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命急件》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致命急件》观后感10篇

2022-04-06 03:3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命急件》观后感10篇

  《致命急件》是一部由大卫·凯普执导,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迈克尔·珊农 / 杰米·钟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急件》观后感(一):有电子游戏的感觉~

  这种90分钟的片子精品和垃圾都不少,本片无疑是前者。架构设计和节奏感都是一流,紧张刺激的感觉仿佛是在玩一部电子游戏。这种骑车的方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个职业肯定有,但片子里的骑法实在太夸张了,如果真有这种要钱不要命的汉子,绝对是纽约公敌了,在法律这么严格的美国,明目张胆地调戏警察,只能是虚拟世界了吧,不过倒让我想起了当年反复观看的《十七岁单车》。

  不过最雷人的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居然又是中国人。本以为那个连中文都讲不清楚的亚裔女子是个偷渡客,没想到竟然是个专栏作家,这个理由想得够绝的,即便我ZF小肚鸡肠,但这样的无名小卒都被我ZF钉牢,儿子不发签证,观众信吗?不过美国编剧向来黑全球ZF,以及美国GWY,这嗜赌成性的警察确实很极品,看到后来戏剧成分和喜剧成分都出来了。

  片子绝对值得一看,特别是爱玩儿极限的游戏迷不能错过。

  《致命急件》观后感(二):不一般的急件 不一般的人生

  抱着新片的心态来看这部片子,看完之后赞叹:又是一部好片子!

  当然对于一部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眼前一亮,看过许多港片抑或美片血脉喷张的追踪场面,都是通过轿车之间紧张的角逐或者逆天的腾空来塑造,而这部影片的立足点却是一变速自行车,在纵贯南北曼哈顿岛的百老汇大街上,川流不息,“狼人”威利与他得奖获得的felip车如同精灵一样活跃在繁华人热闹的大街里,在平常人眼里不要命的骑车行为却只为送快件,这恰恰是威利所热爱的ride生活,当然不是为了那50元,而是不喜欢办公室、西装,追求自己所热爱的,让踏板永不停止转动,无闸骑行,乐在其中,面对塞车瞬间找到安全骑行路线;这便是他的生活,另类人生。

  紧张的自行车追逐场面来自一隐秘的快件,从纽约警察和赌徒monday盯上可以还赌债的票据而追逐威利场面,到拉上维护治安的自行车警追逐威利场面,再到曼尼为了与威利争强的追逐场面,让人大呼过瘾,因为这比较能让我们喜欢骑车的人感到共鸣,而且贴近现实生活,紧张的追逐加上明快的配乐让紧凑的剧情在90分钟完美铺陈开来。

  威利说自行车需要跑快,这样才能更稳,全力以赴时从未受伤,犹豫不决时才会害死人……

  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样无闸飞快骑行,在追逐的对比中方见威利的高超骑术,我们从他身上学习的仅是这样一种态度:追求自己热爱的生活,毅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对于骑车,我很羡慕那些骑行川藏、青藏抑或城市之间坚持骑行的人,一架组装的山地,一套充足的骑行装备,一人一车穿梭在国道、省道、城市街道、乡村野路之间,不畏艰难险阻,追求the feeling on the way,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故事以快件及时送到,nima儿子顺利登船,有点二的monday中枪收尾,但不明白导演会以送达这违法偷渡的快件作为“致命急件”,甚至谈到因为nima写了关于西藏文章而将儿子移民被拒的,难道这是一种隐喻?

  《致命急件》观后感(三):简单故事

  虽然这个电影可以贴的标签很多,但故事的格局很小,所以这些标签——爱情、华人黑帮、腐败警察、极权政治——都没有展开,本电影的重点只有两个:穿插式的叙事方式和“骑”士精神。

  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全部事件发生在两个小时之内,其中人物也不复杂,如果以单线顺序展开故事必然单薄,但使用穿插式多线索展开就大不相同了。

  开头倒叙徐徐展开,人物逐个登场,再通过时间的不断闪回在交待人物的同时推进情节,单个的线索逐渐拧成一条绳,电影到一半时所有故事背景才终于交待清楚,原来单个的人物们早有关联,片面的情节也有交集。这就像丹青妙手作画,左一涂右一抹,上一点下一撇,初看起来不知所谓仿佛涂鸦,直到画了六七分才现了端倪,又好比一条条小溪缓缓流淌,相遇在同一个出口,交拥汇集奔涌而出,势不可挡。

  更难得情节的流动始终伴随着车轮的滚滚,整个电影从始至终都发出最强音——“骑士”精神万岁!

  喜欢划过皮肤的自然风,不喜欢空调吹出的绵软的风,

  喜欢那件有点旧但穿着舒适的红T恤,不喜欢深色商务西装,

  喜欢不停歇地踩着踏板一圈圈丈量世界,不喜欢坐在四个轮子上走终南捷径,

  喜欢心的跳动、汗的湿咸、不可测的危险,不喜欢安逸、软弱、冷漠……

  喜欢骑车!

  死轮,钢构,无闸,

  停不下来,

  也不想停下来!

  以上就是纽约城快递员Wilee的骑士哲学,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拒绝循规蹈矩,拒绝故作矜持,在现代的水泥森林和钢铁怪兽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做简单的事,寻找人类最原始的激情和愉悦。正是这精神使Wilee放弃成为一名律师而做一个快递员,正是这种精神使Wilee在纽约车流中骑着无闸自行车穿越死亡线,也正是这种精神使Wilee因为一位中国母亲的不幸而奋不顾身。

  在当代金钱至上、冷漠当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商业社会中他们很傻、很不“成熟”、很非主流,可是我们扪心自问,难道我们没有一点羡慕和嫉妒?难道我们不也曾有过“荒唐”的梦想——赤足奔跑在非洲大草原上,在珠峰之巅触摸黑色天空,在大海中追逐最危险的浪潮,在北极荒原上大声嘶吼,拥抱爱人就像拥抱死亡……?我们只是面对冰冷坚硬的现实太早地妥协了,少年仿佛老头,学习只为稻粮,职场上勾心斗角身心俱疲,中年便大腹便便棱角全无,只有在午夜梦回时发出一声叹息。

  至于这些“骑士”们,如Wilee所说,也许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妥协,放弃骑车,穿着西服提着皮包坐在漂亮的办公桌前,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人,但不是今天,而在那之前

  Fixed gear,steel frame,no brakes.

  Can't stop.

  Don't want to,either!

  《致命急件》观后感(四):好人不好,坏人不坏

  《致命急件》这部电影剧情其实挺简单,自行车快递员遇到一件棘手的事,要送一封不明信件,引来纽约某警察的觊觎,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追逐中的故事。不过,电影是充满乐趣的,几乎无时无刻的追逐,与贴地镜头的使用使得剧情的弱项被掩盖,令人目不暇接的流畅镜头语言使人几近忽视了原来没有惊天阴谋、没有大动作大场面,只是一部涉案5万美元的“小事件”。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电影的设定必须是要与现实生活贴近,又不能以普通人视角为主的,否则会减少太多的趣味,而沦落为污辱观众的智商。“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设定是许多电影拿来套用的模式,以此为最初框架,在里面搭建有血有肉的电影故事。《致命急件》里的飞车快递党于普通人而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肯定会瘪嘴愤怒吧,如果发生相撞,估计也会暴跳如雷。他们是扰乱我们平静生活的不稳定分子,就像一群导致电脑正常运行崩溃的恶意程序,非常令人难以忍受。可是他们是可爱的,不停地送快件、送快件、送快件。这是坏人不坏。警察意味着维护治安,当然,在中国的语境下,警察是尴尬的角色,其涵义已经超越了本身职责的定义,在更广的维度内成为好与坏的共同体。电影里的纽约警察是个赌徒,因欠赌资又失手打死人,而陷入不归之路。这是好人不好。

  本片对快件人生给出了交代,对他们对骑自行车飞奔的乐趣也添出了执着。送快件的人是快乐的,执着的,热爱着他们的工作,享受与死神面对面的刺激生活。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并不一定都是底层贫民,也有人来自于大学校园,比如主角约瑟夫与女友。我们很幸运地会发现,心地善良总是会掩盖掉那些在平常人看来不合法与令人厌的行为,电影的视角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渠道,让人们从中看出与我们不一样的另一批人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

  这并不是一部小众的电影,它恰恰是拍给大众看的电影。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正因为它的小众而长期不被人们正确的认知,电影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众来看到、体会得到,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大众电影。国外许多拍小众的电影都充满趣味,国内的许多拍小众的电影拍出来仍旧充满着小众气息,在处理上太过文艺不贴近大众的做法,令人百思不解。

  我并不觉得电影因华人偷渡及展示唐人街的丑陋就觉得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电影是电影,过度地政治解读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即使它拍得再充满讽刺意味,如果我们足够自信也不必去纠结于人家的自我表达。丑化美国人、丑化日本人的电影也并不少,也并不见他们对此表现出过多地关注与紧张感。美国人拍电影并不会被民族感情等局限得住,它会拍摄墨西哥人偷渡,拍摄意大利黑帮,拍摄总统偷情,拍摄CIA、FBI不法,电影是无孔不入的,这是伟大的。

  其实电影里的偷渡是正面的,它本身充满正能量,才能推动情节地持续发展,并以道德感去逼迫约瑟夫要完成本身违法的使命。蛇头集团本身是坏人集团,然而,它却在无意间做了一件充满团圆味的好事。坏人并不是总是坏的。

  骑行的人并不因为完成任务而放弃上路。我只想说,有一种融合叫理解,不论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

  《致命急件》观后感(五):麒博客《致命急件》影评

  如果你已经对欧美大片里的火爆场面,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你对大量的国产烂片,已无力吐槽,那么本片将是你观影的不二选择。

  《致命急件》的题材可谓非常新颖,故事本身也很简单,片中人物的单车技术相当炫,倒霉警察的笑点恰到好处,它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你将会看到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他们穿梭于城市之中,宛如在原始森林里精灵,他们毫无预兆的蹦达出现,他们敏锐,他们团结,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两个轮子,完爆别人的四个轮子,对于屌丝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仅如此,电影《致命急件》的叙事手法是很值得一说的。

  《致命急件》的叙事方式,也不能简单笼统的称为倒叙,而是更准确的说法,或者说学术化的说法我并不知道,但我个人的说法是:追溯的方式。通篇的电影故事,简单来讲:一段故事开头,讲着讲着发现出现一个疑问,然后回归能解释这个疑问的时间段,接着开始讲故事,出现另一个疑问,又回归到能解释这个疑问的时间段,接着开始讲故事,照着这个模式一直下去,直到电影故事的全貌呈现在观众眼前,最后结尾。

  不得不说,电影故事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一个好的叙事模式也有着差不多的份量。

  比如:电影《两杆大烟枪》(链接看不懂就是好电影?(下)),它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即便它里面包含着好几个故事,但哪个故事不是这样呢?大多数的导演,更加倾向于从其中取出一个“最重要”的故事,然后顺手将别的“附属”故事讲讲,接着不是教育人,就是罪有应得!但《两杆大烟枪》却完全是剑走偏锋(链接剑走偏锋的僵尸电影)的叙事模式,是一种特有的叙事模式。

  还有,国内的导演宁浩也在“疯狂系列”里,模仿了《两杆大烟枪》的叙事模式,在《疯狂的赛车》里,宁浩更是将此种模式进一步加强,制作出更加复杂的多线叙事电影,对观众的智力提出挑战,而“疯狂系列”的故事其实也很简单,但它就是那么好看。之后宁浩拍摄了没通过审核的《无人区》,去年他推出的《黄金大劫案》(链接黄金大劫案),口碑明显不如“疯狂系列”,原因自然是众所周知的那个原因,另一方面,是他彻底放弃了他赖以成名的多线叙事,只是保留了宁浩式的台词。

  可见,国内电影不只是缺少好编剧的问题,那么简单。

  顺带一说:国内很多观众对《致命急件》里,关于黑中国的部分非常不满,其实大可不必,似乎我们的民族自尊心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被伤害到,美帝一伙人似乎做什么,都能伤害到我们,其实,只有弱者才会这么敏感,不然,伦敦奥运会美国国旗掉下来的事情,岂不是要引发一场战争?

  最后,《致命急件》是否值得去影院消费?答案:值得。不过本片似乎没有在中国国内上映,它也上映不了,但大家如果想看一部电影打发时间,又不想看大片、烂片,或者想换换口味,那么你完全可以在网上看看。

  《致命急件》观后感(六):自行车版的玩命快递(无剧透)

  自行车本来是八九十年代颇具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本片中却成了纽约市区里面穿梭无阻的主角。看完电影,觉得自己骑自行车的速度、路线、技巧什么的真是弱爆了。

  本片的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在2012年颇为高产,除了本片之外更出演了票房口碑都不错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以及《环形使者》。本片中他虽然没有什么动作戏,但是据说在公路上骑车穿行于汽车之间的镜头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没有用替身。

  本片颇是黑了中国(人)一把。中国城里面藏污纳垢,各种非法生意不说,还构陷土共禁足小孩子,只因他妈曾发表有关某高原自治区的言论。几个敏感词一上,独轮运们的诉求基本上都被照顾到了。由于上述原因,本片绝无可能引进,而我也顺理成章地下载了高清盗版。

  三颗星,可看!

  《致命急件》观后感(七):胡言乱语

  死飞宣传片。

  “闸是死神。”

  “我看到跟我一样年纪的人穿着灰色商务套装,感觉蛋都要缩到肚子里了。”

  倒车摆脱警察纠缠。

  汽车与死飞的追逐战。 手抓出租车,搭车。

  缠在身上的粗大铁链--自行车锁。

  “看我粗壮的腿。”

  “delinquent scum。”-“二流子。”

  囧瑟夫的各种路线演算。

  “他只是一心求死,那可不是什么技术。”

  警察与囧瑟夫的追逐战。

  囧瑟夫与曼尼的追逐战。 死飞VS变速。 自行车警察加入。 自行车警察飞扑曼尼,酷。

  “我全力以赴时从来没受过伤,犹豫不决会害死你。”

  警察的车场内秀车技。

  “这是我穿着衣服时最有趣的事了。”

  囧瑟夫的援军。

  《致命急件》观后感(八):美国商业片《致命急件》-来说说骑车这件事

  《致命急件 Premium Rush》也算是期待已久的电影,最早偶然看到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就被吸引了,后来网上看到了下载果断先睹为快。打小喜欢骑行,爱上相关的电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电影故事很简单,纽约送快递的飞车党囧瑟夫同学为了华裔女孩送一件致命的快递。快递是一张华裔女孩的女儿通往自由民主美利坚的船票,而坏警察想截下船票,囧瑟夫最后使命必达,联邦快递。。。片中大量惊险刺激的飚车、出现了死飞、小轮车、山地车、公路车各种车型各种俊男靓女。作为商业片有爆点有亮点。但是,我更关心的是——骑车。

  最早骑车是很小的时候的那种三个轮子的小车,跟其他小孩一起飚车,那时候的事情记得不多,但是我的那个小车我印象很深,有时候会在后边绑着个木头盒子,里边装上不知什么,用象棋钉上四个轮子,骑着满院子跑。

  这车比我骑的那个好,还有车铃

  后来正经学骑车是妈妈二六的紫色的自行车,肯定是小学三年级之前的事情。先学滑行,一只脚踩着脚蹬子,另只脚蹬地跟滑板一样。记得小时候家门口是个两三米宽的胡同,小时候就在胡同里学,每天推这个车子滑过来滑过去,有时候掌握不好平衡,就骑到墙边了又停不下来,就蹭着墙停下来弄得胳膊上滑了好多口子。后来学会了,但是车子太高,根本坐不到车座上,就只能站在脚蹬上。爸爸的车子是28的永久,带横梁。只能掏着骑(一只腿从横梁下边踩到脚蹬上),但是也骑的不亦乐乎,依旧是跟着孩子们飚车,在屯子里乱跑。

  四年级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读书环境我转学了,学校在爸爸教书的屯子离家较远。家里从旧货市场买来一辆8成新的飞鸽20的自行车,燕把、蓝色,很好看也很好骑,跟我的个子正合适。那时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光,每天早上爸爸骑车28的永久在前边,我骑着我的小车在后边跟着。每天要从一大片农场横穿而过,路上基本上没有人,我就沿着爸爸的车辙悠哉悠哉的骑。途中还会经过一段无人的高高的道口。每次我都很期待火车的到来。那时的火车还是蒸汽车,一路吐着白烟轰轰隆隆的驶过,五六十节的货箱像一道移动的长城,很是壮观。晚上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骑得飞快,空饭盒在爸爸的车筐里叮叮当当的乱响,配合着爸爸链盒和车链的摩擦声,简直是动人的交响。可能就是那时,骑车给我带来的速度和刺激,美妙和愉悦,让我沉迷于简单的蹬踏中了。

  可惜5年级时搬家到市里,同样是为了我的学习,我转学到市里。家里离学校很近,蓝色的小车也没地方放,自然卖掉了。直到初中,因为路远又买了一辆二手的26的自行车,也是飞鸽的。初中三年跟同学一起早出晚归,自行车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补课的时候骑车在没人的街道上打闹,每天早上骑车到同学家楼下等他一起上学,放学也是一起走。路上少不了的欢笑。那时真美好。还有一次是跟爸爸妈妈一起骑车去海边,那是夏天,到海边有接近30公里。记得我们天不亮就出发了,一人一台自行车。天刚刚放亮的时候,骑在静静的公路上,路边的住户的屋顶飘出炊烟,呼吸着混有烟味和牛圈气味的空气,偶尔会遇到早早出门的行人,他们好奇的看着我们三个呼哧呼哧的骑车,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好笑。虽然家里离海边不远,但是那是我第二次看到大海,还是骑车去的,很骄傲的感觉。站在岸边就觉得世界都被征服一样,小小的内心跟大海一样澎湃着热血。但是,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记得路上饿的不行,甚至揪了片树叶吃了。。。那次真的很饿,以至于现在也有些饿了。。。

  高中的时候课业很繁重,虽然换了辆全新的自行车(第一次拥有新车),但是再没有小时侯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了。总觉得心里有重重的石头压着。每天9点半放学,自己骑车回家。会越骑越快,孤独的听着车带跟地面摩擦的刷刷声,耳边是呜呜的风声。速度感带来的是一种获得释放的感觉,心中燃起了激情让双腿更充满力量。

  大学虽然喜欢骑车,但是没有额外的钱买好车,学校丢车的事情在中国的大学也稀松平常,没法去买好车。买了辆二手车,但是我经常骑车去环海,绕着海岸线每次三小时,基本上都是下午,落日的余晖洒在海面上,吹着海风,在没人的公路狂飙。现在想想那时的海和山还会映在脑海里。唯一一次远行是跟同学骑车去成山头,来回应该是120公里,早上5点出发,晚上8点回来。一路上都是沿着海岸公路,高大的风车,湛蓝的海水,起伏的公路,绿树红花。那次是一生值得记忆的旅行,虽然回来晒伤了,但是很值得,虽然车子不好,但是看到路上骑行的人依旧会竖起拇指大胜问好。年少轻狂也就是如此吧。

  现在呢,买了量好车,但是却没有了时间。骑行、跑步、登山、羽毛球、看电影,周末的时间是极其宝贵的。而工作的劳累也逐步侵蚀着自己对兴趣爱好的精力。但是,我不会忘记买车的初衷。因为我喜欢骑行,我爱这项运动。总有一天,我也会去《转山》,我也要写我的《单车环岛日记》,我也会站长《北方的空地》上,我也会做一名骑行侠,走青藏、川藏、去新疆、去锡林郭勒去在中国的版图上画圈,去环游世界。谁知道呢,反正,《不去会死!》《车轮不息》吧。

  《致命急件》观后感(九):再打磨一下,会是一部好片

  最后的那本数独投着一股黑色幽默的劲儿。

  反派很蠢萌,冲突本身就是一个套路,对套路的展示是需要技巧的,本片就太一般了,把节奏拉快一点,台词再精炼一下,剪辑更明快一点,会好很多。

  外国人对中国台词的拿捏真的是缺地气,白发老头说话真的很像古道热肠的老爷爷,难道中国人做外国黑帮都是那种解人所难的老朋友?那句

  菩萨保佑你很出戏啊,还不如直接说上帝保佑你。

  妮玛前期的台词也不像本身人物会有的口吻,不过攻略囧瑟夫的说辞真心赞,有求于人,必先捧人。

  非线性叙事的片总是好玩的,简单的故事可以剪辑成一波三折。时间标示是亮点,也同样减少了悬念,一遍就理解透彻了所有剧情,就不是非线性烧脑电影了。

  《致命急件》观后感(十):快递员也成了高危职业

  本片把中国黑了一把,但是我关注的不是这些。

  从《盗梦》初识囧瑟夫,到《环形使者》喜欢囧瑟夫,然后当囧瑟夫开始送快递的时候,我真的成为他的粉丝了。

  个子不高,身形瘦削,不笑的时候嘴角也微微上翘的,在《盗梦空间》里头发还精心打理的油光滑亮,一种基佬的感觉。很喜欢《盗梦》里Allen Page的正装形象,那时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又说远了···

  没有变速器,没有车闸,只能一刻不停地踩蹬,自行车快递员男主不要命地在纽约飞驰,只是因为不喜欢穿西装,蹲办公室。我在某快递实习,有过冬天大清早跟着师傅派件的经历,处于“少壮不努力,活该干快递”和“学物流,没出路”的纠结当中。看罢此片,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把工作当成一件有趣的事。你把工作当成糊口的手段,你就输了。《超市夜未眠》教会了我让工作时间变快的方法,《致命急件》告诉了我让工作变有趣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似乎与标题对不上,算啦,本来想突出快递员的伟岸的,但是太矫情,God bless u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