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居,是对精神的滋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清居,是对精神的滋养

2019-08-03 20:45:29 作者:文人空间 文人空间 文 来源:文人空间 阅读:载入中…

清居,是对精神的滋养

  生活不是表演,应该活得认真一点。

——汪曾祺 清居,是生活最好的状态,志以清心天真闲居。以清心,拥抱草色花香;以闲居,滋养神性灵。前者如王维山居辋川,有明月清泉;后者如倪瓒归隐震泽,有寒烟疏林。而近代的汪曾祺,更是以人间草木闲雅,道出「生活是很好玩的」人生哲学。朝种花,暮理草,得一段夏日清凉。茶可温,书可读,得几许平淡天真。清居,是精神最好的滋养。清居,是世人普遍的追崇,它与一切功利主义无关,尤其在一个精神空前贬值的时代,它显得尤为可贵。清居不是无所事事,一味偷闲,它往往和文化活动相关,如煮茗茶、植蒲草、读闲书、赏珍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居,不仅是对精神的滋养,更是对生命慈悲。01清 居 煮 茗 茶清居之境,不能没有茶,尤其是在炎夏。文徵明有诗谓:「粉墙树色交深夏,羽扇茶瓯共晚凉。」小室之中,茶器具备,茶不求贵,它是一种功能饮料,可销溽暑,可以清心,更可养精神。器不求精,一切皆以舒心为主,契合自己器物才能达到精神的共振。案上添置自然生息之物,有蒲草之翠,修竹之幽,顽石之拙,茶席间,顿生一番朴素之境,人的志趣也变得清雅无穷。

  02

  清 居 植 蒲 草宋人释正觉有诗谓:「濯足沧浪岁寒事,终来清友石菖蒲。」一间书房里,当有青翠之草木,菖蒲必不可少。小斋之中,有菖蒲为伴,可以悦目;轩室之间,有菖蒲为友,可以赏心。菖蒲以其「忍苦寒,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的品质,被人们迁居院中,栽植庭下,置于案头。幽人之事,便是「汲泉承露养菖蒲」。一拳石斋王大濛深得植蒲之道,他说:「中国人对一棵草的感情可谓世界独有,它是人格象征,清贞与虚心。」这不仅是菖蒲的精神,更是做人要求。03清 居 读 闲 书陶渊明在南山清居中,写出了人生志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种柳植蒲,草木是窗下客;清居闲读,典册是心头好。当一个人摒弃了功利之心与声色之欲,清居闲读,便成了自我的一场修行。正如曾国藩谓:「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读书,最乐之事也,它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与气质,对文人来说,书房是最理想的清居境地。读一卷书,赏一盆草,听一段夏蝉,便是最佳的精神滋养。04清 居 游 于 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往往与趣味相关,中国人的生活趣味,总在那些静雅的器物之间。书房字画,文玩器物,甚至是一段老竹、一块顽石、一个石盆。在文人的手中,镌刻、题诗、把玩,在经过岁月洗礼时间熏陶之后,总能焕发无尽的魅力,造就无数的学问。如赵明诚之《金石录》,董其昌之《古董十三说》,王世襄之《锦灰堆》,他们在清居之中,将玩物之道上升到学问的领域,成为无数后人追逐的精神高地。苏轼在《行香子·诉怀》中,写尽了世人一生所愿,他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大概是他对清居最好的诠释,更是东方闲居哲学最高的旨归。愿你能以清居之心生活,销暑清凉,滋养自我。 | 本期内容:一拳石斋 王大濛 || 图:文人空间 梁诏贮 || 文:文人空间 梁诏贮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雅物商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