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婚姻,无奈占一半
音乐 | POW 369- Worley
麦家陪你读书
20年的约定,1000本好书,每天清晨6点30分,都有好书唤醒你。
在本书的第一部,集中描写了年轻的知识分子斯蒂芬在1904年6月16日清晨至上午11点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部与“开始”有关。它是六月某一天的开始,第二章所上的课涉及文明史的开始。第三章主要描写了斯蒂芬在精神领域中所进行的思索,与生命起源息息相关。
第二部名为《尤利西斯的漂泊》,其中的尤利西斯对应的正是本书的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
这一天清晨,他将开始自己在都柏林的游荡之旅。
布卢姆是一个报纸广告推销员,早上八点,他正脚步轻盈地在厨房做早餐,妻子摩莉还在睡觉。
他最喜欢吃的是牲口和家禽的下水,尤其爱吃烤羊腰子,由于今天没有可口的羊腰子,他打算出去买副猪腰子。
布卢姆没有带钥匙,穿上黑色的衣服离开了家。这身打扮似乎正好与海恩斯梦中的黑豹相吻合。
他经过了博兰食品店、奥罗克的酒店、圣约瑟公立小学,来到德鲁加茨的猪肉铺。排在前面的是邻居的女仆,他的视线落在女仆丰满的臀部上,并为大清早就饱了眼福而沾沾自喜。
布卢姆拿着旧报纸包着的猪腰子往回走,这时,一片云彩将太阳遮了起来,灰色的天空让他联想到“死海”的景象,一片荒芜,以及那些流浪到各地的,总是被俘虏的最古老的以色列民族。
他匆匆回到家里,发现门垫上放着两封信和一张明信片。当他发现其中一封是写给妻子摩莉的信时,目光立刻黯淡了下来。
布卢姆开始煎猪腰子,然后把信拿进卧室交给摩莉,并为她端上早餐和沏好的茶。摩莉是一位歌唱演员,信是妻子所在的歌剧团经理博伊兰寄来的,他下午要把节目单带过来。
布卢姆上午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丧礼,摩莉吩咐他在图书馆为自己借一本书回来。
一股糊味传了过来,布卢姆冲下楼去,将锅上煎的腰子铲了起来。他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猪腰子,一边看女儿米莉的信。
这是她第一次在外面过生日,布卢姆很自然地想起了她的出生,又痛苦地回忆起刚出生几天就夭折了的孩子鲁迪。如果活到现在,鲁迪也十一岁了。
女儿的信中提到男朋友班农和博伊兰的歌曲,看来博伊兰已经悄悄走进了他们的家庭。
乔治教堂的钟声敲响了,提醒了他,还要出门去参加可怜的迪格纳穆的葬礼。布卢姆离开家,开始了一天的游荡。
布卢姆绕道先来到韦斯特兰横街邮政局,在这里,他用亨利·弗罗尔这个假名字,取回了他的一封信。这是玛莎给他的回信。
因为妻子摩莉和博伊兰的暧昧关系,为了求得感情上的安慰,他也只能在暗地里找个女伴。
但他还是心怀内疚,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拆信。正当他在兜里摸索着将信封撕开,用手指拽出信纸时,就遇见了熟人麦科伊。
麦科伊经常以太太要到乡下办事为理由,向别人借旅行箱,而且从不归还。
布卢姆想到自己心爱的旅行箱,生怕他故技重施,就抢着告诉他,妻子摩莉最近受到邀请,将在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上演唱。
这句话成功打消了麦科伊的念头。得知布卢姆将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麦科伊请他把自己的名字签在送葬的名单上。
与麦科伊分手后,布卢姆从出租马车停车场走过。那些可怜的牲口,正在咀嚼着燕麦,它们只要能填饱肚子,有睡觉的地方,对其他什么都漠不关心,也一无所知。
在这里,作者暗喻了被侵略被压迫的爱尔兰人民窒息麻木的日常生活。他羡慕马车夫们流浪的自由生活,愿意与他们偶尔交际一下,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
他拐进欣伯兰街,小心翼翼地将那封信卷在报纸里,偷偷读了起来。
玛莎的信带着责备、关怀和期盼见面的心情。布卢姆心里不禁有些飘飘然,但他并不想太主动,从而搞得家无宁日。
他继续游荡,来到正在进行弥撒的教堂。作为一个犹太人和局外人,布卢姆认为整套的神学都是教会的博士们编出来的,以维护他们手中的大权。
弥撒结束之后,他又来到药房给摩莉配化妆水。这时他才想起忘带处方和大门的钥匙了。此时的布卢姆和斯蒂芬的心情一样,有家也归不得。
他配好了化妆水,并买了一块肥皂。这时又碰上了莱昂斯,莱昂斯向他借报纸看,想从上头得到一点赛马押赌的信息。
布卢姆随口说,正要把它“丢掉”呢。莱昂斯却把此话理解为,可以把赌注压在那匹名叫“丢掉”的马身上。这种误解后来给布卢姆带来了麻烦。
离开莱昂斯,布卢姆径直来到一家澡堂,他预见自己将会享受仿佛母胎内那样温暖的洗澡水的愉快。
十一点钟时,布卢姆乘上马车去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同车的还有斯蒂芬的父亲西蒙。这时,布卢姆看见斯蒂芬从马车旁走过。
西蒙以为儿子同穆利根一道,便愤愤地认为,正是穆利根这个坏透了的流氓,把他儿子引入了邪路。
当他们穿过都柏林时,我们会看到大运河、煤气厂、学校、剧院、教堂、雕像、石匠作坊,还有被赶往码头的牛和一辆载着棺材的灵车。
都柏林的生活画面清晰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这繁忙的世界进入公墓犹如去访问了阴间,布卢姆又想起了夭折的儿子和自杀身亡的父亲。
人们一路上都在高谈阔论,布卢姆的发言却总是被别人不经意地打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与这些爱尔兰中产阶级之间的差异,和他身为局外人的尴尬地位。
本章对葬礼及坟场的气氛有着精彩的描述。在神父为死者洒圣水,祷告,然后下葬的过程中,布卢姆不停地思索生死的奥秘。
他被安葬死者所付出如此巨大的劳动吸引住了,然后又想到尸体的分解和腐烂,肥胖的尸体对果园来说是无价之宝,因为会使土地变得肥沃。
接着他的思考又转向活着的人,在死亡中,我们与生存为伍。一个人能够孤零零地度过一生,但死后还是得靠别人为他盖土。
人死后,人们谈论你一阵子,然后就把你忘了。每一个活着的人,可曾想到过等待着他的那个墓穴?
阴森森的墓园让布卢姆越发珍惜身边热乎乎的生命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当人们离开公墓时,布卢姆提醒走在前面的律师门顿,他的帽子瘪下去了一点。可门顿十分看不起布卢姆,只是凝视了他半刻,然后冷冷地说了声“谢谢。”
参加葬礼之后,为了客户凯斯刊登广告的事,布卢姆来到了嘈杂繁忙的《自由人报》的办公室。他希望在广告中加入两把钥匙交叉的图案标记。
布卢姆解释说,这代表了自治这个概念。但工长却要求凯斯每三个月与报社续订一次合同,这给布卢姆出了个难题。
两把钥匙相互交叉表示婚姻的和谐,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将布卢姆遇到的难题,和他的婚姻出现的麻烦联系了起来。
布卢姆又来到《电讯晚报》,打算给凯斯打电话商量合同的事。他发现一伙人正在这里谈笑风生,其中包括一同参加葬礼的那几位。通过电话得知凯斯去了拍卖行,布卢姆再次匆匆离开。
办公室的谈话仍在继续。麦克休教授开始把英国文明比作罗马帝国主义,认为他们都是粗俗和物质的。而爱尔兰文化和希腊文化一样却是一种精神文化。
这时,斯蒂芬也进来了,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来的目的是将迪希先生的信交给主编。主编克劳福德很欣赏他的才华,并向他约稿。
主编漫不经心地答应会刊登这篇关于口啼疫的文章,但奥莫洛伊却悄悄提醒斯蒂芬,希望十分渺茫。
这些都柏林人滔滔不绝地谈论着爱尔兰过去的荣耀,当布卢姆打来电话时,主编却十分粗鲁的拒绝接听。
这时布卢姆气喘吁吁地跑回报社,告诉主编,凯斯希望在星斯六的《电讯晚报》上登一则花边广告,主编同意了。
接下来,布卢姆就要去国立图书馆去描摹两把钥匙相互交叉的图案,看来,他的努力有望取得成功。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将继续跟着布卢姆的脚步,看看他接下来会去哪里游荡。
上期回顾:
《尤利西斯》精读第2天: 拒绝了母亲去世前的心愿,他一直活在愧疚中
领读人:文叶儿,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传我情。愿做一个墨香女子,在书本和文字的熏陶下,于尘世中获得一份安静和从容。
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个人。
责编:胡杨
文末歌曲:POW 369- Worley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