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犯》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少年犯》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0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犯》经典观后感10篇

  《少年犯》是一部由彼得·福特执导,亚历克斯·墨菲 / 克里斯·瓦利 / 希拉里·罗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犯》观后感(一):搞笑,很搞笑!麻麻更好看、更可爱

  看来爱尔兰每隔一段时间就出一部精彩影片,前有《雅多维尔围城战》,今有《少年犯》……

  初中毕业后,康纳帮妈妈在鱼店卖鱼;而其损友乔克则给自己打工,——扮演冒牌“比利”偷自行车,还将犀利警察的自行车偷走。自此,乔克与犀利警成为“汤姆和杰瑞”猫鼠游戏的主角……

  乔克因带着网购的比利的面具作案,因此犀利警追查到比利的住所,结果,发现比利不仅在吞云吐雾,屋中竟还偷种几棵大麻……比利锒铛入狱……

  康纳四岁丧父,——父亲在工地抽烟,工友不小心将锤子滑落,正好砸其头……而妈妈是十六岁时生的他,当时尚不懂如何做母亲。为弥补遗憾,妈妈对康纳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给康纳的衣服上都缝上他的名字。结果,没一条内裤的损友乔克穿着康纳的pants泡妞后,竟将pants遗落女孩房间,女孩的父亲发现后,拿着pants寻上门……

  一日,乔克在超市看到电视新闻报道西约克郡海滩警察缉毒时,载有价值4.4亿欧元可卡因的船倾覆,可卡因散落沿岸各处。乔克弄清楚该案发地点为三尖堡纵帆信号塔附近后,到鱼店将康纳揪出,商议一起寻宝,找到一包就价值700万欧元;并提醒康纳,他二人尚未满十六岁,是免罪金牌。康纳为之心动。二人遂决定第二天就动身出发,而乔克解决两辆自行车的问题,——偷……

  犀利警屡抓乔克不获,决定在诱饵上偷放一跟踪器,以此跟踪抓获偷车贼。但当犀利警将此妙计向其警长陈诉后,爱吃巧克力的警长压根不鸟冒牌“比利”偷车贼,提醒犀利警单身不利健康,最好抽空吊吊马子……

  但犀利警还是在一诱饵上放置了一跟踪器。结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乔克,看到一辆没上锁的自行车,就乐呵呵的顺手推走了……

  搞好了两辆自行车,乔克等来二货跟班康纳,二人一起从北约克郡出发,向目的地西约克郡进发……

  乔克为康纳准备的单车是妞式的,结果,康纳骑一会儿就蛋疼厉害……只好用冰糕冰蛋……结果,康纳的蛋与大腿黏在一起……二人嬉笑谩骂着行程,却不知麻烦近在眼前,——犀利警凭着跟踪器一路跟踪着二人……

  途中,乔克发现一骑自行车的人一直尾随跟踪自己……砸烂车窗,偷取望远镜观察发现尾随的是犀利警……乔克一时脑残,效仿《盗火线》带着“比利”面具去餐馆跟犀利警面谈……结果,遭犀利警疯狂尾追……还好,二人发现跟踪器后,成功施计支开犀利警……

  终于来到三尖堡,却听当地人说警察早已全部找到可卡因,毛都不剩一根……康纳野屎时,在废弃建筑内,意外发现一怀抱一包可卡因的受伤沉睡毒贩……二人偷取可卡因时,康纳怜惜摔断胳膊与腿的毒贩受冷,将自己的上衣脱下盖在其身……随即,毒贩惊醒,二人挣脱逃窜……

  二人意外得到一包700万的可卡因,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但二货康纳,离开时,车后座装的可卡因包被铁丝挂烂,结果……可卡因一路撒的干干净净——毛都不剩……

  毒贩根据康纳上衣上的名字开始将报复目标锁定康纳……康纳的妈妈几天找不到康纳,拿着康纳与乔克的合影到警局报警,结果,犀利警根据照片特征,意外获知带面具的偷车惯犯是乔克……地痞霸主比利刑满释放出来,根据狱中大嘴巴的陈诉,冒充他身份的是康纳(乔克穿着康纳的内裤炮大嘴巴的妹妹,使大嘴巴误以为乔克是康纳),结果,比利开始将报复目标也开始锁定上康纳……

  接着……

  接着……

  接着,混战开始……

  乔克来到康纳家,通知其拿着钉枪的毒贩已找上门来……犀利警为逮捕乔克也来到康纳家,被身后的毒贩用钉枪挟持进屋……比利兜揣匕首也来到康纳家报仇,结果,一团混战……最后,还是漂亮的妈妈手持高压锅将毒贩、比利击晕在地……

  警长为了让乔克和康纳在媒体上宣传警方的英勇救民行为,特意让犀利警放弃偷车案……而乔克因家庭暴虐受待,警方指认康纳的妈妈收养乔克……比利重新入狱……

  《少年犯》观后感(二):英国少年的青春

  曾几何时,青春片已成为我等中年人的怀旧片,看过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半青春片《中国合伙人》,不由得想起年轻时的岁月,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陆陆续续的看过了几部青春片的片段《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可能是脱离校园太久了,已经不太能够理解现在年轻人的青春了,从接张小纸条都能脸红半天到随随便便就一起啪啪啪了,可能是这社会变化的太快了,我的爱情观已追不上时代了。

  不过看了此片,不由得感慨原来英国的熊孩子也不少,而且纵观本片,毒品,性,还有基本上每句话必备的fuck词组,都能在本剧中得到体现。两个16岁单亲家庭少年,心怀属于他们那个年纪的中二梦想,听说有个赚大钱的机会,在某海滩有毒贩遗漏的毒品,如果找到了就能卖大钱,两个孩子头脑一热,便踏上了旅程。当然和一般青春片套路一样的是,这一路上必然不会平静,熊孩子1号轻车熟路的给自己和哥们偷了两辆自行车,其中还有一辆女车,然后舌灿莲花的忽悠了好友熊孩子2号骑上了女车,自然一路上笑料不断,不料事与愿违,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迟来一步,可卡因已经先一步被警方捡走了,当然老天爷也不会让孩子们失望的对不对?熊孩子2号又发现了转机,两个人一路狂奔却发现白白做了一场无用功,大吵一架不欢而散后,却发现前方危机四伏,最后居然是场大乱斗,被抢了毒品的残疾毒贩,被戏耍过的警察,被陷害过的小混混都纷纷登门,真是一个乱字怎么了得。

  《少年犯》观后感(三):深层而又有哲理

  《少年犯》主要写了少年犯们在狱中思想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挫折,以及写了管教人员的良苦用心,也侧面抨击了当时人们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对当时个别不负职责的父母丑行的控诉。从而,给搞教育的、给少管所、给家庭,也更给社会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为教育少年儿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响了警钟!   电影开篇镜头是一台警车,拉着新进少年犯来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车中的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往车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亲在追逐他的车。电影以推拉的镜头,从中焦远景跟着母亲和妹妹走,妹妹从人行道跑到车道,从车道跑到人群中,之后拌倒了,举着伞过往的人们淹没了他的妹妹和妈妈,这个车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头。远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声,天空仍然下着蒙蒙的细雨。电影结尾也用了这一镜头,是著名女记者丁洁心回家看自我的孩子时,自我的孩子也在警车中望着她,这回没有从车窗内写亲人的情形,而是从母亲的视角看孩子、看警车。整个电影的首尾呼应,处理得十分妙,两次对警车的镜头的描述,如同敲响了两次警钟。使人被牵入了无限的思考中。   透过电影教育孩子的细节镜头有很多。像一中队队长在评价做出玩具的孩子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同样是一双手!”是啊,同样是一双手,为什么就不能像此刻这样去劳动、去赚钱生活呢?难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吗?我看下道去偷、去抢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胆吧?可见这句话对孩子们是就应有必须教育好处的。让人深思。   电影中还交代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如果跟社会的小混混在一齐,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洁心的儿子就是这样。父亲在国外上班,母亲是记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个年迈的奶奶还都顺着他。试想,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和无人管有什么分别呢?孩子能不学坏吗?年龄小,自控潜力差,闲散惯了,最终自然受社会负面人物的拉拢而走向了犯罪。这一事件的交待,不仅仅仅是告诉孩子们要远离坏人,控制自我的任性、娇惯;也同时对父母们提个醒:管教孩子不要离得太远,更不要离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爱和母爱的。自我发展很容易成长为歪脖柳。从这一点看,孩子犯了罪,其实父母也就等于犯了罪。   对于监狱的说教,透过王刚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过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对当时的监狱能够说是一种警示,也积累了经验。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谅和社会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一个人从深渊走向光明。如果想让一个人重见天日,我们每个家属,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就应谅解他、鼓励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电影除了出狱后考上大学的那位孩子,其余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长们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编的歌、曲、舞,十分精彩、十分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丽、展示出了他们的才华。难道他们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吗?他们那种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气,在那青春萌动的年龄,透过一曲《少年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这首歌是考上大学的少年犯写的。而在少年犯对家长的汇报演出精彩中对社会也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孩子们是无罪的,只是因为年轻,只是因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为很多家庭对孩子的一种抛弃态度和不负职责,只是我们人类礼貌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缺乏对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压力、胆小的孩子们的一些关心。也许每一天我们成年人对孩子多关心10分钟,就会造就一个有用的人才。

  《少年犯》观后感(四):一个爱尔兰式的中二童话

  如果有什么电影让我看了第一遍之后,接着又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The Young Offenders是首例。诚然,在没有引进大陆院线的前提下,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并不高,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质量和评价。

  同样作为一部青春电影,纵观国产青春片的校园爱情烂大街套路,The Young Offenders就显得单纯童真多了。没有爱情,没有虐心,没有悲惨,没有煽情,甚至只有一个女性角色,男主之一的年轻母亲。电影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轻描淡写的轻松语气来讲述的,举个例子,男主之一用了两句话就介绍完自己的父亲是如何意外身亡的,镜头特写也是极尽诙谐。在这部电影中,青春演化成两个中二少年的寻宝游戏,而这一个寻宝游戏的目的,来自一个相当平凡的想法,对于未来的幻想和期待。

  青春片离不开叛逆的元素,而The Young Offenders所采用的叛逆,并不显得做作与极端,电影中没有任何哭戏,也没有超过三句撕逼,纵然是小伙伴间的日常争吵,配乐也是相当愉悦。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很像是小学初中看的漫画的真人版,幽默风趣又不太显得离经叛道,至少我的青春没有像国产青春片那么浮夸那么多情那么催泪,我的青春,我所认可的青春,与The Young Offenders所展现的无差,简单纯粹的友情,脑洞大开的想法,每一天都很傻很天真很欢乐,有着小小的叛逆,又有着小孩子应有的善良。

  说到配乐,这部电影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总是恰到好处,让人心情有点小激动。说到台词,不得不提到这部电影的人物设置——

  男主之一来自单亲家庭,和年轻的卖鱼母亲一起,比较内敛,在学校里估计只和男主之二关系比较好,顺理成章变成了男主之二的小跟班,心地善良,有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却因为胆小或者说是孩子般的善良而一直比较乖巧,有着青春期懵懂的性心理(电影开头就出现了他躲在被子里打飞机被母亲撞见……),当然,在男主之二的带领指导(鼓吹煽动)之下也开始施展一些小恶作剧——捏爆罐头,撬锁,放烟雾弹——而作为小跟班,发型胡须穿着自然得一致了,甚至连吐口水也是步调一致,还有街头兴起尬舞。男主之一和母亲相处得比较融洽,只是因为母亲喜欢随口叫他“笨蛋”“傻瓜”,心里比较不爽(不自信)。但是,男主之一其实很机智,最好的例子就是被钉钉枪瞄准时用一句话就把矛盾对象转移到小恶霸头上。当然,男主之一作为脑残小跟班,也是有些脑残(傻得很天真),男主之二说都是因为他的手机导致被警察跟踪,于是他顺手把手机扔河里了……

  男主之二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却有一个酗酒的父亲,和父亲也是相当有矛盾的——父亲喜欢翻他的房间找私房钱——不得不说,除非到了结尾,不然都忘了这条埋伏的线索——男主之二最后因为家庭暴力而被法院判给他人抚养——这一招确实藏得太深了。男主之二可能因为人高马大,认识的中二青年比较多,很喜欢主动恶作剧,当然,他也相当有正义感,正如少年时代的我们一样,对友情看得很重——朋友有难,两肋插刀啊——做了个面具教训小恶霸!男主之二像极了一个小小黑社会的小老大,照顾着男主之一这个小弟。而他们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大致可以从男主之二总是穿男主之一的内裤这个地方看得很明显吧!

  台词写得很随意,也很有趣,举几个栗子——第一个是男主之一创造的a wild poo这个新词汇,就是在wildness拉的poo,哈哈,不得不服这个创意!第二个是男主之一的妈妈问男主之一为什么老是当男主之二这个脑残的跟班,是不是gay……然后男主之一起初回答说,(大意是)he is the only one who makes me feel warmth in the school,后来又感觉不对,可能有歧义,于是又说,假如自己是gay,he is the only one I want to be gay with……这个表达我也是乐得不行哈哈,我也想说他妈妈听完之后脱口而出的台词——Who said this?(What the fuck!)以这种假设的描述老铁的关系,这样的idea想必只有中二少年才能有吧~第三个是,男主之一想说hypothetically(“假设”),却因为才初中毕业,词汇也不丰富,说了几次都错,母亲忍不住去纠正了……这种看似随意寻常的日常对话,其实温情满满。

  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街头尬舞,说是尬舞,肯定是因为跳得很傻……第二个是男主之二给男主之一偷了一辆女式自行车,然后说自己那辆有点小区别,结果一拉出来,是辆山地车……这区别可真不是一般的小!也因此出现了男主之一把冰棍塞裤裆里冷敷以及去河边洗蛋的桥段……两人助跑准备跳下六十厘米深的水里那个画面真是难忘!跟冲锋上阵慷慨赴死一个壮烈!第三个是两个男主在海里嬉戏的半分钟画面,然后画面一转,两人冻得要死,赶紧走人……第四个是意外捡到一包毒品,放在车架子上,骑车回来,却没注意到袋子破了个洞,那一路的毒品洒在阳光里与脸上挂着的兴高采烈,现在想起来又不油然觉得好笑!第五个,电影开头男主之一在鱼摊卖鱼,面对顾客的询问,他说自己从不吃鱼,然后背了一堆鸡的做法,那个样子着实好欠抽。第六个,在后院抓母鸡以及杀鸡的过程。这个场景的设置,我认为是相当出人意料与颇具创意的,没猜错的话,这是第一次吧,在抓鸡和杀鸡的设定下把少年的童真和善良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看男主之一看完这么残忍(简单粗暴)的杀鸡过程之后都不想吃鸡肉了……

  其实,印象深刻的片段,远不止这六个,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全程无尿点,全程都是笑点,笑点不是因为恶俗黄段子,而是因为天真和淳朴的举动和想法。事实上,The Young Offenders体现出来的爱尔兰式风格还是相当明显的,一股来自岛国的海洋气息与旖旎风光,一种岛上生活的惬意与世外桃源般的舒适,一种源自童话的梦幻画风与源自天真的感动。

  这个片子让我喜欢的(被人诟病的)还包括里面不经意的温情,主要体现在两个男主与年轻母亲之间的对话,以及两个男主在老人家的那一段。最终的结局也走向了童话一般的happy ending,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毕竟这个结局来得很自然,很有逻辑,前文铺垫得很清晰了。

  两个男主都是第一次出镜演出,却丝毫不让人出戏。除了他们之外,其实故事里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男主之一的年轻母亲,对于母亲这个身份如何做好,她显然没有任何经验,她也是在努力探索中,对于男主之一并没有太多的管束,但是对于如何做好母亲的角色,她的诚意很足,她在衣服上缝上儿子的名字,包括内裤……她也相当乐于沟通,包括道歉,也相当地勇敢,在紧要关头,拿起电饭锅就砸!甚至我认为她对于儿子的关心也到了一种相当无私的地步,她考虑到儿子的感受,同意了接手抚养男主之二!要知道,她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啊……——另一个是男警察,警察确实有点执拗,因为自己的自行车被偷了,于是全城通缉抓捕偷车贼,并把自己的工作目标设定为抓偷车贼——诚然这可以看出他平时被安排的工作内容是有多无聊,有多空虚——这也从反面看出男警察的正义感,他喜欢做实事——这也在后来目睹男主之二的家庭暴力之后转念解决儿童的家庭暴力问题可以看出!还有,两个男主录制的感谢视频也被上司收走当做警局宣传用了~难不成这个男警察是爱尔兰的缩写?嘻嘻……

  这是个目前不多见的有趣的青春片!不煽情,却很温情(所谓的大家都是孤独之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引申,毕竟两个男主、母亲、警察都是孑身一人,故事的结局也偏向于正面化)!很有趣,却不恶俗!剧情不狗血,故事很单纯!我认为相当地写实,也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少年时代!完全是青春电影界难得的一股清流!

  当然,听不懂的爱尔兰口音别介意,我盯着双语字幕,也不能保证每个单词都能get到……

  《少年犯》观后感(五):地方特色彰显诚意,神片气质也可以充满逗逼色彩

  白、人物、故事都无比逗逼,尤其是爱尔兰口音,简直就是我们的各种南方方言,黄渤喜欢说的充满喜感的那种 片子本身就是部轻松幽默的青春公路片,类似后会无期那样,引出一个赚大钱的梗,于是俩逗比青年就骑自行车上了路,前有家乡小混混找茬,后有失意警察追,最后好不容易搞成了,却又稀里糊涂的竹篮打水,结果还招来大Boss——半身不遂的毒贩,不一样就在表现出了逗逼的精髓,各种不着调、天然呆,一大一小俩可爱的傻逼好哥们为这所谓的700万欧元就上路了,实际上他们自己连700万这个数字都搞不清楚是多少,只知道“嗯,反正很多”,呵呵 就在么沉浸在逗逼欢乐的气氛中,全片风景摄影也是碉堡,把爱尔兰的风土人情拍的非常有趣,而且引出了一些社会现实的梗,跟之前那部怒赞的新西兰地方神作《追捕野蛮人》异曲同工,音乐也是各种英伦Brit-Pop穿插,没有大牌,没有炫技,有的就是地方特色和喜闻乐见的青春逗逼风以及影片制作的诚意,尽管只有短短80来分钟,丝毫不影响观赏性,几乎是恰到好处的片长 强力推荐,非常不错的一部片子,可称得上是地方神作,完全对得起这高分儿!

  《少年犯》观后感(六):我又穷又挫又没用,谢谢你愿意跟我做朋友

  首发于[流量君]

  微信公众号dotamm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的时候,支撑着我们的不是理想——而是穷。

  更残酷的是,我们说不定要在这条追求财富的道路上,“穷”尽一生……

  《少年犯》观后感(七):可爱少年犯的单纯犯罪历程

  有点儿意思,感觉是个挺小众的电影,也好在是一个小众的电影,明显从电影中看不出太多导演的野心,所以呈现的效果很是单纯,除了爱尔兰的美景,滑稽的口音,单纯可爱的人儿们,就是少年的成长,挺好的。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电影。整体来说,还是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有亲密无间,换着内裤的双胞胎似的友情,简单的友情,就是能从对方身上感觉到温暖,简简单单,这点感觉在游泳那里有一个凸显,相当美好纯洁,除此之外,也有撕逼,当然这个撕法相对于小时代真的是简单了很多,不过是彼此说了对方最不喜欢的那个外号,打了一拳而已,干净利落,很喜欢这种表现形式,也很真实,没有什么夸张的慢镜头什么的,感觉就连看他们闹的不愉快都不会有丝毫沉重感,反而有些可爱。对两个主角的印象由无感到喜欢,喜欢他们这种单纯简单,还有他们友情的干净纯洁,他们大脑是简单了一些,但是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管大小,都很愿意在那个美好的年龄去尝试,这点非常让人羡慕,脱去顾虑,下定决心去做,就是一种自由。片中比较沉重一点儿的话题,一个是家暴酗酒父亲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母亲教育的问题,个人认为整个电影最温情柔软的地方就体现在最后康纳与母亲的谈话,可以想像一个母亲的孩子几天没联系,失踪了,过几天回来了,连句话也不说的直接回房的心情,那种既气又想哭的感觉,却放在了心里转变为了另一种心理,自责,反省,康纳的母亲是个好母亲,因为她可以放下自己而与儿子平等的沟通,理解他内心的孤独,讨厌乔克,不想让他带坏自己的儿子,却没有强硬的制止,只是经常说他傻而已,在沟通后才知道这个字眼对他儿子的伤害,真的是一位温暖的母亲。另一个有意思的人是警察,一直致力于抓乔克,一个偷车贼,的警察,感觉这个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连一个偷车贼都抓不到,又怎么可能去处理大案呢,但他上司又说,不要去理会偷车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所以其实我觉得他是在寻找,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作为一个警察的价值的一个人,最后其实毒贩也有些意思,在我看来,这个电影中的毒贩真的没有什么可憎的面貌,反而是一个看了会让人有点儿同情的人,有点儿反差的人物总会带来一点笑果,也算是给影片的喜剧效果增加了一笔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