场景我觉得与作者童年在乡下的记忆有关,也许是作者不堪现实重负的时候,所能去的唯一个小小的港湾。金色的夕阳下,一切都还是那么美好,仿佛一切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田园里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玩耍,大人们平凡的生活互相爱着对方,小草静静地生长,叶子在温暖的微风下摇曳,妈妈哼着小曲,婴儿在摇篮里甜蜜的睡着了,一切都美妙的像一条在云中浮动着的鱼。作者刚要离开又被渔夫叫住,喝了几杯,聊聊家常,作者望着他们,望着曾经的岁月,虽有不舍也只能挥手道别,在一望无际的小路上,背影越走越远,慢慢变小,慢慢模糊。曾经的记忆,曾经的爱与痛,也在思绪中越来越远,慢慢变小,慢慢模糊。。。
   深夜,作者以小灰狼的身份趁着微弱的烛光,来到心里的密室,来到自己还小的时候,来到纯真,看着吮吸母乳的婴儿,看到了自己。这是整部电影最细腻最美的一段,在梦里大家都睡着了,鱼人收着网驾着独木伐驶向小湖,小孩跑进温暖的房间,夜也睡了。作者偷走了一份内心的旋律,一抹记忆,奔跑穿梭在灯火喧嚣的浮躁世界里,表达了两个时代之间的断层与隔阂。而作者守护着这一份记忆与情怀。保留着着自己的一份婴儿般的纯真,婴儿在啼哭,岁月的伤痛难以忍受,在23:37时小灰狼曾想抛弃孩子,孩子和哭叫与提闹使他无以承受,整个世界不过是一个哭嚎的婴儿,纯真却脆弱。但小灰狼终于鼓足了勇气,耸了耸肩叹了口气,拾起了内心坚守的信念。没有放弃人性中的爱与纯真,并用心呵护,小灰狼和婴儿是同一个人即作者,二者的融合表现作者矛盾心理的统一。展现了作者的自我救赎与自我安慰。 所有的伤痛都默默的在岁月里沉淀,肉体的伤疤已经痊愈,心里的伤痛则变成了故事中的故事,酿成一首金色的摇篮曲。
   片尾衔接影片开头,森林里遗落了一个片落叶,一个苹果,一个饱经沧桑的年代的故事。。。又是一个美丽的冬天像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幻想着把自己的苹果,自己的爱分享给鸟儿,苹果一个个落下,战士一去不回,他们的故事尘埃落定,一切已成往事,一切已成火炉旁的故事,藏着作者的爱与痛,和隆隆的火车一起,载着岁月,驶向远方,一去不回,最后诗人看着推车的女孩,看着失落的牛,谱出了新的篇章,夜深了一辆崭新的火车载着新的故事驶向远方。。。。。。。。。。
   到最后,整部电影讲述的已不再是一部动画,而是一个饱经沧桑老人内心的爱与伤痛。一个年代的的爱与伤痛。。。。。。。
                                    
                           15.9.24 21:41【植树人

  《故事中的故事》观后感(四):你是谁

  单论叙事才能,印度人有骄傲的过去,造纸术发明的晚,口头文学形式丰富,佛教经典如是我闻以及各种民间故事,影响不止亚洲,还有欧洲,整个欧亚大陆。俄国人在文学上的贡献,除了产生了很多现代文学巨匠,更在于在世界艺术进入工业文明的现代主义阶段,俄国或者说苏联人以科学为手段,深入的研究了文学的语言规律及技术和体系,这是超越其他国家的历史实力。雅各布森定义结构主义,深入形式主义。类似这些相关的理论为现代文学叙事提供了基于语言学的动力。
  另一方面,苏联先锋派诞生了一批改写世界艺术的艺术理论与艺术运动。在摄影和电影这两个工业文明最重要的工业艺术形式中,蒙太奇作为最重要的电影理论之一直接促发了现代电影理论的成熟和确立。《故事中的故事》拍摄时间较晚,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转向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所以,包含了俄罗斯民间故事、苏联先锋派、蒙太奇学派、后现代审美等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基础。
  当然,作者个人的才华以及创作团队集体的力量也至关重要。从技术上来说,通篇都在运用看似不是标准的蒙太奇的蒙太奇。把几个不同时空的叙事自由穿插在一起,尤其包括把不同叙事中的不同主角以虚实对应的方式交叉组织,这就使故事看似没有叙事逻辑和仿佛杂乱无序。其实,这首先是一种技术选择,而不是情感选择。任何艺术如果不能用技术支撑,那就没有艺术可言,即便是调动主观能动建立无逻辑表达,不过也是一种看似无逻辑的逻辑选择。
  小孩和狼,俄罗斯民谣里的两个对象,一个是实在,一个是虚拟,但是,把这两个对象放到艺术作品里,那么他们实际上就都是艺术创造的对象了,他们的所谓现实差别在艺术里就不存在了。所以,小孩可以是小狼,小狼也可以是小孩。对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他它们是平等的。所以,通常艺术要表现一首本民族的民歌的内容时,如果大家都认为小孩才是实在的,而小狼才是虚拟的,那么对于聪明的创作者来说,打破这个通常审美逻辑,就可以产生别样的艺术效果。
  电影开篇,就以声音渲染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导演先从一个引导的、铺垫的雨声开始,进字幕,
  19秒的字幕在雨声中结束之后,视觉,画面开始切入雨滴,
  4秒的雨滴画面之后,听觉,雨声中切入俄罗斯民谣的人声,
  3秒的民谣之后,孩子吃奶的声音进入。
  雨声、歌声、吃奶声交织在一起,引出活在民谣里的小狼。小狼望向镜头。视觉虚实转换虚实开始。
  《故事中的故事》开篇这种玩法,实际上,就是苏联先锋派的电影之眼学派1920年代的《持摄像机的人》开篇的压缩、迷你版。技术、手法、方式都一样,只不过就是压缩到极短,理念还是那些理念,并没有太突出的东西,但这种带入技术却非常有效。而且这种玩法是很多所谓经典电影的通用流程,比如《星球大战》部部开篇皆如此,玩法都是一样的。
  动画开始1分钟之后(去掉字幕的19秒,即第1分19秒),民谣歌声继续,雨声和孩子声消失。雨季与孩子都消失在过往的时间里。而空间中的小狼伴着民谣,没有随时间改变,依然活在民谣的传说中。综合来看,时间+空间+对象的不断渐入、渐出,主要就是运用了时间、空间、对象的互相进行逻辑构成关系的叙事推动。小狼是一个不变的对象,它也是他,变的对象是生活中的人们和生活本身。当人类传唱着民谣,小狼就在歌声中永远的活着,象个孩子。之后通篇的技术应用,都不会超过这些要素的组织和互相关系的营造。不断的进行时间变换,对象置换。有时小狼就是小孩,就象最后小狼抱着婴儿,手忙脚乱,就是描写一个孩子。
  导演在叙事中反复使用时间+空间的各种蒙太奇运用,然后打乱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中的关系。主要目的还是要表达导演自己对记忆质感的再现。一切的看似荒谬都是记忆的不同形态的统一。即便时看似毫无逻辑的。比如,小狼在唱童谣的人已经离去的破败老屋前的缝纫机上自己玩耍唱着民谣,又开始回忆在苏联还在烧着炉火的时代,路灯下人们的舞蹈,漂浮在回忆的天空中曼妙的舞蹈,悠闲的生活被风吹过,战争到来,一切改变。男人去了战场,女人停留在生活中。男人们消失了。战报、家信、胜利的焰火。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再也没回来。历史的宏大叙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列车轰隆驶过的灯光,照耀着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过往。而这一切又是民谣之中虚拟的小狼如实的回忆俄罗斯民族的过往。
  总体来说,动画使用的技术并不复杂,只是因为和情节以及导演及导演组的才华交织在一起,以这些技术性的手段去渲染现实的生活与情感。所以,仿佛具有了看似不合理的荒诞效果。其实,动画片通篇都还是密切围绕着把民谣的虚拟小狼当做实在的人物,然后把现实的人们的百年生活对应处理到艺术作品的小狼的所谓记忆中去,造成了看似超越现实的效果。但是,就其基本技术和艺术理论来说,并不复杂。只不过是这种手法一般性的艺术叙事不太常用而已。但是,反之,又有哪儿个儿童文学作品或者童话,不是用寓言来比拟人们的现实生活呢。导演只是把这个童话的基本原理用蒙太奇稍微丰富了一下而已。仅此而已。
  当导演把虚实对象进行同等对待,互相交织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人类从儿童成长中认识世界时,会提出的疑问:我是谁?孩子会对自我进行探索,要求了解自我。那么艺术不过就是一种反向的过程,激发观者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谁?所以,动画片里的小狼是谁呢?是俄罗斯民间文化中那个本真的不变的来源么?是导演一直停留在童年的那个自己么?是每个孩子回忆中的过往么?是每个人童年的那些黑暗或者蒙昧中的体验么?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欣赏电影的每个人自己去回答。
  不希求答案的疑问,导演很聪明的使用了艺术叙事表现的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但不要求有答案,不留下答案,也不揭示答案,甚至不替观众去做出一个答案,而仅仅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官构成了艺术画面的思考过程,那么当观众阅读这些叙事的时候,是否可以自我提出疑问,这就构成了艺术作品建立在艺术家思考与观众思辨之间的桥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验,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否所有人对生活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许,不。没有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自己,你可以认为自己的心里永远有一个天真的、简单的童年的你在那里,看着你走过人生一世;你也可以认为自己从未长大;你也可以认为故事永远是故事;你也可以认为自己的生活无须更多的语言。所以,你是谁?这个问题,重要也不重要,它的答案在每个人心底。
  或许,有些人根本不需要有那个答案,就让生活中的一切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也是好的。因为,没有人能回答:你,是谁?当你在夜里,或者随便什么时候,偶尔看见自己,问起自己。小狼偷偷拿走时光之书,在城市与过往的丛林中发现无处‘安放的自己。这是一个没有结局也不需要结局的故事。故事里,童年的雨声还在下着,去往战场的人们还在前进,苹果还是落了下来,过往的一切没有改变,然而观影时间已经结束,每部电影里的灯光暗下来,总有帷幕要和你说声:珍重,再见。
  另:片子被大众过誉太多,一时一世的审美往往过犹不及,带了历史局限性。坊间吹捧的溢美之词太多,去1分。
  《故事中的故事》这种青春期后遗症式的抑郁风格并未超出意大利形而上主义+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对象替换、空间转换、时间穿插几种手法综合运用。整体叙事风格近似于夏加尔的绘画叙事风格,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的民间叙事的那种传统。

  《故事中的故事》观后感(五):Fyodor Khitruk评《故事中的故事》

What actually is "The Tale of Tales"? It is a poem-film. This is a poem-film; that is its genre. That is ,it is visual philosophy.
In Yuri's film, a candle lights inside a jar,inside a glass jar a candle lights,and this cat spits and puts out the candle. I've never seen such a candle in any other film. He made ne believe that this cat is real.
"The Tale of Tale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animated film of all times and nations." When Yuri was asked what "Tale of Tales" is about, he answered quite simply: "about eternity".
I had to watch this folm several times before I finally understood that he reall talks about eternit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