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8-28 23: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0篇

  《世界边缘秘密》是一本由[美]光子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一):一部分观感

  前两天因公司活动见到光子老师。通过老师口述初识本书,另有幸收获赠书。抱着文科生忐忑开始读了起来,但是开始读之后发现真的停不下来。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晦涩,相反的非常接地气。目前读了前半部分,书中涉猎真的很广泛,包含历史物理哲学等等知识。尤其是著者看待世界的新颖角度,很有启发 !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二):一次十分有益阅读体验

  读完《世界边缘的秘密》一书,不禁被作者丰富才情才学庞大的知识储备强大逻辑叙事能力所折服,作者思维广度思考深度也让人惊叹不已。整本书的信息量非常大,涉及面也非常广,融合了哲学、宗教天文、历史、数学、物理、生物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和信息,但深奥科学原理观点,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通过一个个现实生活中场景事例比喻、来描述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令人不禁额首。《世界边缘的秘密》以极富条理生动笔触,让我们对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书着眼的高度、叙事的方式,提供给了我们一个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更新视角,读后受益匪浅,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三):看着像胡说八到但又无法反驳的书

  初翻开这本书,有点摸不清东西南北感觉地铁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后边不断穿插进来的那些我们小时候视为巨人科学家故事鲜为人知的过节往事,倒是很有意思

  书里一些和我现在所持有的世界观相悖的观点,并不能因看了这本书就能理解接受。更无法用根本不懂的数学物理知识去做症。虽然书里也涉及了近来一直在探寻的人死之时及之后的“灵魂”,但灵魂到底存不存在,这本书也没有给出答案

  最后一章很励志,就像一碗浓浓的鸡汤,咕哝咕哝,其味无穷:做雇佣兵对一般人是为金钱炮灰,对笛卡尔却是免费周游世界;在天文台加夜班对一般人是辛苦煎熬,对赫马森却是遨游奇妙的太空。对整个人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心态和视角:你可以认为是被动地来到了人间生活是在熬过“苦海无涯”;也可以认为是在主动地寻求生命的体验,生命是一次无与伦比馈赠究竟是哪种,你有能力选择,因为你有一件整个宇宙都没有的法宝——自主意志。

  “我”很重要,“我”是一切的关键,“我”才是如烟数字的世界的中心。愿我尽情感受生命的百味;愿我到生命终结回想起这本书,庆幸翻开了它。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四):在世界边缘幸会“我”,幸会智者先贤

  世界的边缘在哪里?在如此功利时代,还在关心这个问题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傻子

  王健博士笔名光子)不疯也不傻。他是神经生物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的,不含水份),正经的投资人(世界最大医疗投资基金奥博资本的投资合伙人,也是奥博亚洲的创始人管理的基金有20个亿),但他挑灯夜战,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愣是写出了两本书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本叫《我·世界》,第二本叫《世界边缘的秘密》。这些时间省下来,可以赚多少钱?不知道。他似乎也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是不是有钱有闲的人,才有空去想这些“玄乎”的问题?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就像爱因斯坦,一直到三十岁都算是个穷人,但不妨碍他从小就开始考虑光是什么。我也见过一些有钱有闲的人,似乎已不再对生命葆有好奇

  我不相信天才回事——但我相信天赋。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牛顿能提出万有引力必然不是一两天的事——在本书里也科普过了,所谓的“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只是一个传说事情真相是,牛顿日复一日地思考、追逐真理,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得到了灵感,或者叫启发。

  这也是一种“祛魅”。我写过《我·世界》的书评。我认为它最大的价值是,向我们充分地回溯了“科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虽然这不是作者最重要的意图)。《世界边缘的秘密》则对科学发现的过程做了更进一步阐述:以牛顿为例,人家根本不是后来“转向迷信”,验证上帝存在去了,人家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虔诚基督教徒信仰为科学带来了灵感,是科学最大的推动力之一。其他的例子,还有爱因斯坦、中国的杨小凯等。

  回到主题。“世界的边缘”有几个?起码有两个:无限大和无限小。无限大,大到宇宙的“边界”——这边界在哪里?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人类的视界越广,就越验证了自己渺小。无限小,小到质子、中子、夸克——最小的物理单位是什么?人类也没有找到。小到一定程度粒子位置速度已经无法测定(测不准原理),物质“变成”了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波”。

  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是什么?人的意识是什么?人有灵魂吗?……最终归结到经典的高更“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光子就此提出:第三种边缘——“我”的边缘在哪里?是啊,“我”不只是我的身体,更是我的意识(笛卡尔),我的灵魂。如果物质只是波的一种“显像”,那“我的世界”不过是一场投影。宇宙看来并不是纯唯物主义的,我也不只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埃。因为“我”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显现成我眼前的样子。“我”不只是为了服务宇宙、构建宇宙而存在——“我”就是目的

  人是目的!

  这是《圣经》里的箴言,也是《论语》里“敬天爱人”的智慧——日本伟大企业家稻盛和夫,就是秉承着“敬天爱人”的做人做事原则创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承认并坚信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再自卑,也不应该再恐惧——我不是不重要的,我生来就带着整个宇宙的尊严。我的肉体会消亡,但我的灵魂不死——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超越死亡。毫无疑问,死亡是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恒久、重要的命题。死亡,才意味永恒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科学对生命的惊人回答”——起得好。“科学”不是那么冷冰冰的、“客观”的——恰恰相反。科学的起源,正是源于人对宇宙的好奇,对死亡与灵魂的追索,对生命真相的执着。科学是对宗教的反抗,但它也是信仰孕育的最伟大的孩子

  那它到底“惊人”在哪里呢?光子的回答是:殊途同归。宗教、信仰,以及伟大的先知们,它/他们对宇宙和生命真相的答案,与最“前沿”、最“客观”、最“讲逻辑”的科学答案是一致的。光子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才像个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要将他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难道信仰与科学不是对立的吗?难道宗教不是封建迷信吗?难道“神经病般”的先知讲述的故事里、人类“编造”的经书里,真的蕴含着伟大的智慧和真相吗?我希望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不只是墙内的我们。不管怎样,光子的回答都是一种福音——对被“唯物主义”牢牢占据脑海的我们的福音。

  我推荐这本书。它让我想到了《苏菲的世界》。只不过,苏菲一开始就走入了哲学的窄门,而光子则是从科学的“宽门”入到窄门。他就像一个导游,带着我们从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史、研究史中走来,走过物质、波、能量、意识的迷雾,再走回到人类史上的伟大信仰。带着我们幸会“我”,幸会智者先贤。

  世界的边缘在哪里?世界的边缘蕴含着怎样的秘密?答案不是唯一,这亘久弥新的思索也不会停止,但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在这个集体觉醒的时代,这本书里,有我们最起码应该了解的通识。

  《世界边缘的秘密》读后感(五):生命是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

  一则寓言

  有个富商赚了很多钱,但仍觉得内心空虚,活着没什么意思。他听说一条河边住着个神仙婆婆,非常智慧,便不远万里找她祈问生命的意义

  她把他带到河边,说:“对面山上有宝贝,你去寻吧,回来我再告诉你。”富商游泳过河,上了山。山上景色美不胜收,但他急于寻宝,眼睛一直盯着地面。他发现了一堆金锭,抱着兴高采烈地下了山。但到了河边才发现,金子太沉,无法带着游过河,只好扔掉。

  他两手空空地去见婆婆,她说:“这条河让你注定是什么也带不回来的,山上那些美景才是真正的宝贝。”

  “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已经告诉你了啊。”

  世界的中心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天宙斯为了确定地球的中心在哪里,就派出两只神鹰,分别从南北两极出发,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飞,在它们相遇的地方,宙斯放了一块白色石头作为标志,这就是“世界的肚脐“。

  这个地方在德尔斐,后来成为传达神启的阿波罗神庙所在地

  这个神庙就像《琅琊榜》中的琅琊阁,生活在古希腊的人们有问题了,就跑去那里求一个答案。

  而走到阿波罗神庙的门口,人们首先看到的是这样一道神谕:

  “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

  沼泽思想实验

  沼泽人思想实验是1987年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提出的。这一思想实验假设情景是:某个男子出门去散步,在经过一个沼泽地不幸闪电击中死亡。

  与此同时在他旁边正好也有一束闪电击中了沼泽地,十分罕见的是雷击与沼泽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产生了一个与刚才死掉男子无论形体还是质量都完全相同的生物。如果我们将产生的这个新生物叫做沼泽人,那么沼泽人在原子级别上与原来那个人的构造完全相同,外观也完全一样。自然被雷击男人死前的大脑状态也完全被复制成为沼泽人的大脑状态,也就是心理状态看起来也完全一样。当沼泽人走出沼泽,就像刚死去的男人一样边散步边回到了家中后,可以打开刚死去那位男子的家门,并继续刚死去那位男子的生活和工作

  现在,戴维森询问,这个沼泽人与那位死去的男子是同一的吗?这就是所谓哲学上“同一性”难题。由此便产生了一个连带问题,那就是“我是谁”问题,或者说你如何能够确认昨天的你与今天的你是同一个你呢?

  古埃及人的壁画中有一个奇怪图腾“衔尾蛇“,中国的老子写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经典,并有太极八卦这样的经典图形阐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 请原谅,已经不小心剧透,把所有的真相都告诉你了,但一点儿也不新奇是不是?如果用我这样的方式告诉你,或许你要说“都是老生常谈的话“,于是作者写了一本书,讲了很多很多故事,抽丝剥茧,慢慢地告诉你,所以即使我已经剧透给你了,这本书仍然读来十分有趣。 书的作者署名「光子」,网络上找了一下资料原名王健(Jonathan Wang),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师从现代神经生物学鼻祖、诺贝尔奖得主肯德尔(Eric Kandel),曾著有《我·世界——摆在眼前的秘密》。此外,他还在中国和美国都生活了许多年,有着将东、西方思想融会贯通文化背景。所以书籍中反复出现中国道家和西方先哲的思想。 全书六章,分别是「天球的边缘」、「时空框架的边缘」、正在「逃走」的边缘」、「幻象的边缘」、「“我“的边缘」、「生命的边缘」;作者深谙文学写作故事技巧,从一开始就甩出了一个巨大的谜—世界的边缘到底在哪里?抓着人一步步往下看;从中国的夸父讲到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从古代先哲的探索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对自然宇宙的探索,最后揭露真相。 我截取了其中一些有意思的段落句子分享:

  如果一辈子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整个人生就成了一场“全息电影”——你就像转轮上的老鼠,生活的场景迎面而来,你奔跑着,以为走了很远的路,其实没动地方。

  爱因斯坦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区别是一种幻觉。”他曾幽默地描述这种差异:“把手放在热炉子上一分钟,感觉好像一小时;和一个漂亮女孩坐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

  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测)之后才是一种现象”,“而在观察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物理量是客观实在的”。

  在评判方面,人类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格子综合征”——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不可能两者都是。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是善良邪恶阴阳参半的,并无纯粹的天使或魔鬼。难道你身上不是优点缺点无私自私、爱与恨混杂在一起的吗?

  人是天使还是魔鬼?光是波还是粒子?世界是唯物还是唯心?现实是色还是空?在无数维度上,人类都看到貌似相反的阴阳两面,这些“阴阳对”的表象差别很大,但每一对的对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世界遵循着某种根本的、一致的法则,那么这些“阴阳对”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具有某种类似性。

  从夸父到拉曼尔,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从物质延展到了心灵。我们忽然发现,“迷宫”的边缘不在空间里,不在一个远得看不见的地方,而在“我”身边——在“我”的意识和世界的交界处。人们并非共享着同一座“迷宫”,而是在各自的“迷宫”里探寻;“我”也并非世界的过客,而是它存在的原因——“我”和“我”所经历的世界是阴阳互补的一对。

  伽莫夫,“宇宙的能量总和等于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2018)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宇宙的能量是恒定的,它是一个常数,其值为零。物质的正能量与引力场的负能量完全平衡。”

  浩瀚的宇宙不过是只空空如也的纸老虎!难怪古印度人把它叫做“幻”,佛教称它为“空”。人生就是“我”在体验“幻”,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屏幕上的天、地、万物全是幻像,电源一关,就全都消失了。

  不明白“万物皆空”的人,会专注于追求物质。他们把一生用于收集更多的金钱、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我”的意识无法“真正拥有”物质世界里的任何东西,就像一面镜子无法“真正拥有”它上面的影像一样。在物质层面,人生是一个“结果为零”的旅程。

  你在这个世界上醒着,也许并非偶然,而是另有机缘?爱因斯坦表达得很好:“我们的状况就像个小孩进入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中,里面的藏书有许多国家的文字。孩子知道是某些人写了那些书,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写的,也看不懂书上的语言。孩子模糊地怀疑书有一个神秘的排列顺序,但不知道是什么。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最聪明的人类面对上帝一样。我们看到宇宙很好地组织、排列着,并且遵循某种法则,但我们只是很模糊地理解这些法则。”

  在你所体验的世界里,你是不可替代的中心——你无法“跳到”另一个人的瞳孔后面去看世界;别人也只有进入你的脑海,对于你才存在。在对现实的体验中,你只能有唯一一个视角——以你为中心向外看;也只能有唯一一个参照系——你本身。你无法站在局外,旁观一个独立僵化、与你无关的世界。

  全书的三分之二都在写科学家们的实验和发现,之后最后三分之一,作者笔锋一转,拷问着你,“你知道自己是谁了吗?你知道生命的价值了吗?”他接着说:

  人生是一次经历,它是否有意义由自己来决定。对整个人生也可以选择不同心态和视角:你可以认为是被动地来到了人间,生活是在熬过“苦海无涯”;也可以认为是在主动地寻求生命的体验,生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馈赠。究竟是哪种,你有能力选择,因为你有一件整个宇宙都没有的法宝——自主意志

  许多人或许和我一样,既唯物又唯心,这本书正好告诉你,世界本来就是既唯物又唯心的,并真正理解了很多年前导师对我说的那句话:「所有学科的终极都是哲学。」 科学家们用方法、手段,各种测量和计算,最终发现“世界是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就像博尔赫斯在书里不断书写的”时间和空间的真相“,就像村上春树那些奇奇怪怪的”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的隐喻,就像许多著名的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反复把玩的时间空间把戏。 也许“从心而活“对我来说从不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才能做的事情,所以看完全书,对我的启发是把过去很多碎片的信息串联起来思考,并且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发生,文学作品呈现背后的隐喻。 世界是“空“,是”幻“,那么还有什么比活出自己,比感受当下更要紧的呢?对我来说,不过更坚定了要走自己的路! 莫比乌斯环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也就是说,它的曲面只有一个)。

  怀着好奇心,找了一张纸实验了一下,发现果真如此。很多道理不就是这样嘛?你听着不屑,甚至不想亲自验证,但真的验证过后,便会折服。 这个标题本来是用来写科恩兄弟的电影《醉乡民谣》的,那个生命周而复始的倒霉音乐家的故事;看完《世界边缘的秘密》,发现更适合做本书书评的标题。 这个巨大的环不仅是电影中的人物命运的隐喻、不仅是人类生命,不仅是宇宙,或许也是一切的真相。

  作者简介:自由职业,9年旅居世界各地,典型的斜杠青年,有上述需求,请添加微信danica810私聊~

  如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喜欢请将“旅居世界故事”设为星标,不错过每次推送~

  其他精彩书评

  【胡看乱写】我们来聊聊《金瓶梅》吧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请告诉我:你为什么不能因为做了一件喜欢的事而赚到钱?

  Waiting for you等你 来撩~积累13年,自由职业2年,是时候发布这篇指南了(持续更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