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还会再见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们还会再见吗的读后感10篇

2019-09-24 23: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还会再见吗的读后感10篇

  《我们还会再见吗》是一本由苗勇刚 / 贾宇萍著作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一):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收到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这本书是一本诗歌合集,但拆开快递时候,还是被这本书的外封吸引到,淡紫色优雅设计精致花朵,盘旋在一个大写字母“P”上,这本诗歌合集的书名《我们还会再见吗》,又有着一种离别含义

  由于内容很少的原因,所以看完这本书并没有花了多久的时间,看完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敲下书评,不知为何,看完这本《我们还会再见吗》竟有一种一点点压抑感觉,也许因为这本书都是讲离别的原因。

  书中分为了三个部分,生离、死别、伤景,仔细想想,竟发现这三个词语,无非就是世间最难过的三件事了吧。

  很棒的是这本《我们还会再见吗》收录了五十首诗人关于离别的诗,来自于世界各国,词句明明很是轻柔,但却有一种雷霆万钧之力,在生离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和爱人生离,当然也有那么几篇是和兄弟朋友告别,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恋爱心必修课》,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情是这世间上最美好一种感情,那我想,生离便是这世间最痛苦的一种感情了吧。这里,我最喜欢的是亨利 范 戴克的《离开》,短短十多行字,却是最触动心灵的一篇,太阳如此闪亮,花园如此欢快,我却要马上离开,不过那也无妨,因为你在为我的离开惋惜,而你若微笑,便是晴天

  相比生离更痛苦的,那我想就是死别了吧,生最起码还有机会,但死却是真正的永别。这里我最喜欢马库斯 加维的,《最后的告别》,天人相隔,我们唯有期盼天国再次重逢,死亡遥不可及,又那么短暂,不变的是你和我永远情谊,像光明,转瞬又重生

  当友人,爱人离去,谁会在荒凉的世界里独自徘徊?

  这沉默无怨无悔宿命,要如何孤独承担

  在伤景这里,就是比较轻微的感觉了,人世间的苦,苦不堪言,但活着的人才有更多追逐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何尝你呢。

  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才看到这本书中居然还夹着一个书签,上面的图案下有着一个英文单词,“PARTING”,这个单词意味着“离别”

  不知道最后的结局是如何,但我知道,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以,请珍惜此刻在你旁边的那个人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二):不说再见

  收到书的时候很惊喜,书封是最近很难得的简洁风,一朵玫瑰花,缠绕在P上,与主题parting离别十分相配。选用我最爱的紫色作为基调贴切表达那种离别的悲凉之感。我诗歌是读的最少的,它不像小说那样,通过引人入胜情节吸引读者一直阅读下去,诗歌篇幅通常很短,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的目录采用折页的方式,这个设计真的很赞。整本书采取中英双语的方式,简洁却不失意境的插画更加增添了想要好好读这本书的想法

  这本诗集的主题是离别,精选的各位诗人的50篇诗也都表达了不同的离别之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我们不可避免话题亲人逝世,朋友离别,同学毕业,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不断地离别当中。仿佛昨天的欢声笑语还萦绕在我们耳边。今天就要就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行驶的途中会有很多人上车,也有很多人下车,这段旅途,所有人都只会陪你一段路程,剩下的,你要独自一人走完。

  当读到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歌》:要是你想,就常把我忆起,要么就干脆,把我忘记。瞬间击中了我。突然想起之前看的电影《寻梦环游记》,人死后,如果这世上再没有人惦记他,那么他就会彻底消失在这个世上。如果你想,就多回忆我。不然就直接忘记我,断了我的念想。生离不是世上最痛苦的事,死别才是。我刚追完的一部剧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忘羡一曲远,曲终人不散。他独自一人在云深不知处默默等待十三年,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他死了,他仍固执的觉得那个人会回来。这十几年他过得该有多难受。这离别是当真虐心伤身。

  书中有二维码,看书看累了,可以扫二维码听听诗歌朗诵,还有各位诗人的简介方便读者更深的了解。当离别不可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珍惜当下日子,珍惜和身边每一个人的相处。若是不可避免的要走散分别,那便坦然面对,笑着祝福对方,从此天高路远,前程似锦期待下一次的遇见,当我们彼此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再次相遇的时候,便会更加幸福吧。

  也是这次读诗的机会,让我终于体会到了我爱的博主的感觉,之前不懂她为什么喜欢读诗,如今读进去之后才明白,也期待后续两本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三):有了离别才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实在漂亮了。书的封面是硬皮封面,外页设计简约,而内页设计非常好看。整本书是紫色的基调,给人一种忧郁悲凉的感觉。

  全书一共有50首诗歌,这50首诗歌分别有中英双语两个版本。书里还有许多漂亮的插画。每一首诗歌都是由不同的作家所写,都是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家,并且在诗歌旁边还有对作者介绍。所以读完这本书,不仅能了解一些诗歌,还能了解一些名作家。这些原版都是英文的诗歌在被翻成中文之后。仍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十分有意境。这套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每首诗歌的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难听这首歌的英文原版或者是中文翻译版。让人们在听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坐着,对于离别的悲伤或者无奈。 而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关于离别的。这50首诗歌都是离别诗。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我们还会再见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生离死别和伤景。其实每一种离别都是令人难过的,因为毕竟离别再也不见或者分离,是我们难以接受的。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诗歌是《最后的华尔兹》The last waltz,这首诗是关于死别的诗,这首诗用了很简单语言类似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于要离开的不舍,什么都是最后的,“最后的阳光,最后的一天“等,这些词句,也让读者深深感受到将要离开的感觉!一生中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死别,作者把这件事写的轻描淡写,却又直击人心! 我一直觉得诗歌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阅读,在作者的一字一句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且产生共鸣。这本书就是让我有这种感觉。整本书能很快的就读完了,但是可以反复阅读的细细体会,我觉得在每次阅读的时候,我都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就像书上说的“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有了分离,才有重逢,所以不管是怎样的分离,我都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最后我看到这书是一个系列,包括三本,这本关于离别的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我也很期待另外两本书给我的感觉。推荐文艺青年们,阅读这本书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还能学习英文,偶尔背诵两首英文诗歌,也很有趣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四):昨日重现,日后再见

  我们常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暂时能放下眼前的苟且,如果暂时去不了远方,我们可以选择诗,毕竟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方便。比如这本诗集《我们还会再见吗》。

  全书由苗勇刚,贾宇萍编译,精选了英国,美国,法国等诗人的作品,共计五十首轻柔离别诗,合成了这本《我们还会再见吗》。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托马斯怀亚特爵士的诗,也可以看到海因里希海涅的诗,也会有约翰多恩,理查德勒夫莱斯等的诗。整本书中,采用中英双语。英文在左侧,中文在右侧。每一首诗的右下角,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以免费听音频。当然,既可以听中文的,也可以听英文的,非常方便快捷。在每篇中文诗后面,还有作者的简价,以及代表作品。在每篇英文诗的旁边,还有一幅与诗意相近插图,篇幅不大,却是栩栩如生

  整本书的封面采用极具炫烂色彩的淡紫色,中心是字母P藏在花束中,也就是本书的主题PARTING,图与主题相呼应。翻开书,本书的目录采用拉页式,非常别具一格。全书共分三章,分别是生离,死别与伤景。

  有的诗人,我们可能熟悉,但是他们的某句诗,我们一定程度上很熟悉。比如这句“你若微笑,便是晴天”,这个句式在许多小说里都可以看到。这就是亨利范戴克的《离开》中的一句“AND YOUR SMILE IS THE SUN IN MY SKY”

  有些诗人,我们很熟悉。比如雪莱,书中收录了《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当轻柔之音消逝,音乐》等。

  比如泰戈尔,收录了《告别》。我们从诗中“我归还了家门钥匙放弃房子所有权利”可以看出这是要彻底离开,连房子的钥匙都交了出去,断了退路

  比如拜伦《那我们不再一起漫步》,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在开头“那我们不再一起漫步”与结尾“但我们不再一起漫步”进行了相呼应。

  比如叶芝。特别是当年一首《当你老了》让我们认识了这位爱尔兰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痛苦和不幸,这种因爱而不得的情感,一直充诉在他的诗中。在这本书里也收录了他的《诗节——1814年4月》《叶落时分》等等。

  欣赏着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国度的诗人创作的诗,体会着他们所融在诗中的情感,想象着他们诗中的画面,生离死别,人生难免。他们面对这些情况时,他们仍是期待着再次见面。有离,有别,有期有待,人生难免离别,人生就还会再重逢。怀着这一想法,他们写下这些诗,他们回想过去的美好时光,但是他们也不悲于过去,他们寄期于未来,因为还会再见。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 光阴迫。让我们拥抱,让我们离开,我们满怀期许,因为日后会再见。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五):离别也只是为了再次相见

  我们还会再见面吗?在离别之后我们不只一次的问自己,仿佛一次离别便会遥遥无期,是啊,在这漫长岁月中,我们遇见过很多很多的人,也与很多很多的人分离,我们在某个时间段走进彼此的生命中,装点着一段青葱而又美好的岁月,在那里有着悲欢离合,有着岁月无忧。离别似乎也是一件经常出现的事情,生命里有的人走走停停,没有谁能长久,是啊,谁又能为谁而停留呢,在这时间的荒芜里,我们不过是彼此的过客而已。 离别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最为熟悉的场景。李白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人们对离别时的悲伤跃然纸上。《我们还会再见吗》是一部以离别为主题的诗集,而这一部诗集内的诗对于我们或许是陌生的,因为这是一部外文诗。相对于传统诗词,中国诗讲究的是韵律,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诗词也深受其影响,开启了更为自由的诗词创作。我们所熟知的是泰戈尔,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它们给予我们不同于传统诗词的感受。 《我们还会再见吗》是一部诗词合集,里面收录了若干首较为经典的关于离别的英文诗,它们如同最为亲密的朋友,在你的耳边呢喃轻吟,诉说者一场又一场关于离别的伤痛,不,离别为并不是只有伤痛的,也有那温暖的不可遗忘的回忆。关于离别,亲爱的,在读这部诗集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离别的伤痛,还有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美好。 以离别为主题的诗集,这本书选择了以紫色为主色,紫色的深深浅浅又可以划分为好多色彩,而这本书的色彩绝对是最为舒服的。我们阅读外国的诗,多数的时候是阅读已经翻译完成的中文,这一大部分原因是之前的教育资源有限,人们对英语或其他语种通晓的少之又少,而现在英语已经成为除了母语之外接触最多的语言了,各人英语单词的储备量也越来越多。英汉互译的书越来越受欢迎。这本书你可以阅读翻译过来的诗,也可以去阅读英文原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对于不愿意去翻实体书或者不方便看实体书的朋友,扫一扫书上的二维码,可以听到悦耳的音频,这也是英汉双语的。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六):再见之《我们还会再见吗》

  lue编辑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自然而然拥有了双重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理属性按字面意思来讲就是生存下来的具有一般动物特点的属性,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吃穿住行这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就能生存下来的属性。而后者社会属性就与生理属性相比重要得多了,如果说生理属性是我们活着的话,那么社会属性就是区别我们每一个个体,让我们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拥有了社会属性这层身份之后,彼此之间也就有了一定的区别,人与人之间也有交流沟通的需要。每个人在这个世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两个特别要好的朋友,能够称得上知己。虽然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心朋友之间的交往是非常存粹的。但是一旦到了离别的时候,伤感的情绪还是不可避免的涌上心头。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通讯技术已经足够发达,即使两个人暂时分开,还是能够通过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来随时保持联系,可以说与古人相比现在的我们拥有很多便利。

  当离别到来的时候,现在的我们还能够通过各种软件来保持联系,那么以前的故人又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的呢?相信在上学期间学过的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读者都能够从诗句中看到古人在面对离别之际的那种感伤,尤其是这种感受之情通过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形式进行展现就更能达到直抒心境的目的。我们中国的古人尚且如此,那么国外的伤离别的诗歌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今天带来的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两位文学出身的苗勇刚和贾宇萍联合编著的《我们还会再见吗》就选取了50首经典的外文离别诗呈献给我们。本书收录的这些英文诗歌共分为“生离、死别、伤景”三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英汉对照以及二维码听音诵读的形式来感受这些国外名家笔下的离别诗的意境。

  相信通过我们通过本书的阅读,对于离别的含义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最后引用书中的海因里西·海涅(Heinrich Heine)的《为什么玫瑰如此苍白?》一诗来供大家鉴赏:Why the Roses Are So Pale? 为什么玫瑰如此苍白?Dearest,canst thou tell me why 最亲爱的人啊,你能否告诉我The rose should be so pale? 玫瑰为何憔悴?And why the azure violet 为什么天青的紫罗兰Should wither in the vale? 会在山谷里枯萎?And why the lark should in the cloud 为何百灵鸟在云端So sorrowfully sing? 唱着椎心泣血的歌曲?And why from loveliest balsam-buds 为什么最可爱的香脂芽,A scent of death should spring? 会散发出死亡的气息?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七):为了更好的相遇

  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我喜欢紫色,是因为它略带忧郁气质的高贵神秘。

  这,也是我喜欢这本《我们还会再见吗》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会再见吗》是现代出版集团出版的蔷薇译丛系列中的一本,50首离别诗,诉生离、话死别、叹伤景。

  相较于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凄婉,阿尔蒂尔·兰波的《离去》则是热烈的——

  离去,

  伴着爱,

  和闪光的声响。

  阿尔蒂尔·兰波14岁开始创作诗歌,19岁完成《彩图集》后便放弃了文学创作。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超现实主义诗歌鼻祖、咖啡商、军火商、探险家等等诸多的标签集兰波一身,人们慨叹才华诗人匿迹同时,也为兰波精彩的一生喝彩。

  1995年上映的传记电影《全蚀狂爱》,兰波一角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喜欢阿尔蒂尔·兰波这个“被缪斯的手指触碰过的孩子”的读者,可以欣赏一下电影《全蚀狂爱》。

  在《我们还会再见吗》一书的封面上印着——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一句话,就将离别带来的伤感冲淡,倾注进希望,融入了喜悦。

  行走于世间,我们不停地相遇、告别、再重逢、再告别。我们以拥抱作别,用泪水思念,而诗人们将这一切诉诸于笔端,将一个又一个伤感的离别写成优美的诗句。最广为流传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就是一首有关离别的诗句。

  习惯了我们传统的律韵诗,在阅读西方诗人的作品之时,会感受到他们行文的随意,有些诗句更是如散文般独特。

  书中收录的作品中,有许多诗歌的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如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如埃德加·爱伦·坡、再如珀西·比希·雪莱,当然,也有因《当你老了》而被广大国人喜爱的威廉·巴特勒·叶芝。

  叶芝的诗歌,总会给我一种如画般的意境美——

  秋色侵染了庇佑我们的长叶,

  那麦堆中的田鼠也被催变老。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叶落时分》的最后两句——

  让我们分手吧,趁余情尚在

  带着眼泪,吻你低垂的眉梢。

  这是一次伤感的告别,恋恋不舍,情意绵绵。

  将经典的诗作收录,集结成册的这一本《我们还会再见吗》,非常适合在日暮时分颂读。落日的余晖倾泻在椅侧,手中的书被镶嵌了淡淡的金边。轻轻缓缓地,思念之情随着诗句流淌而来,颂毕举目,离别之人的音容笑貌惊现眼前——别来无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