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逃出熔炉》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逃出熔炉》经典影评10篇

2022-04-05 03:01: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逃出熔炉》经典影评10篇

  《逃出熔炉》是一部由斯科特·库珀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 / 佐伊·索尔达娜 / 伍迪·哈里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出熔炉》影评(一):《逃出熔炉》:忍,还是不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这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一段。当年写下这篇名作时,普希金正值被幽禁在乡下老家期间,看似与世隔绝、孤独寂寞。但是白天他可以与村民交谈唱歌,晚上有老奶妈给他讲故事,附近的邻居奥西波娃一家也给了他许多关怀与温暖,再不济他还能通过读书写作来消闷解愁。

  不过,假若《逃出熔炉》的主角拉塞尔看到这段话,估计马上会从嘴里蹦出一句「Bullshit」。是的,他已经足够忍耐了。作为一个薪水微薄的钢铁工人,拉塞尔需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爹,还要经常帮当兵的弟弟还赌债,但总算还能凑合着过。然而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陷入了更大的不幸,不仅在牢里蹲了四年,老爹也死了,女友也跑了,弟弟退役后打地下拳赛还被黑帮杀害。更可气的是,负责此案的警察居然是他女友的现任男友,说是会秉公执法,却迟迟不见行动。你让他还怎么忍?

  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拉塞尔只能扛起枪自己干,可是虽然最终一枪崩了杀弟仇人,但对于他而言,今后的生活依然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熔炉。

  这是一部揭露美国阴暗面、控诉吃人体制的影片,却也是十分肤浅的作品,全剧最有力的一句台词或许就是弟弟朝哥哥喊出的:「我他妈把命都给了这个国家,国家为我做过什么?到底为我做过什么!?」除此之外,再无具有深刻剖析或者哪怕是让人留下印象的对白和情节了。仇是报了,可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可能编导只是想表达底层人民的疾苦与无奈,至于体制,那不是电影本身应当担负的责任,也不是一部电影或者一个编剧一个导演能够解决的。因而,《逃出熔炉》终究也只是一部讲了个寻常故事的电影,而非兼具思想和灵魂的艺术品。

  对于体制,连美国人都已然见怪不怪了,何况是全世界最能容忍的我们呢?

  《逃出熔炉》影评(二):钢铁之城的年青人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电影的重点不是讲复仇,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像沈阳的铁西,辽宁的鞍山、本溪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我想导演关键是要讨论在这样的城市里,老中青几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未来年青人的生活的走向。新晋导演斯科特算上这个作品到现在一共出来两部片子,这部电影在题材和内容上,甚至连海报都跟他上一部《疯狂的心》惊人的相似。有雷德利.斯科特为电影坐阵好处就是,能有一票大牌演员帮着捧着这个片子。

  相信在东北老工业城市生活过的人肯定都有同样的体会,比较容易和主角产生共鸣。那里的生活状态好像和外界永远都慢半拍一样,从高炉中吐出的黑烟不意味着蒸蒸日上,而是一种苟延残喘。对着有伍迪.哈里逊饰演的这种简单粗暴的人物的存在就不感到奇怪了。年青人们不是选择离开这里,就是继承了父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继续走下去。而贝尔这样的年青人就属于后者,他对未来没有太多的要求,一面小心翼翼的尊重着那些曾经辉煌的父辈们,一面循规蹈矩的持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弟弟卡西想要凭自己的力量来主宰自己的命运,结果却没能有丝毫的机会。这也侧面看到了在这座钢铁之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以后,人们找不到什么能够依靠的了,也只有通过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硬碰硬的肉搏,从而寻找自己的价值。最后的结局,贝尔也面临着一种选择,是在选择了暴力以后,成为伍迪那样的简单粗暴的人,还是继续苟延残喘的老死在病床上?这也是导演留给观众的一个问题。

  说句题外话吧,我现在逐渐适应贝尔接戏的口味了,他演的电影总带着某种颠覆性。即便是类型片也有“贝尔式的调子和节奏”。看看《决斗犹马镇》、《重见天日》、《公共之敌》、《美国精神病人》这些电影吧,没有一部不是打着类型片的幌子,讲述一个晦涩的故事。这次的《逃出熔炉》也不例外,血腥和暴力的戏码很少,复仇的段落也丝毫不给观众任何视觉和生理上的快感。但贝尔在整部电影中的表演是放松的,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最接近角色本身的。

  再次说句题外话,现在豆瓣的网友真难难伺候,总喜欢把自己装在条条框框中,复仇片就必须得快意恩仇、血溅当场的,稍不按套路出牌,就什么失望、沉闷啊,甚至垃圾啊云云。一部作品要想走别的路子或是给观众多一种选择都不行,这不是太奇怪了么?你说电影的主创团队都有勇气不走“万年船”的路线,你们这些看电影的反倒不能有一点开阔的思路么?反而作茧自缚。只要看到海报上有什么警匪、悬疑、复仇等字样儿,就得按照你们脑海中的戏码来开演。幼稚!如果所有导演都没有点儿性格,专拍你们爱看的电影的话,那电影也就没法看了。

  《逃出熔炉》影评(三):透过电影看美国社会~~

  美国的小镇青年不比中国好多少:在日渐衰落的工厂暗无天日的劳作,吃垃圾食品,女的长大屁股,男的长大肚子,老、丑,俗,每天看垃圾电视和垃圾娱乐。感谢美帝暂时的地位,他们还有town house,还有vehicle。但是随着共产的衰落(they can buy cheaper steel from china,so they are gonna shut the mill dowm),大量失业的无业游民出现。跟中国人失业窝家里玩儿电子游戏(年青人)、中年人失业跟邻居打麻将、老年人失业(接近退休)带孙子孙女不同,美帝的个人主义、自由化社会思潮总要惹点儿麻烦出来。不打架不舒服斯基只是其中一样。贫民窟的黑鬼和white trash不干点出格的事情都找不到存在感。——谁JB跟我说个人主义可以引领创新时,我就想吧丫丢在detroit的贫民窟at 10:00 pm;当然,for god’s mercy,顺便给他块儿肥皂。

  美帝的上层精英乐得用娱乐和快乐教育来麻醉底层,gang fight会使得他们自生自灭,毒品和医疗更不消说,都是基因清洗的重要武器,最后被wiped out。当然,精英会隔三差五挑选一个捡垃圾为生的女孩录取到哈佛大学,一方面继续麻醉贫民窟的脑残,一方面让外国人看到眼里,对自由、平等的美帝艳羡不已。

  本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比较客观地描述了美帝制造业的衰败(汽车不消说,连国旗都是进口的。。。),在此基础之上中产阶级迅速“贫贱化”。并且随着美帝美元地位的衰落,无法靠劫掠世界来feed国内的吊死黑鬼、老墨和white trash,导致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吼吼,如果不出现如九十年代那样互联网高速信息路的发展,美帝的地位难以保住,那么很多blocks将成为九十年代的LA那样的“sin city”。

  对美帝的问题钻研,并非为了自我满足(我很清楚不会出国了),更不是自我麻醉。而是,我是多么地渴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成长为一个比美帝更加强盛,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国度啊!by all means!

  《逃出熔炉》影评(四):好瓷器还得有金钢钻

  很显然,这是一部有着真诚政治诉求的好莱坞电影,否则那么多大牌不可能集体脑残,为这部闷骚到乏味的电影担纲主演。君不见,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下普罗大众的最坏生活大概就是贝尔饰演的那个样子,个体的奋斗也不可能比贝尔做得更为彻底和决绝,只不过我们乐于在自我奋斗得到的一点点回报中寻找自我麻痹,满足于从资本家少得可怜的嗟来之食中一厢情愿地建构自我存在的价值。更直接的是,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贝尔那么坏,那么糟,至少我们的政府还没有虚伪的强调种族平等,然后让曾经卑贱的异族晋升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用我们的法治来见证我们的破落,抢我们的女人,跟我们吃晚饭最后拍拍屁股无作为地走开。说到这里,黑人女友和警官的设置,真是给白色垃圾们当头闷棍啊。

  可惜的是,电影语言并没有用较多的篇幅展现其深沉的政治意图,而是将故事讲得老套的不能再老套,郁闷不能再郁闷。但这也可能是主创的高明之处,烂俗的故事也许更为有资格代表一种经久不变的生活本质,点化我们视而不见的社会怪象。只不过,被好莱坞洗脑、盲目追求肾上腺快感的观众现在已经很难有心情和时间兔死狐悲一下了。在这个意义上,主创人员没有金钢勺能哺喂(spoon-feed)甘于泡温水的大众,看电影图个乐子的大众也没有金钢慧眼识别影片深层无助的悲悯。

  《逃出熔炉》影评(五):毁灭别人,毁灭自己,总比被熔炉融掉的好

  《逃出熔炉》影评(六):Rust Belt Story

  cott Cooper在Crazy Heart之后四年拍出来这部Out of the Furnace,观众期待过高,可能会影响对电影的评价。音乐,选题,节奏和基调延续了Crazy Heart的风格,但比Crazy Heart更为收敛简洁,商业性和故事性降低,但是质感会有所加强;从乡村音乐到传统工业,话题和视角从美国文化向经济进行深度挖掘。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老工业区,又称“铁锈区”(Rust Belt),主要位于中西部诸州尤其五大湖地区, 拍摄地在宾夕法尼亚的Braddock。当地钢铁企业逐渐被中国廉价的钢铁产业挤垮,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官员腐败,黑社会沉渣泛起,由此导致的投资环境恶化使得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于2013年12月4日被联邦法官裁决破产保护,这一天正是Out of the Furnace在美国上映的日子。

  Woody Harrelson,Christian Bale,Casey Affleck和Zoe Saldana飚戏有些看头,个人感觉本来的男人戏中,女主Zoe Saldana反而是亮点,实在是编剧坑爹。三个基佬只能无奈的摊手吧。

  相比起来,同样老工业基地题材的《白日焰火》,情节看似离奇花哨,但细细想来,现实的根基比Out of the Furnace扎得深,所以更经得起推敲些。同样欲求兼顾个性、文艺和商业,拿捏的不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逃出熔炉》影评(七):逃不出的生天

  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什么叫男人的世界——硬朗的、粗砺的、不擅表达的、苍凉而悲情的……

  这个世界是男人的,却又是被抛弃的,卑微、无序、边缘、自生自灭。

  钢铁工人罗塞尔是一条硬汉,他相依为命的弟弟曾是伊拉克老兵。当哥哥劝弟弟好好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的时候,弟弟却带着一腔的激愤怒吼——经历过战争的人,内心的创伤是常人无法看见的。为了多赚钱,弟弟主动要求参与黑市拳赛,却又故意输了比赛——他内心的放弃随时都在左右他的灵魂。被激怒的黑帮老大擅自枪决了他。哥哥求助警方不得,走上了只身复仇的路。他在警察用枪指着他的时候,依然向黑帮老大射出了致命的子弹。

  因为与警察是朋友,罗塞尔的行为似乎并未受到追究。影片结尾,他坐在房子里,身边一圈的椅子曾是他朋友们坐的,当中有警察,有弟弟,如今,只剩他自己……

  这部电影的节奏是那种随意切分的,不紧不慢,零零碎碎的,你冷眼看着,却还不敢怠慢——多少大牌明星的脸充斥其中,魅力四射,而画面的凌乱,却在传达无尽的颓废和绝望。

  罗塞尔兄弟代表了社会底层的男人,他们被黑、毒、贫困、不公所包围,与安逸、平和、欢乐、公正没有交集。熔炉,热力无边,他们被炙烤、辐射、吞噬,逃与不逃,都无生天。

  据称,该片意在奥斯卡。《纽约时报》有这样的评论: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沉重、严肃,充满戏剧化的冲突,对于男性世界、美国以及暴力的抽象和暗示,因贝尔、阿弗莱克、哈里森三人的表演而变得清晰明确、激动人心。

  http://blog.sina.com.cn/pingshalyqf

  《逃出熔炉》影评(八):死亡还是斗争

  节奏很缓慢的片子,美国没落工业小镇生活在舒缓的气氛下呈现在我们眼前,颓废的感觉充斥全片,挥之不去,很是沉重。贝尔演的钢铁厂工人罗塞尔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一次酒后驾车几乎让他丧失一切,女友劳燕分飞,父亲因癌症过世无法见最后一面。出狱后相依为命的弟弟也被残忍的杀害。其实通篇看来,也只有伍迪哈里森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残忍好杀,从片头露天电影的一幕就可见一斑。就算是小镇的黑老大John也是帮着主角弟弟,还有温情。罗塞尔在求助警察无效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自己背上了枪,用自己的手为弟弟讨回公道,看多像一个穷人版的蝙蝠侠的故事。他其实就是一个美国蓝领的代表性人物,外表放荡不羁,内心柔软善良,对于生活要求不高,但是被时代的车轮推着滚滚向前,无法操控自己的命运,无奈的随波逐流。却从未想过离开,认为在这小镇一辈子才是自己的正道,直到举起了枪对准了伍迪哈里森,扣下扳机,正式发出了自己对于命运的呐喊。那是绝望后的解脱,扼住命运的咽喉。

  《逃出熔炉》影评(九):《逃出熔炉》:无可奈何天注定

  影片由《疯狂的心》的最具潜力导演斯科特•库珀执导,时隔四年后,尽管依然在讲述一个落败的故事,却不见了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只剩P民在残酷体制下的挣扎苦境。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哥哥可称得上是标准的“好好先生”,无论事态多么炎凉,处境多么困苦,都忍辱负重怀着一颗本分之心。饰演弟弟的卡西•阿弗莱克的性格却恰好相反,为了还债四处想辙,不仅对哥哥的苦口相劝反唇相讥,还参加黑道的地下拳赛来赚取快钱。

  但是,这对哥俩儿没有《勇士》中的哥俩儿那么幸运,拥有强健的体魄职业的打法,可以参加正规的格斗赛事来赢取百万大奖。而且,苦逼的弟弟犹如在前线上一般,历经各种血腥打法,好容易赚取了奖金,却还是死在了黑老大伍迪•哈里森的狠手之下。这样的结局本让哥哥不可承受之重,偏偏夺人所爱的警察福里斯特•惠特克又是那副吊样,什么占山为王的黑老大太厉害,警察也不敢轻举妄动,让贝尔稍安勿躁等等再说。就算再老实厚道的人,在痛失两位亲人又失女友后,也会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

  当体制不能解决人民最低的索求,人民只能以本能来反抗所遭受的迫害。弟弟以血肉之躯反抗现实,终还是融化在“熔炉”当中,万般无奈的哥哥也只能拿起猎枪指向恶徒。这时,弟弟在生前反击哥哥的那句台词会在观众们的心中反复回荡:“他妈的我把命都给了这个国家,国家给了我什么。” 他们不仅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失去了更多。

  片中反映弟弟被征兵四次的案例,在美国并非鲜见,属于普遍现象。本该退役的士兵,由于没有新兵顶替,会被迫再次征召,甚至出现反复征召的现象。由此,近年来爆出的美国大兵精神错乱,酿出各种丑闻的事件,也就在情理之中。多年的战事不仅耗费钱财物力,还耗尽了人们对政府的起码信任,直到把人们耗到精神失常。

  有些观众会说,片中事件在美国只是个案,算不得什么大事。是的,美国主流媒体对这种“个案”电影除了盛赞贝尔和杀人狂伍迪•哈里森的演技超水准的表演以外,对于体制阴暗面基本无视。给出满分的《芝加哥太阳时报》只评价一句“令人难忘的表演”,没有更多话语。低智商的RogerEbert.com更是直言,看不出来影片究竟想说什么。只有《华盛顿邮报》平静的提到这是一个“后工业化美国”的梦碎故事。打出最低25分的《旧金山纪事报》的评价是:“It shambles and ambles, seemingly without focus or pattern, from one thing to the next.”令人怀疑小编是否快进着看完的。

  《逃出熔炉》影评(十):难得的好片

  如此阴暗的题材,应该是拍之前就可以预见与奖项无缘,票房亦不会大卖。

  拍成这样,委实是本着想把这样的一件事情讲好的诚意吧。

  说的是件小事,本身甚至不值一提,一个人被战争摧毁的人生,一次痛快淋漓的复仇,一段逝去的爱情。但这就是人生本身,那些等待消息的日日夜夜,自己的亲人生死不明他人不作为的愤恨,没有能够等待下去的爱人,桥上的离别,对自己是简直无法渡过的煎熬,与旁人无关。

  整个电影里都是大牌,却没有人身上有之前的影子,大家都生活在那个法律不能企及的小镇里,希望能过只要可以安稳的病死也好却不得安稳的日子。

  对镜头的运用尽显功底,音乐亦精心制作,几近无痕的融在整个故事之中,几段分线的穿插令人心惊胆战。

  看完看了下导演,发现与疯狂的心居然是同一个……当然是他,几乎用着上帝的视角怜悯的看着世人,说着无法改变必然如此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