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之诗》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世纪末之诗》是一部由細野英延 / 古賀倫明 / 大谷太郎执导,竹野内丰 / 山崎努 / 木村佳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纪末之诗》影评(一):那年正好是世纪末
好傻 那年记得 看的时候觉得木村加乃还普通 08年回来的时候 觉得再看她的时候成熟多了 逝水流年
剧情真的淡忘了 有时间回味一下 没想到居然还能在这里找到这部剧集
《世纪末之诗》影评(二):很有深度的一部剧集
是唯一一部没有买到单碟的日剧
很棒,很棒的编剧
很好,很好的演员
最终促成虽然收视不佳
带着对人生的感悟
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
我们是不敢直面生活?
还是让生活来活生生的剥脱给我们看?
总之,很棒,真的很棒的剧集
《世纪末之诗》影评(三):世纪末神作
这是一部神作,这里丝毫没有反讽的意思。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这么经典的剧集,我想以后超过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我也算是接触过许多艺术品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书以及影视,但是在影视作品中想像力如此之跳跃丰富,远远超出杰出的水平,相比之下所谓科幻片魔幻片简直令人发笑。
当然如果光是如此还不足以称之神作。此剧的内涵也相当深远,甚至我没办法形容。或者应该这样说,只看一遍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如果说教授和野亚亘是世纪末的诗人,那也只可能是哲理诗人。而哲理又是最难以理解的。或者说只能有共鸣,而无法完全真正的理解。
此剧的演出也是相当出色的,教授与野亚亘的对话精彩之极,而其演出也是完美的。如果说此剧还有不足,就也只能归于哲理性,所以基调相对昏暗。正如传统的悲剧远远比喜剧、正剧有感染力,但悲剧从内心喜爱的人不多。
总之这应该是前无来者之作。
《世纪末之诗》影评(四):stand by me
“嗨!宝贝,我一直都想不透耶,人都想要看得见的东西,却不知有一天,自己会消失不见。”
这是两年前的深夜,看完《世纪末之诗》第二集最后的话。我躺着却有想哭的感觉,想象天空中充满烟花,却没有人能看到。
你喜欢野岛伸司吗?
我喜欢,从101次求婚到93高校教师到人间失格,再到这部最不为人知的作品,却是神作。
后来,终于看到结局,虐心,流泪。
我想野亚真正喜欢的并不是木村佳乃,而只是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因此他终究还是要放弃的。
『 哈罗! 宝贝,爱的形状就像气球,深深吹进一口气,你若累了就换我来吧!紧紧的打个结,别让气球破了。红、黄、蓝等形形色色的爱缓缓飘上天空,时而任雨淋,时而随风飘,何时降落的地方,那里,有你也有我。』
很喜欢那首歌 stand by me
世纪末の诗
《世纪末之诗》影评(五):最后,这就是一场远行
日剧总是会不逻辑,人物僵硬,大段大段的说教和催泪,狗血撒了三尺高。这部也差不多,不过瑕不掩瑜,依然觉得好看。
花时间好好地谈论爱,花心思的,不觉得不好意思也不觉得幼稚地认真和苛刻的谈论爱,什么是真正的爱。赞美爱,赞美追求爱的人,赞美诗人。这就是世纪末之诗。
年纪再小一点的时候很喜欢最终兵器彼女,那部剧的副标题一直记得:the last love song on the little planet。而世纪末之诗是the last song。看来如果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宇宙中关于这个星球记忆的最后一首歌,一定是关于爱的。
真爱不是恋情,不是夹在相册里的开心时光,不是可以拿来回忆的,而是刻骨铭心流在血液里的。是恒久的,是不灭的,是不以死亡为终点,没有怀疑,没有怨恨,没有比较,不求回报的。爱就是爱,不需要回答和结果,爱是一场冒险,除了坚定勇敢的追求,没有其他方法。
最后诗人去远行了,人生就是一场远行。
从前有人对我这样说,诗人是崇拜爱情的。也许这就是诗人是不老的原因。
《世纪末之诗》影评(六):值得一看的好日剧
我也是通过别人介绍看的这部日剧,虽不拿它与其他的比较,但我只能说
收视率真的不能代表很多,好的东西不是那么能进百家的.看了前面几位的
评论,感觉到看此剧有感的人,应该都有不错的内涵吧.不像那个内心贫乏的
少年,不过后来也经过教授的调教努力学习了!这事我接触的第一步野岛的
作品,感觉的到从慢节奏的故事背后,确实简单深刻而又矛盾的想法,说它简单是因为基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深刻确实野岛把它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让人感觉到的,就像一个水彩盒里只有了黑白,去除了生活中的其他,才让人感觉到原来这两样或者这几样放在一起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却又是不可调和而又不可避免的.没有是和非.甚至是大家都在更好的努力,可结果确是大相径庭的,重获光明的少女,等待初恋情人的广末,收养了议员家孩子的大叔,其实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让事情更好一点,可又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许少女一直看不见会幸福,可重获光明一直是两人的目标.或许初恋的男生应该去拜祭,可年少的他也遭受了很大的打击,逃避很正常,谁的内心都有不能揭露的伤疤.或许议员的孩子不那么努力,他们可能平凡的度过此生,可是孩子有抱负要报答养育他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这些人都逃脱不出自己的角色,要让事情变好些的心情,都让人理解.正是这样的一个事实,
野岛的鬼才残酷的揭露了这些吧.而且在双方最激烈的碰触后,还有升华,
确实是对事情很有独到见解的导演,其实事情并不平凡,相比国内甚至国际上这样的导演基本素质是不是也被淡忘了.让我觉得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金钱上谈不上多浪费,可浪费最多的是观众的期盼和时间.这样的好导演就算我买盗版也要看(不是不买正版,是买不到.)这么老的电视剧一点点的就被盖上了尘埃,被人们淡忘了吧.不过是金子就会记在心里永远发光的,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世纪末之诗》影评(七):世纪末的烟花
故事的最后,垣并没有去里美的婚礼抢人。如果看到这里,你感到遗憾,那定然是没有理解编剧想表达的爱的真谛。
爱和恋不同,野岛用了十二集,这么多不同的故事,最后却也没能够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爱的定义。对于教授来说,爱的形状是冒险,对于垣来说爱是气球的形状。这部位于世纪末的剧,以其探讨的主题,融合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哲学思考,注定了它的价值——不朽。
吐槽翻译烂的同时也震惊现在有这么多的字幕组,可竟然没有一个来重新翻译这部剧的,不免有些失望。
世纪末的歌里,野岛让很多出演过他本子的演员来担任配角:远山景织子、持田真树、池胁千鹤(《唇膏》里的演员基本上都齐全了)、樱井幸子。看完后回想起来,野岛这个家伙就好像在放一场属于他的世纪末的烟花——用存在过的你们诠释一个个诠释爱的故事,透心震惊之余竟也万分的感动——这才是一局最大的棋。
上世纪的影视有它独特的地方,没有高清的摄影设备,你看到的画面都是糊涂而朦胧的,镜头防抖问题还没能很好得解决,伦理与裸露并没有那么忌讳,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编剧的世界观,对,我特指的就是野岛伸司,就那么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这些观众的眼前,但这些都是发人深省的好本子。
回到爱这个话题上来。爱和恋是不同的,它不是占有,不是遗忘;它是懂得放弃,不是占有;它是不断寻找的过程,不是停滞不前。所以教授会说,爱是冒险。这样的一种透彻理解并没有随着教授的死亡而终结,垣也是世纪末的诗人。
一个清醒的人,带着一个即将清醒的人,还有一个自始至终都看似浑浑噩噩的美娅。就是这样的三个人最后都明白了爱的真谛。这点上野岛真的要收下观众的膝盖。
对于垣而言,爱一只只气球,深深吹进一口气,如果你累了,那就换我来吧。红的、黄的、蓝的,不同颜色的爱缓缓飘上天空,时而被风吹,时而被雨淋,时而随风飘。最后降落的地方,有你也有我。所以,他没有去婚礼。
《世纪末之诗》影评(八):因为爱是冒险
不能当做回忆的才是爱。所以爱情和恋情是不一样的。爱情是记住了所有痛苦和欢喜的事情,然后带着这份沉重活下去;恋情则是记住那些美好的曾经,将一切的过去埋在记忆里。
但是爱和喜欢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也是相互依偎的伴侣。所以,燃尽一切的爱的结果是一段恋情,喜欢一个人到失去自我那样的爱情,像这样的事情也说不定。
——因为爱是冒险。
因为是冒险,所以爱才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因为是冒险,所以爱的形状可以不要什么温柔,不问什么明天。
因为是冒险,所以真爱需要无怨无悔的勇气,一无所有的等待,只是微笑的希望。
因为是冒险,爱是我们无从预料的明天,爱有一天终会使我们疲倦,爱不能注定任何一切。“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另一个人对自己好而爱对方。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过去的爱而在未来必定一直爱着对方。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理由就是对方可爱,爱就是爱的唯一理由。”
所以爱不能到永远,没有永远的冒险,就像没有永远的人生。又或者,如果有永远的冒险,那里便会发现永远的爱,就像一个个历经波涛而终不肯沉没的爱情故事。
不过,爱为什么非得是永远不可呢?爱过,不就是永远么?为了某个人、某件事情、某段欲罢不能的业,如同耗尽一生的生命,哪怕只是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这样的爱,这样的活过的证据,又有谁有资格抹杀,又有怎样的永远不能接受呢?
爱一定会让人的灵魂变得美丽。请不要玷污自己的灵魂,请不要玷污爱。请不要在爱的名义下,欺骗没有爱的自己。请不要在爱的冒险面前明明不敢踏出一步,就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人生理所当然就是平凡无奇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美是真的光辉。一点都不美丽的人生,却好像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只是一个安慰自己的谎言。一个愚蠢的、丑陋的、一下子就可以拆穿却不敢拆穿的谎言。
请敢于冒险。请敢于投身一场爱的冒险。人生一切的美,一切的让人认为自己的人生值得一过并且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具有人类尊严活着的事情,都是冒险。假如人在根据上是一种可能性存在,人性乃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可能性,人类的每一次飞跃,人性光辉的每一次流露,都是一次伟大的冒险。
任何值得一过的人生,都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任何摄人心魄的生命之美,都是爱的冒险。
《世纪末之诗》影评(九):世紀末の詩
真是好看的日剧
是可以一而再去看的
上一次看大概是四五年前吧
这一次又很入迷
教授和竹野内丰的角色像是一个人心里的对话
互博
试图说服对方
其实是想告诉自己一些让自己能坚定的信念
整部都在说“爱”
但爱是什么?
每个故事都可以让我细说,那就说不完了哈
有些感伤的小地方,让人想起《东京日和》,之前抽空也把荒木经惟的记录片看了
和之前很爱的《台北晚九朝五》的那个结尾一样,彩色气球慢慢向天空飞去,女孩仰起微笑的脸写上了幸福,这是爱的形状呀^^充满了希望
.S《世纪末之诗》的片尾(网上的和我看的翻译多少还是有些微不同):
嗨,宝贝,我肯定不懂爱,若你也是。请跟我来,一起迈向无边无际的故事彼端……
嗨,宝贝,我一直都想不透,人都想要看得见的东西,却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也会消失不见
嗨,宝贝,我们出去郊游吧,不成形的饭团樟鼓了脸颊 或许我会变得温柔些。
嗨,宝贝,如果你想见我 我也一定想见你 我一定是……想见你的。
嗨,宝贝,请别哭泣,你若被虚伪的爱所束缚,我还是会把真情换给你。
嗨,宝贝,纵使我溶化在橘色的夕阳里也不要忘记我呦!请不要忘了我!
嗨,宝贝,所谓温柔,像傻瓜般无限持续的温柔 到何时才能抵达爱的终点?
嗨,宝贝,心之所以会碎的原因 是不知何时你很像我 而我也很像你。
嗨,宝贝,我来撕破不幸的信 这个世界还没有到尽头 因为有我爱着你。
嗨,宝贝,我不知不觉的睡著了,纵使天快亮了,也希望能从你身边醒来。
嗨, 宝贝,爱的形状就像气球,深深吹进一口气,你若累了就换我来吧!紧紧的打个结,别让气球破了。有红色、蓝色、黄色各种颜色,可扬起色彩鲜艳的爱缓缓飘上天空,时而任雨淋,时而随风飘,甚至连降落的地方,我也会和你在一起。
《世纪末之诗》影评(十):世纪末之诗-----没有预谋的邂逅
因为是野岛伸司的编剧,令我好奇的翻出这部2000年的旧剧来看。竹野内丰鲜有的演出傻呵呵的被抛弃的二愣子形象。90年代末的竹野内运气实在不太好,《WITH LOVE》《冰之世界》连续两部剧都收视惨败,即使如此美的冒泡的长发飘逸的形象也没能将收视率力挽狂澜。这部彻底颠覆形象的《世纪末之诗》仍未登上收视率的高峰,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朴实却简单动人的故事。
第一话里竹野内在湖面的吊桥上碰见等待情人的广末,广末一身碎花连衣裙,依然是清新的短发,眼神飘渺的望着远方。这样的美,令竹野内不禁深深陷入了。他们的相遇,是一场没有预谋的邂逅。昏黄中带着绯红的黄昏,吊桥上等待情人的广末的清瘦倩影,霎时间我才回忆起来,多年前我便看过这部剧。那时候疯狂迷恋竹野内,不过他在这部剧里的形象实在太二了,所以看完第一话,便没有继续下去了。
第一话的故事有些凄凉。在吊桥上风雨不变的等待情人的广末,实际上是个鬼魂。10前她和男友一起出车祸,车祸现场就是这座吊桥,后来男友幸存,她遇难了。她一直等待情人来看她,哪怕是来悼念一下也好,可惜10年来,她从来没有等到过她的心上人。到是等来了与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竹野内。竹野内在婚礼仪式上,被人抢走了新娘。而后又失业,在重重打击下,他来到这个偏僻的小镇自我放逐,却在这个吊桥上遇见了广末。两个失意的灵魂心有灵犀的每天在吊桥上相遇,彼此倾诉,彼此安慰,渐渐的连广末自己也迷失了。她到底是在等待爱人,还是在等待竹野内。。。?或者已经不是为了等待特有的任何人了,只是她不想再孤独,她需要同伴。于是日日夜夜,在吊桥上等候着某种隐约的希望。
看到这里心里隐隐的希望,就让这两个孤独的灵魂这样继续下去吧。哪怕再孤独,起码每天能这么一段迷人的黄昏可以让他们彼此分享心情。可是美好总是在你认为可以继续的时候便嘎然而止。竹野内的头发开始变白,越来越虚弱。人鬼殊途,广末毕竟是鬼魂,竹野内丰的阳气正在被一点点吸取。最后当竹野内还剩一丝阳气的时候,他的朋友傻女扯着他,不让他走。而他却一心想随着广末去。终于广末被竹野内的告白感动了,他说:“如果爱的话,是应该一直坚持下去的吧,就算是死去了,那份信念还是存在的吧。我愿意跟着你去任何地方。。”那一刻广末望着这个愿意跟她去任何地方的男人流下眼泪。她等待的是什么呢?没有等到她要等到的人,却等到了一份意外的赤诚的爱,她带着满满的温暖感放开了竹野内。竹野内的头发开始慢慢还原成黑色,而广末晶莹的身影化作了一滩蓝色的水。。。
其实如果竹野内随爱人走了,或许会是另外一种美好吧。另一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灵魂会漂流到哪里呢?人生不过是一种选择吧,竹野内没有选择离开,便要继续在人世间经历下一段故事。而另一个世界也自会以它自己的方式运行。日本人从来不忌谈死亡,仿佛死亡不过是一辆通向另一条轨道的列车。我们何时会踏上那辆列车呢?也许是很久很久以后,也许就在下一秒,所以我们分外努力的呼吸现有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