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哪吒》值得看?因为“逆天改命”的规则,藏在其中
这部电影改写了传统神话,围绕着“逆天改命”这个主题进行,突破了很多原始角色设定,看完后很有触动。
心理学家都很关心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很希望通过后天的改变,降低先天不良影响,甚至消除它。
在电影中,哪吒命运中最糟糕的是,他出生就是一颗“魔丸”转世。
什么是魔丸?
在故事中,天地灵气孕育出了一颗混元珠,这颗混元珠有善恶两种属性。
元始天尊将这颗混元珠中善的部分提炼为一颗灵珠,恶的部分提炼为一颗魔丸,准备让灵珠投胎为人,在人间发挥“善”的属性,灵珠投胎三年后,魔丸会被摧毁。
这种善与恶的属性可以看成是 “基因”。
有些人先天具有“亲社会”基因,他们更容易展现出亲和力、温暖、善解人意等人格特质;而有人先天有“反社会”属性基因,更可能展现出黑暗、破坏、攻击性等人格特质。
元始天尊将混元珠分开,有点像一种超前的基因工程,将影响善恶的基因分开,留下善,摧毁恶。
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基因在出生前就已经被决定,他的命运有多大程度被决定了呢?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大,但人格具有可塑性。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过“心理社会阶段论”,他认为,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被解决的好坏程度,会左右着一个人的人格发展。
比如从出生到1岁,要解决一个“基本信任VS不信任”的问题;1-3岁要解决“自主VS羞怯与怀疑”的问题;而青春期则要解决“同一性VS角色混乱”的问题。
什么是“同一性”?就是我要知道“我是谁,我的价值,和我未来的人生方向”。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在这个时期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对自己未来人生角色出现混乱感。
关于哪吒的成长,我觉得电影采用了一种年龄加速的方式,虽然从客观年龄上看,电影描绘的是三岁前的哪吒,但哪吒心理年龄应该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的各种表现都像一个青春期的叛逆男孩。
哪吒一直不明白,为何自己从小就被陈塘关百姓排斥,他只能用恶作剧和玩世不恭来应对外界的敌意。
直到父母和师傅善意的欺骗,才让他暂时度过了“同一性”危机,愿意为了百姓降妖除魔。
可谎言毕竟是谎言,哪吒天生性格易冲动,虽然有降妖除魔的能力,却很难控制自己的破坏性,反而让百姓更加害怕他了。
当申公豹告诉他关于他身世的真相时,哪吒过去建立起来的“同一性”被破坏了,他在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冲突中,彻底失控了……
除了哪吒,敖丙其实也同样经历着“同一性”危机。
他从小被教导,他是天地孕育出来的灵珠,是整个龙族的希望,他的使命是拯救苍生,除暴安良。
但他面对的现实选择,却时时刻刻在摧毁着他的信念——申公豹先撺掇他对李靖夫妇见死不救,又撺掇他杀掉唯一的好朋友哪吒,最后逼迫他毁灭整个陈塘关。
每一件他所做的事情,都与他过去对自己的认知不符,也与他内心中善的本性相违背。
但讽刺的是,在关键时刻,哪吒反而没有黑化,还阻止了敖丙对陈塘关的杀戮。
“恶”阻止了“善”作恶,这不能不说是对天命的一种逆转。
为什么哪吒拥有“恶”的天性,最后没有成“魔”,而敖丙拥有“善”的天性,最后却差点成“魔”?
因为人之善恶,并不只被天性决定,还有很多后天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家庭。
哪吒的母亲李夫人,是一个慈爱又坚强的女性,对哪吒采用温暖又坚定的教养方式。
李靖离开的时候,哪吒几乎由母亲独自抚养。面对哪吒各种“叛逆言行”,她始终保持“慈母本性”。
父母稳定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很有助益。哪吒虽然总对母亲不能陪伴自己感到失望,但他无论表现出怎样的情绪挫折,李夫人都会温和地安抚他。
温柔永远可以化解攻击性。哪吒天性中的“叛逆”,在这样温暖的教养中,得到了遏制。
男孩第一个性别榜样通常是自己的父亲,父亲角色(也许不是“亲生父亲”,但是扮演着父亲角色的人)在孩子心里通常代表着“权威性”。随着孩子年纪增加,父亲言行对他们的影响,会比母亲更多——有时母亲劝诫多时,不如父亲一两句话有效果。
李靖告诉哪吒: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这句话成了哪吒扭转自己“邪恶”本性的关键,他甚至用这句话劝诫敖丙: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除了父母良好的影响,哪吒的师傅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虽然太乙真人是一个存在很多瑕疵的神仙,但他确实诚心诚意教导哪吒。
即便被哪吒百般戏弄,他也对哪吒充满了宽容和怜爱。在他心里,并没因哪吒是魔丸而歧视他,甚至还毫无保留教导哪吒,连自己的“百宝袋”都任哪吒随意翻找。
作为一个领路人般的成人榜样,太乙真人提供给哪吒的关键词是:真诚地教导,爱护,和信任。
除了三位成人对哪吒的影响,与敖丙的同伴关系也给哪吒提供了好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加,同伴对一个人的影响力会增加,孩子能够从友谊中获得亲密感、接纳感,还能够从与同伴的互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哪吒与敖丙两人都是孤独的孩子,一个出生就被世人反感,一个背负家族期待,他们的童年都存在残缺。
哪吒从小力大无穷,踢个毽子都会伤到成年人,即便陈塘关的孩子对他没成见,估计也不敢和他玩。只有和他力量相当的敖丙,才能成为他真正的玩伴。
两人的相识,是一种棋逢对手般的互补,也让彼此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与陪伴。
当一个人开始感受到生命喜悦的时候,他的破坏性就会降低,因为生命对他来说不再只是忍受痛苦、承担责任、遭人指责,而是有了让自己焕发活力的部分,他会珍惜这些部分,甚至小心维护。
哪吒的天命,就在这些后天因素中,一点点被扭转。
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被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感动。
命运确实不由先天因素决定,在陈塘关濒临毁灭的时刻,是灵珠善,还是魔丸善,大家一目了然。即便元始天尊故意将善恶分开,也无法控制最终谁善、谁恶,因为善恶本来就具有转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