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门》经典观后感10篇
《生命之门》是一部由Charlotte Boisson / Julien Fourv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之门》观后感(一):妈妈硬要把我生下来,我不愿意
母体一直都是避风港的最佳喻体,当婴儿离开母亲的子宫,他/她不得不自己呼吸、自己进食、自己面对社会和一切。而这些都是那么难受,远不如母体里舒服。
小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也要离开,何尝不会经过这样的过程。从恐惧到面对,即使再不愿意。因为你活着,你就必须自己呼吸。这样看其实人本身就是生命艰难的一个象征,就像江水永远填不满海洋提醒着历代的敏感者生命的虚无一样。人类自己,就在每分每秒提醒着自己,好难、好难,好想结束。
但这就是人,不是吗。
《生命之门》观后感(二):来吧,外面没那么可怕
不知是我不合时宜还是怎样,看完这部短片,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快要来到人间,他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不能听懂那些语言、会想念上帝,于是和上帝进行对话。上帝告诉他会有一个保护他的天使,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会好好爱护他。
“可,我还不知道那个天使叫什么啊?”孩子快要去人间了,他已经听到了那噪杂的声音,焦急地问上帝。
“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她叫‘妈妈’就可以了。”上帝温和地说道。目送着孩子走向人间。
在这部片子里,这个大夫也算是他的天使了,尽管前半部分有时候有点狰狞。
没关系,亲爱的,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外面的世界比你的想象要丰富得多。来吧。
《生命之门》观后感(三):PAS LES PORTE……
天降洪水,天堂崩塌,我们的世界倾斜,将我们随洪水一同倾泻而出……失去了天堂,我们嚎啕大哭。
一个孩子的出世会是怎样的经历,想来我们虽然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却多已忘记,是因为那回忆如此痛彻心扉使我们不想回忆么?强行的被“取出”,毫无挣扎的力气。不会新的世界的语言的我们,那时悲伤地嚎啕大哭,却没有一个人理解。
很好奇这个片子的中文译名是怎样想出来的,不过真是有些长了……-_-
一个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我们同样不知(仅对非精神病而言),我们不能说我们的世界对他们而言就是好的,他们在自己的世界活的应该很愉悦,这个样强行的分离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想象一下精神被像肢体一样分解扭曲,最终面目全非。
一扇门关着,他和墙(可能还有窗户)共同围成了一个空间,但是,你说他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么?仅就几何上讲是封闭了,但是由于思绪的影响,它也可以是无限不封闭的。我相信画地为牢是存在的,一个人的思想被囚禁,那么即使你把他放在开阔之地,他仍旧被束缚。所以,对一个自闭症患者而言,我们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之内,但我们并知道他自己之内有什么,也许包藏着另一个宇宙……而我们相对之言又渺小而卑微了。门关着,两侧有两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侧的人都不会了解另一侧是什么样的。
这个片子的音乐也很好,倒不是说有多动听,就是恰到好处,无论是朦朦胧胧的话语,还是低沉有规律的心跳声,总能让人觉得好像这就是自己在母亲腹中是的感觉,模模糊糊更着一层薄薄的纱,因此更美。
《生命之门》观后感(四):为什么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短片,反映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对一些未知的幻想。“为什么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在妈妈肚里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妈妈那个地方那么小,我们这么大,怎么会从那个地方出来呢?不会受伤吗?”不知道你会怎样?至少在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后,我也仍有这样的好奇。作为孩子对一些未知是充满恐惧的。小时候的一件事让我记忆尤新。那时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我一颗牙齿的牙龈发炎,成了一个很大的包,老爸带我去看医生(医生是我姑父),他说没什么大问题,用刀划破把里面的浓血挤出就行了。我听了后就觉得很恐怖,就开始大哭不止,哭了很长时间。最后是医生、爸按着我,看到医生手中明晃晃的刀,我如同临刑般的嚎叫(当然,那时并没有所谓的临刑的概念,只是觉得恐怖到了极点)。刀在我眼前一晃,医生说,好了。我觉得太诧异了,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也许是我为什么会对此事记忆深刻的原因吧。或许,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这样。既便是现在我也时常想,从妈妈那么小的地方出来,一定是很疼的吧,就如同从很窄的栏杆中钻出来一样难受。所以,我很理解这个小短片的含意。以我所学到的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说,这与精神病没有关系,最后打出的字幕不是很明白吗?“Thank you mum! Thank you dad!”如果与精神病有关,这句字幕有什么意思呢?
怀着一点童心去看这部片子吧,你就会从片中获得无限的乐趣,不要失去自己的童心,不要习惯于用一种成人的眼光去看一切事物。
如果你觉得这个片子与精神病有关,那下面这个片子描绘的就是十足的一个精神病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此片,我做了翻译如下:
Gary: Not the door! 不要打开门!
Dr: Hello,Gary,How are you? 嘿,盖瑞,还好吗?
Gary: Hmmm,okay,hello! 嗯,嘿,还可以。
Dr:Great! Gary, you are going to take a little walk. Forget your phobia and go through the door. 那就好。盖瑞,你需要出去走一走。别管你的恐惧,跨过那道门去。
Gary: Not the door! 别给我提门!
Dr: Common, Gary, don’t be childish,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来吧,盖瑞,别象个孩子那样,事情没想的那么坏。
Gary: NO, not now, I want to stay here a bit longer, please. 别,现在别,我想在这儿多待一会儿,拜托了。
Dr: It’s impossible, you know. Think of the wonderful world waiting for you outside. Popularity, wealth, calm, luxury, sensual experiences, birds, flowers, television……Just behind that door. 要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想一想外面等着你的那个多彩的世界,名誉,财富,平静,奢华,激情的经历,鸟,花,电视……就在那扇门后。
Gary: Not the door, take pity on me doctor……Why should I leave this comfortable nest. I’ve got everything I need. My garden, my plants?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My aquarium? Who’ll feed these poor creatures? Are you leaving already? 别提那扇门,照顾点我的情绪吧医生。为什么我必须离开这个安乐窝呢?我有我想要的一切。我的花园,我的花草?它们怎么办?还有我的鱼缸?谁来照看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们呢?你还在吗?
Dr: Yes Gary. But I’ll be back, carry on with your fish! 是的,盖瑞。不过,我会回来照看你的鱼的。
Gary: That’s a shame! 真难为情!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sweet wrapper are excellent! 最近的几年,甜包装纸太棒了。
Dr: Dear Gary, the passage from one room to another can only occur when you go through a d …… Let’s say a mobile vertical frame separating two distinct areas, and allowing free movement between the two areas. Do you understand me? 亲爱的盖瑞,只有当你通过……啊,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通道才会形成,比方说,一个垂直移动的物体把一个区域平成两个部分,允许它在二者间自由移动,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Gary: Humm…… 啊……
Dr: Good, I propose a short exercise against your phobia. 好吧,我建议通过一个小练习来克服你的恐惧。
Gary: N…n…not the…not the door, not the door! 别,不要门!不要门!
Dr: Calm down, Gary. If you go through this… opening. You will still be in your bedroom. There’s absolutely no risk! 冷静点,盖瑞,如果你跨过这扇……放开点,你还会在你的睡房,一点风险都没有。
Gary: liar! 骗人!
Dr: I’ll prove it! Watch me. I’m here and hop… I’m still here. I’m still here and at the same time I’m there. Funny! And not dangerous at all! Come on, we’ll do it together. Okay that’s it. Gentlemen, take it away! Come, come, it’s over now. How do you feel, Gary? 我保证!来看看我,我在这儿,然后……我还在这儿。我仍然在这儿,同时我也在那儿。很有趣。一点危险都没有。来吧,我们一起来。好了,就这样。先生们,拿走吧。好了,好了,结束了。你感觉怎样,盖瑞?
Gary: listen! Can you hear it? There is music! 听,你能听到吗? 音乐!
Dr: Yes, amazing, isn’t it? 是的,很动听,不是吗?
Gary: aha…you see! What was I telling you? Serenity, sweetness, safety. A real little love nest! Tea, coffee, orange juice? 啊哈,你明白了吧,我怎么告诉你的?平静,甜美,安全。完全是一个绝美的安乐窝!你要茶,咖啡,还是橙汁?
Dr: No thank you, you’re very kind. Accept my congratulations, your decoration is very tasteful. 不,谢谢了,你太可亲了。恭喜了,你的画很有品味!
Gary: really? You like it? 真的?你喜欢吗?
Dr: I love it. I’m very partial to your paintings, believe me. 喜欢。相信我,我很偏爱你的画。
Gary: Just some unpretentious works of art… 只是一个很朴素的艺术作品……
Dr: No, no , I’m not agree. Colours, movement, subject matter, composition… these pictures would deserve a grand opening in famous Parisian art galleries. Out of this room. 不,不,我不赞成,色彩,动作,主题,内涵……这些画在法国著名的收藏者中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只要拿出这个房间。
Gary: And my aquarium,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 我的鱼缸呢?你觉得怎么样?
Dr: Quite simply essential, the key point of your decoration. 也非常重要,你是装饰的关键。
Gary: No, not there, my aquarium over there. On the other side. 不,不在哪儿,我的鱼缸在那边,另一边。
Dr: Of course your aquarium… I must be stupid. Listen,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Can’t you see all the doors I’m opening for you? Gary, that’s enough now, it’s time to go! 当然,你的鱼缸……我真笨,听着,所有的好的事物都有结束的时候,能看到我为你敞开的所有的大门吗?盖瑞,够了,要走了!
Gary: No, it’s not time to go. Get out of my room. Get out. 不,不要走!滚出我的房间,出去!
Dr: Gary, don’t oblige me to employ means of which I disapprove. Ok, this time I don’t think we have any choice. 盖瑞,别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好吧,这次我想我们没有选择了。
Gary: Not the door, not the door. 不要门,不要门!
Dr: Go on, push! Push harder! Again! Again! Push, yes, push, push again. There we are. He’s here at last. 继续,推,再推,再推,再推!推,好,推,再推。好了,他终于出来了。
字幕:Thank you mum! Thank you dad!
谢谢你妈妈,谢谢你爸爸!
《生命之门》观后感(五):安全与自由
安全与自由和死亡与生命是对应的。生是一种安全,死是一种危险;生是一种自由,死是一种终结;死是一种安全,生是一种痛苦;死是一种自由,生是一种拖累。在生与死,安全与自由的抉择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我们会分外敏感,分外纠结,我们拼命走向一个极端,免于处在中间,忍受“通过”的痛苦。我们蜷缩在一端,并幻想那是美好的。直到那些外人,我们的父母以及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的点拨者的迎头棒喝和善意的诱导将我们“push”到现实之中,面对我们该面对的一切。
将人生的精神病症的痊愈比附为婴儿的出宫的过程是一种极佳的创意。推而广之,自闭的时候我们转向自身,逃避人生的压力,内驱力的升华莫不能创造出美好的想象空间。过滤掉各种不谐,幻想一个自由而美好的世界。我们满足于自我的创造,而不愿同他人交往,由于意味着可能的框定与否定。 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能应付我们的生活,我们才意识到需要回到现实,勇于面对刺目的阳光,重新适应和享受它~
《生命之门》观后感(六):子宫内幻症.
豆瓣猜呀猜...你越猜越准了嘛...
这片看的时候经历了若干个心理历程,一一列举如下。
首先google视频资源之.立现土豆高清无码视频..开心片刻之后发现只有英文字母..于是心颤抖了一下,未看之前便想着 你你你,再不好好学英语再不好好学英语看个视频都没资格...扯了..
get out 的 英文翻译与精神病患者的美丽心灵世界的中文翻译差异甚远。看完比较之后,还是中文翻译略胜一筹。
看名字时候就了解是个和精神病相关的短片,之后关于那个小老头精神病的种种行径:比如对于door的莫名恐惧,无端沉于各种幻想,而且关于门的恐惧症的行为不光是实体的通向外界的门而是对于虚幻的门框也充满恐惧的这种行为我很想找到心理学方面的解释。于是又被教训之:就算是电影这种消遣娱乐的东西,在缺乏一定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是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心理体验的。是以为懂了实际没懂...多悲哀.像有人推荐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本身是以案例为主,但是没有学过《经济学原理》还是不会有学过的人有更多的感悟,只是觉得有意思,好像学会了什么一样。但是别人就不一样了..交流的时候是说 “完善了经济学思维”..于是我们高度就不一样了...像色戒一样. 不懂的人觉得好看懂的人又理解了很多. 不过我怎样都是属于低觉悟. 了解所有的背景之后,看片于我或许就不享受了..额 又纠结了..要是每件事都有目的一定要有所收获的话,估计我生活又得缺少欢乐了..又扯远了..
结局要说 ..出乎意料了真的..
是每个在子宫里生活了10个月的孩子都已经在那里虚构出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没有人要去问他们愿不愿意离开(这又扯了..)想象力无比丰富.原来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种精神病的状态丫,是要离开虚构的美丽去到现实中去..真有趣
话说呢,,我想到了江户川乱步没有记错的话是《女妖》里庄司武彦有一种叫做 子宫内幻症的症状。就是还是像婴孩依赖子宫一样喜欢一个密闭的空间,人为地要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分隔开来。会喜欢一个人待在一个房间里面并且执意要拉上窗帘,坐在马车里要做到最最靠里也要落下帘子,诸如此类的症状。看到这个小短片的时候,觉得是不是本来也是一种子宫内幻的表现,就是现实中也会如此,喜欢密闭空间的理由是因为自己已经虚构出了一个世界并且不想离开(缺乏心理学支柱的揣测..)不过没有人能够永远地子宫内幻.总会有现实的时候。
thank you dad thank you mom 尽管降生终止了我精神病患者的美丽世界,但是get out还是那么棒~
一个小细节,出去之后的wonderful world的描述里 是 popularity wealth calm luxury sensual experiences birds flowers television。而孩子的世界时 garden plants他的aquarium..哈哈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差别得很微妙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