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件事不能等老师来教,父母必须重视起来
写在前面
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学校的纪律会严格很多,老师也开始正式的教授孩子知识。
但是可不要什么都指望学校的老师,因为家长的责任依然少不了,毕竟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老师是没办法替代的。
以下几点
No.1
孩子既要上课,做练习题,还会去上培训班,所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十分重要,从小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能让孩子每天早上都充满活力面对一天的繁重功课。
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事情,应当培养孩子运动锻炼的习惯,强健孩子的体魄,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从小就爱干净,注意整洁的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好的,而且爱干净还会少生病。生病不但难受,还浪费时间,生一次病,耽误的课程就得加倍花精力和时间补回来。
No.2
除了学习以外,安全问题就是最让家长操心的了。
如果希望孩子养成随时都注意安全,能够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习惯,就得父母在平常的生活里经常教育孩子,并且演示给孩子看。
家长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只要有机会就告诉孩子,出门在外一定是“安全第一”。
过马路不差那一分钟的时间,生命比时间更重要。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带着孩子闯红灯。
孩子在马路上乱跑乱窜,也一定要严厉禁止,无论是孩子自己受伤,或者把他人撞伤,后悔都来不及。
带孩子外出也可以指给孩子看,商场、游乐场等安全出口在哪里,讲一讲万一遇到什么状况,应该怎么办,不断的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
No.3
增强孩子的学习
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内驱力,自觉性,比家长天天跟在身边督促,效果好的多。
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你给他报多少培训班,请多好的老师,用处都不大,只有对学习有兴趣,喜欢学习,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才会推动孩子自觉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你给他报多少培训班,请多好的家教都没用,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能够推动孩子主动去求知,并且能够专心致志的去学习、沉下心去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No.4
当孩子走进学校,就不再有父母围在身边,处理各种事情,于是和其他人相处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平衡能力的孩子,显然会更受欢迎,能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但情绪的自控力,是从小靠家庭教育来影响的,如果父母没有,孩子也不太可能有,所以这个重点,是家长的行为如何,以及怎样和孩子相处。
No.5
金钱观
经常看到新闻里,孩子用家里的钱充值游戏,给主播打赏,还有借贷还不起自杀的,这些都是因为父母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其实孩子上小学就可以定期给孩子零花钱了,每周一次或每个月一次,让孩子放在储蓄罐里,告诉孩子如何存钱。
适度的允许孩子花钱,不要对孩子喊穷,不要在钱的方面过于苛刻孩子,以免孩子对钱过度渴望,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让孩子知道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赚的钱,家里每个月的收入及开销,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投资理财的事情,孩子刚开始不懂,渐渐的就都会明白了。
No.6
一定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一件成本低,回报高的事情,好处自不用说了。尤其现在教育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来临,对于阅读的要求就更高了。
想要语文成绩好,必须从小培养阅读能力,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多阅读,读好书,锻炼了孩子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面。
随着孩子一年年的升学,到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那时候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和刷题了,留给阅读的时间将越来越少。
阅读习惯不是心血来潮读基本漫画和绘本就可以养成的,家里的藏书量,家长是否读书,有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都影响着孩子的阅读习惯。
而且阅读习惯若不是在小时候就养成,大了以后就很难再养成,也很难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No.7
两三岁的孩子吵吵闹闹,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或者都十来岁了,缺少教养,就容易让人讨厌。
有教养的孩子人人都欢迎,这代表着孩子有礼貌、尊重他人、有边界感、相处起来很舒服等等。即使孩子本身并不是那么优秀和出色,也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得到好的评价。
教养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的: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住在楼上不在家里咚咚乱跳、不在餐厅跑来跑去、大家一起吃饭不把筷子在盘子里搅动、遇见人主动微笑问好、不说脏话等等,太多了。
这些细节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培养,以及让孩子反复的练习,使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