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舞过人生》读后感10篇
《漫舞过人生》是一本由Helen S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将过去五十年积累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汇成一册。分为“起式”、“飞舞”和“谢幕”。
她分享的生命故事,看待生活的态度,写的读书博文、旅行摄影,将充实的生活感悟分享给我们… …
墨已入水 渡一池睡莲
盘腿坐在客厅沙发的羊毛毯上读Helen新书的第二部飞舞,原本是想一口气完成的,却还是在读完她叙述职场经历的这一篇停了下来。这一篇注定是辉煌的,但辉煌背后是极度的隐忍,努力与担当。那些文字不曾细述的微小细节,如她轻描淡写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的文字背后一定读过的那些书那些诗那些词一样,不需说,却一定在那里,好像一块块砖,一点点地累积成高楼大厦。
我必须说,这是一本对文字,对时光,对自己都极度负责任的书,庆幸与她与它遇见。
《漫舞过人生》读后感(三):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Helen的书,可以喝着茶,晒着太阳,一篇一篇慢慢读;也可以坐在地铁,信手翻开一页,悠悠地读;还可以临睡前忘却自己一天的疲惫和倦意,随着她的笔触,穿梭于上下五千年,游走于陌生的国度,听她讲讲那些历史的传奇和旅行的故事。Helen丰富的内心世界,承载着对世界的爱,她既可以忘我地拓展自己的生命,让职场23年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也可以成为一位洒脱的跨界奇女子,热爱红楼梦,会拉大提琴,唱得沪剧,拍得美照,吟得诗词,写得毛笔,总之,看她的书,跟着她的足迹游走天下,顺着她的墨迹品味人生悲喜,很是过瘾。
《漫舞过人生》读后感(四):知音
关于Helen的新书,总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或是因为同样喜欢弄字,所以着实明白这近400页的文字背后的付出究竟是什么。一直也有朋友建议我整理自己的文字,而我几次下决心,几次开始又几次搁置,实在是知道那其中的苦楚,从最初码字的日日累积,到后来字字句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校对,构建结构文章分类,避免不同时间着笔的重复内容,标题,顺序,字体……此刻想着已经必须打断自己了,而她还是在各种纷扰中,坚持完成了。
日前把这几日的读书心得整理成文发在了豆瓣,几年没登录,账户已经被锁定,申请解锁又发现当时是用Hotmail的邮箱注册的,于是又是一通折腾。昨日收到Helen的回复,感谢我的懂得,她用了知音这个词,又帮我打开了一扇门。
说实话,这些年我也曾一次次面对文字心无归处,为什么写?为什么读?谁来读?读什么?好在天生性格执拗,有没有答案,还是坚持到今天。去年秋天在大理读了三个月的书,回来后曾经与一起读书的朋友通过一次电话,他与我分享了他总结的读书的四种境界:首先是读懂作者写出来的字;其次是可以表述这些字的意思;再次是读出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字;而最后就是以字识人,读懂作者的思想,或者说读懂一颗心。我想这应该就是知音的深意吧。
终是要感恩这一次次貌似偶然的遇见,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在江南这一个像极了初冬的春末体会到知音的感觉。而我应该做的,唯有继续低头行路,也许有一天再抬头,那些答案已在眼前。
《漫舞过人生》读后感(五):感恩遇见
好的文字通常带来的是两种感受,一是不舍得放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二是不舍得多读,怕翻过这页就没有了。而Helen的字带给我的还有第三种感受。同样的教师经历,同样的职场经历,同样爱摄影,同样爱田园,甚至父亲离世,罹患甲状腺疾病……每一段经历她都走的更纯粹和彻底。
昨晚读完第一部分起式,从纳兰到拜伦,从大提琴到戏曲,从湘菜到西餐,从李世民到林黛玉,从林徽因到唐婉……那些人与事被她从独特的视角诠释与解构,让我仿佛看到一双玉手,随性却娴熟地于时空中剥落庞杂,留下一尊完美雕塑。早起醒来,脑海中是昨晚书中的一句话:当爱上摄影,把视角从自身转向世界,世界真正打开,大爱慢慢苏醒。识众生,识天地,识自己,在Helen的字里。赞美已是多余。
第二部分飞舞是盘腿坐在客厅沙发的羊毛毯上完成的,原本是想一气呵成,却还是在读完她叙述职场经历的这一篇停了下来。这一篇注定是辉煌的,但辉煌背后是极度的隐忍,努力与担当。那些文字不曾细述的微小细节,如她轻描淡写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的文字背后一定读过的那些书那些诗那些词一样,不需说,却一定在那里,好像一块块砖,一点点地累积成高楼大厦。必须说,这是一本对文字,对时光,对自己都极度负责任的书,庆幸与她与它遇见。
今天早上完成的这一段主要是讲旅行,希腊,土耳其,冰岛,各种趣事,几次读得笑出声来,只是笑着笑着,心底却涌出悲伤,体谅到李宗盛歌词中唱到的那句:嬉皮笑脸面对生活的难。谁不是只有在敞开怀抱,勇敢拥抱极致之后,才懂得每一段路途背后欲说还休的深刻。特别喜欢土耳其的那段,画面感极强,特想欣赏一下那张帆船酒店凭栏处,轻扶栏杆的小胖手上的小肉坑。
今晚依然是客厅沙发的羊毛毯上,盖了小毯子,阅读第三部分谢幕,有些沉重的两个字,又是一种别样的平静,在读到各种劫难纷至沓来,而她竭尽全力一力抵抗的一段,眼眶还是湿了,心知她可以,也知她已走过,却还是动容于文字所传递的勇敢与真实。
这漫舞的人生,酸甜苦辣,赤橙黄绿,哪有什么对错好坏?如她最后落笔处说的:我们,茫然地,纷纷地,从海洋、山谷、平原,向山顶攀登,有时太急切,忘却来时路,有时太疲惫,未至登顶已回头……而我们,从身体和心灵的伤痛中辗转活过来,在向从前坚定告别的那一刻,终被宽宥,终被治愈,终被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