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多大米》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好多大米》影评10篇

2022-05-25 12:20: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多大米》影评10篇

  《好多大米》是一部由李红旗执导,韩东 / 张跃东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多大米》影评(一):李红旗给了我<好多大米>CD盒里面的一本诗集<临床经验>

  我看完他的好多大米

  想要他的好多诗集

  但是我又没有自己的诗集

  于是上去和他搭话的时候有点尿急

  然后他说旁边那个是他的老师

  我说是油画老师?

  他说没有,是写诗的老师

  朵渔,下半身运动发起人

  我赶紧说

  哦哦哦,有印象有印象

  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们几个人就站着

  他忙着他的事情

  我忙着我的事情

  其他人忙着其他的事情

  然后其他人去拿来了一支笔

  他把他的邮箱地址写在诗集的背面

  我把诗集贴着我的屁股

  塞进裤袋

  说那就谢谢了啊,就走了

  我想起看完电影去撒尿的时候

  走错了路,打开了一个隐蔽的小房间

  李红旗诗人就在里面蹲着或者坐着

  而我以为碰见的只是一个偶然的人类而已

  最后他就上来和我们交流生活了

  他和我们说了好多以前他说过的话

  直到说得有人在听或者不在听

  因为他就像一个带眼镜的少年男子

  所以他也不在意

  真是有意思

  是不是所有的口语诗人

  都不能通过口语交流

  《好多大米》影评(二):《好多大米》下的体力不支

  《好多大米》看了有一段时间了,感觉众人都将这片形容的挺邪乎,至少表面上是这么形容。现将自我观感写下,因为记忆有点模糊,也懒的去查什么相关内容,可能有些偏差。

  这片的编导演,片子本身,有太多模糊视线,焦点的地方。

  想起韩东写过的《美元硬过人民币》,发现有相通的地方。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美》一文中讲两个之前没有什么联系,学生时代性格上也反差的同学,在错位的异地信件交往后,阴差阳错的聚在一起,为了嫖妓。

  这事本来应该是一个很个人的身体力行的体验,但对于一本非黄色小说来讲,就不能这么写,因为极容易,写顺了,就走上了歪路。于是嫖妓的事,就成了两个男人相互角力,互相理解的过程。由于有了两个视角,虽有侧重,但会有足够的转寰余地,将内心赤裸的欲念,以及各种私心,挣扎,担忧,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而不像只有一个主角的情况下,容易露怯。

  《好多大米》在我看来,也是差不多的路子。两个本不认识的男人,由于同一个朋友,捎了件礼物,就莫名其妙住到了一起。小郑不是只鸡,是小何从婚介所领回来的,但在片子表现的跟只鸡其实没多大的区别。片子尽量简陋,于是老毛是直接通过敲门就进入画面,他之前的生活只用了一段捉迷藏的文字来表示。很空泛,幼稚,不过也算是对味。

  老毛是个知识分子吧,从头到脚看都像,尽管话不多,但似乎挺有威势的。小何虽然外表粗犷点,要求带的礼物是双节棍,但同样表现的是个渴求知识,希望能和有文化的人呆在一块的人。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小何跟老毛是同一类人,如果这两个人物放在一部小说里,应该是差不多的外表与内心,正如《美元硬过人民币》里的两个主角。

  但问题是,李红旗的片子各方面都简单,内心戏很难直接表现出来,如果两个主角安排成一样,还真会雷同。于是从外表上看,老毛与小何有很多不同,小何对老毛有崇拜。两个萍水相逢的男人,长夜漫漫,除了谈点不着边际的国际形势外,女人应该是最直接合适的话题。本来两人之间互动的内心,会被越点越旺,但影像中只有老毛故作姿态的冷若冰霜,以及小何装腔作势的蹩脚风流,这样的交流至少从影像外表上来看,始终没有产生很好的共鸣。于是小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改变战术,以一种合法合理的方式,在肉欲方面占据了某种单方面的主动。

  猜测很多现代文人,都比较怀念古时候那种出入烟花之地,潇洒风流的骚人墨客,感觉上没有太多媚俗,不雅,反而像是一种挺纯洁,陶治情操的社交活动。这类心态在今天,似乎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我想我可以强烈感觉到片中编导演,在冷峻单调外表下,包装着一颗骚动的心,这份情感本应由更为直接,主动的方式来表达,而不是藏着,掖着,故作隔膜与镇定,但没办法,由于主客观的情况,他们还是这么演了,这么拍了。唯一跟风流这词,能搭上一点边的地方是,韩东饰演的老毛,面黄肌瘦,感觉是那种一阵风就能刮倒,不知漂向何方的类型。应该说影像本身,走到了跟作者表达完全相反的路子上,但对于一些文人,知识分子来说,对自我的解释,安慰是容易简单的,他们可能自认为这是一种反讽,是一种留白,是一种留待观众的思绪来填充,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创作思路只能说是偷懒,我更愿意看到某种真实外露的表达,一个能写字的人,并不一定非是个不会说话,没有表情的主儿,更不用时时表现出那份腔调,状态,让人担心他在接下来可能会有的床上戏中,由于体力不支而中途昏厥,不省人事,即使是在一部名为《好多大米》的片子里。

  《好多大米》影评(三):你实在是太敏感了 简直像个诗人。

  看完电影 第一个想到的 是小时候看的一个漫画期刊 叫做幽默大师 里面经常有一大幅的那种社会百态的漫画 当时不懂讽刺 只觉得有那么一点说不出来的意思。 再来说电影 电影里多次出现了“普通人”“不法分子”“公民”“干部” 这是对现实的影射和调侃 通过一本正经的播音腔“念”出来 着实冷幽默了一把 小何打电话给交友中心 接电话的是一个女人 小何特意强调了她的声音很好听 结果去到交友中心 接待的却是一个老大爷 这大概是梦想照见现实的真实写照了。

  接着出现老大爷出了车祸假牙摔坏了 假牙正是弄虚作假的“符号” 化身正义的小伙子摔坏了假牙 夺路而去 这个小伙子出现了两次 而女人的弟弟也从女人的口中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找小何要两个咸鸭蛋拿去给弟弟 一次是弟弟送来了大米 不妨大胆猜测 小伙子就是弟弟 或者二人都是“生活”的意象 因为两人身上都有着明显的矛盾 小伙子作为一个下岗的无业人员 为什么会骑车不断地瞎逛 又何故说出那么一番老道的话来 姐姐连两个咸鸭蛋都想着留给弟弟 又哪里来的钱去买一袋大米 还有那棵树的符号 孤零零靠在墙边 得不到扶植 也得不到关注 最后被“不法分子”割了去 注意这里是用锯子割断的 而不是砍树 象征着被阉割 剽窃的理想。 接下来说一下剧情 我太喜欢这种背台词 播音腔的表演形式了 不管是不是刻意(我觉得是因为都是李红旗拉来的朋友没啥表演经验) 都给原本荒诞的剧情更增添了几分离经叛道的味道了 我觉得这就是对传统电影套路的一波嘲讽。 主角毛老师 姓毛 但是险些秃了 有一个习惯性动作 就是用手将“头发”往右边扒拉 明明已经没头发了 还要假装有刘海像个浪荡不羁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拍戏需要临时给剃了不习惯 那实在太是“诗人”的浪漫了 毛老师平时一板一眼 举止斯文 很会“尊重女性” 但是有一个细节 就是当时毛老师和小何路过左小祖咒的算命摊子时 “神棍”左小祖咒明显是因为看到小何的一身制服才故意高声嚷嚷“你们两个必定有一个人会当干部” 紧接着 在毛老师相对主观的梦里 却梦到左小祖咒对他说“我活了三百年 就是等着让你当上干部” 说明毛老师是有野心的 只是这野心压在了心底 只有在梦里才会偶尔暴露 这种野心 是内心对美好(梦是彩色的)有一丝向往又因为虚荣,自尊(黑色面罩)而不得不在表面上展现出不屑的矛盾心情 这种矛盾心情在结尾毛老师两次扛起大米时达到高潮 最后毛老师还是把它丢在了涵管里 潇潇洒洒的扬长而去 有影评说 只有诗人才能拍出这种电影 那么这一挥手而去 不正是诗和远方的康庄大道吗? 其实不然 米是粮食 也是包袱 就像一句歌词唱得那样 “像穷人把流浪叫做自由” 正因为有得有失 才显出这种难以言喻的坚持的不易。

  个人理解 欢迎讨论

  (说我过度解读我也认了 )

  《好多大米》影评(四):好多大米,好多失望

  碟片内容除了影片之外,还有花絮和导演访谈,可以说资料比较齐全。但恰恰是因为看了那个导演访谈,让我的失望更多了。只就影片而演,10分满分,我给6分;但是看了访谈后,我就只能给4分了。

  正如已经看过的哥们说的,不要以为顶着地下电影的帽子就要另眼看待,这部片子从技术到表现手法上都无甚新意可言,用黑白镜头表现现实,而彩色象征梦境,那个算命人还有行人的喜剧荒诞也是让人看了觉得眼熟的桥段。如果说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把反故事的精神进行到底,彻底消解了情节之于电影的意义。韩东主演的毛老师估计我也能演得了,因为基本就没什么表演可言,肢体动作、语言、神情等都如生活中就可以啦。全影片里最出彩的是那个推着自行车找工作的哥们,一脸苦大仇深,挺逗。

  之所以看了导演访谈减掉20分,是因为这个和我同年出生的导演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时候,给人的感觉特别假,问题一看就是事先准备好了的,而他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充满了矫情,一点艺术的涵养都没有,再加上留着已经过时了油画系学生爱留的脏乎乎的长发,怎么看怎么面首的感觉呢!还有这导演哥们的山东普通话真难听(估计我的学生也是这么看讲台上的我的),反正没激起我的乡情来。

  这个片子据说也获得了第5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当年张元的《北京杂种》好像也获过这个奖来着,但是水准肯定在这些大米之上

  《好多大米》影评(五):好多大米

  这绝对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看完电影后我上网找了找有关评论,发现评论很多而且褒贬各异,不同的人都表达着对电影不同的理解。我看到了很多用形容词堆砌的“影评”,其实我挺鄙视这种影评的,来的特别虚假;还有很多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看;不管怎么样,我也忍不住要说说这部电影。

  首先得提一下影片阵容,然后大家就能对这部影片有一个想象,也许有的人心中就能直接形成一部电影,拍出来的话可能跟这部片子差不多的感觉。导演我不熟悉,作家李红旗;主演中有一个是韩东,我看了他几部小说,监制是朱文,我也看了他的几部小说;配乐左小祖咒,我听过一点点他的歌。现在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也能明白这会是一部很“非主流”的作品。

  对于《好多大米》,我的感觉是与读一部韩东或朱文的小说差不多,也许和读李红旗的小说也差不多,事实上就应该如此。很多人总是试图从故事情节上分析电影,然后分析不出来,得出电影糟糕的结论,可这部电影你能分析出什么情节呢?一个借宿他家的数学老师,在借宿期间,主人从交友中心领回一个女朋友,然后在这个临时的家里发生了一些争执,数学老师做了一个梦,第二天扛着女人弟弟送来的大米离开了相处17天的女人和主人。有人觉得可以从这个故事里分析出什么情节吗?我想这些人都没怎么读过三位作家的书吧。

  有的作家把小说写得像电影,本科一位同学说杜拉斯写的小说像电影,我没看过;但我觉得朱文那篇《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就是一部典型的有电影感觉的小说。一样的道理,这部《好多大米》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像小说的电影。但是我到底对它有什么具体的看法呢?

  小说和生活是两件事,但又是密不可分的两件事,《好多大米》就是以小说的口吻在叙述生活。具体而言,就是给出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预言,重复,倒退。就拿 “倒退”来说,我觉得以大米为中心的那一段构思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但这部电影大体还是要说虚无。生活中很多东西就是很虚的东西,这就和小说联系上了,小说离不开虚构,同样对于生活有时候也要换一种眼光去审视。

  给这部口水泛滥的电影又吐了一口,但我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我给了五颗星。

  《好多大米》影评(六):韩东朱文李红旗的“电影旗号”

  韩东朱文李红旗的“电影旗号”

  几年前,我是《艺术世界》的读者,因为那里面有个介绍先锋电影的专栏。所以就总买着看。

  有一期介绍朱文的《海鲜》,这个电影一度成为这几年我最想看的电影之一(还有另外一部片子好像叫《云的南方》)。想看是因为它是朱文拍的,我先前读过朱文的一些中短篇,觉得他的小说有成色,算是个不坏的小说家,自然而然对他的电影就有了股纯洁的兴趣;除此之外,还觉得中国电影终于出现新“字号”了。

  这个字号,应该叫“作者电影”。

  有关这个名词,好像和一个把摄影机比作自来水笔的比喻有关,它的倡导者叫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他说:“(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形式。借助它艺术家得以用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不论这思想是多么抽象。或者像用当今的小说和散文一样表达他的欲望。所以我称这一新的时代为‘摄影机——自来水笔’的时代。”

  这种说法后来被概括成了作者电影的实质,而作者电影的这个概念也随着电影数量的增加,有才华导演的涌现,而从法国出发,走向世界,并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大格局。

  很显然,朱文的介入方式,应该这个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显现。他甚至可以具体到“作家电影”这个概念。

  从前中国作家介入电影的方式多是编剧,四十年代,张爱玲小姐就是这方面的一把好手,现在老谋子的御用文人李冯、王斌也都应该算这一路(他俩也都是作家“出身”),虽然电影中能够显现编剧的风范,但这种风范并不彻底,甚至最后还被记在了导演的头上,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电影毕竟奉行的是导演中心制。

  真正作家走上执导一线,在朱文之前,据我所知,还有王朔(如果有人说还有夏衍老爷子,洪深老爷子,我也不反对)。但他没有朱文让我感到更彻底,他执导的《我是你爸爸》,据说冯小刚跑前跑后忙得很欢。

  遗憾的是与朱文有关的这两个电影,我还都没淘着。责任,当然包括中国独立电影的发行“不是很勤奋”,但主要原因在我,这两年,几乎自绝于地下碟店,借口有两个,一是孩子太小,在家里看电影的机会大大减少;二是一旦有了看电影的机会,就“复习”国产老电影了,都怪这两年电影史的“复习”比较多。

  前几天,终于在网上淘了一张与朱文有着的电影——《好多大米》。这部电影朱文是监制,主演是韩东,张耀东,导演是李红旗。

  与这四名字相映成趣的还是这个碟里包裹的内容:除了一张DVD之外,还有李红旗一小本散发着塑料味的小诗集。

  电影里还有个熟悉的人物是唱摇滚的左小诅咒,多年以前好像跟他在青岛的一家餐馆里吃过饭,对他的印象就是这伙计真爱戴帽子。他还写过一本叫《狂犬吠墓》的小说,最有特征的所在,就是他把“一条短裤”这四个字,在书中有两页多纸的篇幅,重复了三百多遍(这个一个叫颜峻的影评人数的,我可没数过)。

  所以,足以相信,这真是一帮作家的电影。

  但PLAY键按开之后,也真证实了这就是这帮作家的电影。

  技术基本类似于家庭录影,表演不是电影式的,而是戏剧式的(这不是说他们讲得故事戏剧化,而是整个电影的氛围与人物的表情和状态是戏剧的)。

  选的背景城市是山东的两个地市,一个是聊城,一个是肥城。这两个城市的名字倒有点“卡夫卡”(说明李红旗有发现地名之美的天赋),但实际上,估计没到这两个地儿拍,基本上是室内剧。

  电影的气氛和情绪是诸多表现中最为突出,也最值得肯定的东西,有点贾木许《奇异的乐园》的感觉。

  其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李红旗说他不想讲什么故事,他本身就要反故事,他也不想作阐释,如果一部电影还需要阐释就说电影是有问题的。

  李红旗表达的意思没错。但根本的错,应该是把拍的这个片子叫作电影,其实如果叫作电视电影,或者室内剧的电影版,更为恰切。

  后来听李红旗说是为了凑合这帮自己认识的人,又想省钱把它拍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和不容易。

  但我还是想说,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规律,在某些程序上专业,以专业的方式驾驭和完成这个艺术品,是艺术品能在这个领域称其为艺术品的前提,就拿摄影机和自来水笔的比喻来说,导演掌控的摄影机是个专业事物,作家手握的自来水笔同样是个专业事物,他们表达的内含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作转换,但工具和掌握工具的技术也是有个基本要求的,必然能够转、可以胜任转换才可以转换。

  作个粗浅的比方,一个书法家因为穷用不起毛笔了,就用排笔写了字,而对人说这是毛笔字。这就是个荒诞的事情了。

  所以真希望,中国作家能够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实至名归的电影。也由衷地祈祷如果有机会看到〈海鲜〉和〈云的南方〉,它们可以专业一点,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负责一点。

  而事实上,这种对艺术本身的负责,也是对作家电影这种艺术方式的负责。

  不然,怎么会弄到新的投资呢?怎么又会在电影的版图或者历史上制造出自己的影响力来呢?

  《好多大米》影评(七):《好多大米》工作日志一:文艺青年或瞠目结舌

  题记:

  李红旗说:我只能很羞愧地告诉他(她),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真的。而我理直气壮告诉观众:真的,我知道电影在表达什么,隐喻什么?可是,俺不告诉你!

  ――――卡夫卡·陆(KavkaLu)

  作为写文字的有时会更加注意影像的表现力,而我们的独立电影似乎依旧保持着哲人式的姿态。“你对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怎么看?”。这句台词出来注定要哄堂大笑,中国总有些闲人喜欢纸上谈兵却从不顾及身边的民生。把毫不相干的事情在茶余饭后正经地说出来是俺们一道亮丽的风景。

  毛老师要走了,女人给了他一袋大米

  毛老师就这样带着群众的大米走上了依旧是黑白分明的道。

  说一句貌似哲理的话: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

  当你准备看《好多大米》的时候你要首先设定你的角色,要么是拈花的佛主,要么是不敢发声的傻子。

  你还需要了解一些背景,诸如李红旗和韩东,以及曾经造过麦垛呼风唤雨的朱文。

  然后,你要支走所有人,因为极有可能你被旁人问住,有关意义的事情,诗人没有告诉你的义务。

  看过《狗镇》的人都会理解极简主义,李红旗作为一个诗人明白省略的意义,于是,这部电影的本质只是一个故事基本的构成,二男一女造成的戏剧悬念。

  这是一个禁止复述的故事,你甚至在女主角的呻吟里听到的只能是假势假样的叫唤,而在我们的城市,老师已经成为如同注水猪肉一样的称谓,所以你没有必要像毛老师一样去做思考状,所有的数学题都不会比隔壁的动静有趣。

  对哲学了解的观众大抵知道他人是地狱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命题,这些以先锋文学起家的主压根就不想(不能)说圆一个故事,于是,观众只能作出如下选择:

  一是承认自己是老土(或者是好莱坞熏陶的白领)除了叙事电影拒绝先锋;

  二是像毛老师一样故作庄严状,告诉所有的文艺青年此片有着道家的风范!

  客官要问,老卡你推荐不?俺中气十足叫一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女孩子私下怯生生问我:卡老师,到底要看不?俺正色道:不看,不是文艺青年!

  笑话过后就是正题,《好多大米》就冲着片名你就得看,一帮诗人选择了这样的片名想必都有他的深刻性,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比他更加深刻的古人告子的表述更加清晰:食、色性也!

  电影就有了一个女人,女人身旁应该有两个男人,一个爽,一个不爽。不爽的往往选择人生思考状,思考的也难逃我们时代的通病从窥视到膨胀,爽的就变得不耐烦,不耐烦就为关切的甘泉打开一道缝,终于有人支持不住选择离开。

  大米无论如何你要从歪门邪道上靠,不靠你丫就不是文艺青年,还是用古人的话讲:饱暖思淫欲。有了大米的就会变得深刻。

  我喜欢电影里那个有些肥硕的女人,她很真实,其实,大多数卸妆以后的女人只能关了灯看,她的素面朝天就成为了质朴(按照官方说法那叫劳动人民)的美。而劳动人民知道以物易物的基本道理,好多大米算是换了小何的体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转送到毛老师手里,凭常识判断吧!

  用文绉绉的语句应该这样表述:毛老师抚慰了女孩的心灵。

  用比较YY的话应该这样表述:毛老师用他温暖的大手揉搓着女孩寂寞的心灵(或别的地方)

  如同王宝民选择了杨一,李红旗选择了摇滚人左小祖咒做音乐和客串,音乐是本片的贴牌,喜欢祖咒的会依旧喜欢他有些阴阳怪气的歌声,其实就冲着精到的摄影和祖咒的音乐也应该去看这部片子。

  倘若你喜欢先锋文化,那么他会给你启示!

  世界杯开幕式开始了,暂时打住,有空再聊

  【附录:台词】

  马老师是数学家吧?

  女士,她算什么女士?跟她还不如我手淫呢。

  我有一个问题?一个被打肿的人,体积增大了,重量会不会增加?

  【附录:导演的话】

  看过《好多大米》的人,甚至包括《好多大米》的演员和其他参与者都觉得它不可理喻,有些人为此甚至很生气,带着敌意质问我:你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意思?遇到这种责难,我只能很羞愧地告诉他(她),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真的。

  这种回答往往令他们更加气愤:一个一板一眼讲了八十分钟的故事最后居然没有意思,姓李的,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附录:影片资料】

  《好多大米》2005中国独立DV电影

  制片人:丁朝晖 监制:朱文

  编导:李红旗

  摄影:于小韦 音乐: 左小祖咒

  主演 韩东

  奖项:瑞士洛迦诺电影“亚洲电影促进联盟NetPAC”奖

  2006年6月9日 星期五 下午22时57分 德国世界杯开幕日 云间 寒鸦精舍

  上海《影像现场》策划组:卡夫卡·陆(KavkaLu)

  感谢李红旗导演、北京现象工作室以及劳苦功高的朱日坤兄弟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好多大米》影评(八):好多狗屎!

  昨天看了《好多大米》

  “酸”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为什么中国的“独立”电影好多狗屎

  镜头是静止的,导演完全没法让镜头流动起来

  每一幅画面都是一张文艺青年的粗制滥造的摄影作品

  构图完全没有重点

  当左小诅咒的《莫非》响起来时,出现的竟是一组呆板的乡村气息极其浓郁的不连贯的镜头

  (可以对比一下英国电影《猜火车》,当LOU REED的《完美的一天》响起来时,那是一组多么漂亮连贯的长镜头)

  或者说这是极简主义风格,我们强调的是思想

  哦,发棵!!连起码的技巧都没搞清楚,还谈什么思想

  越是简约的作品,越是应该建立在复杂、细腻的基础之上

  简约不应该是种态度,而是一种技法

  再来说演员的表演,怎么一个“啼笑皆非”可以表达

  矫柔造作就不谈了,里面的台词简直可以说是让人寒毛直竖

  比如“你太敏感了,简直像个诗人”……再加上那只脸上打码都没法出演三级片的大姐……

  哦,这是扯的什么鸡把卵蛋!不要以为搞两个丑女过来就是文艺;

  不要以为独立的后面加上“艺术”二字,就可以成为脱离生活的许可证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往现实主义上靠没有情节,往实验电影上靠没有技巧……而诸多矛盾的集合,也构成了这样一部画人非人画鬼非鬼的有中国特色的娘娘腔的独立电影

  好多大米,好多狗屎!

  《好多大米》影评(九):逃出迷藏的毛老师——《好多大米》有感

  毛老师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认真到有点偏执的程度,可无论是怎么样的生活,只要你认真面对,就能富有诗意和隐喻。这才是毛老师们,李红旗诗人们要告诉我的。

  毛老师的梦境和大米有关。大米是他逃出迷藏之后,和这个世界发生唯一联系的一个信物。大米是小郑带过来的,小郑特别坚硬的想要结束一段被侮辱的男女关系,然后毛老师给了小郑一个亲切的赞赏。小何和小郑触发了大米的出现,然后大米就出现在毛老师的生活中了。

  毛老师和小何第一次遇见算命人的时候,态度是冷漠和不屑一顾的。算命人最后说,哼,不识抬举。

  毛老师突然间就被一个梦境改变了,他梦见三个偷树的强盗,他以一个外地公民的身份下来视察。其中一个强盗被老掉牙大爷揪住了,掀开蒙巾的时候发现,这个强盗居然是毛老师。后来他救过的那个瘦弱男子和大爷耳语了几句,毛老师就被放走了,走着走着,然后遇见了那个算命人。醒来之后,他文小郑说,为何在哪里都有在家的感觉呢?毛老师或许是李红旗诗人的一个期望或投射。在我看来,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是因为他们几乎都安稳不了,于是他们会渴望有秩序一点,正常一点。但是毛老师甚至显得有些刻板,毛老师在寻求变动,寻求不安。所以毛老师绝对不是现实中的任何一个诗人,他更算是一个活在诗人想象中的诗人。至于毛老师说他不喜欢当家做主的感觉,在我看来是因为他不喜欢教化别人,他讨厌这种角色,他需要通过否定自己来达到新的高度。

  小何送毛老师走的时候,小何扛着大米,和毛老师走在路上,又遇见了那个算命的,毛老师一改之前的轻视,和他亲切交谈。这个时候的画面定格在三个人一袋大米上,我觉得这是最具深意的镜头,小何坐在大米上,累得打哈欠,而毛老师和算命的相谈甚欢。毛老师为何会改变呢?为什么会遵从一个梦境的启示呢?而这个时候的音乐又恰到好处,一种埋葬生活的忧伤缓慢袭来。

  他带着他的大米,去了一个到处都是肥城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肥城。他把唯一和他这段日子发生过关系的东西——大米,扛在身上,走到了一排和梦里一模一样的大水泥管旁边,把大米放进去。就走了。他认为,这似乎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隐喻,而他完成了它。

  附:吃过晚饭我和女朋友玩的捉迷藏游戏 李红旗

  我让老郭呆在厕所

  然后在剩余的四间房子里

  寻找藏身的地方

  三分钟以后

  我把自己藏好了

  五分钟以后

  老郭把我找出来了

  我们觉得很高兴

  老郭又让我躲进了厕所

  然后自己在剩余的四间房子里

  寻找藏身的地方

  三分钟以后

  老郭把自己藏好了

  五分钟以后

  我把老郭找出来了

  我们仍然觉得很高兴

  老郭说,再来一遍

  说完就进了厕所

  老郭隔着厕所的门

  又嘱咐了一句

  quot;藏得高明点"

  我来到房门口,悄悄

  把房门打开

  来到了街上

  啊,天色已经不早了

  我把手插到口袋里

  一直往前走

  再也没有回去

  2001. 4

  《好多大米》影评(十):和生活捉迷藏

  这个电影一开始还挺正儿八经,似乎李红旗真的煞有其事的想给自己 4年前的诗歌安排一下结局。片头字幕打出《吃过晚饭我和女朋友玩的捉迷藏游戏》——我把手插到口袋里 /一直往前走/ 再也没有回去。

  走失之后去哪里呢?不知道,你以为他开始要讲述什么惊险历程了,偷东西、打人、算命,结果什么也没发生,毛老师(韩东)在朋友家里唱了一首歌,做了一个彩色的梦,他甚至改正了一个错别字,然后就两手空空的回来了,也许可能是原地打转。他把那袋大米落下了。他说:每天吃啊吃啊,就像一个圈套。

  这里是导演借毛老师的口说出对生活的厌倦吗?当然不是。按照李红旗的意思,他只是纯粹想跟大家开个笨拙而悲伤的玩笑。其实看到中途你就应该明白了。喔,原来就是为了让左小诅咒出来唱一曲啊,一点意思也没有。但你忘了李红旗有多么的喜欢诅咒吗?在第一篇小说《幸运儿》他反复念叨着“秋风吹开了妹妹的花裙在萧瑟地飘”是多么具有让人毛骨悚然的魔力。2005年他决定更干脆一点,把诅咒请入了电影扮演一个盲人算命者,并坚持预言毛老师将会是个干部。诅咒是个预言者吗?他当然是清醒的,他常常喜欢在温暖悲怆,几欲催人泪下的音乐中忽然显露自己突兀古怪的唱腔,并且就是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如今我们多么需要这样一种幽默感啊,这让我也想起李红旗的诗歌和小说。反复强调自己一直持续思考形而上问题的他,纵身跃入的却是下半身写作概念,他甚至连形容词都极少用,就是心不在焉有一句没一句说着话,并且说着说着就走神了。然后就是从头再重复一遍,你看着就笑了。

  《好多大米》最初出现在2001年《芙蓉》第5期上,是个短篇小说,不过电影拍成后几乎跟它没什么关系。如果有韩东、有左小诅咒,这些本身就具有符号意义的名字出现,你就别指望事情会一如既往的发展下去;当然电影来来去去也就这么几个人,讲话缓慢,面无表情;但他们竟然认真的解决了一场纠纷,一次殴打事件。虽然美好的一天开始,以至结束,似乎都没他们什么事,包括片尾一个劲的在测量土地测量着什么的那一帮人,似乎只是为了告诉“这都是肥城”这话而存在。在学会了与原本没什么色彩的生活和平共处后,李红旗决定把他的问题收回去,让我们忍受了八十分钟苍白的画面之后,听到更彻底的《代表》。不错,如果对生活的迷茫和生命本质的追问始终挥之不去,那么我们这种无所事事的姿态就要始终维持。

  “世界永远无需我们掌握”,红旗最后断定。一无所有的状态是不错的,在这个越来越复杂险恶的世界,把自己藏起来。一种尽量把自己跟这个社会联系减少到最少的倾向,朋友没几个,钱有多少花多少,前途看不清楚,一种视死如归的简单生活态度。悲观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的是对生活的嘲讽,用戏谑消解来自现实的威胁。于是,你觉得自己开始变得锋利、干净以及透彻起来。

  那么这个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呢?你们说了算。

  10月10日再看第N次补充:

  这片子写过一次,开始当然是冲着诅咒(这家伙4号在京结婚了)的音乐去,这次仔细的看了整个结构,发现音乐&剧情发展等等结合得天衣无缝。骑车撞掉老头牙那一段,观众在哄堂大笑。台词写得十分搞笑,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如果特地关注起来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很可笑的”。影片播完后听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虽然大伙都觉得有点纳闷,但大多都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并且大多都是挺喜欢这片子,这让我稍微有点惊讶。这不正是导演追求的效果吗?不过也有人仍在孜孜不倦追求“您到底想表达什么”?李红旗说:我根本就不想表达。这社会已经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告诉别人这个,告诉别人那个一个具体的想法,一种生活方式。但我觉得没有必要。里头人物也是第一次演戏,就是要他们那种不知所措的反应。而关于沟通,人类沟通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交谈,一种是交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似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并无此事;最终——对于这一切我什么也不想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