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明媚时光》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明媚时光》的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4:3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明媚时光》的观后感10篇

  《明媚时光》是一部由翁子光执导,太保 / 翁家軒 / 王璐瑶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媚时光》观后感(一):孤独的时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存在,大家在一起时有说有笑,当分开后,每个人还是得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而拼搏,就连家人其实也一样,彼此有关联而又独立、孤独。

  很多的人都没有看清自己,或者说都没敢看清自己,因为大家都没有那份勇气,害怕认清了自己后的那种莫名的陌生感。

  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私底下都想逃避这残酷现实。《变形记》里的主角,变成了虫,也许是为了逃避,也许是因为想换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立场去看待它,你能看到的更多。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到,这其实也和个人本身的素养有关,当你做到了,你会发现什么事情都有正负的一面。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可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孤独呢?

  《明媚时光》观后感(二):青春,二十四味

  如果說青春是,二十四味,

  那麽今天,

  我想摘幾片葯葉,熬成一杯陳雜的苦,

  以次忘掉我回頭時的淚流滿面,

  忘掉冷靜與沉迷之間的距離,

  忘掉邏輯,一如我仍生活在青春的故事本身。

  我還在想,如果可以加幾粒方糖,

  是不是可以留住,

  你我曾經的,明媚時光。

  看了一些關於青春的電影,再回頭想想這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映過的《明媚時光》,冷靜到現在再思考,依然覺得有痛感。

  這種痛與《烈日當空》、《九降風》不同之處在於,它來自於是導演有血有肉的本身,而不是故事裏的人物與情節。因此,《九降風》系列好看,但不耐看。他們講述了一個邏輯感十足的青春故事,這種思路清晰的狀態卻不是一個眷懷青春、因之而痛的人所可能有的態度。

  想到過去,心中會痛;會有瞬間被不成比例的放大;依然有很多疑問沒有解開,或許沒有任何答案可以讓已經遠離的我滿意;甚至有一些情節,自己也不明白爲什麽會留在記憶中,揮之不去。而不論當時心中激蕩著多麽痛苦的夢想,我們大多數的大多數,都安然無恙,表面無傷無痛的長大了。

  我覺得《明媚時光》很真實,坦白得不像自我陶醉的港產電影,在安全範圍内的衝突就像那些肉體也不能被釋放的躁動。

  《明媚時光》(Glamorous Youth) 將於六月二十五日,於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

  《明媚时光》观后感(三):关于主人公陈健康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

  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翁导演的《明媚时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片后导演提问互动聊了2个多小时,印象很深刻。

  个人拙见,这部电影是反映的香港社会各层的在回归十年前后的众生相,导演第一次执导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甚至会有些凌乱的感觉。但是只要你抓住主线,你就容易理解,其中当然以陈健康是最重要的人物(剧本是导演自己写的),在他身上也有导演的投影。陈健康,他的人物关系其实可以暂借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构:

  超我---其实就是臧老师,喜爱文学的他一直梦想成为的人;

  自我---香港的女友嘉嘉,整天和他讨论的都是现实问题,读书、就业、买房,让他恐惧自己变成千篇一律庸俗夫妻,也越来越提不起精神;

  本我---大陆包养的女孩子,其实反映的是他的内心原始欲望。

  这个本我自我超我的解释,翁导演比较认同,说他写剧本之初其实就带有这个意识,只是没人用这个理论来解构他。导演说了句,香港100个观众里面甚至难有1 个这么去思考,在香港,观众更多在关注片中搞笑的片段,笑的时常让翁导郁闷---我拍的不是喜剧片啊!大概这就是过度商业娱乐化的时代的悲哀!

  我问翁导一个隐藏细节,陈健康包养的女孩子开始保留的照片上的消防员是谁,回答其实这就是刚开始的时候电梯里面救陈健康爸爸的那位。这让我意识到,导演是有野心的,翁导自己编的剧本,写实的东西很多,脑海里一定是设计了一个异常庞大完整的架构,非常精巧,前后很多的呼应之处。但是2个小时想要表达这么多的东西,对一个非科班出身又是初执导的人来讲并不容易,最终取舍之下,保留了主干,很多其他东西显得支离破碎。建议翁导,把这个电影做个3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这样你可以把更多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很多人物形象故事结构会更加丰满完整。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作品,可能技巧上面会生疏不成熟,但是只要你跳出这些框架,反而让你更加清晰导演思考的路线。打个比方,这就好似一个漂亮村姑初到大城市,被城市渲染后可能会变得更美丽性感,但是你也更难见到她的真容与真心。我挺庆幸能看到翁导的第一部作品并和本人交流。谢谢翁导演及圆筒的各位组织者。支持翁导继续拍你想拍的电影,加油!

  《明媚时光》观后感(四):《明媚时光》:并非当下港片的明媚时光

  电影《明媚时光》是香港新晋导演翁子光在2009年时的作品,并在之后获得了坊间无数赞誉,在当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香港遗失已久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本土化电影作品。

  其实电影《明》的故事很简单,无非是叙述了一个青春少年的成长历程。在对故事本身定为的时候,也颇具香港化,性、暴力、亲情、友情和爱情三者之间的矛盾,一向是香港青春片的偏好。在略带口味的镜头之中,展现着香港人,特别是香港年轻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虽然这部片子受到的赞誉无数,但是依然不能挽救当下港片的低迷状态。进入千禧年,从2000-2004年,《无间道》系列重现了香港警匪片风云;周星驰凭借《少林足球》和《功夫》两部神作再创功夫喜剧的巅峰;以杜琪峰为首的“银河映像”玩转个人风格。但是香港电影界却集体疲软,整体创作能力较之回归之前更见颓势。少壮派如叶伟信、陈木胜、林超贤、马伟豪、谷德昭等人并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反倒是烂片不断。而作为新生代的郭子健、麦曦茵、叶念琛以及翁子光诸者,若要接过前辈的衣钵,实在需要慎重推敲一下。

  当前的香港电影界,创作者普遍呈现高龄化,各阶层的人员青黄不接。而作为电影复兴最重要的一个版块,港片市道极为不景气,被合资片和外国大片抢夺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对香港本土电影的发展极为不利。但是说到香港本土电影,就不得不说《岁月神偷》、《老港正传》和《金鸡》三部作品了,这三部作品各具风味,但都反映了一段时期香港人的生活状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而《明媚时光》似乎也在极力用一种客观真实的方式去还原香港人的生存状况,但又似乎不及另外三部做得巧夺天工。

  在香港电影界里面,一直不乏老前辈对小辈们提携的现象,许多年来,香港电影界中一直保持着“传帮带”的习俗。曾志伟当年成立的“UFO”公司成全了张之亮、陈可辛、陈德森等一大批新锐导演。而近年来,曾志伟作为香港电影界中的一杆旗帜,也扶植起一批新人导演,其中就包括《明媚时光》的导演翁子光,以及彭浩翔、麦曦茵、郭子健和黄精甫等人,这也使得更多的香港年轻电影导演有了得以施展拳脚的机会。

  就当前港片的现状来看,仍然不容乐观。自从一大批导演选择北上之后,坚守纯香港电影的电影人愈来愈少,一些优良的反应香港本土风貌特征的影片逐渐在影众的视线中消失、绝迹甚至是灭种。而就当前香港电影创作方面,更是很少有企及前辈的作品。当年被人人拍手称绝的武侠片、僵尸片以及无厘头喜剧,在进入新千年之后就变得乏善可陈了。虽然叶伟信的《叶问》打着再造武侠电影的旗号,但是远不及当年《黄飞鸿》系列的武侠电影高峰了。尽管2000年徐克监制出了《僵尸大时代》,但是这又似乎是一场隔靴搔痒的怀旧。新千年以来,两部由周星驰创作出的喜剧片《少林足球》和《功夫》,也已经很难早寻觅到当年无厘头喜剧风格的影子了。总之,当下的香港电影在处于一种日渐分崩离析的状态,尽管有许多香港电影人的努力,但又很难完全恢复到当初香港电影的“东方好莱坞时期”。

  所以翁子光的《明媚时光》,仅仅作为一部本土情怀的港片,是很激发起香港电影的活力的。当前的香港电影处于迷茫和徘徊时期,同时也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更多的香港电影人应该把握住当下的时机,以一种发展香港电影的姿态去挽救当下的香港电影。

  如今的香港电影的确是阴霾满布,全埠电影人同心协力,在互相支持中,相信会有一天,香港电影会走出阴霾,迎接香港电影的下一个明媚时光!

  《明媚时光》观后感(五):明媚時光

  我感覺導演翁子光是將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感受與觀點都傾注在電影裡,像要一次過說出來似的。他想說的很多,多得要用很多小枝小節,小情小調去表達或從角色口中說出來。

  與片名相反,電影沒有半點明媚,以至整套電影的色調都比較灰暗,調子亦是越走向沉重。

  這是很男性角度的電影, 主要以一對父子的角色去發展故事和電影主題。

  父親面對著中年的迷失,兒子面對著青春的迷茫,

  父親的出場就是一種被困的狀態,困在電梯內,以打火機照明,看到的是應召電話和露骨的色情圖案。情慾在電影裡是重要的元素,因這訴說的是男人的故事。

  青春就是一種摸索的過程,對人生,對自己的一種摸索。兒子在這過程中感到有心無力,父母不相愛,與父親不合,有個情緒飄忽的女朋友,幸而還有個亦師亦友的文學老師做他青春上的燈塔。

  文學老師的死是兒子青春路上的轉折點,亦是電影的轉折位。

  兒子的青春開始躁動 , 他說了在電影中的第一句粗口 ,然後與自已最好的朋友打了一場架。他放棄了喜愛的文學,選擇了會計,這是理想與現實的一種取捨,但對於這個選擇他自己亦感到不確信。

  女朋友的離開像沒有為他帶來太多的傷悲,但他主動找自己的雞蟲好友,帶自己北上尋歡。兒子的名字叫陳健康 ,與一個曾經因包二奶而導致家庭悲劇的無良男人同名同姓。不難想像電影必然扯上這種中港關係,這主要呈現在電影的下半部。當父子都遍體鱗傷,他們都同時回歸祖國,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和孤獨感,他們都選擇逃避。

  兒子愛上一個曾經從事色情業的女孩, 兒子為她離家出走,退學打工養她。男孩脫變為男人,但逐漸被生活逼得俗不可耐。

  父親的回歸最先是生意上的,靠歸祖國,尋求翻身,但最後連帶一身的空虛寂寞亦軀散出來。

  父子的這種回歸其實多少對應出香港現有的處境,97回歸後,香港與祖國的關係愈益親密,香港面對自身的問題時,更依賴中央的支援 ,但同時兩者之間仍有一種既親且遠的疏離,就像兩個人在擁抱,中間隔著個水泡。

  電影的最後是兒子拖著女友,看見父親在街上向妓女問價,兩人踫面, 濔漫著尷尬的氣味。一個令人無奈和尷尬的結束…………..

  《明媚时光》观后感(六):请给她买士多啤梨,莫辜负葡萄的美

  这电影如果叫士多啤梨,该多好。

  翁子光导演的处女作,有点香港版《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意味,当我想提笔写下影片告诉我的赤裸裸的青春真实时,

  我忽然发现,里面还隐藏着同性恋的弯弯直直,中年危机的曲曲歪歪,文学作为艺术形式的没落和贬低,以及隐藏着的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政治寓意,

  于是才明白,大虾们果然厉害,因为他们指出了导演处女作的一大弱点:想表达的太多,以至于让人搞不清究竟想说些什么。

  翁导可能真的有话要说,有很多的观点想传达,只是没了主次,主要矛盾没有突出,成了一篇形散神更散的颓靡散文。

  可惜片名叫明媚时光,虽然故事到画面,没一个明媚的。整个胶卷都像染印着老照片的昏黄,将这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侵透。

  若你看美国青春片,看大洋对面的同龄人,吸大麻,狂欢乱交,觉得很正常时,为何看到东方之珠的同伴们不吸大麻,不乱交,只性交时,会隐隐作痛?

  是不是因为太亲切,距离太近而有不真实的真实感?

  若你的青春不曾那样类似地经历过,你感叹的是什么?你觉得压抑的是什么?你觉得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的又是什么?

  陈健康,影片的男主角,父亲是武侠小说迷,母亲是韩剧迷,一个高三生,爱文学,他的国文课老师在臧老师,是同学们都非常敬爱的老师,他甚至像他求教女朋友过生日,该送什么礼物,只是人生课还未讲完的臧老师,

  先行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一场车祸。

  臧老师曾经说:

  好的问题大多不会有简单的答案。

  文学很多时候,就是为一些复杂的问题提供一些更加深入或更多想象空间的切面,

  令人的价值观,不再单一化、不再机械化;

  好的文学,是很尊重读者的,令读者有更多地方思考,同时可以令读者自我调节及拓宽固有的价值观。

  臧老师还教陈健康,买一部相机给女友嘉嘉,帮她记录生活中的自己。嘉嘉说她不喜欢拍照,她不接受他的礼物,她不喜欢他一副受苦受难柔弱的模样,她好像爱吃士多啤梨,她买士多啤梨和妈妈一起分享,妈妈告诉她士多啤梨款容易脱色,你们懂的。健康和嘉嘉,没能走在一起。当一个男孩,牵着一个女孩的手说,我们永远都这样,不要分开好不好?结果都不会在一起了。

  健康,经常和好友大雄和蜘蛛侠北上大陆,体验青春期的躁动。

  问题无聊么?还是无奈的现实和嘈杂的青春是一种无聊?

  你是我人生最特别的经历;如果我离开你,你就是我抛弃的第二个孩子。小月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她的故事,曾经的经历,也就明了了。大陆农村的女孩,香港中地产阶级的男孩,互相取暖。愿,谁也别欠了谁的青春。

  多少钱一次?

  200

  180行不行?

  好吧,这么晚了。

  呀,我才150。

  。。。。。。

  哦,我把零钱也算上,160好不?

  那你不如自己打灰机,香港佬。

  这一幕被健康和小月看见,对话的是健康的爸爸和某街头女。

  青春的烙印,父亲的光辉形象,若不是那么直接与突然,也曾是轰然倒塌的瞬间。

  认为一切果实都像草莓一样同时成熟的人,对于葡萄一无所知。

  只愿,健康会给小月买士多啤梨,不辜负葡萄的美。

  《明媚时光》观后感(七):不算明媚时光

  電影鬆弛巧厚。但也不知何時起,“文藝”指向它的反面(意思就是那不可能),所以看完電影,就考慮影片講故事的態度。

  自然從來,並非可能與否的問題,文藝僅是叫人“感”遂而動,不過是越來越走向反面,感不動。那麼如要在不算明媚的時光中感動明媚,故事唯盡力列寬時代的大氣場——而在這個大氣場,父母輩和子女的各自生活朝向,確是在負數的層面交集。父輩照樣庸無作為,年輕人終歸不服氣,並以胥怨齟齪,卻也只好橫向地微觀地互相啃食,也難能視之新作為。於男性角度,直到出走的兒子在街上碰到來大陸叫雞的父親(都是逃跑),才算是彼此真人的相逢照面,都赤裸裸地看見自己(好利索的手法)。於女性的角度,“士多啤梨”的比喻也頗不留情(都是自囚)。但這種命數迴圈,好像是屬於時代之上:照面中兒子一閃即逝的冷笑可堪回味(那未曾銼解的銳氣);而父親訕訕剛過,且僵且冷且憂的面容,分明知道的。於是就不僅是時代父子男女了。

  用派拉西索斯那句名言做片尾結辭(“認為一切果實都像草莓一樣同時成熟的人,對於葡萄一無所知”),就顯得更加太“文藝”。這樣的“文藝”腔頭腔腦,歎息似的有去無回,好比影片裏那位粘合得(也是勉強)各個不同的小盆友去“時光明媚”的老師當場撞死掉(吉田兼好曾說,年紀太輕的不宜接交為友,不知是否就是暗指這結局)。因不止于時代父子男女,文藝的“時光明媚”到最後嫌惡的人要更多吧。

  《明媚时光》观后感(八):葡萄葡萄,甜中有酸

  周末自己一个人宅在家,看完了这部片子,想着一定要写篇影评,却不知从何写起。周一晚上跟好朋友去k歌,出来时却发现已经快十一点了,怕13号线没车,改道坐公交去和平西桥坐地铁五号线。

  一路沿着北三环看夜景,很冷,我却不太感觉得到,按说我应该最熟悉的地段,却因为太久不走,物是人非。

  当年我住在大钟寺,每天白天忙着找工作,找到了忙着给他打电话,忙着惦记下了班做什么饭;现在我路过大钟寺,每天白天忙着规划我的职业生涯,忙累了跟情人聊聊该选择怎样的变化,他问我用什么姿势给我口我更喜欢,我问他我穿哪种制服他更喜欢 。

  所以看着公交车窗外冷冷的黑暗,我又想起了明媚时光。每颗星星都有它自己的轨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颗葡萄,都有自己的成熟时。豆瓣对电影的介绍最后一句很妙,这是堕落,还是救赎?

  每个人,最难了解的,最不了解的,都是自己。我们穷极一生可能都在躲避无数个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生活可能。就连臧sir都选择变成了虫子,健康又何必按照常人的理论存在下去?只是人们总是以为果实都如草莓一般同时成熟,人们总是觉得生活该有一种模样,它就该是如此。可生活有太多的可能性,更没有一个标准来评判好或者不好,该或者不该。

  现在我缺钱了就跟朋友叫苦,我想他了就告诉他我好想你,我想做爱就跟他说我乳头硬了哦,我想抽烟了就抽,我想睡个懒觉就请半天假,我想有个好未来就努力的工作,我烦闷了就到另一个城市去走走。可我快三十岁的年纪却还是一个人撑着生活。人们劝、担心、看笑话。可你们这些被草莓填饱了肚子的人,却对葡萄一无所知。

  《明媚时光》观后感(九):明媚时光

  香港的剧情片,不好不差。儿子和父亲同时受伤,超市相遇交谈起来的情景是那么熟悉。无话可说,闲言碎语。

  时代在变化,环境一变再变,直到迷失。陈健康喜欢语文老师,而爱上文学,却因老师之死退学打工赚钱,并且养了一个小姐,直到和老爸街头相遇,结束。

  整部片子有些平缓,并没有片名那样响亮。每个人都有些爱好,除了陈健康,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究竟要何去何从。身边的大雄在逃避,蜘蛛侠在逃避。他们没有随波逐流,却始终找不到出口,想要发泄,却手脚无力。变成虫只是个幻觉,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认清自己。人本来就是孤独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怕孤独?

  06年高三,也恰是我们这个年龄,85后。我们的父辈经历了大部分的岁月,却依然活跃于浮华。我们前后脚的踏入这个社会,却发现我们并未准备好。十八的姑娘,唱起“极目望,困惑而彷徨”,是那么的悲伤。徘徊近前,无法思量。

  整片有压抑,有释放。正如年少轻狂,直到背上行囊。有羞涩与迷茫,有胆怯与愿望。

  或许终有一束明媚阳光,会驱散这大雾茫茫。在那样的时光中,我们原来是这样。

  《明媚时光》观后感(十):那段不曾存在的明媚时光

  从小就不喜欢生日派对,总觉得生日没甚么好庆祝。是要纪念我过去一年的成就吗?抚心自问没有一年的成就值得自夸。在我脑内唯一说得过去的说法就是,是纪念自己还没有死去吧。

  明媚时光,大概是一段没有存在过的时光。

  年少时总爱幻想,幻想将来自己有个美满家庭、有一份能获取满足感的工作、有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或者,跟一班朋友长大后仍能聚首一堂。

  我们尝试将这些幻想实践,走我们认为对的路。渐渐我们却走得愈来愈远,与预期的轨道偏差而永没有交汇,成为今天镜中面目模糊的自己。

  翁子光以独特的图像处理和节奏,道出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为了内地女生而放弃读大学的香港男生、一个从妓女身上填补空虚年青人、一个看似成功却放弃了理想的中学教师、一个跟妻子维持着似有还无的婚姻的爸爸,他们在挣扎,却终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与腐朽。

  以为是新生的桃花园,原来却是教人心寒的万人塚。

  翁子光以平实得教人心酸的手法宣示这段教人理应瞠目结舌的糜烂旅程。

  不论你仍然青春还是已近迟暮之年,那段明媚时光,都只得存于心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