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看心
夜渔的第004篇日记
今年上半年,因为在简书上日更,所以平台送了一本书,励志系列。
说起励志,很多人头脑里的第一概念大多都是鸡汤,更有甚者会在前面加一个毒。
当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看到书名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把这本书拉黑了。
本来不打算读这本书,但完成今年的阅读小目标之后,我突然想到了这本书,于是就找了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全力以赴之前,别说自己没机会》,只看名字是不是就感觉是鸡汤?
今天我读了二十几页,我发现我错了,虽然我感觉我看待事物是不会那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影响的,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还是高估自己了,这就像我们接触一个陌生人,只看长相就给这个人下了定义,但这个人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根本不了解。
对于这本书来说,我如此待它是不公平的。
这让我想起一位自媒体大V说的一个观点,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标题根本没有什么用,它只是投机取巧的一种手段,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容。
虽然只读了这本书二十几页,但是我明显能够感觉到写这本书的作者的思想深度,他应该是有着非常高的阅读量,脑袋里可能装着成千甚至上万本书。
所以你能说读书没用吗?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就是一个人的气质。
今天读的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一件事我特别有感触,他说过去他的观点是“读书无用”。
我之所以有感触,是因为我也曾有这样的观点,那时候我身上也是有着极重的自恋属性,所以有人常劝我多读书,我根本就听不进去。
再想想现在,我觉得有时候面对自己不认同的事物不应该一炮打死,要敢于尝试一番,试过才知道,否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得出的结论。
在今天读书的过程中,我的发散性思维又开始作怪,我顺势也做了一番总结。
今年到目前读的12本书,主要分为四个国家的作者:中国,美国,以色列,日本。
以色列的,例如《今日简史》。
四个国家的作者写的书,从我阅读的理解难易程度来看,读自己国家的是最容易理解的,其次是日本的,再其次是以色列的,最难理解的是美国的。
我也在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可能是与文化有关,也可能在这其中涉及到了地域,反正读自己国家的书不仅理解的更深,读的速度也更快,所以有时候我不太喜欢读美国作者写的书,读的多了,头疼。
也可能是我读的书还太少,毕竟国外的名作还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