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01 23: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精选10篇

  《我能带个朋友吗?》是一本由[美] 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尔斯 /著 / [意] 贝尼·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一):美在举手投足

  生活总是多元化的,我们每天重复光阴故事,又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形形色色陌生人

  《我能带个朋友吗?》这本书通过一周时间国王王后盛情邀约,以及“我”丰富心理变化诚恳沟通力,就包揽了小世界舞台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用自己美丽智慧的双眼,去寻找珍贵友谊维护难能可贵的爱。

  本书的插图非常唯美,和清新脱俗的文字搭配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也更加彰显活灵活现。国王和王后都是热情大方宽厚仁慈的,无论对于如何陌生的朋友,都是礼貌相待,毫不吝惜的分享美味佳肴。朋友没有美丑之分,心灵美才是人生重要的一笔财富

  从书中的多维角度延伸到孩子的沟通力,耐心的倾听和倾诉都能够建造良好的友谊桥梁。当和善坚定并行的时候,你的格局气场就逐渐变大了,进而去影响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孩子们与朋友间的相处,多数是单纯快乐的,即使是发生小摩擦,便也在嬉笑打闹中很快就重归于好了。他们对朋友的定义,和成年人有着本质区别小孩子间认为能玩到一块的就都是朋友,因一件玩具、一袋小零食、一本故事书等等,他们就成为好朋友啦!

  现在的独生子较多,即使放开二胎政策,还是有好多家庭并没有二娃计划游乐场动物园博物馆、影视城等等,成了孩子们结伴游玩的好去处。体会快乐并分享快乐,接纳并包容他人,凡事多替他人着想,礼貌接物真诚待人,友谊之花才会越浇越旺。

  图文并茂绘本里,国王和王后情绪稳定性柔和理解信任在相互对望中,爱在举手投足间。你是否也渴望像书中被荣幸邀请主人公那样,拥有一颗自由快乐、善良博爱的心?懂得慷慨给予都是幸福,那么你将来必定是人生的大赢家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二):孩子的世界永远成年人的要简单的多

  若是有一天,有一位国王和王后邀请你去他们的宫殿喝茶做客,你会是什么反应?若是普通的成年人,怕是早就激动的要晕过去了。国王啊!他居然要请我喝茶,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啊!不过在在《能带个朋友吗?》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到没有这么大的反应。他只是想要带上一个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或许在他看来,好的事情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嘛!国王和王后表示同意并且欢迎的很,他们说他们欢迎他们朋友的任何朋友。

  于是,小男孩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去了,只是这位朋友有些特别,他是一只高高的长颈鹿。国王和王后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邀请小男孩周一来吃炖肉汤。可是小男孩还是想要带上一位朋友,国王依旧表示欢迎。

  就这样,从周一到周五,小男孩每天都带着不同的朋友去国王和王后那里做客,河马、猴子大象狮子海豹相继来到了宫殿做客,大家都很高兴,国王和王后也很高兴。马上就要到周六了,小男孩却拒绝了国王与王后周六的邀请,因为他想要请国王和王后去他那里做客。国王和王后也高高兴兴的答应了,结果他们收获到了一个大大惊喜,难怪小男孩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朋友啊!原来他的家居然在……

  看完这本绘本故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小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好简单好单纯啊!在他们的眼中,国王与王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是可以交流商量的,也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在他们的心中,好的东西是要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的,自己获得了去别处做客的机会,怎么能够忘记了自己的好朋友呢?当然,自己去了朋友家做客,也要情朋友来自己家看看,或许我的家没有你的宫殿那么富丽堂皇,但是在我的眼中我的家也是相当棒的啊!分享、平等自信……这些我们平时里希望孩子拥有的甚至是会刻意要求孩子具备的品德,在这本绘本中其实已经无意间的流露展现了出来。很多时候,在他们的身上其实具备许多能够令我们感惊讶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并没有留意到罢了。

  孩子的世界是美好而单纯的,可若是将这故事的主角换做是一位成年人,而故事的题材也不是童话绘本,那么这个故事要么是不合常理要么就是荒诞无比。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纯真与简单怕是早已经被世俗磨得一干二净,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在孩提时的那份简单。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够接受在自己眼中的孩子们的一些“奇怪”的举动

  珍惜孩子们的这份纯真吧!不要忘记了,其实自己也是从孩子的时代一步步的走过来的。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三):欢迎你和你的朋友来作客

  受到邀请到别人家作客,却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能带个朋友吗?一般来说,这个不算是很过分的要求,如果主人同意了,是挺好的一件事。不过,当这个“主人”分别是国王和王后,当受邀者想要带去作客的居然是长颈鹿、河马、猴子、狮子……的时候,猜一猜,国王和王后会因此而后悔这个邀请吗?!

  很不一般的“主人”,更加出乎意料的“朋友”,所以这些,当他们相聚在美国童书作家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尔斯富有节奏的文字和意大利插画师贝尼·蒙特雷索那带有古典主义风格插画中的时候,猜一猜,会发生什么样的场景?猜一猜,国王和王后会同意小男孩一个又一个的请求吗?

  令人感到惊诧的是,国王和王后居然一次又一次地同意了小男孩的请求,无论同小男孩一起来作客的到底是多么奇怪的“朋友”——或许在国王和王后看来,什么样的朋友都是朋友,他们只是担心地方不够大,也担心小男孩的朋友觉得不方便而已!

  一次又一次受到邀请的小男孩和他的朋友后,在第七天,也就是受邀作客六次以后,拒绝了国王和王后的又一次邀请,而是反过来成为了“主人”,带着国王和王后去到了他的朋友们那里喝茶联欢……动物热烈欢迎“我们的国王”来动物园作客,大家纷纷说:“勇敢的国王万岁!”“美丽的王后万岁!”这样真好。

  前六次的邀请已经足够令人惊奇,最后的反转却分明让人感到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主人慷慨好客客人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真好!

  从根本上说,《我能带个朋友吗》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也足够让人(当然也包括小朋友们)深受启发了;不过,更有意思的是,既然是一个绘本,当然不应该错过精彩无比的一幅幅插图。相比较文字,插画更有利于呈现某种反差,以至于不出意料之外地加深了读者对故事的印象。这样的组合效果确实非常好,让人眼前不禁一亮。

  此外,如果比较留心的话,应该能够意到,第一次邀请是从周日开始的,而不是从周一开始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周日作为一周的开始,是源于古埃及时期太阳神的崇拜。埃及人将他们一周7天的日历算法传给了罗马人,于是罗马人的一周也就始于周日。不过,在不同地区,一星期的开始时间也并不完全一致。英语国家,、犹太教和日本一般认为一个星期开始于星期日,。多数欧洲国家和中国却是以周一为一星期的第一天。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尔斯是美国童书作家,选择周日作为一星期的开始,也就可以理解了。

  虽然是一个看似相当简单易懂的故事,但仔细想来,却分明并不那么一般。如果这个故事让小朋友们自己来讲,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四):一本让你从中看到感恩,看到社交能力的绘本

  孩子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就是,“妈妈,他还可以跟这么多动物交朋友啊。” “是呀,你如果想也可以呀。”我说。

  《我可以带个朋友吗?》这本绘本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写了一个小男孩与他动物朋友的故事。小男孩接二连三被国王是邀请去做客,如果从我们大人的视角,可能很多人都怕另外带朋友会引起主人的不乐意。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内心可没有那么多想法,他们只是想这样他才可以开心地接受邀请。

  在孩子的脑袋里,他觉得朋友越多越好玩。而绘本中的小男孩也一样,他有很多好朋友,像长颈鹿、狮子、猴子……每次国王和王后邀请他时,他都会带上一个朋友。而国王和王后也从未拒绝过小男孩的要求,他们很乐意接受小男孩的请求。

  小男孩每次提出要求,国王和王后都能欣然接受。这不仅因为孩子受欢迎,更多的是孩子的这种天生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社交的天性引起了国王和王后的兴趣

  国王和王后在我们的想象中是很威严的人,但在小男孩眼里并不是这样。绘本中的国王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小男孩很喜欢他们,才会提出带朋友的要求。

  而且小男孩认为跟同龄人一起玩,一起分享才是他想要的。虽然,他的朋友有些看起来很调皮,但小男孩和国王并不介意。后来,小男孩的朋友也邀请了国王去动物园做客。可见,这是一群特别懂得感恩的好朋友。

  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这种事。比如:你请我去喝茶,我请你去吃饭。一来二往,我们的情感建立起来,而且,这种交际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本绘本是由美国童书作家比阿特丽斯所写,她的文字幽默有趣,故事情节也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因此,这本绘本得到了一代一代人喜爱

  看过绘本的人都知道,绘本基本是用很简短的文字来描述一个故事。而其中还有一点引人注意,也很重要的是绘本中的插画。插画除了要能表达整个故事的内容,而且还不能太过死板。这本《我能带个朋友吗?》就做到了。

  为这本绘本提供插画的是意大利布索伦戈,他是一位多才多艺艺术家。身兼数职,而且还导演电影

  这本书的插画,看上去色彩丰富,但又很符合大众的心理和孩童心理。很适合年幼的小孩阅读,尤其是那些还不识字的小孩,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插画来了解其中的故事。这种看图了解故事的方法,也能让孩子发现书中的趣味

  孩童的心理是纯净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孩子是需要被人喜欢和尊重的。做为父母,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一点,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如书中小男孩那样越来越惹人爱。而且只有我们学会了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更懂得感恩。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五):不做无脸男,和孩子一起回归童年

  文/欧阳欣

  都说父母带小孩,不是父母在教小孩做人,而是小孩在教父母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学习如何简单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一直不信,直到和我家阿妹一起看了《我能带个朋友吗?》。

  这本书出自作家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尔斯之手。比阿特丽斯有着三十几年的创作经验,创作了五十多部作品,而这本《我能带个朋友吗?》更是获得1965年凯迪克金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它极富想象力,说的是一个小男孩接到国王和王后喝下午茶的邀请,他告诉王后和国王想带个朋友,王后和国王欣然答应。于是他带着他的朋友长颈鹿到了王宫,和国王王后共享美妙的下午茶时光。国王和王后很喜欢小男孩,接连六天都邀请男孩到王宫做客,而在这六天里,小男孩也带着他的动物朋友一起进入王宫拜访国王和王后,一切都顺利地进行,小男孩和他的动物朋友们在第七天热情地邀请国王和王后到动物园喝茶联欢。

  整个故事简单温馨,没有过多修饰,也没有曲折的情节,就像孩子的世界一样,干净纯粹

  作为大人,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脑袋里的第一印象是,小男孩胆子真大,国王和王后只是邀请他,他接受并前往王宫就已经很有勇气了,竟然还敢提出要求带朋友,而且带的还是一群没“规矩”的动物朋友。

  而作为小孩的阿妹,却觉得好玩,可以带动物朋友去参加国王和王后的晚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阿妹甚至说如果国王和王后也邀请她到王宫做客,她也要带上她的好朋友——那个隔壁家比她大了一岁的小姐姐。

  阿妹和我说完这话,合上《我能带个朋友吗?》就到隔壁串门去了,她要去跟小姐姐分享这本美好的书。

  小孩的世界真简单,小伙伴之间没有隐瞒,有什么好事儿,第一时间就想到朋友,甚至兴冲冲地要和对方分享,也没有大人之间的七想八想,更不可能藏着掖着,不愿示人。

  真诚以待是小孩教大人的交友之道,他们天真无邪的小脸,没有半点隐藏,喜欢是喜欢,讨厌是讨厌,想带朋友一起参加聚会,也会直言不讳

  而我们这些大人,越长大越虚伪,我们大都忘记了儿时的纯真,一点点把自己隐藏在假面之下,渐渐变成了《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

  许多大人不敢轻易与人接触,喜欢远离人群,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有时候甚至连简单的聚餐邀请都不敢接受。

  用逃避心态保护自己,以为不建立联系就不会受到伤害

  殊不知,这种小心翼翼地沉默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孤独,只会让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

  勇敢地接受邀请,不管是国王的邀请,还是平民的邀请,都带上你的好朋友。和你的朋友一起去认识更多人,交更多朋友,像孩子一样,认真地去交流,真诚地去分享,你就不会成为孤独的无脸男。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六):你会怎样对待朋友的朋友?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确,远方的、志趣相投、默契十足的朋友来访,我们都感到高兴才是。这不,这本图画书——《我能带个朋友吗?》,就正好完美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故事从一张国王和王后发出的邀请函开始——“国王和王后邀请我周日去他们家喝下午茶。”小男孩为了带上他的朋友一起前来喝茶,于是对王后说道:“我有个朋友想一起带上。”国王回复道:“这里欢迎我们朋友的任何朋友。”于是,小男孩带上了他的朋友。故事的高潮开始了——小男孩戴着大领结,带上了一只脖子上还系着一枝玫瑰花的高高的长颈鹿。国王和王后为此感到了惊讶,但还是表示热烈欢迎它的到来。这位“鹤立鸡群”的朋友坐在“我”旁边喝茶的时候,是不是也感到有些不合群的尴尬呢?

  此后,周一的炖肉汤,周二的午餐,周三的早餐,周四的万圣节前夕,周五吃苹果派,国王和王后都邀请小男孩前来参与。并且都非常乐意地表示“这里欢迎我们朋友的任何朋友”。小男孩也“不甘示弱”,也陆陆续续带来了憨憨的河马、活蹦乱跳的猴子、庞大的大象、生气勃勃的狮子、聪明的海狮等动物。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也受到了读者对他们的喜爱呢?国王和王后每一次都感到吃惊,但还是接受了男孩的朋友们,不管它们是否给他们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因为它们是男孩的朋友,他们会完全无条件的像对待小男孩一样接纳它们。

  故事的最后,国王和王后又邀请男孩去喝茶。男孩却委婉的回绝了这个邀请。而是表示“我的朋友想请你们过去坐一坐”——周六下午两点半在动物园喝茶联欢,有国王、王后和“我”,还有我所有的朋友们。在动物园里的旗子上写着“勇敢的国王万岁”“美丽的王后万岁”“热烈欢迎我们的国王”“热烈欢迎我们的王后”。由此可见,这些朋友们多么喜欢国王和王后,国王和王后也多么喜欢这些“特别”的朋友。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看完以后心里暖暖的。为男孩有这样的朋友感动,虽然感觉现实中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是这个故事还是很让人感觉到温暖,我甚至愿意相信真的有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真的存在如此的朋友,那么必定是有趣的、是幽默的、也是幸福的。交到这样的朋友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增添光彩。

  国王、王后和小男孩就像一个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国王和王后对小男孩带的朋友虽然感到惊奇甚至感到惊吓,他们还是陪伴着孩子和孩子的朋友在一起进餐,完全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这些很怪异的朋友,这给予了孩子极大的信任和支持。我在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带回来这样的的朋友,我们会不会也这样做呢?图画中有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故事,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七):宽容,最该给孩子灌输的美德

  01.唯利是图的时代,人最缺乏的是什么

  一位女士在逛商场的时候不小心把手里的咖啡洒在了店里的地板上,老板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道歉,它太喜欢喝咖啡了。”老板的热情打动了这位女士,她立刻下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才离开了这里。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异常的难得。因为大部分人更喜欢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更青睐你来我往AA制的记账方式。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宽容是一种吸附剂,能够把一切好的结果吸附到你身上来。

  02.能让一个人从平凡走向成功的动力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座椅,他猜到大概是有人踩着椅子翻墙到寺外去了。长老搬走了椅子,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墙回来,落地后,小和尚吃惊地发现,自己刚才踩的“椅子”竟然是长老。小和尚吓坏了,赶紧跑回自己的房间。这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却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了启示,他收住了心,再也没有去翻墙,反而通过刻苦的修陈,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小和尚成为寺院里的长老。

  美国总统里根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女秘书粗心大意,常常在工作中犯一些错误。一天早晨,里根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秘书听了受宠若惊。里根接着说:“如果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就更好了。”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还有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在他上课时总发现一个学生时常低着头在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那位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这位老师愣了一下,并没有发火,反而要求学生课后再加工一下,画得更神似一些。从那以后,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反而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了颇有造诣的漫画家,他的名字叫蔡志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仅是一种“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这种智慧,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拥有,故事中的主人公,后来之所以能有所作为,不正是当初长老、总统、老师宽容的智慧唤起了他们的潜意识,矫正了他们的人生之航吗?

  03.对人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恩惠

  有时候,适度的宽容比硬性的批评更能维护一个人的尊严,同时也会得到回报。

  绘本《我能带个朋友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国王和王后邀请小男孩周日去他们家喝下午茶,小男孩问:“我能带个朋友吗?”国王答应了,他说:“这里欢迎我们朋友的任何朋友。”于是小男孩带着朋友来了。结果,他带了一只高高的长颈鹿。长颈鹿比宫殿的门还高,喝茶的时候几乎占满了整张桌子,可是国王和王后一点也不介意,第二天,依然邀请小男孩来作客。

  小男孩依旧问:“我能带个朋友吗?”得到允许后,小男孩带来了一只大河马。国王和王后还是热情地款待了他们。就这样,连续一周,国王和王后都邀请小男孩来作客,而小男孩每次都带来不同的朋友,这些朋友永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甚至包括大象、吓人的狮子和一群上蹿下跳的猴子。但国王和王后每次都像对待平常人一样接待他们。

  最后一天,国王和王后接到了小男孩的邀请,他们来到了动物园,发现原来小男孩的朋友们为他们准备了一台联欢会,动物们为客人献上了精彩绝伦的演出。国王和王后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孩子和动物们的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回报。

  在这个故事中,小男孩起初的行为是任性的,但国王和王后丝毫不以为意,他们用宽容的心接纳了这个小淘气的恶作剧,就等于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种下一颗宽容的种子,并随着孩子的成长、阅历的增加而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

  这就相当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常常依赖于跟他相处的朋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每个孩子都渴望友谊,渴望尊重,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这个时候,父母要教给孩子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同伴,告诉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不同的优点和强项,闪耀着亮丽的光彩,所以大家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把一些简单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领悟其中的奥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会了宽容别人,同样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互相宽容和欣赏。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八):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相信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我们有事去别人家做客,到饭点了,主人家说“留下来吃饭吧”,我们都会摆手拒绝,赶忙说“不用不用”,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客套话,即便不是客套话,我们大多数人也不想给主人家添麻烦。这是成人世界的常理。

  相反,如果有谁听到这样的话,一口气应承下来,我们都会惊讶,因为他们不按常理出牌,这样的人经常被人说是“缺根筋”,听不出话的好赖。

  然而,成人世界里的常理,在孩子的眼中才没有那么复杂,在《我能带个朋友吗?》这本书中,就给我们展现了孩子童稚无邪的逻辑思维,让我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的想太多汗颜。

  这是一本儿童绘本,书中的故事很简单:国王和王后邀请小男孩到王宫里喝下午茶,小男孩问国王:“我能带个朋友吗?”在得到国王和王后的肯定回复后,小男孩带来了他的朋友。

  但是,你能想到他带来的朋友是什么吗?在国王和王后的惊愕中,他带了一只高大的长颈鹿进入王宫。

  三个人和一只长颈鹿围坐在餐桌前共用下午茶,画面让人忍俊不禁。

  一连七天,每天国王和王后都邀请小男孩取王宫,不是吃早餐,就是午餐、晚餐、苹果派等等,每次小男孩接受了邀请都会请求带个朋友。

  “于是,我带上我的朋友……”这句话在书中重复了6次。小男孩带来的朋友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带着面具的狮子,硕大的河马,长蹿下跳的猴子等等,不知道招待小男孩的朋友国王是何感想?

  要是我们普通人,肯定要以为小男孩不是不“故意气我”,火冒三丈了。

  到了第7天,国王和王后受到了小男孩的邀请,和他一起参加万圣节前夜聚会。他们来到了动物园,见到了小男孩的朋友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无数的动物和他们一起狂欢,国王和王后像慈爱的父母,接纳并且融入了小男孩的世界。

  本书的故事作者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尔斯是一名著名的童书作家,她一生中创作了50多部作品,《我能带个朋友吗?》便是她的杰作代表。

  这本书在1965年获得了凯迪克金奖,这个奖项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是为了纪念十九世纪英国绘本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而设。这个奖备受推崇的原因在于,它所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共都极具艺术价值和创意,能将“寓教于乐”融入到故事和绘画中,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无限思考。

  当然,绘本还少不了插画家的加持,贝尼·蒙特雷索用带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插画,明丽的色彩,赋予了这个故事欢快、幽默的画面冲击,不仅击中了孩子们的心,也让我们大人的心为之一动,灿然发笑。

  孩子的世界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只要我们以真诚和爱呵护孩子,他们会给予我们全世界的纯真与快乐。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九):和动物做朋友,不仅仅是和动物做朋友

  前几天,我在小区里的儿童乐园去见证了一个妈妈教子的场景。 她的女儿和一个男孩抢一个玩具,推推搡搡蹭破了点皮。妈妈教育自己的女儿说:“宝贝,告诉你了离坏孩子远一点嘛。你看果然被欺负了吧?”小女孩扬起天真的笑脸:“妈妈,什么是坏孩子?” 我家所在的小区不大,每个孩子的情况我们大都有所了解。说起来这个小男孩啊,还真不算坏。四、五岁本就是淘气的年纪,但他无缘无故欺负其它孩子的现象还真没发现。这次也不过是因为争抢玩具,也算事出有因。可就是这样的孩子,却成了女孩妈妈口中的“坏孩子”。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朋友多了路好走”,也有一句很有名的经典古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少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交友,希望孩子和“好孩子”玩的多一点,和“坏孩子”玩的少一点。但对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莫衷一是。

  读了这本《我能带个朋友吗?》,我才意识到孩子交友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的孩子交友有开放的眼光,才可能结交形形色色的朋友。 01 绘本讲了什么呢? 这本绘本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国王和王后邀请小朋友去他家吃饭,小朋友却总是弱弱的问他们俩: 我能带个朋友吗? 国王和王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小朋友于是带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朋友到王宫里。他们的脾气各不相同,性格各有特点,但都是不错的“孩子”。故事的最后,国王和王后也接受了其它动物的邀请,大家都成了朋友。 暖心治愈的绘本,用古典的画风和不断重复的短句支撑起俏皮可爱又充满童心的故事。背后的许多内容却让我觉得寓意很深。 02 孩子们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绘本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可以把这本绘本当做是一场光怪陆离、脑洞大开的想象,抑或当做是一个关于动物类型的科普,又或者是作为一本关于孩子的“交友指南”。 豆友亦君在书评中说:绘本的封底显示了国王和王后实际上就是小男孩的爸爸。私心里觉得有几分道理。可不管作者的初衷是或者不是,我都更愿意把这本书当做献给孩子们的一个交友指南: 第一,“不一样”的朋友可以深交嘛?

  古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们很容易和自己性格、特长与家庭背景一样的孩子成为朋友,却忽略了一些和自己互补的孩子结交为朋友。 这本绘本就设置的别有深意。孩子与大象、猴子、犀牛、长颈鹿做朋友。这些“另类”的朋友,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 孩子应该和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做朋友。如果孩子的朋友和他们自己都一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这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可以适当引导,让他们关注那些“不一样”的孩子。 比如,富裕家庭的孩子,与家庭贫寒的小朋友做朋友,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的疾苦,知道自己的生活非常幸福而且来之不易,学会早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优柔寡断的孩子,与性格果断的孩子做朋友,可能会矫正性格中犹豫不决的因素。 第二,顽皮的孩子可以深交吗?

  比如,小男孩带了顽皮的猴子朋友去王宫。这些猴子把王宫弄得乱七八糟。有的猴子在玩窗帘,有的猴子在地上乱爬。更有甚者,一只猴子跳到了国王的皇冠上,开心的手舞足蹈。 如果用小区里的那位妈妈的视角,儿子属于顽皮的孩子,应该敬而远之吧。其实,顽皮是孩子的天性。顽皮的孩子不懂人事,不受世俗规律的约束,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往往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循规蹈矩的孩子和这些孩子接触,往往能开阔思维,有不一样的认知。 03 如何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在战国时期,鸡鸣狗盗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王扣留。结果他交友比较广阔,朋友中间有一些奇人异士。其中一位朋友学狗偷来了白裘皮送人救出了孟尝君,有位朋友学鸡叫叫来了城门。人无完人,孟尝君交友就关注了朋友的某方面特长,而没有求全责备。他的“交友观”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孩子如何结交高质量的朋友呢?这本书也给了我们答案: 一是交友的秘诀是以心换心。

  有一次,孩子带了大象朋友去王宫。大象体型巨大,王后无法安排他坐的地方。最后所有的人都坐在了大象的身上。 意外的问题解决背后,何尝不是交友的道理?在世俗的生活中,不少人通过和朋友不断的进行宴请,互赠礼物来维系友谊。殊不知,真正的友谊实际上是以心换心。小孩子和大象纯纯的友谊,真的让人羡慕。 二是扩大朋友圈的秘诀是让朋友成为一个连接点。

  在绘本的大结局中,国王和王后也和这些小动物们成为了朋友。小男孩成了国王和王后与动物们的连接点,促成了国王和王后的人脉扩展。我们也许可以想象,当国王和王后遇到敌人时,这只超强阵容的动物军团,能不能帮助他们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名人轶事,说的是小布什在大学里成绩不太好,但是却很擅长交友。他在耶鲁大学4年期间,一流大学总共有4000多的学生,可是小布什却认识了1000多名学生。有小布什早年的同事说:“即使和他只见过一面,他也能准确的记住别人的名字。”而正是因为他在交友方面的用心,让他积攒了丰富的人脉。 下一次,当你的孩子问你“妈妈,什么是坏孩子”的时候,记得可以和孩子拿出这本绘本。你们可以认真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听听他的答案,说说自己的看法。因为你的答案,决定了他未来的人脉。

  《我能带个朋友吗?》读后感(十):你的孩子学会分享了吗?

  前几天和儿子一起看了绘本《我能带个朋友吗? 》。国王和王后邀请小男孩喝茶、吃早餐、午餐、晚餐、苹果派、参加万圣节的聚会……一连六天,小男孩都受到了邀请。

  国王和蔼可亲,他说:“这里欢迎我们朋友的任何朋友。”于是,小男孩的朋友长颈鹿、河马、狮子、猴子……都来了,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表现得十全十美,但它们都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故事简洁,但欢快、幽默。

  作者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尓斯富有节奏的文字和插画师贝尼·蒙特雷索赋予了这个故事欢快、幽默的气质,击中了孩子们心灵。

  儿子看完绘本,不禁感叹:“妈妈,我也要这么多朋友!我也要邀请我的朋友来我家玩。”国王、王后、小男孩其实就是我们平常人家的一个家庭,孩子会有朋友,各种各样的朋友,两岁多的儿子看完绘本也懂得要和伙伴一起分享好东西,这令我惊喜万分。

01分享让人获得更多

  独占性强,不懂的分享是很多独生子女的通病,也让很多父母头疼。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是就是小气,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肯给别人。小时候孩子的不分享,如果家长不重视,没有加以引导,长大后孩子很可能会变得自私自利。

  绘本里的小男孩,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吃午餐、晚餐、聚会等,如果他没有邀请他的朋友们一起去参加,餐后节目或许就没有那么多,而他邀请了他的朋友们一起去,他们也有了不同的体验,坐在大象背上用餐,一起吹唢呐。最后,小男孩的朋友们也邀请了国王、王后去动物园玩,他们也跟国王、王后一起分享了动物园的乐趣。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国王、王后、小男孩、小男孩的朋友们,他们互相分享美食、快乐,因此一整个星期,他们过得都特别快乐。我们都知道分享让人更愉快,但怎样让孩子懂得分享,这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

02如何正确的教孩子学会分享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乐于分享,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一味付出、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最后结果也不如意,这是因为小时候,他们的父母只是强调分享,却没有帮他们养成正确的分享概念。因此,教孩子学会分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先拥有

  分享和爱一样,你需要先拥有,才有能力给予。1~3岁这个阶段,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物权敏感区,他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不要以为你孩子变自私了,这是孩子开始探索物品与自己间的关系。每次要是给乐乐买了玩具或其他东西,我都会跟他说,现在这是你的了,你是它的主人,你有分配权了。

  一次,表姐家的孩子程程来我家玩,看上了儿子的一辆吉普车。他问我能不能送给他,我跟他说,这是乐乐的吉普车,你应该去问乐乐。乐乐在旁边听到了,赶紧把吉普车抢了过来,他害怕吉普车被拿走。我鼓励程程,自己去征求乐乐的意见。最后乐乐没有同意送给他,但是愿意让程程在我们家玩吉普车。

  孩子们的整个过程我没有参与,只是在旁边观看。吉普车是乐乐的,他拥有支配权,我没有去左右他的决定。不过等程程回家后,我跟乐乐说:“你的吉普车你可以决定不送给程程,但是程程的车车他也能决定要不要送你,如果他不送你,你也不能生气。”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二)鼓励孩子交换,巩固物权意识

  孩子的友谊是从交换开始的,孩子的交际能力也是在交换中培养出来的。

  每次带乐乐出去玩,我都会多带几辆他的玩具车子,以防他看上别人的玩具时有资本去交换。乐乐是一个慢热的小孩,当他想玩其它小朋友的玩具时,他不会马上过去和小朋友交换,他会看着我,“妈妈我想玩那个玩具。”这时我会鼓励他,让他拿着自己的玩具去和小朋友交换,但是有可能小朋友会拒绝喔,这是我提前跟他说,让他有个心里准备。通常小朋友都会同意交换的,因为在小孩眼里没玩过的玩具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充满好奇。

  鼓励孩子交换,能巩固孩子的物权意识 。2岁左右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物品归属感和界限感。哪些东西是他自己的,他拥有自由支配权,哪些东西是公共资源,不能独自占有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别人拥有支配权。

  (三)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懂得分享,固然是一件让人很欣慰的事,但是孩子如果不愿意分享,我们也不能强迫。分享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只有发自真心的分享才能让孩子收获友谊,快乐加倍。如果孩子还小,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快乐,父母也不要着急,不能强行将孩子的东西拿去分享,而是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小小今年三周岁,她的弟弟刚满一周岁,令小小不开心的是,妈妈总会拿她的玩具给弟弟玩,有时弟弟还会弄坏。妈妈总是说,“你是姐姐,要懂得分享。”小小往往会很气愤地回一句:“我的玩具我自己做主,我是姐姐我什么东西都要给弟弟吗?”

  小小妈妈不知道,其实她的那句话伤害了小小 ,虽然小小是姐姐,但要考虑到小小也仅是三周岁的孩子,并不是很理解分享的意义。而且小孩其实最反感父母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弟弟还小不懂事”,这也加剧孩子对弟弟的防备。

  我们希望孩子懂分享,但一定要孩子自愿的分享,强迫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在幼儿的成长中,分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孩子得到玩伴的信任,在和玩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我们想要孩子懂得分享,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绘本《我能带个朋友吗?》能让孩子更懂得分享的意义,和孩子一起去读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