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模范家庭》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模范家庭》影评精选10篇

2018-07-16 03: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模范家庭》影评精选10篇

  《模范家庭》是一部由Derrick Borte执导,黛米·摩尔 / 大卫·杜楚尼 / 艾梅柏·希尔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模范家庭》影评(一):The Joneses

  本片直指社会现实,披露了光彩照人广告世界能够给人们带来多少幻灭和痛苦分期付款奢侈品贷款能够像一条一条的绞索将人绑缚在沉在水池底的“带视听设备的割草机上”。虽然剧本生硬人物平面单调。但用一家“模范家庭”将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广告代言夸张,用放大镜光鲜中的恶魔照出来。确实是非凡的创意。据导演背景资料,他就是一位广告从业者。一位现代社会真正的“魔术师”、“造梦人”,把戏法揭穿给观众看。指出为广告所俘虏,会造成多大的伤害难能可贵

  将Jones一家四人作为四位商品模特考察,不禁让人对种种明星为了代言商品刻意的形象塑造有了更深的思考。扮演父亲的是商界成功人士热爱运动享受汽车带来的速度喜欢腕表这样体现品味奢侈品、对消费电子产品也保持热爱,更不用说一身的行头;扮演母亲重视美容美发美食、保持好身材;扮演儿子年轻帅气聪明新潮,对运动类产品不消说,对消费电子推销自然当仁不让;扮演女儿漂亮时髦,专攻服饰化妆品。各位,现在我们把出现在娱乐版的种种名人,不也可以像填表一样,把他们填入这四个格子中吗?我们所知道的某明星知性优雅,所以代言适合中产阶级宽大客厅的大屏幕四原色电视机;某明星朴实真诚,所以代言车辆保险;某明星青春动感,所以代言运动鞋……这些活跃在广告中的代言人,不就是一位位琼斯吗?在这些外在形象之内,是不是失败高尔夫球手、是不是习惯性小三呢?

  通过持续不断的灌输,人们也有了同样的认识:“如果我有……,我就能……”。比如本片中扮演女儿的,如果我喷了某种香水,我就能征服这个男人;Larry先生如果我买了这些,我就能重获太太的爱。当Jones一家举办古怪的产品推销会时,大家习以为常父母们喜欢炫耀自己的生活用品,获得别人的尊敬

  广告耗费异常巨大制作精致、又是免费的。这三个特点共存一体就值得警惕了。

  《模范家庭》影评(二):营销的思考

  英俊潇洒的父亲、高贵大方的母亲、高大帅气的儿子和美迷人的女儿,他们衣着时尚生活奢华,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羡慕

  影片开篇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个golden family!然而,又是那么的出乎意料,一切都是家乡,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销售。雇主提供商品,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们展示,从而刺激消费。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相当有创意并且成功的营销方式!但他们的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罪恶的,他们利用了邻里朋友之间的感情,在他人盲目跟风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时,他们是否会思考自己行为是否妥当?显然,初入行的父亲在邻居因拖欠大量账单自杀后备受内心煎熬而毅然退出,这份高利润工作不适合自己。同时,在假扮一家人过程中,他爱上了自己的“妻子”,但一向以工作金钱中心的她会放弃吗?在真爱真实面前,是的,她最终做出选择。影片所揭示的商业手段及人生寓意发人深省

  《模范家庭》影评(三):把虚荣攀比扔在地上

  虚荣和攀比是罪魁祸首。 


  人总是这样,多多少少会有虚荣心,总想跟别人比一比,以获得心里的满足。最好是你有宝马,我有奔驰;你有豪宅,我有高薪实在经济条件无法较量,那么好吧,我的孩子学习好,比你的孩子争气出息。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人总是会有这种需求,好像要从别人的认可中得到满足,有的是刻意地“晒”,或者晒幸福、或者晒东西、甚至晒观念,有的也许不是那么强烈可以地晒,但是其实心里也是一样的想法,在不经意间说出什么或者让别人看到什么,其实是希望让人家有那么一点羡慕,这样自己本来未必强烈的幸福感就会陡然倍增。 


  我分析这些,是因为自己也难以脱俗,也会有这样的小心思。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不喜欢自己这样,所以我总是尽量提醒自己不去这样做,更何况我并没什么值得炫耀和晒的资本,但还是很难成为仙女,因为我就是一个凡人,所以还是会不自觉地有上述心理。我能做的,就是再次提醒自己,尽量少去这样做,因为当别人这样的时候,我实在是挺讨厌的,所以不想自己成为一个讨厌的人。一方面,我对自己不够满意,是因为我还不能完全制止自己的那些想法。另一方面,我对自己满意,是因为如果别人这样做,我是很难被影响的。我会奉上自己肯定的甚至是羡慕的话,也许是真心的,也许是客套的,因为让别人在我这里活得心里满足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我乐于这样做,让人家快乐有什么不好呢?但是,我不会被影响。我不会自卑,觉得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我也不会为此支付超出我能力范围物品,不会去购买那些我真的完全不需要的东西,我也不会去仿照别人的生活方式,除非我自己真的喜欢那样。我不会因为别人过的好而觉得自己过的不好。从小,我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总在羡慕别人的人自己永远会快乐。 
 


  电影一开始给了一个大大悬念,从女儿早餐和父亲的对话就有调情意味,待女儿夜半爬到父亲床上这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很快谜底就揭晓了,而且没有什么太惊奇的,只是个假冒的推销团队而已,稍微有点不够刺激。不过,这电影本来就不是卖那个点的,所以就顺着创作者思路继续看,还不错,在经济危机时期特别值得贷款消费的美国人好好想想遗憾的是结局不够理想,太sweet了,部分节奏掌握得也不是很完美

  《模范家庭》影评(四):何不当作真爱片?

  经典爱情电影有很多,比如说真爱至上。经典的讽刺美国中产阶级的电影也有很多,比如说美国丽人。经典的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很多,并且都有非常优秀代表作。所以模范家庭在这一水儿的优秀电影代表作面前根本排不上号,更不用说它的重心不稳,军心不牢了。你甚至很难把它归到哪一类里面去。

  说它是讽刺片吧,它完全没有讽刺片的隐忍和含蓄。电影开头女主对豪宅区配套设施的广告词般的介绍,还有一家人完全不避嫌的互相挖苦,让所有观众在第一时间就弄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其实看电影名字就知道,模范家庭,赤裸裸地反话啊。和楚门的世界比起来,导演并没有想故弄玄虚,让大家在慢慢积累疑惑发现真相,而是在故事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是的,这就是一个高级营销公司的超级大广告。所以这电影就像是展示台上的动画广告,只是在陈述事实,而并没有心思让我们发现什么。

  当然这也不防碍导演在之前的几十分钟里把电影拍的很好看,毕竟那么多名车美服,看着也挺养眼的不是。

  不过大家可不是花钱,好吧,花时间来看一个100分钟的广告展示的,没有情感内核的电影无法成为电影。于是,在我看来,本片最为重要核心意义出现了,男主和女主的爱情。

  当然,也许发生的很无厘头,很牵强,很让人看不出来为什么两人会在经历无数感情仍然单身之后突然对方产生爱情。但总之,爱情就是发生了。

  于是,模范家庭开始变的不受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女儿和儿子的变化也是因为经历了爱情,虽然一个是小三一个是出柜。于是,男主可以变的越来越不能忍受假象,而我们一开始义正严辞的女主也可以放弃一切,浪迹天涯

  当然,影片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插曲,比如说儿子女友的车祸,甚至还有一个因模仿模范家庭而搞的破产最后自杀身亡的邻居。但这一切并不能说明什么,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要深刻,也没有试图揭露什么,一切都像是一家人费劲心思打的广告那样直白易懂

  当然,就像是我们男主女主的爱情。

  所以,这样一部还不失清新可爱的电影,充满了帅哥靓女,充满了华车美服,充满了所有炫技的高科技玩艺儿。我们又何必想那么多,又何必要思考,就当作一部轻松的真爱片。在欣赏完所有不切实际美好后,还有质朴的真爱作结局。多好!

  《模范家庭》影评(五):教科书般的推销

  看《品牌洗脑》介绍才下的电影,据说是教科书般的推销,正好自己也干这行,于是想着看有什么可以借鉴

  1、用自己的行为去吸引别人购买,让别人羡慕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产品的描述,自然的让别人购买自己使用的产品。

  2、让懂货的人注意到自己使用的产品,让他来给大家推荐,等于不自觉的帮助自己推销。

  片子里主要用的就是这2条技巧诱惑小镇里的居民效果的确很好,可惜片子以男主角无法忍受自己欺骗居民所带来的愧疚感,而坦白自己的行为。

  自己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其实只要产品能够销出去,不是抢不是骗又算什么呢,也没强迫人家去买,只不过是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人家来模仿而已,无伤大雅。

  《模范家庭》影评(六):营销是邪恶

  看到这部电影,是在营销策划课上,所以思考的方向也不自觉的偏向于影片中的营销方式。

  模范家庭四人所做的就是在引领一种潮流,吸引小区里的邻居跟风模仿。他们不是在贩卖一件商品,而是在分享或者说展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一家在哪里都总是在人群中心,受尽关注人性深处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让邻居都争相效仿。于是出现了Larry这样疯狂追随,贷款消费都要跟上Steve“挥霍”的脚步。直到影片最后,男女主各自“改邪归正”,放弃这种营销方式,我还是觉得这种营销手段是很高明的,Larry的死并不能完全归责于Steve的炫耀与诱导。如果Larry克服了自己的虚荣和攀比的心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可是人的劣根性就是那么顽固。而营销所做的就是挖掘人性的这种缺点,去放大,去获取自己利益。所以说营销是邪恶的。

  《模范家庭》影评(七):我看到的是另一种人性

  看了前面很多的影评,我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谈论消费,或者植入广告的,但我要说的是我自己内心的感觉,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总觉得很和谐,没有什么FUCK,没有暴力血腥黄色的东西,不过其实我看了前面一部分后,大概一半后就忍不住往后拉了,因为前面一切是看起来是那么祥和,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于是我就忍不住快进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谁知一拉就看到拉里就潜在水里面,什么?这种给人看上去和谐美满的电影居然会有人死了,还死得那么奇怪自杀?还是他杀的,我感觉很不可思议,于是又拉到最前面仔细重新看一遍,最后终于知道拉里为什么会死了,其实他是被自己打败了,虚荣,爱攀比,比不上别人就很痛苦,但他看到史蒂夫过得比自己那么好,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虽然是假的)但是拉里本身并不知道,他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一些东西,他不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道理,他没有去弄清楚为什么他的邻居为什么这么好,比如从事什么事业等等,导演也没有介绍拉里自身是做什么的,还记得米克说的一句话吗:你让他一天的好心情都没有了。拉里终于被自己的嫉妒心打败了。

  回到现实,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穷人身边的朋友就只会是穷人,而富人有他们自己的一个圈子,你想融入富人这个圈子你就要先问问自己你的嫉妒心有多厉害,嫉妒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他有可能会毁了你,如果你很虚荣的话。普通人身边的朋友有一个如果突然发迹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开始觉得跟以前的那些普通的朋友不是一个圈子,这是很正常的,他要的是往更高层的生活。而他的那些普通朋友可能会拼了命的追赶他,追赶不上就会很痛苦。所以我也想说,朋友,如果你很成功,但是在接触你以前那些普通朋友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稍微隐藏下头上的那顶光环,就是低调,因为你可能会招来很大的嫉妒,而毁了那个人,也许你并不想这样的,但是对方就是这么看你的。

  《模范家庭》影评(八):比真实更可靠的替换人生

  kate很可能会后悔的,

  真实人生又怎样,还不是总会让人怀疑一切,还不是都要结束,到那时又只能浪费时间去猜测或者说服自己的确真实的存在过。

  如果有机会我想做这样的工作,没有矛盾冲突,尽享一切物质和精神上需要的陪伴,一旦出现问题,也立刻可以有下一个家庭接受,一切都很保险,更不用浪费时间去质疑去自评现在的状态,完全的虚假,也是完全的真实。

  并且可以就此想象其实你看到所有完美的生活都是伪装,被治愈了!!

  不过larry应该抢救过来的,,因为这样的片子不应该太狠

  情节上想表现的枝节和俗套稍微多了,但是缺陷也是美妙之处,稍微的丰满简单完美更有想象力

  《模范家庭》影评(九):模范家庭,戏假情真

  这个电影并没有在情感上给我留下什么触动,下笔是因为它的构思很巧妙。

  一如既往地剧透:某高档小区内新入住一家人,房子装修气派,家具配置高雅,所有用具均品位不凡,新潮而不失水准。父亲Steve是成功人士自信潇洒,母亲Kate持家稳重高雅,一双儿女青春时尚,不时秀着各种甜蜜,四人甫一落脚就纷纷开始各自充实的生活,和谐淡定得如模板一般。这样的一家人,在各自的新圈子里瞬间吸引了所有该有的注意力。我起初是有些排斥他们的,拜金,炫耀,虚荣就是这种人的代名词,而且往往看来美好的事物,内里都是溃烂的。所以,我猜想一个半小时故事将要揭露的是这个貌似完美的家庭表面下的千疮百孔,这在夫妇分床而睡时得到印证,但女儿深夜爬上父亲床的一幕又似乎有些过了,让人瞠目。

  很快疑问得到解答,这是一个虚假家庭,四人各自为战,分别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销售活动,而领导者是业务展开迅速的Kate。其后便是这些人怎么利用自己的交际进行兜售的过程,同样新奇而有趣,甚至因为业绩显赫开始觊觎偶像家庭这一终极目标。但好事多磨,这一追求因为儿子女儿分别爱上了错误的人出现差池,并最终因为邻居Larry的自杀引发Steve的忏悔告白而彻底破灭。

  我想导演可能是要利用过程中儿女各自失败的恋爱来为故事增添情感色彩,并试图用Steve和Kate弄假成真的感情来将主题升华。但可惜的是在前部分精彩的铺陈后,似乎后劲不足而没有很好地调动观者情绪,并最终因为一个烂俗而仓促的团圆结局显得虎头蛇尾。

  不过这个创意实在太棒,虽然情绪没有被调动,但故事的新颖视角还是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他们的家庭生活都是在工作,而他们的休息时间却是要走出家庭,这个反转的错位,已经足以让它成为不俗的电影。而这种独特的销售方式也确实值得赞叹,它很好地捕捉了人们虚荣跟风的心理,将模范家庭的号召作用发挥到了极致。Larry的死确实足以让新入行的Steve震惊,但我们似乎不能批判什么,因为它不过利用了时下流行的消费因素,不偷不抢,使人自愿掏腰包,说是诈骗也不能符合。在这个本来就是做戏的过程中,固然假戏真情不可避免,但也不能说因此而显得高尚,至少他不是个合格的骗子。

  一句话总结,这个电影可以拍得更好看。

  《模范家庭》影评(十):失意但不失望——《琼斯一家》的故事

  一个家庭四个成员,父母加一对儿女,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甚至还有些更加富裕的味道。但实际上他们是来自不同地方、毫无血缘姻亲的四个人,假装成一个人人艳羡的模范家庭,靠炫耀自己的财富和生活品质引得别人的羡慕,从而让人们也愿意掏钱买他们享用的生活用品——小到一副太阳眼镜,大到一整套高级的高尔夫球杆和高档的厨房用具,以此销售模式卖出公司的产品。职业相当于VIP的高级私人销售,只是在与邻居、朋友的交往中渐渐露富、不露声色地“推销”产品。

  扮演父亲角色的斯蒂夫琼斯爱上了扮演母亲角色的凯特,虽然是下属的身份,但依然越挫越勇地追求着上级身份的凯特,而凯特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销售团队里面的偶像——这似乎是公司能赋予的最高殊荣!所以凯特并不怎么理睬斯蒂夫、也不关心自己的感情生活,而是分寸拿捏到位地在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女儿珍妮是一个浪荡的年轻女子,一副游戏人生的态度,最后勾引上了小区里面也同样有钱的有妇之夫“铁锤”,在游艇上疯狂做爱,但结果却是在对方玩腻了她之后找老婆出面收拾残局,从此消失不再见她,伤心的珍妮终于发现了自己原来还是需要有一份正常的感情和一个男人的真心,而不是对方的“大铁锤”!

  儿子麦克其实是一名同性恋,徒有虚名地交往了一个女友,但实际上却喜欢上了女友的亲哥哥。在一次PARTY上,带着酒精成分的产品兜售给未成年人,还在酒后把车借给女友哥哥一起去兜风(他们两个人),女友见状在醉酒状态开车想要追上他们,却不料发生车祸,幸好只是轻伤。而女友哥哥在得知了他的同志身份之后,反应是打了麦克一拳并辱骂了麦克!这事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警方的介入使得凯特的“偶像梦想”又遥远了一些……

  而琼斯夫妇新认识的好友拉瑞夫妇因为疯狂消费高端用品而变得财务紧张,在还不出信用卡及房贷、迫使银行不得不收回房子的情况下,拉瑞一下子想不通寻了短见把自己捆绑在重物上一头栽入泳池自杀。虽然斯蒂夫在第一时间去救了拉瑞,但还是改变不了拉瑞死亡的事实。警察来之后,用担架抬走了尸体,在一旁围观的都是和斯蒂夫一家有过接触并且因为斯蒂夫的影响而购买过产品的人。此时的斯蒂夫再也坐不住了,内心自责与内疚的他还是和大家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假扮他人,靠炫富来发财。得到的是拉瑞夫人的一记耳光!琼斯家的其余三名成员落荒而逃,在公司高层的安排下,又找了一个新的父亲组建成了一家人继续销售工作……

  不过好在是美国电影,一般都是圆满的结局——最后斯蒂夫找到了凯特,说服了她和他一起去过自己新的、真实的人生!而“儿子”麦克也对外宣布了自己是同志的身份,找到了男朋友;“女儿”珍妮暂时没有进入新的恋情。

  故事结束了,剧情说不上是很精彩,但是有些事情值得深思。

  首先,斯蒂夫和凯特都是在真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所以在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之前靠扮演别人的角色来满足自我、弥补之前的挫败感。其实说穿了,一个人要靠去演绎别人的人生来获得满足,本来就是一件很可怜的事儿。虽然电影里面没有交代,但相信麦克和珍妮也是相同的原因来到这个家庭的……虽然能不用花钱就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

  其次,如果你的朋友因为你而搞得入不敷出、闹到自杀这么严重,你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吗?!不得不承认斯蒂夫很有勇气,因为他还有起码的良知!琼斯的另外三位第一反应是回“家”打包东西搬离现场,把斯蒂夫一个人留下,不得不说让人寒心,但是可能这也就是普通人的反应了吧……

  第三,想说说斯蒂夫对爱情的执着。一个45岁还没有结过婚的单身老男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迟迟不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在遇到他认为的“对的人”之后,即便对方以工作的借口拒绝他多次,他还是没有放弃。可见在他的心中,爱情是珍贵的,是值得争取和拥有的。之前不顺的45年并没有消磨掉一个男人努力洗牌命运的斗志,车车认为很值得点赞一下的!

  第四,说说拉瑞的死。其实一开始的拉瑞太太也是靠做销售挣钱的,拉瑞自己也能赚钱。日子过得也还不错,但是因为社区来了一个超有钱的琼斯一家,并且物质、感情看起来样样不缺,引得他嫉妒。在斯蒂夫的建议下,也开始不断买一些价格偏贵的礼物来讨好自己的老婆、改善夫妻关系,却没想到引发了财务危机!其实自杀前一晚,斯蒂夫知道了拉瑞的经济状况有劝过拉瑞退还一部分商品来还款,却另拉瑞误以为斯蒂夫是一个事事都要做中心人物而嫉妒拉瑞,并且以为斯蒂夫是由妻子养活的吃软饭的男人!哎,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真的不能攀比——想起一个观点:幸福指数是由你的朋友、邻居、同事、亲戚所决定的,若你过得比他们好,你就感觉幸福;否则就会认为自己不幸!——还果真如此啊!

  其他的不说了,其实人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即便有过弯路、有过坎坷,只要自己不放弃信念,上帝永远都有给每个人准备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