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谷歌方法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谷歌方法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09-30 23: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谷歌方法经典读后感10篇

  《谷歌方法》是一本由【美】比尔•基尔迪(Bill Kilday)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页数:3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谷歌方法》读后感(一):谷歌方法

  营销人员往往是收购后最先被解雇的人。收购方买的是技术客户群,而不是营销团队

  约翰把聘用整个Keyhole团队作为与谷歌进行任何谈判先决条件。在科技收购的世界里,这是闻所未闻的。

  所有在谷歌上输入搜索中,只有7%的搜索会返回广告

  最终,谷歌地图API在几年后成了一项付费服务。这其实是基于位置的服务这个行业要求的。虽然他们也喜欢免费获得最终基础地图的想法,但他们不喜欢谷歌可以随时更改服务或在他们的混搭地图中打广告的概念

  2005年,谷歌收购了波士顿一家名为安卓开发移动操作系统的小公司,该公司是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奇才安迪·鲁宾创办的。 一路走来,拉里和谢尔盖始终坚持着一套违背典型商业原则的原则。在用户快乐金钱之间,他们总是会选择用户的快乐。

  赚钱不在拉里和谢尔盖的十大任务之列。我可以向你保证,在我参加过的会议中,他们几乎没问过钱的事儿。他们既没问过投资回报率,也没问过投资回收期。传统公司会问所有的这些问题,但正如拉里在给股东的信中所说的,谷歌远非传统公司,而且也不打算成为传统公司。他们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大胆压住能够整理全世界地理信息的非凡产品,然后通过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卓越产品将它们送给所有人。

  2015年10月,当Niantic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脱离谷歌时,任天堂成了约翰的新创公司的领投公司。约翰说,谷歌趋势图表上显示了Pokemon GO发布时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在发布时的受欢迎程度,Pokemon GO是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三倍。

  《谷歌方法》读后感(二):在阅读邻居读书会推荐《谷歌方法》

  昨天刚读完一本书《谷歌方法》,写谷歌的书特别多,特别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

  这本书核心内容只讲了一个谷歌产品的发展过程,也是我最喜欢的谷歌应用,就是谷歌地球。

  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的作者是谷歌地球的全程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

  我们现在使用导航已经习以为常,是生活中常识。但在2000年左右,这似乎还是遥不可及未来实现需要跨越无数的技术性门槛,这本书就描述了转折性的、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所在的专注地图应用的创业公司被谷歌收购时,他问谷歌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你们是希望我们一年后有1000万美金和还是1000万用户,两个创始人回答说你们应该想比这个大得多的事。

  有技术未必就有对未来的洞察力,谷歌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创始人对未来的直觉,那种对技术应用改变人类日常生活有多大力量的直觉。有趣的是,谷歌地球到现在都没有完整的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不计成本投入,全部源自他们对改变世界的愿望远大于挣多少钱的愿望。作者也写到,他一次也没听到过创始人在任何会议上谈及要挣多少钱。他们就是想创造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使用,商业上的成功是顺其自然的事。

  昨天晚上看完之后还挺兴奋的,写了一个小短文,不过内容跟我今天说的东西完全不同,等会我把那段文字也分享到群里面,谢谢大家。

  小短文《约翰和比尔》——

  约翰当然是这本书的主角。他创业Keyhole,专注地图领域,被谷歌收购,是谷歌地图与谷歌地球团队领导者。约翰是一个不愿意活在过去的人,每天都渴望新的挑战,有创业的基因,敢于承担压力

  作者比尔是约翰的大学同学职业专长市场营销。约翰曾数次邀约比尔参与创业,但比尔都有很多现实考量,比如稳定收入可靠前景。看得出来,比尔比较保守,总是背着花钱的包袱,跳不出算计投入产出的传统商业思维

  以改变世界为动机,的确能拥有一样视野,谷歌在佩奇和布林的带领下,成为当今最伟大的公司。在技术为王的极客环境中,营销工作是一个边缘角色。比尔写得很真实,干了很多苦活累活,并不能分享到前台风光,但他并没有在书中表达难受嫉妒,他为能干的人叫好,感恩每个帮助他的人,理解自己受限于观念,如何渐渐地被边缘化,接受自己才能所能接纳的命运。在硅谷山景城,看到过这个世界最靓丽风景之后,还能保有非常可贵的自我认知,这和谷歌的伟大创造一样动人

  《谷歌方法》读后感(三):1000万美元和1000万用户,选哪个?

  这篇文章是《谷歌方法》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出于对它的喜爱,我想把书中我觉得最有感触一句话拿出来,和你分享。

  我平时很少看故事书,更多是方法论和技术层面多一些,但中信的小伙伴专门寄过来这本《谷歌方法》想让我点评下,正巧二爷也在公众号上推荐过,也就对它产生了兴趣。没想到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像经历了一部商业大片,合上书,其中很多人物、故事,还在脑海久久不能散去。相信我,读完后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名字叫《谷歌方法》,全书却和方法论没半毛钱关系,甚至和谷歌的关系也就占全书70%左右,原著名叫《Never Lost Again》,其实会更有味道(确实不好翻译,叫《永不迷失》也有点怪)。原书在2018年5月出版,由中信出版社在19年6月推出译文版。总的来说翻译质量很高,读起来毫不费力,大家可以放心

  作者名叫比尔•基尔迪(Bill Kilday),曾任数字地图初创公司Keyhole市场营销总监,后担任谷歌地理部门的产品营销经理负责“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推广。现任Niantic公司的市场营销副总裁。看起来这么多Title,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也可以简单归纳成:约翰·汉克的忠实追随者~

  是的,作者更多是以一名旁观者+参与者的身份,来描述他的老板好友:约翰·汉克的精彩故事。从中你可以看到一名学霸创新者的创业成长之路,并从中窥伺到谷歌对创新、对使命、对卓越不计成本地看重与支持。对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感悟,我接下来会分几个段落和大家分享。

  创业维艰

  和硅谷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约翰·汉克最初也是基于一项图像处理上的新技术提出的创业想法,尽管“在电脑上游遍地球每个角落”这一创意非常惊艳,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着实给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当头一棒。从1999年起步,到2004年被谷歌收购前,公司一直过着如履薄冰日子,如果你创过业,肯定能找到认同感。我给大家感受下:

1999年起步;2001年1月拿到索尼A轮1000w,进入toB市场;2001年底仅收入50w;2002年开始资金吃紧,先获得英伟达注资50w,3个月花光,后拿到东京SiliconStudio合同50w,到10月账户见底,后来约翰四处找个人融资加上自己掏钱又勉强筹了50w,结果到了12月,尽管收入200w,但也完全撑不住公司支出,不得不让员工降薪换股权;2003年3月,收到CNN合同7.5w美元坚持了一下,终于又获得IQT150w投资和众多媒体客户,才能熬到2004年被谷歌收购。

  也是因为在36氪,创业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身边发生人们都只看到了CEO人前的光辉,殊不知每一名创业者都背负着随时会失败巨大压力,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支撑着他们的,更多是改变世界的信念、值得信赖的团队和对成功的渴望。

  做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

  在GoogleEarth出现之前,我们永远无法想象房产家可以靠它来确定海滨度假村位置;记者可以靠它来实时分享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现场;博物馆可以靠它来教学电视台报道灾情新闻可以靠它节省直升机费用海洋学家可以靠它研究海底地貌环保主义者可以把砍伐亚马逊雨林现象可视化,改变环境的监测方式生物学家还能用它发现物种。甚至还提到一名叫萨鲁·布赖尔利的印度人靠GoogleEarth回忆走散路线,最终找到回家的路。

  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创始人自己都没想到,但确实是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社会,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同时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做一款伟大的产品造福世界,不仅是创始人约翰,也是谷歌一直在践行和支持的事情,这一点在书中被体现淋漓尽致

  Google的产品经理

  毕竟是老本行,我对书中产品经理的描写尤为在意。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是一名叫布雷特·泰勒的人,他是梅姨的下属,在作者和约翰入职谷歌时刚好是谷歌地图的产品经理,书中描写他是一名聪明能干的年轻人谈吐得体,拿过各种全国比赛冠军,会说多种语言,还写得一手代码。后来我好奇去查了下,吓我一跳,这个人现在竟然是Facebook的CTO!都说谷歌的产品经理都是技术出身,但能当CTO的产品经理还是第一次见到,不得不佩服。第二点就是我发现谷歌对产品经理和产品营销经理的定位完全不同,而现今很多toB企业从业者,比如作者本人,都是同时身兼产品定义和产品营销职责的,我前两天还说过产品经理要深入业务,没做过销售的产品经理很难做好业务。而谷歌则会让产品经理更纯粹,他们就是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值得人敬佩

  官僚主义

  就算是谷歌这种极度崇尚自由的企业,也难免存在死板官僚独裁,这是我从书中Get到的另一面。在谷歌,所有网站上线,不论是否紧急,都要在指定时间开会、评审,梅姨审批后才能通过。而作者作为“被收购的外人”不被“谷歌老人重视,使得他最后为了确保网站顺利发布,只能忍着被骂去寻求确认。看来公司大了,哪里都有内斗啊……

  团队的价值

Keyhole团队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渡过难关,我觉得也是由于约翰带领下的那29人团队,每个人都能贡献不可或缺的价值。其中提到一个小插曲,有天约翰开车出去,看到一名叫“近井”的员工擦身而过,差点撞上,说了句:“天哪,撞谁也不能撞近井”,因为他管理所有数据的导入、拼接和发布。后来他和作者盘点了下,发现其实撞谁都会出问题

  《谷歌方法》读后感(四):谷歌:做最重要的事

  谷歌上市时拉里佩奇在股东手册告诫买家:“谷歌不是一家传统公司,我们也不打算成为传统公司。谢尔盖和我创建谷歌,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向世界提供一项伟大的服务,随时就任何主体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些服务,以改善可能多的人的生活,也就是说,做最重要的事。"如果你问谷歌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第一科技公司?市值7000亿的公司?用户至上?

  我可能会回答:这是一家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的公司。

  作者很会写故事,开始平淡无奇,自第六章谷歌的正式出现,故事瞬间变得精彩。全书以作者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他在谷歌工作过程中,对于谷歌工作模式、方法的描述,重点描述了他的老板 约翰汉克( Pokémon GO 火起来才被众人熟知)

  从Keyhole到Google map到Google earth再到 Pokémon GO......故事由平淡开始,经由跌宕,又以未知收尾。很精彩,第一次从普通话员工的视角窥探到了谷歌的“秘密”。不可避免办公室斗争,随性的CEO,轻松舒适的工作坏境,谷歌的方式违背一切商业原则以及在用户和金钱之间选择了用户。这大概也是谷歌走到今天的原因。

  其实本书的主线一直围绕着约翰 汉克进行,在 Pokémon GO 没有火之前,他并没有过多的走入公众的视野。在知乎上找到了一篇相关采访: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091596

  谈一下我在本书中看到的几点谷歌做产品的方法和一些观点探讨

  1.押注未来。

  若没有谢尔盖在没有任何商业策略支撑的情况下说出"我们应该买下这家公司。”那谷歌很可能走上了另一条路,谷歌地图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伟大的收购,Google Maps发展至今成为谷歌拥有最优秀的四家公司之一。

  在Investopedia中看到一段分析,谈到2017年广告可能会给谷歌地图带来了1.5亿美元的增量收入。

Companies pay to be included in Google Maps searches. Companies may also be featured as the user zooms in or out on any given map. Google does not list how much money it makes from Google Maps, but analysts predictedthatthe company could have earned $1.5 billion in incremental revenue in 2017 from advertising.

  谷歌对于公司收购的心态一定程度上由CEO及高层们的格局引导的。我想谢尔盖当时肯定也说不出这个产品的具体规划路线及发展等,但他觉得产品有意思,透过产品的本质看到了其的潜力与未来,同时也得到了拉里佩奇的全力支持,可见两位创始人在产品洞见上具有的共识。

  正是注意到了这点,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目前拥有大约200家公司,其中Alphabet下有一个独立的公司名叫"X",被外界称为“ moonshot company ”,专注于发现一下有潜力的新公司,简单的说有点像“孵化器”,新公司在X中毕业后,就可能得到Alphabet的庇护,同时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是谷歌的活力所在,在公司变大之后,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司成为谢尔盖和拉里的左臂右膀。

Alphabet公司结构

  2.让用户快乐,让技术改变世界,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这像是谷歌的公司文化,扎根与谷歌产品的各个角落。从开源的安卓、免费的Gmail、免费的Google earth......谷歌的文化正是如此,谷歌通过推出免费好用的产品取得用户,然后再考虑如何赚钱。至今广告收入仍然是谷歌的大头。他们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到科技的便利,其次考虑的才是营收。拉里佩奇在上市时就给股东们写过一封信“谷歌打算为长远的目标进行大批押注,并且公司不会太过关注短期内的季度利润。” 可以说一直到今天,谷歌的初心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谷歌总是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惊喜。毕竟对于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来说,与其多赚几千万美元,他们宁愿为用户和世界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谷歌很多伟大产品的源头。

  3.助推器性质,给与团队最大的支持

  这一点在谷歌收购keyhole的时候就很明显了,谷歌会给你提供最优秀的资源,把一个小产品的潜力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最终成为一头独角兽。,谷歌不会过多干预你的事物,但只要你需要,按照谷歌的流程走ok就给你提供优质的资源。书中最震撼的一点是约翰为了让谷歌地图的一些数据不再受制于别的公司,使用自己的数据做“街道级别的图像来索引物理世界”,决定自己做相关数据,然而这绝对是一笔无比烧钱的项目,而且没有回头路,约翰要求拉里一次性拨五年的预算,2008年夏天,拉里批准了。

  4.“把目标定得再大一些”

  这是作者问两位CEO关于keyhole前景时得到的回答。他们着眼的始终是更长远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真的很欣赏两位CEO的远见。

  5.快、低调

  “先发布再说”是当时谷歌的口头禅,谷歌对于灵活与迅速的追求远远高于完美。快速创新然后逐渐完善造就了谷歌,而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造就了苹果,两家硅谷最神奇的公司。同时谷歌也不愿大肆宣传自己产品对于用户的帮助,这点在互联网公司中很难见到。

  6.鼓励员工将自己20%的时间花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上

  我只能说“兴趣驱动一切”

  .......

  谷歌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为硅谷的霸主,并且一直在科技前沿领域保持激进的措施,这也为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对于谷歌的未来,只能用“前途无量”来描述。你永远不知道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新产品。

  着实为谷歌文化所吸引。

  《谷歌方法》读后感(五):谷歌地图的前身:一个硬核的创业故事

  “你还记得你上一次迷路的经过吗?”要不是比尔·基尔迪一开始的问题预设,我们可能都忘了,以前是怎么行进在未知的路上,寻找要去往的远方的?

  基尔迪是Keyhole的市场营销总监。这是一家主打数字地图服务的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之所以取名如此,是创始人约翰·汉克借用了美国军方同名侦查卫星的名号,而该卫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能够做到监视全球各重要地区,并提供高清分辨率影像。值得一提的是,基尔迪与汉克是得克萨斯州大学的好友,两人在公司创办的1999年之时认识已有15年了。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家企业,这不奇怪,因为它后来有个更大的品名,叫“谷歌地图”(Google Map)。

  在《谷歌方法》一书中,基尔迪记录了他们的创业故事。这是一部细节丰富、情节生动,能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的作品。可惜,中文版书名并未将这种韵味准确地翻译出来。这或许也是营销的考量,冠以“谷歌”之名,总比一个“Never Lost Again”(原书标题,直译为“不再迷失”)要来得识别度高。况且,在这本书之前,已经有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的《重新定义公司》、谷歌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的《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珠玉在前。然而恰恰是“不再迷失”最直接、最精要地反映了基尔迪他们曾经历的一切——从产品研发为了解决什么到创业维艰得坚持什么。

  关于Keyhole的发展史,以归入谷歌体系为分界点,其“前传”粗略可分两个阶段:起步摸索期和稳步成长期。约翰·汉克的产品理念是想开发一款适合大众、民用的地图信息产品。为此,他引入了Clipmapping技术。这项技术能把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合并起来,在用户进行缩放操作时提供流畅、自然的体验,且不需要全部导入所有数据,简便、好用、装载速度快。在早期,它主要被用于电子游戏的地图渲染。另外,约翰·汉克还前瞻性地看到硬件发展的方向,一种被“技术先验者”凯文·凯利称之为“必然”的规律——技术会朝着某种“自我演进”的方向进化。未来,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联网会越来越便捷,网速会越来越快,所以大范围的地图信息不能停留在依托本地硬盘的装载,而是要移动、互联,这样才能更效率地调度海量数据。

  但实现这一切得需要钱。2002年左右,Keyhole的第一笔投资款用的所剩无几,约翰想尽一切办法从英伟达(NVIDIA)那边融得50万美金,这帮助公司能多撑几个月,但对价是要帮助英伟达开发一款定制版的3D地图产品。凭借这一在芯片、显卡器领域势力超群的合作厂商,Keyhole得以机会让全球更多用户使用它们的地图服务,也因此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和客户订单。

  转机在2003年的3月。当时英伟达给它的投资又快用完,幸运再次降临在Keyhole头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给它发来订单,额度是7.5万美金的合同。金额虽然不大,但鉴于“甲方”在全球享有的影响力,它在支付服务款的同时,还答应在每一次节目中使用Keyhole的产品“EarthView”时,同意在电视画面中打上EarthView.com的信息。这意味着免费为其打广告。这是约翰争取来的一个了不起的“合作条件”。

  有时候,创业除了天分、努力,时运不可或缺。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出兵伊拉克,这可视为“后911时代”全面开启的一大历史事件。全世界各大媒体都长篇累牍、不遗余力地报道,其中当然包括CNN。但对Keyhole来说,它的机会来了。当CNN的报道者直接在新闻演播室里用Keyhole的软件,从地球全貌出发,逐步锁定到巴格达,带领电视机前的全球观众去一睹当时战场前方的现场情景时,Keyhole顿时声名大噪。更奇妙的是,因为Keyhole此前的技术布局,可以源源不断滴获得与存储数据,所以在使用其产品EarthView时,可以方便地调取进而比较某一地址过去与现在的画面,营造出在美军轰炸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今非昔比”的场景。于是,Keyhole彻底红了,《时代》《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这家科技公司,随之而来的,业务订单络绎不绝,投资机构和大公司也闻讯赶来。其中,就有谷歌。

  2004年,谷歌向Keyhole正式抛出“橄榄枝”,这家与Keyhole同一年成立,正准备纳斯达克上市,已然是科技与资本圈新宠的公司报价3000万美元。但约翰的执着或质朴的一面在于他更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之前从来没做过地图信息的谷歌(后来才被证实是错误的。谷歌很早就尝试地图的研发,并收购了一家名为之前的已经收购了一家民给“Where2 Tech”的公司,主要开发人员是丹麦的两兄弟,只是外界不太知晓这个消息罢了)收购Keyhole有何新的计划?另一个则是,谷歌的介入能不能帮助Keyhole实现最初的愿景——向人们提供整个地球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

  对此,谷歌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信誓旦旦地说“围绕地图和地理信息,有太多种信息可以组织起来了”。而埃里克·施密特则补充道:”我担保,谷歌会给你们提供足够的图像数据,比你们之前处理的所有图像还要多。”经过多次确认,为表示足够的诚意,谷歌方面甚至前所未有地给约翰看了公司过去三年的财报,以证明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他的创业初心。这些有趣的历史枝节,都被比尔·基尔迪写进了书中。但事实的另一面是,“我们根本不知道买下Keyhole对谷歌的获利有何帮助。”施密特在他那本《重新定义公司》中写道。但同时他也指出,以Keyhole技术为基础的“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谷歌在其整合并提供信息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步履夯实,从谷歌地图到谷歌街景等相关,它为用户创造了别样地观察地球和游览世界的方式。

  《谷歌方法》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特质,那便是真情实感。这里面,既包含了比尔·基尔迪对Keyhole中创业伙伴们的惺惺相惜、信任无间,也记录了并入谷歌体系后遭遇的一系列错综复杂、各有算盘的职场政治。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对玛丽莎·梅耶尔的侧写。对比尔来说,初入谷歌大家庭,还没弄清楚这位女性是何方神圣,就必须先得学会“先来后到”,小到一个logo中字母设计的更改,大到一项业务的请示,都须经过梅耶尔的同意。当然在文字中,不乏比尔一些吐槽与不满的情绪。殊不知,在当时梅耶尔已是谷歌权力最大的女性,头号女工程师,分管核心的搜索业务。其之后出任雅虎CEO,拯救不力,黯然退场的故事则是后话。在尼古拉斯·卡尔森写的《拯救雅虎:玛丽莎·梅耶尔传》一书中,梅耶尔就被形容为一名集“敏锐细致与冷峻铁腕并存”“成为深入人心的谷歌公众形象代表”的女性高管。

  从很多方面看,《谷歌方法》更像是比尔向外界分享的一段创业回忆录。书中没有高谈阔论的管理之道,也没有主打耸人听闻的内幕揭秘,更多的只是一些经历的回顾。该书不失为对谷歌地图项目缘起的一种史料补充。如今,比尔·基尔迪的最新身份是Niantic Labs的市场营销副总,这同样是一家分拆自谷歌的公司,主打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开发,那款《精灵宝可梦》正是出自它。

  本文作者:杨吉。经作者授权搬运~

  国内最知名的财经书评人,网络与新媒体的观察者,喜欢“掉书袋”,争做“百晓生”。在这里,你将获得传媒与互联网领域我的私家书单、书讯和书评。微信公众号 杨吉TMT。

  《谷歌方法》读后感(六):21世纪初的地图革命者的故事

  1、关于书名

  书名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永远不再迷路——启动了新产业与增强现实的谷歌地图革命”。可能是为了让这本书更加醒目有卖点,因此中信出版社的译本直接在标题里冠以谷歌之名,选择了一个表面看起来不是太贴切的名字“谷歌方法”,同时与其他的两本书合为谷歌三部曲。当然我认为中文书名是有迹可循的,很难说是牵强附会。从书中可以看到,Keyhole公司(被Google收购前)与Google公司是十分不同的公司,尽管两个公司都致力于开发提供地图服务的产品,但是对于产品意义的认识和发展思路可是天差地远。

  2、这本书的类型

  从读者的角度看起来,这部书更像是针对一个科技产品制作过程的回忆录,与另外两部介绍信息工业产品研发过程的《观止》和《新机器的灵魂》更像,而与《谷歌如何运营》、《谷歌如何工作》两本书并不太像。不过在我看来,虽然Windows NT也很伟大,堪称信息工业发展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目前Windows系列有30亿用户),但是14年前的Google Maps更能体现出互联网给科技产品所注入的极速成长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那种魔力。

  3、“地图革命”的背景

  21世纪的第一个20年将要过去,尽管很多人似乎认为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变慢了或者停滞了,其实很多静悄悄的革命就发生在身边,这个过程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很多之前高精尖的技术从实验室或特定领域溢出到了普通人日常使用的设备上。“地图革命”(地图阅读与出行导航方式的变革)就是一例,尽管地图革命并不是从谷歌地图开始的,但是谷歌地图确实是这一过程中最精彩、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篇章。

  地图革命有着漫长的前奏。远的事件包括地球半径问题、经度测量问题、球面投影问题、摄影测量问题等,埃拉托色尼、约翰·哈里森、墨卡托、高斯、劳塞达等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重大贡献。在2000年前后,普通美国人可以接触到的地图相关设备和产品包括美国汽车协会(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 AAA)出版的地图集、以MapQuest为代表的地图网站、Garmin和DeLorme及tomtom等公司出品的车载导航仪如streetpilot系列、微软Mappoint工具软件、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开放的TIGER数据再利用ArcGIS或MapInfo等工具制作生成的自定义地图等,总体来说,在地理数据、处理工具、消费者产品等范围内,都存在着一些利基市场,各个利基市场的开拓者提供了一些产品。尽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产品存在着数据多样性不足、易用性较弱、价格较贵等弱点,但是他们确实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即使在Google maps成为了互联网地图代名词的今天,类似的利基市场仍然存在,例如Garmin和Delorme的户外手持导航产品等。

  打一个容易理解的比方,Google maps在地图服务市场的地位,就类似于iPhone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iPhone之前也有智能手机,但是iPhone之后的所有智能手机都深受iphone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iPhone是智能手机革命的主角。如果能够有苹果公司的人员写一本关于iPhone从创意到实现的整个过程的书,肯定也会极受关注,可惜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书。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会大受欢迎:公众十分好奇一个成功的革命者的身世与经历,并且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示。

  4、keyhole公司

  故事从公司创立开始。SGI(硅谷图形公司)的几个离职工程师包括 Michael Jones等在2000年左右创立了Keyhole公司,他们使用Clipmap 技术在渲染的三维地形上贴纹理。clipmap技术是MIPMap技术的发展,这两个技术名词是计算机图形和游戏产业中发展起来的,现在在地图服务技术领域已经很少见到这两个词,但是另外两个词却是烂大街了,那就是地图瓦片(Map tile)和影像金字塔(Image Pyramid)。说白了地图瓦片就对应于 Clipmap,也就是将任意大的影像分割为规则的小单元 ,影像金字塔就对应于MIPMap,也就是将任意大的影像迭代地进行1/2采样,形成更低分辨率的多个层次。

  说两句题外话。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有两大块,一块是工业设计,一块是娱乐,娱乐又分两大块,一块是电影中的动画制作,另一块就是游戏。这些应用的商业模式是比较成熟的。2000年左右,Keyhole公司的创立者们还创立了一个做游戏相关技术产品的公司,而且当时是认为那个公司更有发展前景的。

  Keyhole公司之所以能够推出一个叫做 EarthView的产品以展现在三维地形上贴上的航拍照片,这是因为社会上已经有足够的影像资源。卫星和航拍影像在2000年左右已经成为一项还不错的生意,但其应用主要是在土地调查、测量、工程建设、军事、影视制作等领域。 1957年前苏联的Sputnik 上天之后,卫星到底有什么用曾经是一个大问题,时至今日答案很明确,卫星有三大应用,其一是通信,其二是对地观测,其三是导航定位。而1972年发射上天的陆地卫星(Landsat-1)是卫星应用于对地观测的开始,特别是从Landsat-4开始的TM卫星,拍摄的照片后来向社会公开,形成公开可访问的地理影像库。同时美国自己也有一些航拍公司,给市政建设等提供单个城市的航拍服务。EarthView需要同那些航拍公司一家一家谈,来获得他们的影像以为用户提供服务。早期的EarthView似乎本底影像数据是陆地卫星影像,这是全球覆盖的且免费的,重点城市的影像则是AirPhoto公司拍摄的。keyhole公司将earthview软件的销售收入与AirPhoto公司进行分成,同时无须支付前期的影像购买费用。

  由于本书的作者在keyhole公司是销售岗位,因此对于Keyhole公司对于如何赢利一直苦苦探索的经历描述得很细致。earthview销售额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公司,产品销售相当艰难,尽管很多人试用的时候觉得这个产品很酷,但是仍然很难让他们掏出数百美元(699或499等)来购买一个软件授权。

  Keyhole公司的爆点(Tipping point)在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CNN电视台使用Earthview来讲解伊拉克的形势,随看从美国总统到Google的两个年轻创始人都注意到了这个软件及keyhole公司。并最终让Google做出决定收购这家公司。

  5、被Google收购后的Keyhole团队及其作品

  Keyhole公司和Google公司有很多的不同,但是相比其他的公司如 ArcInfo的开发者ESRI公司以及Skyline公司,这种不同的程度又要小一些。Keyhole公司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工资发不出来,濒临破产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大众市场而完全致力于企业市场,也就是这一点同Google的气质是一致的。google 收购Keyhole之后,基本上没有给予keyhole团队业绩压力,只是要求他们发布好的地图服务产品,所以这就有了2005年2月发布的 Google maps以及2005年6月发布的google earth,这两个产品则是永远地改变了人们在电脑、手机上使用地图的方式。而且在数年时代之内,获得了超过10亿的用户数量。根据作者的描述,自发布之日起,用户量就以50万/日的数量增加,从来没有放缓过。

  时至今日,单纯的地图服务如何赢利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据作者言,google 收购 keyhole的第一年,就给予了地图团队8000万美元的数据采购预算。作者现在都没有搞清楚,Google maps是否直接给 Google赢过利。但是所有这些,都无法否定 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这两个伟大的产品。

  google 其实不需要为 google maps相关产品保留销售队伍,只是因为keyhole创始人的要求,Google公司才接受了销售人员转入Google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的免费策略,目前地图服务已经成为巨头的游戏。但是地图服务的技术创新并不会停止, 因为现在这里的玩家除了Google, Apple, Microsoft, Here,还有一个也很不一般的玩家: OpenStreetMap

  《谷歌方法》读后感(七):从初创公司到Google地图,快速看互联网营销如何进化

  作者比尔是Google的第2488号员工,主营工作是Google地图的营销负责人。

  作为营销从业者,作者基本是我见过的最不会吹嘘自己的人了。他经常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当年的迷茫,怯懦,甚至鸡贼。

  营销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中基本都是属于中台,从来就不属于“业务部门”,甚至还会被边缘化。比如在硅谷,营销人员往往是公司被收购后最先解雇的人。收购方买的是技术和客户群,而不是营销团队。

  Google Map的前身是Keyhole Earth Viewer,CEO是约翰·汉克。作者和约翰一起发展了Earth Viewer,于2004年被Google收购,最终在全球达到垄断地位。

  我是互联网营销从业者,作者也是,且说起Google和牛逼互联网企业,大部分人都对其产品、技术或者创业感兴趣。我今天想从书里的只言片语中,整理一下从Keyhole到Google Map的营销策略。

  【互联网营销1.0 - 2B展会Sell产品,营销=销售】

  作者说Keyhole团队会直接参加商业展会,马不停蹄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市场:旅行展览会,美国地质调查局展会,电视台展会,私人航空业展会,城市规划展会…绝不挑三拣四。

  作者的营销团队在展会中会与销售团队一起,达成付费软件的传播和售卖工作。

  在展会中,团队发现Earth Viewer的技术可以用在之前想象不到的很多场景中。像是一个设计高速公路广告牌的人买过Earth Viewer。他用Earth Viewer来计算广告牌的观看距离,并相应的调整其设计的字体大小。接着团队试着进军新市场:广播电视公司、非政府组织(NGO)以及军事和情报方向。

  公司的收入勉强维持着一个20人的小团队。

  【互联网营销2.0 - 权威新闻合作,传统渠道大曝光】

  2003年,Keyhole花了6个月的时间和CNN讨价还价,CNN将以每年7.5万元的价格使用Earth Viewer,并在电视上使用Earth Viewer的软件。

  一开始的方案是,Keyhole与CNN的制图团队合作制作动画,把预先做好的视频在电视上播放,以对新闻进行补充。它们通常在一个30分钟的新闻节目中占3-8秒,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地理背景知识。

  而CNN没有使用打包的视频,而是直接在播放新闻的时候打开Earth Viewer,这样几乎把CNN的新闻节目变成了一个Earth viewer的展示及说明节目。

  2003年的美国和伊拉克战争中,CNN每天几乎24小时不间断的向全球几百万的观众展示如何使用Earth Viewer,把鼠标拖放到伊拉克巴格达的上空,看最近被炸弹破坏的地点。

  当时,公包里没有人认识到把公司网站域名打到新闻屏幕上能带来什么价值。作者也没有,约翰也没有。

  最终当每天CNN播放新闻展示Earth Viewer的时候,大量用户会涌向网站,导致服务器宕机。美国海量的权威报纸、杂志也报道了这个新颖的技术。

  对于政府、军方和情报界来说,Keyhole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它让他们能够拍摄上万张实时战况照片,将照片拼接成一张巨大的镶嵌图,然后通过网络将这个数据库传送给成千上万军事和情报官员。

  看到作者说当时自己和约翰都不知道把网站打在新闻节目上的价值时,我震惊了。作为一个营销,他怎么会不知道媒体曝光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呢?还是说,作者并不知道一次在恰当场景的偶然曝光,会直接导致新用户的激增。

  三五年后我们再看互联网公司,经常觉得巨头之所以成为巨头,都是初创团队料事如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其实我们真的回到那个环境下,偶然和幸运在各中的影响也许更大,初创团队每天都要面对困惑、焦虑、未知还有恐惧。

  【互联网营销3.0 -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

  在Keyhole被收购后,团队被明确告知,用户对于Google品牌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把这件事情搞砸。

  在所有会议当中,作者惊讶于几乎没有人谈定价、销售和收入预测。对于Google的人来说,产品收费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实际上,在各个团队中,创造收入似乎并不重要。相反,Google员工追求的是“让用户快乐”,“用技术改变世界”这一类的目标,赚钱这件事很少被提起。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Google强大的融资能力,处于垄断地位的广告销售平台,以及后面上市后一路攀升的股价。也确实不用想挣钱的事情。

  成为Google Map之后,团队免费开放了API接口,并且要求所有的开发者都同意Google使用其相关数据。

  基于Google Map的免费API接口,不仅激活了大量的生产者创造了更容易使用、交互式、快速、流畅的地图,比如产生大量用于各行各业的个性化地图,像是环保的“伐木作业地图”、用于交通的“自行车交通事故地图”等。Google Map还成了一个巨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有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人直接使用Google API开发了数不清的成熟的,价值百万到数十亿美元生意的企业,比如Uber、Yelp。

  谁知几年后,Google Map又成为了一项付费服务。

  虽然企业们喜欢使用免费的地图服务,但他们不喜欢Google随时更改服务,或者在他们的地图里打广告的情况。

  先免费积累用户规模和粘性,再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售卖好用的收费版。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销售方式了。

  【互联网营销4.0 - 口碑营销,内宣撬动企业形象】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的沿海地区

  除了CNN仍在每天不间断使用Google Earth报道受灾地区的情况。当地的海岸警卫队的警察还致电Google Map,真挚的向他们表达感谢,因为灾民和海岸警卫队都可以使用Google Map查询被困地区的经纬度,帮助救人以及发放物质。

  海岸警卫队的人激动的说,“你们绝对是在拯救生命,你们应该感到自豪,在我们完成的数千次的救援中,起码有400人的救援要归功于Google Map!”

  Google为此建立了一个危机应急队,基于API制作了特殊的地图,将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为社区和城市提供援助和支持。

  作者马上去找了Google的公关团队老大们,然而他们拒绝了,“我们不会这样做,虽然这件事情很棒,但并不是我们的风格,也不是拉里和谢尔盖的风格。作为一家公司,我们不喜欢炫耀我们做过的事情。自夸不是我们的风格。”

  然后,他们在员工大会中通过内宣手段,让所有的Google员工知道这件事并为之感到自豪,接下来进行主动的口碑传播。

  另外还有一个在Google内部广泛穿越的消息、一个人印度人通过Google Map找到了5岁时在火车站走失的家人。最终他找到了回家的路,和母亲团聚。

  2016年,该故事被改编成了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雄狮》。

  【互联网营销5.0 - 打造2B大IP,活络生产者影响全行业】

  这是作者在Google完成的最后一个项目。作者为使用Google API的开发者策划了一个会动。除了小型的聚会和黑客马拉松之外,Google从来没有为开发者举办大规模的活动。

  作者的想法是,在Google园区里为使用Google地图API的工程师、网站开发者和设计书举办的活动,并将活动命名为“Google地理开发者大会”。

  在一家以工程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把钱花在工程师的想法很容易Sell出去,作者最终出乎意料的拿到了项目预算。

  2006年6月在Google园区举办的第一届开发者大会,拉里,谢尔盖和埃里克等大佬参与了活动,并吸引了了300多个Google地图的爱好者、开发者和媒体。Google团队向开发者和媒体展示了Google地图满足向Yelp这样的公司的新技术。

  这是第一次由营销团队进行产品策划,决定产品发布具体日期的大型活动。作为一个发布新产品和新功能的示范平台,开发者大会受到了内部广泛认可。

  第二年,这个活动扩大到了其他的产品线,并更名为“Google开发者大会”。

  2008年,该概念进一步扩展,将Google品牌本身也囊括进来,Google I/O大会就此创立,成为公司年度开发者关系和产品发布活动。每年在旧金山举行,上线人数5000人,门票通常开售后数小时后售罄。

  到这里,Google Map的营销进化大致结束了。

  写到最后,我表态,这篇文章并不是给互联网营销从业者打鸡血的。我只想说,产品不仅是公司存活的命脉,也是营销工作的基石。

  Google在2004年上市时,拉里在一封名为“Google股东用户手册”的公开信里告诫买家:“Google不是一家传统公司,我们也不会打算成为传统公司。谢尔盖和我创立Google、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向世界提供一项伟大的服务—随时就任何主题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些服务,以改善尽可能多人的生活,也就是说,做最重要的事。”

  一样的,不论是初创公司,独角兽公司,哪怕是处于垄断地位的互联网公司,营销工作都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你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已,而是为用户服务。

  《谷歌方法》读后感(八):谷歌地球:开启上帝视角

  多年以后,翻开这本讲述谷歌地球的书,我将会回想起我的初中地理老师石立峰告诉我他能在家里的电脑上通过卫星看到自家屋顶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就像书中所描写的那样,每当演示谷歌地球(以及它的前身eathviewer)时,人们总是会被它惊艳的表现所折服,流露出前所未有的震撼。好的产品就是这么的有威力。

  当然这样的案例国内也有很多,像第一次看到网易云音乐的音乐播放界面:当它播放时,唱片缓缓转动,音乐随之响起;按下暂停,它的唱针会从唱片上移开,音乐也随之淡出。

  近的就像最新刚更新的微信,当你将浮窗增至五个时,它的浮窗形态会变成一朵花,用美好来表达极限。

  或许你觉得这其实没什么,不过是些小把戏而已。可当打开QQ音乐,看看它在音乐播放时的锁屏界面,你会对比产生出一种怀疑人生的感觉,为什么要千年如一日地选歌手最丑的那张照片来做锁屏画面啊?

  如果你觉得一朵花没什么,想想自己是否曾因点了某个按钮,一次又一次地被告知:操作失败,已达到上限。这时你或许会说要是早点亮出一朵花告诉我,我还费什么劲啊。

  谷歌地球更是此中典范,可他的成长也是一段屌丝逆袭的故事。

  01.CTFLY:起点

  谷歌地球的前身来源于游戏开发软件公司Intrinsic Graphics的一个演示程序CTFLY。

  公司创始人迈克尔从NASA网站上下载了一张高分辨率的外太空图像,利用公司的3D建模技术构建了这个地球模型作为演示程序。

  这个演示程序在实际使用中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做的太好了。

  以致于Intrinsic Graphics公司向潜在客户做的演示变成了一堂免费的地理课,而不是了解公司的软件。

  显然这个演示程序不是公司的主业,但迈克尔还是继续投入精力来完善它。在花费数个季度后,董事会意识到维护这个程序不但成本高,而且与主营业务脱节,便勒令叫停。

  但迈克尔等人见识到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热情,不忍心放弃,便说服董事会筹集资金创立一家新公司,并将这个技术转让给这家新公司,也就是Keyhole。再为Keyhole雇用了一名CEO,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约翰·汉克。

  02.Keyhole:与时间赛跑

  Keyhole从成立到被谷歌收购,是一部与时间赛跑的历史。

  约翰和Keyhole员工几乎每天都要为这个人人喜欢,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技术思考商业模式。直到他们瞄准了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领域,加入一场与行业巨头Esri的战争。

  这场战争Keyhole似乎完全没有赢面,当时Esri的软件功能已非常强大,并与各个行业有广泛的合作关系、长期合同、服务协议,而Keyhole现在手里的EarthViewer还只是演示软件CTFLY的升级改良版本。

  然而尽管Esir有无数的优点,但Esir是传统企业软件模型,有三个显著缺点:复杂、没有数据、速度慢。

  比如使用Esri软件创建地图需要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培训,上手极难。使用前需要用户按照极其严格的数据格式上传大量相关数据,且需要Esir专家的协助。

  最要命也是和Keyhole最大的区别是,如果想在线查看Esri生成的地图,需要经历极其漫长的时间,而Keyhole不仅易于使用,随软件附带TB字节数据的访问权限,运行起来快如闪电。

  就这样,Keyhole逐渐在GIS领域站稳了脚跟,并于房地产市场拔得头筹。

  这段历史是不是听起来似曾相识,想想Sketch是如何颠覆Photoshop的,快去翻翻《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吧。

  03.EarthViewer:一炮而红

  再之后Keyhole便想在消费者市场试水,并和英伟达捆绑销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真正让Keyhole被世人知道,还是要等到美国入侵伊拉克。

  当时Keyhole与CNN签订了一项协议,CNN以每年7.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许可,在电视上使用Keyhole的软件来报道新闻。

  虽然没能从这笔交易上获得大量现金,但约翰在谈判时机智地要求CNN在使用软件时需要打上Keyhole的网址。

  协议签订的当晚,美国便入侵了伊拉克,CNN报道时没有按照预先敲定的步骤——预先使用Keyhole的软件来录制视频,而是直接在新闻节目播出时,现场使用了Keyhole的软件。

  记者奥布莱尔打开EarthViewer,CNN的画面中浮现出一个细节完美的地球,画面的右上角突出显示了“EarthViewer.com”。

  然后他将视角从太空缩放到了巴格达的上空,为全球数百万CNN的观众演示了EarthViewer软件。

  循着画面,Digital Globe最新的卫星图像展示了最近被导弹破坏的地点,奥布莱尔暗示这些图像展示了战场上的最新情况。

  (当时keyhole已经与Digital Globe合作,能够获取到后者拍摄的卫星图像,而巧合的是当天晚上恰好有一颗Digital Globe的卫星从巴格达的上空飞过!)

谷歌地球直达富士山

  与此同时,大量的热心观众蜂拥而至,EarthViewer.com瘫痪了……

  所以说,一个产品的命运,除了要靠自身的努力,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啊。

  04.谷歌地图:开启谷歌时代

  再接着便是谷歌对Keyhole的收购,当时这是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没有人会知道谷歌为什么收购一家做地图的公司。

  谢尔盖后来透露因为他们发现当时谷歌搜索的关键字中,有25%的都是与地名相关的。(做搜索的优势是能先于外界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趋势与价值,百度做地图也是同样的道理吧……

  而谷歌对Keyhole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因为谷歌当时据说有几十万台服务器,而且这是真的。

  除此以外,谷歌还偷偷给约翰看了他们过去三年的财务报表(当时谷歌正在准备上市,外界普遍怀疑谷歌的盈利能力),约翰当场惊呆了,没想到一家私人公司竟然能有这么丰厚的利润。

  于是谷歌和Keyhole一拍即合。

  Keyhole加入谷歌时,谷歌正打算在网络地图服务领域发力。

  谷歌早前便在纽约设有一个小团队,他们通过抓取网页并寻找其中的街道地址,然后对这些地址进行了地理编码处理,将地址转换为经度和纬度。而有了这类数据信息,就可以创建地图了。

  谷歌最近还收购一家只有四个人名叫where2tech的团队,他们能够使用当时最新的ajax技术创建在浏览器中流畅运行的地图视图。

  有了数据和技术,如今再加上Keyhole的航拍和卫星图像视图,谷歌地图一登场便碾压了当时的行业领导者MapQuest。

  原因很简单:

  谷歌地图的技术是最先进的ajax,地图数据可以局部加载刷新,使用体验比MapQuest流畅;

  谷歌的爬虫技术有搜索的积累,所以可以抓取互联网上最新的地图数据,做到实时更新,而MapQuest只能从一些地图公司买数据,数据经常滞后;

  航拍和卫星图像更是MapQuest当时完全没有的功能。

  MapQuest的结局显而易见。

Apple望尘莫及

  但谷歌的厉害不止于此,他不仅做出了谷歌地图这样伟大的产品,他还开放了谷歌地图的API,使得后来的很多公司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比如Yelp、Uber、Lyft等等,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繁荣。

  05.谷歌地球:红遍全球

  当在美国上线了地图服务后,Keyhole便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这时所需要的图像再依靠航拍获得已经不再现实,只能通过卫星拍摄。于是约翰便打算从Digital Globe那里购买地球上200个人口最多的城市的卫星图像。

  与Digital Globe多轮谈判后,约翰将价格砍到了每平方公里1美元。但由于数据量巨大,总价依然高得惊人:300万美元。

  约翰此时开始担忧这么高的价格是否能够得到谷歌上层的支持,于是心怀忐忑地做好了PPT,去向拉里和谢尔盖报告,期望能得到这笔费用的支持。

  这时便发生了全书中最好笑的名场面。

  谢尔盖听完约翰的汇报后问:“为什么这么少,这是他们全部的数据么?”

  约翰:“可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全部数据。”

  拉里:“他们的整个数据库有多大?”

  约翰:“你指的是整个地球的数据吗?他们的整个数据库还包括了大洋中央的一些偏僻岛屿,非洲、澳大利亚及南极洲的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及其他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总面积大概有8 000万平方公里。但是我想请你们批准购买其中的300万平方公里,费用是300万美金。我们只需要这么多图像。”

  拉里:“你们为什么不购买整个资料库呢?”

  约翰:“……”

  谢尔盖:“是啊,你们还是先回去,看看如何购买整个数据库吧。”

  约翰目瞪口呆,他显然低估了谷歌的财力,以及两位大老板的野心……

  后来,约翰便与Digital Globe达成协议,获得了所有的数据。

  依靠这些海量数据,Keyhole团队对EarthViewer进行了全面升级,这就是现在被人们熟知的谷歌地球。

  谷歌地球相比EarthViewer除了更多的数据,还增加了谷歌的搜索功能,但要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谷歌地球完全免费。

  要知道EarthViewer本就在美国一炮而红了,这次免费再加上全球数据,彻底让谷歌地球红遍全球。

  谷歌地球的下载和使用甚至还对谷歌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即便是分布在全世界的十万台谷歌服务器也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用户热情,结果逼得谢尔盖不得不决定暂时切断谷歌地球的下载服务。

  当然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谷歌地球/地图的出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

  尼加拉瓜将50名士兵派到一个叫“波蒂略”的小岛上,声称其拥有主权,并且有理有据地解释说,“谷歌地图说这里是我们的领土”。哥斯达黎加外交部长只得向谷歌提出抗议。

  韩国反对谷歌地图将其称为“东海”的海域标为日本的领海——日本海。

  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问题上,谷歌在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遭到了审查。

  在印度,政府起草了一项如何绘制印巴边界的法律,按照该法,不承认印度对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的地图作者将被处以监禁。

  ……

  谷歌一时也是捅了马蜂窝,成了世界的乱源。好在约翰在进入Keyhole前曾经在外交部工作过一段时间,最终妥善处理了这些问题。(可见学什么都有用……

  06.Pokemon Go:新的辉煌

  书的后半部分再就是i/o大会,谷歌街景等,倒是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地方。末了乔布斯与谷歌地图的故事也是挺有趣的,用谷歌人的视角再来瞻仰下教主吧,但显然这不是本书的重点了。

乔布斯在用谷歌地图订4000杯咖啡

  约翰和本书的作者后来离开了谷歌,但属于他们的辉煌还未停止。还记得16年火遍全球的Pokemon Go么?那就是约翰离开谷歌后的又一成名作。

逮住这只Pikachu

  可见他们的成功,也并不完全建立在谷歌的基础上,让牛逼的人在哪都发光吧,如果附带结果是一个赏心悦目的产品,那就更好了。

  《谷歌方法》读后感(九):尼加拉瓜解释“谷歌地图说这是我们的领土”:3.5星|《谷歌方法》

  “几个月后,在一次数据库更新中,我们更正了这一边界线。在我们看似帮助尼加拉瓜“吞并”了这片土地的那几个月里,尼加拉瓜将50名士兵派驻到了一个叫“波蒂略岛”的小岛上,声称对其拥有主权,并且有理有据地解释说,“谷歌地图说这是我们的领土”。”

  01

  —

  主要是谷歌地图在2005年之前的故事。作者是Keyhole负责营销和产品的早期员工。书中主要内容是Keyhole初创到被收购后逐步演变成谷歌地图的故事。

  Keyhole在1999年勉强起步,初期没筹集到启动资金,挤在另外一个初创公司的角落,主打产品是EarthViewer,在电脑上看地理信息的软件,当时需要高配电脑才能看。数次融资数次差点死掉,2004年被谷歌收购,开始在谷歌内部高速发展,最后演化成谷歌地图、地面实况,后来Keyhole创始人之一还在谷歌内部创业,在谷歌地图基础上做出了Pokémon GO。

  全书可以说是谷歌地图的演化大事记。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02

  —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我在这里很不准确地使用了“办公室”一词。Keyhole的团队在另一家初创公司的角落里占用了一个超大型的隔间,这家公司就是Intrinsic Graphics,由布莱恩·麦克伦登、迈克尔·琼斯及软件工程师克里斯·坦纳和雷米·阿诺于1998年创建。这两家公司很难分清楚,因为约翰的初创公司尚未筹集到资金。P19

  2:约翰、近井、菲尔、马克和阿维是Keyhole的正式创始人,或者说是五位元老。约翰获得资金后,其他人才加入进来。他们把这个剥离出来的项目叫Keyhole,这个名字是对美国监视卫星的一个秘密系统的致敬。P27

  3:此外,Esri还拥有系统集成商、销售代表以及长期合同和服务协议等组成的稳固的业务基石。因此,尝试借我们尚不完善的初始版本进入GIS软件行业,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想法,难怪约翰持怀疑态度。尽管如此,我继续推动Keyhole进入GIS市场。尽管有无数优点,但Esri是传统的企业软件模型,而且有三个缺点:复杂,没有数据、速度慢。P36

  4:尽管用户必须拥有一台配置较高的个人电脑才能运行EarthViewer,而且EarthViewer的图像数据库还不太大,但Keyhole还是在2001年创造了50万美元的收入。作为一家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公司,这一战略转型一直是一个挑战,但为了抓住机遇,我们正在重塑自己。在我们周围,没有转型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倒闭。P47

  5:但是当约翰那天对博物馆中庭里的家庭进行调查后,他再次被最初的想法吸引:一个我们的这颗星球的完全沉浸式、快速、流畅的三维模型,所有人都能用。这个革命性的概念设想使用一个非常真实,真实到几乎身临其境的模型,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虚拟地飞越这颗星球。P53

  6:后来,他说:“我问你件事儿。我要是想把这张图片拿掉,行不行?我可以出钱让你们做这事吗?”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想把他们的财产移出数据库。这是Keyhole第一次被问及这个问题,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P60

  7:“整个公司全面减薪50%怎么样?”我提议。约翰静静地望着酒吧,似乎脑中正在计算这个数字。“嗯,那会给我们再多几个月的时间。”他终于开口说道,“也许有足够的时间达成与IQT或CNN的交易。也许我们可以通过给员工更多股权来弥补。” P66

  8:CNN的画面上浮现出一个细节完美呈现的地球,画面右上角突出显示了“EarthViewer.com".奥布莱恩从太空缩放到巴格达,为全球数百万CNN观众演示我们的EarthViewer软件。随着画面上DigitalGlobe最新的卫星图像展示了最近被炸弹破坏的地点,奥布莱恩暗示这些图像展示了战场上的最新情况。P71

  9:经过数月拉锯,IQT的协议终于签了。这个150万美元的合同是迄今为止我们签订的金额最高的合同,足以让Keyhole再运营6个月。那些放弃了薪水的人拿到了补偿,同时所有人的薪水都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随着产品的逐渐成熟、收入的增长和营运资本的增加,Keyhole终于站稳了脚跟。P76

  10:三年前,是Intrinsic Graphics出钱帮助了举步维艰的Keyhole。现在反了过来,Keyhole有钱了。Intrinsic Graphics尽管拥有一批很有才华的工程师,却始终无法找到属于它的市场。P84

  11: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指示军方停止降低非军用装置的GPS数据准确性的做法。GPS卫星信号开始对普通消费者开放。这些信号由美国向全球免费提供,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型消费电子设备——个人导航GPS接收器。尽管消费级设备的价格高达数百美元,但到2000年,接收器的尺寸已大幅减小,重量降到了3磅以下。P88

  12:在检查了三遍,确保附近的人听不到我们的说话声后,约翰转过来对着我。“谷歌想买我们。”我敢肯定,我当时站在那里,嘴巴张得老大。P101

  13:黑暗的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着了迷。谢尔盖在地球上随意打开了一些地点。Picasa的评审已经被遗忘了,如同四年前在Intrinsic Graphics做的演示一样,这次会议也被EarthViewer劫持了。本来感觉百无聊赖的高管们一下子来了精神,他们被迷住了,有几个人甚至站到了椅子上,恳求谢尔盖输入他们的家庭地址。P104

  14:9月底,收购交易的车轮终于又开始转动了,尽管Skyline的诉讼仍未解决。为了弥补诉讼费用上的风险,谷歌在Keyhole收购合同中增加了一个追回条款,这意味着谷歌产生的诉讼费用将从购买价格中扣除,并放入托管账户中,直到Skyline的事情得到解决。P114

  15:约翰把聘用整个Keyhole团队作为与谷歌进行任何谈判的先决条件。在科技收购的世界里,这是闻所未闻的。普遍的情况是:大量的员工被弃用,新公司只给股权,不给工作。P115

  16:这些话对我来说简直离谱。布雷特尽管聪明能干,但太年轻了,大概也就二十四五岁吧。诚然,他谈吐得体,拿过各种全国比赛冠军,会说多种语言,还写得一手好代码,但我无法想象让Keyhole的所有人都向他报告。P118

  17:诺亚继续告诉我说,玛丽莎其实就是我见过的那个和黛比·贾菲在一起的年轻女子,但作为第20号谷歌员工以及谷歌的第一位女软件工程师,她负责谷歌搜索所有的事务。我刚训斥了一个很可能是公司里权力最大的人。P121

  18:到了2004年底,所有三个团队都在齐心协力地创造一个杀手级地图。我们都各自带来了革命性的东西:布雷特、拉尔斯和他们的团队创建了能在浏览器中运行的美丽地图视图;约翰、近井和Keyhole团队带来了拼接起来的航拍和卫星图像视图,现在也能在浏览器中运行了;丹·埃格诺和伊丽莎白·哈蒙开发了最好的点数据,代表着最新、最完整的数据库。P163

  19:“他们的整个数据库还包括了大洋中央的一些偏僻岛屿,非洲、澳大利亚及南极洲的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及其他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总面积大概有8000万平方公里。”丹尼尔解释道,“我们想请你们批准我们购买其中的300万平方公里,费用是300万美元。我们只需要这么多图像。”“你们为什么不购买整个资料库呢?”拉里问。P169

  20:这个服务的魅力一部分在于偷窥,一部分在于实用。你现在能看到你自己的房子、你邻居的房子,或者你前女友的房子了。实在是令人难以抗拒。在发布当天,谷歌地图的使用率开始逐渐增多。团队预计,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使用率会逐渐减少。但流量曲线并没有往下走。事实上,到了晚上,流量反而增加了。P177

  21:当谷歌地图逐步在全球推出时,一种模式出现了。我们先在一个国家推出谷歌地图;这个产品很快就会获得当地的商户数据以及商户做的广告,然后产品名就会从谷歌地图改为谷歌本地服务。P180

  22:无数的基于谷歌地图的混搭地图最终确实让地理的光芒照亮了各种数据,各种以前从未在一个容易使用、交互式、快速、流畅的地图上显现的数据。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显示得克萨斯州新的“清洁煤”拟议项目的地图,显示洛杉矶警察施暴事件的地图,P189

  23:最终,谷歌地图API在几年后成了一项付费服务。这其实是基于位置的服务这个行业要求的。虽然他们也喜欢免费获得最终基础地图的想法,但他们不喜欢谷歌可以随时更改服务或在他们的混搭地图中打广告的概念。P190

  24:几个月后,在一次数据库更新中,我们更正了这一边界线。在我们看似帮助尼加拉瓜“吞并”了这片土地的那几个月里,尼加拉瓜将50名士兵派驻到了一个叫“波蒂略岛”的小岛上,声称对其拥有主权,并且有理有据地解释说,“谷歌地图说这是我们的领土”。P210

  25:作为谷歌地图工作的领导者,约翰负责监督和解决这些问题。他被迫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几十个国际命名和边界争端的最终仲裁人。幸运的是,他大学毕业后在国务院工作的那段日子给了他和公司很多帮助。约翰和地图团队确立了三个地图绘制的标准:经过深入研究、有明确记录并进行公布。P212

  26:卡特里娜飓风是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首次应对的自然灾害。在这次协作行动之后,谷歌建立了一个危机应急团队,团队装备了利用谷歌地图API的特殊地图,将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为社区和城市提供援助和支持。P220

  27:在普通大众中,谷歌街景及其标志性的小黄人图标引发了极为热烈的反响。人们的许多疯狂反应都被路过的街景车抓拍到了。在佛罗里达州,有人在看到谷歌街景车后表演了疯狂的杂技。在挪威,有行人穿着全套潜水装备(包括脚蹼)在街上追街景车。在其他许多场景中,人们被拍到正在干一些他们不愿让世界上的其他人知道的事。P265

  28:在乔布斯演示之后6个月,也就是2007年6月7日,你才可以真正购买iPhone。在一个月内,就谷歌地图的使用率而言,iPhone超越了所有其他版本的移动版谷歌地图的装机数量。在18个月内,iPhone版谷歌地图使用率超过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的谷歌地图的使用率。P270

  29:从早期的网页地图合同延续下来的Navteq和TeleAtlas的定价结构,在谷歌地图已覆盖全球的时代变得在经济上难以为继了。这些合同是基于“地图查看次数”向谷歌收取费用的。P284

  30:在Googleplex之外很少受到关注。即使在今天,在谷歌内部,它也被认为是公司有史以来发起的最惊人的“登月项目”之一。它就叫“地面实况”(Ground Truth). 地面实况项目是拉里·佩奇在2002年周日那次试验中的最初构想的成果-使用街道级别的图像来索引物理世界。P288

  31:所有地图数据都是由谷歌创建的——没有一分钱版税,也没有任何使用限制。谷歌将在移动版的谷歌地图上引人免费的语音导航及转弯指示功能。先在安卓版上推出,不久的将来也会在iPhone版上推出。TeleAtlas出局。地面实况胜出。P294

  32:今天,谷歌绘制地图的工作正朝着创建一个地球动态实时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在以9.66亿美元收购位智(Waze)后,谷歌能够将实时交通事件和数据放到其所有的地图产品中。P295

  33: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安排。想加入这家名为NianticLabs的新公司的谷歌员工可以放弃他们的谷歌股票,来换取NianticLabs的股权。新公司将有三年的助跑期,三年期限结束时,将根据这家新公司的估值支付新公司的股权。P301

  全文完

  相关链接:

  OKR源自德鲁克和格鲁夫,跟谷歌是天作之合:4星|《这就是OKR》

  3星|《OKR:源于英特热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OKR原理、实施手册、实施过的公司的访谈

  5星|《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比较全面的谷歌公司的管理技巧

  企业传记与创始人回忆录13本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5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5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169本书(截至5月31日)

  本号979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