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懈可击》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懈可击》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09:47: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懈可击》观后感精选10篇

  《无懈可击》是一部由马克·佩灵顿执导,杰夫·布里吉斯 / 蒂姆·罗宾斯 / 琼·库萨克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懈可击》观后感(一):这绝不是一部普通的悬疑片

  阴谋与反阴谋、恐怖和反恐怖的影片取材在当今好莱坞电影中可谓是汗牛充栋。作为美国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它在迎合大众的商业诉求同时,又因其力挽狂澜、英雄美人、正必胜邪的固有神话模式体现着美国式自由正义的理念。但是在《无懈可击》中,所有这些传统程式的必备参数都不见了。相对于英气不再,孤独无助的英雄迈克,那个智力高超、有着扭曲仇恨的新右翼分子奥利弗显然给人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反英雄”印象。如果说真实的恐怖必须通过震撼和痛苦才能够激起人们的警惕和斗争,那么奥利弗无懈可击的阴谋无疑是对失落世界的绝望进行了褒扬。而迈克这一所谓的英雄在影片中不过是一个受人控制利用却全然不知的悲剧人物。

  影片一开始,导演就用那种令人眩晕的光色和反转振荡的画面提示了迈克危险的境地。在Arlington道路上满身鲜血、摇摇欲坠的孩童从全局来看显然是整个阴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正是这种令人心痛的恐怖唤醒了迈克内心丧妻的痛楚。身为联邦调查员的妻子在执行公务时的丧生,是迈克疾恶如仇、深入执着的正义感的根本动力,但也正是这一点使他一步步陷入一个早已计划好的巨大阴谋之中。迈克确实具有英雄的特质,但在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势力面前,他只能是一个弱小而失败的英雄。从营救小孩到结识对手,从走出自闭到转而怀疑,迈克对于奥利弗真实身份的调查、扭曲仇恨的揭示、以及巨大阴谋的发现等表面上看是一步步的胜利,但事实上却是在一步步卷入危险和死亡的漩涡之中。“你要想做父亲的话就老实呆在家里睡觉”,奥利弗这样警告他。但是是什么成就了一个英雄?超凡决然的正义感,“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执著,先天下尤而忧的胸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所可畏……没错,所有这些都是典型英雄必须的素质。但是在这里,它们却是导致迈克悲惨结局的根源。女友被杀、儿子被绑,自己也在放弃一切追击到底的信念中落个身死还要名裂的结局。

  “英雄之死”或然悲怆,但死后舆论界不明真相的评论又完全将这种英雄的神话消解于无形。善,未必有善报;恶,亦未必有恶报。有时候,公平和正义不过是人们一个美好的幻想。即使有事后的平反或沉冤得雪,对于那些受害者又有多大的意义。片中的主要事件明显的带有美国红宝石脊(Ruby Ridge)事件和俄克拉荷马市爆炸案(Oklahoma City bombing)的影子。其中,红宝石脊事件后来被披露为美国政府出于对国内恐怖活动的畏惧而贸然采取的一次错误行动。这次花费巨大的包围和逮捕最后造成多人伤亡,其中包括一个男孩,一个孕妇和一个执法官。而片中关于迈克妻子丧失的那次任务追溯即以这一事件为改编原型。不知道导演是否是用一种逆反的手法在表达对历史问题的不满以及当时受害者的悼念。

  当影片最后,奥利弗夫妇双关式地评价迈克说“他是个好人”时,这种罪恶于正义、真实于假象的离间与反讽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解释。阴谋实现了,是在另一个人英雄般的壮举中实现的。在邪恶之人从容不迫、正义之士仓皇失措的对比中,迈克.派灵顿以犀利的手法粉碎了当代人对于美好的妄想,失落、疑惑及无助的情绪随着高潮的褪去蔓延开来。从电影语言上讲,《无懈可击》或许并不是真的无懈可击。但是它在悬疑节奏的把握上,在紧张气氛的营造上,特别是在剧中人物和情节反转性的设置上,仍然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无懈可击》观后感(二):震撼的结尾

  结尾令人震撼的电影不少,比较令我印象深刻的《肖申克的救赎》、《鬼眼》,这样的结尾令整部电影焕然一新,绝不仅仅是画龙点睛而已。但是这些结尾都无法同《无懈可击》相比。

  炸弹爆炸之前我一直把它当成一部普通的悬疑片观看,很多地方让人想起《后窗》而感觉无甚新意,我还总在想,这些心狠手辣的恐怖分子干嘛不趁早把主角干掉,无非还是听了导演的嘱托让他大耍一把个人英雄主义,无非是一部值3星的电影。

  可是随着那一声爆炸,那些看起来有些多余的伏笔突然之间迸发出来,令人感叹情节安排的丝丝入扣而又不留痕迹。不过这些伏笔都是我后来才想起来的,因为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几乎空白了,不是因为什么传统的邪不胜正的价值观念,而是关于真理的信仰。什么才是真的?大概只有那几个始作俑者才知道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种无力、绝望的感觉让人悲哀,久久无法回复。

  《无懈可击》观后感(三):细节上的遗憾有时会让人记忆更加深刻

  和思阿一起看了上半部,下半部自己看的;看时本想应该可以打3星,但结束后觉得4星,总体不错,在看片时有几个猜想:

  1、在树林小屋回忆FBI由于情报错误,与枪械商一家起冲突,前妻死亡,当时前妻的FBI搭挡也在现场,那么,造成此次事故的错误情报是由谁提供的?是不是前妻的搭挡?如果是,那么前妻的搭挡为什么要精心策划来造成此次事故?难道前妻的搭挡就是FBI里的内鬼?难道他就是想激起男主角(历史老师)对政府的仇恨?这一点片尾得到确认,是我理解错误

  2、历史老师的新马子,在电话亭接完电话后,与“自由一号”夫人对话,“血拼”然后就意外身亡,如何意外的?当时我猜想,就是FBI的内鬼作崇,此猜至片尾确认是错误

  3、片首开始时,“自由一号”的儿子与历史老师儿子在玩游戏时问:“禁止”如何拼写?然后镜头转到一张写了单词的卡片,当时我猜想是否历史老师会由于误入禁区,被自己儿子制造的炸弹误伤而死,至片尾确认

  ~~~~~总体是不部好片,但是细节还是不够完美,不过比华语片强的太多

  《无懈可击》观后感(四):教授的世界

  被结局弄的后背发凉 要论电影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这片子绝对是有问题的 很多的bug 比如最开始那个被烧伤的小男孩的后续 他邻居改名到底是为什么 教授追查了一路 但这改名的缘由和利益都没有好好交代 明知道他电话有问题 为什么选择了电话租车 逻辑上简直太匪夷所思

  很多很多的问题 电影没有好好交代 但这真的就是一部结局党的电影 到最后一刻 无论前面有怎样的逻辑错误 你还是会被震撼到 这还是一部值得观赏的电影

  这里其实还延伸出另一种观点 那些错错落落没有交代的清楚的东西 更像是教授眼睛里的世界 就是混乱 有时没有逻辑 甚至是神经质的 所以在这部影片中 我们很自然的能够感知主人公的一切 他的焦躁 冲动 敏感 就像教授的女朋友一样 一度怀疑教授该去看精神科 所以 很多人看完的评论也是 教授是一个不讨喜的人 他的神经质已经到了令观众厌恶的程度 他没有被塑造成一个英雄 甚至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疯子 但回过头看 更多的会是衍生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 看完后会怀疑整个世界 最主要的 我可能真的会怀疑 我的邻居就是个恐怖分子

  《无懈可击》观后感(五):在当下这个大环境里看,实在心有戚戚

  99年就拍出了这样的电影,可见美国本土恐怖主义问题相当严重,不过没想到2年之后出了911那事儿,CIA的注意力全引中东去了。。。而那之后好莱坞电影里的恐怖分子都成了阿拉伯面孔,当然几年之后也有了白脸作为反转。。。题外话

  都说前50分钟太慢,但我觉得精华就在那50分钟里,最点题的莫过于教授在课上对于税务局爆炸案的“凶手”的观点,在教授看来他不过是个替罪羔羊,“我们不需要别人,只迫切需要一个名字,因为那能让我们恢复安全感……他已经不在了,他犯案的动机也消失了”可惜教授道理讲得超级发人深省,最后自己反而成了那个“让人恢复安全感”的名字。。。

  恐怖事件后大众想要的是什么?真相?缘由?nononono,真相太过赤裸裸,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而缘由更是盘根错节,交织着血淋淋的黑历史,理清了缘由之后要是发现谁身上不背着几笔债,这该如何交代?

  所以只要给出几个名字就行,并且是几个已经“当场击毙”或现场逮捕送上法庭的人的名字,只要有这几个名字,交待就有了,新闻就能报了,卷宗就能大手一挥结案密封送机密库积灰了。

  这部电影如果早个几年看,估计只会对结尾的反转啧啧称奇顺便可怜一下教授最后肿么就没成英雄,可在2014,实在心有戚戚焉。

  .S. 结尾一直担心教授的儿子会不会被兰一家收养,然后借父母的悲剧发展成“组织”一员的,还有最后没有,是我《犯罪心理》看多了。。。

  《无懈可击》观后感(六):案件成为案卷,恐怖袭击正在路上

  大学教授有了新邻居,这家人和善、亲切,一派中产阶级好邻居的气质。两家很快熟络起来,特别是教授的儿子,跟邻居家的男孩很玩得来,恨不得住在人家里。教授的妻子是FBI探员,在一次误判的行动中牺牲,教授又是教历史的,于是对恐怖主义开始格外关注。

  在他的观察下,邻居家开始露出越来越多的古怪,甚至有迹象表明他们正在策划一场恐怖袭击。邻居察觉了教授的窥探,「软禁」了教授的儿子,逼迫他袖手旁观。好奇心旺盛,同时还未走出亡妻阴影的教授不甘束手无策,继续追踪,却成为棋子,落入恐怖分子精心布置的棋局。

  本片讽刺了政府对待恐怖事件处理的草率。教授在课堂上讲过一个案例,一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政府很快找出嫌疑人,但教授却表示怀疑,因为无论是动机还是能力,那样一个人都不足以策划实施那样严重的恐怖袭击。然而最后,教授自己也成为嫌疑人,他对亡妻的念念不忘,对恐怖主义的了解和思考,都成了对他不利的证据。

  政府这样急于结案,是因为对于民众而言,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被告知,案件已经水落石出,犯罪分子已经落网或者已经身亡。于是,案件成为案卷归了档,百姓继续安心逛菜市场。只是,真正的恐怖分子还在逍遥法外,继续策划着下一场袭击。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无懈可击》观后感(七):无懈可击?

  一部电影,因为剧情的无懈可击,观众似乎无话可说了。

  然而,真的无懈可击吗?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剧情

  历史教授迈克对于各类爆炸案稔熟于心,面对学生分析案情时,更是激情难抑,只因为他的FBI探员妻子2年前死于一场恐怖爆炸袭击。一个偶然的机会,迈克救了邻居的孩子,从此与邻居熟络起来,不料却从邻居兰的身上发现诸多疑点,于是,他开始秘密调查兰。这引起了兰的不满。两个人的较量逐步升级——兰以及兰的团伙谋杀了迈克的女友,绑架了迈克的儿子。为救儿子,迈克不顾一切与兰纠缠,却正中兰的下怀,他被一步一步引入圈套。当装载着炸药的汽车被迈克开进FBI总部大楼时,爆炸再次发生,与2年前其妻殉职的案情手法惊人一致。在丧生的180多人中,包含了全部可能的知情者。

  电影结尾,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结论一致:历史教授迈克制造了这起惨案,以及2年前的爆炸案。而邻居夫妇正打算搬到别的地方,他们挂出了房屋“出售”的牌子。

  二、几点思考

  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迈克是一个有着执拗性格的人,这与他遭受丧妻的创伤有关。他格外关注与丧妻案类似的案情,并深入研究作案者背后的动机——所谓的“作案者”只是一个替身,迈克甚至发现“作案者”没有动机,其背后应该隐藏着真凶。当他从兰的身份入手展开调查时,他已经在接近真凶了。他一再提醒妻子曾经的搭挡、现役的FBI探员,却未能引起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拿出强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更容易被误解——人们总是自以为是地以为丧妻之人感情用事而缺乏理性判断。

  迈克的钻研,使他容易挖出真相;迈克的经历,使他很难取得信任。这,正成为恐怖分子需要并加以利用的条件。

  “邻居”兰的成为邻居,绝不是偶然。他们相中了迈克。他们需要迈克的专注和执着——如果半途而废,兰们便不能完美实施计划了。

  在此,要谈一谈“真相”。

  记得电影《惊天魔盗团》中有一段关于“真相”的阐释:“靠近点,再近点,当觉得自己看到的越多,你就越容易受骗。眼见真的为实吗?魔术的工作,就是用你的注意力来给你制造假象。看得越仔细,看到的就越少。”“反省你的所作所为,是如何因自负而蒙蔽双眼。你自认为先人一步的时候,分明落后于人两步。”

  所以,凡事不可太专注、太执着,“只有离得够远,才能看清某些东西。”

  其实,迈克看到的,正是兰需要他看到的。兰给了他部分的真实,却将他从更大的真实引开了。兰以自己虚假的身份引起迈克注意,这只是“诱敌深入”的开始,直到最后,看见儿子在前面的车上,迈克一心去追,却不知儿子已经被转移,而炸药,倒是在他目力不及之时装进了他的汽车。当猛然醒悟的时候,他打开自己汽车的后备箱,却来不及说出关于真相的只言片语了……

  二)人性扭曲的警示

  蒂姆·罗宾斯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凭借智慧与胆识完美越狱,在此片中,他再次成为智慧与胆识的诠释者,虽然饰演了反派,但这个反派身上有他之前深入人心的煜煜星光,还有他作为本色演员的沉稳和老练,所以,他犯罪手法的无懈可击,就算令观众沉痛,也仍然增加了可信的成分,使剧情更加经得起推敲。

  在此,想谈谈兰这个人性扭曲的人物。

  影片交待,兰的家乡因为一条河的断流——政府截取了以作它用,沿河流域的人们断了生计,一些人从此产生了怨怼。兰家人的不幸,更放大了他的积怨。他成为反人类反社会的先锋人物。

  这是一个巨大的警示——政府显然未能尽到安抚补偿的责任。之后也许重视了,却仍未做到完善。虽然有些苛责,然而,任何一项制度的健全都是一个牺牲部分人利益的过程,甚至是踩踏着部分人鲜血前进的过程。残酷,却也是必须的代价。大到宪法,小到条例,无不如此。

  当安抚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时候,一些人格变异之人,会受本性当中偏狭激愤倾向的影响,将个人在某一点上的伤痛放大,到最后甚至完全脱离开事件本身,而发展到仇视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了。这类畸形残缺之人数量不多,却危害极大。

  三)真的无懈可击吗

  本片已经落幕了,真是一出完美的犯罪——所谓完美,便是嫁祸于人,不留蛛丝马迹,真凶逍遥法外。在社会将“邪不压正”提到神圣高度的背景下,看一部“正不压邪”、或者说“邪压倒正”的电影,心中的块垒始终不能尽吐。

  那么,真的无懈可击吗?电影之外,对案情的探讨可以继续。

  兰与妻子一起离开了这个城市,他们将去寻找新的“邻居”,寻找与迈克一样有着人性弱点的目标。只要他们还实施犯罪,终有一天,他们会失手,会被自己打败。

  因为,完美,正是完美最大的敌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1i3by.html

  《无懈可击》观后感(八):一部略有瑕疵的完美影片

  看到前面的一篇影评,其中某句话总结很精辟: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最近一个星期看了知乎上某牛人推荐的高智商犯罪片,颠覆三观有两部,这部更彻底,没有千篇一律最后的道德批判(坏人over),且不说所谓正反男主政府论的引线,毕竟两个成长经历差异化极大的人观点不同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最后反主的完胜,是震撼了一把,他的成功不是定义好的,相反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此处成功告诉你不要先定义),与其说是正主的势单力薄,还不如说是大众和警察根深蒂固的定义(那个人已经死了)辅助的,乃至最后表现出来的结局又是一个定义,至于这个定义后有没有理解呢,大概随着那个人又已经死了的想法一起end了。

  再说正主,强烈的第六感,纯粹的研究学,再加上妻子的遭遇,使得他能够站在一个未知的平地去重新审视早已定义好的事实,他去合理怀疑,然后搜集解释怀疑的充分证据,按常理剧情就应该这样正常发展直至无悬念的end(此处成功地又让我先定义了一把)。只是他的理解只有他自己知道,可怜的小女友也只能在死之前明白他,看到这里,我也以为牺牲了一个是正主成功的基础,真没料到这里已经在预示着结局,他也是在死之前才完全知道了一切。再到后面,由于不断地深入找到更多真相片段再加上儿子的被挟持,他的怀疑变得激烈,高潮部分警察表现出了早已定义好他神经不正常的勉强理解(我始终非常怪警察叔叔对他的截击间接耽误了拆爆),又助推了正主大叔的悲剧。

  再看警察叔叔和大众,芸芸众生扮演的第三者助推剧情的深入,在他们眼里的正常应该是接受已经定义好的事实不要没事瞎折腾,否则你就是不正常。就如身边的大多数,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有所怀疑或者说有些不确定,按照常理就会寻求别人的理解和观点,大多数的他们用他们心中早就已经接受的理论来告诉你,你是错的或者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你不应该怎么怎么样,不会抛开自己早就定义好的结论站在你的角度去理解,于是这个时候,你或者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正主一样,继续坚持做个也许正确的异类?

  整剧前期有些拖沓,也许是让正主一步步更深入,结局屌爆,哪怕是麦克打开后备箱,我仍然以为会按照正常程序走下去,警察威武现身拆爆成功,找到多起案件幕后killer,正主扬名立万过上安心生活。你看,我一直在先定义着,用自己约定俗成的思维去认为剧情应该这样发展结局应该这样happyending,但是,对不起,正主就是被那啥啥了。所以,很多时候,过度相信自己的经验判断,听信别人的经验判断,强加定义的结论或许70percent是对的,可是,剩余的30,包含一切可能的30percent,它们就被所谓的定义无情扼杀,于是,你的人生被约定俗成地照得通亮直到最后,一点儿悬念都没有。

  片子用很激烈的方式打开了脑洞,相信自己,但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保持这种持续合理的怀疑,直到答案出现。不需要太紧张,毕竟我们还是光明地相信反主全面赢得胜利这种事情在共产党的天下不能实现。

  好吧,我又成功地定义了一把……

  《无懈可击》观后感(九):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简直就是灾难

  一个人要是突然说他的邻居要炸掉FBI办公楼,你说警察会不会相信?我想大多数人都可能觉得这个人在异想天开,可能是精神错乱。但是如果换做是我,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影片讲述了一个邻居利用男主角的情绪失控和对儿子的爱,达成了炸掉FBI办公楼的故事。男主角的研究生女朋友,不愿意相信,甚至不愿意怀疑男主口口声声说的“我的邻居很可疑”,最后惨死悬崖下,FBI探警也觉得男主角开玩笑,最后也惨死炸弹之下。男主在一次次的不信任中气急败坏,最终被感性打败,影片最后的理性苏醒却不能拯救他生命。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怀着善意去看待事物但不能没有怀疑的眼光;在任何的极端条件下都要保持绝对的理智;电影看过后我不是很舒服,最后的悲剧是男主一步一步累积造成的,我替她的女友感到不平,死的很无辜。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愿意看到表象,而不愿去想想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目的?男主一次又一次的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刚刚加薪的人,两个星期后要去炸楼,就因为逃税?所以这个问题也说明媒体不要随随便便相信,有可能事件都是媒体不同的版本而已!影片也给了我些启发:1、任何时候保持理智 2、媒体所写事件原因不可相信,你只能相信结果 3、保持怀疑 4、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

  《无懈可击》观后感(十):猫和老鼠,一程不变的倒霉猫。

  2013年8月26日,14:19,周一。我坐在办公室里想着刚才看完的蛋疼的电影蛋疼,是的,蛋疼。

  这是个烧脑片子,但又不同于妮可基德曼的小岛那种太过出乎意料。结局其实隐约能猜到,追逐老鼠的猫最后被老鼠利用了,最后变成了老鼠的替代品。我甚至在想。当老鼠站在大楼上看着爆炸时猫们会不会从后面出来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可惜这片子很现实的把我那美好的想像扼杀在送往小学去的路上。。。

  真心觉得桥爷演的片子总有那么几个让我蛋碎的结局,从创战纪到疯狂的心,附带上这个无懈可击的阴谋。

  虽说不算是烧脑烧死片,但看完影片还是或多或少的感觉世界观被扭曲了,好吧,只有那么一点点,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我不要再去评判任何东西,我不想让那些不明不白死去的人再遭受白眼,那种感觉,真的很伤心。好吧,安心吧,虽然有时结局很现实,显示到让我不忍直视,看着片子之前我还是以为存在就是合理,电视上播放的证据确凿的(或者推理证据)都是正确的,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了。到底,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但是,或许如果我处在猫的位置,我也会义无返顾的,因为爱总会让人坚持。坚持到迷茫,盲信,甚至万劫不复。但是,这种万劫不复却让人倍感温暖。

  看着远去的车子,还有一副恋恋不舍样子的男孩,他望着陷他父亲(与准后妈)于万劫不复的邻居,不知道是不是还记得些什么难以忘却的回忆呢?

  搬去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是老鼠的媳妇跟老鼠说的,我不知道她为何参与,但我总感到一丝希望,希望她爱着老鼠,老鼠总和她说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后我们就收手,我不希望她说的去安全的地方是为了制造不安全,为了再找一个甘心进入圈套的猫。

  跟猫和老鼠每次的的结局相似,老鼠赢了,但我却感觉不到一丝喜悦,似乎,总有一双黑暗中的眼睛窥伺着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利用我们的爱让我们万劫不复。尽管如此,我相信,我们让然会义无反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