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不该溺爱的,是孩子;最不能原谅的,是父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最不该溺爱的,是孩子;最不能原谅的,是父母

2019-08-12 19:52:14 作者:关注? 围炉夜读 围炉 来源:围炉夜读 阅读:载入中…

最不该溺爱的,是孩子;最不能原谅的,是父母

  文丨炉叔

  前两天,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山东烟台的长岛游玩,孩子在景区捡到了一块球石,想要带回家。

  这时,工作人员及时出来进行劝导和制止。

  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景区里面有明确的规定游客不能采捡并带离球石。

  因为长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区域海洋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生态系统很脆弱

  而长岛里的球石,是经过大海成年累月冲刷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遭到游客采拾,就会导致资源流失,海洋生态也会因此遭到破坏

  尽管工作人员一直在向这位妈妈耐心地解释,但她还是不依不饶

  她理直气壮地对工作人员说:“(门票)140块钱,买一个石头,难道还买不了吗?”

  见到一旁的孩子哭闹了起来,她就变得更加激动了。

  她冲着工作人员喊道:

  “这么热的天,你们去巡视别人去,才两三岁的孩子,你们想怎么着?孩子都哭了,就拿一个这么了?”

  工作人员回答她说:

  “这不是孩子的事,这是大人的事。”

  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深深地戳中了事情根本

  正如网友评论的那样:“孩子哭闹也就算了,怎么大人也跟着胡闹,这样怎么给孩子做好的榜样?”

  孩子还小不懂事,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成年人的妈妈,居然因为爱孩子,如此地漠视规则、不讲道理,这实在太不应该。

  卢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在这个世界上,最不该溺爱的人,是我们的孩子。

  同时,最不该轻易原谅的人,是那些一味溺爱孩子的父母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娇儿无孝子,惯子如杀子。

  的确如此。

  父母的过分宠溺,是毁掉一个孩子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方式

  网上曾经曝出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等地铁,恰巧旁边有位女孩手里提着鸡排,小男孩告诉妈妈自己想吃,没想到男孩的妈妈直接让孩子去找女孩要。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一脸愤怒地走了回来,他告诉妈妈那个女孩拒绝了自己。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可没想到就在地铁进站的时候,小男孩挣脱妈妈的手,冲上前使劲推了女孩一把。

  女孩一下子重心不稳,整个人差点栽下站台,还好旁边有人及时伸手拉了一把,这才避免惨剧发生

  男孩的妈妈在看到孩子的举动后,不但没有厉声呵斥,反而赶紧拉着孩子走进了地铁,消失在了人群中。

  父母的溺爱,会给孩子愈发肆无忌惮信心,而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失去对规则甚至是对生命敬畏之心。

  去年,上海杀妻案一度刷爆了朋友圈,然而这起案件从发生到尘埃落定却足足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2016年10月17日,朱晓东在家庭纠纷中一把扼住妻子脖颈,导致妻子窒息死亡。

  将妻子杀害后,朱晓东用床单裹住妻子的尸体,藏在了家里冰柜的底部。

  在接下来的105天时间里,他一直用妻子的手机与其他人联系营造出妻子仍在世的假象

  去年8月,法院审判处朱晓东死刑

  得知这个判决结果后,朱晓东的母亲完全无法接受

  她一直表示朱晓东并不是有意杀害妻子,他还是个孩子。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的儿子使用极为残忍的方式杀了人,也应该原谅他,因为他只是个“孩子”。

  我们无法想象,在这个世界上,“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会毁掉多少个孩子。

  有人说,孩子是最不应该原谅的人,因为如果轻易原谅他犯的错,他就会再三犯错。

  但归根结底,最不该原谅的人,其实是家长

  父母的教养是因,孩子的行为是果。

  澳大利亚曾经发布过一个公益视频

  在短短的一分钟视频里,展示了数十对父母和孩子的行为举止

  孩子的父母们都在做着各种不恰当的行为。

  有人愤怒地摔砸着公共电话

  有人将喝完的易拉罐随地乱扔;

  有人开着车冲路人破口大骂

  而无一例外地,他们的孩子都在一旁默默地重复着父母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儿童模仿学习的小实验根据这个实验,他提出社会学习论:

学习者社会情境中,会经过观察别人行为的表现方式,以及行为的后果奖励处罚),间接学习到是否要表现某一个行为。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久的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孩子学习。

  事实上大部分熊孩子之所以熊,都是因为背后有着缺乏正确价值观、低教养的父母。

  因此,相比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更加不应该被原谅。

  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

  “我能对付十个熊孩子,但对付不了一个熊家长。”

  事实就是这样,即使我们对熊孩子进行再多的教育,也完全无法抵过熊家长的一句鼓励

  有一次我坐高铁,有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孩子在过道上跑来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叫,影响到了车厢里的人休息

  有人见孩子的父母没有出来制止,便拉住孩子,告诉他去找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座位上乖乖坐好,不要打扰到别人。

  孩子虽然不高兴地撇了撇嘴,但还是照做了。

  紧接着,就传来了孩子妈妈的声音:“你想玩就去玩,又没有多吵,能影响到谁啊,再说了,都还有人在聊天,这怎么又不说了呢?”

  原本我们可以对熊孩子加以教育,但一旦到了熊家长面前,我们就只能变得哑口无言。

  《伊索寓言》里有个这样的故事

  有个孩子从小就干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他的母亲将他的那些行为全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从来都不加以制止,反而告诉他“千万不要让别人看见”。

  这个孩子就在这样的教育下慢慢长大了。长大后,他愈发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最后他被判处死刑。

  在行刑前,他要求见母亲一面,最后对她说一些话。可没想到,等到母亲靠近后,他却一口咬下了母亲的耳朵

  他满心悔恨地对母亲说:

  “如果在我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你就狠狠地教训我一顿,我也许就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父母的溺爱,是在一步一步将孩子推入险境,当他们哪一天需要面对难以承受的处罚时,最无法原谅的就是曾经将他们牢牢捧在怀里的父母。

  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宠爱,不是帮他们掩盖错误解决麻烦,而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优秀的父母,既能成为呵护孩子的保护伞,更该成为给孩子树立规范的引路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