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换屋惊魂》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换屋惊魂》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22 03:3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换屋惊魂》经典观后感10篇

  《换屋惊魂》是一部由Frédéric Schoendoerffer执导,卡琳·瓦纳斯 / 埃里克·坎通纳 / Mehdi Nebbou主演的一部动作 / 悬疑 / 惊悚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换屋惊魂》观后感(一):荒谬透顶

  虽然电影不可能都是现实主义,但是一个以现实世界为背景的犯罪电影也不能太离谱了,而这个电影就简直荒谬透顶。

  剧情可以看做是人工授精+被虐童年诱发的一系列谋杀,也算是有点新意,可是不管这个斩首杀人案的动机过程是什么,做为被陷害的女主角明明面对的是一个简单到极点的小问题,她却生生弄成了大事件,

  不过是个身份认证问题罢了,如果陷害她的人是国家强力机构或者有商业机构,女主角的潜逃还勉强可以解释,如果故事发生在中国且女主角是中国人的话,那她除了跑路没得选择,当然了,如果恰好她是个外国人,中国警察会则会揪出地下的老鼠问出口供来,可是最后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就是一个脑子不清楚的女变态的个人行为而已。

  一个身份认证有那么难吗?

  第一,环境认证,在哪儿出生,在哪儿长大,老家农村几街几号,家里种着几棵树,邻居养着几条 狗,狗叫什么名字,城市的标致建筑是什么,回家的路怎么走,要坐第几路车,家门口有个小卖铺,坐北朝南……这些东西别人是背不下来的。

  第二,人体认证,指纹血型DNA牙齿伤疤,这里最基本的就是指纹了,电影里连DNA都扯了出来,却压根不提两个的指纹就算是双胞胎也不可能一样,再说凶手既然多次自杀,为嘛身上没有对应的伤口?况且,难道没有什么纹身之类的特殊标记?

  第三,他人认证,你亲妈总不可能认不出你来吧?你亲爸呢?没有?还有你七舅姥 爷和三外甥女嘛,除了亲人,你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同学都死光了?你就那么恨你的同事啊?邻居总认得你吧,还有你经常去的那个杂货店里色迷迷看着你的老板儿子。还有你的朋友,你的仇人,你前男友,你的网友,你的炮友……电影里这姑娘能打个电话把她妈给弄死,也不告诉警察她老妈是谁,难道你妈是通缉犯或者吸血鬼,见不得光?

  再反过来说,女主角被按了别人的身份,这个凶手的朋友医生家人同学邻居总不可能认识她吧?八月份巴黎是放假了,可是你傻啊?你就不能九月份再去认证?难道警察非要八月份就要把她给就地正法了啊?

  第四,虚拟认证,就算以上三个,环境凶手背会了,你俩认识的人全死光了,你跟她就跟一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好吧,难道她还能把你的QQMSNGmailFacebook新浪微博都给黑了?好吧,这黑客都赶上FBI了,银行社保帐号这些总不能也黑了吧?虚拟世界里的足迹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消除,就算网站破产帐号注销,你别忘了,这世界上还有一个“网页快照”的东西存在。

  你看,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

  不过是分分钟搞掂嘛,何至于搞到遍体鳞伤家破人亡?凶手则更是脑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女主角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凶手设计的一切陷害都是无用功,而凶手本来目的是要把女主角给弄死的,她的机会又是那样多,她也已经杀过一个人了,她又何必要绕那么一大圈呢,法国加拿大来回地回,杀杀人放放火,绑个人连明晃晃的手机都不没收?——她是神经病嘛。

  可是女主角和警察们总不至于神经病吧,警察几次三番说可以为她提供律师,女主角偏偏要一根筋地玩什么潜逃跑酷潜入抢劫,最后她老妈也挂了,她腿也断了,你丫这不是自找的吗?——真不知道她的这股傻气是遗传了她捐精的老爸还是脑残的老妈!

  有人说了,戏剧是高于生活的,电影也不等于现实,这话没错,可是你一非科幻电影也不能太罔顾常识吧?本来如果是个文艺片或者爱情片,我也就一笑而过,如果这个电影有突出的亮点(胸前两点不算哈),也就一俊遮百丑了,可是这两者她都不是。做为一个惊悚的犯罪电影,本电影连逻辑缜密这个最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其他动作基本没有,有人惊叹什么女主角的运动能力,我真是理解不能,先不说这姑娘突然变身太过夸张铺垫不足,即使那运动能力就我看过的电影来说也不过是尔尔,只能说不是歹徒太凶残而是警察身残志也残,结构过于松散,引入的警察上级和女变态她老妈根本就是画蛇添足,然后这帮人竟然再也没有出现?表演夸张的毛病一大堆,导演和编剧太不给力了,实在浪费了女主角的露点牺牲。

  《换屋惊魂》观后感(二):剧情只是一种讲述的手段而已

  说实话,像这样的片子,就不要太去寻求每个末支细节了。我这里解释一下,导演为什么让女主洗澡的时候裸体,是因为想表达此时的女主很累,心累,让一切都卸下,让自己暂时的放松一下。还有就是前面的剧情有交待,女主经常锻炼身体,所以跑一圈是没问题的。此剧的中心思想乃是让人们重视因为捐精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社会不安的一种动向,剧情只是一种讲述的手段而已。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请大家更加注重影片想表达的一种思想,而不要追寻每个小细节。当然如果碰到此事,每个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联系父母,这的确是有待商榷的地方。

  也提醒各位网友,网上的事情还是不要太过于相信了。你又没练过跑酷。

  《换屋惊魂》观后感(三):法国逻辑

  首先直到看到影评才知道 男主角是坎通纳 回头想想 确实很有型~~ 可是略显木讷了一点 不过电影里的所有人都略显木讷

  8月份的休假倒是真的 不过很多时候是7和8~~

  有些角色含糊不清啊 巨能瞎搅和 可能是法国人的通病吧

  开始出来一个人威胁坎通纳 后来那个光头的孙子一直误导坎通纳

  验尸官神神秘秘的 这一切只能意味着 有人是内奸为了做掉这个女的

  可是这些人最后毛都不是 都消失了 完全无法理解

  至于如何验证一个人是否一个人 如果相貌完全一样还真挺无奈的

  不过女主角完全可以让警察给她母亲打电话确认

  我真是不明白 你有为难了 会求助一个好像同性恋的大姐么

  女主角说不上来 长了一张很具有隐喻的脸吧

  至于漏胸么 太正常了 在欧洲不漏胸 那还叫电影么~~

  不过法国片还是很有趣的 没事看看很开心恩

  《换屋惊魂》观后感(四):你说它拍得荒谬至极?我说它拍得十分合理!

  因为朋友的推荐,于是义无反顾地看了这部片子。在看到三分之一时,我也觉得这片有着无数的BUG,一个人怎么可能轻易被另一个人随意地替换?核查我是谁,有这么难么?女主和警察都是人头猪脑么?不过,在看完全片之后,这些疑问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还是回答得相对圆满的。

  1.很多豆友说,核查一个人身份多么简单,向大使馆和出入境处查证不就好了吗?但是法国人民此时正在放暑假啊,你千万不要低估法国人民对于放假的热情,不要以为欧洲人民和天朝人民一样,即使在放假,一有紧急事务,劳动人民就会赶往工作的第一线,人家放假就是真的放假。回看片头,女主为啥接不到工作,也是因为那个唯一能拍板的人,在!放!假!

  《换屋惊魂》观后感(五):整部电影是一个巨大的Bug

  本片导演基本功扎实,电影技巧娴熟,配乐应景到位,但整部影片的剧情就是一个巨大的Bug,编剧在侮辱主角的智商、侮辱自己的智商的同时,也严重侮辱了观影者的智商,让我看得胸口堵得慌,泣出的血可以涂墙。

  可以说,要做到仅仅是外表相近的两个人的完全相互替换,是不可能的!

  1.假想如果你是主角,你也像剧情中一样被警察逮捕,你能想到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请求打电话给老公或老婆,没结婚的会打给老爸老妈。可是我们的

  宝贝主角在这个时候突然好像成了低能儿,连自已老娘都忘了。你就算想不起你亲生老妈,你总有一些同学朋友或者邻居或者阿猫阿狗什么的吧,你竟然会蠢到没有别的招了,不得不去翻牙

  医记录。更令人吐血的是,你好不容易逃出来,终于想到你老妈的时候,你不是叫你老妈去找警察,而是在半夜去自己家里找什么身份证明,最后荷枪实弹的老妈竟然死于一把菜刀下

  2.好吧,就算你妹是黑客,她再黑,黑得了国家出入境管理局的档案吗?你们两个大活人双双出国,一个从法国去加拿大,一个从加拿大去法国,两个国家的出入境记录都查不到吗?

  3.就算你妹天下无敌,把两个国家的内网都黑了,但她怎么黑掉一个航班班次的?一个明明真实存在的航班班次,警察怎么查到班次不存在,警察们都去喝咖啡了吗?

  4.你和你妹外表相像,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疑点,警察在查到你妹的假资料的时候,看到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这些警察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集体脑袋短路?

  5.你妹不但是无敌的黑客,更是无敌的假件商贩,制造出来的假户照拿给专业警察鉴定都分不出真假来,她为什么不去印假钞?

  6.反正我们的女主角的脑袋被自由落体击中,她好像完全失忆了,她似乎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没亲人没朋友没社保没毕业证没银行卡,她没有与周边的任何人没有过任何接触

  ,她对自己的祖国加拿大没有任何了解,她想不起她生活过的街区中发生过的任何事情,就算如此,她的妹妹与弟弟可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在这个世界留下太多可以证实身份真

  假的东西了,身边的任何一个朋友亲戚都可以出来辨认,而不是让警察拿照片去问周边的邻居。

  7.太多Bug了,大Bug套着小Bug,比如受害的脑袋是怎么过机场安检的,诸如此类的。

  《换屋惊魂》观后感(六):换房旅游还是来天朝安全

  5颗星是必须的,先看两则新闻:

  一对英国夫妇在上世纪40年代开办了一家巴顿生育诊所,为不孕夫妇提供高智商人士捐赠的精子,但2012年4月调查却发现,所谓的高智商人士,大多时候就是这家诊所的男主人伯托尔德·威斯纳。在1500名孩子中,据推算大约有600名都是这个男主人的血脉。

  2011年9月16日,到北京旅游的洛阳男子赵志斐被误当上访者押回打伤,躺在该市洛龙区英才路的路边,昏迷不醒。

  导演通过文艺片—惊悚片—动作片的顺序讲述了上面两则事件同时出现时发生的事情:

  女主事业不顺感情空白,通过“中介”介绍,利用换房旅游的方式来到巴黎渡假,在裙角飘扬的季节,一个人的单车悠悠骑过圣母院、卢浮宫,黑夜中的埃菲尔铁塔瞬间霓虹闪亮,激动,却无人分享,寂寞淡淡地漂浮在仲夏夜的空气中。可配乐暗示着一部文艺清新片背后暗流涌动,果然女主一觉醒来天翻地覆,警察将女主定为凶杀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羁押调查。原来中介、换房网站、塞纳河畔的邂逅,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圈套:在女主换房的同时,她的身份也被一个相貌相同甚至稀有血型相同的凶手调换了。正值法国8月全民休假,女主求证无门,单薄的小身体终于在沉默中爆发:挟持人质—缴枪—更衣—缴手机—毁固话—锁门—毁锁—逃逸,动作一气呵成,惊悚片模式也被女主小宇宙的爆发而过渡到动作片。

  ause,暂停一下。

  如果换成你是现在的女主怎么办?政府瘫痪、死者家族后台强势、验尸官敷衍了事、老坎心有余力不足。摆在面前只有两条出路:

  1,当众脱衣剃发,笞杖徒流,在看守所天天手指搓洗马桶,日日菊花面壁,抱着萝卜汤祈祷心中的英雄踩着七色彩云拨乱反正,还好异国没有73条,多少能有个盼头。

  2,靠自己双手杀出个黎明。

  当然,不知道法国是否拼爹,不然也许有第3条出路。

  欣赏女主的坚韧顽强,推伊朗男坠楼是正当防卫,持枪拦截日本女为紧急避险。她唯一做错是让她娘只身犯险,但一个女孩又有其他谁可以依靠。依靠当局?也许。某市全城警力为个日本人找辆破自行车,难怪很多亲们嫌弃此片: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呀,旅游怎么会被捕不符合逻辑,看守所打几个电话就澄清了呀。对,换房旅游还是来天朝安全。

  结局略显仓促但意味深长,虽然真相大白,但女主血肉模糊枉受不白之冤,杀人者童年不幸成年不能相爱,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

  法国警方?人工受精的父母?生育诊所?同精异母的兄弟姐妹?

  影片把问题留给了观众。

  .

  《换屋惊魂》观后感(七):我看这部电影时,只有一个名字“Switch”,以为是文艺电影

  你们看到,国内中文电影名字翻译的恶心《Switch》=《换屋惊魂》。

  谢谢这翻译。

  你们不会有我看到电影的那种翻转,那种惊悚,那种还有一定之喜爱。

  中文名字真剧透,谢谢了。这就是胡乱翻译的魅力。

  挺喜欢女主角,清新阳光,一开始我一直以为是一个讲诉文艺女青年的文艺片,关于爱情的。

  看到超级文艺的巴黎,看到那美丽的观景房,看到夜色下闪闪发光的埃菲尔铁塔,看到女主角的脸庞,在淡黄色阳光下的微笑。你觉得。啊。多么的清新。

  而,这一切,呵呵呵,导演编剧先生们,坏坏的等着你呢。

  女主的裸身很真实很真实,真实的让你也有爱。

  有机会可以看,可惜,这个名字,这个电影名字,你看到我这个评论时,你已经少了一份我的那个感觉。去暗暗痛恨一下这个翻译吧。

  《换屋惊魂》观后感(八):身体是逃命的本钱

  惊喜啊惊喜!!周日晚上十点多不早不晚,由于强迫症小爆发,本着清理硬盘看完便删的第一要义,我找出了SWITCH,决定再次感受一下法兰西文化(纯属自虐)。

  没想到啊没想到!!向来看惯了法国苦逼文艺闷骚伪清新的“压抑死你不偿命”之“越看影评越不懂”的本土系列电影之后,忽然撞上了这酣畅淋漓的快节奏法式动作片,我一时竟无所适从,不得不重新查了查导演、编剧和出品公司以便确定这不是一部伪法兰西片。

  因此,偶尔把期望降低一点,世界会更美好。

  单从剧本严谨度来讲,片子貌似有好几个地方没讲清楚,比如巴基斯坦小青年的出现,女主早上起床一身虚汗,女主为什么不早点打电话给她妈,以及整个故事的现实可行性等。

  不过,看电影嘛!有时也不需要想那么多,够吸引人就行了呗。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开头的美丽新世界与随之而来一重接一重的阴谋很有对比性。中间的几场追逐戏都不错,尤其是“国王”坎通纳尾行女主的那部分,剪的很紧凑,晃得够厉害。个人觉得不亚于《哥伦比亚人》片头的贫民窟追逐小女孩戏份,或者《单刀直入》的警匪追逐,至于《暴力街区》就算了,毕竟姑娘家家的没练过跑酷,没有可比性。

  不得不说,“国王”的气场很强大,一上来就大有当年一脚踹飞对手的风范。女主也是个劳拉型的跑姐,当然了,这跟平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时绝对分不开地!还是那句话,打不起,难道还跑不起吗?

  夏天又到了,以防哪天遇到变态、精神分裂、丧尸和坏蜀黍,赶紧动起来吧,豆哥豆姐豆弟豆妹们。

  《换屋惊魂》观后感(九):女主每洗一次澡导演就拍个裸体,不得不感叹法国人果然有暴露癖

  1. 女主很清新,坎通纳很有型。

  2. 娱乐片就不必重推敲了,女主早一点打电话给领事馆核对身份证号码,然后Email国家档案库里面的个人照片(国家档案库没那么好黑)这个问题就PASS了。

  3。实在不行让坎通纳发几通Email给自己的朋友,将自己在加拿大的照片发过来不就得了??电话或者Email妈妈,半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4。再不济Call国际长途到加拿大,让自己的牙医或者警察机构调出自己在加拿大的牙科档案和身份证档案直接比对立即问题解决。警方档案和牙科医生档案都不会挂在网上,根本不可能被黑客篡改。

  5。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设定太过牵强,而反派的杀人理由也太站不住脚

  6。女如其母,变态女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女人毫无对他人的爱,所以变态女也会如此不奇怪,记得娶妻的时候验证一下女友的母亲是否一个贤妻良母,如果其母离异则你要做好今后后悔的思想准备——母女俩接连婚姻和感情失败是常有的事情。

  :最后感叹一下女主的胸型,大小适中挺好看,怪不得导演没洗一次澡就拍一次。女主可能有点亚洲基因,脸型较平。皮肤是典型的白人——雀斑不少。

  《换屋惊魂》观后感(十):女权主义新高潮

  老式主题:法国人保持了他们抨击现代科技的传统,但根据时代变迁,融入了新的内容。真凶既能通过伪装的换屋网站诱骗远在异国他乡的受害人进入自己的死亡陷阱,也能通过各种黑客手段消除篡改其到达巴黎后的身份与行踪;对于人工受精,则不再理睬其延续香火的正面意义,转而着重刻画由其而引发的传统伦理亲情的丧失,甚至是试管后代极端变态的报复。

  最新主题:怀疑本片为是配合法国极右排外紧缩政策服务的。影片试图通过制造埃菲尔铁塔下发生的种种惊悚与血腥来警告世人:别总以为巴黎是浪漫之都,别再异想天开做你的巴黎春梦了。现在这儿的失业率都快迫10了!为了您的个人人身安全,还是别没事往这儿溜达了!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像那个魁北克女孩一样被人陷害追杀;很可能会像中东小伙一样坠楼身亡;很可能会像日本女人似的的被劫车抢钱;非洲裔店家倒是面黑心善。但前提是你得碰巧是法国警察的敌人,人家才会帮了又帮。

  但如此强势的女人还不是本片实力榜上的老大。真正的元凶面前,她竟然不堪一击!导演成功运用了天龙八部式的反衬手法(通篇都在刻画乔峰如何打败天下,最后却冒出了一个扫地老僧轻易化解了他的降龙十八掌)来表现天外有天、女外有女。此外,即使是片中那些纯粹龙套的大妈,也必须要或死的壮烈(单身持枪闯入),或主导了案件侦破的走向(关键时刻提供元凶的藏身地点)。

  类型颠覆:虽然大的框架上套用了“无辜人”的模式,但具体细节上,特别是暴力细节的处理上,法国人还是坚持了他们自己的艺术传统。比如,中东青年坠楼母亲持枪入屋反被割喉的情节,你在一部循规蹈矩的好莱坞类型片中便很难见到。老美通常会以善恶因果为出发点“适度合理”地安排角色的后事,且暴力等级或伤害程度也通常是随着叙事发展而循序递进。但这种混搭未必是一种成功尝试。因为法国人的随机式突发暴力可能更接近现实,而“无辜的人”本身却是高度戏剧化和反写实的。

  强项与弱项:封闭叙事真的不是法国人的强项。前面的黑客手法夸张到有些近于儿戏,而削首割喉整的又仿佛是女版七重罪,可这样的神人最后却被通篇碌碌无为的法国警方……这已不是在有意反高潮了,而是原本想高潮却不知道如何找到那个点。法国人擅长的点在别处,所以就有了眼尖的网友注意到的女主角反复不断的洗澡,一会儿淋浴,一会儿泡缸。个人一直怀疑欧洲电影是把裸体露点当做对抗好莱坞类型大片最有效的商业手段。其优势在于:一、成本很低。无论是物质投入,还是所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二、这种东西本身与追车枪战一样,属于世界范围内,沟通零距离。三、文化传统到了,演员演出来一般很自然不做作。四,要性感不要暴力,说着就理直气壮,比起好莱坞大片更具道德优势。而本片的失败之处可能在于:它一方面选择了暴力,并且还是那种强烈女权色彩下的暴力,另一方面又想继续靠露点吸睛。结果不仅暴力得不令人信服,最后点也白露了,根本就没性感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