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永远不打算告诉你
上周去朋友的生日聚会,在场的一个男孩刚结束三个月恋情,被追问分手理由。他说不介意女孩作,也不反感情绪失控。但很怕对方做了点什么事儿都要特意跑过来强调一遍,这次就是这样。印象里多数人对另一半的要求都雷同,要么性格上温柔好相处,要么就是长相身高具体到能不能戴眼镜这种,也是头一回听到有人居然最介意表达这件事。当时我脑子快速回忆,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过去有没有出现过,凡是为爱付出都务必让对方知道的时候。貌似有过。有次给前任过生日,提前俩礼拜准备,挑选礼物布置房间,当天男友前脚进门,紧接着我就开始哀怨口。“你反应也太平淡了吧,知道我准备了多久吗?打气筒坏了剩下几个气球我都生生用嘴吹的。”“什么叫不实用?我做了这么多你居然这么说?不领情算了反正以后我再也不干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了哈。”三年前我还是个碰到点事儿能揪住说一礼拜的主,尤其是我心底里觉得对方做得不如我,没错,那会我恋爱挺攀比的。跟自己比,也跟对方比,多付出就喊累,后续情绪的爆发也都靠这些前期的不甘积攒着。我有点理解开头那男孩说的意思了,他不是怕对方无条件的付出,是怕对方无止境的强调付出。表面看是在告诉你我对你有多好,爱的硬币翻面过来,也是在说“我是这么对你的,再看看你自己呢?”既是在给,也是在要。有的人就怕这个,你不说我也都看在眼里,何必从早到晚只歌颂自己的呢?太让人疲惫了。
电影《恋爱假期》里两个女性角色对感情释放的力道就有强烈的对比。
把爱情当作童话来期待的爱丽丝暗恋着自己的同事,公司圣诞节聚会光是看着这个人都觉得自己太悲情了,转头就要哭。
她觉得自己爱的太苦了,精心准备了圣诞礼物,结果对方当场宣布订婚消息,爱丽丝回到乡下的小屋直接打开了煤气。
另一个女孩阿曼达总能找到理由和男朋友分手,劈腿的男朋友被赶出家门,还在苦口婆心劝她,承认吧,你就是故意搞砸我们的感情。
你永远在忙自己的,你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搞了谁,要这样到什么时候?
爱要给到几分才是恰到好处,每个人答案都不太一样,但毫无疑问感情存在爱的威胁和压力。
比如声称自己可以为了他放弃工作,比如老是接过他手里的“重物”,比如生着病还死撑,不开心也在笑,把自己弄得苦哈哈,苦到底了都。想起之前有个朋友,她恋爱那会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感觉不对,老觉得哪出了问题。
有事没事就拉着男朋友说心里话,明明睡前十分钟视频说过晚安就可以睡觉,她非要逼着对方说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无数次复盘之前的争吵和失误,她认为好的感情要及时沟通,结果就在自己制造的沟通氛围里不断消耗。
情绪过曝是有副作用的,三个小时视频轻喜剧和一个小时的视频苦情剧,你肯定选前者,毕竟爱和付出禁不起讨论,老拿到台面讲就很难收场。
有的事做了未必要说,懂得人会懂,有心的人会看到。
反复说倒像小孩子伸手要糖,哭着赖着要玩具,不好看也不体面,我们总要试着学会培养一些爱的默契才好。
头图/ 阿仁Aaren
插图 / 《恋爱假期》
「今晚22:22的报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