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云南边塞美丽的芒旦,诗蜜娃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云南边塞美丽的芒旦,诗蜜娃底

2019-01-29 19:44:42 作者:团房网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云南边塞美丽的芒旦,诗蜜娃底

  早起集合,看过了行程继续沿滇缅路西行。目标是“诗密娃底”“下勐劈”。听名就怪怪的,又好听,很有味道

  此次自驾旅除了体验历史文化足迹策划者还用尽了心机,让我们在较简约日程里,沿途观赏云南边塞美丽山川风情

  云南的多彩,的确有美不胜收风景。瑞丽西向盈江县,也是中缅接壤地区。进入旅行的几天里,我们几乎是每天在山道上盘旋。一座比一座峻峭。横断山很大,各个大小山都是它的子系,包括高黎贡山等。山连山,峰接峰,偶然见一块千亩大小的平地坝子难。

  盈江县是难得的一处平川了。阡陌纵横稻田延展到远山。领航车提示大家,睁开眼晴看哪,盈江县多的是凤尾竹,不次于西双版纳的美丽了。

  果然是的。驰行县乡道的两边,寨子密集,这里的人口稠密,在房前屋后,在稻门堰坝,处处可见一簇簇俏丽迭翠的凤尾竹,天姿娇柔,风中舞动。真好。

  车队拐进了旁边寨子。云南少数民族之一的阿昌族。

  村口立着两条红色的盘龙柱,旁立的石碑写着“芒旦”。村口的小广场上,已有穿阿昌族服饰男女十多人,他们拿着鼓乐,奏起了欢迎曲调。随着强节奏的鼓乐。阿昌男女情不自禁的跳起了舞蹈。车友们跳下车,也穿插其中。音乐舞蹈,早把奔波的疲劳驱走。大家忘情的跳呀笑呀,美乐在心头。

  阿昌族人有一门特殊祖传技艺,就是善于制作各种刀具。包括佩刀,砍刀,短匕首,以及生活用砍柴刀,切菜刀等。据说这项非遗技术的传承人,刀王,还上过央视的春晚节目。寨子里的人家都是制作刀具作坊一条龙。有锻造的铁匠,有精细开刃的,有专事刀鞘的,还有做市场的。有这个产业,阿昌族人增加了不少收入。在“阿昌族户撒刀具店”,车友饶有兴致,不少人掏腰包买了精致的刀具做纪念。瞅空闲,我串了好几户阿昌人家。他们的房子都有二层小阁楼,家院干净,屋内的摆没小衣柜家具都很袖珍,堂屋中间供奉着佛菩萨。走进家院,有的老人家看门,语言沟通不畅,但她们热情和气,说着听不懂的阿昌话,直往家里礼让。

  中午,在盈江城郊的傣家风饭店就餐。沿途看到多种民族建筑和寨子,很有新鲜感觉。如果不用民族服饰区别,看不出和内地的不同。从他们的气色居所外观感觉到和谐和生活的幸福现实

  饭后车队出发,目标下勐劈傈僳族寨子。车队爬行高黎贡大山,风景越来越动人

  诗蜜娃底,更给了大家一个惊喜,简直生产诗情画意的天上人间。于是偶写了首诗《诗蜜娃底,冬天的梦》(后附)。

  晚上是平安夜。基督圣子的诞辰日。车友们一起和傈僳族的青年男女共百余人,在广场简陋条件下,举办了有傈僳族风情的篝火晚会

  天很冷,尽情的唱啊跳的,开心的疯到半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